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知道兩人皆是朝廷重臣,一個是天子寵臣與老師,一個是太後親侄,還以為這兩人是市井無賴互毆呢…………
在在劉榮,這儼然與現代小流氓互毆一毛一樣,先是扭打一番,再來便是相互撂狠話,而且這兩個“小流氓”都已經是近四十歲之人……
天子劉啟又對二人說道:“你二人到後堂去,待禦醫診治後再來廷議”。
如此這兩個滿臉傷痕的柱國大臣才口稱,“謝陛下”。
望著兩人離去,天子劉啟咳咳兩聲,一清嗓子,道:“禦史大夫與竇詹事皆是心係朝堂之臣,隻是政見不同,固此朕不欲追究其朝堂失儀之罪……”。
聞此言,在場的朝臣立時捧起了臭腳,感歎到天子聖明!
待其言畢,隻見一老將起身行至殿中,行禮言道:“陛下,此次吳國若反叛,臣有一諫言!”。
“哈哈,酈寄將軍悍勇過人,不知有何諫言”。
“陛下,吳王劉濞之謀逆必然是謀劃已久,如今吳王年過六十白頭舉事謀反之勢必大。且吳國坐斷東南多年,且臣聽聞,吳王常年招募遊俠死士,為籠絡其國百姓,二十年前便已免除吳國百姓之稅收,此時吳國若反,必然是上下一心沆瀣一氣,朝廷當要早應對之策才好”。
言畢,又道:“吳王與楚王向來私交甚密,前些時日,楚王剛剛被削去其東海郡,此時定然是對朝廷心生不滿,極有可能與吳王沆瀣一氣,同謀造反!”。
“酈寄將軍當真事老城某國,所言大善”,天子劉啟笑道。
待天子言畢,欒布卻也是起身行至殿中,行禮道言道:“陛下,酈將軍所言不錯,但臣還有要事要進言陛下”。
“哦?何事?欒將軍請講”。
欒布上前拜道:吳王劉濞,宗室之長者,酈將軍所言不差,吳楚必然沆瀣一氣,一同謀反!
然梁國之地位於山東與關中之間,若要攻入關中。必要先下梁國。
梁王者,陛下血親骨肉之兄弟,且梁王上次來朝之時,陛下賜梁王諸多軍械戰馬,梁國之都城睢陽更是高壁深池,堅不可摧。
陛下應立即派人行馳道傳詔梁王令梁王整頓軍備,以防吳楚之攻襲”。
欒布之言,的確是令天子劉啟不得不深思,梁國之重要他自然是知道,若不然文帝也不會兩次冊封梁王皆是自己的親子。
“欒將軍所言的確是一要害,王仡!”。
“臣在”。
“散朝之後,立即起草詔書,傳詔梁王立即整軍備戰,嚴陣以待”。
“諾!”。
文帝對自己的繼承人劉榮的老爹劉啟還是非常不錯的,臨去世之前,給劉啟還是留下了許多可用之臣,文有賈誼,晁錯,武有周亞夫,以及欒布,酈寄數名經過多次戰事之老將。
在將立為太子之初,更是將深通申韓之術的晁錯塞進了太子宮教導其統禦天下,駕馭臣民之術。
若不然,劉啟也不會即位僅僅一年便將朝中軍政大權,一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曲周候儷寄此人可以威名赫赫的戰克之將,當年,諸呂作亂,便是酈寄前去哄騙呂逯令其將北軍之兵符交於了周勃才
得以平定叛亂。
文帝登基後下詔曰道:朕皇父高帝起義兵,與天下除秦苛暴,討羽戕逆,削平偽亂,奄有四海。刑白馬以盟諸侯:“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祿呂產輩,恃恩貴戚,竊弄重兵,謀危宗社。
爾酈寄諭祿以兵屬,太尉勃軍令一呼,兵皆左袒,上慰皇父高帝之靈,下奉非劉共擊之誓,此功在王室所當崇報者也!
