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車馬隊伍連夜趕到京城,才剛到南門口,便見吳連貴領著人上來迎接,欠身稟道:“見過公主玉駕,因著公主有些日子沒在京城住,皇上和娘娘十分掛念,宮內已經預備好宴席,特請公主先行入宮一趟。”
樂楹公主一路擔心雲琅,原本算著他既然先到,縱使沒有功夫出來照麵,也該讓人過來知會一聲,誰知道卻沒有半分消息。聽聞入宮正合心意,遂頷首道:“走罷,辛苦吳總管出來了。”
及至到了泛秀宮,慕毓芫早已經等候多時,拉著她進了大殿,摒退眾人方道:“雲琅現在有些要事,脫不開身,怕你心裏著急,特意讓我告訴一聲。”
樂楹公主鬆了口氣,點頭道:“多謝皇嫂,那我就放心了。”
“你也勞頓了一路,先喝口茶罷。”慕毓芫端起青花螺鈿雲龍紋蓋碗,揭開金線鈕珠茶蓋,內裏一汪碧盈盈的清透茶水,正冒著熱騰騰的白色霧氣。晾了半日也沒喝,輕歎道:“如今宮外局勢太亂,讓你住外頭實在不放心。所以跟皇上商議過,先暫時把你安置在泛秀宮,彼此有個照應,有什麽事情也方便些。”
樂楹公主當然沒有異議,隻是說到皇帝不免擔心,問道:“在外頭,也不清楚皇兄的病情,聽說好些日子沒早朝,果真病得厲害了麽?”
慕毓芫眸色略黯,微笑道:“皇上很是掛念你,進去說罷。”
椒香殿內紗帷重重、香氣盈盈,殿角四處放有陶製暖爐,熏得人心意舒緩,似乎連時光都變得緩慢起來。樂楹公主跟隨進入寢閣,還是熟悉的陳設,不過因為幾麵紗窗緊合,所以殿內光線也是朦朦朧朧。皇帝躺在錦衾綢幔的舒雲榻上,蓋著一床藕合色起花八團緞被,看起來精神不錯,並不像傳聞中那般重病不起。見二人走進來,笑道:“朕等你們倆好久,說什麽悄悄話呢?”
“皇帝哥哥----”雖然先前對兄長諸多不滿,可是如今回來,看著皇帝那略顯蒼白的臉色,早讓樂楹公主忘記往昔芥蒂。一聲兒時稱呼喚出口,更是心酸難過,“怎麽才一年多時光,就病成……”
“瞧瞧,還是小丫頭模樣。”明帝笑著打斷她,“朕沒什麽事,隻因張昌源說要多保養,讓你皇嫂記在心裏,每每都不肯讓朕出寢閣。”說著搖了搖頭,又朝慕毓芫道:“敏珊還是老樣子,見到朕就喜歡撒嬌,真是……,讓朕怎麽放心的下?”
“是。”慕毓芫極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皇上好久不見敏珊,想來有許多貼心的話要說,臣妾出去叫孩子們回來,等會一起為姑姑接風洗塵。”
明帝笑道:“打發人跟林太傅說一聲,讓佑綦他們早些回來。”
這些年來,皇帝對皇貴妃娘娘的珍惜憐愛,樂楹公主看得清楚,即便所有後宮女子都加起來,恐怕也是難及一二。先時聽說那位寶妃娘娘,還曾經疑惑過,而如今皇帝常日獨住泛秀宮,那些流言也就不攻自破。見到二人這般言語默契,更覺恩愛和睦,愈發想不明白,是什麽話需要慕毓芫回避?
明帝仍是含笑,問道:“想什麽呢?”
“嗯?”樂楹公主聞聲抬眸,搖了搖頭,“也沒什麽。”
明帝清了清嗓子,笑道:“聽說,你要跟雲琅完婚?朕覺著這是極好的事,如此一來,跟你皇嫂又添上一分親,今後自然更和睦了。”
樂楹公主聽著別扭,疑惑道:“什麽叫做更和睦?皇嫂原本就性子溫柔,曆來待我也都很好,並沒有不和之處,皇兄想說什麽呢?”
明帝避而不答,自榻下抽出一卷黃綾聖旨,“這份旨意你收好,是朕給你和雲琅賜婚的聖旨。依照朕的意思,是想早點給你們主持婚事的,可惜眼下時局不便,所以隻能暫時緩一緩。”
“眼下事多,那過一段再辦就是。”樂楹公主不是很明白,低頭道:“反正都等了十幾年,早一天、晚一天,也都無所謂,隻要雲琅心意不變就行了。”
“你先拿著,收好。”明帝將聖旨交遞了過去,滿目疼惜,“不是早晚的問題,公主下嫁不能太過簡易,有朕欽賜的旨意,要比你們自行成婚好的多。倘使將來……”欲言又止半日,最後笑道:“反正你記著皇兄的話,不會有錯的。對了,朕還藏了兩壇太清紅雲石凍春,就埋在後院的金桂樹下,這會兒正好無事,咱們去挖出來午膳好喝。”
“好。”樂楹公主應聲點頭,扶著皇帝起身下榻。
恍然憶起年幼之時,每年都要跟哥哥在王府後院埋酒,然後在樹下做好記號,等到來年再一起挖出來。兩個人弄得滿手泥土,互相笑鬧亂抹,那時母妃總坐在旁邊恬靜笑著,說是養了一大一小兩隻花貓。後來母妃早早仙去,便換成英親王妃在邊上等候,每次都會端來清水,溫柔的給自己洗淨雙手。再後來……,十幾年光陰自指縫溜走,而今看著皇帝憔悴的背影,幾乎忍不住落下淚來。
近幾日,天氣還算是晴好。明帝換上厚實衣裳,外披一件玄色金斑紋貂皮大裘,帶上人往後院走去,興致勃勃說著去年埋酒的情景。此時院中無花可賞,頗為凋零,明帝臉上也略帶一絲感慨,淡淡笑道:“走罷,穿過前麵月子門就是。”
“皇帝哥哥,當心腳下台階。”樂楹公主在旁邊攙扶著,緊隨而下。
“皇上……,是皇上在麽?”隔牆不遠處傳來女子喊聲,緊接著又聽見小太監們在勸阻,似乎正在爭執不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樂楹公主不明所以,問道:“怎麽回事?”
