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回宮的馬車之上,劉榮閉上雙眼琢磨今日在這偏殿之中所發現的一切……………………


    將本王攙走?


    劉榮猛然睜開眼睛,自言自語道:“難道……”。


    劉榮連忙拉開眼簾,對禦者言道:“快!立即到未央宮去”。


    ……………………………………………………………………


    一下了馬車,便火急火燎的到了麒麟殿外。


    見到慌慌張張的劉榮,王仡笑道:“殿下,何事如此慌張?”。


    劉榮一拱手,“勞煩王公入殿通稟,我有要緊之事要奏於父親”。


    一見到天子劉啟,劉榮一行禮,便言道:“父親,此次見那匈奴使者,兒子有一重大之發現”。


    天子劉啟並未抬頭而是接著看著手中之奏折,不緊不慢的言道:“哦?所為何?”。


    隻見劉榮正色道:“匈奴主力與匈奴右賢王部此時正在大漠以西進攻西域諸國!”。


    天子劉啟猛然放下手中奏折,目光如電般的望著劉榮,言道:“當真?”。


    “此事乃是那匈奴使者酒醉之後所言。有言道,無心之言,必為真言!”。


    隻見天子劉啟竟是哈哈大笑:“此乃是天佑我大漢!天佑大漢!!”。


    見老爹如此高興,劉榮是趁熱打鐵,湊前又道:“父親,兒子還有一言要稟報父親”。


    天子劉啟轉過頭來瞥了一眼劉榮,劉榮自然是看到了老爹的眼神,眼神中似乎在說,你小子有話快說!!


    劉榮忙湊前將今日到匈奴使者偏殿中所見之事,盡皆道出…………


    “兒子自入那殿便見到匈奴副使韓奕躬身立於匈正使之一側,不敢稍動。


    且當兒子正要從偏殿離去之時,確實聽到那匈奴使者用匈奴語言道,本王如何如何!”。


    天子劉啟聽聞後,在殿中踱步道“韓奕,奴仆,本王?朕知道此人為誰了!”。


    望著表情異常嚴肅的老爹,劉榮問道:“父親,那使者到底為何人?”。


    “那逆賊韓王信到匈奴之地後與一匈奴女子婚配,有一遺腹子便是那韓奕!


    其韓氏自到匈奴便投靠了沮渠一族,那人自稱本王,必是匈奴新任渾邪王——呼衍渠!”。


    劉榮幡然醒悟:“父皇聖明,果不其然,匈奴此時竟派一王至我漢境,必定有所圖謀!”。


    天子劉啟一陣沉默後,言道:“此事朕會親自命人處置,你不必再理之”。


    “諾”,劉榮拱手行禮言道。


    就在劉榮告退要離去之時,卻又聽到老爹天子劉啟在身後言道:“等等,此事絕不可令他人所知!”。


    劉榮轉身又一行禮後,便離去了……


    翌日,天子劉啟便在麒麟殿中召見了禦史大夫晁錯,兩人在殿中商談良久,不知所談為何.............


    然數日之後,那匈奴使者渾邪王呼衍渠,帶著裝載的十餘駕馬車從長安離去,回轉匈奴王庭……


    更是帶回了漢朝皇帝欲與單於再次和親的消息……


    聽到謁者來報,匈奴使者已離開長安,天子劉啟獨自立於宣室殿上望著落日之餘暉,怒道:“朕必雪今日之恥!”。


    而軍臣單於聞言自然是大喜,漢朝內亂在即,還未開戰,交戰之雙方便盡皆來拉攏他。


    到時若是打了起來,匈奴還不知要得多少利,然而軍臣單於當然是不會知道,隻是一次醉酒,呼延渠竟已將匈奴此時主力盡在西域之事透漏給了漢朝。


    那呼延渠酒醒之後,韓奕便將他酒醉之言為其一一道來,搞得呼延渠也是心神不安,若是此事被大單於得知,可能就要去北海陪那中行說一起放牧了..........


