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契丹還是黨項,他們隻是一個民族,由眾多部落構成的民族,並沒有統一的領導人,部落酋長,隻能統領一部分人而已。</p>


    相對來說,吐穀渾是一個國家,薛延陀則是有自身的可汗,對自身國家,部落,具有絕對統治力。李靖的建議,就是要黨項,回紇這些小部落,盡可能的聚集到一起,抵禦外敵。</p>


    如果是以前,這些部落不可能聚集到一起,除非他們受到天災,需要外出劫掠,因為他們會擔心強大的部落,吞並自身。</p>


    現在卻沒有這種顧慮,一來大家都投靠了大唐,身後有了靠山;二來部落青壯在外征戰,部落實力變弱,在有外敵的情況下,聚集到一起,是一個很好的辦法。</p>


    商議了三次,李世民才下定決心,選擇李靖修改的方桉,他覺得抽調南方的府兵,讓很多州郡,形成一個兵力真空時期,在不知道詳情的人看來,這就是李世民貪圖海外的財富,抽調了人手。</p>


    李世民就是要這些城池變得虛弱,當然!這隻是一種假象,在州郡之間,隱藏著兵馬,可以隨時鎮壓動亂,而且巡查禦史過一段時間就會出動,交叉巡查。</p>


    外出的禦史,會分批出動,他們都不知道,在自己身後,還有沒有其他隊伍,而且絕大多數禦史,都隻以為是一次普通巡視。</p>


    可以預料,這次行動,會挖出不少蛀蟲,一些世家也會倒黴。</p>


    這次精心布局,李世民還發現一個好辦法,以前他就在頭疼,國家大了管理不變,尤其是那些偏遠地方。以前巡查禦史,巡查路線,幾乎是固定的,畢竟禦史數量有限。</p>


    現在李世民覺得,完全可以擴大規模,每年都安排禦史出動,甚至重新組建,一個和巡查禦史差不多的組織,明察暗訪,這才是最好的巡查方式。</p>


    事情不出預料,契丹,黨項,回紇都有部落,請求再次增添人手,出征海外。而不等人馬聚集出動,來至於倭島第二批財物,再次送到了長安,一樣兩百多車,一樣裝滿馬車的大箱子,漏在外麵的就是無法裝箱子的大珊瑚,奇石。</p>


    剛剛秋收完成,沒想到倭島又有財物送來,這才又過三個月啊!這下知道的人都眼紅了,不少府兵都在詢問上司,自己有沒有機會去海外。</p>


    </p>


    隻有有限的一些人才知道,這次送來的財物,金銀珠寶更少,數量最多就是砸扁的器皿,見到垃圾一樣的東西,李世民很想讓人丟出宮去,最後還是舍不得,不得不安慰自己,這也是錢。</p>


    隨著大量的珠寶翡翠流入長安,李世民已經讓人重新定製官員的配飾。</p>


    李淵規定大臣們的常服,親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玉帶鉤。五品以上用朱色小科(小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草金鉤。六品用黃色(檸檬黃)雙釧(幾何紋)綾製作,腰帶用犀鉤。七品用綠色龜甲、雙巨、十花(均為幾何紋)綾製作,帶為銀銙(環扣)九品用青色絲布雜綾製作,腰帶用瑜石帶鉤。</p>


    瑜石是指像玉的石頭,像差一些的翡翠,在大唐人的眼中,都屬於這一範圍。</p>


    李世民繼位之後,規定了官服顏色和腰帶,銙也就是腰帶配飾的規格,如今他覺得,似乎有些小家子氣,完全可以弄得大氣一些,反正朝廷有的是玉石,寶石。</p>


    長安的事情,王牧當然不清楚,他有條不紊的清理了十座城池,其實在打下備中,備後兩座城池之後,倭人就已經嚇壞了,兩座城池男人一樣被殺光,隻有很少一點人,被王牧讓人帶到其他城池附近,故意放了出去。</p>


