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年份。
因為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正是——莫言。
我們中國的驕傲!我們中國的莫言!我們中國的《生死疲勞》!
各個書店爭先恐後進了莫言的書,我在等公交時順手拿起一本報亭的雜誌——名家專訪毫無意外就是實至名歸的莫言老先生。我一直記得這篇專訪對莫言先生的評價,那記者說,莫言先生筆下的小說‘殺氣騰騰’。
那時我還沒有看過莫言老先生的書,所以說實話,我對這個說法甚是不理解,直到我翻開了馬呈呈買的一本小說。
這本小說的名字叫《檀香刑》。
這溫柔的、端莊的、甚至還有一絲婉約的名字蒙蔽了我的眼睛,以至於讀到最後,我內心的震撼遠遠大於感慨。
果然莫老先生的書,最是殺氣騰騰。
檀香刑並不是什麽‘最難情卻溫柔鄉,美人懷裏說久長’的兒女情劫,而是一種古老又充滿野性的刑罰。
將受刑者捆在木板上,再把檀木橛子對準已經去掉部分褲子的受刑者尾骨下方,然後……槌。
梆,梆,梆。
檀木橛子慢慢被槌進受刑者的體內。
這是一個漫長而又折磨人的狀態,修長光滑浸透油脂的檀木橛子最後會從受刑者的嘴裏、或是鎖骨支棱出來——然而這一切還遠遠沒有結束。
受刑者不會立刻死去,待他們將養幾日,內髒將將和檀木橛子長實——一把拽出這檀木橛子,就好像一陣雨似的撒下一地的心肝脾肺腎。
死亡和誕生都是一個循環,一個從有到無,一個無中生有。
讓人唏噓。
中國的刑罰由來已久,也算是‘聞名於世’。但直到今天,我才徹底明白,哪怕是滿清十大酷刑,也不過是這曆史長河之中的冰山一角。
這幽幽的藍色火焰全部都依附於形形色色的陶俑身上。
密密麻麻,不計其數。
早在鬼門關外,我就已經見識了陶俑的精湛作工。這次,我的認知又再次被刷新。
你看過恐怖蠟像館嗎?
那些鮮活的蠟像就好像語笑嫣然的真人,當然,那是因為這蠟像的核心,本就是真人。
陶俑全部周身赤裸,卻絲毫無法給人香豔的感覺,那栩栩如生的發絲在靜止的藍色火焰中仿佛無風自動。
離我最近的是一係列受刑女俑,個子嬌小,但明顯是一個成年女性。
第一組。
她正跨趴在一條方凳上,雙手被縛,一個滿臉橫肉的矮胖裸身男俑站在她身後,一手舉著一個靠近她尾骨的黑色長棒,另一手握緊一根木槌。
女傭雙眼緊閉,牙關緊咬,表情滿是屈辱。
第二組。
那滿臉橫肉的男俑已將黑色長棒向女俑體內槌了一半。
女子表情痛苦,雙眼暴睜。
就在我於心不忍,但也揣測出這就是傳說中的檀香刑時,第三組陶俑形態突變。
那男俑將手中黑棒轉動,女傭的腹部支棱出一圈黑色的細長條,細條在最外端越發尖細,仿佛一根長刺,這整個撐開的黑棒看起來就像一顆倒長的鬆樹,在體內橫生出枝條。
碎開的髒器掛在黑色細條的尖頭上,幾線將滴未滴的血仿佛在火焰下凝結。
女傭臉上的表情已經不是普通的痛苦了,她的脖子伸直到極限,嘴張得占到了頭顱的二分之一,我從來沒有想到過,人類,居然可以做出這種表情。
男俑的臉上似笑非笑,隱約有些許快慰。
製造這係列陶俑的工匠似乎生怕觀者看不懂黑色長棒的構造,還特意在一旁製作了一個單獨的。
那黑色長棒在按動後方機關後,前端漸次綻開,就好像一朵倒開的花。
一朵倒開的死亡之花。
血跡就是它最嬌俏的顏色,比任何色彩都更為沉著。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年份。
因為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正是——莫言。
我們中國的驕傲!我們中國的莫言!我們中國的《生死疲勞》!
