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含有大量的澱粉,能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熱量,且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尤其維生素含量是所有糧食作物中最全的,而且產量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甚至可當主食充饑。


    絕對是大自然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馮雁跑到菜地蹲在地上開始刨挖。


    “我靠,就是這個味!”馮雁拿起一顆長成的土豆,拔掉泥土使勁嗅了嗅,不禁欣喜若狂。


    牧場眾人見狀紛紛圍攏過來好奇的打量著。


    “小球球!可以喂大球球嗎?”春苗嚷嚷了一句。


    馮雁苦笑一聲說道:


    “竹熊隻能吃竹子,你可千萬別喂他別的東西!否則會生病!”


    “哦,那還是算了,我要喂球球去了。”春苗不屑於“小球球”轉身走開了。


    “馮二,此物如何食用?”左二胖抿著嘴唇問道。


    “這玩意有毒不能吃!聽著,大家將土頭挖出來放在地裏,等曬上幾日發芽後就可種植了。” 馮雁連蒙帶騙地說道,感覺不太放心,遂再次說道:


    “為防止馬匹或者竹熊誤食,必須有專人全天看管。劉襲,你找幾個弟兄輪番看守,切不可丟了!”


    “放心吧教頭,保管一隻蒼蠅也飛不進來!”


    說幹就幹,眾人三五下就將土頭全刨了出來,馮雁數了數大概有一百多個。當時種土豆時,每株土豆根部皆有五六個幼小莖塊,如今長成後可切成三個左右的小塊進行種植,待下一季成熟估計就會有近五百個土豆了。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爺爺,待過幾日發芽後,全部種植到購買的土地裏,估計能種滿三五畝土地,其餘還需種植麥子才行。咱們倉庫裏可有麥子?”


    “有好多呢!管夠吃。”爺爺回道。


    “當家的,很多人用糧食換取咱們的精鹽。”鄭椿插話道。


    馮雁內心一喜急忙說道:


    “兄弟們,一起動手打開倉庫,將麥子全部打開,選取優質的種子。”


    “小鐵子,你打算作何用場?”爺爺問道。


    “當然是種植,涇陽縣今年的麥子品質不好,可以用好種子換取那些差的種子,反正一樣吃。”


    老梁皺了皺眉說道:


    “二當家,可是要種植到涇陽縣?你別忘了,此乃秦國也,非晉國的土地。”


    “哎,不管怎麽說,百姓是無辜的。涇陽縣很多百姓食不果腹,怎能視而不見。關鍵是咱們在秦國需打好基礎以備大用。”馮雁感歎道。


    “我總覺得讓秦國變得富足對我晉朝不利。”老梁還是擔憂道。


    “嗬嗬,記得財神的事嗎?財神不僅是自己富有,還需助人富足才能取得圓滿功業,如此功德天庭才會收你做財神。”


    別說,這幾句話深得老梁讚許,眼睛一亮遂及叫道:


    “二當家所言甚是,大不了用咱們的奢侈品換過來便是。”老梁一臉奸詐地說道。


    “嗬嗬,言之有理。”眾人大樂。


    “爺爺,明日一起去涇陽縣換取家畜回來。咱們用好種子換取小麥差種子,再用差種子換取家畜,反正吃進肚子差不多,如此一來也不算吃虧。”馮雁微笑道。


    “好,此方法甚好!”眾人一致同意。


    次日一早,山寨眾人將倉庫裏的麥種悉數搬運至商船,沿著渭水往東而行,再從涇河支流


    駛到涇陽縣東側。馮雁則趕到縣衙帶上所有官吏也到了涇陽縣東側種植區域。


    馮雁派所有差役告之廣大農戶可以換取優良的麥種,農戶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歡喜,於是將收割的麥子裝進麻袋全部運往涇河商船處。以次換好,雖然馬車運來頗費周折,但能得到好的種子,農戶們也心甘情願不怕來回勞頓。


    涇陽縣北側農戶距離涇河有三四十裏,很多窮苦百姓連馬車也沒有,馮雁隻好派人雇傭馬車送了過去。


    劉縣尉本來要去往相鄰郡縣尋找優良的種子,如今見到一大艘商船運來,心裏不由欣喜,於是自告奮勇帶著麥種運往北側田地與農戶交換。


    馮雁派王朝、馬漢相隨而去,並囑咐二人告之農戶乃是縣令大人的愛民之舉。對於口碑營銷,馮雁心中明了,怎會讓劉縣尉搶了風頭?


    商船上的拋石車、床子弩早已拆卸下來運往秦嶺研究,因而並不擔心利器泄露。


    理想與現實總是存在一定距離,本以為一天的時間應該可以交換結束,然後帶著小麥前去西側畜牧之地換取牲畜,誰知折騰到黃昏時分還有農戶陸續趕來交換。


    信息不暢、交通問題、告之不全麵等因素,導致很多農戶事後才得知,於是急匆匆尋找馬車運輸麥子至此。


    馮雁派一名衙役前往涇陽縣西側告之畜牧的百姓需等待一日。名聲是自己做出來的,既然答應好畜牧百姓今日購買,如若不行自當提前告知。


    商船所攜麥子雖然不少,但根本不足以與全縣農戶交換,不得已,隻能承諾次日再行交換。


    回到牧場後,眾人又開始議論紛紛。


    “二當家,雖然庫房糧食眾多,但前幾日運了兩船前往晉陵,再去交換恐怕牧場吃食不足矣。”


    “沒事,六七月正是收割的季節,再去購買就是,或可用布匹交換。”


    老梁沉思片刻建言道:


    “二當家,這兩年秦國糧食欠豐,農戶除了交稅以外手中餘量並不多,可購買之糧食少之又少。”


    馮雁聞言緩緩點了點頭說道:


    “看來必須多多售賣商品才是,如此可換得更多的糧食布帛。”


    思索片刻,馮雁問道:


    “王二五在何處?”


