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本不叫石勒,爹媽給取過名字的,就像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一樣。小名匐勒,大概是趴在地上的小崽子的意思,你也可以理解為貓蛋、狗蛋之類。後來遇到了一個叫汲桑的人,才有了自己的姓氏,有了自己的大名:石勒。成了“大事”之後,出了名,認識他的人多了,大家也就都記住了石勒。
在石勒還沒有成為石勒之前,我們姑且這樣叫他吧,以後就省得再改了。
石勒是羯族人,在匈奴人還沒有內遷入塞的時候,羯族是作為匈奴人的附庸存在的,史載:“匈奴別部,羌渠之胄。”換句話說,就是匈奴人的奴仆,羌渠人的後代。很好認,高鼻深目多須。據說後來漢族人因《殺胡令》而奮起反抗羯胡壓迫的時候,就是照著這個標準砍人的,手起刀落,少有冤死鬼。
隨著匈奴人的內遷,作為奴仆的羯人自然而然地跟著他們的主人內遷入了中原。入塞後的羯人保持著在草原上的部落結構,部有大、小酋帥。不過既然已經內遷入中原地區,多少總會受些影響。他們原先信仰“胡天”(祆教),後來多信佛教,中國的佛教事業就是在石勒手中才開始發揚光大的。羯族人死後,實行火葬(這一點倒是比中原人先進許多)。
世代為奴的羯人並不能像匈奴人那樣有成群的牛羊,雖然有一定的遊牧經濟,但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然而卻沒有像中原漢人那樣發達的農耕技術,生活很是困苦。
石勒少年時,家裏的主要營生就是種地,是個給大戶人家種地的佃戶。
《晉書》記載,石勒出生時候,紅光滿屋,不僅如此,還有一道白光從天而降,直射入石勒家的庭院之中。
厲害吧?每讀書至此,總以為是外星人照了手電筒,不曾想竟是石勒先生帶來的奇異。
石勒的家庭情況比不上貴族劉淵,屬於貧下中農的一分子,長到能扛得動鋤頭的年紀,就開始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若不是後來的太多變故,農民石勒一定一輩子安分守己。能吃飽飯,誰還願意去刀口舔血?一切,都是因為活不下去的迫不得已。
芸芸眾生終究沒有辦法把英雄淹沒,石勒走到哪裏都會被別人發現他永遠不會泯然眾人矣的英雄氣質。就在十四歲那年,在古時,這個年齡已經可以算作是大人了。石勒和他的同鄉到洛陽去做一筆小生意。就像朱元璋家開豆腐坊一樣,石勒或許也要出門賣豆腐。
可能是第一次進城,石勒和現在的那些農村娃一樣,沒見過什麽世麵,看見洛陽城門高大氣派,很是威猛,情不自禁之下就跑到上麵大吼了一聲(倚東門長嘯),吼完就去做生意去了。畢竟,生計比看風景更重要。
但是,吼者無心,聽吼者有意。很不巧,這一聲大吼被尚書左仆射王衍聽到,王衍當時很驚奇:“剛才那個胡人小孩子,我聽他的聲音仿佛有奇誌,恐怕將來會擾亂天下。”於是派人去抓石勒,但石勒已先離開,未知未覺中,不帶走一片雲彩。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站得高看得遠的時候也經常這麽幹,很爽很豪邁,頗有些指點江山之氣概,但很遺憾,沒有人發現我的英雄氣。或許,石勒說了某些不該說的話,比如“大丈夫當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之類。
已經不可考證。
石勒的父親是個小頭領,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村長一類的人物,沒官沒品,但多少管點事。其人性格粗野、凶惡、好勇鬥狠,與族人相處不夠和諧,於是工作也就幹得不稱職。當時沒有什麽民主選舉之類的東西,群眾意見沒法上報,沒法換人。基於領導工作要幹一輩子考慮,老石常常讓小石去管理所部胡人。和老爹相反,石勒的管理工作做得相當出色,“甚得人心”。老石的無能恰恰鍛煉了石勒的才能,無意間,很好的培養了石勒。
傳奇還在繼續,石勒的家在武鄉北原山下,史書記載,自從有了石勒之後,石勒家周圍,草木皆有鐵騎之象,菜園子裏麵還長著人參,花葉甚茂,悉成人狀。父老及相者(算命的)皆曰:“此胡狀貌奇異,誌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勸同鄉人厚待他,時人多嗤笑。
就連在田間幹活時候也有異象產生,經常聽到金戈鐵馬之聲,石勒回到家把這事情告訴母親,母答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非不詳也,好事!