今朕入纘大統,封爾寄襲曲周侯,歲食祿五千石,用錫圭券,爰及子孫。帶礪山河,永光休烈。欽茲,朕命爾惟懋哉!
曆史上,吳楚七國叛亂便是酈寄領兵討伐趙國,打的趙王劉遂龜縮在趙國邯鄲出都不敢出來……
不過酈寄此人雖也算是老成謀國,但劉榮可是知道此人有一個異常變態的愛好…………
曹操偏愛結過婚的少婦,為此,曹植為了拍他老爹曹操的馬屁,更是寫了一首《銅雀台賦詩》其中言道:‘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而這位酈寄將軍有一個比這變態數倍的愛好——喜愛老婦……
在平定吳楚七國叛亂不久,酈寄竟然上書天子劉啟要娶臧兒,臧兒是誰?那可是王娡的老娘,天子劉啟的丈母娘。
氣的劉啟一封詔書便將其踹進了廷尉大獄之中,廢其封國侯爵由其兄弟繼承……
……………………………………………………………………
然而在場諸多之將校將軍,隻想到吳楚會反,而未想到天下諸侯王因晁錯搞出來的削藩策大多已有了異心。若是到時吳楚大軍一動,說不得便要天下諸王立時便要反之。
曆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便是如此,齊地諸王原本除城陽王外皆要參加叛亂,然齊王劉將閭臨陣反水,膠東王劉誌被自己的郎中令給劫持了。
特別是與文帝有殺父之仇的一係諸王,廬江王,衡山王、特別是那書呆子淮南王劉安,都已經要調動兵馬出戰了。
要不是張釋之拚了老命把劉安給忽悠住奪了他的兵權,整個大漢由南到北之戰火便要練成一線,朝廷能不能取勝還真要打個大問號………………
此時劉榮已早早諫言老爹防範山東諸王,但僅僅是更換中尉,似乎並不能就一定能抑製住那些個心生野望的諸侯王。
曆史上朝臣多是以為,諸侯王之丞相、中。尉、中郎將皆是由朝廷所派,更是心向朝廷,定然能阻止諸侯王之造反。
但要對付朝廷所派官員也不是沒有辦法,下詔命其入王宮,命幾個死士持刀劍在殿中等著待其來了一刀殺之,身為諸侯王之臣,大王召命入宮,難道他敢不如?…………
如此,劉榮起身,行一禮後,言道:“啟稟父皇,兒臣也有話要說”。
“隻管直言便是”,望了劉榮一眼的天子劉啟說道。
“諸位公卿重臣之言,皆有理。然孫子兵法有雲: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吳楚欲反,東南必要動蕩,致使社稷不安。若其反之,天下其餘諸侯若齊地諸王與趙王有何異動當如何?”。
天子劉啟也是看不出劉榮到底要言何,
當日在麒麟殿便已向自己言明此事,且如今派人調換中尉與程不識部東移以防之,還有何事……
然這些個列將朝臣對劉榮之言皆是有些不屑。
趙王劉遂乃是幽王之子,當初其父幽王慘死在長安之中,乃是先孝文皇帝憐憫其幼年喪父,才將其與之幼弟封為趙王與河間王。
而齊地諸侯王亦是如此,齊國乃是高皇帝劉邦封的最大的諸侯王,一國便有六郡七十三城。
文帝繼位不過數年,齊王劉則便身死,其無子嗣,按漢律,當廢其之封國,重劃郡縣。
然朝中,功臣列候勢大,要借諸侯王之力與之抗衡,更為拉攏劉姓宗室之人,才將齊惠王劉肥其餘之庶出兒子盡皆封王。
固此,在朝臣眼中,齊趙諸王應該是對朝廷忠心耿耿,感恩戴德才是,怎會有起兵造反的心思……
丞相劉舍更是言道:“殿下是多慮了,齊趙諸王,定不敢有反叛之心”。
天子劉啟確是開口問了一直一言未發的中尉周亞夫,“中尉以為,劉榮所言如何?”。
周亞夫忙起身行禮一拜,道:“陛下,臣乃是一軍卒,固此考慮事情也是從軍卒之角度考慮。便是以最壞之局麵而盤算。
