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忠做好了最壞的準備,出人意料的是,楊誌沒有發怒,微笑著說:“樹挪死人挪活,那就這麽說定了,不過軍隊不能帶走,要走的人全部留下兵器裝備;薛將軍,你馬上去把馬忠、張換的隊伍接管過來。”
楊誌現在缺人缺得狠,憑空得到這麽大一塊地盤,很有點要被撐死的感覺,楊誌原想留下馬忠、張換、薛廣這些有經驗的將領去穎昌府協助趙鼎、牛皋,就像後世空降團隊,有能力的老員工要留幾個示好,有的事情還需要老員工去周旋;但是馬忠如此選擇,楊誌隻好當做刺兒頭去掉立威。
馬忠兩人一聽說不讓帶整支軍隊走,頓時有點躊躇,兩人如果孤身跑到趙構那裏,想要再掌兵權,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隻是前麵的話已經說出口,擔心楊誌真的發怒,兩人隻好同意,楊誌便讓薛廣去和兩人點軍隊,所有要走的官兵一律在天黑前離開軍營。
等楊誌忙完去和李綱見麵的時候,李綱已經在偏廳坐了快兩個時辰,蔡福都派人把酒菜給李綱上上了,李綱得知楊誌另外編練汴梁軍,也沒有放在心上,直接說杜用可以用後,就把話題跳到了昨晚的案子上:“抓到的那些人你準備如何處理?我剛才去門口看了看,現在聚集的人恐怕有兩千多了,這件事需要立即處理,遲則有變。”
楊誌給自己斟了一杯酒,笑著說:“有罪沒罪,不在於我,在於這些人自己,如果他們真的沒和雙龍會、金人勾結,我總不能屈打成招吧?”
李綱敬了楊誌一杯酒,半開玩笑說:“我還就怕你屈打成招。”
楊誌想了想說:“我明白你的壓力,這件事原本我不準備插手,最後的審問定案的是開封府,既然李大人有這樣的擔心,這樣,現在取證的過程你們不用參與,隻要人送到開封府公開審理,侍禦史胡唐老、監察禦史姚舜明陪審如何?”
楊誌的通情達理讓李綱說不出話來的,幾年的交往李綱清楚眼前這個人是何等的狡猾,何等的才情驚人。不過楊誌竟然同意把案子交給胡唐老等人監督,就達到了李綱今天在這裏等了半天的目的,李綱不會去包庇奸細,甚至希望這次抓的人確實沒有抓錯。
楊誌隨即派人知會開封府,在全城貼了告示,說明昨夜被抓的人牽扯到金人細作案件中,最後的審案將有開封府公開審理,禦史台陪審,如果有什麽線索,報告有獎。李綱喝完酒出去,留守司門口人已經散了,隻有在告示前麵還有十幾個人在爭辯什麽,為首的兩個已經爭的麵紅脖子粗。
胡舜陟得知消息,急忙來找李綱,問清楚情況跌足道:“李大人,陳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你怎麽能聽他的呢?楊誌花了那麽大力氣,總不會無的放矢,我敢說,這些人多少都有些證據,七十八個人,一個個審問,沒有半年的時間也審不完,興許最後牽連到七百八十個都是可能的。”
胡舜陟沒有猜錯,車東星本身擅長催眠術,在汴梁的高子羽也是此道好手,對於一些能扛得住用刑的人,兩人輪流出馬,還是問出了不少情況;隻不過一天的時間,石摩劼就將六個人的卷宗送到了尚書省,分別是城外的鄉紳簡致和、礬商司馬陽、藥鋪掌櫃盧雙、糧行行首莫不離、琴師文渡越、腳行老板賀柱子。
尚書省的官員都跑了過來觀看,從卷宗上看,石摩劼準備的證據充分,六個人從雙龍會的聯係人到物資北運的具體情況都有,人證物證雖然不是那麽齊全,但是李綱等人一看官府的備案就知道,事情假不了。李綱問送卷宗來的推官孫定:“你是老鷹了,這次怎麽速度這麽快?”