    備前城在騎兵圍困了一段時間之後,聽聞臨近城池被屠城之後,城主帶著守衛,直接跑了,主要是他一點信心都沒有,前段時間大軍前去消滅中原人,一去就了無音訊,如今騎兵出現城外,那些前去的軍隊,下場可想而知。匯聚了二十萬人的軍隊,都全軍覆沒,自己這點人,哪裏夠看,此時不跑,更待何時。</p>


    那些故意放生的倭人,給其他城池帶去了噩耗,屠殺啊!幾十萬人全部殺光,這是他們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原本還想拚死抵抗,畢竟破城都要死,不過隨後城外來人,打破了他們的想法。</p>


    不降則死!一個不留!</p>


    倭人不敢去賭敵人會不會屠城,不少人逃出城,逃進山裏,聰明的知道倭島太小,敵人已經占領了不少地方,逃無可逃,於是老老實實的開城投降。</p>


    十個人就接收了一座城池,這讓去傳信的這隊騎兵,瞠目結舌,一時還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不過送到嘴裏的肉,沒有不吃的道理,他們還是硬著頭皮接收了城池。</p>


    短短幾個月,倭島震動!奈良更是人心惶惶,畢竟備前城已經失陷,而奈良聚集備前,隻有五百裏路,關鍵還是水師,這幾個月噩耗不斷傳來,先是出征大軍音訊全無,接著敵人出現,隨後各地港口被攻擊,焚燒,現在他們連漁船都找不到一艘。</p>


    這意味著敵人可能隨時出現在奈良附近,而且二十萬大軍消失,這打擊了所有人的信心,他們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才能抵擋敵人。</p>


    這一次蘇我蝦夷再也沒有和舒明天皇爭權奪利的心思,兩人詳談之後,決定召集所有人,固守奈良,把奈良打造成一個鐵桶。</p>


    “好久不見!郡王風采依舊啊!”王牧笑著迎了上去。</p>


    “見過郡王!”公孫武達跟著上前施禮。</p>


    “二位威震倭島,某在長安可是如雷貫耳啊!”李孝恭笑著回禮。</p>


    “想不到陛下居然讓郡王遠道而來,真是出乎預料。”</p>


    “也不知道,是不是多年沒有坐船,這次差點要了老命,早知如此,我說啥也不來倭島。”李孝恭苦笑道。</p>


    “嘿嘿!能者多勞嘛!這幾位是?”王牧笑了笑,看向李孝恭身後。</p>


    “這是淮安郡王五子李孝義,六子李孝逸,犬子李崇晦,代國公二子李德獎,鄂國公次子尉遲寶慶,梁國公次子房遺愛,蔡國公次子杜荷。”李孝恭介紹道。</p>


    “見過都督!”幾個小子兩眼放光看著王牧,有模有樣的抱拳施禮。</p>


    看著一張張青澀的麵孔,王牧不由瞪大眼睛轉頭問道:“不用多禮!這是啥意思?”</p>


    “程知節說你把他兒子教導得非常好,不但武藝進步,還懂事了,腦子也靈活,蔡國公深表讚同,所以就把他們交給我,一起給你帶來,隨便你怎麽教,隻要不打死就行。”李孝恭笑眯眯的說道。</p>


    “他們這也太看得起我了吧?代國公軍事無雙,房謀杜斷少有人及,他們誰不比我強,這是要幹啥?不怕我給弄廢了?”王牧驚訝的問道。</p>


    “沒辦法,這幾個臭小子,人不大,惹事的本事不小,一個個在長安無法無天,打架鬥毆是家常便飯,你也知道,他們老子忙得很,沒時間管,就拜托給你了。”李孝恭雙手一攤說道。</p>


    王牧明白,原來是一群問題少年,見到程家兩個小子跟著外出一趟有長進,就一股腦的塞了過來。</p>


    “我這在打仗,送他們來,這出了事情怎麽辦?我不管,你帶來的,你負責。”王牧搖搖頭說道。</p>


    “都督您放心,我一定不會給你添亂,有事您吩咐就是。”和王牧接觸過的杜荷,急忙說道,他老子可是說了,要是不學好,就逐出家門,他可是知道他父親說得出做得到的。</p>