固此,臣以為,殿下所言,卻也算是一要害之處,若吳楚與齊趙諸王一同反之,局麵定然難以收拾,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天子劉啟一點頭,顯然是讚同了周亞夫的看法,心中更是感慨,看來得祖父看中之人著實是不簡單…………
“劉榮,既然你奏此諫言,是否可有解決之策?”。
聞此,劉榮這才言道:“回父皇,兒臣有一繆見,不知可行否,今欲道出,望父皇與諸位王公大臣見教。
兒臣以為,朝廷此刻應立即派一大將,領兵駐紮滎陽,滎陽有鴻溝接泗水,淮水,北據邙山河。南臨索河接嵩,西可直取洛陽,東可遙望長安。如此便可威懾齊趙諸王令其不敢有何異動……”。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殿下所言甚是,滎陽位居天下之中,乃是戰略要衝之地,派大將鎮守,亦可以防吳楚之異動”,周亞夫一拱手言道。
天子劉啟一陣思索後,微皺眉頭言道:“卿之言,有理。隻是派何人前去為好?”。
滎陽的重要性比起梁國可是還要重要,是關中前往關東的水陸要地。滎陽很久以來就是東西交通的咽喉,當年範睢在勸說秦昭王攻打韓國時便對其言道:“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皋之路不通”。
秦末楚漢爭霸之時,也是數次圍繞滎陽展開拉鋸戰,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慘敗,其父太公以及老婆孩子皆成了項羽的階下囚。
若不是手中還有滎陽可據守,便要一敗塗地,成了項羽刀下之亡魂……
且項羽最終兵敗自殺,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劉邦派人說服了彭越反叛,於滎陽截斷了項羽大軍之糧道,這才使劉邦最終得勝……
如此,領大軍駐紮滎陽,那便是將漢室天下的安危交於領兵之人手中。
選將怎能不謹慎之,此人既要有統兵威懾齊趙之能,又要為漢室之忠臣才可……
在在劉榮,這儼然與現代小流氓互毆一毛一樣,先是扭打一番,再來便是相互撂狠話,而且這兩個“小流氓”都已經是近四十歲之人……
天子劉啟又對二人說道:“你二人到後堂去,待禦醫診治後再來廷議”。
如此這兩個滿臉傷痕的柱國大臣才口稱,“謝陛下”。
望著兩人離去,天子劉啟咳咳兩聲,一清嗓子,道:“禦史大夫與竇詹事皆是心係朝堂之臣,隻是政見不同,固此朕不欲追究其朝堂失儀之罪……”。
聞此言,在場的朝臣立時捧起了臭腳,感歎到天子聖明!
待其言畢,隻見一老將起身行至殿中,行禮言道:“陛下,此次吳國若反叛,臣有一諫言!”。
“哈哈,酈寄將軍悍勇過人,不知有何諫言”。
“陛下,吳王劉濞之謀逆必然是謀劃已久,如今吳王年過六十白頭舉事謀反之勢必大。且吳國坐斷東南多年,且臣聽聞,吳王常年招募遊俠死士,為籠絡其國百姓,二十年前便已免除吳國百姓之稅收,此時吳國若反,必然是上下一心沆瀣一氣,朝廷當要早應對之策才好”。
言畢,又道:“吳王與楚王向來私交甚密,前些時日,楚王剛剛被削去其東海郡,此時定然是對朝廷心生不滿,極有可能與吳王沆瀣一氣,同謀造反!”。
“酈寄將軍當真事老城某國,所言大善”,天子劉啟笑道。
待天子言畢,欒布卻也是起身行至殿中,行禮道言道:“陛下,酈將軍所言不錯,但臣還有要事要進言陛下”。
“哦?何事?欒將軍請講”。
欒布上前拜道:吳王劉濞,宗室之長者,酈將軍所言不差,吳楚必然沆瀣一氣,一同謀反!
