自家商行與幽州有業務往來,楊誌多少聽到過郭藥師的劣跡,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郭藥師就通過招募各族舊部和收編河北的軍隊,在幽州掌控起一支五萬人的大軍,糧餉器械盔甲都是朝廷供給,並且郭藥師在各州縣編練鄉勇,人數已經超過十萬之眾,這部分的人馬是沒有供給的,對上自然說是自籌物資,郭藥師的辦法就是就地征調。
朝廷同意的三年免租,讓郭藥師的舉動有了斂財的餘地,但是楊誌確實沒有想到就連韓家這樣的百年世家都會感覺到承受不起;韓洙看楊誌神情,曉得楊誌還沒有完全相信,苦笑道:“你不要不信,別忘了,契丹等族上馬可戰,在幽州等地的鄉勇可全部是漢人,如果將奚族、契丹族、女真族包括進去,郭藥師的人馬應該突破二十萬了。”
楊誌沒有吃驚,在另一個時空裏,郭藥師確實擁有三十多萬人馬,曆史在大的走向當中一直沒有改變;楊誌在瞬間忽然想到,如果自己有朝一日改變了大的走向,那就真正沒有了參考的餘地,將會是一場不可預測的結局。楊誌緩過神來,看韓洙望著自己,笑笑說:“興許是為了奚國和金國,郭藥師太過於緊張了。”
奚國被大宋冊封,但是蕭幹怎麽會甘心困於新州一隅,所以在爭奪遼國故土的同時,對金國、大宋也是時有襲擾;至於金國,楊誌聽到一個傳言,說童貫回朝之前,專門與李綱、郭藥師談了一番話,暗含針對之意。隻不過傳話的人地位太低,搞不清楚童貫的針對是預防還是討伐。
韓洙欲言又止,楊誌笑道:“你想說什麽,就盡管說,我們之間的關係還需要考慮什麽應不應該?”
韓洙有點尷尬地道:“我想問楊大人你的打算,又怕唐突。”
楊誌微笑道:“我從不為此問題煩惱,更沒有深思過。如果太平,要麽治理一方,要麽做個富家翁,隻要是戰火重起,就看朝廷用不用我。”
韓洙歎道:“你我情況確有不同,我祖籍幽州,是道地的漢人,我不喜歡契丹、女真那些胡族對我趾高氣昂的架勢,但是也不可能離開,所以對我來說,為了幽州必須做一番事情。”
楊誌默然片刻道:“我也希望幽州太平,但是四爺,你我都是小人物,一旦要走上做大事的道路,差點斤兩都應付不了。”
韓洙一對眼睛亮起來,奮然道:“楊大人過謙了,滄浪營橫掃燕雲,未嚐一敗,恐怕就是與金兵對上,也不會差到哪裏。”
韓家的人還是有眼光的,今天韓洙開這樣的口,就是知道宋金一戰遲早會爆發,希望楊誌做了判斷;楊誌目光灼灼打量韓洙道:“原來四爺有如此壯誌,可是你要知道,打仗不僅僅靠軍隊,而且我能不能到時候參戰都是兩說。”
韓洙曉得楊誌的處境,赧然道:“楊大人見笑了,依我之見,大人一定會被起用。”
楊誌目光望往韓洙身後的屏風,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搖頭道:“人有夢想,能否成真誰也說不清楚。”
韓洙肯定地點頭,道:“這個當然,但現在郭藥師縱容部下四出擄掠斂財,對黃河以平州以東棄而不顧,根本沒有抵禦金國的決心。”
楊誌猛然想到了問題可能出在哪裏,關鍵還是在平州和張覺身上,現在平州在大宋的手裏,張覺要是直接殺了高企弓等人,金國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直接開戰;楊誌岔開原先的話題道:“韓兄竟是心中暗藏不平之氣,看來我楊誌沒有交錯朋友,對了,高企弓和曹勇義等人離開幽州沒有?”