明帝的臉色很不好,側首吩咐了幾句。多祿急忙穿過月子門,果然看見身穿錦衫的杜玫若,想是聽見皇帝的聲音,卻被小太監攔著不得進來。見狀連連搖頭,上前道:“寶妃娘娘,還是趕緊回淳寧宮去罷。皇上有過旨意,不允許後妃私自探病,萬一讓掖庭令的人知道,可是要按律處置的!”
“放開,不用你們拉拉扯扯!”杜玫若甩開小太監的手,臉上餘怒未消,稍稍忍了忍,緩和臉色問道:“多總管,當真是皇上在說話?皇上的身體怎麽樣了?本宮隻是想給皇上請個安,見上一麵,也就不再平白擔心了。”她一麵說著,一麵將手上玉鐲擄了下來,眸中光線懇切,欲要將鐲子塞到多祿手裏。
“喲,奴才可受不起。”多祿笑著往後退開,隻道:“娘娘是個聰明的人,不要再難為做奴才的,不然人人都來吵鬧,皇上可還怎麽清淨休養呢?”回頭招呼身後太監,冷著臉道:“都愣著做什麽?還不趕緊送寶妃娘娘出去!”
杜玫若不敢得罪禦前的人,隻得忍氣吞聲離開。自從皇帝病倒住在泛秀宮,已經過去將近一月,根本傳不出半分消息,實在是難以再安靜坐得住。因為皇帝下過嚴旨,再加上皇貴妃態度強硬,也不便硬行闖入泛秀宮。近來隔三差五在周圍停住,隻盼能夠僥幸撞見皇帝,想來念著素日情分,頂多不過被皇帝喝斥一頓。隻要能夠見上一麵,親眼看到皇帝現今的狀況,心裏有了底氣,也就不會整日慌亂沒個主張。
方才的年輕女子聲音,應該就是剛入京的樂楹公主無疑,聽她說話便知皇帝禦駕也在,不由一陣驚喜交加。誰知道,最後還是沒有見著皇帝的麵,更不用說講上幾句,心內頓時一片茫然失望。皇帝分明就在隔牆之後,卻隻是讓多祿過來攆人,就連喝斥自己的話,也都不肯多說一句。原先還想著是病得重了,一時沒顧得上自己,今日才知如此絕情絕義,全無半分往昔的溫柔情意。
盡管經過一個月的冷落和煎熬,以及親眼見識到皇帝的冷絕,杜玫若還是勉強安慰自己,隻道皇帝正在病中心緒不快。然而三日後,預備行冊太子大典的消息,宛如一道晴空霹靂當頭劈下,徹底擊碎了最後一絲幻想。
“冊立九皇子為太子?!”
“是,已經皇榜公貼出來了。”王府長史低頭回話,不敢去看齊王此刻的表情,似乎仍能感受到寒意,表情僵硬道:“欽天監擇的吉日就在後天,聖旨還說……,一切大典禮儀規矩從簡,不必大肆鋪張。”
“知道了,你先下去!”齊王覺得一口氣上不來,欲要將手中茶盞摔,隻因當著章彌的麵不好發作,過了半晌才冷笑道:“太子?不過還是個毛孩子,他有什麽資格做太子?!”
“王爺息怒。”章彌先勸了一句,小聲道:“如王爺所說,九皇子尚且不足成年,既然皇上著急立太子,是不是……”
本朝少有冊立未成年太子,一則避免太子自幼驕傲,二則也是愛惜之意,免得從小成為眾皇子排擠的對象。而皇帝今時作為,無疑給天下一個明顯的訊息,那就是龍體快要不行,故而才提前確定儲君人選。更有甚者,很可能皇帝已經神智不清。如今代行旨意的皇貴妃娘娘,乃是九皇子的親生母妃,在此時局不定之際,矯詔擬旨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你的意思是----”齊王很快明白過來,不由更加驚心,“父皇身子抱恙不起,宮中已經完全被……,被泛秀宮的那位控製住?”
其實,也怨不得齊王如此作想。本來奉旨回京探病,跟樂楹公主前後腳趕到,誰知三日過去,始終沒有聖旨宣召入宮。讓人進宮詢問好幾次,都說皇帝最近精神不好,讓兩位王爺稍歇,過幾日再同進宮團聚。壽王雖然也有幾分不安,但他性子敦厚老實,加上有安和公主勸著,所以隻是按旨在王府等候。
而齊王的則心思不同,況且孫紹帶的六萬人不得入城,放在外頭更覺懸心,稍有不慎就會惹出亂子。再者,皇帝並無旨意讓鋸州囤兵入京,原本就是違禁之舉,隻要有朝臣將此事彈劾上去,京城立馬就會動亂起來。不過三天時間,齊王卻過得好似三年一般漫長,要不是章彌勸解著,恐怕早就領人衝出王府去了。此刻聽到冊立太子的消息,哪裏還能夠忍耐的住?