後來,好事沒來,“好事”之前的磨難卻接踵而至。
西晉太安年間(302年―303年),並州地區發生饑荒,石勒的佃戶做不成了,衣食無著的他加入了流民的行列。就是要飯的,地沒法種了,沒吃沒喝的,呆在家裏隻能餓死,隻好四處遊蕩去找吃的。
關於流民,石勒之前已經有過,石勒之後依然會有。龐大的流民隊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他們影響曆史、推動曆史、改變曆史。在石勒所處的時代,也是如此。不久之後,他們組織了自己的軍隊:乞活軍;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成漢帝國。
關於乞活軍和成漢帝國,我們在以後的章節中會詳細講到。現在,請允許回到流民石勒的故事中。
那時,離開了草原的胡人是沒有地位的,做了流民的胡人更是如此。在那個天下大亂的年代,成千上萬的漢人如螞蟻一般死去,誰又會在意那些遊蕩的胡人的生死?
有,想著靠這些胡人流民牟取暴利的人會在意。
並州刺史的司馬騰,他就是靠著販賣胡人流民發家致富的。流民石勒沒有擺脫命運,很快就被司馬騰抓去當作奴隸賣掉(怪不得石勒要宰了他)。
沒辦法,脫離了組織的人們就是容易被欺負。貧民石勒從此就變成了奴隸石勒。
其實,我們在痛恨羯胡凶殘的時候,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曾經有一段不把他們當做人來看的曆史。相互尊重,是那麽地有必要。
那年,石勒隻有二十多歲,卻在最好的年華裏被打上了奴隸的烙印。還有什麽比這更悲慘的嗎?也許隻是五十個銅錢,石勒就像牲口一樣被賣掉。這是他生命最低穀,卻也是他生命的轉折契機。石勒是不幸的,被賣與茌平(山東茌平縣)人師歡為奴,石勒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的人生在那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魏晉時期,中國早已經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這就意味著石勒並不是純粹的帶著枷鎖幹活的奴隸,隻要不逃跑,多少還是有點人身自由的,但活卻是要幹到深夜才準回來。每到夜晚,石勒的傳奇再次來臨:每夜於野,嚐聞鼓角之聲,諸奴亦聞,歸以白歡,歡懼而免之。
意思就是說每當到了晚上的時候,在田地裏幹活的石勒和他的奴隸同伴都能聽到戰場上預示著進軍的鼓角之聲。奴隸們回來告訴主人師歡奇異現象,師歡就嚇到了,免除了石勒的奴隸身份。
從此,石勒就成為了自由人。
太扯了!如果真是如此,我更加願意相信:師歡聞之,立誅殺石勒。胡人有金戈鐵馬之相,對中原可不是好兆頭。師歡知懼,必有此見識。為什麽不殺呢?石勒不是被免除奴隸身份的,肯定是自己找了機會跑路。
脫離了奴隸身份的石勒來到了一片馬場,一片臨近師歡的家的牧馬場(居然沒跑遠),在那裏,他遇到了牧馬帥汲桑,其實就是個養馬的弼馬溫,石勒投靠了他。靠著常年和馬打交道練就的相馬技術,汲桑賞了他一口飯吃。石勒一定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弼馬溫”,讓他從一文不名的奴隸成長為人人膽寒的鐵血戰將,甚而有機會一統中原。
其實,現在我們看來,史書中關於英雄人物的神話傳說其實都很扯淡,古人為了突出他們天賦異稟而刻意為之。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我們大可不必太過較真,讀之就當是個樂子,足矣。