各個書店爭先恐後進了莫言的書,我在等公交時順手拿起一本報亭的雜誌——名家專訪毫無意外就是實至名歸的莫言老先生。我一直記得這篇專訪對莫言先生的評價,那記者說,莫言先生筆下的小說‘殺氣騰騰’。
那時我還沒有看過莫言老先生的書,所以說實話,我對這個說法甚是不理解,直到我翻開了馬呈呈買的一本小說。
這本小說的名字叫《檀香刑》。
這溫柔的、端莊的、甚至還有一絲婉約的名字蒙蔽了我的眼睛,以至於讀到最後,我內心的震撼遠遠大於感慨。
果然莫老先生的書,最是殺氣騰騰。
檀香刑並不是什麽‘最難情卻溫柔鄉,美人懷裏說久長’的兒女情劫,而是一種古老又充滿野性的刑罰。
將受刑者捆在木板上,再把檀木橛子對準已經去掉部分褲子的受刑者尾骨下方,然後……槌。
梆,梆,梆。
檀木橛子慢慢被槌進受刑者的體內。
這是一個漫長而又折磨人的狀態,修長光滑浸透油脂的檀木橛子最後會從受刑者的嘴裏、或是鎖骨支棱出來——然而這一切還遠遠沒有結束。
受刑者不會立刻死去,待他們將養幾日,內髒將將和檀木橛子長實——一把拽出這檀木橛子,就好像一陣雨似的撒下一地的心肝脾肺腎。
死亡和誕生都是一個循環,一個從有到無,一個無中生有。
讓人唏噓。
中國的刑罰由來已久,也算是‘聞名於世’。但直到今天,我才徹底明白,哪怕是滿清十大酷刑,也不過是這曆史長河之中的冰山一角。
這幽幽的藍色火焰全部都依附於形形色色的陶俑身上。
密密麻麻,不計其數。
早在鬼門關外,我就已經見識了陶俑的精湛作工。這次,我的認知又再次被刷新。
你看過恐怖蠟像館嗎?
那些鮮活的蠟像就好像語笑嫣然的真人,當然,那是因為這蠟像的核心,本就是真人。
陶俑全部周身赤裸,卻絲毫無法給人香豔的感覺,那栩栩如生的發絲在靜止的藍色火焰中仿佛無風自動。
離我最近的是一係列受刑女俑,個子嬌小,但明顯是一個成年女性。
第一組。
她正跨趴在一條方凳上,雙手被縛,一個滿臉橫肉的矮胖裸身男俑站在她身後,一手舉著一個靠近她尾骨的黑色長棒,另一手握緊一根木槌。
女傭雙眼緊閉,牙關緊咬,表情滿是屈辱。
第二組。
那滿臉橫肉的男俑已將黑色長棒向女俑體內槌了一半。
女子表情痛苦,雙眼暴睜。
就在我於心不忍,但也揣測出這就是傳說中的檀香刑時,第三組陶俑形態突變。
那男俑將手中黑棒轉動,女傭的腹部支棱出一圈黑色的細長條,細條在最外端越發尖細,仿佛一根長刺,這整個撐開的黑棒看起來就像一顆倒長的鬆樹,在體內橫生出枝條。
碎開的髒器掛在黑色細條的尖頭上,幾線將滴未滴的血仿佛在火焰下凝結。
女傭臉上的表情已經不是普通的痛苦了,她的脖子伸直到極限,嘴張得占到了頭顱的二分之一,我從來沒有想到過,人類,居然可以做出這種表情。
男俑的臉上似笑非笑,隱約有些許快慰。
製造這係列陶俑的工匠似乎生怕觀者看不懂黑色長棒的構造,還特意在一旁製作了一個單獨的。
那黑色長棒在按動後方機關後,前端漸次綻開,就好像一朵倒開的花。
一朵倒開的死亡之花。
血跡就是它最嬌俏的顏色,比任何色彩都更為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