“先生,不能再等了。”
“是,王爺且聽在下一言。”章彌淡然微笑,聲音仍是不疾不徐,“事到如今,王爺的情勢已經是箭在弦上,當然不得不發!可是王爺,咱們不能著急硬闖,那樣的話損失太大,還得取個恰巧的時機。”
“時機?”齊王聞言心動,忙問:“此話怎講?還請先生明言。”
“既然明天要舉行冊封太子大典,那麽宮中肯定會嚴防戒備,若是這個時候貿然進去,兩邊必定會硬拚起來。咱們的六萬人是有限的,而京營還有駐兵,到時候隻要宮中一有動亂,駐兵就會從四麵增援過來,對咱們來說可是不劃算。所以,此事必須做的一擊即中!”
“不錯。”齊王一想到此事成功時,自己便可以公然站在啟元殿上,接受天下臣民的叩拜,心中熱血便忍不住沸騰起來。
章彌似乎並未察覺,往下說道:“而且消息很快就會傳出去,此時候冊立太子,各地藩王的舊部也會坐不住,近日之內必有動亂!那麽,對咱們來說最好的時機,應該就是在大典結束之後……”
齊王皺眉道:“你是說,還要等到冊封太子以後?”
章彌看著他笑了笑,“既然王爺要成大事,又何必在乎一個虛名兒?隻要王爺的大事一成,江山天下都盡歸王爺所有,九皇子是不是太子又有何分別?王爺,大可不必為此事動氣。”
“也對。”齊王很快明白其中關竅,看著章彌波瀾不驚的模樣,方才覺得自己有點沉不住氣,不由稍稍羞愧自責。
“到時外省諸地動亂起來,各地囤兵自顧不暇,自然無法派出兵馬入京增援,況且鋸州還有孫大人阻擋,京城的壓力也就小的多了。而冊封大禮之後,宮中的防守布置必定減弱,趁著人員調動之際,正是王爺行大事的時機。”章彌將事情分析清楚,拈須微笑道:“到了晚上,還有夜色作掩護……”
“王爺,外麵有人送信進來。”
“呈上來!”齊王皺著眉頭,除了因打斷章彌說話的不悅,更有無限疑惑,在這種時候誰會送信來呢?快速拆開信封,內中隻有一張很是奇怪的圖紙,並無隻言片語,甚至沒有抬頭稱呼和落款。可是圖紙上麵的內容,分明就是……,齊王用力摒住呼吸,將劇烈的心跳一點點壓下去。
“王爺?”
“哦……”齊王回神過來,嘴角漸漸綻開笑容,“先生在府中稍候,本王要出去見一個人。”他並沒說出到底要見誰,揣好圖紙便大步流星而去。
恰如章彌所言,冊立太子的消息傳開不到一天,外省陸續開始不平靜,事情越鬧越大,各地守將皆忙得不可開交。而根據暗探們的回報,京城中也有好幾處異動,到了舉行大禮當日,街麵上已經鬧到人人自危。麵對如此情景,慕毓芫當然是睡不著,就連早起服侍皇帝更衣時,也是滿目憂色。
明帝早知今日局麵,見狀笑道:“今天是佑綦的大禮之日,你這個做母妃的,也應該跟著高興才是,怎麽還愁眉苦臉的?等會佑綦過來請安,還以為朕欺負你了。”
“皇上,還有心思說笑呢?”慕毓芫忍不住抱怨,正想詢問如今京中布防,側首見九皇子進來請安,身上已經穿得整整齊齊。將及自己肩膀的半大孩子,因為換上明黃色的太子龍袍,加上原本沉穩少言,頗有幾分皇儲的尊貴驕矜氣度。
“兒臣佑綦,給父皇、母妃請安。”連著好幾日的禮儀教導,九皇子的禮行得灑脫漂亮,頭上的雲龍噙珠紫金冠更是搶眼,好似正在陽光下靈活舞動。
“佑綦……”明帝沉吟了那麽一瞬,上前拍了拍肩,“太子是國之儲君,是大燕朝未來的皇帝,你往後更要謹慎言行、嚴律自身,凡事都要多想一想,斷不可憑一時衝動做出決定。唯有如此,才不會辜負父皇和母妃的期望,以及大燕朝的儲君之名,你都記住了嗎?”
九皇子欠身答道:“是,兒臣牢記於心。”
明帝拉著九皇子步出內殿,站在門口稍駐。眼前是蔚藍澄澈的萬裏晴空,天上流雲舒展、變幻不定,一穹無邊的藍白二色清晰相映,使人心胸格外的開闊舒暢。明帝靜靜站了片刻,朗聲揮手道:“隻管抬頭看天大步走,去罷!”
