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宜嫁娶宜開張的黃道吉日,大周朝終於誕生了開國以來第一位連中三元的新科狀元。
喧囂一時的‘孌童’風波成了過眼雲煙,再也沒有人提起,殿試的題目是當今聖上親自擬定,殿試前沒有任何人知道,因此否定李懷熙的才華也就意味著否定皇帝的公正,南城菜市口刑台上的血還沒幹透,目前為止,這天下還沒有人有這個膽子。
平頭老百姓不懂得朝廷上的勾心鬥角、風潮暗湧,這種在多種因素下促成的連中三元在他們看來依然理所當然,因為他們看過的戲文裏都是這樣演的。
自皇榜貼出之後,李懷熙就成了街頭巷尾議論最多的人,精致的容貌、十五歲的稚齡,還有那附在皇榜之後堪稱絕麗而又鋒芒畢露的文章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依然還是他與六府總督林易辰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風流韻事。
就像戲文裏一般都會給狀元爺配個貌若天仙的美嬌娘一樣,相較於那些一本正經的東西,人們還是對風花雪月的事情更感興趣,即使風花雪月的主角是一對男人也一樣,隻是講起來更加勁爆一些罷了。
金鑾大殿之上,李懷熙同樣受到了滿朝文武的關注,當他身穿一身紅色狀元吉服走進大殿的時候,李懷熙很清楚的感受到了各種投在他身上的目光,輕視的、垂涎的、審量的、仇恨的!
這些目光讓李懷熙感到很興奮!非常興奮!他一路走到這裏,卻一直渾渾噩噩,如今才真正尋到了一絲興味……
仁武皇帝十分喜歡運用曆代明君所擅長的製衡之術,因此在大殿上,李懷熙雖然光芒四射,但卻算不得一枝獨秀。
一同位列三甲的榜眼和探花均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榜眼俊秀、探花溫雅,兩個人都是鍾靈敏秀的人物,加之又都比李懷熙年長,聲音朗朗,所以反而在氣勢上要隱隱更勝狀元郎一籌。
榜眼姓孫,名行,未入科場之前即為盛京有名的才子,李懷熙雖然入京的時日尚短,但也聽說過這個人的名號。相傳此人家世顯赫,父親及叔父都是當朝重臣,其祖父更是三朝元老,大周開國之初即位列朝班,如今他家老太爺雖然已經不大上朝,但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
探花郎姓吳,名重,祖籍蘇南,是南方五郡的解元。李懷熙在大殿上聽他領旨謝恩的時候說得一口盛京官話,心裏不免有些奇怪,下殿之後聽了同年之間議論才知道原來此人是個古代版的‘高考移民’,自小在京城長大,科舉之前為了避孫行的鋒芒才去了戰亂剛平的南方,他爹是當朝三品的戶部侍郎,爺爺曾經是當今聖上的老師,也是出身清貴的世家子弟。
相形之下,李懷熙毫無疑問的是三甲之中最沒根基的一位,他後爹李成奎家世代貧農,連識字的都不多,親爹孟廣慶那一支的直係更是早已死絕,孟家祠堂裏雖然供奉著幾張身穿官服的先祖畫像,可那些畫像煙熏火燎的都看不出本色了,稍微碰一下都掉渣,足可見年代之久遠,當不得真!
拚爹失敗的李懷熙並不覺得自己出身有多挫,瓊林宴上,李懷熙端著皇帝禦賜的白開水穿梭於一眾同年之中,逢人就帶著三分笑意,雖然依舊有些人自認高潔而不願與他為伍,但一場宴會下來,李懷熙也把自己未來的一眾同僚認了個七七八八。
本來李懷熙是打算嚐嚐皇宮裏的禦酒的,但可惜的是皇帝不允許。當今聖上雖然在用到李懷熙這個童工時一點不手軟,但還是覺得十五歲的孩子不能飲酒,所以派了貔貅太監一直跟在李懷熙身後,手裏捧著一個漂亮的酒壺,裏麵‘禦賜’了滿滿一壺的白開水!
