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震帶著阿虎阿豹,順著空間中那股旁人不可覺察的神聖氣息,來到了殘破的杜府門前。
看著杜府門前一地屍骨,顯然這些人死了沒多久。
看著杜府的牌匾,又聯想到荒域禁區中的杜家爺孫,餘震大概能猜出個事情的原委。
神念鋪天蓋地掃出,杜府內隱蔽的一處密庫,杜澤輝正在輔導孫兒修煉。而那股類似滅罪經輪的神聖氣息,同樣來源於這座密庫。
密庫內的大門突然打開,杜家爺孫聽到聲音皆是心中一驚。這密庫大門隻有杜家血脈凝聚出精血滴入陣法凹槽,再加上自己隨身的令牌鑰匙才能打開,而眼下是誰,竟然能夠無視陣法機關。
看著先前在荒域禁區遇到的青年和一虎一豹兩個獸人,杜澤輝心中一沉:想不到對方心機如此深重,當時不下殺手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看來是圖謀我杜家密庫。
杜明安看到青年和獸人實在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眼前三人渾身掛著破布條,除了要害部位,基本上屬於大麵積走光的範疇。
兩頭獸人顯露出的肌肉極其壯碩。
而青年的上身露出若隱若現的結實胸肌、以及六塊腹肌組成的標配人魚線,配上兩條流線型卻並不顯笨重的麒麟臂,雖然肌肉算不上極其爆炸,但是看起來特別流暢舒服。
眼下三人這份狼狽模樣,都拜餘震神通所賜。
杜澤輝製止了孫兒的笑聲,神情肅穆,如臨大敵。
餘震一看就知道對方誤會了,抱拳道:“杜先生你誤會了,我並無惡意。我叫餘震,此番叨擾,是想討要件寶貝。”
密庫中杜澤輝大手朝四周一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隻要能放我爺孫倆一條生路,這密庫中的東西,拿走無妨。”
餘震哈哈一笑,對杜澤輝很是無語,我明明沒有任何殺氣的好嘛!怎麽老把我當成暴君!“杜老先生言重了。”
隨後餘震閉目感知,走到一處金身佛像前停下腳步。
隻見眼前一個僧人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他右手持錫杖,左手持寶珠,安靜坐在一頭形似獅子的黑色坐騎身上。
看餘震久久無言,杜澤輝笑道:“這是五十多年前,我在隱門外的安徽九華山請回來的。他被世人稱為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當年我被他‘大孝’‘大願’的故事所感動,所以回隱門之前一並帶了回來。你要感興趣,大可拿去。”
看著麵前相貌莊嚴的金身佛像,那股神聖氣息從佛左手中的那顆透明寶珠上不斷飄出,餘震忍不住伸手去觸摸。
“這明珠是地藏菩薩的法器,叫如意珠,也被稱為摩尼寶珠,相傳能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此刻杜澤輝就像一個曆史博物館的解說員。
餘震的手在觸碰摩尼寶珠的瞬間,整個寶珠光芒四射,將密庫照的恍如白晝。一段段金色字體從寶珠內飄出,定格在空中:
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四生十類蒙慈恩。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累劫親姻蒙接引。九蓮台畔禮慈尊。
南無九華山幽冥世界。
地藏菩薩摩訶薩。
霎那間,金色字體消散成空。
隨後,摩尼寶珠發出一道更為強烈的光芒,十個金燦燦的大字從寶珠內疾射而出: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ong,bolàmolintuoning,suopohē。)
“這是地藏菩薩法身印咒——滅定業真言!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決。”一旁杜澤輝盯著這十個字滿眼驚駭,心髒怦怦直跳:“難道世間的傳言不是神話,而是事實!”
隻見金燦燦的滅定業真言竄進餘震體內,再射出時帶起龐大的黑色殺業洪流,金色字體卷起洪流轉眼消散在空中。
餘震睜開雙眼,隻覺一陣神清氣爽,說不出哪裏有變化,但就是不一樣了。
餘震衝著地藏菩薩深深鞠躬,隨後將其左手的摩尼寶珠收進了九龍戒。滿意的衝杜澤輝點點頭。
“你之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麽?”餘震很好奇。
“沒有,你應該是跟這摩尼寶珠有緣吧。”杜澤輝當年也曾無數次擦拭觸摸這枚寶珠,可沒有任何反應。“菩薩救渡眾生,有四種方式,順渡、逆渡、顯渡和隱渡。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求病得痊愈,那是順渡;求壽反夭,或所求不順的,那是逆渡;因祈禱而感得人事湊合,機緣相助的,是隱渡;而像你剛剛那種情況,就屬於顯渡了。”
餘震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杜澤輝看到地藏菩薩像旁的下品靈石堆中放著的幾個瓦壇,頓時來了興致。“當年我用瓦壇封存了一些上好的君山銀針。如今五十載一晃而過,想必還沒有變質。要不咱倆喝兩杯?”