延禧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因皇帝聖體違和、舊疾纏綿,為求國之安定,故而提前冊立儲君人選,特此行冊太子大典。聖旨天下,今有豫國公之女皇貴妃慕氏,誕育皇九子佑綦,聰慧仁厚、堪承大統,是以嫡子之尊冊立為皇太子。加封林道輔為太子太師,使太子知君臣之道,禮遇如師;加封慕毓藻為太子太傅,統管太子身邊官屬事宜,兼之輔導謹慎其身;加封賀必元為太子太保,領京營精兵萬餘,以護衛太子日常起居安危。另在朝中選拔官員,設立太子詹事府、崇文館,統共有官員數十人,皆是各司其職。
如此盛大的喜事,宮中上下難免喜氣洋洋。然而在椒香殿內,帝妃二人正對視沉默著,麵對紛至而來諜報,彼此都輕鬆不起來。剛到晌午時分,外省諜報便接二連三的送進宮,各地皆有大小動亂,尤其以閩東一地最為嚴重。此時雲琅不在涿郡,更讓藩王舊部勢無忌憚,許策等人彈壓不住,已有不少亂軍往北麵京城奔來。
慕毓芫憂心忡忡,蹙眉道:“亂軍若想逼近京城,那麽就要跨越博曲水天險,自鋸州境內穿行而過,到時一場惡戰必不可免。”
明帝頷首道:“沒錯,戰事是避不開的。”
“可是……”慕毓芫欲言又止,像是有為難的話不便開口,最後忍了忍,卻隻是輕輕歎了一口氣,將湧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明帝當然知道她的擔心,孫紹從鋸州領來的六萬人,此刻就在京城外,而自己一直都沒有做處置。一則此時鋸州囤兵空虛人少,難以抵擋北上的叛軍;二則六萬人放在京外,又跟齊王有姻親關係,任憑是誰也難免多懸一份心。正要安慰她幾句,隻見九皇子冊封禮畢回來,手上還牽著幼弟小瀾,兄弟二人一起行了禮。
小皇子自幼與母妃親近,早撲到了懷裏撒嬌,指著哥哥道:“母妃,九哥哥的新袍子真好看,金光閃閃的,小瀾也想……”
“乖,小瀾別鬧了。”慕毓芫溫柔打斷話頭,摟在懷裏哄道:“因為九哥哥現在是太子,所以才能穿那樣的衣衫。小瀾想要穿新袍子,改天去跟母妃挑選料子,小瀾喜歡什麽挑什麽,保證比哥哥的袍子還要好看。”
小皇子不懂明黃色的含義,聽慕毓芫說得篤定,早不管什麽太子不太子的,高興嚷嚷道:“好,那我們現在就去。”一麵說,一麵奶聲奶氣的央求。
“行,好好走路。”慕毓芫被他扭了半日,隻得含笑起身。
方才九皇子興衝衝進來,原是有一腔話要跟父母說,怔怔看著慕毓芫出去,最後隻是黯然緩緩低頭。明帝看在眼力一笑,問道:“佑綦,是不是覺得母妃偏心了?”
九皇子連忙搖頭道:“沒有,兒臣不敢。”
明帝拉著他在邊上坐下,倚著軟枕歎道:“早先,你七哥哥還在的時候,因為從小生得嘴甜、討人喜歡,父皇和母妃都特別疼愛他。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偏疼於他,那是因為祉兒……,是父皇和母妃的第一個孩子。”
“父皇,兒臣沒有嫉妒哥哥。”
“如今你還太小,有些話說了也聽不懂。”明帝輕輕搖了搖頭,感慨道:“假使你能夠記住今天的話,等到將來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自己心愛的人,也就明白父皇的心了。”
“是。”九皇子不知如何作答,輕聲應道。
縱使數年過去,那孩子仍是一道抹不去的傷痕。明帝的心口微微泛疼,吸氣緩和胸腔氣流,溫聲微笑道:“佑綦,雖然你七哥哥去了多年,但是對你母妃打擊太大,心中的傷痛永遠都不會消失。再者,佑棠生來是嬌柔的女孩兒,跟你母妃更貼心,而小瀾年幼體弱,難免讓人多操心一些。所以,不論哪一條你都不沾光呐。”
九皇子沉默半晌,抬頭道:“父皇不必擔心,兒臣一定銘記父皇和母妃的教誨,照顧弟弟妹妹,決不會有任性妄為的念頭。”
明帝欣慰的點點頭,鄭重道:“可是,佑綦你想過沒有?父皇冊立你為太子,把天下江山都交你,難道不是最大的疼愛?倘使,今後父皇不在……”
“父皇,不……!!”
“你別著急,聽父皇把話說完。”明帝聲音平緩如常,“等到今後,佑綦你登基做了皇帝,而那時你還小……”說著抓著九皇子的手,看著他道:“到了那時,你母妃要為你的江山操多少心?又要擔多少累?這些,不全都是對你的愛麽。”
九皇子忍耐把話聽完,著急道:“父皇有上天庇佑著,一定會龍體安康的!”
明帝笑著點頭,又道:“你二舅舅時常誇你,說是最像你母妃小的時候,聰慧、獨立、剛強、懂事,從來都不讓人操心。你是棠兒和小瀾的兄長,平日要多照顧他們、教導他們,今後更要好好孝順你的母妃。”
九皇子哽咽道:“是,兒臣一定會的。”
明帝手上稍鬆,輕聲道:“你母妃的這一生,遇到過太多傷心事,經曆了太多生離死別,總是苦多於樂。倘使有朝一日,父皇已經不在你們身邊……”想著終有那一日,不覺恐懼悲傷,唯有眷戀不舍和淒涼,努力微笑道:“佑綦你要快點長大,今後就可以保護你的母妃了。”
九皇子畢竟還是孩子,縱使平素如何老成穩重,聽聞如此悲聲,也忍不住滿眼淚花閃動。不知該如何去勸解皇帝,隻急得滿臉通紅,“父皇……,兒臣將父皇的話銘記在心,可是父皇……,父皇也一定會好起來的。”
“佑綦,不要哭了。”明帝太起手來,抹去他眼角欲出的淚水,“你現在是太子,也是大燕朝未來的皇帝!皇帝萬千子民的天與地,天下所有人的依靠,既然要做皇帝,那就不要輕易掉眼淚,記住了嗎?”