瓊林宴上的歌舞李懷熙也不喜歡,即使他現在已經不是下裏巴人,但也依然不喜歡太過陽春白雪的東西。
看著宴會上眾位新科進士迷醉神搖的模樣,李懷熙百無聊賴的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那些穿越小說,時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的欣賞側重也不同,此時他十分懷疑那種穿越者在宮廷宴會上大跳肚皮舞、大肆吟誦‘彎弓射大雕’的情節是否真實可行——想起錦縣那個最後在牢裏自殺的穿越者同鄉,李懷熙心中默默,答案太顯而易見了。
瓊林宴後就是為期三日的跨馬遊街,這道程序說起來應該風光無限,但對於李懷熙來講卻有些苦不堪言。雅*文*言*情*首*發
當年他隻在李龍李虎退學之後騎過一年林易辰特意給他尋來的矮腳馬,之後到了餘川書院,由於身高的原因,騎射課程他也向來是不用上的。如今乍一麵對番邦進貢而來的高頭大馬,李懷熙未上馬之前就覺得有些兩股戰戰,騎上以後更是一陣犯暈,即使前麵有牽馬的馬童他也覺得不安穩,總有一種把小命交到了別人手上的感覺。
不光騎馬的過程讓李懷熙不舒服,事實上,整個巡遊的過程都讓李懷熙不高興。
他雖然長得容貌俊美,可惜年紀太小,引不起道路兩旁那些姑娘小姐們的興趣。倒是落後他半個身位的榜眼和探花,同是二十幾歲的年紀,又同樣豐神俊朗、係出名門,因此一出宮門就牢牢的占據了所有姑娘們的視線,那些鮮花、手帕、荷包,各種各樣的禮物全都越過李懷熙投向了他身後的兩個人!
李懷熙不愛紅顏,但小心眼,發現自己被人比下去之後就一直懨懨的,而當他看見一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公子哥舉著一個示愛的大木牌向他瘋狂揮舞的時候,這臉色終於徹底沉了下來,黑成了鍋底!
李懷熙是個善於自我調節的人,可是碰上這種在他最應該風光的時候卻被別人搶了風頭的事,一般的自我調節還真是不管用。
好在這個狀態持續的時間不長,當誇官的隊伍行進到盛京最繁華的市井大街時,李懷熙的好心情在一個協調性不佳的姑娘誤把一個荷包砸在他身上時回來了……
當時李懷熙被太陽曬得微微低著頭,有些犯困,所以當一個堅硬的東西砸在他身上時還嚇了一大跳,以為有刺客行刺新科狀元呢。
“嘿!小孩兒!那是給孫公子的!”——物品的主人,一個胖乎乎的姑娘站在旁邊的酒樓上倚著欄杆衝新科狀元喊。
“……!”
李懷熙擺擺手阻止了護衛官兵想要教訓這個姑娘的行動,怔愣過後看清了手裏的東西,一個繡著並蒂蓮的漂亮荷包,也不知裏麵塞了什麽東西,沉甸甸的。
微微活動了一下自己被砸得有些疼的肩膀,李懷熙一邊把荷包轉交給孫行,一邊不著痕跡的觀察了一□後的兩個人。
結果就像李懷熙在被砸的一刻忽然想到的一樣,孫行和吳重的臉上果然沒有什麽意氣風發的表情,相反的還都是一臉似笑非笑的苦相:
三人中原本最能稱之為豐神俊朗的當屬榜眼孫行,可當他僵笑著接過李懷熙手裏的荷包轉交給隨從退回之後,仰起的臉實在是讓李懷熙驚了一下——孫行的左邊臉上有一道長長的血痕,額頭上也腫了一塊,而就在李懷熙研究那道血痕時,一個花束伴隨著姑娘們的尖叫飛馳而至,轉眼就在孫行臉上又劃出了一道血痕,由此完美的為李懷熙解釋了前一道的來曆!
一旁的吳重境況也沒比孫行好,他給人的感覺一向是斯文有禮的,可惜這種斯文現在也有些掛不住了,探花郎帽子上的宮花不知什麽時候少了一朵,嘴角也破了,之前劃傷孫行的花束最終紮在了他身上,花梗上的尖刺勾住了他的胸前的繡花,好端端的探花郎變成了摘花郎,偏偏那花刺帶著倒鉤,好半天吳重都沒解下來……
李懷熙再回過頭去的時候已經臉色好多了,雖然他爹教育過他做人不可在人危難之時落井下石,但這並不妨礙李懷熙看到別人倒黴之後變得心情舒暢。
一時間,世界在李懷熙眼裏重新又明快了起來,天藍草綠,連看到道路兩旁向他示愛的紈絝們也覺得沒那麽刺眼了——至少紈絝們不會繡荷包,不會把大錠的銀子包在荷包裏向他扔過來!
其實在保證不被誤傷的情況下客觀的評價姑娘們的示愛方式,李懷熙認為她們所采取的方式還是很現實可取的,戒嚴的官兵把她們隔得太遠,單憑絲帕、荷包本身那種輕飄飄的分量實在是真沒辦法衝過這層層障礙。
可惜老皇帝在世時,跨馬遊街的三甲之士大部分都是三十歲以上的中年大叔,大周境內已經連續二十幾年沒有翩翩佳公子鬧市誇官了,當年那些已經嫁做人婦的前輩的經驗早已無處可尋,女孩子們又自小養在深閨,如今第一次做這種當街表白的瘋狂舉動自然做得不可能盡如人意——扔過來的花束沒人告訴過她們要事先去掉花梗上的尖刺,為手帕增加重量的石子兒也沒人告訴過她們不可以太大,而荷包本來就是裝錢的物件兒,裝得稍微多一些應該……也是一種美德?