    如此經過一路的盤算,呼延渠便命韓奕絕不可提及此事,到達王庭後見大單於心都要從嗓子眼跳出來了,但見單於如此高興,更是“善意的”將此事隱瞞了下來。


    ………………………………………………………………


    待又是大朝議之時,群臣按序進入宣室殿中。


    隻見一謁者拉長聲音道:“陛下駕到”。


    天子劉啟身穿玄色長袍,頭戴劉氏冠行進殿中。


    一眾文武大臣則是手持玉笏,行禮道:“拜見陛下,陛下萬年!”。


    待朝議一開始,天子劉啟便言道:“朕近日覺河內太守周亞夫治兵有方,堪為大用,朕決意升任其為中尉統領北軍,眾卿以為如何?”。


    自劉榮之祖父孝文皇帝晚年,漢家便再無認命過太尉,一是因為太尉位高權重,一人節製天下之兵,怎能令天子安心。


    此時之衛尉與中尉便是手握軍權之官職,故此非天子之親信必不會居此職位。


    天子如此說,群臣哪兒裏敢有何意見,盡皆言道:陛下聖明。


    之後天子天子劉啟跪坐言道:“今日之朝議,朕還有一要事要告知諸為宗室大臣”。


    <a href="http://m.fantuankanshu.com" id="wzsy">fantuankanshu.com</a>


    “請陛下示下”,朝臣們盡皆言道。


    接著,天子劉啟便命王仡將提前抄錄好的數十封竹簡交於在場之朝臣手中。


    劉榮打開一看,此簡上赫然寫到,削藩策三個大字。


    見到如此,劉榮心道:該來的還是來了!看來老爹是要動手了。


    而望著手中削藩策的其餘朝臣,盡皆是吃驚不已。


    新任丞相桃侯劉舍立即起身行至殿中,言道:“陛下,此難道是要削諸侯王之封地?


    諸侯王與陛下乃是同宗之親,如今無故削翻,必會令天下人心惶惶,望陛下明見”。


    天子劉啟聞言,並未回應而是道:“此便由禦史大夫來告知丞相”。


    聞言,禦史大夫晁行至殿中,開始了他的慷慨激昂的演說,言道:“稟陛下與諸位皇親宗室,重臣公卿得知,此削藩策乃是我向陛下之進言。


    但此非我之見,乃是孝文皇帝臨終之召命!!


    我漢家自高皇帝起便分封諸侯王,高帝十年終將不臣之異姓之王盡皆鏟除。


    之後,高皇帝便分封同宗之諸侯王。然漢家天下


    五十四郡,天下諸侯統領三十九郡,陛下之直轄不過十餘郡。如若再如此分封下去,天下必有大禍將至。若是如此我大漢之江山社稷當如何處之?


    固此,我才向陛下進言削藩”。


    晁錯此言一出,在場的諸多朝臣盡皆大驚,一博士立即言道:“分封諸侯王以拱衛朝廷,乃是高皇帝所立下之法,且諸侯王與陛下乃為同宗血親,禦史大夫此言未免危言聳聽,此乃令親者痛仇者快之事,望陛下明見”。


    晁錯聞言,大笑之,言道:“高皇帝所封之諸侯王,卻為拱衛朝廷之用。但我身為禦史大夫近年來不知收到多少檢舉諸侯王不端之事。


    諸侯王更是隨意任用官吏,鞭笞朝廷所派之官員,驕奢淫逸無視漢律。


    且如今諸侯王中有些已有不臣之心,我之言怎會是危言聳聽”。


    言畢,又道:“比如那吳王劉濞!自孝文皇帝時便不來朝參拜,孝文皇帝與薄太後大喪更是安坐於其國之中,如不知此事一般,此不是不臣其為何?”。


    “禦史大夫休要胡言,吳王不朝乃是孝文皇帝與陛下準之,且吳王乃是孝文皇帝之堂兄,陛下之伯父,你怎能當庭斥之。”。


    晁錯聞此哈哈大笑,道:“吳王劉濞在其封國整日招募亡命之徒,遊俠死士,其不過數郡之封國,竟有十餘萬士卒,我漢家之法令諸侯王可是不允許我如此多之士卒。


    此非有不臣之心,其為何!?固此削藩定要行之,才可保我大漢江山穩固”。


    漢律有定諸侯王常備之兵最多也隻能有數萬之眾,且整兵皆是要上奏天子得到批準後才可為之。聽聞吳王領有十餘萬之士卒,朝堂之上的朝臣皆是大驚失色。


    看到晁錯的慷慨陳詞,劉榮不禁感歎,如今法家之士竟然也能如此能言善辯............


    就在此時,竇嬰還是跳了出來,反駁晁錯之言,向天子劉啟一行禮後,言道:“啟奏陛下,禦史大夫所奏卻為我大漢之患,但臣並不讚同禦史大夫之削藩策。


    此策過於操之過急,若是急而生變,導致天下動蕩該如何是好,還望陛下明見!”。


    天子劉啟聞此,卻是不急不慢的言道:“禦史大夫所奏之削藩策中有一條便是解答竇卿之疑惑”。


    晁錯立即接過話茬,道:“此曰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如今諸侯王之災禍已不可避免,削其國其反之,若不削其國,其亦必反之,如此趁此時機一舉削之還可減少災禍”。


    晁錯如此說,竇嬰正欲再言之時,天子劉啟當場拍板,道:“朕意已決,即日起便行削藩”。


    “吳王者,朕之伯父。但其私蓄士卒死士,多有人告其謀反,我漢家以仁孝治天下,故此朕不欲殺之。


    不日朕便先下詔申斥其過,若是不改之朕隻得削其國處罰之”。


    言畢,隻見王仡一聲言道:“散朝!”。


    如此,天子劉啟是轉身便走,偌大的宣室殿內,隻留下來歡欣鼓舞的晁錯,與一群被晁錯侃傻了的一眾朝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