    “好像前往太原郡了。”爺爺說道。


    “好,多間商鋪便多一份收入。”最近事情太多,馮雁這才想起派王二五開設分號一事。


    ……


    次日出行動用了兩艘商船,一艘商船攜帶著昨日換取的麥子前去與畜牧百姓交換家畜,另一艘則裝上優良的麥子前往涇河。


    商船停靠岸邊,早有農戶等候在此。


    眾人一番忙碌,將船上的麥子悉數交換,農戶們摩挲著手中優良的麥種,不禁跪倒在地叩謝馮縣令及眾官員。


    “青天大老爺啊!”


    “太好了,明年定是豐收之年……”


    看著眼前的百姓,馮雁頻頻拱手致意,大聲說道:


    “各位鄉親,不必多禮,快回去耕作去吧!以後有任何難事可到縣衙……”


    忙碌完畢又用了一天的時間,相隨之人都很困乏,馮雁便讓眾人各自歇息去了。


    接下來的幾日,馮雁派人四處尋找優良的種子與農戶交換,同時也去西側看望了一番牧民,自然,又有不少百姓感激涕零。一時間,馮縣令的好名聲傳至涇陽縣


    各處。


    六七月正是收割忙碌的時節,不少秸稈被百姓拿來焚燒或當做飼料。


    馮雁委托爺爺在渭水北岸購買的土地同樣如此,收割完麥子後將秸稈及野草燒成灰燼形成草木灰,然後撒進刨鬆的土溝中,接著將發芽的土豆切成數塊露出芽苗埋進土溝,然後用牧場取來的馬匹、豬、雞鴨、以及春苗飼養的大鵝等糞便當做肥料撒在周邊土壤。


    將所有土豆種下後,馮雁丈量了一下,一共才用去五畝之地,剩下的空地隻好再次種植小麥。不過為了牧場眾人的吃食,馮雁劃出二十畝土地種上了各色蔬菜。這樣一來飯食中營養成分會更加全麵一些。


    這段時日牧場所有隊員暫停了訓練全部派往田間地頭忙碌農事,人多力量大,百畝土地隻用了幾日便全部種植完畢。


    馮雁看著廣袤的田地心生感慨,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那就想辦法讓百姓過得幸福一些吧。


    換來的牲畜並沒有拉進牧場,否則到處充斥著騷臭味太影響居住。商船拖著大大小小的活物去到了秦嶺作坊,小溪南岸有不少土地,馮雁命人快速搭起畜棚,按照不同的牲畜類型依次飼養起來。沿著小溪不時有微風拂過,順便將動物騷臭味帶走了,不會影響對岸人員的居住。


    作坊已經開始生產各類商品,但是精鹽還需晉陵鄔堡提供,桃源村附近有一片鹽土地帶,但馮雁不想毀了這難得的世外桃源,並沒有前去打擾。


    本可四處購買粗鹽燒煮成精鹽,但秦國的鹽也很稀缺而且受官府管控,無法四處購買。


    近日不知為何,商鋪銷量急劇上升,馮雁前去商鋪視察了一番正好碰見宮人周林。前些日子周林送馮雁出宮,臨走前還送了一匹坐騎給馮雁。


    碰見熟人,馮雁自然要酬謝一番,遂將商鋪幾樣物品送給了周林,又從周林嘴裏得知,朝廷及各處府衙均開始采購商鋪的物品,尤其桌椅最為青睞,有了能躺能坐的各種桌椅,人們自然將胡床拋之腦後。


    尊父呂婆樓過壽時,苻堅親往呂府看望,可能是見到了呂府采購的桌椅覺得不錯,遂命令宮中采辦。而各級官吏自然也看在眼裏,也派人采購,或公用或私用,銷量自然急劇上升。


    秦嶺作坊剛開始運作,無論熟練程度還是生產流程均處於磨合階段,產能遠遠跟不上銷售,馮雁隻得派商船再次前往晉陵運輸貨物。


    天氣愈加炎熱起來,一日,馮雁正在縣衙忙碌,突聞衙役進來稟報:


    “大人,不好了,本縣的漁民被三原縣衙役抓走了!”


    馮雁聞言頓時火大,怒聲道:


    “什麽?欺人太甚!為何不將他們打跑?”


    “大人明鑒,漁民捕魚時我等差役並不在附近,因而未能援手。”


    馮雁強忍怒氣揮退了衙役。


    幾名衙役退出後悄聲嘀咕起來:


    “前些日子聽說縣令大人甚是霸氣,今日為何沒有答複便將我等喝退?”


    “哎,大人年紀尚輕,言語難免輕狂,這些日子下來,顯然打聽了三原縣令的來頭,怕是不敢招惹!”


    “有理!咱們也勿要招惹為妙,蘇三,快去通知漁民,以後不要前往清峪河捕魚……”


    待衙役退出後馮雁大聲說道:


    “王朝、馬漢聽令,速去牧場帶十名隊員過來,今日,定要教訓一番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晉狂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旅團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旅團長並收藏大晉狂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