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鑾車之中,楊伊很是高興。
耿家近兩百年的經營,已經是蜀地望族,如今耿家主一口答應出仕,這是一種信號,顯是對自己很有信心,也說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漸漸形成威望。
凝視著頂上雲氣,不過倒也沒有立杆見影,多出多少氣運來,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就在這時,鑾駕忽然猛的一停,一旁侍立的內侍說著:“陛下,有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也不會直接送達楊伊麵前,而是由內侍轉乘,這是一道避免刺客的措施,身為帝王,楊伊也得遵守這等規矩。
片刻後,一個近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著:“陛下,太素縣來了消息。”
楊伊精神一振,說著:“說了什麽?”
侍從說著:“魏賊鄧艾親自領兵兩萬,號五萬,攻打上庸郡。”
鄧艾如今也是難過,去歲征蜀之戰最終失敗之後,鍾會把責任全部推給他,鄧艾幸虧也是有功,俘獲漢帝劉禪以及漢臣三公九卿、皇族無數。
並獻漢宮室女於司馬昭,方才免罪,仍為征西將軍,不過此時和鍾會已然反目,此時如是到鍾會麾下,因為實力大損的緣故,他小命定然不保。
司馬昭考慮之後,任命他為荊州刺史,抵抗漢吳可能的合流,防止漢國從荊州東出。
楊伊聽得此消息,卻不緊張,而是說著:“終於來了,這鄧艾還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時。”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她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鄧艾,如果是在麵臨滅國大功的情況下,定然會拚力試試,卻不會有鄧艾的決斷。
鄧艾舍棄的很快,要知道他當時已然占領漢都,眼看滅國之戰都已經完成了,可是麵臨著薑維的大軍,卻是跑了。
他這是深知鍾會之性,定然不會坐視他成就如此大功,不會給他打輔助的,所以才跑了,不然以他手中的實力,定然會折損在漢都中。
這是得了兵法知己知彼的真傳,方才有此決斷。
而後,前人荊州刺史,和漢吳兩國雖有數戰,但皆是防禦,練兵至今,方才出戰。
鄧艾能忍耐到現在,不匆忙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著:“那上庸郡各方,又有何反應?”
“據說上庸都尉李慕,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聽令,都已經聽令了。”
漢國的上庸郡也就兩縣,置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郡府在上庸縣,這上庸縣是新設之縣,不是以前的上庸縣,不過身為前線,也是要塞堅城。
“嗯!”
楊伊聽到此,卻是微微一笑,雖然說按著品級來說,都尉為兩千石,為正五品,而兩縣縣令卻俱是正七品,但是現在文官為貴,而李慕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聽令,哪怕是勉強,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都尉又以軍情緊急,征兩縣民夫,其中募兵一千,又召集羌人一千餘精壯,由其子李癢、李流各掌之。”
都尉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民夫並募兵,這是權限內的事,楊伊聽了,精神一振,這想必就是李家潛伏的私兵了。
“這樣說來,上庸郡現在已經有兵兩千了?”
“正是!”
楊伊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梁州刺史部,募兵一千,平羌校尉部募羌民勇士一千,前去支援上庸,由漢中郡支援糧食和兵甲。”
這兩千人,梁州的一千是不久前魏國的俘虜,還有一千羌民則是羅尚這些時日的成果了,這些人如今正好進行淘汰和考驗。
再加上糧草和兵甲,更是表明了態度。
現在誰也無法說楊伊沒有量度了,隻聽她悠閑說著:“鄧艾雖有兩萬之眾,但是吾漢城堅固,又有精兵五千,這也足可抵禦之,隻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
頓了一頓,又說著:“朕新繼位,上下未安,如今也隻能如此了,李都尉忠信勤懇,必會明白朕的憂慮,把這些寫成公文,由兵部轉承五軍都督府,傳令相關各部!”
……
漢中郡,梁州刺史府。
“先生,陛下這是何意?”
“使君,某也不忌言,如此看來,陛下對李家的確有著戒懼!”
