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7年,慕容俊遷都鄴城。


    從最初的昌黎到現在的鄴城,前燕帝國前前後後共四次遷都,五個都城(昌黎-大棘城-龍城-薊縣-鄴城),在這漫長而繁雜的過程中,慕容家族完成了一個由小部落群體向大帝國封建的轉變,由原始落後走向繁榮富強。


    當然了,鮮卑貴族們也逐漸告別了艱苦創業的歲月,越來越入鄉隨俗,走向腐敗與墮落。


    這並不是我們的重點。


    曆史上的每一次遷都,都是統治階級政治考量之後的結果。於是有了不願“錦衣夜行”的西楚霸王,於是有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朱明王朝,嗯,崇禎最終也用行動踐行了這一點。


    對於前燕帝國,從自保於遼東到逐鹿中原的政治需要的轉變,鄴城成了前燕統治集團的最佳選擇。


    鄴城是當時中原的第一大名城,關於它的故事紛雜且精彩,其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輝煌與昏暗,經曆了漢民族的無上榮光與無限屈辱,一座曆史名城,一片傳奇之地。


    鄴城地處中原腹地,向南可以進擊東晉;向西可以震懾前秦,其戰略地位無比重要。據說,在前燕遷都鄴城之後,東晉和前秦紛紛去帝號以避鋒芒。東晉司馬家的皇帝自稱為“大島夷國”國王,前秦苻堅自稱“大秦天王”!那時,悠悠華夏正隻有一家皇帝——大燕國烈祖景昭皇帝慕容俊。那時那地,前燕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在混一天下的道路上,慕容俊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至死都沒有走完!


    358年十二月,慕容俊在全國範圍內下達了征兵令,預備擴軍一百五十萬,以求早日實現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


    原本的命令是前燕所有州縣每戶隻允許留一個成年男子,其餘全部參軍。但是,在那個人口稀缺的歲月,一百五十萬是天文數字,剛剛占領中原不久的前燕並不具備這樣雄厚的國力。後在劉貴的勸諫下改為五丁抽三,並將征兵完成時間延長到第二年冬天,慕容俊準備征兵完成後舉行浩大閱兵式,借以威懾秦晉(前秦、東晉)。


    360年正月,應征前來的百萬大軍在鄴城集結完畢,那時,慕容俊已經抱病在身,但依然站在鄴城銅雀台上檢閱了他的大軍,其兵刀銳矛鋒,劍如叢,槍如林,馬蹄聲脆,聲震八方……。仿佛回光返照一般,慕容俊心中頓時升起萬丈豪情,仿佛看到了勝利,看到了前秦、東晉的皇帝膽顫心驚地跪在自己麵前,任由自己數落罪過。


    閱兵式進行完畢,慕容俊隨即病倒,病入膏肓!


    彌留之際的人,不僅畏懼死亡,還能夠感受到死亡的到來。一病不起的慕容俊感覺到了自己的大限將至,時日無多,隻能想盡辦法交代後事。


    慕容恪,作為慕容俊手中最為鋒利的一把利劍,也是他最為信賴和倚重的大臣,毫無疑問地成為慕容俊托付後世的人選。


    慕容俊首先對他這個忠心耿耿的兄弟進行了試探,就像劉備對諸葛亮那樣,“少主堪輔則輔之,不堪輔則君取而代之”。當然,親兄弟之間沒有那麽委婉,慕容俊直接告訴慕容恪,“吾所疾惙然,當恐不濟。修短命也,複何所恨!但二寇未除,景茂衝幼,慮其未堪多難。吾欲遠追宋宣,以社稷屬汝”(《晉書﹒慕容俊載記》)。


    我想,恪兒當時是很想說“好”的,隻是不能夠罷了,麵對兄弟間的骨肉親情,麵對君王的恩遇有加,麵對屏風後可能存在的五百刀斧手,慕容恪能夠做的隻是不斷的推辭、作保證,以打消兄長對身後事的顧慮。


    “太子雖然年幼(太子慕容暐是年十歲),但是很聰明(天縱聰聖),一定能夠完成陛下遺願,光大燕國。不可因其年幼而亂正統,”


    回答並不能使慕容俊滿意,自己的兒子哪怕正是天縱英才,和眼前這個兄弟相比,猶如寒鴉之比白天鵝。


    “讓你當就當,兄弟之間豈虛飾也,難道連這點信任都沒有嗎?”