但是有一點卻是真的,曆史上很多很多的大人物,自己並沒有出眾的本領,就是靠著一個對自己大有裨益的優秀夥伴,從而一飛衝天。選對一個合夥人,真的很重要。當然,石勒沒得選,如果說石勒真的是天命所歸,那麽,在此,我認可他的命運。
好了,再講一段石勒的傳奇。話說石勒到武安去辦事,應該是汲桑交代下來的差事,畢竟,汲桑是生意人,很講究物盡其用,不能讓石勒白吃飯,在那個幾乎沒有人種地的時代,養一個閑人的代價是高昂的。
石勒在過河的時候被巡邏的士兵發現,高鼻深目多須!長相很出眾,特征很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胡人身份。抓了賣錢!這是大兵們的第一反應。
就在這千鈞重量係於一根頭發之際,一群麋鹿從士兵們身邊跑過。沒有做任何的深思熟慮,士兵們拋棄了價值五十文的石勒,去抓捕價值五十兩的麋鹿。
勒乃獲免。
真是太巧了,那時候的生態環境才真正做到了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這時候真正的傳奇來臨:俄而見一老父(白發飄飄,仙風道骨的那種,手裏還拿著類似於鹿角的拐杖,掛一個葫蘆),謂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應為中州主,故相救耳。”
這就是一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的翻版!沒有新意,卻也滿是新意。你若是相信劉邦的鬼話,這個,信他一信倒也無妨。
石勒信了。
就衝著那位白發老頭關於中州之主的論斷,石勒很快招募了十八個人: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郭敖、劉征、劉寶、張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肯定不是花錢雇的,在那個年歲,有人願意領著混口飽飯吃就足以讓人們以命相托了。這是他起家的班底,號稱“十八騎”,石勒開始了他上山頭拉杆子的輝煌曆程。在後來石勒征戰四方的歲月中,上麵的這些人個個都是他能征慣戰的大將。當然,開始的故事並不光彩,主要工作是帶著他的這十八個兄弟去搶劫,錢、糧、女人,還有馬匹。……用於結好汲桑。
古人曰過一句真理:有錢能使鬼推磨。靠著收錢與送錢的關係,汲桑和石勒建立起了兄弟般的友誼,當然,他們還有共同的目標與理想,比如發財致富(主要靠搶),比如弼馬溫想當齊天大聖。這些,讓他們的友誼格外牢固。
在石勒還沒有成為石勒之前,我們姑且這樣叫他吧,以後就省得再改了。
石勒是羯族人,在匈奴人還沒有內遷入塞的時候,羯族是作為匈奴人的附庸存在的,史載:“匈奴別部,羌渠之胄。”換句話說,就是匈奴人的奴仆,羌渠人的後代。很好認,高鼻深目多須。據說後來漢族人因《殺胡令》而奮起反抗羯胡壓迫的時候,就是照著這個標準砍人的,手起刀落,少有冤死鬼。
隨著匈奴人的內遷,作為奴仆的羯人自然而然地跟著他們的主人內遷入了中原。入塞後的羯人保持著在草原上的部落結構,部有大、小酋帥。不過既然已經內遷入中原地區,多少總會受些影響。他們原先信仰“胡天”(祆教),後來多信佛教,中國的佛教事業就是在石勒手中才開始發揚光大的。羯族人死後,實行火葬(這一點倒是比中原人先進許多)。
世代為奴的羯人並不能像匈奴人那樣有成群的牛羊,雖然有一定的遊牧經濟,但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然而卻沒有像中原漢人那樣發達的農耕技術,生活很是困苦。
石勒少年時,家裏的主要營生就是種地,是個給大戶人家種地的佃戶。
《晉書》記載,石勒出生時候,紅光滿屋,不僅如此,還有一道白光從天而降,直射入石勒家的庭院之中。
