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有意推動這件事,並坐實張孝純父子的罪名,就會讓太原、汾陽的一大群人受到牽連,種彬想清楚這些,便明白趙楷的目的不是那麽簡單,也不是針對張孝純,而是需要河東出血。官府的目的就是誘導輿論,讓種彬心頭有了一個陰謀的感覺,說白了,如果這事情是其他人幹,種彬不會有任何想法,但是自己出馬,種彬擔心有人背後下刀子;畢竟種家的底蘊不仔河東,而在陝西,種彬很可能是火中取栗,還是為別人取栗。
楊誌卻看得明白,趙楷的目的隻有一個,既然張孝純跑了,那麽張孝純的那一圈子人就不可信,弄點錢財出來不應該是問題;楊誌看著種彬難得的猶豫,思維一下子透亮起來,腰板也挺直了不少:“不要考慮的太多,你想想,你隻是奉命辦事,隻要不造成冤案,不中飽私囊,你怕什麽,難道到了這時候,你還擔心張孝純那邊是有隱情的?”
在楊誌的指引之下,種彬恍然大悟:“鄆王沒打算殺人?”
“沒錯,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張孝純父子到底做了什麽,連申辯都不做就逃走;但是我相信,鄆王仁慈,不會大興監獄,隻不過那些做錯事的人需要給了教訓。對於你來說,這件事情的危險並不是你在幹什麽?而是你在心裏,你打算站在那裏?”楊誌不能說得太露骨,站隊一般是最無奈的決定,但是可以把很多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種彬的問題隻是他願不願意成為趙楷的惡犬,或許一開始種彬隻是為了種家考慮,不想得罪趙楷,但是到了河東,種彬設想左右逢源的路可能要走不通了。趙楷肯定不會希望種彬太清白,要不然怎麽給河東的那些人添堵,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種彬哪怕不是一個把人往死裏整的人,隻要做不到種師道那樣的傲骨,眼下也是沒有任何的退路。
楊誌關心的還是趙楷的態度,趙纓絡遇刺這件事情雖然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讓自己有機會與趙楷攤牌,獲得現在這樣的局麵;可是往深裏一想,還是有些隱患,陝西對外的通道不在自己手中,誰知道會出現什麽意外的情況?
郭琰這件事情的危機雖然暫時度過去了,但趙楷還沒有做出公開的表態,楊誌希望在事情淡化後,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樣自己一旦出征也不會有什麽後遺症。不過楊誌估計到,趙楷的表態很可能是在河東的清查結束,隻有等種彬與呂頤浩的結果;好在就算是進攻西夏,西夏恐怕會在自己行動前獲得消息,料想也是一場惡戰,所以楊誌不急。
作為一個穿越者,楊誌從骨子裏也不覺得種彬麵臨的困難有多大,對結果也毫無興趣;種彬不禁愣了一下,他與楊誌相交已久,相對於其他人而言,種彬差不多能了解楊誌的想法,河東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上西夏在定北軍的打擊下被逼到黃河以西,河東目前有個在戰爭之外的假象,讓不少被戰火荼毒的人趨之若鶩,也帶來了原先大宋的種種壞毛病。
楊誌的是非觀很特別,也沒有特別明確的政治述求,所以與河東的關係越來越差,用漫不經心形容也不過分;種彬無奈地苦笑說:“你我都曉得,家族的血脈關係很難割舍,況且亂久思安,張孝純有的想法也是無可奈何,金人應該不會直接與張孝純聯係,肯定是河北,或者原來河東的某個人。張孝純逃走,底下亂的隻是棄子,真正的那條線已經隱藏起來,這時候在河東大動幹戈,當地的士族一定很難接受。”百匯
種彬不是個喜歡在小事上深究的人,楊誌淡然一笑,像是壓製著極大的疑惑問:“你就不怕那條線還控製著這些棄子?現在蹦出來的隻是一些小蝦米,真正的大魚全部沉了下去?”
“你是這樣想的?”種彬愕然,他其實和手下的謀士都分析過,原本希望是隻對付幾個出頭鳥,但是聽楊誌這麽一說,種彬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要是自己這次輕輕放過,一旦日後出現反彈,那麽承擔責任的一定是自己,甚至自己都沒有承擔責任的機會。種彬低頭思考良久,才搖頭道:“那不是我擅長的事情。”
“誰一定擅長這種事?”楊誌沒好氣地說:“你的想法不要太多,一個人要是有了顧慮,事到臨頭就會瞻前顧後;我軍出兵西夏在即,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穩住河東的局勢,要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所敬畏,要不然雲中萬一有事,河東根本就無力支援,到了那種情景,你恐怕比張孝純起的作用還要壞。”
種彬原本還在繼續搖頭,一下子就停住了說:“也不是。形勢不會那麽緊急吧?”
楊誌看著種彬問:“你說呢?你以為三方聯合隻是到秦州刺殺我和嶽飛這些人,謀求一個和平?興許人家的大軍早就準備好了。假如金軍進攻河東,汴梁那邊會當做什麽事都沒有發生,河東的壓力顯而易見。所以你醒醒吧,不要想著做好人,一將功成萬骨枯,死的人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將士。”
種彬忽然瞪大了眼珠子,竟然不敢相信,這番話是從楊誌嘴裏說出來的;這個說法,種彬從小就聽過,宋軍永樂川的慘敗,就有種家絕然不協作的原因在裏麵,但是也奠定了種家在西北的地位。種彬調整了一下呼吸說:“楊誌,我沒有你那樣的實力,最多也隻是盡心盡力而已,況且我們叔侄把持留守司,本來就遭人非議,我怕用力過猛,反而出事。”
楊誌微微一笑說:“那麽你可以拒絕鄆王的安排。”
拒絕鄆王的安排?那就是在得罪了楊誌以後,再得罪鄆王趙楷,種彬自認為還沒有這樣的魄力,隻好灰頭土麵地離開置撫司,與匆匆跑進來的蔡隨天擦肩而過。
楊誌卻看得明白,趙楷的目的隻有一個,既然張孝純跑了,那麽張孝純的那一圈子人就不可信,弄點錢財出來不應該是問題;楊誌看著種彬難得的猶豫,思維一下子透亮起來,腰板也挺直了不少:“不要考慮的太多,你想想,你隻是奉命辦事,隻要不造成冤案,不中飽私囊,你怕什麽,難道到了這時候,你還擔心張孝純那邊是有隱情的?”
