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瑞元年,冬初,大雪。
大慶王朝的京城,那座在西極地洲山下王朝中少有的建立在沿海之濱的宏偉國都,曆經了十載戰火摧殘,如今方才初初安定下來。
可笑的是,引發了這十年戰禍的,卻不是來源於外敵入侵,而是自十年前老皇帝去世之後,諸位皇子為了奪得皇位而引發的內亂。
原本隻是在宮廷之間的陰謀詭計,轉而演變成了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因為老皇帝是突然駕崩,死得倉促,居然沒來得及立下遺詔,先前也沒有早早算到這一步,而本應傳長傳嫡的太子殿下,更是在老皇帝駕崩前數日,便已染病身亡了,是以天子寶座卻始終是空懸其上,將是誰的貴臀坐在上麵,卻還不得而知,自然是人人覬覦了。
待得暗地裏的陰謀詭計,朝堂上的陽謀對策,全部都不能得逞後,這下,諸人才撕破了臉皮,在空懸的皇位麵前,且還管你是什麽血脈至親,紛紛起兵,相互討伐。
而對於這座大慶京城國都的搶占,於各位皇子而言,那意義更是非凡,一時間,卻也成了一處“兵家必爭之地”來,看那牆頭旗幟,卻也是三天兩頭換一次,大抵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爭來爭去,留下的,也就隻是一大堆鑄就了別人封侯拜相的累累屍骨罷了。
如今這位大慶承瑞皇帝,自然是這場兄弟鬩牆相戮的最後勝出者。而他在老皇帝的兒子中,卻排行第十八,平日裏也不見得有多討老皇帝的喜愛,比起另外幾位一心專營討好老皇帝的皇兄來,更是大大不如。若是按著祖宗傳下來的那套立長立嫡的規矩來辦,怕是,這個皇位,就算是等到他死了,都沒有機會去摸上一摸的。
他能有如今,自然不是靠他坐以待斃,等著那皇位白白送到他麵前的,其中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常人亦也是不得而知。
是以新帝登基之後,定的年號“承瑞”,寓意著“承天祥瑞”。而其後的隱喻,卻也是大有深意。
……
冬初大雪,將京城的的屋瓦盡數籠蓋,白茫茫一片,似乎也將連年動蕩所遺下的斑斑痕跡都給遮掩了。
皇宮大門外,那條十裏桃花大街,亦也是伴隨著這座大慶京城,既見過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高中狀元,意氣風發,一日看盡京城花。也見過鐵甲洶洶,十萬兵甲進城來,滿地霜寒。
而如今,卻是遍地哀鴻,滿地死屍。
前幾日,更是聽聞一位大慶詩人的某句詩句,在京中廣為傳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猶為襯景。
連年的戰亂,導致了京中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京城內外,百業蕭條,無人事農桑,而在今冬大雪之前,更是發生了一場罕見大旱災,餓死了無數人,更有數十萬的難民一湧而入京城,渴望新朝新帝,能大發善心有所作為。
而大多數難民,卻已經被凍死於這場大雪之下了。
新朝起年號為“承瑞”,卻並沒有想當然的得到了上天眷顧,隻有一屁股的爛事,使得新朝上下,焦頭爛額。
昨日京城內外,便已頒下了那戒嚴令,京中一律人等,不得隨意出入城門,若無急事,諸人在家莫要隨意遊逛,而城中難民,則盡皆集中至城外三裏地的清原坊,由朝廷統一安置。
難民之中,有人願意,有人卻不願,寧可繼續呆在路邊雪下,瑟縮等死,他們認為那隻不過是朝廷在隨意找借口,將他們打發驅逐罷了,待得到了城外,必然就不會管他們死活了,如此抉擇,不若不出。殊不知,便在他們身邊,不知卻有多少具凍死屍骨,仍是無人收斂,任由其被大雪掩蓋冰封,而他們這些活著幹等的人,不過也就是在相繼等死而已。