聽聞老人這麽說,法遂心中就湧起一股怒意,緊鎖著眉,轉了幾轉,嗬斥說著:“先生,治政在國在兵,豈有擔心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一會修改
此時,在鑾車之中,楊伊很是高興。
耿家近兩百年的經營,已經是蜀地望族,如今耿家主一口答應出仕,這是一種信號,顯是對自己很有信心,也說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漸漸形成威望。
凝視著頂上雲氣,不過倒也沒有立杆見影,多出多少氣運來,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就在這時,鑾駕忽然猛的一停,一旁侍立的內侍說著:“陛下,有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也不會直接送達楊伊麵前,而是由內侍轉乘,這是一道避免刺客的措施,身為帝王,楊伊也得遵守這等規矩。
片刻後,一個近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著:“陛下,太素縣來了消息。”
楊伊精神一振,說著:“說了什麽?”
侍從說著:“魏賊鄧艾親自領兵兩萬,號五萬,攻打上庸郡。”
鄧艾如今也是難過,去歲征蜀之戰最終失敗之後,鍾會把責任全部推給他,鄧艾幸虧也是有功,俘獲漢帝劉禪以及漢臣三公九卿、皇族無數。
並獻漢宮室女於司馬昭,方才免罪,仍為征西將軍,不過此時和鍾會已然反目,此時如是到鍾會麾下,因為實力大損的緣故,他小命定然不保。
司馬昭考慮之後,任命他為荊州刺史,抵抗漢吳可能的合流,防止漢國從荊州東出。
楊伊聽得此消息,卻不緊張,而是說著:“終於來了,這鄧艾還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時。”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她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鄧艾,如果是在麵臨滅國大功的情況下,定然會拚力試試,卻不會有鄧艾的決斷。
鄧艾舍棄的很快,要知道他當時已然占領漢都,眼看滅國之戰都已經完成了,可是麵臨著薑維的大軍,卻是跑了。
他這是深知鍾會之性,定然不會坐視他成就如此大功,不會給他打輔助的,所以才跑了,不然以他手中的實力,定然會折損在漢都中。
這是得了兵法知己知彼的真傳,方才有此決斷。
而後,前人荊州刺史,和漢吳兩國雖有數戰,但皆是防禦,練兵至今,方才出戰。
鄧艾能忍耐到現在,不匆忙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著:“那上庸郡各方,又有何反應?”
“據說上庸都尉李慕,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聽令,都已經聽令了。”
漢國的上庸郡也就兩縣,置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郡府在上庸縣,這上庸縣是新設之縣,不是以前的上庸縣,不過身為前線,也是要塞堅城。
“嗯!”
楊伊聽到此,卻是微微一笑,雖然說按著品級來說,都尉為兩千石,為正五品,而兩縣縣令卻俱是正七品,但是現在文官為貴,而李慕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聽令,哪怕是勉強,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都尉又以軍情緊急,征兩縣民夫,其中募兵一千,又召集羌人一千餘精壯,由其子李癢、李流各掌之。”
都尉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民夫並募兵,這是權限內的事,楊伊聽了,精神一振,這想必就是李家潛伏的私兵了。
“這樣說來,上庸郡現在已經有兵兩千了?”
“正是!”
楊伊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梁州刺史部,募兵一千,平羌校尉部募羌民勇士一千,前去支援上庸,由漢中郡支援糧食和兵甲。”
這兩千人,梁州的一千是不久前魏國的俘虜,還有一千羌民則是羅尚這些時日的成果了,這些人如今正好進行淘汰和考驗。
再加上糧草和兵甲,更是表明了態度。
現在誰也無法說楊伊沒有量度了,隻聽她悠閑說著:“鄧艾雖有兩萬之眾,但是吾漢城堅固,又有精兵五千,這也足可抵禦之,隻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
頓了一頓,又說著:“朕新繼位,上下未安,如今也隻能如此了,李都尉忠信勤懇,必會明白朕的憂慮,把這些寫成公文,由兵部轉承五軍都督府,傳令相關各部!”
