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諸葛亮為了能夠安心北伐,曾經親自率大軍征討南蠻孟獲的叛亂,七擒七縱,隻是為了能讓他們心服。後世,蔣委員長亦有名言:攘外必先安內。不得不承認,國內的謾罵讓他的政策戛然而止,以至於後來敗退台灣。英雄,真的是所見相同的,麵對勁敵石勒,沙場決戰之前,劉曜還需要去做太多的幕後工作。隻是,後來,他沒有做好。
當時,劉曜的前趙麵臨的國內形勢很不樂觀,關中、隴右一帶氐、羌等少數民族未予歸化,屬於誰給的錢多就給誰幹活的那種,什麽忠孝節義的東東,統統都是扯淡!長安一帶的西晉勢力也並沒有被完全消滅,為了和劉曜抗爭,常聯合那些少數民族去進攻劉曜,搞的劉曜很頭疼!
一個穩定的後方,成為了劉曜最迫切的需要。
很可惜,事情總是事與願違,讓劉曜更頭疼的事情接踵而至。
320年,劉曜部下長水校尉尹車,連結巴氐酋長徐庫彭反。
按說對這樣的事情,一般的處理措施都是“隻罪首惡,餘者放生”就已經足夠,但劉曜就是劉曜,他先殺了尹車,後來又把抓捕到的徐庫彭及下屬五千人全部殺死。
尹車是個小腳色,而且是自己人,反臣,殺了也就殺了。但徐庫彭就不一樣了,巴氐酋長!他及其五千部眾的死徹底引燃了巴、氐人對劉曜強烈的民族仇恨。推巴、氐歸善王句渠知為領袖,舉行起義。一時之間,羌、氐、巴、羯三萬餘人盡皆響應,關中大亂,局勢非常緊張。
叛亂因平叛而起,本來就不安定的關隴地區更加混亂。
後來,劉曜以遊子遠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雍秦征討諸軍事,最後基本上平定了這次叛亂,徙巴、氐等二十餘萬於長安。接著劉曜又親征巴、氐楊難敵,遷楊難敵部將楊韜等萬餘戶於長安,隨後又平定了奉州陳安的反叛。
一連串的叛亂與平叛意味著什麽呢?勞民傷財死人。勞很多民,傷很多財,死很多人!劉曜軍事上的成功掩蓋不了政治上的失敗。
看來劉耀是個不愛讀書的人,否則,一定會想起當年諸葛亮平定孟獲叛亂的謀略來,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正如荀子所說:兼並易而堅凝難。劉曜用武力征服了土地,卻沒有征服土地上的人心。
攜大勝之勢的劉曜緊接著就去進攻前涼張氏政權。這個張氏政權我們在以後的章節還要詳細講述,在這裏略有介紹即可。
前涼,奠基人為張軌,西晉永寧年間任涼州刺史、護羌校尉,那個數次救援洛陽的北宮純就是張軌的部下。洛陽被攻克後,晉湣帝在長安封張軌為涼州牧,一直以來是晉朝的地方官。後來晉朝南遷,與涼州不再接壤,於是涼州也就在事實上自成一國了。等到劉曜大舉進攻涼州的時候,涼州牧已經傳到了張軌的孫子張茂手裏。
劉曜的大軍長驅直入,戎卒二十萬五千,臨河到營,百餘裏中,鍾鼓之聲,沸河動地!時人感歎:“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涼州為之震怖。張茂以牛羊、金銀、女妓、珍寶、珠玉及涼州特產貢獻劉曜,向其稱藩。劉曜遂署張茂為西域大都護、涼王等職,旋即班師。
沒打起來。
進攻前涼的過程是怎樣的呢?大體上可以這樣來表述:
劉曜帶了很多很多人去打張茂,二十萬五千。時人稱之: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還沒開打,張茂就嚇軟了,馬上俯首稱臣,並送給劉曜一份大禮,劉曜得到禮物後很高興,給張茂封了一堆官,然後就打道回府了。
沒什麽問題吧?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個在兵法上曾經說過,沒問題!
真的沒問題嗎?
二戰,日本有一個叫山本五十六的將軍曾經這樣評價在珍珠港事件中見好就收的南雲中一:南雲君就是個到珠寶店偷一兩件寶物就跑的小偷。
劉曜的作為,就是那樣的一個小偷。
二十萬五千人的大軍,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是傾國而出了,足以撼天動地。人吃馬嚼,日費萬金。居然隻是拿了別人送的兩塊糖就回家了。你說可笑不可笑?沒有仗打,三軍將士寸功不立,這就斷了很多人指望這次征戰升官發財的夢想,將士們必生怨氣,合計我們是陪著皇帝老兒出來觀光旅遊的!些許禮物,不抵軍費損耗十分之一,掏空了的國庫哪裏去補?
