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在太子的‘盛情’之下,梁王劉武便在太子宮中就寢,準備第二日清晨便返回梁國。
而另一邊,未央宮中,文帝正在批閱奏章,謁者仆射近前報道:“陛下,皇後娘娘在殿外,說有要事,要見您”。
“傳”,文帝看著手中的奏章道。
“皇後尋朕何事?”,兩人已是二十多年的夫妻當然不必有什麽空言虛辭。
“臣妾來見陛下,是求陛下不要怪罪阿武,是臣妾傳信於他,令他來京看望陛下”。
“朕今日不是已恕其罪,皇後來此,是否另有他事?”。
“陛下明鑒,數日後,便是臣妾生辰,臣妾望陛下許以梁王留京,待臣妾生辰過後,複還梁國”。
文帝望著竇皇後,思索片刻後,道:“朕可應允,朕也有事要問皇後”。
“陛下請講,臣妾定然知無不言”。
“梁王來京之前,可否稟報太子?”。
“此事……”。
“朕當日下令,命太子暫代政事,皇後怎可如此行事”。
“陛下恕罪”。
“哎,朕並非為此事氣憤,而是因你行事不妥,朕知你寵愛阿武,但也不可如此偏愛之,若太子心生不滿當如何?”。
“陛下,太子和梁王,都是臣妾之親子,臣妾怎會厚此薄彼。太子身為儲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份顯赫。
而阿武隻是一諸侯王,遠離長安,無召不可入京,臣妾才會疼愛阿武……”。
皇後離開後,文帝起身感歎道:“隻願朕的兩個兒子,不會同室操戈,骨肉相殘……”。
隔日清晨,梁王劉武剛剛回到他在長安的駐地,便接到了文帝的詔書,命他暫緩回封地,
梁王當然是十分高興,而太子當然也是…………
數日過後,到了皇後竇漪房生辰之日,便在長樂宮中,舉行家宴。
因文帝要處理政務並未參與,所以此次也隻是將皇後子嗣與皇後的弟弟竇廣國、侄子竇嬰召入宮中。
劉榮當然也隨著父親,到了長樂宮中,眾人依次向皇後祝壽,竇皇後自然是十分高興。
而劉榮也是第一次見到了,竇嬰與竇廣國,竇嬰便是在曆史中劉榮的太子太傅,後來為保劉榮也是盡心竭力。
而這個竇廣國,卻是個傳奇人物,自小便與姐姐竇漪房分離,被一富人收留作為奴仆,二十歲時,被主人派到深山中燒炭。
白天賣苦力,晚上就和上百燒炭工一起睡在石崖泥壁之下。誰知道飛來橫禍,一天夜裏,山泥傾瀉,整個臨時窩棚都被碎石流泥掩埋,上百名燒炭工都死於非命,隻有竇廣國僥幸活了下來。
後來他隨主人到了長安,意外得知新皇後是觀津竇氏,於是壯著膽子上書自陳,說自己就是皇後失散多年的弟弟。
接到上書的官員不敢怠慢,連忙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文帝。
最終經過重重考驗,最終得以於姐姐竇漪房相認。
剛剛經曆過諸呂之亂的文臣武將們都對此心有餘悸,唯恐大漢再冒出一家暴發戶外戚,比呂家更不知起倒。
曲逆侯陳平,絳侯周勃等出麵向文帝進諫,說竇氏外戚出身寒微,不懂禮儀也沒有學問,所以不宜封授官職,隻好做富貴閑人,而且還要選擇一些有操行道德和學問的長者與他們比鄰而居,每天監督教導他們才行。
文帝采納了這項意見。於是竇廣國就此教育成了謙謙君子,時間長了,他非但不曾參與政事,就連國舅爺的尊貴身份都自覺地忽略不計了……
後來張蒼罷相,文帝欲用竇廣國為丞相,但自己卻說,天子以他為丞相,必遭猜疑,有任人唯親之嫌。
…………
席間,竇漪房數次將劉武召到自己身前,之後,更是要劉武與她坐在一起。
拉著劉武劉武的手道:“明日,我兒便要離京而去,娘當真是舍不得。”
而此時得劉武已經喝的醉醺醺的,竟答道:“隻怪兒子不為太子,若是太子便可日日陪著母親”。
劉武此話一出,這大殿之上,空氣似乎凝結,眾人也都愣在了原地。
太子暴怒,起身道: “二弟此話何意!”