……
漢中郡,梁州刺史府。
“先生,陛下這是何意?”
“使君,某也不忌言,如此看來,陛下對李家的確有著戒懼!”
聽聞老人這麽說,法遂心中就湧起一股怒意,緊鎖著眉,轉了幾轉,嗬斥說著:“先生,治政在國在兵,豈有擔心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使君,這當然是妄言,可是百姓卻往往受到迷惑,到時候,你說,若有李姓者利用此言而圖謀,如何是好?”
“那你的意思,是鏟除李家?”王法遂此時雙眉緊鎖,問著。
“當然不是,這不是陛下的器量,吾還是先前的意思,如今上庸明麵上就有兵二千餘眾,又有糧,城也堅固,陛下又命再派兩千援軍,這就足可抵禦之,隻待時日而長,魏人自然退兵,李都尉忠勤,必會傳來捷報,這也不是借刀殺人!”
法遂其實很明白,但是麵前這人是本地的博士,張氏一族的族老,他如今問話就是試探這本地士族之意,防止變故。
“先生請言。”
“使君,陛下之意也不是猜忌重臣,也不想有一天內部生亂,使基業顛覆,如今看陛下政治,卻是中庸之道!”
“中庸,有些意思,先生說說怎麽個中庸法?”法遂此時問著。
“陛下詔命送兵送糧,這已經得了大節,內外也說不出任何閑話來,總不能說臣子有難,陛下就得必須傾軍出征才算是有道明君吧,特別是現在陛下剛剛征伐戰後這個情況。
既然上庸郡兵糧都夠,那就沒有被攻破的道理,上治下,首在明也,這時才可見得李家的真意。
而且,吾觀之,李家私器太重,這時磨了一磨,這也是陛下日後保全的心意。”
法遂自然是聽明白了,這話也說白了,就是想摸清楚李家的底子,並且趁機消耗李家的實力,可是有著陛下前麵的派遣軍和糧助之,又有著難處,這就是任何人說不出壞話了。
無論勝敗,陛下沒有絲毫失德的,而消耗李家實力,這種情況下,也是保全臣子的大義。
法遂點了點頭,既然明白了本地士族的意思,也就不隱瞞了,暢笑之後,才說著:“先生,你觀之隻是小道;吾自幼熟讀兵法,知用兵在於強弱,強弱又在安逸與疲憊。
魏將鄧艾,牧守荊州,如今貿然出戰,眾將定然不服,如今吾國吾族,上下一心,又有勝仗,此乃一勝一敗。
然而,有此一勝一敗,魏人卻還不為敗,陛下以李慕守城,以城拒之,李慕為羌人豪強,自有實力存身,這也是占據地利,而魏人貿然來攻,也無人相助,失卻人和,這又是一勝一敗。
魏人不知忠義,上下離心,不耐久攻,時日越長,軍中越怨也;而吾國卻是忠義立國,陛下寬仁,這又是一勝一敗,此三勝三敗,此戰自然無憂。
李家守城,也隻需旬日時間,那時魏人其兵恐怕就有自潰之相,這時,吾和羅將軍如是聯合,以精銳襲之,說不定就可以一舉破敵。
以強銳之兵,一舉出行,勢如雷霆,破之必矣!
如是順勢破上庸郡縣,圍上庸,這時吾國方才大勢已去,魏人就算有殘兵,也心無鬥誌,或戰或降,都可堂堂戰之。
到時候我梁州再添一郡之地,大半已可成後方,這廢棄眾縣可重建,百姓可開墾繁衍,軍民也增多,到時候,吾就請陛下讚許李氏,提拔為朝中文職重臣,其它有功之人,也如此重賞之!”
此乃是堂堂正正之道,上下無憂矣!