“是……,兒臣記下了。”九皇子抬頭答應,滿眸熱淚在眼眶裏打著轉。
樂楹公主一路擔心雲琅,原本算著他既然先到,縱使沒有功夫出來照麵,也該讓人過來知會一聲,誰知道卻沒有半分消息。聽聞入宮正合心意,遂頷首道:“走罷,辛苦吳總管出來了。”
及至到了泛秀宮,慕毓芫早已經等候多時,拉著她進了大殿,摒退眾人方道:“雲琅現在有些要事,脫不開身,怕你心裏著急,特意讓我告訴一聲。”
樂楹公主鬆了口氣,點頭道:“多謝皇嫂,那我就放心了。”
“你也勞頓了一路,先喝口茶罷。”慕毓芫端起青花螺鈿雲龍紋蓋碗,揭開金線鈕珠茶蓋,內裏一汪碧盈盈的清透茶水,正冒著熱騰騰的白色霧氣。晾了半日也沒喝,輕歎道:“如今宮外局勢太亂,讓你住外頭實在不放心。所以跟皇上商議過,先暫時把你安置在泛秀宮,彼此有個照應,有什麽事情也方便些。”
樂楹公主當然沒有異議,隻是說到皇帝不免擔心,問道:“在外頭,也不清楚皇兄的病情,聽說好些日子沒早朝,果真病得厲害了麽?”
慕毓芫眸色略黯,微笑道:“皇上很是掛念你,進去說罷。”
椒香殿內紗帷重重、香氣盈盈,殿角四處放有陶製暖爐,熏得人心意舒緩,似乎連時光都變得緩慢起來。樂楹公主跟隨進入寢閣,還是熟悉的陳設,不過因為幾麵紗窗緊合,所以殿內光線也是朦朦朧朧。皇帝躺在錦衾綢幔的舒雲榻上,蓋著一床藕合色起花八團緞被,看起來精神不錯,並不像傳聞中那般重病不起。見二人走進來,笑道:“朕等你們倆好久,說什麽悄悄話呢?”
“皇帝哥哥----”雖然先前對兄長諸多不滿,可是如今回來,看著皇帝那略顯蒼白的臉色,早讓樂楹公主忘記往昔芥蒂。一聲兒時稱呼喚出口,更是心酸難過,“怎麽才一年多時光,就病成……”
“瞧瞧,還是小丫頭模樣。”明帝笑著打斷她,“朕沒什麽事,隻因張昌源說要多保養,讓你皇嫂記在心裏,每每都不肯讓朕出寢閣。”說著搖了搖頭,又朝慕毓芫道:“敏珊還是老樣子,見到朕就喜歡撒嬌,真是……,讓朕怎麽放心的下?”
“是。”慕毓芫極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皇上好久不見敏珊,想來有許多貼心的話要說,臣妾出去叫孩子們回來,等會一起為姑姑接風洗塵。”
明帝笑道:“打發人跟林太傅說一聲,讓佑綦他們早些回來。”
這些年來,皇帝對皇貴妃娘娘的珍惜憐愛,樂楹公主看得清楚,即便所有後宮女子都加起來,恐怕也是難及一二。先時聽說那位寶妃娘娘,還曾經疑惑過,而如今皇帝常日獨住泛秀宮,那些流言也就不攻自破。見到二人這般言語默契,更覺恩愛和睦,愈發想不明白,是什麽話需要慕毓芫回避?
明帝仍是含笑,問道:“想什麽呢?”
“嗯?”樂楹公主聞聲抬眸,搖了搖頭,“也沒什麽。”
明帝清了清嗓子,笑道:“聽說,你要跟雲琅完婚?朕覺著這是極好的事,如此一來,跟你皇嫂又添上一分親,今後自然更和睦了。”
樂楹公主聽著別扭,疑惑道:“什麽叫做更和睦?皇嫂原本就性子溫柔,曆來待我也都很好,並沒有不和之處,皇兄想說什麽呢?”
明帝避而不答,自榻下抽出一卷黃綾聖旨,“這份旨意你收好,是朕給你和雲琅賜婚的聖旨。依照朕的意思,是想早點給你們主持婚事的,可惜眼下時局不便,所以隻能暫時緩一緩。”
“眼下事多,那過一段再辦就是。”樂楹公主不是很明白,低頭道:“反正都等了十幾年,早一天、晚一天,也都無所謂,隻要雲琅心意不變就行了。”
“你先拿著,收好。”明帝將聖旨交遞了過去,滿目疼惜,“不是早晚的問題,公主下嫁不能太過簡易,有朕欽賜的旨意,要比你們自行成婚好的多。倘使將來……”欲言又止半日,最後笑道:“反正你記著皇兄的話,不會有錯的。對了,朕還藏了兩壇太清紅雲石凍春,就埋在後院的金桂樹下,這會兒正好無事,咱們去挖出來午膳好喝。”
“好。”樂楹公主應聲點頭,扶著皇帝起身下榻。
恍然憶起年幼之時,每年都要跟哥哥在王府後院埋酒,然後在樹下做好記號,等到來年再一起挖出來。兩個人弄得滿手泥土,互相笑鬧亂抹,那時母妃總坐在旁邊恬靜笑著,說是養了一大一小兩隻花貓。後來母妃早早仙去,便換成英親王妃在邊上等候,每次都會端來清水,溫柔的給自己洗淨雙手。再後來……,十幾年光陰自指縫溜走,而今看著皇帝憔悴的背影,幾乎忍不住落下淚來。
近幾日,天氣還算是晴好。明帝換上厚實衣裳,外披一件玄色金斑紋貂皮大裘,帶上人往後院走去,興致勃勃說著去年埋酒的情景。此時院中無花可賞,頗為凋零,明帝臉上也略帶一絲感慨,淡淡笑道:“走罷,穿過前麵月子門就是。”
“皇帝哥哥,當心腳下台階。”樂楹公主在旁邊攙扶著,緊隨而下。
“皇上……,是皇上在麽?”隔牆不遠處傳來女子喊聲,緊接著又聽見小太監們在勸阻,似乎正在爭執不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
樂楹公主不明所以,問道:“怎麽回事?”