而劉武說完後,卻已趴在一旁睡著了。
眼看局麵不可控製,竇廣國立刻跑了過來,對太子行禮道:“太子勿怒,太子勿怒,梁王已醉,酒後胡言,他定然是想多盡孝心,能常常陪伴皇後。
再而,太子與梁王乃是一母兄弟,骨肉血親,平日更是親密無間,天下皆知,所以梁王絕無針對太子之意,還望太子殿下息怒”。
“吾弟所言極是,太子勿怒,阿武定是酒後胡言,酒後胡言!”,皇後竇漪房忙道。
劉榮見到如此場麵也甚是無奈,忙上前,拉住太子,輕聲道“父親,不可衝動!”。
………………
過了片刻,太子開口道“母後,孤有些醉了,這便告退了”。
說完,太子向著竇皇後行禮後,便帶著劉榮離開了。
一路無話,兩人回到太子宮中,便在庭院中散步,太子劉啟對劉榮道:“榮兒,孤雖為太子,有些事卻也無可奈何……”。
“父親不必如此,今夜之事,有兩解。
其一,如彰武侯所言,梁王隻是酒後失言,這當然是最好。
其二,酒後吐真言,梁
王真有此心,此事便有些麻煩。
但其有此心又如何,父親為祖父之嫡長子,深得祖父之信任,朝臣認同,且孩兒與祖父在霸陵之時,祖父便不隻一次誇讚父親,固,父親之位,無人可撼之。”
“兒臣還有些拙見,望父親采納”,劉榮又道。
“你我父子有何不可言之事,盡管道來”。
“此事,父親不可將此事稟報陛下,彰武侯雖為外戚,但他對祖父十分忠誠,必然會報知祖父”。
“此是為何?”。
“今夜之事,父親已順勢為之,那自然已表明相信梁王隻是酒醉胡言,自然不可將此事稟報祖父。
相信祖父得知後,定會懲處梁王,也會因父親之大度而讚賞之”。
“榮兒此言有理”。
果不其然,第二日清晨,皇宮偏殿中,梁王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麵前的文帝。
文帝突然厲聲問道:“劉武,昨夜之言何意!”。
跪在地上得劉武,戰戰兢兢的說道:“父皇恕罪,父皇恕罪!兒子真是酒後胡言,絕無再犯,求父皇寬恕啊”。
“看在皇後的麵子,朕隻削你封地下邑一縣,以示懲處,記住禍從口出,此後你要謹言慎行。”
劉武連忙叩頭,滿口稱是。
文帝又道:“太子並未將此事稟報於朕,但心中必有氣憤,你太子宮中,向他賠罪。
之後便驅車回封地去,記住,此後無朕旨意,不得入京!如有違背,朕定不饒你”。
“兒子,兒子明白,謝父皇”,劉武結結巴巴的答道。
“退下吧”。
劉武便栗栗危懼的離開了。
文帝心道:朕怎會有如此愚蠢的兒子……
此次,梁王劉武到太子宮中,可沒有上次那樣的隨隨便便,而是等侍從來叫,才進入宮中。
見到太子立即跪地道:“臣弟此來,是要向皇兄賠罪,臣弟昨夜妄言,求皇兄恕罪”。
太子劉啟連忙上前攙扶梁王,道 “二弟快快起來,昨夜孤怎會生氣?你之言,隻欲求多陪伴母親,且為醉酒所言,孤自不會當真”。
劉武起身悲歎道:“多謝皇兄大度,不與臣弟計較,但如今,更是惹怒的父皇,這該如何是好……”。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太子聽到這些話,心中別提多高興了,但還要表露出一副擔憂的樣子。
“二弟莫慌,為兄會上書父皇,替你辯解,相信不久後,父皇定能諒你”。
劉武失魂落魄的說道:“哎,隻望能如此”。
就這樣, ‘可憐’的梁王劉武,便憂心忡忡離開了長安,回了梁國。
而另一邊,未央宮中,文帝正在批閱奏章,謁者仆射近前報道:“陛下,皇後娘娘在殿外,說有要事,要見您”。
