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清大師點頭說:“楊誌其實讓五台山轉來一封信,認為戰事一起,沒有幾年不算完,勸我去杭州另建寺廟,把相國寺的典籍盡數運往江南。為了說服我,楊誌做了幾種推測,其中一種就是現在的局麵,楊誌認為,朝廷隻要答應割地,就是將百萬黎民放棄,不論誰在當地都不會答應,就意味著戰爭不可能結束。眼下的形勢高大人清楚,不說燕雲,就是河北河東三鎮,你認為他們會投降嗎?”


    高慶裔沉默半晌,勉強笑道:“如果大宋不增援,他們能守住這些地方嗎?”


    宋公明冷笑道:“假如大同府失守,耶律餘睹攻入上京呢?”


    那就等於遼國複起,北方再次陷入兩年前的三國爭雄局麵,金國就再也無法在河北布置重兵,高慶裔不信地搖搖頭;李綱反而沒有說話,幽州、汴梁兩戰已經讓李綱明白,自己的一腔熱血用在戰場上並不是一件好事。智清大師勸了一回茶,外麵傳來一陣淩亂的腳步聲,完顏宗輔的使者王汭和神行太保戴宗、神刀門門主徐若穀跟在知客僧後麵快步走進來,一個個麵色嚴肅。智清大師含笑問道:“出了什麽事?”


    徐若穀看了王汭一眼說:“王大人,不如讓戴宗先說,他剛剛回來,說得比你我清楚。”


    王汭點頭同意,他也想聽聽宋人在金國獲得了什麽樣的消息,戴宗朝眾人行禮道:“我在大名府接到幾個消息,所以特地趕回汴梁,耶律餘睹已經攻占大同府,楊惟忠攻占檀州,金軍元帥完顏杲已經下令在幽州招募五萬人馬;太原方麵,楊誌攻占祁縣,消滅六千金軍,生擒銀術可,完顏婁室逗留潞州。說實話,我看到這些戰報感覺自己眼花了。”


    北麵形勢一片大好,李綱隻感覺自己被人扇了無數記耳光,燕雲沒完全丟失,太原、中山、河間還在,自己卻沒守住汴梁,大好局麵就這樣付之東流,眼前這些捷報聽上去分外刺耳;王汭聽戴宗說得如此詳細,收起對宋人的輕視,無奈對徐若穀說:“徐門主,你說說祁縣一戰的詳情吧。”


    對於金宋兩國都不是秘密,蔡家在河東雲中有自己的商行,傳遞消息比官府還迅速;徐若穀點頭說:“祁縣之戰銀術可是敗在黃迪手中,黃迪率領本部和敢戰士一萬兩千人從側麵配合楊誌出兵,故意和楊誌打了一個時間差,讓銀術可以為有可乘之機。結果銀術可的一萬人馬與黃迪在野外苦戰一天也沒有獲勝,在楊誌一萬騎趕到的時候不得不退守祁縣;不料楊誌已經派單廷圭等人混入祁縣,在水井下毒,金軍晚餐後一個時辰毒性發作,大部分人失去戰鬥力。


    單廷圭在城內發出信號,楊誌和天心大師身先士卒,帶領著武林高手率先殺上城樓,打開城門,原來遼金的降軍紛紛投降,宋軍殺入城中;銀術可為了讓沒有中毒的一千騎逃走,親自帶著數百騎斷後,最後被楊誌生擒。完顏婁室因此無法北上,隻能逗留潞州。”


    高慶裔明白,這一戰的結果嚴重性,讓完顏婁室的西路軍在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身陷楊誌、姚古兩軍的夾擊之下,潞州隻不過是金軍攻占不到一個月的地方,就算那些做官的投降,但是民心不服,忠於大宋的人隨時都會發生暴亂;完顏婁室不敢北上就是輸不起這一戰,兩萬大軍留在潞州,最起碼能鎮住場麵。


    高慶裔嚴肅地望向王汭,他需要證實這些消息的可靠性,王汭低聲說:“徐門主說得一點不錯,闍母將軍的信使已經到了,宗輔將軍希望高大人馬上去見李相,派出使者讓張孝純讓出太原。”


    高慶裔看看王汭問:“你們同意撤軍了?”


    高慶裔帶來了吳乞買的命令,但是完顏宗輔和手下的將領都認為還能在宋人麵前要價,最好是等著北方各州接管以後,再帶著財物和美女北歸;哪怕高慶裔費了一夜的口舌說大宋現在的局麵和遼國那時候不一樣,完顏宗輔依舊舍不得畢全功於一役的機會,眼前的王汭更是堅定的反對派。


    王汭陪著笑臉說:“將士思歸,還望高大人體恤。”


    眼看著軍情緊急,也不知道自己的靠山完顏宗翰能不能從金城活著回來,高慶裔不敢得罪這些新貴,完顏宗輔這次南下汴梁,獲得這麽大的利益,回去肯定是一路高升,王汭作為完顏宗輔的心腹,少不了要雞犬升天。高慶裔果斷站起來,朝智清大師施禮道:“大師再考慮考慮,我們對大師是翹首以待。”


    智清大師毫不猶豫地說:“多謝貴國抬愛,隻是老衲無法動身,要是你們在中原的佛會,老衲可以考慮一下。”


    五台山現在宋金交戰的邊緣,為了清涼寺和五台山上數百寺廟的安危,智清大師也不願意把話說死,高慶裔謝了一聲匆匆離去;李綱和宋公明也要回去向宋欽宗趙桓、景王趙杞匯報,幾個人紛紛告辭,唯獨徐若穀留了下來,智清大師讓知客僧上茶問道:“徐門主有何見教?”


    徐若穀是貼著蔡京標簽的人,智清大師明白後麵肯定有文章,徐若穀喝了一杯茶,側耳聽了聽外麵,低聲問道:“大師可曾聽說什麽傳聞?”


    智清大師搖頭道:“現在的汴梁差不多每個時辰都會有新的傳聞,不知道徐門主說得是哪一件傳聞?如果是說李相新答應金人的條件,你我都插不上手,老衲認為,你及早通知蔡相才是。”


    智清大師沒有裝傻,還提出了警告,想必是楊誌也是這樣的看法;徐若穀沉吟半晌,還是謝了一聲,笑笑離開,徐若穀的看法與蔡京相似,楊誌與鄆王趙楷絕不是束手就擒的人,想要趙楷做人質、楊誌把自己的人頭送給金人,無論宋欽宗還是吳乞買,恐怕都不會稱心如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