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渭水逆流而上,經過渭城,又前行了近百裏,到了上遊處,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河道彎曲甚多,商船也隨著波動左右搖晃不停。


    一路上行,往西又走了百十路裏,終於到達了秦國都城—長安。


    船上眾將士好奇不已紛紛打量著這座巨大的城池,可惜到了長安城後天色已晚,除了城牆上方搖曳的燈籠和高大的城牆,城池裏麵看不到半分。饒是如此,眾人還是興致勃勃地觀看著。


    建康城以及京口、廣陵等地,城池均沒有外城牆,見到這般高大的城牆,眾人紛紛嘖嘖稱奇。


    “好氣派!”


    “甚是雄壯啊!”


    ……


    考慮到天色已晚,城門緊閉,馮雁隻得命令眾人及早休息,待天亮再進城尋找爺爺、春苗等人。


    離開山寨時,孫老大曾安排常青和左騰在長安城開設鋪麵以接應馮雁,爺爺、春苗、石柱等人也跟了過來。當初選的地方是西市,馮雁不知道經過這麽長時間,爺爺他們是否依然在西市開設鋪麵,萬一搬走了,再要找尋可就麻煩了。


    一切,還得等到明日才會得知。


    一夜無話,到了次日,馮雁洗漱完畢便帶著十八侍衛與劉襲下船走向長安北側的橫門。城牆上有眾多守衛把守,城門也同樣如此。


    眾人裝扮成商販的模樣,帶著些許貨物到了城門處。


    “幹啥囁?”守衛大喝一聲。馮雁等人雖然穿著商販服飾,可這種服飾與秦國的商販服飾略有不同,因此守衛便將馮雁等人攔了下來。


    “額們是揍買賣滴,從並州而來。” 馮雁操著一口長安口音應答道,眾人好奇地看向自己的總教頭大感訝,沒想到教頭竟然會說這裏的話語!


    馮雁曾經來過鹹陽郡,與秦國將領韓複等人廝混一處,自然也學得了一些方言,不過此時的長安話與後世的西安話還是略有不同的。發言更為抑揚頓挫、語氣也較為柔和一些,受原晉朝的影響,語調中帶有洛陽雅音的發聲。


    守衛隨意看了看,見酒壇中皆是酒水,命人搬了兩壇下來,這才放馮雁等人通過。


    “這些王八蓋子倒是不客氣啊。”劉襲忿忿不平道,馮雁聞聲笑了笑說道:


    “就當納稅了。”


    在晉國如果有人敢攔著,劉襲等人敢一巴掌招呼過去,但在秦國,不低調也不行啊!


    進入城門,馮雁幾人立即愣住了,隻見城池裏麵道路寬敞、密林成蔭、車水馬龍、商鋪密集,遠處宮殿成群,鱗次櫛比。好一派大型城池的景象,比之建康繁華數倍。


    馮雁饒有興趣的四處逛了逛,細細打量起來。


    向路人打聽得知,長安城麵積約三十平方公裏,有十二座城門和八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長二百餘丈。城內的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等建築約占全城麵積的三分之二。宮殿集中在城池的中部和南部,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其中未央宮是從漢惠帝開始的許多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居民區分布在城北


    ,劃分為百多“閭裏“(住宅坊)。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稱為“長安九市”。在城西有麵積廣大的上林苑,苑內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宮等。在城南有一組王莽時期建造的禮製建築。漢長安城一改戰國時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區、工商業區和宮殿區集中在一座城市裏,後世的都城都沿用了這一構建體係統。


    渭水以南、長安城以西地區有章台宮、阿房宮為中心的建築群,不過阿房宮損壞嚴重。此時的長安城已由鹹陽稍向東移,整座都城均以市區為中心向外輻射,沿著渭水兩岸綿延伸展。鹹陽作為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都城,其整體城市體現著秦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許多方麵都把戰國以來的城市建設提升到一個空前的水平,既有龐大的宮殿群顯示皇權的威嚴,又有壯觀的市容市貌標示著都城的地位;既有絕佳的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人文景觀的依托,又有營造的人文景觀反襯自然景觀的秀麗。


    秦“每破諸侯,寫仿其宮室,坐之鹹陽北阪上。”寫仿並非照搬,隻是臨摹其主體建築的風格。秦宮建築群的風格仍然體現了以秦文化為核心的意識形態立場,這才有了唐代詩人杜牧“秦王宮闕鬱嵯峨,六國樓台豔漪羅”的詩句。


    《漢書?翼奉傳》雲:文帝時,漢長安城“未有甘泉、建章及上林諸離宮別館也。未央宮又無高門、武台、麒麟、鳳凰、白虎、玉堂、金華之殿,獨有前殿、曲台、漸台、選室、溫室、承明耳。