十裏桃花大街上,浩浩蕩蕩,卻竟是些落魄難民,在大雪天中,排出數條長龍,緩慢前行著,而一旁,卻也有眾多大慶兵士,一邊在看護難民維持秩序,一邊,又將那些深埋大雪之下的難民屍骨挖出,堆積在一輛輛牛車之上,亦也接連不斷的,運出城外埋葬。
隻見沿路之上,所有的饑荒難民看到那一輛輛牛車所運載的屍體,眼中卻不見半點同情悲愴,有的,卻隻是如同這大雪天一般的冷漠無情,以及,一絲尚未死去的,僥幸。
此情此景,卻如同一幅水墨畫一般,非黑即白,毫無生色。
在桃花大街末梢,再不遠處即是皇宮的正門——朱陽門,相距半裏地,卻有一條烏衣巷,是大慶京城內眾所周知的“公爵巷”,京城所有的達官貴人,王侯國公,盡皆居住在這個巷子當中,盡是豪閥門邸,遠遠淩駕於萬千世俗人之上,遙遙觀之而不可及。
而在這條貴氣逼人的巷子前頭的第一座豪宅府邸,卻已然荒廢破敗,正門的匾額之上,本是“壽國公府”四個金漆大字的,卻被切掉了一半,如今能看見的隻剩下“公府”二字,殘餘匾額歪斜欲墜,上邊金漆字體,盡染蛛網塵埃,自然已許久無人打理。
匾額之下,本是闊氣大門,卻早已尋不到門來了,一道足有一尺多高,原本是用來示意“門庭高深,來客自省”的門檻上,如今,卻隻有一位年歲約莫尚且還不足十歲的小女孩孤零零的坐在其上。大冬天的,卻隻是穿著一件肮髒破爛的花衣裙,寒風呼嘯,小女孩一張小臉漆黑,一雙眼眸卻是又大又亮,捧著臉蛋兒,安靜坐著,愣愣的看向不遠的桃花大街外,那成群結隊離去的難民,不時,又有幾個人突然倒在了地上,而後便再也無法爬起來了,旁人卻根本不顧,隻是徑直往前走去。
非親非故,便也就不管不顧了。
小女孩便隻是靜靜的在看著,觀此一幕,眼眸之中,神色不見絲毫變化。
在小女孩身後,則是早已破敗荒廢許久了的庭院,偌大的一棟宅邸,卻無人在此居住。
壽國公府,這本是當朝最是奢華占地也最廣的一間府邸。當朝壽國公,原本亦也是朝中權勢最為彪炳的那幾位人臣之一,非是在開疆拓土建朝之初,卻還是得授公爵,又領大將軍兵符虎印,將兵權牢牢握在手中,一時功勳人望,大慶朝中上下,無人可及。
然而在老皇帝駕崩之後,諸皇子奪位紛爭之中,這位手握重兵的國公爺,卻終究是沒能躲過這場風波,而更不幸的是,他的眼光運氣也不行,卻是壓錯了寶,沒有選中當時尚且還是勢弱的當今皇帝,而是選擇了當時一位實力強盛的皇子,本以為大局已定了,卻沒想到竟是老天弄人,天命所歸,卻落到了那位最不被看好的皇子身上。
這之後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新帝登基之後,當先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清洗了諸多舊時對頭釘子,而最先拿來開刀的,便是這位壽國公爺,被新帝朱筆一批,便是株連九族,自然是一個不剩。
而如今,也就隻剩下眼前這麽一座荒棄的宅邸了。
孤零零的小女孩坐在荒宅門檻上,可能也是各地隨同饑荒逃難而來的難民,卻不見其旁有什麽父母兄長親人,便隻有她這麽一名稚齡女童。
怕是,也都死完了。
不遠處的桃花大街上,驀然行來兩位與周遭難民兵甲截然不同的人。
一男一女,大雪飄飛,他們似乎亦如那雪花一般,輕飄飄的,不動聲息,眨眼間卻已來到小女孩身前。
確切的說,則是原壽國公府邸門前,倆人並肩,卻正好與左右那一對鎮守大門的白玉獅子相對著,倆人一同看向那殘缺的門匾,然後又將目光緩緩移下,投注在小女孩身上,才看了兩眼,又自轉開。
小女孩此時,亦也將目光望向突然到來的倆人,然而眼眸之中,卻始終無多大神色變化。
男女倆人,盡著白衣,細分開來,男人的身後,是負著一把劍的,藏劍劍鞘,始終有紅光閃爍。而身邊女子,白衣樣式,則是一件道袍,女子束發戴冠,頭上那一頂道冠散發熠熠光輝,竟是一頂道門三首才配戴上的蓮花冠!