在楊誌的指引之下,種彬恍然大悟:“鄆王沒打算殺人?”
“沒錯,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張孝純父子到底做了什麽,連申辯都不做就逃走;但是我相信,鄆王仁慈,不會大興監獄,隻不過那些做錯事的人需要給了教訓。對於你來說,這件事情的危險並不是你在幹什麽?而是你在心裏,你打算站在那裏?”楊誌不能說得太露骨,站隊一般是最無奈的決定,但是可以把很多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種彬的問題隻是他願不願意成為趙楷的惡犬,或許一開始種彬隻是為了種家考慮,不想得罪趙楷,但是到了河東,種彬設想左右逢源的路可能要走不通了。趙楷肯定不會希望種彬太清白,要不然怎麽給河東的那些人添堵,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種彬哪怕不是一個把人往死裏整的人,隻要做不到種師道那樣的傲骨,眼下也是沒有任何的退路。
楊誌關心的還是趙楷的態度,趙纓絡遇刺這件事情雖然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會,讓自己有機會與趙楷攤牌,獲得現在這樣的局麵;可是往深裏一想,還是有些隱患,陝西對外的通道不在自己手中,誰知道會出現什麽意外的情況?
郭琰這件事情的危機雖然暫時度過去了,但趙楷還沒有做出公開的表態,楊誌希望在事情淡化後,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樣自己一旦出征也不會有什麽後遺症。不過楊誌估計到,趙楷的表態很可能是在河東的清查結束,隻有等種彬與呂頤浩的結果;好在就算是進攻西夏,西夏恐怕會在自己行動前獲得消息,料想也是一場惡戰,所以楊誌不急。
作為一個穿越者,楊誌從骨子裏也不覺得種彬麵臨的困難有多大,對結果也毫無興趣;種彬不禁愣了一下,他與楊誌相交已久,相對於其他人而言,種彬差不多能了解楊誌的想法,河東有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上西夏在定北軍的打擊下被逼到黃河以西,河東目前有個在戰爭之外的假象,讓不少被戰火荼毒的人趨之若鶩,也帶來了原先大宋的種種壞毛病。
楊誌的是非觀很特別,也沒有特別明確的政治述求,所以與河東的關係越來越差,用漫不經心形容也不過分;種彬無奈地苦笑說:“你我都曉得,家族的血脈關係很難割舍,況且亂久思安,張孝純有的想法也是無可奈何,金人應該不會直接與張孝純聯係,肯定是河北,或者原來河東的某個人。張孝純逃走,底下亂的隻是棄子,真正的那條線已經隱藏起來,這時候在河東大動幹戈,當地的士族一定很難接受。”百匯
種彬不是個喜歡在小事上深究的人,楊誌淡然一笑,像是壓製著極大的疑惑問:“你就不怕那條線還控製著這些棄子?現在蹦出來的隻是一些小蝦米,真正的大魚全部沉了下去?”
“你是這樣想的?”種彬愕然,他其實和手下的謀士都分析過,原本希望是隻對付幾個出頭鳥,但是聽楊誌這麽一說,種彬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要是自己這次輕輕放過,一旦日後出現反彈,那麽承擔責任的一定是自己,甚至自己都沒有承擔責任的機會。種彬低頭思考良久,才搖頭道:“那不是我擅長的事情。”
“誰一定擅長這種事?”楊誌沒好氣地說:“你的想法不要太多,一個人要是有了顧慮,事到臨頭就會瞻前顧後;我軍出兵西夏在即,你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穩住河東的局勢,要讓別有用心的人有所敬畏,要不然雲中萬一有事,河東根本就無力支援,到了那種情景,你恐怕比張孝純起的作用還要壞。”
種彬原本還在繼續搖頭,一下子就停住了說:“也不是。形勢不會那麽緊急吧?”
楊誌看著種彬問:“你說呢?你以為三方聯合隻是到秦州刺殺我和嶽飛這些人,謀求一個和平?興許人家的大軍早就準備好了。假如金軍進攻河東,汴梁那邊會當做什麽事都沒有發生,河東的壓力顯而易見。所以你醒醒吧,不要想著做好人,一將功成萬骨枯,死的人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將士。”
種彬忽然瞪大了眼珠子,竟然不敢相信,這番話是從楊誌嘴裏說出來的;這個說法,種彬從小就聽過,宋軍永樂川的慘敗,就有種家絕然不協作的原因在裏麵,但是也奠定了種家在西北的地位。種彬調整了一下呼吸說:“楊誌,我沒有你那樣的實力,最多也隻是盡心盡力而已,況且我們叔侄把持留守司,本來就遭人非議,我怕用力過猛,反而出事。”
楊誌微微一笑說:“那麽你可以拒絕鄆王的安排。”
拒絕鄆王的安排?那就是在得罪了楊誌以後,再得罪鄆王趙楷,種彬自認為還沒有這樣的魄力,隻好灰頭土麵地離開置撫司,與匆匆跑進來的蔡隨天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