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工,既然事故原因已經找出來了,那我今天就先回去了。”


    原本想著要事故調查至少需要十天半個月,誰想132廠這麽快就查清楚了殲教-5的事故原因,楊衛寧自然也就不用繼續待在132廠配合調查了。


    屠楷連忙拉住楊衛寧道:“小楊,這麽急著回去幹嘛,反正回到611所你也是搞你那個cad項目,正好我已經幫你向老呂請假了,賓館房間也幫你開好了,你就多住幾天,這兩天我讓小劉帶著你參觀參觀我們的生產線,熟悉一下我們的工藝流程,在飛行問題上多和鴻飛他們交流交流。這對你以後開展項目也是很有好處的嘛!”


    楊衛寧猶豫了一下,看著屠楷殷切的眼神,點頭答應了下來。


    屠楷說的沒錯,他雖然滿腦子都是後世,種技術資料,但在這個年代中國航空工業的整體工藝水平認識還相當模糊,這並不利於將自己大腦中的技術發揮出來。


    航空工業是一門科研與生產結合得相當緊密的產業,楊衛寧如果不了解132廠當前的技術水平,對他以後的發展可沒什麽好處。


    接下來的兩天,楊衛寧在小劉的帶領下參觀了132廠的航空鈑金中心、精加工中心、總裝車間等,盡管有了足夠的心裏準備,但看完132廠的殲-7生產線以後,楊衛寧心中依舊難免失望之情。


    這個年代,中國航空產業無論在精密加工、航空材料還是在微電子領域,都和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著極大的差距。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航空工業向來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國家整體經濟實力落後的情況下,航空科技想要達到美國、蘇聯的水平,幾乎沒有可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渦輪葉片散熱結構,需要特殊的合金材料,這東西製作成本在這個年代,幾乎和同等重量黃金的價格差不多,但就這樣,如果沒有投入巨額資金去研究,中國也做不出來。


    還有燃燒室的燃油霧化裝置,也是需要特殊的結構和材料,價格也幾乎等同於黃金。


    此外,航空工業的係統性也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比如中航工業下麵一大堆八竿子打不著的,看起來完全跟航空沒有任何關係的公司。


    任何一架飛機研製的時候承研單位中,總會帶著中科院、中電、中船、航天等一大堆航空口以外的單位。


    這還僅僅是子係統/分係統一級配套單位,還不算上二級配套、三級配套以及各種外協外包等等。


    還有航空工業對各種零部件的要求和普通的工業產品也是不一樣的。


    在地麵能正常工作的設備,在高低溫、高低壓、振動、衝擊、淋雨、鹽霧等各種環境下普遍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各類航標軍標要求。


    而我們日常所能看見的,通常隻是航空工業在普通工業領域非一截窄窄的投影。


    如果沒有楊衛寧腦中對航空工業未來發展以及各種技術前景精準的判斷,中國不投入幾千億美金和幾十年時間,想在航空工業有所建樹,真的很難。


    事實上在楊衛寧前世那個年代,經曆了經濟高速增長以及數十年如一日的巨額投入,中國航空業一線科研團隊整體素質已經超過了歐美航空強國,對各種新技術的應用也要好很多。


    一個具體的例子就是殲20的電子化水平,比t50甚至f22都要好。


    特別是殲20堪稱逆天的飛控係統,由於這款戰鬥機才用了鴨翼以及全動雙垂尾的布局,殲-20的氣動控製麵幾乎達到了有史以來戰鬥機的極致,即使後來采用了諸多新技術的f-35也比不上。


    再比如,運20的鈦合金器件,大尺寸鈦合金3d打印技術不僅比老美做f22的時候大幅壓縮了成本,而且做出來各項指標都要好於老美。


    在那個年代,很多航空工業新技術,中國非但沒有落後,相反有些可能比歐美航空強國做的還要好。


    但是,航空工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木桶效應。


    由於中國在基礎領域科學長期落後,特別是材料科學這樣需要長期資金投入的領域,不要說和老美比,就是落沒的毛子還有英、法等這種技術停滯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國家都比不了。


    正因為如此,真正阻礙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不是那些目光短淺的技術官僚,也不是各類技術短板,而是資金投入。


    錢才是未來中國航空工業能否追趕航空強國的核心問題。


    在參觀完132廠的生產線以後,楊衛寧思考了很久,除了仔細地梳理了腦中各項新技術的發展線外,更加感受到了肩膀上責任的重大。


    自己腦中的這些技術,未來不僅可以引領中國航空科技的發展,更有可能在國家將重心轉入經濟建設後那段軍工業的黑暗時期,航空工業最大的資金來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航空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聊的鋼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聊的鋼鏰並收藏航空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