然梁國之地位於山東與關中之間,若要攻入關中。必要先下梁國。
梁王者,陛下血親骨肉之兄弟,且梁王上次來朝之時,陛下賜梁王諸多軍械戰馬,梁國之都城睢陽更是高壁深池,堅不可摧。
陛下應立即派人行馳道傳詔梁王令梁王整頓軍備,以防吳楚之攻襲”。
欒布之言,的確是令天子劉啟不得不深思,梁國之重要他自然是知道,若不然文帝也不會兩次冊封梁王皆是自己的親子。
“欒將軍所言的確是一要害,王仡!”。
“臣在”。
“散朝之後,立即起草詔書,傳詔梁王立即整軍備戰,嚴陣以待”。
“諾!”。
文帝對自己的繼承人劉榮的老爹劉啟還是非常不錯的,臨去世之前,給劉啟還是留下了許多可用之臣,文有賈誼,晁錯,武有周亞夫,以及欒布,酈寄數名經過多次戰事之老將。
在將立為太子之初,更是將深通申韓之術的晁錯塞進了太子宮教導其統禦天下,駕馭臣民之術。
若不然,劉啟也不會即位僅僅一年便將朝中軍政大權,一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曲周候儷寄此人可以威名赫赫的戰克之將,當年,諸呂作亂,便是酈寄前去哄騙呂逯令其將北軍之兵符交於了周勃才
得以平定叛亂。
文帝登基後下詔曰道:朕皇父高帝起義兵,與天下除秦苛暴,討羽戕逆,削平偽亂,奄有四海。刑白馬以盟諸侯:“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祿呂產輩,恃恩貴戚,竊弄重兵,謀危宗社。
爾酈寄諭祿以兵屬,太尉勃軍令一呼,兵皆左袒,上慰皇父高帝之靈,下奉非劉共擊之誓,此功在王室所當崇報者也!
今朕入纘大統,封爾寄襲曲周侯,歲食祿五千石,用錫圭券,爰及子孫。帶礪山河,永光休烈。欽茲,朕命爾惟懋哉!
曆史上,吳楚七國叛亂便是酈寄領兵討伐趙國,打的趙王劉遂龜縮在趙國邯鄲出都不敢出來……
不過酈寄此人雖也算是老成謀國,但劉榮可是知道此人有一個異常變態的愛好…………
曹操偏愛結過婚的少婦,為此,曹植為了拍他老爹曹操的馬屁,更是寫了一首《銅雀台賦詩》其中言道:‘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而這位酈寄將軍有一個比這變態數倍的愛好——喜愛老婦……
在平定吳楚七國叛亂不久,酈寄竟然上書天子劉啟要娶臧兒,臧兒是誰?那可是王娡的老娘,天子劉啟的丈母娘。
氣的劉啟一封詔書便將其踹進了廷尉大獄之中,廢其封國侯爵由其兄弟繼承……
……………………………………………………………………
然而在場諸多之將校將軍,隻想到吳楚會反,而未想到天下諸侯王因晁錯搞出來的削藩策大多已有了異心。若是到時吳楚大軍一動,說不得便要天下諸王立時便要反之。
曆史上的吳楚七國之亂便是如此,齊地諸王原本除城陽王外皆要參加叛亂,然齊王劉將閭臨陣反水,膠東王劉誌被自己的郎中令給劫持了。
特別是與文帝有殺父之仇的一係諸王,廬江王,衡山王、特別是那書呆子淮南王劉安,都已經要調動兵馬出戰了。
要不是張釋之拚了老命把劉安給忽悠住奪了他的兵權,整個大漢由南到北之戰火便要練成一線,朝廷能不能取勝還真要打個大問號………………
此時劉榮已早早諫言老爹防範山東諸王,但僅僅是更換中尉,似乎並不能就一定能抑製住那些個心生野望的諸侯王。
曆史上朝臣多是以為,諸侯王之丞相、中。尉、中郎將皆是由朝廷所派,更是心向朝廷,定然能阻止諸侯王之造反。
但要對付朝廷所派官員也不是沒有辦法,下詔命其入王宮,命幾個死士持刀劍在殿中等著待其來了一刀殺之,身為諸侯王之臣,大王召命入宮,難道他敢不如?…………
