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楚為此焦頭爛額,不知是否是因為今年的南嶽祭天之時誠意不足,觸犯了上天,是以才降下了這般禍端。


    聽說皇城內的那座雍寧宮中,燈火已有數日未熄。


    如此禍事,固然使得後楚境內人心惶惶,掌權者為之焦慮不已。聽說就在鎮劍宮的那位劍聖敗退後的這幾日來,那些往日間多謀擅斷、智計百出,為後楚打下了這泱泱國土的臣工柱國們都已消瘦了一圈,實在是束手無策呀。


    十萬後楚兵甲集結在上湯郡地界外,卻始終不敢前進一步,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那群妖魔在郡內不斷肆虐。山上修士的威力,這群驍勇的百戰之士老早前就領教過了,那一場景如今仍然在許多老兵心中曆曆在目。


    就是在十四年前的那場大漢滅國戰中,那位被天下人稱之為劍甲的男人,那一劍叫:止戈。


    齊楚五萬虎狼之士組成的聯軍,在那熊熊大火燃燒中的大漢皇城,麵對著那名劍甲,被其一劍斬出,所有人手中兵器盡皆斷裂,無人再膽敢前進一步。


    肝膽俱裂!


    如果那名劍甲當時砍斷的不是他們手中的兵刃,而是他們的頸項的話,他們早就不存於世了,隻能隨著那座大漢皇宮一起覆滅,與眾多的大漢兵甲臣民以及那名末代天子共同殉葬,早成了一培黃土灰飛煙滅了。


    雖說這當兵的大多數是刀口上舔血的,早就做好了生死的準備,而這十萬的後楚將士更是一支能征善戰悍不畏死的虎狼之師。然而,不怕死歸不怕死,但卻不代表著就能白白送死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做到了,就是大義凜然機智果決,做不到了,那就隻是昏庸無謀,愚蠢送命罷了。


    現今那裏麵還有一尊實力堪比劍聖的妖魔坐鎮其中,又剛剛將一位鎮劍宮的劍聖打敗,氣勢正盛,此時誰又敢不自量力,去攖其鋒芒?


    若是真拚著這十萬甲士的性命不足惜,去與那頭妖魔拚個你死我活,且不說其外還有諸多如同小卒般的妖魔爪牙,能不能將那頭大妖魔殺死都是個問題。


    是以如今,如何選擇,都不如突然再冒出一名劍聖要好,如若是再能請來一名專職降妖除魔的道家天師,那就更是盡如人意了。


    然而終歸隻是癡望。


    那與後楚南北相望,十四年前還一同攜手將大漢吞並了的大齊王朝,聽聞後楚此番禍事,滿朝上下,卻都歡喜不已。


    齊楚自從將大漢萬裏疆土瓜分之後,兩國邊界,便再無隔閡,而一洲之下,除卻南北兩地間一些早已臣服的弱小鄰國外,就屬兩國實力最強兵甲最盛,是以兩國相互之間,老早就開始虎視眈眈了,若是有機可乘,誰又會願意放棄這個能一統東蘆劍洲,鑄下春秋偉業的大好機會。


    這對於大齊王朝來說,無亦於正好是打著瞌睡了就有人送來了枕頭,實在稱心如意呀。


    然而那送枕頭來的人,大齊卻沒有半點小覷。雖說如今看似安穩,但指不定那群妖魔,侵占完了整個上湯郡後,沒有順勢南下,卻反而突然北上呢?為了防止出現後楚那般的尷尬局麵,大齊的邊軍早已聚集了五萬人馬,更有兩名來自瓊華宗的劍聖坐鎮邊關,而瓊華宗內那名新晉的年輕劍仙更是放出了話來,若是事態緊急,他本人亦也會禦劍趕來,自當會保護大齊境內的軍民百姓性命無虞,休叫那魔氣能侵入大齊半分。


    如此說法,自是高枕無憂,穩坐壁上觀了。


    ——————


    後楚,宣仁殿。


    晨曦已過,自門外傾瀉而入的陽光,將少年的影子拖得長長的。今日早朝開得尤其之久,諸位大臣還在朝上喋喋不休的議論著,一個個爭得麵紅耳赤的,盡是一番熱枕奉獻的神態,令人隻覺得他們為了這後楚江山,就隻差沒親自提刀上陣與那妖魔換命搏殺了。


    少年撇了撇嘴,對他們所爭議的內容渾不在意,隻覺得站了太久,腳下已經發麻。


    真想坐下來呀,反正也是站在這宣仁殿上最末數一列,那名後楚皇帝,應該看不見吧?


    那位皇帝陛下看不看得見他自是不得而知,然而即使他本人看見了,想必也無暇顧及。


    大臣們爭議了一早上,所提之計卻多無建樹,眼看著這妖魔為禍,日子一日一日的過去,如此禍延下去,指不定還會釀下如何後果。


    那位後楚正德皇帝擺了擺手,示意肅靜。


    諸位大臣紛紛停下爭論,回歸班位,束手低頭,保持緘默,不敢多語。


    隻聽那位皇帝陛下緩緩說道:“鎮劍宮處,就真的毫無對策了麽?”