明帝的臉色很不好,側首吩咐了幾句。多祿急忙穿過月子門,果然看見身穿錦衫的杜玫若,想是聽見皇帝的聲音,卻被小太監攔著不得進來。見狀連連搖頭,上前道:“寶妃娘娘,還是趕緊回淳寧宮去罷。皇上有過旨意,不允許後妃私自探病,萬一讓掖庭令的人知道,可是要按律處置的!”
“放開,不用你們拉拉扯扯!”杜玫若甩開小太監的手,臉上餘怒未消,稍稍忍了忍,緩和臉色問道:“多總管,當真是皇上在說話?皇上的身體怎麽樣了?本宮隻是想給皇上請個安,見上一麵,也就不再平白擔心了。”她一麵說著,一麵將手上玉鐲擄了下來,眸中光線懇切,欲要將鐲子塞到多祿手裏。
“喲,奴才可受不起。”多祿笑著往後退開,隻道:“娘娘是個聰明的人,不要再難為做奴才的,不然人人都來吵鬧,皇上可還怎麽清淨休養呢?”回頭招呼身後太監,冷著臉道:“都愣著做什麽?還不趕緊送寶妃娘娘出去!”
杜玫若不敢得罪禦前的人,隻得忍氣吞聲離開。自從皇帝病倒住在泛秀宮,已經過去將近一月,根本傳不出半分消息,實在是難以再安靜坐得住。因為皇帝下過嚴旨,再加上皇貴妃態度強硬,也不便硬行闖入泛秀宮。近來隔三差五在周圍停住,隻盼能夠僥幸撞見皇帝,想來念著素日情分,頂多不過被皇帝喝斥一頓。隻要能夠見上一麵,親眼看到皇帝現今的狀況,心裏有了底氣,也就不會整日慌亂沒個主張。
方才的年輕女子聲音,應該就是剛入京的樂楹公主無疑,聽她說話便知皇帝禦駕也在,不由一陣驚喜交加。誰知道,最後還是沒有見著皇帝的麵,更不用說講上幾句,心內頓時一片茫然失望。皇帝分明就在隔牆之後,卻隻是讓多祿過來攆人,就連喝斥自己的話,也都不肯多說一句。原先還想著是病得重了,一時沒顧得上自己,今日才知如此絕情絕義,全無半分往昔的溫柔情意。
盡管經過一個月的冷落和煎熬,以及親眼見識到皇帝的冷絕,杜玫若還是勉強安慰自己,隻道皇帝正在病中心緒不快。然而三日後,預備行冊太子大典的消息,宛如一道晴空霹靂當頭劈下,徹底擊碎了最後一絲幻想。
“冊立九皇子為太子?!”
“是,已經皇榜公貼出來了。”王府長史低頭回話,不敢去看齊王此刻的表情,似乎仍能感受到寒意,表情僵硬道:“欽天監擇的吉日就在後天,聖旨還說……,一切大典禮儀規矩從簡,不必大肆鋪張。”
“知道了,你先下去!”齊王覺得一口氣上不來,欲要將手中茶盞摔,隻因當著章彌的麵不好發作,過了半晌才冷笑道:“太子?不過還是個毛孩子,他有什麽資格做太子?!”
“王爺息怒。”章彌先勸了一句,小聲道:“如王爺所說,九皇子尚且不足成年,既然皇上著急立太子,是不是……”
本朝少有冊立未成年太子,一則避免太子自幼驕傲,二則也是愛惜之意,免得從小成為眾皇子排擠的對象。而皇帝今時作為,無疑給天下一個明顯的訊息,那就是龍體快要不行,故而才提前確定儲君人選。更有甚者,很可能皇帝已經神智不清。如今代行旨意的皇貴妃娘娘,乃是九皇子的親生母妃,在此時局不定之際,矯詔擬旨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你的意思是----”齊王很快明白過來,不由更加驚心,“父皇身子抱恙不起,宮中已經完全被……,被泛秀宮的那位控製住?”
其實,也怨不得齊王如此作想。本來奉旨回京探病,跟樂楹公主前後腳趕到,誰知三日過去,始終沒有聖旨宣召入宮。讓人進宮詢問好幾次,都說皇帝最近精神不好,讓兩位王爺稍歇,過幾日再同進宮團聚。壽王雖然也有幾分不安,但他性子敦厚老實,加上有安和公主勸著,所以隻是按旨在王府等候。
而齊王的則心思不同,況且孫紹帶的六萬人不得入城,放在外頭更覺懸心,稍有不慎就會惹出亂子。再者,皇帝並無旨意讓鋸州囤兵入京,原本就是違禁之舉,隻要有朝臣將此事彈劾上去,京城立馬就會動亂起來。不過三天時間,齊王卻過得好似三年一般漫長,要不是章彌勸解著,恐怕早就領人衝出王府去了。此刻聽到冊立太子的消息,哪裏還能夠忍耐的住?