小女孩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出倆人的諸多玄機。
“是這裏了麽?”男子說道,看他麵容無奇,雙眸卻深邃似海,讓人觀之不由生出了幾分不可揣摩之意來,而他上唇之間,則又蓄了道胡須,顯得頗為成熟穩重。
“我來晚了一步。”卻聽那名女道如此說道,七分姿色,卻還帶著三分可惜與懊悔。
男子自然知道女道所說的是何事,不過神色卻是無多大變化,顯然是早已見多了此間諸類事情,對於山下俗事,更多的是顯出了一個冷眼旁觀的態度來,對於女道,更是沒有什麽安慰。
或是,早已觸及了那天道之事,曉得世間,卻也多是那些大道無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亦也能沾染上少一些因果。
“也罷,等到他再轉世入了輪回之後,我再尋到他,給予他一份機緣便可,亦也算是還上了他當初的恩報。”女道想了想,道。
男子看了她一眼,麵色不變的說道:“其實,你並不用做到這一步的,若是要尋他的轉世,必然得耗費一大筆資源,怕是,你給予他轉世的機緣,尚且不如你在尋找他之時,花費的多。”
女道看向了男子,明眸一眨,一笑,這算是在關心我麽?心下有些開心,道;“沒事的,些許花費,卻不值一提,你是知道的,我們道門亦不像你們劍修,因果一事,一還一報,很重要的。”
男子便不再說話了。
女道卻是看著他又是一笑,兩眼彎彎,酒窩顯現,驀然現出十分可愛之色。
“那個……”一道聲音,卻自倆人身前傳來,虛弱,無力。
男子女道在女童麵前站了這會兒,倆人卻好似始終都沒將她放在眼中一般,就如同那路邊的一株小野草,無足掛齒,自然也無需關注。
小女孩鼓足了勇氣,無神的雙眸此時才升騰起了一絲淡淡的希冀:“有吃的麽?”
大慶王朝的京城,那座在西極地洲山下王朝中少有的建立在沿海之濱的宏偉國都,曆經了十載戰火摧殘,如今方才初初安定下來。
可笑的是,引發了這十年戰禍的,卻不是來源於外敵入侵,而是自十年前老皇帝去世之後,諸位皇子為了奪得皇位而引發的內亂。
原本隻是在宮廷之間的陰謀詭計,轉而演變成了朝堂之上的明爭暗鬥。因為老皇帝是突然駕崩,死得倉促,居然沒來得及立下遺詔,先前也沒有早早算到這一步,而本應傳長傳嫡的太子殿下,更是在老皇帝駕崩前數日,便已染病身亡了,是以天子寶座卻始終是空懸其上,將是誰的貴臀坐在上麵,卻還不得而知,自然是人人覬覦了。
待得暗地裏的陰謀詭計,朝堂上的陽謀對策,全部都不能得逞後,這下,諸人才撕破了臉皮,在空懸的皇位麵前,且還管你是什麽血脈至親,紛紛起兵,相互討伐。
而對於這座大慶京城國都的搶占,於各位皇子而言,那意義更是非凡,一時間,卻也成了一處“兵家必爭之地”來,看那牆頭旗幟,卻也是三天兩頭換一次,大抵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爭來爭去,留下的,也就隻是一大堆鑄就了別人封侯拜相的累累屍骨罷了。
如今這位大慶承瑞皇帝,自然是這場兄弟鬩牆相戮的最後勝出者。而他在老皇帝的兒子中,卻排行第十八,平日裏也不見得有多討老皇帝的喜愛,比起另外幾位一心專營討好老皇帝的皇兄來,更是大大不如。若是按著祖宗傳下來的那套立長立嫡的規矩來辦,怕是,這個皇位,就算是等到他死了,都沒有機會去摸上一摸的。
他能有如今,自然不是靠他坐以待斃,等著那皇位白白送到他麵前的,其中付出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常人亦也是不得而知。
是以新帝登基之後,定的年號“承瑞”,寓意著“承天祥瑞”。而其後的隱喻,卻也是大有深意。
……