沒有過多的精力來為姑娘們辯解,自從注意了身後的‘盛況’,李懷熙短短幾柱香的功夫就清晰的聽到了身後好幾聲壓低了聲音的‘哎呀!’,有榜眼和探花的、也有周圍隨從禮官的,李懷熙幸災樂禍之餘不想受這池魚之殃,所以潛意識裏非常想逃跑。
韁繩掌握在馬童手裏,巡遊隊伍中馬匹之間的間距在《禮典》上也有明確的規定違背不得,狀元郎隻能偷偷在馬上移動屁\股,力圖在最大範圍的離身後的兩個發光體遠一些,可惜未能如願……通體烏黑的番邦馬不滿意身上人的亂動,冷哼似的打了一個響鼻就讓李懷熙老實了。
李懷熙這人,看著外皮兒光鮮,其實內心陰暗的很,他自己逃脫不成,轉而開始一邊豔羨著身後兩人的桃花,一邊歪曲腹誹著道路兩旁這些姑娘們示愛的動機。因為據坊間傳言,如今在馬上痛並快樂著的榜眼和探花應該都是有婚約在身的非自由人士:榜眼孫行年初的時候據傳已經與當朝右相的三閨女互換了庚帖,隻是想著金榜題名之後喜上加喜才沒有著急下定;探花郎的未來老丈人據說是如今掌握著兵部大權的兵部侍郎郭大人,而這郭大人府上隻有一個嫡出的小姐,今年十八歲,號稱京城第一美女!
麵對越來越密集的漫天花雨和手帕荷包,新科狀元的心情也跟著越來越舒暢——這絕壁不是示愛,絕對動機不良,所以才把石頭裝進荷包裏扔過來!
好不容易熬過了誇官,又提重禮拜過了座師,李懷熙參加了幾次同年之間的聚會之後清閑了下來。到了四月底,大部分的外地進士都返鄉光宗耀祖去了,李懷熙卻又耽擱了幾天,之前送進京兆衙門的落第舉人要過堂了。
李懷熙由於身份特殊,所以京兆尹大人給他在堂上安排座位,作為原告第一次出現在了眾多鬧事的舉人麵前。
舉人們如今狼狽的很,在牢裏的時候他們已經知道了殿試的結果,到了堂上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如同霜打的茄子,事到終了才明白過來自己犯了一個多可笑的錯誤,尤其是那些真正受了蠱惑的,麵對李懷熙都是一臉愧色,簡直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李懷熙也是第一次麵對這些人,殿試前他隻在府裏聽說過這些人在外麵鬧得有多離譜,如今看著這些人蓬頭垢麵的跪在自己腳下聽審,倒是覺得有些快慰,不過這種快慰還不足以撫慰他那比別人小得多的心眼,當初把這些人送進官府不過是送給皇帝一個借口,真正的報複還要他自己來。
由於人數眾多,所以堂審過程有些漫長,李懷熙從早上一直坐到了中午,坐到最後肚子都餓了,終於熬到了最終當堂宣判,當初鬧事的舉人都被革去了功名,並且分情節輕重,分別被判處了五年至十年不等的時限內不得入場科舉的判決。
這種判罰是依照大周律例中專門針對文人士子的條款裁定的,不血腥,但對於這些最多也隻是拿根繩子嚇唬嚇唬人、寫些大\字報的書生而言可謂相當嚴重,以至於在公堂之上好幾個文弱一些的舉人當場昏了過去。
另有一些沒骨頭、沒節操的撲到李懷熙腳下高喊著‘求原諒’,對這種人李懷熙連白眼都懶得奉送,禮數周全的向審案的京兆尹躬身表達了謝意就離開了。
他熟讀律法,還算滿意京兆尹這個明顯傾向於他的判罰,革去功名,這對一心求取功名的書生來講當是最誅心的一種判罰,不過暗地裏他還是覺得不解氣,相較於前世影視劇中那種皮開肉綻、血肉橫飛的場麵,隻有幾個人昏倒、幾個人叫冤的京兆衙門大堂顯得太安靜了。