“傳”,文帝看著手中的奏章道。
“皇後尋朕何事?”,兩人已是二十多年的夫妻當然不必有什麽空言虛辭。
“臣妾來見陛下,是求陛下不要怪罪阿武,是臣妾傳信於他,令他來京看望陛下”。
“朕今日不是已恕其罪,皇後來此,是否另有他事?”。
“陛下明鑒,數日後,便是臣妾生辰,臣妾望陛下許以梁王留京,待臣妾生辰過後,複還梁國”。
文帝望著竇皇後,思索片刻後,道:“朕可應允,朕也有事要問皇後”。
“陛下請講,臣妾定然知無不言”。
“梁王來京之前,可否稟報太子?”。
“此事……”。
“朕當日下令,命太子暫代政事,皇後怎可如此行事”。
“陛下恕罪”。
“哎,朕並非為此事氣憤,而是因你行事不妥,朕知你寵愛阿武,但也不可如此偏愛之,若太子心生不滿當如何?”。
“陛下,太子和梁王,都是臣妾之親子,臣妾怎會厚此薄彼。太子身為儲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份顯赫。
而阿武隻是一諸侯王,遠離長安,無召不可入京,臣妾才會疼愛阿武……”。
皇後離開後,文帝起身感歎道:“隻願朕的兩個兒子,不會同室操戈,骨肉相殘……”。
隔日清晨,梁王劉武剛剛回到他在長安的駐地,便接到了文帝的詔書,命他暫緩回封地,
梁王當然是十分高興,而太子當然也是…………
數日過後,到了皇後竇漪房生辰之日,便在長樂宮中,舉行家宴。
因文帝要處理政務並未參與,所以此次也隻是將皇後子嗣與皇後的弟弟竇廣國、侄子竇嬰召入宮中。
劉榮當然也隨著父親,到了長樂宮中,眾人依次向皇後祝壽,竇皇後自然是十分高興。
而劉榮也是第一次見到了,竇嬰與竇廣國,竇嬰便是在曆史中劉榮的太子太傅,後來為保劉榮也是盡心竭力。
而這個竇廣國,卻是個傳奇人物,自小便與姐姐竇漪房分離,被一富人收留作為奴仆,二十歲時,被主人派到深山中燒炭。
白天賣苦力,晚上就和上百燒炭工一起睡在石崖泥壁之下。誰知道飛來橫禍,一天夜裏,山泥傾瀉,整個臨時窩棚都被碎石流泥掩埋,上百名燒炭工都死於非命,隻有竇廣國僥幸活了下來。
後來他隨主人到了長安,意外得知新皇後是觀津竇氏,於是壯著膽子上書自陳,說自己就是皇後失散多年的弟弟。
接到上書的官員不敢怠慢,連忙將這個消息匯報給了文帝。
最終經過重重考驗,最終得以於姐姐竇漪房相認。
剛剛經曆過諸呂之亂的文臣武將們都對此心有餘悸,唯恐大漢再冒出一家暴發戶外戚,比呂家更不知起倒。
曲逆侯陳平,絳侯周勃等出麵向文帝進諫,說竇氏外戚出身寒微,不懂禮儀也沒有學問,所以不宜封授官職,隻好做富貴閑人,而且還要選擇一些有操行道德和學問的長者與他們比鄰而居,每天監督教導他們才行。
文帝采納了這項意見。於是竇廣國就此教育成了謙謙君子,時間長了,他非但不曾參與政事,就連國舅爺的尊貴身份都自覺地忽略不計了……
後來張蒼罷相,文帝欲用竇廣國為丞相,但自己卻說,天子以他為丞相,必遭猜疑,有任人唯親之嫌。
…………
席間,竇漪房數次將劉武召到自己身前,之後,更是要劉武與她坐在一起。
拉著劉武劉武的手道:“明日,我兒便要離京而去,娘當真是舍不得。”
而此時得劉武已經喝的醉醺醺的,竟答道:“隻怪兒子不為太子,若是太子便可日日陪著母親”。
劉武此話一出,這大殿之上,空氣似乎凝結,眾人也都愣在了原地。
太子暴怒,起身道: “二弟此話何意!”
