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在乾清宮召見左都禦史李元正。


    李元正進入乾清宮,他先是鞠躬行禮。


    “臣左都禦史李元正,拜見陛下。”


    李元正聽到平身的旨意,他再次鞠躬,聲音哽咽的說道:“臣愧對陛下的栽培,致使廣東、廣西、交趾、南洋四省,禦史與當地官員同流合汙。


    禦史失去了監督官員的能力,反而成為官員貪腐的幫凶。


    臣的能力不足,請陛下允許臣致仕。”


    皇帝蘇河語氣平淡的說道:“平身吧!朕知道這件事情怪不到你的頭上。


    但都察院也要吸取教訓,搞好內部監督,關鍵是要能者上,庸者下。


    都察院禦史必須公正,不能成為各派勢力傾軋的工具。”


    都察院出了這麽大的事,皇帝蘇河隻是訓斥兩句,他就輕輕放過左都禦史李元正。


    李元正的能力,絕不是都察院中最頂尖的人。


    但他的忠心卻無可爭議,又是一位孤臣,辦案從不留情,與朝廷各個派係的關係都鬧得很僵。


    具備這些特質的人,天生適合管理都察院。


    首相都換了幾任,帝國關鍵崗位全都經過更迭,唯有都察院一直在李元正掌控之中。


    都察院是懸在所有官員頭頂上的利劍,左都禦史掌管都察院大權,其人不是皇帝心腹,整個帝國都會亂套。


    皇帝蘇河給左都禦史李元正賜座,他這才詢問道:“涉及古千道的走私大案,經過數月的偵查,現在已經進展到哪一步。”


    李元正看到自己過關,他神情這才放鬆下來。


    他手握大權,掌控都察院這個衙門,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厘清官場的黑暗。


    他是真的不想,辭官回家當一名富家翁。


    他青年時隻是因為身體殘疾,才名遠近皆知,卻連童生功名都無法獲得,隻因為怕他衝撞了貴人。


    他被蘇河看中,就下定決心要守護蘇河的基業,絕不能讓吏治崩壞。


    但都察院犯下大錯,李元正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


    他坐在凳子上,聽到皇帝蘇河的詢問,立刻介紹這個案件。


    “啟稟陛下,由內閣大臣林文靜作為欽差,調動三法司精幹人員組成的調查隊伍。


    前往廣西調查,古千道為代表的古家,確實參與走私大案。


    這些人每年逃稅金額高達三千萬兩銀幣,還向外國走私帝國明令禁止的商品。


    林文靜順藤摸瓜,又在廣東惠州、交趾靜安、南洋樂佛這三地,同樣查獲涉及大規模走私的團夥。


    走私案基本調查結束,這個案件涉及金額高達五億兩銀幣,涉及人員二十多萬人。


    隻是朝廷命官,就有二品官一人,三品官九人,四品官二十一人。”


    皇帝蘇河聽到走私大案,竟然涉及到這麽大金額。


    偷稅這麽大金額,都能建造二百艘泰山級戰列艦。


    皇帝蘇河左手狠狠的拍在龍椅上,氣憤的吩咐道:“涉及的相關人員,必須嚴肅處理,明正典刑。


    涉及到的相關家族,全部抄家。


    朕會命令海關等有關衙門,必須要查缺補漏,總結經驗。”


    左都禦史李元正匯報完走私大案,他帶著整頓都察院的旨意,離開乾清宮。


    皇帝蘇河批閱完眼前的奏疏,他像貼身大太監周方誌詢問道:“小周,今日還有什麽事情?”


    周方誌在一旁,恭敬的匯報道:“陛下,新任戶部尚書李岩想要求見陛下。”


    “見一見吧!”


    “臣遵旨,陛下請稍等片刻。”


    李岩這個名字,皇帝蘇河還是較為熟悉。


    他在原本的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屬於李自成團隊中,少見頭腦清晰的戰略人才,隻是得不到重用。


    李岩加入時,蘇河的隊伍已經取得絕對優勢,一位謀臣已經影響不到戰局的發展。


    李岩也沒有走謀臣路線,而是正常走文官路線。


    他在文官道路上,才能明顯更中庸,但卻走得極穩。


    皇帝蘇河關注到李岩時,他已經官拜工部左侍郎。


    這次古千道出事,皇帝蘇河選擇提拔與各方勢力都沒有明顯瓜葛的李岩。


    乾清宮外,穿著大紅官服的戶部尚書李岩,他向周方誌公公道謝道:“感謝周公公的幫襯,岩在之後必有重謝。”


    周方誌公公微笑著點點頭,做出一個請的手勢。


    “李尚書,陛下正在乾清宮等著,請不要讓陛下久等。”