冬初大雪,將京城的的屋瓦盡數籠蓋,白茫茫一片,似乎也將連年動蕩所遺下的斑斑痕跡都給遮掩了。
皇宮大門外,那條十裏桃花大街,亦也是伴隨著這座大慶京城,既見過寒窗苦讀多年的學子,高中狀元,意氣風發,一日看盡京城花。也見過鐵甲洶洶,十萬兵甲進城來,滿地霜寒。
而如今,卻是遍地哀鴻,滿地死屍。
前幾日,更是聽聞一位大慶詩人的某句詩句,在京中廣為傳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猶為襯景。
連年的戰亂,導致了京中許多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京城內外,百業蕭條,無人事農桑,而在今冬大雪之前,更是發生了一場罕見大旱災,餓死了無數人,更有數十萬的難民一湧而入京城,渴望新朝新帝,能大發善心有所作為。
而大多數難民,卻已經被凍死於這場大雪之下了。
新朝起年號為“承瑞”,卻並沒有想當然的得到了上天眷顧,隻有一屁股的爛事,使得新朝上下,焦頭爛額。
昨日京城內外,便已頒下了那戒嚴令,京中一律人等,不得隨意出入城門,若無急事,諸人在家莫要隨意遊逛,而城中難民,則盡皆集中至城外三裏地的清原坊,由朝廷統一安置。
難民之中,有人願意,有人卻不願,寧可繼續呆在路邊雪下,瑟縮等死,他們認為那隻不過是朝廷在隨意找借口,將他們打發驅逐罷了,待得到了城外,必然就不會管他們死活了,如此抉擇,不若不出。殊不知,便在他們身邊,不知卻有多少具凍死屍骨,仍是無人收斂,任由其被大雪掩蓋冰封,而他們這些活著幹等的人,不過也就是在相繼等死而已。
十裏桃花大街上,浩浩蕩蕩,卻竟是些落魄難民,在大雪天中,排出數條長龍,緩慢前行著,而一旁,卻也有眾多大慶兵士,一邊在看護難民維持秩序,一邊,又將那些深埋大雪之下的難民屍骨挖出,堆積在一輛輛牛車之上,亦也接連不斷的,運出城外埋葬。
隻見沿路之上,所有的饑荒難民看到那一輛輛牛車所運載的屍體,眼中卻不見半點同情悲愴,有的,卻隻是如同這大雪天一般的冷漠無情,以及,一絲尚未死去的,僥幸。
此情此景,卻如同一幅水墨畫一般,非黑即白,毫無生色。
在桃花大街末梢,再不遠處即是皇宮的正門——朱陽門,相距半裏地,卻有一條烏衣巷,是大慶京城內眾所周知的“公爵巷”,京城所有的達官貴人,王侯國公,盡皆居住在這個巷子當中,盡是豪閥門邸,遠遠淩駕於萬千世俗人之上,遙遙觀之而不可及。
而在這條貴氣逼人的巷子前頭的第一座豪宅府邸,卻已然荒廢破敗,正門的匾額之上,本是“壽國公府”四個金漆大字的,卻被切掉了一半,如今能看見的隻剩下“公府”二字,殘餘匾額歪斜欲墜,上邊金漆字體,盡染蛛網塵埃,自然已許久無人打理。
匾額之下,本是闊氣大門,卻早已尋不到門來了,一道足有一尺多高,原本是用來示意“門庭高深,來客自省”的門檻上,如今,卻隻有一位年歲約莫尚且還不足十歲的小女孩孤零零的坐在其上。大冬天的,卻隻是穿著一件肮髒破爛的花衣裙,寒風呼嘯,小女孩一張小臉漆黑,一雙眼眸卻是又大又亮,捧著臉蛋兒,安靜坐著,愣愣的看向不遠的桃花大街外,那成群結隊離去的難民,不時,又有幾個人突然倒在了地上,而後便再也無法爬起來了,旁人卻根本不顧,隻是徑直往前走去。
非親非故,便也就不管不顧了。
小女孩便隻是靜靜的在看著,觀此一幕,眼眸之中,神色不見絲毫變化。
在小女孩身後,則是早已破敗荒廢許久了的庭院,偌大的一棟宅邸,卻無人在此居住。
壽國公府,這本是當朝最是奢華占地也最廣的一間府邸。當朝壽國公,原本亦也是朝中權勢最為彪炳的那幾位人臣之一,非是在開疆拓土建朝之初,卻還是得授公爵,又領大將軍兵符虎印,將兵權牢牢握在手中,一時功勳人望,大慶朝中上下,無人可及。