作為最高領導,劉曜必須考慮這些問題。但是,劉曜卻隻是在得到張茂的臣服許諾之後,居然高高興興的回家了。真奇怪,難道他不知道那種情況背景下的諾言,還不如廁所裏的手紙來的實在。
到嘴的肥肉飛了,真是可惜!本可以吃的白白胖胖的劉曜完美地保持了身材。哦,不,大體力的戶外運動讓他比以前更加消瘦。
要知道,當年的韓信可是在齊國已經答應投降的情況下毅然發動進攻的。沒別的意思,不打仗,拿什麽建功立業,拿什麽犒賞三軍?
張茂隻是臣服,並沒有投降。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劉曜還是實行了一係列有效措施的,在位期間,雖然實行的是胡漢分治政策,但同時又積極采取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政策。他自己稱帝,表示他是北方漢胡各族的正統統治者,而讓兒子劉胤做大單於以統治胡人。這樣,就有效減輕緩和了胡漢之間的民族衝突。
此外,建立租賦製度,實行封建。這是在政治、經濟製度上向中原王朝學習,對落後的胡人政權來說,有相當積極地意義。
前趙積極推行儒學,在長安設立太學和小學,聘請著名學者傳授儒家文化,當時學生多達一千五百餘人,並起用了一些有學識的漢人為官。
劉曜的趙國比起匈奴漢國,顯示了更大的漢化傾向。因此,學者們認為:匈奴劉氏所建之前趙政權應是漢胡結合的中國封建政權之一,不能以大漢族主義的偏見予以輕視。
但他始終沒有一套完整成型的治國安民的政治措施。這就為後來和石勒對決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劉曜初入關中時對部下的規諫還聽得進去,如他在修建自己陵墓時想建一座陵宵台,侍中喬豫、和苞上疏勸阻,劉曜聽了大喜說:“二侍中懇懇有古人風烈矣,可謂社稷之臣也”。遂罷其工程。但平定巴、氐叛亂不久,驕傲自滿的劉曜就開始對大臣們的進諫聽不進去了。陳安之亂未平,劉曜就為其父母建造陵墓,功費至億,大司徒遊子遠進言停建,但他沒有聽從,孝順是孝順了,但是,為死人花的錢是要從活人嘴裏摳出來的,不知道劉曜是否知道。
在古代,修建陵墓是件大事,曆代君王從一登基就開始動工修建自己的墳墓,他們認為,此事關乎自己在陰間的幸福,同時影響著子孫後代是否能夠福澤綿長,江山永固。
劉曜,在修陵墓上空耗著自己的有限的民力、財力。致使百姓疲弱,國庫空虛,這樣的江山又怎麽會固呢?
當時,劉曜的前趙麵臨的國內形勢很不樂觀,關中、隴右一帶氐、羌等少數民族未予歸化,屬於誰給的錢多就給誰幹活的那種,什麽忠孝節義的東東,統統都是扯淡!長安一帶的西晉勢力也並沒有被完全消滅,為了和劉曜抗爭,常聯合那些少數民族去進攻劉曜,搞的劉曜很頭疼!
一個穩定的後方,成為了劉曜最迫切的需要。
很可惜,事情總是事與願違,讓劉曜更頭疼的事情接踵而至。
320年,劉曜部下長水校尉尹車,連結巴氐酋長徐庫彭反。
按說對這樣的事情,一般的處理措施都是“隻罪首惡,餘者放生”就已經足夠,但劉曜就是劉曜,他先殺了尹車,後來又把抓捕到的徐庫彭及下屬五千人全部殺死。
尹車是個小腳色,而且是自己人,反臣,殺了也就殺了。但徐庫彭就不一樣了,巴氐酋長!他及其五千部眾的死徹底引燃了巴、氐人對劉曜強烈的民族仇恨。推巴、氐歸善王句渠知為領袖,舉行起義。一時之間,羌、氐、巴、羯三萬餘人盡皆響應,關中大亂,局勢非常緊張。
叛亂因平叛而起,本來就不安定的關隴地區更加混亂。
後來,劉曜以遊子遠為車騎大將軍,都督雍秦征討諸軍事,最後基本上平定了這次叛亂,徙巴、氐等二十餘萬於長安。接著劉曜又親征巴、氐楊難敵,遷楊難敵部將楊韜等萬餘戶於長安,隨後又平定了奉州陳安的反叛。
一連串的叛亂與平叛意味著什麽呢?勞民傷財死人。勞很多民,傷很多財,死很多人!劉曜軍事上的成功掩蓋不了政治上的失敗。
看來劉耀是個不愛讀書的人,否則,一定會想起當年諸葛亮平定孟獲叛亂的謀略來,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正如荀子所說:兼並易而堅凝難。劉曜用武力征服了土地,卻沒有征服土地上的人心。
攜大勝之勢的劉曜緊接著就去進攻前涼張氏政權。這個張氏政權我們在以後的章節還要詳細講述,在這裏略有介紹即可。
前涼,奠基人為張軌,西晉永寧年間任涼州刺史、護羌校尉,那個數次救援洛陽的北宮純就是張軌的部下。洛陽被攻克後,晉湣帝在長安封張軌為涼州牧,一直以來是晉朝的地方官。後來晉朝南遷,與涼州不再接壤,於是涼州也就在事實上自成一國了。等到劉曜大舉進攻涼州的時候,涼州牧已經傳到了張軌的孫子張茂手裏。
劉曜的大軍長驅直入,戎卒二十萬五千,臨河到營,百餘裏中,鍾鼓之聲,沸河動地!時人感歎:“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涼州為之震怖。張茂以牛羊、金銀、女妓、珍寶、珠玉及涼州特產貢獻劉曜,向其稱藩。劉曜遂署張茂為西域大都護、涼王等職,旋即班師。
沒打起來。
進攻前涼的過程是怎樣的呢?大體上可以這樣來表述:
劉曜帶了很多很多人去打張茂,二十萬五千。時人稱之: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還沒開打,張茂就嚇軟了,馬上俯首稱臣,並送給劉曜一份大禮,劉曜得到禮物後很高興,給張茂封了一堆官,然後就打道回府了。
沒什麽問題吧?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這個在兵法上曾經說過,沒問題!