厲害吧?每讀書至此,總以為是外星人照了手電筒,不曾想竟是石勒先生帶來的奇異。
石勒的家庭情況比不上貴族劉淵,屬於貧下中農的一分子,長到能扛得動鋤頭的年紀,就開始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若不是後來的太多變故,農民石勒一定一輩子安分守己。能吃飽飯,誰還願意去刀口舔血?一切,都是因為活不下去的迫不得已。
芸芸眾生終究沒有辦法把英雄淹沒,石勒走到哪裏都會被別人發現他永遠不會泯然眾人矣的英雄氣質。就在十四歲那年,在古時,這個年齡已經可以算作是大人了。石勒和他的同鄉到洛陽去做一筆小生意。就像朱元璋家開豆腐坊一樣,石勒或許也要出門賣豆腐。
可能是第一次進城,石勒和現在的那些農村娃一樣,沒見過什麽世麵,看見洛陽城門高大氣派,很是威猛,情不自禁之下就跑到上麵大吼了一聲(倚東門長嘯),吼完就去做生意去了。畢竟,生計比看風景更重要。
但是,吼者無心,聽吼者有意。很不巧,這一聲大吼被尚書左仆射王衍聽到,王衍當時很驚奇:“剛才那個胡人小孩子,我聽他的聲音仿佛有奇誌,恐怕將來會擾亂天下。”於是派人去抓石勒,但石勒已先離開,未知未覺中,不帶走一片雲彩。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站得高看得遠的時候也經常這麽幹,很爽很豪邁,頗有些指點江山之氣概,但很遺憾,沒有人發現我的英雄氣。或許,石勒說了某些不該說的話,比如“大丈夫當如是也”、“彼可取而代之”之類。
已經不可考證。
石勒的父親是個小頭領,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村長一類的人物,沒官沒品,但多少管點事。其人性格粗野、凶惡、好勇鬥狠,與族人相處不夠和諧,於是工作也就幹得不稱職。當時沒有什麽民主選舉之類的東西,群眾意見沒法上報,沒法換人。基於領導工作要幹一輩子考慮,老石常常讓小石去管理所部胡人。和老爹相反,石勒的管理工作做得相當出色,“甚得人心”。老石的無能恰恰鍛煉了石勒的才能,無意間,很好的培養了石勒。
傳奇還在繼續,石勒的家在武鄉北原山下,史書記載,自從有了石勒之後,石勒家周圍,草木皆有鐵騎之象,菜園子裏麵還長著人參,花葉甚茂,悉成人狀。父老及相者(算命的)皆曰:“此胡狀貌奇異,誌度非常,其終不可量也。”勸同鄉人厚待他,時人多嗤笑。
就連在田間幹活時候也有異象產生,經常聽到金戈鐵馬之聲,石勒回到家把這事情告訴母親,母答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非不詳也,好事!
後來,好事沒來,“好事”之前的磨難卻接踵而至。
西晉太安年間(302年―303年),並州地區發生饑荒,石勒的佃戶做不成了,衣食無著的他加入了流民的行列。就是要飯的,地沒法種了,沒吃沒喝的,呆在家裏隻能餓死,隻好四處遊蕩去找吃的。
關於流民,石勒之前已經有過,石勒之後依然會有。龐大的流民隊伍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他們影響曆史、推動曆史、改變曆史。在石勒所處的時代,也是如此。不久之後,他們組織了自己的軍隊:乞活軍;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成漢帝國。
關於乞活軍和成漢帝國,我們在以後的章節中會詳細講到。現在,請允許回到流民石勒的故事中。
那時,離開了草原的胡人是沒有地位的,做了流民的胡人更是如此。在那個天下大亂的年代,成千上萬的漢人如螞蟻一般死去,誰又會在意那些遊蕩的胡人的生死?