當然他也不能公開的叫囂讓府尹大人打這些人板子,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的聖賢教化雖然沒有能夠在深層次上提高他的思想素質,但至少讓他把骨子裏的小氣和記仇隱藏得更加深了,外表溫和的李狀元由於在‘孌童’事件之中一直表現寬容,已經在京城裏給自己賺了一個‘溫良廣德’的名聲,所以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再多言。
出了衙門,李懷熙直接給跟隨在身後的暗衛們下了新的指令,當初時機不對,李懷熙一直裝著賢良,如今殿試完了,皇帝也趁機撈夠了好處,裏麵那些前舉人老爺簽完了供、畫完了押也就該出來了,剩下的……李懷熙認為就該到了自己和他們算算舊賬的時候了。
在公堂上時,李懷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心不在焉,但唯獨在核對人犯身份籍貫這一過程中全神貫注,他這人記性好,在關鍵時刻更是過目不忘,二十幾個人犯的姓名籍貫他在出了衙門之後依然記得一清二楚,咬牙切齒的把這些默寫下來交到幾個辦事牢靠的護衛手上,至於接下來要怎麽做他就不用再交代了,李府的護衛做這些事駕輕就熟,在餘川的時候就已經訓練有素了。
李懷熙一直自認仁義之士,加上在他門前鬧事的人員太多,所以對那些真正受了蠱惑煽動的傻子李懷熙決定最終網開一麵,被革去功名的打擊應該已經讓那些傻子去了半條命,用不著李懷熙出手就自己病倒了,能不能按期離京都是問題,痛打這種‘落水狗’有些沒意思。
剩下的那些別有用心的鬧事者就沒這麽幸運了,李府的明衛暗衛這些天全都被有了文化的前悍匪洗腦,對多人圍毆文弱書生這種行為一點兒不覺得臉紅。一時間京城裏一下冒出十幾件暗巷伏擊案件,各衙門為此焦頭爛額,可是多方查找依然毫無線索,被打的苦主全部都在被打之前被套在了麻袋裏,整個過程打人者不發一言,苦主連被幾個人打都說不清楚。
雖然報案時這些苦主全部都聲稱與新科狀元李懷熙有隙,可單憑一個作案動機,沒有哪個衙門敢到李府上拿人。新科狀元小胳膊小腿的人還沒長開,就是個半大孩子,之前受了委屈不吭聲,現在風頭正勁也不張狂,如今人家父母親人全不在身邊,這無憑無據的,誰也不會為了一群沒缺胳膊少腿又德行有失的跳梁小醜去做那個惡人。
在各衙門口為了拉低京城整體治安狀況的暗巷事件煩心不已的時候,李懷熙躺在自家院子裏心情倒是十分不錯。書讀得多了,手段也多了,狀元爺一邊喝著新茶,一邊轉著心裏的彎彎繞繞,在被午後的陽光熏暈過去之前懶洋洋的對守在一旁的護衛下了新的指令。
護衛們出去以後,林清過來給他在身上搭了一條薄絲毯,李懷熙在躺椅裏拱了兩下,在睡著之前覺得自己忽然有些想念許久未見的林易辰了。
過了幾天之後,當初報案的人忽然又一窩蜂的跑到了衙門要銷案,理由千奇百怪,連鼻梁骨塌了的烏眼青都敢聲稱自己是出門時自己不小心磕的!
“報假案可是要挨板子的!”所有官府的人都這樣對這些莫名其妙來銷案的人說。
“挨板子也銷案!”所有來銷案的人也都對官府的人這樣回答。
良久過後,衙門臨街的刑堂裏終於傳來了哭爹喊娘的慘叫聲,李懷熙聽著從各方傳回來的回報,嘴角終於翹了起來。他知道在這件事裏,他和皇帝抓住的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真正的大魚還在水裏,但他不在乎,撈不著大魚清蒸,炸些小魚醬滋味也不錯!
