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複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成為了既定的事實了,他也無法改變什麽了。
不過好在他已經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上了,雖然是借用的別人的身份。
現在李複想要得到的隻有林洛瑤而已,在他的眼中,隻有林洛瑤才能配得上皇後這個稱號。
至於芍藥,南宮璃等人在他的心裏不過是個漂亮的花瓶而已。
林洛瑤有著最為傑出的才能,他希望林洛瑤可以成為他的賢內助,成為他的皇後。
李複雖然有點孬,但是卻不昏。
他可不是世俗之人眼中的昏君,他對所有的事情幾乎都很清楚,更何況作為天下第一智的李瓊的弟弟,他自然也不會太差。
事事都聽姐姐的不代表他就真的毫無主見。
李複很明白現在朝廷之中的局勢,他也是來自於江湖的,現在朝堂之上朽木為官,殿堂之上禽獸食祿。
金鑾殿下站著多少昏官,贓官,朋黨勢力,李複的心裏都很清楚。
雖然李複沒有樓雲那種要救蒼生於水火之中的豪氣,但是卻也有鞏固自己地位的野心。
因為李複知道,如果沒有了官員們的支持的話,那麽皇帝就是個屁。
因此李複接位之後第一件準備做的事情,便是等皇帝的喪期過後大開恩科,選拔青年才俊們。慢慢的扶植出自己的實力。
這樣才能與朝中兩大朋黨爭鋒。
現如今朝堂之上的朋黨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開國勳貴後裔,以及王公貴戚們為主,維護貴族世襲階級利益的皇勳派,一派是以科舉出身的文治派。
兩派雖然不能說是勢同水火,但卻也是針尖對麥芒。
因為他們各自擁護的利益是不同的,擁護的理念也是不同的,而碰巧雙方的利益基礎是相互侵犯的。正因為如此才會如此的針對對方。
而皇勳派擁護的是世襲家族以及王公貴戚們的利益,他們要阻攔文治派不斷地向上爬,因為先帝永樂帝開的恩科過多,給了這些人進入朝堂的機會,因為永樂帝的不斷提拔,這些人自然可以登上大位,現如今六部尚書,乃至於內閣首輔都有幾人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
這些人不光是文采出眾,而且其中幾人也在靖難之役之中被破格提拔。
不過人總是一種奇怪的生物,當人身居高位的時候,他就喜歡提拔他和一樣出身的人。
因此文治派提拔了很多與自己出身相似的寒門,或者是平民學子們,這些人都有著不斷進取的理想。
雖然文治派大開文風,破格提拔了很多的寒門學子們,讓他們施展了自己心中的抱負,一展宏圖。但是他們這些人卻也給大明王朝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那就是官場上都會有的兩個字“腐敗”。
文治派相對於皇勳派來,腐朽的非常徹底。
一些知府知縣的地方官,大多數都是文治派的人,這些人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卻一點也沒有憶苦思甜,這些人上台之後將之前自己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全都宣泄了出來,有些小肚雞腸的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那些曾經欺負過他的鄉紳,百姓。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w~w~w.
有點更是橫征暴斂,為的就是讓自己也體驗一下有權勢,有財色的生活。
這些出身低下的人,一旦得勢之後他們會比那些自幼身在高位的人還要凶狠,還要貪婪。
因此文治派一直是讓皇帝頭痛的一派,雖然他們貪汙腐敗,但是皇帝卻不能將他們全都鏟除。
因為皇帝需要文治派去破格選士,文治派雖然貪腐成風,但是他們卻也為朝廷選拔了許多有能力的官員,而不像皇勳派,隻是將自己的親支近派安置在那個位置。
皇勳派選官的規則基本上就是裙帶關係,這個官是某某個王爺的小舅子,那個官是某個大員的私生子,這種人無才無德,豈能竊居高位?
因此皇帝需要文治派去製衡皇勳派。
不過皇勳派卻也不是一無是處。
皇勳派是朝廷之中最為忠誠於皇帝的派係,因為這些人都是由皇親貴戚,以及各開國元勳的後裔們組成。
是誰給了他們這些特權,爵位?