    當然沒有,古往今來多少皇室家族就因為這個皇位而骨肉相殘!慕容恪是學習和實踐的優等生,對此時刻保持著警醒!


    “陛下若以臣堪荷天下之任者,寧不能輔少主乎!”慕容恪雙膝跪地,麵帶誠懇。


    “若汝行周公之事,吾複何憂!”慕容俊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心中大喜,於360年正月二十日,溘然長逝。時年四十二歲,諡號“景昭皇帝”,廟號烈祖。


    其實,慕容俊的擔心是很有道理的,在359年慕容俊和大臣們宴飲聊天時談到關於兒子的問題,慕容俊老淚縱橫,連連感歎好兒子不好生!


    在慕容暐之前,慕容俊有太子慕容曄,356年病逝。司徒左長史李績評論其有八德:其一,至孝;其二,聰明敏銳;其三,沉著堅毅;其四,恨阿諛而愛剛直;其五,好學;其六,多才多藝;其七,謙恭;其八,好施。而現任太子慕容暐就缺陷頗多了,喜歡打獵和絲竹樂器,在君王麵前用這樣的話來評論現任太子,並且還是在太子當麵。我們幾乎可以想象李績的委婉,以及慕容暐的不堪。


    俗話說,三歲看到老。慕容俊的擔心不無道理,僅僅十年之後,慕容暐就帶領著曾經強大到不可一世的前燕帝國走向了滅亡。


    慕容俊在位時期是前燕帝國最為強大的時期,在他的統治下,燕國由割據遼東一隅的部族政權一躍成為傲視中原的霸主,前燕帝國的軍隊橫行天下,敵對者無不聞風喪膽。


    固然,他的天下主要是靠他弟弟慕容恪、慕容垂打下來的。無可否認,慕容恪、慕容垂都是百年一遇的良將,甚至可以認為,二人的軍事能力高於慕容俊,但我相信,隻有慕容俊這個大哥,才能讓這幾個兄弟誓死追隨,才能讓國內無數能力超強的將領不敢有二心。


    曆史給了慕容俊爭霸中原的機遇,也給了爭霸中原的資本,卻沒有給他統一天下的時間,如之奈何?正如諸葛亮出山時的故事,水鏡先生司馬微有一句這樣的讖語: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至於慕容俊,雖得其時,亦不得其時!每每讀之,莫不扼腕,為之奈何?


    最後,以《晉書》中對慕容俊的評價做一個結尾:


    “宣英文武兼優,加之以機斷,因石氏之釁,首圖中原,燕士協其籌,冀馬為其用,一戰而平巨寇,再舉而拔堅城,氣讋傍鄰,威加邊服。便謂深功被物,天數在躬,遽竊鴻名,偷安寶錄。猶將席卷京洛,肆其蟻聚之徒;宰割黎元,縱其鯨吞之勢。使江左疲於奔命,職此之由。非夫天厭素靈而啟異類,不然者,其鋒何以若斯!”


    這是一段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評語,竟赫赫然出現在正史之中,毫不掩飾地說出“天厭素靈而啟異類”的話來,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欽羨之意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何止表現了對前燕正統地位的認同,簡直是對當時東晉政權的蔑視了。


    上天都厭惡了曾經長久據有中原的人們,於是重新找尋一個新的族種,君臨萬方。作為“素靈”的大晉國的人們,天厭之!


    那麽,為什麽慕容俊的這個燕國被稱為“前燕”呢?在前燕之後,慕容俊的五弟慕容垂、侄兒慕容泓、少弟慕容德,都先後恢複過大燕,曆史上分別稱之為後燕、西燕、南燕。慕容家族最早建立的這個燕國,就按輩分被稱之為“前燕”了。


    這些是前燕帝國滅亡之後的故事了,依舊精彩,依舊有名震天下的豪傑和出類拔萃的笨蛋。我們後麵會逐一講到。


    慕容俊的死是前燕的重大損失,整個國家頓時陷入動蕩。但前燕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爭霸中原的腳步。由於慕容恪主政,國家政治平穩,軍事強大。在慕容俊死後的七年時間裏,慕容恪帶領著鮮卑鐵騎南征河南,奪取了大片領土,前燕帝國依舊強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再歎崢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再歎崢嶸並收藏泣血征程之五胡亂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