前世習慣了用打打殺殺來幹脆利落地完成自己報複的李懷熙並不覺得自己如今窩囊,前世他師父沒文化,雖然也讓他學了一身本事,可惜學的都是‘兵’的,長不成‘將’,沒有謀略。
重生後,李懷熙改換師門,這雲隱先生與他前世師父是大不同,不會任何武功、不會任何旁門左道、手無縛雞之力,是個地地道道的‘君子’,李懷熙雖說有時候覺得有些不齒,不過在潛移默化之下,李懷熙對於君子之道如今學得倒是很好,雖然還達不到運籌帷幄,但是目光總算是長遠了一些。
雲隱先生曾經告訴他,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是因為這個君子當時找不到刀、拿不起劍,而是報仇的時機還不到。李懷熙是個聰明孩子,懂得活學活用,就如同現在,李懷熙不是不能找個沒人的地方一刀剁了真正幕後主使,可他知道時機不對,所以生生忍住了——林易辰還未進京,官位未穩,李懷熙自己也才剛剛入仕,李懷熙需要在池塘裏留著這些大魚才能釣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耐心這種東西李懷熙雖然有的不多,但是也不少,等不了十年,等個一年半載的倒是也不會讓他太難受。
作者有話要說:呃……無顏見江東父老,啥也不說了,碼字去,爭取下章能快一些
喧囂一時的‘孌童’風波成了過眼雲煙,再也沒有人提起,殿試的題目是當今聖上親自擬定,殿試前沒有任何人知道,因此否定李懷熙的才華也就意味著否定皇帝的公正,南城菜市口刑台上的血還沒幹透,目前為止,這天下還沒有人有這個膽子。
平頭老百姓不懂得朝廷上的勾心鬥角、風潮暗湧,這種在多種因素下促成的連中三元在他們看來依然理所當然,因為他們看過的戲文裏都是這樣演的。
自皇榜貼出之後,李懷熙就成了街頭巷尾議論最多的人,精致的容貌、十五歲的稚齡,還有那附在皇榜之後堪稱絕麗而又鋒芒畢露的文章都為人所津津樂道,但是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依然還是他與六府總督林易辰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風流韻事。
就像戲文裏一般都會給狀元爺配個貌若天仙的美嬌娘一樣,相較於那些一本正經的東西,人們還是對風花雪月的事情更感興趣,即使風花雪月的主角是一對男人也一樣,隻是講起來更加勁爆一些罷了。
金鑾大殿之上,李懷熙同樣受到了滿朝文武的關注,當他身穿一身紅色狀元吉服走進大殿的時候,李懷熙很清楚的感受到了各種投在他身上的目光,輕視的、垂涎的、審量的、仇恨的!
這些目光讓李懷熙感到很興奮!非常興奮!他一路走到這裏,卻一直渾渾噩噩,如今才真正尋到了一絲興味……
仁武皇帝十分喜歡運用曆代明君所擅長的製衡之術,因此在大殿上,李懷熙雖然光芒四射,但卻算不得一枝獨秀。
一同位列三甲的榜眼和探花均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榜眼俊秀、探花溫雅,兩個人都是鍾靈敏秀的人物,加之又都比李懷熙年長,聲音朗朗,所以反而在氣勢上要隱隱更勝狀元郎一籌。
榜眼姓孫,名行,未入科場之前即為盛京有名的才子,李懷熙雖然入京的時日尚短,但也聽說過這個人的名號。相傳此人家世顯赫,父親及叔父都是當朝重臣,其祖父更是三朝元老,大周開國之初即位列朝班,如今他家老太爺雖然已經不大上朝,但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
探花郎姓吳,名重,祖籍蘇南,是南方五郡的解元。李懷熙在大殿上聽他領旨謝恩的時候說得一口盛京官話,心裏不免有些奇怪,下殿之後聽了同年之間議論才知道原來此人是個古代版的‘高考移民’,自小在京城長大,科舉之前為了避孫行的鋒芒才去了戰亂剛平的南方,他爹是當朝三品的戶部侍郎,爺爺曾經是當今聖上的老師,也是出身清貴的世家子弟。
相形之下,李懷熙毫無疑問的是三甲之中最沒根基的一位,他後爹李成奎家世代貧農,連識字的都不多,親爹孟廣慶那一支的直係更是早已死絕,孟家祠堂裏雖然供奉著幾張身穿官服的先祖畫像,可那些畫像煙熏火燎的都看不出本色了,稍微碰一下都掉渣,足可見年代之久遠,當不得真!
拚爹失敗的李懷熙並不覺得自己出身有多挫,瓊林宴上,李懷熙端著皇帝禦賜的白開水穿梭於一眾同年之中,逢人就帶著三分笑意,雖然依舊有些人自認高潔而不願與他為伍,但一場宴會下來,李懷熙也把自己未來的一眾同僚認了個七七八八。
本來李懷熙是打算嚐嚐皇宮裏的禦酒的,但可惜的是皇帝不允許。當今聖上雖然在用到李懷熙這個童工時一點不手軟,但還是覺得十五歲的孩子不能飲酒,所以派了貔貅太監一直跟在李懷熙身後,手裏捧著一個漂亮的酒壺,裏麵‘禦賜’了滿滿一壺的白開水!
