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去秀州的時候,公孫勝同時動身去金城報信,朝廷的決策如此離奇,公孫勝為了防止有人堵截,一路放出四批人馬往北放出消息,自己直接到洛陽東孫集,寇一一直扮作一個商販躲在孫集,接到消息與公孫勝一起在夜裏過了黃河,繞道太行山。兩人一口氣跑了四天,才到達馬秦的山寨,馬秦留公孫勝陪自己守寨,立即調集兩百騎陪著寇一前往祁縣。


    楊誌見到寇一大喜,帶到房間問:“氣色不錯,看樣子還是洛陽的日子滋潤,汴梁的局勢定了?”


    寇一看看楊誌說:“宋金談和,割讓雲中、太原、中山、河間,金國要你和趙楷,你是不是早就猜到會有這個結果?”


    楊誌問清楚汴梁情況,搖頭說:“我又不是神仙,隻是做了種種估計,等待的時間是最難熬的,好在過去了,大名府失守以後,鄧乞丐等人已經去了揚州,你就不要走了,換一個名字去金城魚羊鮮酒肆做掌櫃。”


    “你擔心有人要來刺殺?”寇一本身是殺手,對這樣的事情最為敏感:“那就不用魚羊鮮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見過我,我隨便裝作一個商販便是。”


    楊誌笑了起來:“我沒那麽怕死,是我在北方有一張情報網,以後會在魚羊鮮酒肆聯係,你到那裏,就負責這個情報網。”


    酒肆本來就是人來人往,客人和酒肆老板說說話也是平常不過的事情,寇一點頭說:“那沒問題,我也是中原人,應該做點事情。下一步你是怎麽打算的?”


    楊誌正色說:“完顏婁室停留潞州是意中所料,現在太原之圍已解,在沒有更多的支持下我不認為自己和黃迪能殺到潞州消滅完顏婁室的兩萬人馬,還是收攬招募流民盜匪,加強太行山的力量為好,公孫勝在山寨,正好幫助馬秦守寨。”


    楊誌不敢確定曆史會在這裏拐彎,萬一趙楷不願北上,自己隻能另辟蹊徑;隻不過現在沒有到那一步,很多事哪怕是寇一這樣的心腹也不能說,最起碼要先看看太原的張孝純和王稟在金軍不再構成威脅以後是什麽態度。


    太原看金軍確實退走,喜不自禁,打開城門放出百姓,卻也平安無事,這麽長的時間,太原已經和祁縣、代州等地恢複交通。張孝純得知楊誌開始募軍,特地來了一趟祁縣,他明白現在太原的局勢微妙,現在完顏婁室所顧忌的就是楊誌、黃迪兩軍,一旦楊誌等人撤退,金軍去了還會再來。張孝純和楊誌是熟人,楊誌還是在城門外迎接張孝純的到來,做到了應有的禮儀,張孝純抓住楊誌的手欷歔道:“若非總管披銳斬棘。太原難保。”


    楊誌客氣道:“大人說笑了,太原全仗大人堅守,要不然也等不到今天這一刻。”


    兩人大笑,黃迪也上前行禮,他是張孝純的部下,自然不能象楊誌一樣隨意;隨後眾人帶著人馬進城,在縣衙落座,讓閑雜人等全部回避,隻留下一枝花蔡慶在邊上侍候,張孝純問道:“楊總管,太原後麵該如何作戰?”


    汴梁方麵的消息是宋欽宗要拿自己送給金人,楊誌心裏早有打算,認真地說道:“現在耶律餘睹攻占大同府,雲中的局勢難言,我自然率領雲中人馬退出河東,張大人應該立即調動軍馬前來太原加強防衛,防止完顏婁室卷土重來。”


    張孝純詫異道:“姚古大軍正在進攻潞州,完顏婁室還能北上。”


    楊誌低聲道:“有些事你我難以預料,完顏宗輔一軍兵臨汴梁城下,什麽事都是可能發生的。完顏婁室一部兵強馬壯,從未敗過,依我之見,姚古遲早會失利。大人若是擔心其他地方的安危,不如每處少調一點人馬,將太原的兵力加強到萬人以上,然後補充一些敢戰士,多備糧草和守城器械。”


    張孝純讚同道:“我自會效力守土,黃將軍,你的部下有多少?”


    張孝純今天的目的就是想把黃迪的人馬調進太原,黃迪不是不願意去,隻是王稟是都統製,黃迪去了太原也無法指揮作戰,更何況楊誌和黃迪說了對日後局勢的推測,沒看到楊誌猜測的割讓太原聖旨和張孝純的態度,黃迪不想做最後決定。黃迪答道:“因為楊總管打算回師雲中,我的軍隊已經分散在兩州五縣,目前在祁縣的隻有三千人,其中兩千是敢戰士。”


    張孝純為官多年,曉得黃迪這樣的態度必定有隱情,笑著說道:“太原也有兩三千人馬,最近幾個月來又陣亡了不少,黃將軍不如直接率兵進城,與王稟總管齊心協力守住太原城,其餘人馬可以陸續調來。”


    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在汾州還有兩萬人馬,張孝純到這個時候,還是不準備調來太原,楊誌隻能暗笑張孝純的想法太過理想,笑道:“難道大人想在完顏婁室北上的時候,代州這些地方再度輕易失去,讓太原城在最短時間成為孤城,為什麽不從那些還不是戰場的地方調軍來增援?”


    楊誌是名將,一番話說得理直氣壯,張孝純笑道:“王稟也曉得這事,隻是怕進城的人馬不堪一戰,反而騷擾軍心。”


    楊誌微笑道:“那還要王稟做什麽,如果太原已經是枯魚之肆,再多的外援也不起作用;張大人,你身在太原,要放下心中的執念,不要再去管什麽汴梁的意思,也不要去想你和童貫的恩怨,保住太原,保住河東的百姓,才是你的職責。現在河東百姓流離失所的數以萬計,若是在其中招募一兩萬人並不是難事,而太原最不缺的就是盔甲武器,張大人,我說的對嗎?”


    張孝純原來是做好了打算,被楊誌這麽一說頓時沒了主意,沙場上的事本來就需要武官來撐腰,王稟不在,張孝純也不知道該如何與楊誌協商。黃迪便道:“我是個粗人,隻省得廝殺,如果需要,我就在代州等地招撫,然後將招募的戰士送到太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雲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雲客並收藏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