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與晁錯談論削藩事宜之後,天子劉啟獨自在宮中一陣踱步後。
一陣沉思之後,天子便令王仡前去備輦轂,便朝長樂宮竇太後的寢宮而去。
因太皇太後薄姬一過世,長樂宮此時便成了竇太後一人之所,竇太後更是搬進了長信宮中而居。此時的竇漪房正欲在寢宮中用膳,聽侍從來報,天子到來,這才放下手中之箸。
言道:“陛下怎在此時到哀家寢宮之中”。
“母親,兒子此來自然是來向母親問安”,天子劉啟身穿玄色長袍行一禮道。
竇太後嗬嗬一笑道:“陛下可否用過晚膳?”
天子啟道:“兒子還未用膳”。
竇太後這才又對一旁宮婢道:“還不快為陛下準備飯食”。
用膳之時,天子劉啟竟未開口一言,待晚膳用畢,宮婢將書案之上的飯食之具撤下後,竇太後開口道:“陛下今日此時到來,定是有事尋哀家吧”。
天子劉啟聞言,這才道:“母親明見,兒子確有一要事要稟報母親”。
言畢,便親自起身攙扶起跪坐案前的竇太後,將其攙扶到床榻之上。
“陛下雖為天子,然亦為我之子,有何事便說吧”。
聞此,天子劉啟便立即命殿中侍從宮婢盡皆離去,這大殿頓時顯得無比空曠,隻剩下了這母子兩人。
天子劉啟一整衣冠,便行大禮跪於竇太後麵前,一拱手正色道:“母親,此事關乎我漢家天下之國運,固此兒子這才來稟報母親”。
此言一出,竇太後自然也是一驚,忙問道:“陛下所言到底何事?”。
天子劉啟一行禮,悲痛道:“近日朕接到奏報,有諸侯王欲反,固此特來稟報母親”。
“什麽?諸侯王欲反?”,天子劉啟之言,怎會令竇太後大驚。當年孝文皇帝在時便先有淮南王劉長謀反。後又有濟北王劉興居,趁匈奴南下孝文皇帝親自至北地之時於濟北國起兵謀反。
雖這兩次謀反皆是被文帝以雷霆之勢誅滅,但其也產生了一些惡劣的影響,特別是淮南王劉長之事,令孝文皇帝還留下了個寡德容不得親兄弟的名聲。
竇太後手持拐杖,問道;“可是那禦史大夫晁錯又向陛下進言削藩?”,竇太後本就不喜那整日揚言削藩攘外必先安內的晁錯,自袁盎上次向竇太後言道,吳王劉濞言道朝中有佞臣挑撥諸侯王與朝廷的關係後,便更是對其厭煩,若不是看在其為天子之師,便要將其治罪。
如今又聽聞劉啟言道有諸侯王造反,便以為是晁錯又慫恿天子行削藩之策的由頭。
天子劉啟也是不知竇太後怎會提起晁錯,隻是言道:“母親此與晁卿無幹,前些時日審逆之事便與此有莫大幹係”,望著竇漪房表情的變化,劉啟又言道:“那審平竟私自與劉濞通信直言謀逆,故此兒子才會言道此事幹係我大漢之國運”。
拄著拐杖,竇太後在殿中踱步,厲聲道:“隻是一小小吳王劉濞欲反又如何!!我兒受命於天,堂堂漢家之天子,若其敢反之,便發天兵討之!”。
天子劉啟
立即行禮道:“謝母親,兒子今日求見母親便是為此事而來,朕決意行削藩之策以安我漢家天下”。
“削藩哪裏是好削之,你父孝文皇帝曾也有過削藩之意,最終權衡之下隻得放棄,難道陛下已有可行之策?”,薄太後卻突然話鋒一轉言道。
天子劉啟又言道:“ 母親容稟,父親臨終之前曾對兒子言道:當今我漢家天子最大之憂患便在於內,而不在外。
如今天下諸侯所占之地已有二十九郡,由朝廷統領之郡不過二十,如今有些諸侯王實力日益膨脹,且對朝廷心懷不滿。如那吳王劉濞手中已有軍卒近二十萬,若是此時不削其國,將來必為我大漢之禍。固此兒子才決意趁此時機削藩”。
竇太後一陣沉默後,問道:“那梁國該如何?”。
果真不出劉啟之所料,母親一聞削藩,便想到了小兒子梁王劉武。
“梁王何人也?朕之手足兄弟,對朕更是忠心耿耿,此次削藩不但不能將梁國削弱,更應將梁國增強”。
天子劉啟此言一出,竇太後大喜之,更是言道:“陛下此言大善,哀家也甚覺有些諸侯王心懷叵測,固此若陛下削藩,哀家定會助之”。
天子劉啟便用這一句話,將母親竇漪房給哄住了。如此以來,竇家在朝中之勢力,便被天子劉啟拉到了自己身邊................
