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這些個公卿列候,起初原也不知這白紙該如何之妙用,還是在劉武之處而知之。


    劉武此人之本性便是愛炫耀,其雖然經過這立儲之事收斂了許多,但在其與天子劉啟之間的關係緩和了之後,其內心便是又蠢蠢欲動之。


    在長安沉默許久,這可不是梁王劉武的風格,而當將劉榮所贈之紙拿回了府中之後,劉武一番思慮過後,當即便將莊忌召到了近前,令其做賦一首。


    然做賦比起作詩來可是要難得多,可不是說作便能做出來的,且莊忌也是無曹植那般,可七步成詩,在片刻之間便能寫詩做賦,即便是司馬相如其也不能如此之。


    但一見到大王手中之物, 莊忌立即便是異常興奮之。


    然其不論是在劉武之手下做何,其本質卻還是一文人,見到紙這般神物,自然是異常興奮之。


    劉武雖是一臉興奮,但也是知道,不可能當場便令莊忌做一首極佳之賦來,當即便言道: “待莊卿作罷之時,便可寫在這白紙之上,用紙來寫賦,莊卿當為我漢家之第一人也”。


    聞此言, 莊忌當即便是向打了雞血一般,立即便是言道:“謝大王,臣定能作之”。


    不過數日之間,莊忌便是作出一賦來,到劉武之房舍之中求見之,將其呈於梁王劉武。


    接過莊忌手中之紙張,劉武下意識的便是讀了起來,“


    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時!


    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與期。


    誌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屬詩。


    夜炯炯而不寐兮,懷隱憂而曆茲。


    心鬱鬱而無告兮,眾孰可與深謀!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居處愁以隱約兮,誌沉抑而不揚。


    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廣而無梁。


    ………………………………………………


    念完之後,劉武便是哈哈大笑,“莊卿,此賦當真絕佳之,比起賈誼之《吊屈原賦》來亦是不逞多讓之,然莊卿之字亦是甚佳之”。


    被劉武誇獎,莊忌之心中,自然也是高興之,不過卻還是捫髯笑道:“當不得大王如此之誇獎,臣比起當陽侯自然是大有不如也”。


    然此前,不論是呈於天子之奏折,還是天子之詔書,多是用竹簡,最多用之帛來書寫之,全然無美感可言之。


    而此次莊忌在這紙上所書之文,卻是有一種獨特之美感,固此劉武才會言道,莊忌的字不錯。


    華夏之文字,從古至今,最繁亂之時便是春秋戰國之時,各國皆有自己之文字,然一直到了秦時才真正的統一之。


    然秦統一之文字,卻非僅僅是一小篆,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其皆有其所用之。


    其中被推行最為廣泛的自然便是小篆,但小


    篆法苛刻,書寫不便,於是其替代品隸書出現了。


    “隸書,篆之捷也”。其目的就是為了書寫方便。到了西漢,隸書完成了由篆書到隸書的蛻變,結體由縱勢變成橫勢,線條波磔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漢字書寫的一大進步,這完全可以說是華夏之書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漢字趨於方正楷模,而且在筆法上也突破了單一的中鋒運筆,為以後各種書體流派奠定了基礎。


    劉榮造紙這番之舉動,說不得,會令其後數百年才出現之書法,在漢時便出現之。


    其後,劉武便是命人將莊忌新作之賦謄抄數份,在長安城中散布。


    不出兩日,其便是傳遍了


    整個長安城。


    有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此時之天子劉啟,不喜愛辭賦,固此,臣子之中,愛好辭賦之人也不甚多之。


    最終,這莊忌謄抄在紙張之上之辭賦,也算是在長安城中為多人所見之,算是火了一把,然最終為眾人真正所記住的卻還是劉榮所造之紙也。


    整個長安之中順時之間,便刮起了一陣跟風浪潮,皆是要在這紙之上做賦之。


    …………………………………………………………………………


    然梁王劉武之“有心之舉”卻未令自己露臉,反而倒是幫了劉榮。


    隻是這僅僅幾日之賣紙所得之金,便足足有數千金之多。


    見到如此,在寢殿中之劉榮,才歎息一聲言道:“想來此後再也不必為錢而憂慮之”。


    想到此次,劉榮更是在心中yy道:“我容易嘛我,身為大漢之皇子,將來要做儲君之人,整日卻是要為錢而苦惱之…………”。


    ……………………………………………………………………


    劉榮早在與那些士子去信之時,便與其約定好了自己與其麵對麵談論之時日。


    然在這期間,劉榮卻是等到了另一人來長安矣。


    就在劉榮在寢宮之中,準備該如何考這些士子之時,王聲卻是湊前言道:“殿下,絲公在殿宮外求見之”。


    聽聞是袁盎來了,劉榮也是有些奇異,便是在心中盤算,此時他來此作甚?