耿家近兩百年的經營,已經是蜀地望族,如今耿家主一口答應出仕,這是一種信號,顯是對自己很有信心,也說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漸漸形成威望。
凝視著頂上雲氣,不過倒也沒有立杆見影,多出多少氣運來,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就在這時,鑾駕忽然猛的一停,一旁侍立的內侍說著:“陛下,有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也不會直接送達楊伊麵前,而是由內侍轉乘,這是一道避免刺客的措施,身為帝王,楊伊也得遵守這等規矩。
片刻後,一個近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著:“陛下,太素縣來了消息。”
楊伊精神一振,說著:“說了什麽?”
侍從說著:“魏賊鄧艾親自領兵兩萬,號五萬,攻打上庸郡。”
鄧艾如今也是難過,去歲征蜀之戰最終失敗之後,鍾會把責任全部推給他,鄧艾幸虧也是有功,俘獲漢帝劉禪以及漢臣三公九卿、皇族無數。
並獻漢宮室女於司馬昭,方才免罪,仍為征西將軍,不過此時和鍾會已然反目,此時如是到鍾會麾下,因為實力大損的緣故,他小命定然不保。
司馬昭考慮之後,任命他為荊州刺史,抵抗漢吳可能的合流,防止漢國從荊州東出。
楊伊聽得此消息,卻不緊張,而是說著:“終於來了,這鄧艾還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時。”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她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鄧艾,如果是在麵臨滅國大功的情況下,定然會拚力試試,卻不會有鄧艾的決斷。
鄧艾舍棄的很快,要知道他當時已然占領漢都,眼看滅國之戰都已經完成了,可是麵臨著薑維的大軍,卻是跑了。
他這是深知鍾會之性,定然不會坐視他成就如此大功,不會給他打輔助的,所以才跑了,不然以他手中的實力,定然會折損在漢都中。
這是得了兵法知己知彼的真傳,方才有此決斷。
而後,前人荊州刺史,和漢吳兩國雖有數戰,但皆是防禦,練兵至今,方才出戰。
鄧艾能忍耐到現在,不匆忙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著:“那上庸郡各方,又有何反應?”
“據說上庸都尉李慕,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聽令,都已經聽令了。”
漢國的上庸郡也就兩縣,置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郡府在上庸縣,這上庸縣是新設之縣,不是以前的上庸縣,不過身為前線,也是要塞堅城。
“嗯!”
楊伊聽到此,卻是微微一笑,雖然說按著品級來說,都尉為兩千石,為正五品,而兩縣縣令卻俱是正七品,但是現在文官為貴,而李慕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聽令,哪怕是勉強,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都尉又以軍情緊急,征兩縣民夫,其中募兵一千,又召集羌人一千餘精壯,由其子李癢、李流各掌之。”
都尉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民夫並募兵,這是權限內的事,楊伊聽了,精神一振,這想必就是李家潛伏的私兵了。
“這樣說來,上庸郡現在已經有兵兩千了?”
“正是!”
楊伊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梁州刺史部,募兵一千,平羌校尉部募羌民勇士一千,前去支援上庸,由漢中郡支援糧食和兵甲。”
這兩千人,梁州的一千是不久前魏國的俘虜,還有一千羌民則是羅尚這些時日的成果了,這些人如今正好進行淘汰和考驗。
再加上糧草和兵甲,更是表明了態度。
現在誰也無法說楊伊沒有量度了,隻聽她悠閑說著:“鄧艾雖有兩萬之眾,但是吾漢城堅固,又有精兵五千,這也足可抵禦之,隻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
頓了一頓,又說著:“朕新繼位,上下未安,如今也隻能如此了,李都尉忠信勤懇,必會明白朕的憂慮,把這些寫成公文,由兵部轉承五軍都督府,傳令相關各部!”
……
漢中郡,梁州刺史府。
“先生,陛下這是何意?”
“使君,某也不忌言,如此看來,陛下對李家的確有著戒懼!”