....................................................................
就在天子劉啟策劃得當,正要在朝堂之上頒布削藩大計之時,漢境之內竟連發異象。
先是四月末尾彗星現於東北,此事稍一平息,又是天降大火燒毀洛陽東宮大殿與城樓。
如此天子劉啟不得不到高廟拜祭,以敬天地鬼神。
卻不想,不過一月,竟又天生日食之象,這可是令劉啟有些懵了,心道:“難道因朕欲行削藩之策,上天這是在向這麽示警?”。
日食在現代來言隻是普通的天文現象,但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們怎麽會懂得這些……
古時朝代皆有太陽崇拜一說,認為太陽便象征著天子,固此才有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之說。
《左轉》有載: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何意?便是執政者不善政,故此才有日食以警示君主。
固此日食之事,便被認為是上天對天子所行之事不滿,對天子所發之示警。
曆代天子見此,都隻得到宗廟敬告天地神明,且要自省之,以此安天下臣民之心。
再次朝議之時,天子劉啟也隻得言道:“近日天生異象,定是上天對朕之示警,朕決意明日道高帝廟中靜心禱告,並近日在宮中食以素食以祈求上蒼諒解”。
劉榮自然知道,日食不過是普通的天文現象,但他若是此時跳出來說,此非上蒼之示警,乃是一平常之事
。可能話還沒說完,便要被宣室殿中的禁衛給拖出去了,能不能再見到第二天的太陽都是一
回事兒............
劉榮的祖父孝文皇帝與老爹做天子這三十餘年間時卻是不知為何日食頻發。
文帝剛剛登基稱帝的前幾年中,竟連續發生三次日食,把文帝嚇的半死,以為上天是真的不滿自己做天子。一代賢主,尚且如此心虛,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當然也是有巧妙利用日食之事者,漢和帝年間,外戚竇憲把持朝政,恰好趕上日食,大臣趁機鼓噪說是臣子壓主,天降災禍,必須鏟除奸黨,結果漢和帝劉肇以天子令行上天之事,以雷霆手段除掉竇氏一家,得以重掌大權。
而此時遠在齊地求學的董仲舒,不知見到此番日食之象,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動筆寫起了他那所謂的天人感應學說。
就在朝臣們言道天子聖明之時,太宰袁盎卻跳了出來,言道:“陛下此舉不妥”。
袁盎之言可是令朝臣們大為驚訝,不等他人多言,政敵禦史大夫晁錯便跳了出來,道:“袁太宰何意?陛下如此虔誠向上蒼禱告,難道袁太宰還不滿意,老夫身為禦史大夫有監管百官之責,你如此藐視天子,當論大不敬之罪”。
劉榮看著一副神采奕奕的晁錯,心道:真是一刻不放過打擊政敵的機會,袁盎話還未說完,大不敬天子的帽子就扣上去了,大不敬可是要被滅族的大罪。這群古代人還真得罪不起,動不動便要將人往死裏整.............
聞晁錯此言,袁盎笑道:“禦史大夫且聽臣下言畢再論罪如何”。
隻見袁盎又言道:“陛下自登基以來,獎賞天下百姓升爵一等,又將男子服徭役之齡延後三年,輕徭薄賦,從未有過苦天下臣民之舉。如此心懷百姓之君主,試問上天怎會降罪。
固此臣以為此絕非陛下之過,而是丞相之過也!
丞相身為百官之首 ,典領百官,輔佐天子治理國政,無所不統,然天子無過必為丞相過之!”。
袁盎此言一出,丞相開封侯陶青頓時一臉無辜之色,隻想說我招誰惹誰了?但袁盎此言他也不敢出言反對,再把責任推到天子身上?怕不是要被打成反革命了……
陶青 隻得硬著頭皮言道:“自臣升任丞相一職,便無甚作為,定是上天見臣不賢,固此才以此天象示警。
臣陶青懇求陛下罷免臣丞相一職,以上承上天之意,下安百姓之心”。
說完,更是脫下頭戴之冠跪地請罪。
天子劉啟也是未曾想到還能有這種辦法,那此後再有何異象便皆是丞相之責,與朕無關!劉啟心道。
劉榮此時也是見識到了袁盎這老狐狸的拍馬屁的功力,幾句話便將天子之責盡皆安在了丞相之身。
眾臣見此,皆是言道:“請陛下罷免丞相,上承他天意,下安百姓”。
天子劉啟這才有些‘不願’的感慨道:“哎!百官如此說,朕隻得從之,罷免陶青丞相之職”。
而晁錯已經氣的練都快發綠了,一旁的竇嬰見到如此情形,心中自然是萬分歡喜。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心道:“晁錯你也有今天”。
一陣沉思之後,天子便令王仡前去備輦轂,便朝長樂宮竇太後的寢宮而去。
因太皇太後薄姬一過世,長樂宮此時便成了竇太後一人之所,竇太後更是搬進了長信宮中而居。此時的竇漪房正欲在寢宮中用膳,聽侍從來報,天子到來,這才放下手中之箸。
言道:“陛下怎在此時到哀家寢宮之中”。
“母親,兒子此來自然是來向母親問安”,天子劉啟身穿玄色長袍行一禮道。
竇太後嗬嗬一笑道:“陛下可否用過晚膳?”