老鷹是官場上對辦案老手的戲稱,孫定和李綱也是熟人,笑笑說:“石大人做的準備工作充分,很多證據都是現成的,這六個人最關鍵是本人供認不諱,在開封城裏的證人也已經找到,所以顯得特別順利。這次審案梁大人交給了下官,李大人,你看怎麽辦?”
讓一個推官來和禦史打擂台,虧得梁尋想得出來,胡舜陟顧不上計較梁尋對這邊的藐視,問道:“梁尋在忙什麽?”
孫定答道:“留守司布置了不少事,在汴河修複戰船,在城外建造二十四處堅固的防禦城堡,沿汴河一線依次建立連珠砦,以便必要的時候堅壁清野,讓城外居民盡數遷入城中。要求開封城內的弩箭和投石車這些現在就開始準備,陸續運入城中;留守司新建立了五營,梁大人去了留守司府,討論駐地和補給的事情。”
陳東怒道:“金軍連影子都沒有,定北軍真的是膽小如鼠。”
梁絕悟麵色沉下來說:“陳大人,定北軍最起碼沒打過什麽大的敗仗,也沒有象有些人,號稱百萬大軍都不敢守汴梁,金軍騎兵為主,行進速度飛快,上次完顏宗輔南下,兩百門火炮和兩萬匹戰馬都沒有撤入城中,就是教訓。”
李綱在心中哀歎一聲,他自然曉得潤州來的幾位官員都是什麽背景,陳東這麽說僅僅因為陳東是口快的憤青,梁絕悟對楊誌打仗的信任度那是無限的;李綱攔住兩人爭執說:“軍事上的事,楊誌絕對比我們看得深遠,沒必要去管,我們就說眼前的案子,胡大人,姚大人,你們怎麽看?”
姚舜明毫不猶豫地說:“既然有這麽多證據,自然是要審的,如果按照軍律,楊誌可以直接殺了他們,沒有殺,就說明楊誌不想冤枉好人,或者說,不想亂殺人。楊誌的目的就是這些人的家產和真相,而不是要他們死,沒什麽為難的”
姚舜明是刑獄出身的高手,曾經提點兩浙刑獄,看穿了楊誌的目的,曉得自己隻需依律斷案就可以了;陳東這時候才反應過來,喃喃地說:“七十八戶,就算是再有錢,難道還能彌補開封府的費用?”
楊誌現在缺人缺得狠,憑空得到這麽大一塊地盤,很有點要被撐死的感覺,楊誌原想留下馬忠、張換、薛廣這些有經驗的將領去穎昌府協助趙鼎、牛皋,就像後世空降團隊,有能力的老員工要留幾個示好,有的事情還需要老員工去周旋;但是馬忠如此選擇,楊誌隻好當做刺兒頭去掉立威。
馬忠兩人一聽說不讓帶整支軍隊走,頓時有點躊躇,兩人如果孤身跑到趙構那裏,想要再掌兵權,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隻是前麵的話已經說出口,擔心楊誌真的發怒,兩人隻好同意,楊誌便讓薛廣去和兩人點軍隊,所有要走的官兵一律在天黑前離開軍營。
等楊誌忙完去和李綱見麵的時候,李綱已經在偏廳坐了快兩個時辰,蔡福都派人把酒菜給李綱上上了,李綱得知楊誌另外編練汴梁軍,也沒有放在心上,直接說杜用可以用後,就把話題跳到了昨晚的案子上:“抓到的那些人你準備如何處理?我剛才去門口看了看,現在聚集的人恐怕有兩千多了,這件事需要立即處理,遲則有變。”
楊誌給自己斟了一杯酒,笑著說:“有罪沒罪,不在於我,在於這些人自己,如果他們真的沒和雙龍會、金人勾結,我總不能屈打成招吧?”
李綱敬了楊誌一杯酒,半開玩笑說:“我還就怕你屈打成招。”
楊誌想了想說:“我明白你的壓力,這件事原本我不準備插手,最後的審問定案的是開封府,既然李大人有這樣的擔心,這樣,現在取證的過程你們不用參與,隻要人送到開封府公開審理,侍禦史胡唐老、監察禦史姚舜明陪審如何?”