    這位正德皇帝自八歲登基起,至今已經君臨天下二十七年,正值壯年之際。自幼年時便曆經宮廷間的血腥爭鬥,成年後又親自策劃實施對大漢的侵吞覆滅,在他統治之下方有如今的強盛後楚,可謂英明神武,世之明君,說話之間,自有一派九五至尊的威儀氣勢。


    “回稟陛下,”自文臣一列中走出一名不著朝服卻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他恭敬道:“依我家虞師所言,我鎮劍宮的六位劍聖前輩、一位劍仙老祖,皆已在閉死關之中,若非他們修行已滿,或是王朝亦或宗門出現事關生死存亡之事,祖宗玉牌輕易不可捏碎,諸位前輩亦也不會出關,否則,將有損前輩們的修行境界,極是不利。”


    正德皇帝道:“此刻,卻不是事關我後楚王朝生死存亡之刻麽?你可知道自那妖魔現世後,我上湯郡的百姓死傷多少?如今上湯郡之內,三城十一縣,方圓十數千裏地界,竟已荒無人煙,被人稱之為‘鬼域’,有進無出!”


    說到最後,這位皇帝已然隱隱震怒。


    那名來自鎮劍宮的中年男子,背脊生汗,卻隻有硬著頭皮說道:“虞師昨日已經下令,派出十五名劍師,帶領百名弟子前往上湯。此次,我們已經有所準備,必能將那些妖魔的步伐止於上湯。”


    正德皇帝煩厭的揉了揉額頭,問道:“虞師呢?”


    那人立即惶恐回答說:“虞師與那頭大魔交手,受傷不輕,三月內不可再出手。”


    “三個月?”正德皇帝自嘲一笑,“我後楚王師,十四年前也是在三個月中將那大漢給踏平的。”


    朝上的諸多老狐狸,自然能聽懂皇帝的言外之意,於是紛紛跪倒,悲切喊道:“陛下!”


    正德皇帝揮了揮手,將那名鎮劍宮的人打發走,隨即環顧四下,道:“諸位,可還有法子解我後楚之憂?”


    在朝上所立著的諸多二三品乃至一品大臣,大多年屆而立之上,多數不惑、半百之年,唯獨少數國公元老年至耄耋。


    在一時沉靜之中,卻突然有一名耄耋老人說話了,看到那人,正德皇帝突然眼睛一亮,像是燃起了一絲希望。


    那名耄耋老人,既不是那開朝元勳,也不是國公外戚,卻是禮部尚書,李孤漁。


    後楚的禮部尚書,專職掌管朝廷與諸國異邦外交事宜以及王朝上下,所有山上修行之事。前者大體是個清閑職務,國強則話硬,國弱則聲貧,自是無可辯非;而後者,卻是舉足輕重!


    專職負責對於王朝境內的所有修士宗門的登記、聯係以及管理,一切事宜,都可越過其他統屬。


    禮部衙門之下,尚且還有一個飛魚司,專門搜羅諸多無門無派的野修,為後楚所用,一切行事,唯獨稟報於皇帝,而後便宜行事,可謂權柄煊赫!


    “陛下,老臣有話說。”李孤漁出列拜服於大殿上,說道。


    正德皇帝連忙道:“愛卿年事已高,快快請起,有話便說就可,不必跪伏在地。”


    李孤漁依言起身,道:“謝陛下。”


    正德皇帝問道:“愛卿可有如何計策解我後楚危難?”


    隻見那李孤漁突然朝後一望,淡然道:“有一少年,可解此危。”


    正德皇帝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然後,遠遠的看到了那幾乎是站在大殿門口旁的,一個年輕身影。


    朝中文武大臣也盡皆轉身向那裏看去,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了少年的身上,眾目睽睽之下。


    大殿之中,突然陷入了寂靜。


    突然之間被這麽多人注視著,少年似乎有些不習慣,而後麵對著這滿朝文武以及那位端坐與龍椅上的皇帝,尷尬的笑了笑。


    少年看似年約十六七歲,麵容雖然俊逸,神情看上去卻有些散漫,眼神輕佻亂瞄著,表情配合著那個尷尬的笑容也沒個正行,卻也是他這般年齡大都擁有著的玩世不恭之相。


    “他?”


    有人出聲質疑。


    少年循著聲音,看到了那位站在武官前列,雖然年事已高,然而身材依然粗碩,瞪著一雙虎目看向他的老人。


    少年咧嘴一笑。


    老人一聲嗤笑:“什麽時候我後楚也得淪落到要讓這般輕浮不知事的雛兒來拯救的地步了?”


    少年於是露出一雙潔白皓齒,笑道:“對呀,你們後楚死不死的,關我屁事。”


    一語畢,盡皆嘩然。


    “大膽!無知小兒,竟敢出言不遜!”


    少年又是笑道:“我膽子固然很大,但是無知與否,卻輪不到你來評判。”


    “你!”眼看著那名老人被氣得火冒三丈,就要不顧朝廷禮法衝過去要將少年立斃當場。


    之後即使老人再軍功彪炳,為後楚開疆拓土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也少不得得給他治一個君前失儀之罪,官削幾品,下放京城之外。


    “且慢。”


    卻是正德皇帝出言製止了。


    少年光明正大的看向那名皇帝。


    正德頗覺有趣,問道:“小友來自何方?”


    少年提了提氣,朗聲答道:“南邊,藏劍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劍洲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麟並收藏劍洲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