如此,劉榮起身,行一禮後,言道:“啟稟父皇,兒臣也有話要說”。
“隻管直言便是”,望了劉榮一眼的天子劉啟說道。
“諸位公卿重臣之言,皆有理。然孫子兵法有雲: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吳楚欲反,東南必要動蕩,致使社稷不安。若其反之,天下其餘諸侯若齊地諸王與趙王有何異動當如何?”。
天子劉啟也是看不出劉榮到底要言何,
當日在麒麟殿便已向自己言明此事,且如今派人調換中尉與程不識部東移以防之,還有何事……
然這些個列將朝臣對劉榮之言皆是有些不屑。
趙王劉遂乃是幽王之子,當初其父幽王慘死在長安之中,乃是先孝文皇帝憐憫其幼年喪父,才將其與之幼弟封為趙王與河間王。
而齊地諸侯王亦是如此,齊國乃是高皇帝劉邦封的最大的諸侯王,一國便有六郡七十三城。
文帝繼位不過數年,齊王劉則便身死,其無子嗣,按漢律,當廢其之封國,重劃郡縣。
然朝中,功臣列候勢大,要借諸侯王之力與之抗衡,更為拉攏劉姓宗室之人,才將齊惠王劉肥其餘之庶出兒子盡皆封王。
固此,在朝臣眼中,齊趙諸王應該是對朝廷忠心耿耿,感恩戴德才是,怎會有起兵造反的心思……
丞相劉舍更是言道:“殿下是多慮了,齊趙諸王,定不敢有反叛之心”。
天子劉啟確是開口問了一直一言未發的中尉周亞夫,“中尉以為,劉榮所言如何?”。
周亞夫忙起身行禮一拜,道:“陛下,臣乃是一軍卒,固此考慮事情也是從軍卒之角度考慮。便是以最壞之局麵而盤算。
固此,臣以為,殿下所言,卻也算是一要害之處,若吳楚與齊趙諸王一同反之,局麵定然難以收拾,還是早做打算為好”。
天子劉啟一點頭,顯然是讚同了周亞夫的看法,心中更是感慨,看來得祖父看中之人著實是不簡單…………
“劉榮,既然你奏此諫言,是否可有解決之策?”。
聞此,劉榮這才言道:“回父皇,兒臣有一繆見,不知可行否,今欲道出,望父皇與諸位王公大臣見教。
兒臣以為,朝廷此刻應立即派一大將,領兵駐紮滎陽,滎陽有鴻溝接泗水,淮水,北據邙山河。南臨索河接嵩,西可直取洛陽,東可遙望長安。如此便可威懾齊趙諸王令其不敢有何異動……”。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殿下所言甚是,滎陽位居天下之中,乃是戰略要衝之地,派大將鎮守,亦可以防吳楚之異動”,周亞夫一拱手言道。
天子劉啟一陣思索後,微皺眉頭言道:“卿之言,有理。隻是派何人前去為好?”。
滎陽的重要性比起梁國可是還要重要,是關中前往關東的水陸要地。滎陽很久以來就是東西交通的咽喉,當年範睢在勸說秦昭王攻打韓國時便對其言道:“王下兵而攻滎陽,則鞏、成皋之路不通”。
秦末楚漢爭霸之時,也是數次圍繞滎陽展開拉鋸戰,彭城之戰,劉邦五十六萬大軍慘敗,其父太公以及老婆孩子皆成了項羽的階下囚。
若不是手中還有滎陽可據守,便要一敗塗地,成了項羽刀下之亡魂……
且項羽最終兵敗自殺,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劉邦派人說服了彭越反叛,於滎陽截斷了項羽大軍之糧道,這才使劉邦最終得勝……
如此,領大軍駐紮滎陽,那便是將漢室天下的安危交於領兵之人手中。
選將怎能不謹慎之,此人既要有統兵威懾齊趙之能,又要為漢室之忠臣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