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邊境
關與此時還是一臉懵比,自己本是在舊金山執行任務,掩護同伴之餘被榴彈擊中身亡。卻不想再次睜眼竟然換了世界。
此時,關與正倚坐在一棵柳樹下小憩,周身不知何時竟圍了一圈人,議論紛紛。關與不勝其擾,推上棗車便自離開。
行至鎮上客棧,腹中已然饑渴難耐,便喚來酒保:“快斟些酒水來!莫誤了我趕路!”
那酒保見來人不凡,不敢怠慢,忙遞上酒水。
關與初到此間,一應諸事還不大明了,但看己身,綠袍長髯,又想起方才自己扔掉的那頂綠帽,低頭借著酒水略一打量,見得赤麵長髯便明白了泰半。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鳳眼生威,臥蠶似霧。他本就是習武之人又怎麽會不認識關二爺?
關與一想到原本的關二爺就是一陣無語。別人隨口一問,他連自己殺人逃難的事都交代出來了,若是私下說說倒還罷了,那麽大庭廣眾的說出來,就不怕官府追究?若是不怕,當初逃難做甚?真不知該說是藝高人膽大還是傻大膽了。
何況那劉備哪裏就像明主了?漢室宗親什麽的,不過一曬,聽過便罷。大漢朝傳承至今,少說也有八百載,劉姓之人遍布天下,真要算起來,這漢室宗親可是到處都是。再說那中山靖王可是出了名的播種機,他有多少兒孫恐怕他自己都說不清,誰知道眼前這位是真是假。便是真的也無用,橫豎關與瞧不上他,便是真的也是白搭。
不過才初次見麵就拉著結拜,古人都這麽自來熟嗎?那關羽也是個死心眼的,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端看曆史上關羽對劉備死心塌地的程度,關與不禁懷疑,這劉備莫不是真有龍陽之好吧,動不動就來個抵足而眠什麽的,年過不惑才得一子,思及此,關與隻覺不寒而栗,雞皮疙瘩都快起來了。
如今穿成關羽,關與也不得不為自己考量,他一個熟知三國走向的人,自然知道跟著劉備沒什麽前途,前期如何自不必提,後期蜀漢盛極一時,可自己最後還不是身首異處,英雄一世最後死在一黃口小兒手中,真是怎麽想怎麽憋屈。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談,劉備可是三國出了名的能哭,後世人說他的三分天下是哭出來的,在關與看來,雖有些誇張,卻也不是空穴來風。堂堂七尺男兒,整天哭哭啼啼的叫個什麽事兒?!想想就毛骨悚然。
再有就是,這劉備明明野心勃勃,卻偏偏做出一副仁義道德的模樣,鬼話連篇,不通兵法就算了,還專門帶累自己人,關與可沒有自虐傾向。
———————————————————————————————————————————————————————————————
漢末時期,等級森嚴,世家林立,寒門之士難有出頭之日。劉備口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這般看起來倒也算是個落難貴族,似他這般禮賢下士的姿態作出來,少有人會不買賬的。
可架不住關與就是這少數人啊,古人重聲名,如若是與他為伍,日後再想撇清可就沒那麽容易了,想到這裏,關與無比慶幸自己穿越的時機夠好,再晚幾天恐怕他自己就把自己賣了!若是背上背信棄義的名聲,那自己這輩子也就不用混了。
思來想去,關羽還是決定避開劉備。
畢竟比起劉備,關與還是更喜歡曹操一些,亂世梟雄,其能力有目共睹,手下文臣武將雲集,在三國獨樹一幟,從來都是以一敵二的存在。若非赤壁一敗,大傷元氣,說不得三國亂世早就結束了,五胡亂華興許也不會出現了。
關與自認從來不是好戰之人,上輩子遊走在生死前線,屍山血海都領教過,可是關與仍舊不喜歡殺戮。
如若可能,關與寧願過著朝九晚五的普通生活,也好過刀尖舔血,沒日沒夜的提心吊膽。
若是能夠選擇,關與更願意生在盛唐時期,國泰民安,百姓和樂,多好。
可惜天不遂人願,偏偏讓他生在這亂世。旁人不知,隻道亂世出英雄,可何嚐不是英雄亂世?一將功成萬骨枯,苦的從來都是黎民百姓。想到此處關羽不禁緊了緊手中刀,亂世之中,以戰止戰,以殺止殺,既然避無可避,我便殺出一個朗朗乾坤!
———————————————————————————————————————————————————————————————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雖然才第四......也足夠關羽在這亂世橫著走了,況且關與+關羽,就算不是一加一等於二,怎麽著也有1.5了吧。
至於黃巾之亂嘛......關羽撫了撫長髯,一臉沉思。
那黃巾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被剿滅也是遲早的事,自己要不要去摻和一下.......?