而劉武說完後,卻已趴在一旁睡著了。
眼看局麵不可控製,竇廣國立刻跑了過來,對太子行禮道:“太子勿怒,太子勿怒,梁王已醉,酒後胡言,他定然是想多盡孝心,能常常陪伴皇後。
再而,太子與梁王乃是一母兄弟,骨肉血親,平日更是親密無間,天下皆知,所以梁王絕無針對太子之意,還望太子殿下息怒”。
“吾弟所言極是,太子勿怒,阿武定是酒後胡言,酒後胡言!”,皇後竇漪房忙道。
劉榮見到如此場麵也甚是無奈,忙上前,拉住太子,輕聲道“父親,不可衝動!”。
………………
過了片刻,太子開口道“母後,孤有些醉了,這便告退了”。
說完,太子向著竇皇後行禮後,便帶著劉榮離開了。
一路無話,兩人回到太子宮中,便在庭院中散步,太子劉啟對劉榮道:“榮兒,孤雖為太子,有些事卻也無可奈何……”。
“父親不必如此,今夜之事,有兩解。
其一,如彰武侯所言,梁王隻是酒後失言,這當然是最好。
其二,酒後吐真言,梁
王真有此心,此事便有些麻煩。
但其有此心又如何,父親為祖父之嫡長子,深得祖父之信任,朝臣認同,且孩兒與祖父在霸陵之時,祖父便不隻一次誇讚父親,固,父親之位,無人可撼之。”
“兒臣還有些拙見,望父親采納”,劉榮又道。
“你我父子有何不可言之事,盡管道來”。
“此事,父親不可將此事稟報陛下,彰武侯雖為外戚,但他對祖父十分忠誠,必然會報知祖父”。
“此是為何?”。
“今夜之事,父親已順勢為之,那自然已表明相信梁王隻是酒醉胡言,自然不可將此事稟報祖父。
相信祖父得知後,定會懲處梁王,也會因父親之大度而讚賞之”。
“榮兒此言有理”。
果不其然,第二日清晨,皇宮偏殿中,梁王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看麵前的文帝。
文帝突然厲聲問道:“劉武,昨夜之言何意!”。
跪在地上得劉武,戰戰兢兢的說道:“父皇恕罪,父皇恕罪!兒子真是酒後胡言,絕無再犯,求父皇寬恕啊”。
“看在皇後的麵子,朕隻削你封地下邑一縣,以示懲處,記住禍從口出,此後你要謹言慎行。”
劉武連忙叩頭,滿口稱是。
文帝又道:“太子並未將此事稟報於朕,但心中必有氣憤,你太子宮中,向他賠罪。
之後便驅車回封地去,記住,此後無朕旨意,不得入京!如有違背,朕定不饒你”。
“兒子,兒子明白,謝父皇”,劉武結結巴巴的答道。
“退下吧”。
劉武便栗栗危懼的離開了。
文帝心道:朕怎會有如此愚蠢的兒子……
此次,梁王劉武到太子宮中,可沒有上次那樣的隨隨便便,而是等侍從來叫,才進入宮中。
見到太子立即跪地道:“臣弟此來,是要向皇兄賠罪,臣弟昨夜妄言,求皇兄恕罪”。
太子劉啟連忙上前攙扶梁王,道 “二弟快快起來,昨夜孤怎會生氣?你之言,隻欲求多陪伴母親,且為醉酒所言,孤自不會當真”。
劉武起身悲歎道:“多謝皇兄大度,不與臣弟計較,但如今,更是惹怒的父皇,這該如何是好……”。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太子聽到這些話,心中別提多高興了,但還要表露出一副擔憂的樣子。
“二弟莫慌,為兄會上書父皇,替你辯解,相信不久後,父皇定能諒你”。
劉武失魂落魄的說道:“哎,隻望能如此”。
就這樣, ‘可憐’的梁王劉武,便憂心忡忡離開了長安,回了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