聽聞老人這麽說,法遂心中就湧起一股怒意,緊鎖著眉,轉了幾轉,嗬斥說著:“先生,治政在國在兵,豈有擔心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一會修改
此時,在鑾車之中,楊伊很是高興。
耿家近兩百年的經營,已經是蜀地望族,如今耿家主一口答應出仕,這是一種信號,顯是對自己很有信心,也說明自己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漸漸形成威望。
凝視著頂上雲氣,不過倒也沒有立杆見影,多出多少氣運來,但是這是遲早的事。
就在這時,鑾駕忽然猛的一停,一旁侍立的內侍說著:“陛下,有緊急軍情。”
緊急軍情也不會直接送達楊伊麵前,而是由內侍轉乘,這是一道避免刺客的措施,身為帝王,楊伊也得遵守這等規矩。
片刻後,一個近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說著:“陛下,太素縣來了消息。”
楊伊精神一振,說著:“說了什麽?”
侍從說著:“魏賊鄧艾親自領兵兩萬,號五萬,攻打上庸郡。”
鄧艾如今也是難過,去歲征蜀之戰最終失敗之後,鍾會把責任全部推給他,鄧艾幸虧也是有功,俘獲漢帝劉禪以及漢臣三公九卿、皇族無數。
並獻漢宮室女於司馬昭,方才免罪,仍為征西將軍,不過此時和鍾會已然反目,此時如是到鍾會麾下,因為實力大損的緣故,他小命定然不保。
司馬昭考慮之後,任命他為荊州刺史,抵抗漢吳可能的合流,防止漢國從荊州東出。
楊伊聽得此消息,卻不緊張,而是說著:“終於來了,這鄧艾還真的忍耐的住,也算是一代人才,可惜的是,不逢良時。”
這話卻是說的真心,她捫心自問,如果自己是鄧艾,如果是在麵臨滅國大功的情況下,定然會拚力試試,卻不會有鄧艾的決斷。
鄧艾舍棄的很快,要知道他當時已然占領漢都,眼看滅國之戰都已經完成了,可是麵臨著薑維的大軍,卻是跑了。
他這是深知鍾會之性,定然不會坐視他成就如此大功,不會給他打輔助的,所以才跑了,不然以他手中的實力,定然會折損在漢都中。
這是得了兵法知己知彼的真傳,方才有此決斷。
而後,前人荊州刺史,和漢吳兩國雖有數戰,但皆是防禦,練兵至今,方才出戰。
鄧艾能忍耐到現在,不匆忙出兵,已經很了不起了。
又問著:“那上庸郡各方,又有何反應?”
“據說上庸都尉李慕,立刻以主官的名義,命令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聽令,都已經聽令了。”
漢國的上庸郡也就兩縣,置上庸縣令和安陵縣令,郡府在上庸縣,這上庸縣是新設之縣,不是以前的上庸縣,不過身為前線,也是要塞堅城。
“嗯!”
楊伊聽到此,卻是微微一笑,雖然說按著品級來說,都尉為兩千石,為正五品,而兩縣縣令卻俱是正七品,但是現在文官為貴,而李慕短短二月不到,竟然可以使二人聽令,哪怕是勉強,也非常了不起了。
“李都尉又以軍情緊急,征兩縣民夫,其中募兵一千,又召集羌人一千餘精壯,由其子李癢、李流各掌之。”
都尉在緊急情況下,可召集民夫並募兵,這是權限內的事,楊伊聽了,精神一振,這想必就是李家潛伏的私兵了。
“這樣說來,上庸郡現在已經有兵兩千了?”
“正是!”
楊伊默想片刻,立刻發出命令:“命梁州刺史部,募兵一千,平羌校尉部募羌民勇士一千,前去支援上庸,由漢中郡支援糧食和兵甲。”
這兩千人,梁州的一千是不久前魏國的俘虜,還有一千羌民則是羅尚這些時日的成果了,這些人如今正好進行淘汰和考驗。
再加上糧草和兵甲,更是表明了態度。
現在誰也無法說楊伊沒有量度了,隻聽她悠閑說著:“鄧艾雖有兩萬之眾,但是吾漢城堅固,又有精兵五千,這也足可抵禦之,隻待時日而長,自然退兵。”
頓了一頓,又說著:“朕新繼位,上下未安,如今也隻能如此了,李都尉忠信勤懇,必會明白朕的憂慮,把這些寫成公文,由兵部轉承五軍都督府,傳令相關各部!”