劉備胸有大誌,一心建功,可最後也隻撈到一個平原令而已,不止沒撿著人才,名聲也不顯。倒是不必管他。
至於曹操,他手下雖無名將,在這黃巾中卻也能大殺四方,既無性命之憂,索性也不去管他。
孫權還是個奶娃娃,更不必提。
思來想去,自己不想稱霸,也不必去攢什麽名聲,至於軍功地位,要那玩意幹啥?關羽想要揚名,機會多的是,隻一出溫酒斬華雄,便是一戰成名天下知,多想無益。
漢末時期,亂世初顯,此時曹操梟雄之勢未現,現在投奔他還為時過早,倒不如先行遊曆一番。
酒足飯飽後,關羽也懶得再去管那車棗子,行至集市,買了馬匹,帶上幹糧和銀兩,提著青龍偃月刀,隨意選了個方向便去了。額,說到這刀,關羽隻記得好似自己一路而來都帶著它,具體啥時候得來的卻不大記得了。
想到這裏,關羽不禁感慨,這劇情不大對啊.......
—————————————————————————————————————————————————————————————————————————————————————————————————————————
於此同時,涿郡涿縣。劉焉發榜招軍,榜文傳到涿縣時,百姓具都來看,唯有一人,慨然長歎,視其形貌: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正是劉備劉玄德是也。
此人素來以漢室宗親自居,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如今卻是販履織鞋為生,常以興漢室為己任。
長歎之際,忽聽身後一人厲聲言道:“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
劉備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正是張飛張翼德。此時二人不過初見,劉備觀其形貌異常,遂問其姓名。
那人果道:“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歎,故此相問。”
劉備長歎一聲,方道:“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誌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歎耳。”
“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
劉備大喜,遂與張飛同至村中酒店飲酒,劉備素有大誌,張飛亦是豪爽之人,二人借著酒興,便要結拜。
張飛便道:“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便於園中祭告天地,你我二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劉備應下:“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二人焚香起誓:“念劉備、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張飛為弟。祭罷天地,複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其間又有二人投張飛莊上,劉備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镔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勇五百餘人。
臨行,張飛見劉備頗有些心不在焉,問道:“大哥何事煩憂?”
劉備搖頭,倒不是不想說,隻是不知從何說起,遂道:“無事,走吧。”
張飛武藝出眾,劉備得之甚喜,卻總覺得還少了些什麽,偏又不知到底少了什麽。劉備想不明白,索性也不再去想了,便領眾人去投劉焉。
兄弟二人,與黃巾一役眾斬獲頗眾,後以功封平原令。駐守平原。
關與此時還是一臉懵比,自己本是在舊金山執行任務,掩護同伴之餘被榴彈擊中身亡。卻不想再次睜眼竟然換了世界。
此時,關與正倚坐在一棵柳樹下小憩,周身不知何時竟圍了一圈人,議論紛紛。關與不勝其擾,推上棗車便自離開。
行至鎮上客棧,腹中已然饑渴難耐,便喚來酒保:“快斟些酒水來!莫誤了我趕路!”
那酒保見來人不凡,不敢怠慢,忙遞上酒水。
關與初到此間,一應諸事還不大明了,但看己身,綠袍長髯,又想起方才自己扔掉的那頂綠帽,低頭借著酒水略一打量,見得赤麵長髯便明白了泰半。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若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鳳眼生威,臥蠶似霧。他本就是習武之人又怎麽會不認識關二爺?
關與一想到原本的關二爺就是一陣無語。別人隨口一問,他連自己殺人逃難的事都交代出來了,若是私下說說倒還罷了,那麽大庭廣眾的說出來,就不怕官府追究?若是不怕,當初逃難做甚?真不知該說是藝高人膽大還是傻大膽了。
何況那劉備哪裏就像明主了?漢室宗親什麽的,不過一曬,聽過便罷。大漢朝傳承至今,少說也有八百載,劉姓之人遍布天下,真要算起來,這漢室宗親可是到處都是。再說那中山靖王可是出了名的播種機,他有多少兒孫恐怕他自己都說不清,誰知道眼前這位是真是假。便是真的也無用,橫豎關與瞧不上他,便是真的也是白搭。
不過才初次見麵就拉著結拜,古人都這麽自來熟嗎?那關羽也是個死心眼的,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端看曆史上關羽對劉備死心塌地的程度,關與不禁懷疑,這劉備莫不是真有龍陽之好吧,動不動就來個抵足而眠什麽的,年過不惑才得一子,思及此,關與隻覺不寒而栗,雞皮疙瘩都快起來了。
如今穿成關羽,關與也不得不為自己考量,他一個熟知三國走向的人,自然知道跟著劉備沒什麽前途,前期如何自不必提,後期蜀漢盛極一時,可自己最後還不是身首異處,英雄一世最後死在一黃口小兒手中,真是怎麽想怎麽憋屈。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談,劉備可是三國出了名的能哭,後世人說他的三分天下是哭出來的,在關與看來,雖有些誇張,卻也不是空穴來風。堂堂七尺男兒,整天哭哭啼啼的叫個什麽事兒?!想想就毛骨悚然。
再有就是,這劉備明明野心勃勃,卻偏偏做出一副仁義道德的模樣,鬼話連篇,不通兵法就算了,還專門帶累自己人,關與可沒有自虐傾向。