“先生,不能再等了。”
“是,王爺且聽在下一言。”章彌淡然微笑,聲音仍是不疾不徐,“事到如今,王爺的情勢已經是箭在弦上,當然不得不發!可是王爺,咱們不能著急硬闖,那樣的話損失太大,還得取個恰巧的時機。”
“時機?”齊王聞言心動,忙問:“此話怎講?還請先生明言。”
“既然明天要舉行冊封太子大典,那麽宮中肯定會嚴防戒備,若是這個時候貿然進去,兩邊必定會硬拚起來。咱們的六萬人是有限的,而京營還有駐兵,到時候隻要宮中一有動亂,駐兵就會從四麵增援過來,對咱們來說可是不劃算。所以,此事必須做的一擊即中!”
“不錯。”齊王一想到此事成功時,自己便可以公然站在啟元殿上,接受天下臣民的叩拜,心中熱血便忍不住沸騰起來。
章彌似乎並未察覺,往下說道:“而且消息很快就會傳出去,此時候冊立太子,各地藩王的舊部也會坐不住,近日之內必有動亂!那麽,對咱們來說最好的時機,應該就是在大典結束之後……”
齊王皺眉道:“你是說,還要等到冊封太子以後?”
章彌看著他笑了笑,“既然王爺要成大事,又何必在乎一個虛名兒?隻要王爺的大事一成,江山天下都盡歸王爺所有,九皇子是不是太子又有何分別?王爺,大可不必為此事動氣。”
“也對。”齊王很快明白其中關竅,看著章彌波瀾不驚的模樣,方才覺得自己有點沉不住氣,不由稍稍羞愧自責。
“到時外省諸地動亂起來,各地囤兵自顧不暇,自然無法派出兵馬入京增援,況且鋸州還有孫大人阻擋,京城的壓力也就小的多了。而冊封大禮之後,宮中的防守布置必定減弱,趁著人員調動之際,正是王爺行大事的時機。”章彌將事情分析清楚,拈須微笑道:“到了晚上,還有夜色作掩護……”
“王爺,外麵有人送信進來。”
“呈上來!”齊王皺著眉頭,除了因打斷章彌說話的不悅,更有無限疑惑,在這種時候誰會送信來呢?快速拆開信封,內中隻有一張很是奇怪的圖紙,並無隻言片語,甚至沒有抬頭稱呼和落款。可是圖紙上麵的內容,分明就是……,齊王用力摒住呼吸,將劇烈的心跳一點點壓下去。
“王爺?”
“哦……”齊王回神過來,嘴角漸漸綻開笑容,“先生在府中稍候,本王要出去見一個人。”他並沒說出到底要見誰,揣好圖紙便大步流星而去。
恰如章彌所言,冊立太子的消息傳開不到一天,外省陸續開始不平靜,事情越鬧越大,各地守將皆忙得不可開交。而根據暗探們的回報,京城中也有好幾處異動,到了舉行大禮當日,街麵上已經鬧到人人自危。麵對如此情景,慕毓芫當然是睡不著,就連早起服侍皇帝更衣時,也是滿目憂色。
明帝早知今日局麵,見狀笑道:“今天是佑綦的大禮之日,你這個做母妃的,也應該跟著高興才是,怎麽還愁眉苦臉的?等會佑綦過來請安,還以為朕欺負你了。”
“皇上,還有心思說笑呢?”慕毓芫忍不住抱怨,正想詢問如今京中布防,側首見九皇子進來請安,身上已經穿得整整齊齊。將及自己肩膀的半大孩子,因為換上明黃色的太子龍袍,加上原本沉穩少言,頗有幾分皇儲的尊貴驕矜氣度。
“兒臣佑綦,給父皇、母妃請安。”連著好幾日的禮儀教導,九皇子的禮行得灑脫漂亮,頭上的雲龍噙珠紫金冠更是搶眼,好似正在陽光下靈活舞動。
“佑綦……”明帝沉吟了那麽一瞬,上前拍了拍肩,“太子是國之儲君,是大燕朝未來的皇帝,你往後更要謹慎言行、嚴律自身,凡事都要多想一想,斷不可憑一時衝動做出決定。唯有如此,才不會辜負父皇和母妃的期望,以及大燕朝的儲君之名,你都記住了嗎?”
九皇子欠身答道:“是,兒臣牢記於心。”
明帝拉著九皇子步出內殿,站在門口稍駐。眼前是蔚藍澄澈的萬裏晴空,天上流雲舒展、變幻不定,一穹無邊的藍白二色清晰相映,使人心胸格外的開闊舒暢。明帝靜靜站了片刻,朗聲揮手道:“隻管抬頭看天大步走,去罷!”