瓊林宴上的歌舞李懷熙也不喜歡,即使他現在已經不是下裏巴人,但也依然不喜歡太過陽春白雪的東西。
看著宴會上眾位新科進士迷醉神搖的模樣,李懷熙百無聊賴的想起了前世看過的那些穿越小說,時代不同、背景不同、人的欣賞側重也不同,此時他十分懷疑那種穿越者在宮廷宴會上大跳肚皮舞、大肆吟誦‘彎弓射大雕’的情節是否真實可行——想起錦縣那個最後在牢裏自殺的穿越者同鄉,李懷熙心中默默,答案太顯而易見了。
瓊林宴後就是為期三日的跨馬遊街,這道程序說起來應該風光無限,但對於李懷熙來講卻有些苦不堪言。雅*文*言*情*首*發
當年他隻在李龍李虎退學之後騎過一年林易辰特意給他尋來的矮腳馬,之後到了餘川書院,由於身高的原因,騎射課程他也向來是不用上的。如今乍一麵對番邦進貢而來的高頭大馬,李懷熙未上馬之前就覺得有些兩股戰戰,騎上以後更是一陣犯暈,即使前麵有牽馬的馬童他也覺得不安穩,總有一種把小命交到了別人手上的感覺。
不光騎馬的過程讓李懷熙不舒服,事實上,整個巡遊的過程都讓李懷熙不高興。
他雖然長得容貌俊美,可惜年紀太小,引不起道路兩旁那些姑娘小姐們的興趣。倒是落後他半個身位的榜眼和探花,同是二十幾歲的年紀,又同樣豐神俊朗、係出名門,因此一出宮門就牢牢的占據了所有姑娘們的視線,那些鮮花、手帕、荷包,各種各樣的禮物全都越過李懷熙投向了他身後的兩個人!
李懷熙不愛紅顏,但小心眼,發現自己被人比下去之後就一直懨懨的,而當他看見一個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公子哥舉著一個示愛的大木牌向他瘋狂揮舞的時候,這臉色終於徹底沉了下來,黑成了鍋底!
李懷熙是個善於自我調節的人,可是碰上這種在他最應該風光的時候卻被別人搶了風頭的事,一般的自我調節還真是不管用。
好在這個狀態持續的時間不長,當誇官的隊伍行進到盛京最繁華的市井大街時,李懷熙的好心情在一個協調性不佳的姑娘誤把一個荷包砸在他身上時回來了……
當時李懷熙被太陽曬得微微低著頭,有些犯困,所以當一個堅硬的東西砸在他身上時還嚇了一大跳,以為有刺客行刺新科狀元呢。
“嘿!小孩兒!那是給孫公子的!”——物品的主人,一個胖乎乎的姑娘站在旁邊的酒樓上倚著欄杆衝新科狀元喊。
“……!”
李懷熙擺擺手阻止了護衛官兵想要教訓這個姑娘的行動,怔愣過後看清了手裏的東西,一個繡著並蒂蓮的漂亮荷包,也不知裏麵塞了什麽東西,沉甸甸的。
微微活動了一下自己被砸得有些疼的肩膀,李懷熙一邊把荷包轉交給孫行,一邊不著痕跡的觀察了一□後的兩個人。
結果就像李懷熙在被砸的一刻忽然想到的一樣,孫行和吳重的臉上果然沒有什麽意氣風發的表情,相反的還都是一臉似笑非笑的苦相:
三人中原本最能稱之為豐神俊朗的當屬榜眼孫行,可當他僵笑著接過李懷熙手裏的荷包轉交給隨從退回之後,仰起的臉實在是讓李懷熙驚了一下——孫行的左邊臉上有一道長長的血痕,額頭上也腫了一塊,而就在李懷熙研究那道血痕時,一個花束伴隨著姑娘們的尖叫飛馳而至,轉眼就在孫行臉上又劃出了一道血痕,由此完美的為李懷熙解釋了前一道的來曆!
一旁的吳重境況也沒比孫行好,他給人的感覺一向是斯文有禮的,可惜這種斯文現在也有些掛不住了,探花郎帽子上的宮花不知什麽時候少了一朵,嘴角也破了,之前劃傷孫行的花束最終紮在了他身上,花梗上的尖刺勾住了他的胸前的繡花,好端端的探花郎變成了摘花郎,偏偏那花刺帶著倒鉤,好半天吳重都沒解下來……
李懷熙再回過頭去的時候已經臉色好多了,雖然他爹教育過他做人不可在人危難之時落井下石,但這並不妨礙李懷熙看到別人倒黴之後變得心情舒暢。
一時間,世界在李懷熙眼裏重新又明快了起來,天藍草綠,連看到道路兩旁向他示愛的紈絝們也覺得沒那麽刺眼了——至少紈絝們不會繡荷包,不會把大錠的銀子包在荷包裏向他扔過來!
其實在保證不被誤傷的情況下客觀的評價姑娘們的示愛方式,李懷熙認為她們所采取的方式還是很現實可取的,戒嚴的官兵把她們隔得太遠,單憑絲帕、荷包本身那種輕飄飄的分量實在是真沒辦法衝過這層層障礙。
可惜老皇帝在世時,跨馬遊街的三甲之士大部分都是三十歲以上的中年大叔,大周境內已經連續二十幾年沒有翩翩佳公子鬧市誇官了,當年那些已經嫁做人婦的前輩的經驗早已無處可尋,女孩子們又自小養在深閨,如今第一次做這種當街表白的瘋狂舉動自然做得不可能盡如人意——扔過來的花束沒人告訴過她們要事先去掉花梗上的尖刺,為手帕增加重量的石子兒也沒人告訴過她們不可以太大,而荷包本來就是裝錢的物件兒,裝得稍微多一些應該……也是一種美德?