當然是皇帝給的,他們很明白如果皇帝沒有了的話,他們的地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他們非常忠誠於皇帝,朱瞻基父子就是個例子。
雖然趙王已經掌控了全局的局勢,但是皇勳派中的淮西勳貴們依然是遵從永樂帝的遺願,支持太子登基為帝。
這種忠誠度是不會改變的,他們保的也不單單是皇帝,是太子,更是他們自己。
因為他們支持的皇帝,或者太子倒台的話,那麽他們的地位也將不保,他們的地位是皇帝給的,新皇帝如果不是維持他們利益的,那麽新皇帝一句話就能免去他們的爵位。奪走他們所有的一切。
因此皇勳派也是朱瞻基的大本營。
雖然李複不太喜歡皇勳派這些賣主求榮的勳貴們,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也不得不用他們。
李複還記得當年的事情,雖然當時的李複還沒有出生,但是卻也聽姐姐說起過,當年燕王的兵馬兵臨城下,包圍了金陵城。
而就是這些最該效忠於皇帝的貴族們,率先一步打開了城門放燕王進城的。
李複自然是不會輕易原諒他們的,當年建文帝執意削藩,削藩的對象不僅僅是皇族,還有公侯等級的貴族。
當時建文帝的削藩並不像永樂帝那樣柔和,而是雷厲風行的。
因此才招來了皇勳派貴族們的不滿,而當時燕王的使者也已經潛入了金陵城策反了當時皇勳派貴族階級的首領寧王,就由寧王策劃發起了金陵城陷落的序章。
那就是集合城內所有貴族的實力,然後從內部幫助燕王打開一門,放燕王的大軍進城。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住他們的地位。燕王給他們的條件是一切如從前一樣。
什麽都不會改變,他們依然可以有他們的榮華富貴,乃至於封地領土,就是這些蠅頭小利打動了這些貴族們的心,然後他們打開了金陵城的城門幫助燕王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
不過好在他已經坐在現在這個位置上了,雖然是借用的別人的身份。
現在李複想要得到的隻有林洛瑤而已,在他的眼中,隻有林洛瑤才能配得上皇後這個稱號。
至於芍藥,南宮璃等人在他的心裏不過是個漂亮的花瓶而已。
林洛瑤有著最為傑出的才能,他希望林洛瑤可以成為他的賢內助,成為他的皇後。
李複雖然有點孬,但是卻不昏。
他可不是世俗之人眼中的昏君,他對所有的事情幾乎都很清楚,更何況作為天下第一智的李瓊的弟弟,他自然也不會太差。
事事都聽姐姐的不代表他就真的毫無主見。
李複很明白現在朝廷之中的局勢,他也是來自於江湖的,現在朝堂之上朽木為官,殿堂之上禽獸食祿。
金鑾殿下站著多少昏官,贓官,朋黨勢力,李複的心裏都很清楚。
雖然李複沒有樓雲那種要救蒼生於水火之中的豪氣,但是卻也有鞏固自己地位的野心。
因為李複知道,如果沒有了官員們的支持的話,那麽皇帝就是個屁。
因此李複接位之後第一件準備做的事情,便是等皇帝的喪期過後大開恩科,選拔青年才俊們。慢慢的扶植出自己的實力。
這樣才能與朝中兩大朋黨爭鋒。
現如今朝堂之上的朋黨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以開國勳貴後裔,以及王公貴戚們為主,維護貴族世襲階級利益的皇勳派,一派是以科舉出身的文治派。
兩派雖然不能說是勢同水火,但卻也是針尖對麥芒。
因為他們各自擁護的利益是不同的,擁護的理念也是不同的,而碰巧雙方的利益基礎是相互侵犯的。正因為如此才會如此的針對對方。
而皇勳派擁護的是世襲家族以及王公貴戚們的利益,他們要阻攔文治派不斷地向上爬,因為先帝永樂帝開的恩科過多,給了這些人進入朝堂的機會,因為永樂帝的不斷提拔,這些人自然可以登上大位,現如今六部尚書,乃至於內閣首輔都有幾人是出身貧寒的讀書人。
這些人不光是文采出眾,而且其中幾人也在靖難之役之中被破格提拔。
不過人總是一種奇怪的生物,當人身居高位的時候,他就喜歡提拔他和一樣出身的人。
因此文治派提拔了很多與自己出身相似的寒門,或者是平民學子們,這些人都有著不斷進取的理想。
雖然文治派大開文風,破格提拔了很多的寒門學子們,讓他們施展了自己心中的抱負,一展宏圖。但是他們這些人卻也給大明王朝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那就是官場上都會有的兩個字“腐敗”。
文治派相對於皇勳派來,腐朽的非常徹底。
一些知府知縣的地方官,大多數都是文治派的人,這些人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卻一點也沒有憶苦思甜,這些人上台之後將之前自己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全都宣泄了出來,有些小肚雞腸的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那些曾經欺負過他的鄉紳,百姓。
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w~w~w.