    難道是其也有親朋之子嗣參與此次考舉,來尋我說情,不過這也不是袁盎一貫的作風啊。


    見劉榮不語,王聲便是言道:“殿下,可要召其入殿”。


    聞言,劉榮是一搖頭道:“絲公乃是長者,怎能如此怠慢之,吾當親自迎之”。


    言畢,劉榮便是起身,在王聲之引領之下,出殿而去。


    一見到袁盎,劉榮便是笑道:“不知是絲公遠來,還望恕罪之”。


    袁盎見是劉榮來了,自然是當即便也是嗬嗬笑著,一行禮道:“老臣拜見殿下,臣怎當得殿下親自迎之”。


    兩人一番客套之後,劉榮這才與袁盎一同到了自己之寢殿之中。


    待兩人坐定,劉榮便是問道:“不知絲公此來,所為何事也?”。


    袁盎是跪坐一側,捫髯之後,才言道:“貴殿下,老臣今日收到一書信,有一人當明日便會入長安而來之”。


    劉榮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什麽人明日要來長安,還要其向自己稟報之,看著一臉平靜的袁盎,劉榮實在是想不出,何人開之,會與自己相幹。


    便出言問道:“不知絲公所言之為誰?”。


    聞此言,袁盎當即便是哈哈大笑:“此人能來長安,皆是殿下之功也,殿下此時怎能忘卻之”。


    其能來長安,皆是因我之功?


    難道是那張釋之要到了不成??


    細想下來也是,張釋之與袁盎二人乃是至交,當年張釋之能發跡,其還要多虧了袁盎之舉薦。


    也隻有其到長安來之,才會令袁盎如此之興奮,還與自己相幹之。


    “難道是淮南故相,張釋之要來矣?”,劉榮是問道。


    “稟殿下,正是如此,臣今日收到其之信件,當明日到矣”,袁盎興奮道。


    劉榮這些時日,先是整日忙著往長安郊外之作坊之中,忙著造紙之事,而紙是造好了,卻是又要處置這考科舉之事。


    固此,也是將此事給拋在了腦後,經袁盎這一番提醒,這才想起來,聞名天


    下的張廷尉要到長安來了。


    “既然是張卿來矣,明日,吾便親去迎之”,劉榮是言道。


    “若非當日殿下在陛下麵前據理力爭之,此時張釋之兄,此時便要身首異處之,殿下若要親去迎他,此當為其之幸也”,袁盎是笑道。


    聞袁盎此言,劉榮卻是直皺眉頭,袁盎怎麽會知道此事,當時除了老爹可是無一人知之


    難道是父皇告訴他的,劉榮此時心中是一陣猜測,然想下來,也是不可能,老爹可是不太喜歡袁盎這樣的臣子,若不是看其與晁錯不對付,要不然早已經令其到哪個犄角旮旯中“安度晚年”去了。


    “殿下可能不知,此時長中安城中,皆是在傳殿下之善舉也。


    聞此,劉榮這才意識到,這當是有人故意而為之。


    思來想去,能知道此事,且還有如此大之能量,能令長安城中之百姓如此想之。


    當然便隻有一種可能,乃是劉榮的老爹,天子劉啟才能為之。


    在現代社會中,劉榮可是見到過社會輿論幾日是怎麽將一個活生生的人給逼瘋的。


    然在這西元前之漢家,輿論雖是未有如此大之能量,卻也是一股極其重要的力量。


    然此時之社會輿論,卻是完完全全掌握在統治者之手中,統治者要求社會輿論倒想何方,其便會倒向何方也。


    天子劉啟已然是做足了準備,要冊立劉榮為太子,自然也要考慮營造劉榮在社會底層之百姓心中之形象。


    如此,一個仁孝,聰慧的皇長子劉榮的形象,便出現在了百姓之麵前。


    且就在這幾日之中,更是有傳言說道,立劉榮為儲,乃是當年聖天子先孝文皇帝臨終之意也。


    如此之傳言,若非是天子命人傳之,尋常之人,哪裏有這個膽子,來議論天家立儲之事。


    如此,劉榮便隻得一點頭,口中言道:“明日我便與絲公同去之”。


    …………………………………………………………………………


    然對於張釋之,劉榮在心中是甚為崇敬之,劉榮還在現代之時,便因霸陵論葬之事,而對其心生敬意,此時便更是如此了。


    翌日清晨,劉榮便早早起身,在一眾宮婢侍從服侍之下,穿上衣物,用了些飯食之後,劉榮便早早乘車駕而至長安之東門之外。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然其到了東門外之後,卻是見到袁盎早已是在此等候之。


    下得馬車,劉榮便是上前問道:“不想絲公竟來的如此之早也”。


    “見過殿下,臣也僅僅是比殿下早到不過一刻之時”,袁盎是行禮道。


    初夏之清晨,早早太陽便是升到了地平線之上,長安東門外一亭子之中,有二人正在對坐笑談,此二人還是是不是得便要轉過頭去,看一側之官道之上,是否有馬車而行來”。


    過了好一陣,見不見人來,袁盎便是問道:“殿下那考科舉之事,做的如何了,若是有用人之時,臣定可去之”。


    當即,劉榮是嗬嗬一笑:“那便謝過絲公之美意了”。


    就在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談論之際,一車駕,正在往長安東門而來之。


    “拉開擋在麵前之簾,望著車駕之旁之事物,這車駕上之老者是感慨道:“長安呐,長安,老朽又回來了”。


    …………………………………………………………………………


    最近天天加班,最近這幾章寫的卻是不怎麽樣,之後會改一下的,各位大佬見諒。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