韓洙目露恨色道:“沒有,他們還在遊說士族和平民東去渤海,就是我們韓家現在也被高企弓和張琳挑撥得亂成一團。”
楊誌淡然道:“他們是想到金國封侯拜相,自然要多出一點力。”
韓洙冷笑一聲說:“金人正在完達山準備祭祀大典,哪會管他們。”
完達山,女真起源之地,今天,數以百計的金國貴族在山下聚集,準備著在神頂峰的祭祀大典,可是大隊人馬還沒有走到山頂,就在山腰上麵不遠,拐進了一個山洞;金國國主完顏阿骨打走在入洞隊伍的中間,自從發現這個地方,金國派出完顏部落的高手和俘虜開始挖洞修路,所有俘虜修完甬道以後全部被殺掉,免得消息外泄。
負責修建這條甬道的完顏大是走在最前麵,他是完顏族的第一高手,李士寧的嫡傳弟子。金兀術走在完顏阿骨打的身後,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他是知道楊誌送回了師祖都市風遺物的,也知道金國先後找了七個地方才找到這裏,但是金兀術總覺得今天心跳得特別厲害。
金兀術默默數著今天出現的人,忽然明白了,所有讚成與大宋和睦相處的權貴都在,但是主戰的吳乞買和完顏宗翰等人不在,主戰的權貴也隻來了一半。而在往常的祭祀大典,吳乞買和完顏宗翰從來沒缺席過,想到完顏大是與吳乞買的交情,金兀術心寒了半截。
金兀術以不易察覺的方式加快了腳步,擠到完顏阿骨打身旁,碰了父親一下,做了一個害怕的小動作。這個小動作是金兀術小時候跟著完顏阿骨打打獵時害怕的動作,完顏阿骨打看見了沒有反應,但是另一側的完顏宗望卻被驚了一身汗。。
完顏宗望不僅認識這動作,而且知道自己這個四弟心機狡詐,要不然不會年紀輕輕就想到去遼國臥底。金兀術在祭祀大典做出這種暗示,絕不是敬重祖先,而是在暗示前麵有危險。完顏宗望曉得,能在自己族人麵前製造危險的隻有自己族人,完顏宗望穩住呼吸,下定決心一旦出了事,一定要保證父親周全。
甬道很長,能清楚看到甬道的石壁是不同時期石塊堆砌的,舊一點的石塊上不僅長著青苔,還有一道道黑色的痕跡。走到甬道的盡頭,就看見滿是金光的一個大廳,桌椅都是按照宮殿裏的式樣和秩序擺放的,可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在正當中龍椅前麵有一個錦墩,上麵盤坐著一個長眉白發的老道。
朝廷同意的三年免租,讓郭藥師的舉動有了斂財的餘地,但是楊誌確實沒有想到就連韓家這樣的百年世家都會感覺到承受不起;韓洙看楊誌神情,曉得楊誌還沒有完全相信,苦笑道:“你不要不信,別忘了,契丹等族上馬可戰,在幽州等地的鄉勇可全部是漢人,如果將奚族、契丹族、女真族包括進去,郭藥師的人馬應該突破二十萬了。”
楊誌沒有吃驚,在另一個時空裏,郭藥師確實擁有三十多萬人馬,曆史在大的走向當中一直沒有改變;楊誌在瞬間忽然想到,如果自己有朝一日改變了大的走向,那就真正沒有了參考的餘地,將會是一場不可預測的結局。楊誌緩過神來,看韓洙望著自己,笑笑說:“興許是為了奚國和金國,郭藥師太過於緊張了。”
奚國被大宋冊封,但是蕭幹怎麽會甘心困於新州一隅,所以在爭奪遼國故土的同時,對金國、大宋也是時有襲擾;至於金國,楊誌聽到一個傳言,說童貫回朝之前,專門與李綱、郭藥師談了一番話,暗含針對之意。隻不過傳話的人地位太低,搞不清楚童貫的針對是預防還是討伐。
韓洙欲言又止,楊誌笑道:“你想說什麽,就盡管說,我們之間的關係還需要考慮什麽應不應該?”