然而在老皇帝駕崩之後,諸皇子奪位紛爭之中,這位手握重兵的國公爺,卻終究是沒能躲過這場風波,而更不幸的是,他的眼光運氣也不行,卻是壓錯了寶,沒有選中當時尚且還是勢弱的當今皇帝,而是選擇了當時一位實力強盛的皇子,本以為大局已定了,卻沒想到竟是老天弄人,天命所歸,卻落到了那位最不被看好的皇子身上。
這之後的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新帝登基之後,當先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清洗了諸多舊時對頭釘子,而最先拿來開刀的,便是這位壽國公爺,被新帝朱筆一批,便是株連九族,自然是一個不剩。
而如今,也就隻剩下眼前這麽一座荒棄的宅邸了。
孤零零的小女孩坐在荒宅門檻上,可能也是各地隨同饑荒逃難而來的難民,卻不見其旁有什麽父母兄長親人,便隻有她這麽一名稚齡女童。
怕是,也都死完了。
不遠處的桃花大街上,驀然行來兩位與周遭難民兵甲截然不同的人。
一男一女,大雪飄飛,他們似乎亦如那雪花一般,輕飄飄的,不動聲息,眨眼間卻已來到小女孩身前。
確切的說,則是原壽國公府邸門前,倆人並肩,卻正好與左右那一對鎮守大門的白玉獅子相對著,倆人一同看向那殘缺的門匾,然後又將目光緩緩移下,投注在小女孩身上,才看了兩眼,又自轉開。
小女孩此時,亦也將目光望向突然到來的倆人,然而眼眸之中,卻始終無多大神色變化。
男女倆人,盡著白衣,細分開來,男人的身後,是負著一把劍的,藏劍劍鞘,始終有紅光閃爍。而身邊女子,白衣樣式,則是一件道袍,女子束發戴冠,頭上那一頂道冠散發熠熠光輝,竟是一頂道門三首才配戴上的蓮花冠!
小女孩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出倆人的諸多玄機。
“是這裏了麽?”男子說道,看他麵容無奇,雙眸卻深邃似海,讓人觀之不由生出了幾分不可揣摩之意來,而他上唇之間,則又蓄了道胡須,顯得頗為成熟穩重。
“我來晚了一步。”卻聽那名女道如此說道,七分姿色,卻還帶著三分可惜與懊悔。
男子自然知道女道所說的是何事,不過神色卻是無多大變化,顯然是早已見多了此間諸類事情,對於山下俗事,更多的是顯出了一個冷眼旁觀的態度來,對於女道,更是沒有什麽安慰。
或是,早已觸及了那天道之事,曉得世間,卻也多是那些大道無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亦也能沾染上少一些因果。
“也罷,等到他再轉世入了輪回之後,我再尋到他,給予他一份機緣便可,亦也算是還上了他當初的恩報。”女道想了想,道。
男子看了她一眼,麵色不變的說道:“其實,你並不用做到這一步的,若是要尋他的轉世,必然得耗費一大筆資源,怕是,你給予他轉世的機緣,尚且不如你在尋找他之時,花費的多。”
女道看向了男子,明眸一眨,一笑,這算是在關心我麽?心下有些開心,道;“沒事的,些許花費,卻不值一提,你是知道的,我們道門亦不像你們劍修,因果一事,一還一報,很重要的。”
男子便不再說話了。
女道卻是看著他又是一笑,兩眼彎彎,酒窩顯現,驀然現出十分可愛之色。
“那個……”一道聲音,卻自倆人身前傳來,虛弱,無力。
男子女道在女童麵前站了這會兒,倆人卻好似始終都沒將她放在眼中一般,就如同那路邊的一株小野草,無足掛齒,自然也無需關注。
小女孩鼓足了勇氣,無神的雙眸此時才升騰起了一絲淡淡的希冀:“有吃的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