沒有過多的精力來為姑娘們辯解,自從注意了身後的‘盛況’,李懷熙短短幾柱香的功夫就清晰的聽到了身後好幾聲壓低了聲音的‘哎呀!’,有榜眼和探花的、也有周圍隨從禮官的,李懷熙幸災樂禍之餘不想受這池魚之殃,所以潛意識裏非常想逃跑。
韁繩掌握在馬童手裏,巡遊隊伍中馬匹之間的間距在《禮典》上也有明確的規定違背不得,狀元郎隻能偷偷在馬上移動屁\股,力圖在最大範圍的離身後的兩個發光體遠一些,可惜未能如願……通體烏黑的番邦馬不滿意身上人的亂動,冷哼似的打了一個響鼻就讓李懷熙老實了。
李懷熙這人,看著外皮兒光鮮,其實內心陰暗的很,他自己逃脫不成,轉而開始一邊豔羨著身後兩人的桃花,一邊歪曲腹誹著道路兩旁這些姑娘們示愛的動機。因為據坊間傳言,如今在馬上痛並快樂著的榜眼和探花應該都是有婚約在身的非自由人士:榜眼孫行年初的時候據傳已經與當朝右相的三閨女互換了庚帖,隻是想著金榜題名之後喜上加喜才沒有著急下定;探花郎的未來老丈人據說是如今掌握著兵部大權的兵部侍郎郭大人,而這郭大人府上隻有一個嫡出的小姐,今年十八歲,號稱京城第一美女!
麵對越來越密集的漫天花雨和手帕荷包,新科狀元的心情也跟著越來越舒暢——這絕壁不是示愛,絕對動機不良,所以才把石頭裝進荷包裏扔過來!
好不容易熬過了誇官,又提重禮拜過了座師,李懷熙參加了幾次同年之間的聚會之後清閑了下來。到了四月底,大部分的外地進士都返鄉光宗耀祖去了,李懷熙卻又耽擱了幾天,之前送進京兆衙門的落第舉人要過堂了。
李懷熙由於身份特殊,所以京兆尹大人給他在堂上安排座位,作為原告第一次出現在了眾多鬧事的舉人麵前。
舉人們如今狼狽的很,在牢裏的時候他們已經知道了殿試的結果,到了堂上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如同霜打的茄子,事到終了才明白過來自己犯了一個多可笑的錯誤,尤其是那些真正受了蠱惑的,麵對李懷熙都是一臉愧色,簡直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李懷熙也是第一次麵對這些人,殿試前他隻在府裏聽說過這些人在外麵鬧得有多離譜,如今看著這些人蓬頭垢麵的跪在自己腳下聽審,倒是覺得有些快慰,不過這種快慰還不足以撫慰他那比別人小得多的心眼,當初把這些人送進官府不過是送給皇帝一個借口,真正的報複還要他自己來。
由於人數眾多,所以堂審過程有些漫長,李懷熙從早上一直坐到了中午,坐到最後肚子都餓了,終於熬到了最終當堂宣判,當初鬧事的舉人都被革去了功名,並且分情節輕重,分別被判處了五年至十年不等的時限內不得入場科舉的判決。
這種判罰是依照大周律例中專門針對文人士子的條款裁定的,不血腥,但對於這些最多也隻是拿根繩子嚇唬嚇唬人、寫些大\字報的書生而言可謂相當嚴重,以至於在公堂之上好幾個文弱一些的舉人當場昏了過去。
另有一些沒骨頭、沒節操的撲到李懷熙腳下高喊著‘求原諒’,對這種人李懷熙連白眼都懶得奉送,禮數周全的向審案的京兆尹躬身表達了謝意就離開了。
他熟讀律法,還算滿意京兆尹這個明顯傾向於他的判罰,革去功名,這對一心求取功名的書生來講當是最誅心的一種判罰,不過暗地裏他還是覺得不解氣,相較於前世影視劇中那種皮開肉綻、血肉橫飛的場麵,隻有幾個人昏倒、幾個人叫冤的京兆衙門大堂顯得太安靜了。
當然他也不能公開的叫囂讓府尹大人打這些人板子,這些年來,各種各樣的聖賢教化雖然沒有能夠在深層次上提高他的思想素質,但至少讓他把骨子裏的小氣和記仇隱藏得更加深了,外表溫和的李狀元由於在‘孌童’事件之中一直表現寬容,已經在京城裏給自己賺了一個‘溫良廣德’的名聲,所以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再多言。
出了衙門,李懷熙直接給跟隨在身後的暗衛們下了新的指令,當初時機不對,李懷熙一直裝著賢良,如今殿試完了,皇帝也趁機撈夠了好處,裏麵那些前舉人老爺簽完了供、畫完了押也就該出來了,剩下的……李懷熙認為就該到了自己和他們算算舊賬的時候了。