    《三輔黃圖》說:“惠帝元年正月,初城長安城。”“明光宮,武帝太初四年起。”


    桂宮,“漢武帝造,周回十餘裏”。


    北宮,“高帝時製度草創,孝武增修之”。


    建章宮,“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災。粵巫勇之曰:粵俗有火災,即複起大屋以壓之。帝於是作建章宮”。


    “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長安城南”。


    ”漢長安城的營建經曆了整個西漢時期。在漢城營建的第一個時期,從蕭何主持長樂宮、未央宮、武庫、太倉等的營建開始。《三輔黃圖》說:“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製宮闕殿閣取法焉。”同書又引《廟記》雲:“未央宮有玄武、蒼龍二闕、朱鳥堂。”玄武闕在宮北,簡稱北闕;蒼龍闕在宮東,簡稱東闕。崔豹《古今注》卷上說:玄武闕畫玄武,蒼龍闕畫蒼龍。《史記正義》:“顏師古雲:‘未央宮雖南向,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公車司馬亦在北焉。是則以北闕為正門,而又有東門、東闕,至於西南兩麵,無門闕矣。蕭何初立未央宮,以厭勝之術理宜然乎?’已透露出漢城建設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三輔黃圖》曾言:“城南為南鬥形,北為北鬥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鬥城是也”。


    可見,古已有“鬥城”之稱。與之相關的漢初先民之天文觀念,《史記?天官書》有載:“北鬥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杓攜龍角,衡殷南鬥,魁枕參首”。從鬥口開始,第一天樞、第二旋、第三璣、第四權,合稱為魁、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合稱為杓,總稱為鬥。南鬥,即鬥宿。


    又曰:“南鬥為廟,其北建星。”鬥星引申的社會政治意義《史記?天官書》裏講的也很明白:“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製四鄉”。上述的“七政”也有相類的含義,即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


    北鬥象征的中央居要、政通人和、長安久長的含義,與漢初當政的劉邦、呂太後、惠帝等政治集團的意願相吻合。從長安城、長樂宮、未央宮的取名,南城牆安門、西安門、覆盎門的設置,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二是漢承秦製,以建亥之月(《夏曆》十月)為歲首,劉邦入主鹹陽時,正是十月份,此時北鬥的鬥柄正指向西北,合乎《歇冠子》所雲“鬥柄北指,天下皆冬。鬥柄運於上,事立於下”。所以,漢城北牆建成北鬥形狀,合乎星象,又合乎“非壯麗無以重威”的建城指導思想。三是惠帝“初城長安城”,也是元年正月,與上述條件相通。但是,北牆的建築年代按《史記?呂太後本紀》索引《漢宮闕疏》雲:“四年,築東麵;五年,築北麵”。蕭規曹隨,繼後為丞相的曹參,對蕭何的“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北鬥的“鬥”在秦漢以前都是作為舀酒的用具,如《詩?小雅?大東》說:“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秦漢以後,一方麵作為一個容量單位來使用,即龠、合、升、鬥、斛也;另一方麵仍繼承了先秦時期的用途。如果舀酒之用轉借為舀水之用,那麽漢城北牆北鬥之形的含義就更加令人深思。漢長安城的北牆和南牆呈“北鬥”“南鬥”之勢,即有遷就地勢和宮牆的客觀原因,也含有陰陽天文術數的主觀條件。班固《西都賦》所說:“漢之西都,在於雍州,實曰長安。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


    北秦現在的長安城是以漢時的長安城為基礎修繕而成。


    漢城平麵圖構成要素大多都是在武帝時期完成。具體而言,有三點。一是城的規模突破了城牆的限製,建章宮的落成,使得原有的安門大街中軸線作用失去意義,城市重心西移,以西安門、未央宮前殿、北闕、橫門大街、橫橋組成的中軸線趨於定型。伴隨著布局模式的改變,新增的離宮別館、亭台樓閣遍及漢城內外的空間區域。二是城市設計思想的變化,“象天”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神仙思想也浸透在城市設計規劃當中。上林苑的昆明池象征著天河,牛郎織女分列池的兩旁,成為“象天”思想的腳注。建章宮的神明台、太液池、鳳闕及閶闔門、未央宮的柏梁台、上林苑的飛廉館和桂觀等都是神仙思想的最好見證。尤其是這兩種思想演繹出來的城市建築,更是名目繁多。如建章宮的玉堂、神明堂、天梁宮,北宮的神仙宮(壽宮),未央宮的麒麟殿、鳳凰殿、白虎殿、壽安殿,以及太液池、昆明池中的魚龍、奇禽、異獸之物均屬其列。三是城市功能的完備,從戰國時期軍事防禦為主的城市模式中解放出來。


    政治上的“重威”、市場功能的增強、交通的發達、文化的開放,使得漢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大都會。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晉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旅團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旅團長並收藏大晉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