玉桌上,餘震和杜澤輝相對而坐。看著壺中形細如針的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鼻子忍不住輕輕一吸,頓感香氣高爽,餘震不禁豎起大拇指:“在靈石堆裏封藏五十載,難得,好茶啊!”
杜澤輝點了點頭:“即便沒跟靈石放在一起,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這是產於你們湖南嶽陽的君山銀針,始於唐代,在清朝也算是貢茶了。”
“了解,了解。”餘震抿嘴輕輕點了點頭,緩聲說道。“這是以賞景為主的特種茶,講究在欣賞中飲茶,在飲茶中欣賞。”
一旁的杜明安,將七十度左右的開水,先快後慢衝入茶壺至二分之一處,待茶芽濕透,又將開水倒至七八分滿,蓋上了壺蓋。
看著茶芽尖上冒著晶瑩的氣泡,感覺像是“雀舌含珠”;從明亮的杏黃色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狀如“萬筆書天”;幾番飛舞之後徐徐下沉,茶芽幼葉微張,形同“菊花盛開”;最後,茶芽根根團聚一起豎於壺底,宛如“群筍出土”。
一起一落,如是者三,水光芽影,渾然一體。使人賞心悅目,香氣鮮嫩清和,葉底黃亮勻厚,湯色杏黃明淨。
“杯沏天地月,壺影轉乾坤!好一壺瓊漿玉液!軍人視之謂刀槍林立,文人讚歎如雨後春筍,藝人偏說是金菊怒放。現今如此上好的景觀茶已經很難一見了。”
“是啊,即便有,大部分人碌碌奔忙被-欲字所累,也很難有平和的心境去品鑒。”
“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還是杜老先生境界高啊。”
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水歲月,就在茶中。
一番東拉西扯的閑聊,杜澤輝了解了餘震隱門之行的目的,決定今後帶著孫兒跟在餘震身邊。
看著杜府門前一地屍骨,顯然這些人死了沒多久。
看著杜府的牌匾,又聯想到荒域禁區中的杜家爺孫,餘震大概能猜出個事情的原委。
神念鋪天蓋地掃出,杜府內隱蔽的一處密庫,杜澤輝正在輔導孫兒修煉。而那股類似滅罪經輪的神聖氣息,同樣來源於這座密庫。
密庫內的大門突然打開,杜家爺孫聽到聲音皆是心中一驚。這密庫大門隻有杜家血脈凝聚出精血滴入陣法凹槽,再加上自己隨身的令牌鑰匙才能打開,而眼下是誰,竟然能夠無視陣法機關。
看著先前在荒域禁區遇到的青年和一虎一豹兩個獸人,杜澤輝心中一沉:想不到對方心機如此深重,當時不下殺手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看來是圖謀我杜家密庫。
杜明安看到青年和獸人實在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眼前三人渾身掛著破布條,除了要害部位,基本上屬於大麵積走光的範疇。
兩頭獸人顯露出的肌肉極其壯碩。
而青年的上身露出若隱若現的結實胸肌、以及六塊腹肌組成的標配人魚線,配上兩條流線型卻並不顯笨重的麒麟臂,雖然肌肉算不上極其爆炸,但是看起來特別流暢舒服。
眼下三人這份狼狽模樣,都拜餘震神通所賜。
杜澤輝製止了孫兒的笑聲,神情肅穆,如臨大敵。
餘震一看就知道對方誤會了,抱拳道:“杜先生你誤會了,我並無惡意。我叫餘震,此番叨擾,是想討要件寶貝。”
密庫中杜澤輝大手朝四周一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隻要能放我爺孫倆一條生路,這密庫中的東西,拿走無妨。”
餘震哈哈一笑,對杜澤輝很是無語,我明明沒有任何殺氣的好嘛!怎麽老把我當成暴君!“杜老先生言重了。”
隨後餘震閉目感知,走到一處金身佛像前停下腳步。
隻見眼前一個僧人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他右手持錫杖,左手持寶珠,安靜坐在一頭形似獅子的黑色坐騎身上。
看餘震久久無言,杜澤輝笑道:“這是五十多年前,我在隱門外的安徽九華山請回來的。他被世人稱為地藏菩薩,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當年我被他‘大孝’‘大願’的故事所感動,所以回隱門之前一並帶了回來。你要感興趣,大可拿去。”
看著麵前相貌莊嚴的金身佛像,那股神聖氣息從佛左手中的那顆透明寶珠上不斷飄出,餘震忍不住伸手去觸摸。
“這明珠是地藏菩薩的法器,叫如意珠,也被稱為摩尼寶珠,相傳能滿足眾生的一切願望。”此刻杜澤輝就像一個曆史博物館的解說員。
餘震的手在觸碰摩尼寶珠的瞬間,整個寶珠光芒四射,將密庫照的恍如白晝。一段段金色字體從寶珠內飄出,定格在空中:
地藏菩薩妙難倫。化現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四生十類蒙慈恩。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累劫親姻蒙接引。九蓮台畔禮慈尊。
南無九華山幽冥世界。
地藏菩薩摩訶薩。
霎那間,金色字體消散成空。
隨後,摩尼寶珠發出一道更為強烈的光芒,十個金燦燦的大字從寶珠內疾射而出: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ong,bolàmolintuoning,suopohē。)
“這是地藏菩薩法身印咒——滅定業真言!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決。”一旁杜澤輝盯著這十個字滿眼驚駭,心髒怦怦直跳:“難道世間的傳言不是神話,而是事實!”