楊誌的通情達理讓李綱說不出話來的,幾年的交往李綱清楚眼前這個人是何等的狡猾,何等的才情驚人。不過楊誌竟然同意把案子交給胡唐老等人監督,就達到了李綱今天在這裏等了半天的目的,李綱不會去包庇奸細,甚至希望這次抓的人確實沒有抓錯。
楊誌隨即派人知會開封府,在全城貼了告示,說明昨夜被抓的人牽扯到金人細作案件中,最後的審案將有開封府公開審理,禦史台陪審,如果有什麽線索,報告有獎。李綱喝完酒出去,留守司門口人已經散了,隻有在告示前麵還有十幾個人在爭辯什麽,為首的兩個已經爭的麵紅脖子粗。
胡舜陟得知消息,急忙來找李綱,問清楚情況跌足道:“李大人,陳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你怎麽能聽他的呢?楊誌花了那麽大力氣,總不會無的放矢,我敢說,這些人多少都有些證據,七十八個人,一個個審問,沒有半年的時間也審不完,興許最後牽連到七百八十個都是可能的。”
胡舜陟沒有猜錯,車東星本身擅長催眠術,在汴梁的高子羽也是此道好手,對於一些能扛得住用刑的人,兩人輪流出馬,還是問出了不少情況;隻不過一天的時間,石摩劼就將六個人的卷宗送到了尚書省,分別是城外的鄉紳簡致和、礬商司馬陽、藥鋪掌櫃盧雙、糧行行首莫不離、琴師文渡越、腳行老板賀柱子。
尚書省的官員都跑了過來觀看,從卷宗上看,石摩劼準備的證據充分,六個人從雙龍會的聯係人到物資北運的具體情況都有,人證物證雖然不是那麽齊全,但是李綱等人一看官府的備案就知道,事情假不了。李綱問送卷宗來的推官孫定:“你是老鷹了,這次怎麽速度這麽快?”
老鷹是官場上對辦案老手的戲稱,孫定和李綱也是熟人,笑笑說:“石大人做的準備工作充分,很多證據都是現成的,這六個人最關鍵是本人供認不諱,在開封城裏的證人也已經找到,所以顯得特別順利。這次審案梁大人交給了下官,李大人,你看怎麽辦?”
讓一個推官來和禦史打擂台,虧得梁尋想得出來,胡舜陟顧不上計較梁尋對這邊的藐視,問道:“梁尋在忙什麽?”
孫定答道:“留守司布置了不少事,在汴河修複戰船,在城外建造二十四處堅固的防禦城堡,沿汴河一線依次建立連珠砦,以便必要的時候堅壁清野,讓城外居民盡數遷入城中。要求開封城內的弩箭和投石車這些現在就開始準備,陸續運入城中;留守司新建立了五營,梁大人去了留守司府,討論駐地和補給的事情。”
陳東怒道:“金軍連影子都沒有,定北軍真的是膽小如鼠。”
梁絕悟麵色沉下來說:“陳大人,定北軍最起碼沒打過什麽大的敗仗,也沒有象有些人,號稱百萬大軍都不敢守汴梁,金軍騎兵為主,行進速度飛快,上次完顏宗輔南下,兩百門火炮和兩萬匹戰馬都沒有撤入城中,就是教訓。”
李綱在心中哀歎一聲,他自然曉得潤州來的幾位官員都是什麽背景,陳東這麽說僅僅因為陳東是口快的憤青,梁絕悟對楊誌打仗的信任度那是無限的;李綱攔住兩人爭執說:“軍事上的事,楊誌絕對比我們看得深遠,沒必要去管,我們就說眼前的案子,胡大人,姚大人,你們怎麽看?”
姚舜明毫不猶豫地說:“既然有這麽多證據,自然是要審的,如果按照軍律,楊誌可以直接殺了他們,沒有殺,就說明楊誌不想冤枉好人,或者說,不想亂殺人。楊誌的目的就是這些人的家產和真相,而不是要他們死,沒什麽為難的”
姚舜明是刑獄出身的高手,曾經提點兩浙刑獄,看穿了楊誌的目的,曉得自己隻需依律斷案就可以了;陳東這時候才反應過來,喃喃地說:“七十八戶,就算是再有錢,難道還能彌補開封府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