有點更是橫征暴斂,為的就是讓自己也體驗一下有權勢,有財色的生活。
這些出身低下的人,一旦得勢之後他們會比那些自幼身在高位的人還要凶狠,還要貪婪。
因此文治派一直是讓皇帝頭痛的一派,雖然他們貪汙腐敗,但是皇帝卻不能將他們全都鏟除。
因為皇帝需要文治派去破格選士,文治派雖然貪腐成風,但是他們卻也為朝廷選拔了許多有能力的官員,而不像皇勳派,隻是將自己的親支近派安置在那個位置。
皇勳派選官的規則基本上就是裙帶關係,這個官是某某個王爺的小舅子,那個官是某個大員的私生子,這種人無才無德,豈能竊居高位?
因此皇帝需要文治派去製衡皇勳派。
不過皇勳派卻也不是一無是處。
皇勳派是朝廷之中最為忠誠於皇帝的派係,因為這些人都是由皇親貴戚,以及各開國元勳的後裔們組成。
是誰給了他們這些特權,爵位?
當然是皇帝給的,他們很明白如果皇帝沒有了的話,他們的地位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他們非常忠誠於皇帝,朱瞻基父子就是個例子。
雖然趙王已經掌控了全局的局勢,但是皇勳派中的淮西勳貴們依然是遵從永樂帝的遺願,支持太子登基為帝。
這種忠誠度是不會改變的,他們保的也不單單是皇帝,是太子,更是他們自己。
因為他們支持的皇帝,或者太子倒台的話,那麽他們的地位也將不保,他們的地位是皇帝給的,新皇帝如果不是維持他們利益的,那麽新皇帝一句話就能免去他們的爵位。奪走他們所有的一切。
因此皇勳派也是朱瞻基的大本營。
雖然李複不太喜歡皇勳派這些賣主求榮的勳貴們,但是現在的情況卻也不得不用他們。
李複還記得當年的事情,雖然當時的李複還沒有出生,但是卻也聽姐姐說起過,當年燕王的兵馬兵臨城下,包圍了金陵城。
而就是這些最該效忠於皇帝的貴族們,率先一步打開了城門放燕王進城的。
李複自然是不會輕易原諒他們的,當年建文帝執意削藩,削藩的對象不僅僅是皇族,還有公侯等級的貴族。
當時建文帝的削藩並不像永樂帝那樣柔和,而是雷厲風行的。
因此才招來了皇勳派貴族們的不滿,而當時燕王的使者也已經潛入了金陵城策反了當時皇勳派貴族階級的首領寧王,就由寧王策劃發起了金陵城陷落的序章。
那就是集合城內所有貴族的實力,然後從內部幫助燕王打開一門,放燕王的大軍進城。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保住他們的地位。燕王給他們的條件是一切如從前一樣。
什麽都不會改變,他們依然可以有他們的榮華富貴,乃至於封地領土,就是這些蠅頭小利打動了這些貴族們的心,然後他們打開了金陵城的城門幫助燕王推翻了朱允炆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