隻見金燦燦的滅定業真言竄進餘震體內,再射出時帶起龐大的黑色殺業洪流,金色字體卷起洪流轉眼消散在空中。
餘震睜開雙眼,隻覺一陣神清氣爽,說不出哪裏有變化,但就是不一樣了。
餘震衝著地藏菩薩深深鞠躬,隨後將其左手的摩尼寶珠收進了九龍戒。滿意的衝杜澤輝點點頭。
“你之前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麽?”餘震很好奇。
“沒有,你應該是跟這摩尼寶珠有緣吧。”杜澤輝當年也曾無數次擦拭觸摸這枚寶珠,可沒有任何反應。“菩薩救渡眾生,有四種方式,順渡、逆渡、顯渡和隱渡。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求病得痊愈,那是順渡;求壽反夭,或所求不順的,那是逆渡;因祈禱而感得人事湊合,機緣相助的,是隱渡;而像你剛剛那種情況,就屬於顯渡了。”
餘震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杜澤輝看到地藏菩薩像旁的下品靈石堆中放著的幾個瓦壇,頓時來了興致。“當年我用瓦壇封存了一些上好的君山銀針。如今五十載一晃而過,想必還沒有變質。要不咱倆喝兩杯?”
玉桌上,餘震和杜澤輝相對而坐。看著壺中形細如針的茶身滿布毫毛、色澤鮮亮,鼻子忍不住輕輕一吸,頓感香氣高爽,餘震不禁豎起大拇指:“在靈石堆裏封藏五十載,難得,好茶啊!”
杜澤輝點了點頭:“即便沒跟靈石放在一起,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這是產於你們湖南嶽陽的君山銀針,始於唐代,在清朝也算是貢茶了。”
“了解,了解。”餘震抿嘴輕輕點了點頭,緩聲說道。“這是以賞景為主的特種茶,講究在欣賞中飲茶,在飲茶中欣賞。”
一旁的杜明安,將七十度左右的開水,先快後慢衝入茶壺至二分之一處,待茶芽濕透,又將開水倒至七八分滿,蓋上了壺蓋。
看著茶芽尖上冒著晶瑩的氣泡,感覺像是“雀舌含珠”;從明亮的杏黃色茶湯中看到根根銀針直立向上,狀如“萬筆書天”;幾番飛舞之後徐徐下沉,茶芽幼葉微張,形同“菊花盛開”;最後,茶芽根根團聚一起豎於壺底,宛如“群筍出土”。
一起一落,如是者三,水光芽影,渾然一體。使人賞心悅目,香氣鮮嫩清和,葉底黃亮勻厚,湯色杏黃明淨。
“杯沏天地月,壺影轉乾坤!好一壺瓊漿玉液!軍人視之謂刀槍林立,文人讚歎如雨後春筍,藝人偏說是金菊怒放。現今如此上好的景觀茶已經很難一見了。”
“是啊,即便有,大部分人碌碌奔忙被-欲字所累,也很難有平和的心境去品鑒。”
“世間絕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還是杜老先生境界高啊。”
品的是茶,品的也是生活,也是人生。濃澀人生,清淡日子,流水歲月,就在茶中。
一番東拉西扯的閑聊,杜澤輝了解了餘震隱門之行的目的,決定今後帶著孫兒跟在餘震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