    李岩略微調整儀態,他走近乾清宮。


    這是他成為戶部尚書之後,第一次單獨受到皇帝蘇河的接見。


    李岩都沒有想到,戶部尚書這個關鍵職位,竟然能落到他的頭上。


    他這也算是簡在帝心。


    這與他奉行明哲保身的做事態度脫不開。


    任何一個心中有抱負的帝王,絕對不會允許大臣結黨,侵犯到皇權。


    李岩看著朝廷渣渣呼呼的那些人。


    他作為一個局外人,看他們起高樓,看他們宴賓客,看他們樓塌了。


    他漸漸也看明白,皇帝蘇河的做法。


    皇帝蘇河胸有溝壑,想出太多的治國理政之道,他卻不知道哪一條道路,更加適合帝國。


    皇帝蘇河執行一個笨辦法,慢慢試著來。


    試成功了,主事的官員就會高升。


    錢明義、林文靜、韓翠柏就是這樣升上來。


    搞出問題,那就是這些官員的錯,把這些官員罷黜,有問題的政策自然就能調整過來。


    李岩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他在官場上絕不冒頭,一直奉行著蕭規曹隨,做一個中庸的官員。


    這樣升的慢一些,但絕對不會出錯。


    他卻沒有想到,自己能成為戶部尚書,這可是六部之中,與吏部並稱為上二部。


    戶部掌握著全國的戶籍人口,對於帝國的變化了如指掌。


    更關鍵的一點,戶部掌握著財政大全。


    戶部因為稅務局的出現,失去了收稅的權利。


    但朝廷怎麽花錢,卻一直由戶部管理。


    哪怕是大都督府,每年的軍費都需要經過戶部的審核。


    李岩知道他是戶部尚書,那就絕對躲不開,為皇帝蘇河實驗新政。


    被動的接受,不如主動請求。


    主動請求,還能掌握大概方向,躲避棘手的問題。


    戶部尚書李岩走進乾清宮,他恭敬地行禮。


    “臣,戶部尚書李岩,拜見陛下。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皇帝蘇河緊接著問道,“李尚書求見朕,有何事要匯報?”


    李岩拿出奏疏,遞給周方誌公公,同時開口說道:“臣接到青島、鬆江、寧波、福州、廣東等海關統計的數據。


    隻是三月有餘,國內就像海外藩屬國,移民了五十多萬人。


    移民的費用,全部都是由藩屬國出,對帝國的財政沒有什麽影響。


    但這可是每月移民將近二十萬人,這個數額太高了,持續下去。


    帝國的人口會急劇降低,到時候會把國內的人抽幹。


    帝國這麽大的疆域,沒有足夠的人口,連疆土都守不住。


    陛下一定要慎重,為十幾二十年後的情況考慮。”


    戶部尚書李岩剛任職,他就看到帝國內出現這麽大的危機。


    他不知道藩屬國付出了什麽樣的代價?


    帝國對於人口遷移,幾乎沒有任何阻擋。


    帝國現在人口底蘊厚足,還沒有餓過凸顯出來。


    等到帝國人口持續流失,少量的人口守著空曠的土地。


    隻需要一場消耗人口的戰爭,帝國就會全麵崩盤,連上戰場的人都湊不齊。


    皇帝蘇河聽到戶部尚書李岩擔憂這件事情,哈哈哈一笑。


    “李尚書,你是否知曉帝國從立國以來,出現了幾次移民潮。”


    李岩聽到皇帝蘇河這樣問,他隻能先回答這個問題。


    “移民潮,那隻能是出現上百萬甚至上千萬規模的移民,這樣才算移民潮。


    據臣了解,帝國從立國以來,一共出現了兩次移民潮。


    第一次移民潮持續時間較長,主要是在帝國內部進行移民。


    以帝國拿下朝鮮半島為起始點,到收複東南各省為終結。


    帝國為了掌控海外行省,曆經十多年,像這些地方一共移民了五千多萬人口。


    再綜合海外行省各地移民的遷徙,移民人數在一億以上。


    第二次移民潮,那就是各位王爺前往海外建國。


    這些年來的移民規模,每家至少都是上百萬。


    一共有一千三百萬人,移民到海外藩屬國。”


    皇帝蘇河聽完李岩尚書的話,他滿意的點點頭,道:“數據掌握的很精確,在朕的印象中,移民人數與這個數據差距不大。


    李尚書,你應該能察覺,這兩次移民潮,都是朝廷主動推動,知道朝廷為什麽耗費不菲資金做這種事。”