天子啟道:“兒子還未用膳”。
竇太後這才又對一旁宮婢道:“還不快為陛下準備飯食”。
用膳之時,天子劉啟竟未開口一言,待晚膳用畢,宮婢將書案之上的飯食之具撤下後,竇太後開口道:“陛下今日此時到來,定是有事尋哀家吧”。
天子劉啟聞言,這才道:“母親明見,兒子確有一要事要稟報母親”。
言畢,便親自起身攙扶起跪坐案前的竇太後,將其攙扶到床榻之上。
“陛下雖為天子,然亦為我之子,有何事便說吧”。
聞此,天子劉啟便立即命殿中侍從宮婢盡皆離去,這大殿頓時顯得無比空曠,隻剩下了這母子兩人。
天子劉啟一整衣冠,便行大禮跪於竇太後麵前,一拱手正色道:“母親,此事關乎我漢家天下之國運,固此兒子這才來稟報母親”。
此言一出,竇太後自然也是一驚,忙問道:“陛下所言到底何事?”。
天子劉啟一行禮,悲痛道:“近日朕接到奏報,有諸侯王欲反,固此特來稟報母親”。
“什麽?諸侯王欲反?”,天子劉啟之言,怎會令竇太後大驚。當年孝文皇帝在時便先有淮南王劉長謀反。後又有濟北王劉興居,趁匈奴南下孝文皇帝親自至北地之時於濟北國起兵謀反。
雖這兩次謀反皆是被文帝以雷霆之勢誅滅,但其也產生了一些惡劣的影響,特別是淮南王劉長之事,令孝文皇帝還留下了個寡德容不得親兄弟的名聲。
竇太後手持拐杖,問道;“可是那禦史大夫晁錯又向陛下進言削藩?”,竇太後本就不喜那整日揚言削藩攘外必先安內的晁錯,自袁盎上次向竇太後言道,吳王劉濞言道朝中有佞臣挑撥諸侯王與朝廷的關係後,便更是對其厭煩,若不是看在其為天子之師,便要將其治罪。
如今又聽聞劉啟言道有諸侯王造反,便以為是晁錯又慫恿天子行削藩之策的由頭。
天子劉啟也是不知竇太後怎會提起晁錯,隻是言道:“母親此與晁卿無幹,前些時日審逆之事便與此有莫大幹係”,望著竇漪房表情的變化,劉啟又言道:“那審平竟私自與劉濞通信直言謀逆,故此兒子才會言道此事幹係我大漢之國運”。
拄著拐杖,竇太後在殿中踱步,厲聲道:“隻是一小小吳王劉濞欲反又如何!!我兒受命於天,堂堂漢家之天子,若其敢反之,便發天兵討之!”。
天子劉啟
立即行禮道:“謝母親,兒子今日求見母親便是為此事而來,朕決意行削藩之策以安我漢家天下”。
“削藩哪裏是好削之,你父孝文皇帝曾也有過削藩之意,最終權衡之下隻得放棄,難道陛下已有可行之策?”,薄太後卻突然話鋒一轉言道。
天子劉啟又言道:“ 母親容稟,父親臨終之前曾對兒子言道:當今我漢家天子最大之憂患便在於內,而不在外。
如今天下諸侯所占之地已有二十九郡,由朝廷統領之郡不過二十,如今有些諸侯王實力日益膨脹,且對朝廷心懷不滿。如那吳王劉濞手中已有軍卒近二十萬,若是此時不削其國,將來必為我大漢之禍。固此兒子才決意趁此時機削藩”。
竇太後一陣沉默後,問道:“那梁國該如何?”。
果真不出劉啟之所料,母親一聞削藩,便想到了小兒子梁王劉武。
“梁王何人也?朕之手足兄弟,對朕更是忠心耿耿,此次削藩不但不能將梁國削弱,更應將梁國增強”。
天子劉啟此言一出,竇太後大喜之,更是言道:“陛下此言大善,哀家也甚覺有些諸侯王心懷叵測,固此若陛下削藩,哀家定會助之”。
天子劉啟便用這一句話,將母親竇漪房給哄住了。如此以來,竇家在朝中之勢力,便被天子劉啟拉到了自己身邊................
....................................................................