有,想著靠這些胡人流民牟取暴利的人會在意。
並州刺史的司馬騰,他就是靠著販賣胡人流民發家致富的。流民石勒沒有擺脫命運,很快就被司馬騰抓去當作奴隸賣掉(怪不得石勒要宰了他)。
沒辦法,脫離了組織的人們就是容易被欺負。貧民石勒從此就變成了奴隸石勒。
其實,我們在痛恨羯胡凶殘的時候,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曾經有一段不把他們當做人來看的曆史。相互尊重,是那麽地有必要。
那年,石勒隻有二十多歲,卻在最好的年華裏被打上了奴隸的烙印。還有什麽比這更悲慘的嗎?也許隻是五十個銅錢,石勒就像牲口一樣被賣掉。這是他生命最低穀,卻也是他生命的轉折契機。石勒是不幸的,被賣與茌平(山東茌平縣)人師歡為奴,石勒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的人生在那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魏晉時期,中國早已經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這就意味著石勒並不是純粹的帶著枷鎖幹活的奴隸,隻要不逃跑,多少還是有點人身自由的,但活卻是要幹到深夜才準回來。每到夜晚,石勒的傳奇再次來臨:每夜於野,嚐聞鼓角之聲,諸奴亦聞,歸以白歡,歡懼而免之。
意思就是說每當到了晚上的時候,在田地裏幹活的石勒和他的奴隸同伴都能聽到戰場上預示著進軍的鼓角之聲。奴隸們回來告訴主人師歡奇異現象,師歡就嚇到了,免除了石勒的奴隸身份。
從此,石勒就成為了自由人。
太扯了!如果真是如此,我更加願意相信:師歡聞之,立誅殺石勒。胡人有金戈鐵馬之相,對中原可不是好兆頭。師歡知懼,必有此見識。為什麽不殺呢?石勒不是被免除奴隸身份的,肯定是自己找了機會跑路。
脫離了奴隸身份的石勒來到了一片馬場,一片臨近師歡的家的牧馬場(居然沒跑遠),在那裏,他遇到了牧馬帥汲桑,其實就是個養馬的弼馬溫,石勒投靠了他。靠著常年和馬打交道練就的相馬技術,汲桑賞了他一口飯吃。石勒一定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弼馬溫”,讓他從一文不名的奴隸成長為人人膽寒的鐵血戰將,甚而有機會一統中原。
其實,現在我們看來,史書中關於英雄人物的神話傳說其實都很扯淡,古人為了突出他們天賦異稟而刻意為之。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我們大可不必太過較真,讀之就當是個樂子,足矣。
但是有一點卻是真的,曆史上很多很多的大人物,自己並沒有出眾的本領,就是靠著一個對自己大有裨益的優秀夥伴,從而一飛衝天。選對一個合夥人,真的很重要。當然,石勒沒得選,如果說石勒真的是天命所歸,那麽,在此,我認可他的命運。
好了,再講一段石勒的傳奇。話說石勒到武安去辦事,應該是汲桑交代下來的差事,畢竟,汲桑是生意人,很講究物盡其用,不能讓石勒白吃飯,在那個幾乎沒有人種地的時代,養一個閑人的代價是高昂的。
石勒在過河的時候被巡邏的士兵發現,高鼻深目多須!長相很出眾,特征很明顯,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胡人身份。抓了賣錢!這是大兵們的第一反應。
就在這千鈞重量係於一根頭發之際,一群麋鹿從士兵們身邊跑過。沒有做任何的深思熟慮,士兵們拋棄了價值五十文的石勒,去抓捕價值五十兩的麋鹿。
勒乃獲免。
真是太巧了,那時候的生態環境才真正做到了人和動物和諧相處。
這時候真正的傳奇來臨:俄而見一老父(白發飄飄,仙風道骨的那種,手裏還拿著類似於鹿角的拐杖,掛一個葫蘆),謂勒曰:“向群鹿者,我也。君應為中州主,故相救耳。”
這就是一赤帝之子斬白帝之子的翻版!沒有新意,卻也滿是新意。你若是相信劉邦的鬼話,這個,信他一信倒也無妨。
石勒信了。
就衝著那位白發老頭關於中州之主的論斷,石勒很快招募了十八個人:王陽、夔安、支雄、冀保、吳豫、劉膺、桃豹、逯明、郭敖、劉征、劉寶、張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張越、孔豚、趙鹿、支屈六。肯定不是花錢雇的,在那個年歲,有人願意領著混口飽飯吃就足以讓人們以命相托了。這是他起家的班底,號稱“十八騎”,石勒開始了他上山頭拉杆子的輝煌曆程。在後來石勒征戰四方的歲月中,上麵的這些人個個都是他能征慣戰的大將。當然,開始的故事並不光彩,主要工作是帶著他的這十八個兄弟去搶劫,錢、糧、女人,還有馬匹。……用於結好汲桑。
古人曰過一句真理:有錢能使鬼推磨。靠著收錢與送錢的關係,汲桑和石勒建立起了兄弟般的友誼,當然,他們還有共同的目標與理想,比如發財致富(主要靠搶),比如弼馬溫想當齊天大聖。這些,讓他們的友誼格外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