———————————————————————————————————————————————————————————————
漢末時期,等級森嚴,世家林立,寒門之士難有出頭之日。劉備口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這般看起來倒也算是個落難貴族,似他這般禮賢下士的姿態作出來,少有人會不買賬的。
可架不住關與就是這少數人啊,古人重聲名,如若是與他為伍,日後再想撇清可就沒那麽容易了,想到這裏,關與無比慶幸自己穿越的時機夠好,再晚幾天恐怕他自己就把自己賣了!若是背上背信棄義的名聲,那自己這輩子也就不用混了。
思來想去,關羽還是決定避開劉備。
畢竟比起劉備,關與還是更喜歡曹操一些,亂世梟雄,其能力有目共睹,手下文臣武將雲集,在三國獨樹一幟,從來都是以一敵二的存在。若非赤壁一敗,大傷元氣,說不得三國亂世早就結束了,五胡亂華興許也不會出現了。
關與自認從來不是好戰之人,上輩子遊走在生死前線,屍山血海都領教過,可是關與仍舊不喜歡殺戮。
如若可能,關與寧願過著朝九晚五的普通生活,也好過刀尖舔血,沒日沒夜的提心吊膽。
若是能夠選擇,關與更願意生在盛唐時期,國泰民安,百姓和樂,多好。
可惜天不遂人願,偏偏讓他生在這亂世。旁人不知,隻道亂世出英雄,可何嚐不是英雄亂世?一將功成萬骨枯,苦的從來都是黎民百姓。想到此處關羽不禁緊了緊手中刀,亂世之中,以戰止戰,以殺止殺,既然避無可避,我便殺出一個朗朗乾坤!
———————————————————————————————————————————————————————————————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雖然才第四......也足夠關羽在這亂世橫著走了,況且關與+關羽,就算不是一加一等於二,怎麽著也有1.5了吧。
至於黃巾之亂嘛......關羽撫了撫長髯,一臉沉思。
那黃巾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被剿滅也是遲早的事,自己要不要去摻和一下.......?
劉備胸有大誌,一心建功,可最後也隻撈到一個平原令而已,不止沒撿著人才,名聲也不顯。倒是不必管他。
至於曹操,他手下雖無名將,在這黃巾中卻也能大殺四方,既無性命之憂,索性也不去管他。
孫權還是個奶娃娃,更不必提。
思來想去,自己不想稱霸,也不必去攢什麽名聲,至於軍功地位,要那玩意幹啥?關羽想要揚名,機會多的是,隻一出溫酒斬華雄,便是一戰成名天下知,多想無益。
漢末時期,亂世初顯,此時曹操梟雄之勢未現,現在投奔他還為時過早,倒不如先行遊曆一番。
酒足飯飽後,關羽也懶得再去管那車棗子,行至集市,買了馬匹,帶上幹糧和銀兩,提著青龍偃月刀,隨意選了個方向便去了。額,說到這刀,關羽隻記得好似自己一路而來都帶著它,具體啥時候得來的卻不大記得了。
想到這裏,關羽不禁感慨,這劇情不大對啊.......
—————————————————————————————————————————————————————————————————————————————————————————————————————————
於此同時,涿郡涿縣。劉焉發榜招軍,榜文傳到涿縣時,百姓具都來看,唯有一人,慨然長歎,視其形貌: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麵如冠玉,唇若塗脂,正是劉備劉玄德是也。
此人素來以漢室宗親自居,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如今卻是販履織鞋為生,常以興漢室為己任。
長歎之際,忽聽身後一人厲聲言道:“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歎?”
劉備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正是張飛張翼德。此時二人不過初見,劉備觀其形貌異常,遂問其姓名。
那人果道:“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歎,故此相問。”
劉備長歎一聲,方道:“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誌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歎耳。”
“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
劉備大喜,遂與張飛同至村中酒店飲酒,劉備素有大誌,張飛亦是豪爽之人,二人借著酒興,便要結拜。
張飛便道:“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便於園中祭告天地,你我二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劉備應下:“如此甚好。”
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二人焚香起誓:“念劉備、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張飛為弟。祭罷天地,複宰牛設酒,聚鄉中勇士,得三百餘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
其間又有二人投張飛莊上,劉備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願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镔鐵一千斤,以資器用。
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勇五百餘人。
臨行,張飛見劉備頗有些心不在焉,問道:“大哥何事煩憂?”
劉備搖頭,倒不是不想說,隻是不知從何說起,遂道:“無事,走吧。”
張飛武藝出眾,劉備得之甚喜,卻總覺得還少了些什麽,偏又不知到底少了什麽。劉備想不明白,索性也不再去想了,便領眾人去投劉焉。
兄弟二人,與黃巾一役眾斬獲頗眾,後以功封平原令。駐守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