    戶部尚書李岩腦筋轉得很快,他之前不是戶部尚書,卻也想到過這個問題。


    “陛下,臣認為這是朝廷為了穩定。


    第一次移民潮,朝廷明顯是為了穩定地方。


    從這些年海外疆土陸續成為行省,這就表明漢人在當地已經超過一半。


    沒有漢化的環境,當地官員想要漢化土著,那也做不到。


    隻有漢人和土著雜糅生活在一起,以華夏文明的強大吸引土著,這才能讓當地快速漢化。


    海外諸省的穩定,離不開大量移民的幫助。


    第二次移民潮,那是為了藩屬國的穩定。


    帝國現在每年與藩屬國的貿易額,早已超過億兩銀幣。


    陛下聖明,早就看出來藩屬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藩屬國在海外盡快占穩,他們就能大量采購帝國的商品。


    隻有同文同種的漢人,才能聽從藩王的支配,快速穩定藩屬國。”


    皇帝蘇河開心的稱讚道:“李尚書,你說的沒錯,前兩次移民潮,確實是為了穩定。


    這樣淺顯的道理,很多人還認不清。


    朕多次在報紙上看到批評,言談移民勞民傷財,這些人對於國政一點都不懂。


    李尚書能看出前兩次移民潮,那對於第三次移民潮,也應該有所預見。”


    李岩聽到皇帝蘇河這麽說,他神情一震。


    這種加速移民的現象,竟然是朝廷主動推動第三次移民潮。


    朝廷為什麽要這樣做?


    現在海外行省與藩屬國情況都已經穩定。


    這些地方一定會吸引國內某些人,這屬於正常的移民,不需要管控。


    李岩突然想起他翻越戶部資料時,看到的一組數據。


    他立刻躬身行禮道:“陛下是認為現在出生人口太多,提前進行移民疏導,為將來的青年人口,留出足夠的空間。”


    “來人,賜座。”


    皇帝蘇河聽到戶部尚書李岩這樣說,他認可了李岩的才能。


    這人做事有些中庸,但頭腦確實很靈活,適合做一些難度更高的事情。


    皇帝蘇河笑著說道:“李愛卿想到的沒有錯。


    李愛卿應該注意到,從帝國立國以來,每年的出生人口都暴漲。


    現在帝國七億人口,十五歲以下的人,就高達一億七千萬。


    帝國接下來的人口,依然會不斷的暴漲。


    朝廷做事必須要有前瞻性,不能讓人口不斷的聚集。


    要讓大部分人,都能有事做。


    無所事事的人太多,就會形成流民。


    朕可是知道流民的可怕。”


    李岩恭敬的說道:“這個情況,必然會發生。


    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生孩子賺大了。


    孩子長大就是一個勞動人口,能為家庭賺來很多錢。


    朝廷又是按人口分配土地,家庭人口越多,他們就能分到越多的土地。


    哪怕是女孩都能分到土地,這樣很多家庭都無後顧之憂。


    最重要的兩點,第一點就是朝廷取消了丁口稅,完全徹底的取消,沒有把丁口稅隱藏在其他稅種之中。


    曆朝曆代,每次取消丁口稅,都會迎來出生潮。


    第二點就是朝廷糧食產量年年增高,能為百姓提供廉價穩定的糧食供應。


    隻有吃飽飯,百姓才有生育的想法。


    現在廉價的糧食,養一位孩子所需要的花費又不多。


    百姓不需要擔憂生養問題,生孩子又能為家庭帶來不菲的利益,百姓普遍傾向於多生。


    臣看到戶部的資料,年輕的家庭之中,普遍都是三四個孩子。


    更有甚者,生育七八個孩子。


    這還是一夫一妻的家庭,一夫多妻的家庭,生育孩子的數量更多。”


    李岩再次稱讚道:“臣想到這裏,就感覺朝廷政策的精妙。


    帝國之後出生的人口,現在還沒有成年,依附在父母的羽翼下。


    等他們闖蕩社會,移民海外已經成為一股風潮。


    他們無法在帝國立足,必然會前往海外討生活,這能讓帝國更穩定。”


    皇帝蘇河滿意的說道:“李愛卿已經分析明白,戶部要為移民提供便利,限製人口流動,壓抑百姓生育的方式,絕對不可取。”


    大華帝國從不怕百姓多生,隻怕百姓少生。


    哪怕是帝國人口再多,國內無法養活,那就去國外搶。


    世界上好的地盤那麽多,隻要有充足的人口,皇帝蘇河就不怕搶不到。


    現在各大藩屬國,歡迎帝國的移民政策,人口暴增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逐鹿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嘯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嘯木並收藏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