真的沒問題嗎?
二戰,日本有一個叫山本五十六的將軍曾經這樣評價在珍珠港事件中見好就收的南雲中一:南雲君就是個到珠寶店偷一兩件寶物就跑的小偷。
劉曜的作為,就是那樣的一個小偷。
二十萬五千人的大軍,在那個時代絕對算得上是傾國而出了,足以撼天動地。人吃馬嚼,日費萬金。居然隻是拿了別人送的兩塊糖就回家了。你說可笑不可笑?沒有仗打,三軍將士寸功不立,這就斷了很多人指望這次征戰升官發財的夢想,將士們必生怨氣,合計我們是陪著皇帝老兒出來觀光旅遊的!些許禮物,不抵軍費損耗十分之一,掏空了的國庫哪裏去補?
作為最高領導,劉曜必須考慮這些問題。但是,劉曜卻隻是在得到張茂的臣服許諾之後,居然高高興興的回家了。真奇怪,難道他不知道那種情況背景下的諾言,還不如廁所裏的手紙來的實在。
到嘴的肥肉飛了,真是可惜!本可以吃的白白胖胖的劉曜完美地保持了身材。哦,不,大體力的戶外運動讓他比以前更加消瘦。
要知道,當年的韓信可是在齊國已經答應投降的情況下毅然發動進攻的。沒別的意思,不打仗,拿什麽建功立業,拿什麽犒賞三軍?
張茂隻是臣服,並沒有投降。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劉曜還是實行了一係列有效措施的,在位期間,雖然實行的是胡漢分治政策,但同時又積極采取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政策。他自己稱帝,表示他是北方漢胡各族的正統統治者,而讓兒子劉胤做大單於以統治胡人。這樣,就有效減輕緩和了胡漢之間的民族衝突。
此外,建立租賦製度,實行封建。這是在政治、經濟製度上向中原王朝學習,對落後的胡人政權來說,有相當積極地意義。
前趙積極推行儒學,在長安設立太學和小學,聘請著名學者傳授儒家文化,當時學生多達一千五百餘人,並起用了一些有學識的漢人為官。
劉曜的趙國比起匈奴漢國,顯示了更大的漢化傾向。因此,學者們認為:匈奴劉氏所建之前趙政權應是漢胡結合的中國封建政權之一,不能以大漢族主義的偏見予以輕視。
但他始終沒有一套完整成型的治國安民的政治措施。這就為後來和石勒對決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劉曜初入關中時對部下的規諫還聽得進去,如他在修建自己陵墓時想建一座陵宵台,侍中喬豫、和苞上疏勸阻,劉曜聽了大喜說:“二侍中懇懇有古人風烈矣,可謂社稷之臣也”。遂罷其工程。但平定巴、氐叛亂不久,驕傲自滿的劉曜就開始對大臣們的進諫聽不進去了。陳安之亂未平,劉曜就為其父母建造陵墓,功費至億,大司徒遊子遠進言停建,但他沒有聽從,孝順是孝順了,但是,為死人花的錢是要從活人嘴裏摳出來的,不知道劉曜是否知道。
在古代,修建陵墓是件大事,曆代君王從一登基就開始動工修建自己的墳墓,他們認為,此事關乎自己在陰間的幸福,同時影響著子孫後代是否能夠福澤綿長,江山永固。
劉曜,在修陵墓上空耗著自己的有限的民力、財力。致使百姓疲弱,國庫空虛,這樣的江山又怎麽會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