……
漢中郡,梁州刺史府。
“先生,陛下這是何意?”
“使君,某也不忌言,如此看來,陛下對李家的確有著戒懼!”
聽聞老人這麽說,法遂心中就湧起一股怒意,緊鎖著眉,轉了幾轉,嗬斥說著:“先生,治政在國在兵,豈有擔心這妄言而猜忌重臣的道理?”
“使君,這當然是妄言,可是百姓卻往往受到迷惑,到時候,你說,若有李姓者利用此言而圖謀,如何是好?”
“那你的意思,是鏟除李家?”王法遂此時雙眉緊鎖,問著。
“當然不是,這不是陛下的器量,吾還是先前的意思,如今上庸明麵上就有兵二千餘眾,又有糧,城也堅固,陛下又命再派兩千援軍,這就足可抵禦之,隻待時日而長,魏人自然退兵,李都尉忠勤,必會傳來捷報,這也不是借刀殺人!”
法遂其實很明白,但是麵前這人是本地的博士,張氏一族的族老,他如今問話就是試探這本地士族之意,防止變故。
“先生請言。”
“使君,陛下之意也不是猜忌重臣,也不想有一天內部生亂,使基業顛覆,如今看陛下政治,卻是中庸之道!”
“中庸,有些意思,先生說說怎麽個中庸法?”法遂此時問著。
“陛下詔命送兵送糧,這已經得了大節,內外也說不出任何閑話來,總不能說臣子有難,陛下就得必須傾軍出征才算是有道明君吧,特別是現在陛下剛剛征伐戰後這個情況。
既然上庸郡兵糧都夠,那就沒有被攻破的道理,上治下,首在明也,這時才可見得李家的真意。
而且,吾觀之,李家私器太重,這時磨了一磨,這也是陛下日後保全的心意。”
法遂自然是聽明白了,這話也說白了,就是想摸清楚李家的底子,並且趁機消耗李家的實力,可是有著陛下前麵的派遣軍和糧助之,又有著難處,這就是任何人說不出壞話了。
無論勝敗,陛下沒有絲毫失德的,而消耗李家實力,這種情況下,也是保全臣子的大義。
法遂點了點頭,既然明白了本地士族的意思,也就不隱瞞了,暢笑之後,才說著:“先生,你觀之隻是小道;吾自幼熟讀兵法,知用兵在於強弱,強弱又在安逸與疲憊。
魏將鄧艾,牧守荊州,如今貿然出戰,眾將定然不服,如今吾國吾族,上下一心,又有勝仗,此乃一勝一敗。
然而,有此一勝一敗,魏人卻還不為敗,陛下以李慕守城,以城拒之,李慕為羌人豪強,自有實力存身,這也是占據地利,而魏人貿然來攻,也無人相助,失卻人和,這又是一勝一敗。
魏人不知忠義,上下離心,不耐久攻,時日越長,軍中越怨也;而吾國卻是忠義立國,陛下寬仁,這又是一勝一敗,此三勝三敗,此戰自然無憂。
李家守城,也隻需旬日時間,那時魏人其兵恐怕就有自潰之相,這時,吾和羅將軍如是聯合,以精銳襲之,說不定就可以一舉破敵。
以強銳之兵,一舉出行,勢如雷霆,破之必矣!
如是順勢破上庸郡縣,圍上庸,這時吾國方才大勢已去,魏人就算有殘兵,也心無鬥誌,或戰或降,都可堂堂戰之。
到時候我梁州再添一郡之地,大半已可成後方,這廢棄眾縣可重建,百姓可開墾繁衍,軍民也增多,到時候,吾就請陛下讚許李氏,提拔為朝中文職重臣,其它有功之人,也如此重賞之!”
此乃是堂堂正正之道,上下無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