就在天子劉啟策劃得當,正要在朝堂之上頒布削藩大計之時,漢境之內竟連發異象。
先是四月末尾彗星現於東北,此事稍一平息,又是天降大火燒毀洛陽東宮大殿與城樓。
如此天子劉啟不得不到高廟拜祭,以敬天地鬼神。
卻不想,不過一月,竟又天生日食之象,這可是令劉啟有些懵了,心道:“難道因朕欲行削藩之策,上天這是在向這麽示警?”。
日食在現代來言隻是普通的天文現象,但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們怎麽會懂得這些……
古時朝代皆有太陽崇拜一說,認為太陽便象征著天子,固此才有天無二日,人無二主之說。
《左轉》有載:不善政之謂也。國無政,不用善,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何意?便是執政者不善政,故此才有日食以警示君主。
固此日食之事,便被認為是上天對天子所行之事不滿,對天子所發之示警。
曆代天子見此,都隻得到宗廟敬告天地神明,且要自省之,以此安天下臣民之心。
再次朝議之時,天子劉啟也隻得言道:“近日天生異象,定是上天對朕之示警,朕決意明日道高帝廟中靜心禱告,並近日在宮中食以素食以祈求上蒼諒解”。
劉榮自然知道,日食不過是普通的天文現象,但他若是此時跳出來說,此非上蒼之示警,乃是一平常之事
。可能話還沒說完,便要被宣室殿中的禁衛給拖出去了,能不能再見到第二天的太陽都是一
回事兒............
劉榮的祖父孝文皇帝與老爹做天子這三十餘年間時卻是不知為何日食頻發。
文帝剛剛登基稱帝的前幾年中,竟連續發生三次日食,把文帝嚇的半死,以為上天是真的不滿自己做天子。一代賢主,尚且如此心虛,其他皇帝可想而知......
當然也是有巧妙利用日食之事者,漢和帝年間,外戚竇憲把持朝政,恰好趕上日食,大臣趁機鼓噪說是臣子壓主,天降災禍,必須鏟除奸黨,結果漢和帝劉肇以天子令行上天之事,以雷霆手段除掉竇氏一家,得以重掌大權。
而此時遠在齊地求學的董仲舒,不知見到此番日食之象,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動筆寫起了他那所謂的天人感應學說。
就在朝臣們言道天子聖明之時,太宰袁盎卻跳了出來,言道:“陛下此舉不妥”。
袁盎之言可是令朝臣們大為驚訝,不等他人多言,政敵禦史大夫晁錯便跳了出來,道:“袁太宰何意?陛下如此虔誠向上蒼禱告,難道袁太宰還不滿意,老夫身為禦史大夫有監管百官之責,你如此藐視天子,當論大不敬之罪”。
劉榮看著一副神采奕奕的晁錯,心道:真是一刻不放過打擊政敵的機會,袁盎話還未說完,大不敬天子的帽子就扣上去了,大不敬可是要被滅族的大罪。這群古代人還真得罪不起,動不動便要將人往死裏整.............
聞晁錯此言,袁盎笑道:“禦史大夫且聽臣下言畢再論罪如何”。
隻見袁盎又言道:“陛下自登基以來,獎賞天下百姓升爵一等,又將男子服徭役之齡延後三年,輕徭薄賦,從未有過苦天下臣民之舉。如此心懷百姓之君主,試問上天怎會降罪。
固此臣以為此絕非陛下之過,而是丞相之過也!
丞相身為百官之首 ,典領百官,輔佐天子治理國政,無所不統,然天子無過必為丞相過之!”。
袁盎此言一出,丞相開封侯陶青頓時一臉無辜之色,隻想說我招誰惹誰了?但袁盎此言他也不敢出言反對,再把責任推到天子身上?怕不是要被打成反革命了……
陶青 隻得硬著頭皮言道:“自臣升任丞相一職,便無甚作為,定是上天見臣不賢,固此才以此天象示警。
臣陶青懇求陛下罷免臣丞相一職,以上承上天之意,下安百姓之心”。
說完,更是脫下頭戴之冠跪地請罪。
天子劉啟也是未曾想到還能有這種辦法,那此後再有何異象便皆是丞相之責,與朕無關!劉啟心道。
劉榮此時也是見識到了袁盎這老狐狸的拍馬屁的功力,幾句話便將天子之責盡皆安在了丞相之身。
眾臣見此,皆是言道:“請陛下罷免丞相,上承他天意,下安百姓”。
天子劉啟這才有些‘不願’的感慨道:“哎!百官如此說,朕隻得從之,罷免陶青丞相之職”。
而晁錯已經氣的練都快發綠了,一旁的竇嬰見到如此情形,心中自然是萬分歡喜。
<a href="https://m.biquge.name" id="wzsy">biquge.name</a>
心道:“晁錯你也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