韓洙有點尷尬地道:“我想問楊大人你的打算,又怕唐突。”
楊誌微笑道:“我從不為此問題煩惱,更沒有深思過。如果太平,要麽治理一方,要麽做個富家翁,隻要是戰火重起,就看朝廷用不用我。”
韓洙歎道:“你我情況確有不同,我祖籍幽州,是道地的漢人,我不喜歡契丹、女真那些胡族對我趾高氣昂的架勢,但是也不可能離開,所以對我來說,為了幽州必須做一番事情。”
楊誌默然片刻道:“我也希望幽州太平,但是四爺,你我都是小人物,一旦要走上做大事的道路,差點斤兩都應付不了。”
韓洙一對眼睛亮起來,奮然道:“楊大人過謙了,滄浪營橫掃燕雲,未嚐一敗,恐怕就是與金兵對上,也不會差到哪裏。”
韓家的人還是有眼光的,今天韓洙開這樣的口,就是知道宋金一戰遲早會爆發,希望楊誌做了判斷;楊誌目光灼灼打量韓洙道:“原來四爺有如此壯誌,可是你要知道,打仗不僅僅靠軍隊,而且我能不能到時候參戰都是兩說。”
韓洙曉得楊誌的處境,赧然道:“楊大人見笑了,依我之見,大人一定會被起用。”
楊誌目光望往韓洙身後的屏風,露出一絲苦澀的笑容,搖頭道:“人有夢想,能否成真誰也說不清楚。”
韓洙肯定地點頭,道:“這個當然,但現在郭藥師縱容部下四出擄掠斂財,對黃河以平州以東棄而不顧,根本沒有抵禦金國的決心。”
楊誌猛然想到了問題可能出在哪裏,關鍵還是在平州和張覺身上,現在平州在大宋的手裏,張覺要是直接殺了高企弓等人,金國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直接開戰;楊誌岔開原先的話題道:“韓兄竟是心中暗藏不平之氣,看來我楊誌沒有交錯朋友,對了,高企弓和曹勇義等人離開幽州沒有?”
韓洙目露恨色道:“沒有,他們還在遊說士族和平民東去渤海,就是我們韓家現在也被高企弓和張琳挑撥得亂成一團。”
楊誌淡然道:“他們是想到金國封侯拜相,自然要多出一點力。”
韓洙冷笑一聲說:“金人正在完達山準備祭祀大典,哪會管他們。”
完達山,女真起源之地,今天,數以百計的金國貴族在山下聚集,準備著在神頂峰的祭祀大典,可是大隊人馬還沒有走到山頂,就在山腰上麵不遠,拐進了一個山洞;金國國主完顏阿骨打走在入洞隊伍的中間,自從發現這個地方,金國派出完顏部落的高手和俘虜開始挖洞修路,所有俘虜修完甬道以後全部被殺掉,免得消息外泄。
負責修建這條甬道的完顏大是走在最前麵,他是完顏族的第一高手,李士寧的嫡傳弟子。金兀術走在完顏阿骨打的身後,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他是知道楊誌送回了師祖都市風遺物的,也知道金國先後找了七個地方才找到這裏,但是金兀術總覺得今天心跳得特別厲害。
金兀術默默數著今天出現的人,忽然明白了,所有讚成與大宋和睦相處的權貴都在,但是主戰的吳乞買和完顏宗翰等人不在,主戰的權貴也隻來了一半。而在往常的祭祀大典,吳乞買和完顏宗翰從來沒缺席過,想到完顏大是與吳乞買的交情,金兀術心寒了半截。
金兀術以不易察覺的方式加快了腳步,擠到完顏阿骨打身旁,碰了父親一下,做了一個害怕的小動作。這個小動作是金兀術小時候跟著完顏阿骨打打獵時害怕的動作,完顏阿骨打看見了沒有反應,但是另一側的完顏宗望卻被驚了一身汗。。
完顏宗望不僅認識這動作,而且知道自己這個四弟心機狡詐,要不然不會年紀輕輕就想到去遼國臥底。金兀術在祭祀大典做出這種暗示,絕不是敬重祖先,而是在暗示前麵有危險。完顏宗望曉得,能在自己族人麵前製造危險的隻有自己族人,完顏宗望穩住呼吸,下定決心一旦出了事,一定要保證父親周全。
甬道很長,能清楚看到甬道的石壁是不同時期石塊堆砌的,舊一點的石塊上不僅長著青苔,還有一道道黑色的痕跡。走到甬道的盡頭,就看見滿是金光的一個大廳,桌椅都是按照宮殿裏的式樣和秩序擺放的,可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在正當中龍椅前麵有一個錦墩,上麵盤坐著一個長眉白發的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