延禧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因皇帝聖體違和、舊疾纏綿,為求國之安定,故而提前冊立儲君人選,特此行冊太子大典。聖旨天下,今有豫國公之女皇貴妃慕氏,誕育皇九子佑綦,聰慧仁厚、堪承大統,是以嫡子之尊冊立為皇太子。加封林道輔為太子太師,使太子知君臣之道,禮遇如師;加封慕毓藻為太子太傅,統管太子身邊官屬事宜,兼之輔導謹慎其身;加封賀必元為太子太保,領京營精兵萬餘,以護衛太子日常起居安危。另在朝中選拔官員,設立太子詹事府、崇文館,統共有官員數十人,皆是各司其職。
如此盛大的喜事,宮中上下難免喜氣洋洋。然而在椒香殿內,帝妃二人正對視沉默著,麵對紛至而來諜報,彼此都輕鬆不起來。剛到晌午時分,外省諜報便接二連三的送進宮,各地皆有大小動亂,尤其以閩東一地最為嚴重。此時雲琅不在涿郡,更讓藩王舊部勢無忌憚,許策等人彈壓不住,已有不少亂軍往北麵京城奔來。
慕毓芫憂心忡忡,蹙眉道:“亂軍若想逼近京城,那麽就要跨越博曲水天險,自鋸州境內穿行而過,到時一場惡戰必不可免。”
明帝頷首道:“沒錯,戰事是避不開的。”
“可是……”慕毓芫欲言又止,像是有為難的話不便開口,最後忍了忍,卻隻是輕輕歎了一口氣,將湧到嘴邊的話咽了下去。
明帝當然知道她的擔心,孫紹從鋸州領來的六萬人,此刻就在京城外,而自己一直都沒有做處置。一則此時鋸州囤兵空虛人少,難以抵擋北上的叛軍;二則六萬人放在京外,又跟齊王有姻親關係,任憑是誰也難免多懸一份心。正要安慰她幾句,隻見九皇子冊封禮畢回來,手上還牽著幼弟小瀾,兄弟二人一起行了禮。
小皇子自幼與母妃親近,早撲到了懷裏撒嬌,指著哥哥道:“母妃,九哥哥的新袍子真好看,金光閃閃的,小瀾也想……”
“乖,小瀾別鬧了。”慕毓芫溫柔打斷話頭,摟在懷裏哄道:“因為九哥哥現在是太子,所以才能穿那樣的衣衫。小瀾想要穿新袍子,改天去跟母妃挑選料子,小瀾喜歡什麽挑什麽,保證比哥哥的袍子還要好看。”
小皇子不懂明黃色的含義,聽慕毓芫說得篤定,早不管什麽太子不太子的,高興嚷嚷道:“好,那我們現在就去。”一麵說,一麵奶聲奶氣的央求。
“行,好好走路。”慕毓芫被他扭了半日,隻得含笑起身。
方才九皇子興衝衝進來,原是有一腔話要跟父母說,怔怔看著慕毓芫出去,最後隻是黯然緩緩低頭。明帝看在眼力一笑,問道:“佑綦,是不是覺得母妃偏心了?”
九皇子連忙搖頭道:“沒有,兒臣不敢。”
明帝拉著他在邊上坐下,倚著軟枕歎道:“早先,你七哥哥還在的時候,因為從小生得嘴甜、討人喜歡,父皇和母妃都特別疼愛他。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所以偏疼於他,那是因為祉兒……,是父皇和母妃的第一個孩子。”
“父皇,兒臣沒有嫉妒哥哥。”
“如今你還太小,有些話說了也聽不懂。”明帝輕輕搖了搖頭,感慨道:“假使你能夠記住今天的話,等到將來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自己心愛的人,也就明白父皇的心了。”
“是。”九皇子不知如何作答,輕聲應道。
縱使數年過去,那孩子仍是一道抹不去的傷痕。明帝的心口微微泛疼,吸氣緩和胸腔氣流,溫聲微笑道:“佑綦,雖然你七哥哥去了多年,但是對你母妃打擊太大,心中的傷痛永遠都不會消失。再者,佑棠生來是嬌柔的女孩兒,跟你母妃更貼心,而小瀾年幼體弱,難免讓人多操心一些。所以,不論哪一條你都不沾光呐。”
九皇子沉默半晌,抬頭道:“父皇不必擔心,兒臣一定銘記父皇和母妃的教誨,照顧弟弟妹妹,決不會有任性妄為的念頭。”
明帝欣慰的點點頭,鄭重道:“可是,佑綦你想過沒有?父皇冊立你為太子,把天下江山都交你,難道不是最大的疼愛?倘使,今後父皇不在……”
“父皇,不……!!”
“你別著急,聽父皇把話說完。”明帝聲音平緩如常,“等到今後,佑綦你登基做了皇帝,而那時你還小……”說著抓著九皇子的手,看著他道:“到了那時,你母妃要為你的江山操多少心?又要擔多少累?這些,不全都是對你的愛麽。”
九皇子忍耐把話聽完,著急道:“父皇有上天庇佑著,一定會龍體安康的!”
明帝笑著點頭,又道:“你二舅舅時常誇你,說是最像你母妃小的時候,聰慧、獨立、剛強、懂事,從來都不讓人操心。你是棠兒和小瀾的兄長,平日要多照顧他們、教導他們,今後更要好好孝順你的母妃。”
九皇子哽咽道:“是,兒臣一定會的。”
明帝手上稍鬆,輕聲道:“你母妃的這一生,遇到過太多傷心事,經曆了太多生離死別,總是苦多於樂。倘使有朝一日,父皇已經不在你們身邊……”想著終有那一日,不覺恐懼悲傷,唯有眷戀不舍和淒涼,努力微笑道:“佑綦你要快點長大,今後就可以保護你的母妃了。”
九皇子畢竟還是孩子,縱使平素如何老成穩重,聽聞如此悲聲,也忍不住滿眼淚花閃動。不知該如何去勸解皇帝,隻急得滿臉通紅,“父皇……,兒臣將父皇的話銘記在心,可是父皇……,父皇也一定會好起來的。”
“佑綦,不要哭了。”明帝太起手來,抹去他眼角欲出的淚水,“你現在是太子,也是大燕朝未來的皇帝!皇帝萬千子民的天與地,天下所有人的依靠,既然要做皇帝,那就不要輕易掉眼淚,記住了嗎?”
“是……,兒臣記下了。”九皇子抬頭答應,滿眸熱淚在眼眶裏打著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