在公堂上時,李懷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心不在焉,但唯獨在核對人犯身份籍貫這一過程中全神貫注,他這人記性好,在關鍵時刻更是過目不忘,二十幾個人犯的姓名籍貫他在出了衙門之後依然記得一清二楚,咬牙切齒的把這些默寫下來交到幾個辦事牢靠的護衛手上,至於接下來要怎麽做他就不用再交代了,李府的護衛做這些事駕輕就熟,在餘川的時候就已經訓練有素了。
李懷熙一直自認仁義之士,加上在他門前鬧事的人員太多,所以對那些真正受了蠱惑煽動的傻子李懷熙決定最終網開一麵,被革去功名的打擊應該已經讓那些傻子去了半條命,用不著李懷熙出手就自己病倒了,能不能按期離京都是問題,痛打這種‘落水狗’有些沒意思。
剩下的那些別有用心的鬧事者就沒這麽幸運了,李府的明衛暗衛這些天全都被有了文化的前悍匪洗腦,對多人圍毆文弱書生這種行為一點兒不覺得臉紅。一時間京城裏一下冒出十幾件暗巷伏擊案件,各衙門為此焦頭爛額,可是多方查找依然毫無線索,被打的苦主全部都在被打之前被套在了麻袋裏,整個過程打人者不發一言,苦主連被幾個人打都說不清楚。
雖然報案時這些苦主全部都聲稱與新科狀元李懷熙有隙,可單憑一個作案動機,沒有哪個衙門敢到李府上拿人。新科狀元小胳膊小腿的人還沒長開,就是個半大孩子,之前受了委屈不吭聲,現在風頭正勁也不張狂,如今人家父母親人全不在身邊,這無憑無據的,誰也不會為了一群沒缺胳膊少腿又德行有失的跳梁小醜去做那個惡人。
在各衙門口為了拉低京城整體治安狀況的暗巷事件煩心不已的時候,李懷熙躺在自家院子裏心情倒是十分不錯。書讀得多了,手段也多了,狀元爺一邊喝著新茶,一邊轉著心裏的彎彎繞繞,在被午後的陽光熏暈過去之前懶洋洋的對守在一旁的護衛下了新的指令。
護衛們出去以後,林清過來給他在身上搭了一條薄絲毯,李懷熙在躺椅裏拱了兩下,在睡著之前覺得自己忽然有些想念許久未見的林易辰了。
過了幾天之後,當初報案的人忽然又一窩蜂的跑到了衙門要銷案,理由千奇百怪,連鼻梁骨塌了的烏眼青都敢聲稱自己是出門時自己不小心磕的!
“報假案可是要挨板子的!”所有官府的人都這樣對這些莫名其妙來銷案的人說。
“挨板子也銷案!”所有來銷案的人也都對官府的人這樣回答。
良久過後,衙門臨街的刑堂裏終於傳來了哭爹喊娘的慘叫聲,李懷熙聽著從各方傳回來的回報,嘴角終於翹了起來。他知道在這件事裏,他和皇帝抓住的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真正的大魚還在水裏,但他不在乎,撈不著大魚清蒸,炸些小魚醬滋味也不錯!
前世習慣了用打打殺殺來幹脆利落地完成自己報複的李懷熙並不覺得自己如今窩囊,前世他師父沒文化,雖然也讓他學了一身本事,可惜學的都是‘兵’的,長不成‘將’,沒有謀略。
重生後,李懷熙改換師門,這雲隱先生與他前世師父是大不同,不會任何武功、不會任何旁門左道、手無縛雞之力,是個地地道道的‘君子’,李懷熙雖說有時候覺得有些不齒,不過在潛移默化之下,李懷熙對於君子之道如今學得倒是很好,雖然還達不到運籌帷幄,但是目光總算是長遠了一些。
雲隱先生曾經告訴他,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是因為這個君子當時找不到刀、拿不起劍,而是報仇的時機還不到。李懷熙是個聰明孩子,懂得活學活用,就如同現在,李懷熙不是不能找個沒人的地方一刀剁了真正幕後主使,可他知道時機不對,所以生生忍住了——林易辰還未進京,官位未穩,李懷熙自己也才剛剛入仕,李懷熙需要在池塘裏留著這些大魚才能釣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耐心這種東西李懷熙雖然有的不多,但是也不少,等不了十年,等個一年半載的倒是也不會讓他太難受。
作者有話要說:呃……無顏見江東父老,啥也不說了,碼字去,爭取下章能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