    其實杜如晦也是沒辦法,他確實太忙了,眼見老實了許多的杜荷,又變得遊手好閑,所以就想到把他送到王牧這裏,他相信王牧會照顧好的,關鍵是他覺得程咬金說得有道理,丟在外麵,沒有人幫他,才懂得自立。</p>


    “是啊都督!我們很能打的!”李德獎提著一把橫刀,興衝衝的說道。</p>


    “嗯!”房遺愛,尉遲寶慶一起點頭。</p>


    “杜二郎!你不是懂事了嗎?怎麽也被送來了?還有你們幾個,很能打?打得過幾人?”王牧氣樂了,沒好氣的問道。</p>


    杜荷在姑複住了半年,負責照顧杜如晦,確實沉穩了一些,現在又能從他身上看出跳脫,可見這完全是故態萌發。</p>


    “等閑兩三個人,不是我的對手!”李德獎不服氣的說道。</p>


    “哼!那些長安的青皮,算得了什麽?其他家丁護衛,誰不認識你們,那都是讓著你們的,還真以為能打?”李孝恭冷哼一聲說道。</p>


    “真要生死搏殺,一個府兵,就能要你們的命!”看李德獎還不服氣,王牧補了一句。</p>


    “那是我們還小!”李德獎給自己找了個理由。</p>


    “好了!回城再說吧!”王牧揉揉額頭說道。來都來了,用不能真的就這樣,又把幾個小家夥送回去吧,至於幾個小家夥如何安排,還得考慮一下。</p>


    “太好了!”李德獎一聽,知道不會趕他們離開,頓時高興起來,其實他們幾個,還真的很佩服王牧,在長安的時候,一聽是來跟著王牧,就爽快的同意了,沒有一點反對的意思。</p>


    其實這並不奇怪,雖然他們父親也很厲害,不過那是幾年前的事情,那時候他們才十來歲,理解不深刻,隻是知道厲害,具體多厲害,並沒有直觀的體會。</p>


    王牧不一樣啊!他可是長安城的名人,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個關於他故事,尤其是坑殺好幾萬倭人的事情,傳出去就變成了坑殺十多萬,據說在倭島殺得人頭滾滾,屍橫遍野。</p>


    少年人都有一個英雄情節,他們想像父輩一樣,做出一番成績,如今他們父輩坐鎮長安,去投奔正在作戰的王牧,自然是一個好消息。</p>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王牧做的事情,和百姓關係更近,兩季稻,山藥,葛根,敦化坊的改建,都是和百姓息息相關;大量的財富運送到長安,又有誰不眼紅,羨慕。這樣一來,百姓討論他自然更多,每天在長安閑逛,遊蕩的李德獎等人,自然覺得王牧比他們老子更加厲害。</p>


    “嘿嘿!你們高興得太早了。”王牧心裏暗笑道。</p>


    李孝恭帶了很多物資過來,一部分是賞賜他的,一部分是李世民賞賜士卒的,李孝恭來的名義,就是慰勞遠征軍。</p>


    “啥!還有六萬大軍,前來倭島?”接風宴上,王牧被李孝恭帶來的消息,嚇了一跳。</p>


    “沒錯!大軍走陸上,我們走水路,後續水師會陸續運送過來。”李孝恭點點頭很肯定的說道。</p>


    “陛下這是擔心我們打不過倭人?”王牧問道。</p>


    “當然不是,大軍前來,一來是讓你壓力小一些,二來陛下是在布局。”李孝恭壓低聲音解釋道。</p>


    “遼東?”王牧手指在桌子上點了一下說道。</p>


    “隻是一部分,還有國內,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李孝恭微微點頭說道。</p>


    王牧沒有再問,那也不是他需要關心的問題,李世民布局遼東,這並不讓人意外,隻要看過地圖,就知道應該怎麽做。</p>


    “這麽多人,糧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啊!”王牧揉揉額頭說道。</p>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世家籌備的糧食和南洋,林邑,嶺南送來的糧食,剛好夠支持目前的人馬,如果增添六萬大軍,那就差得太多了,尤其是需要長時間駐紮。</p>


    “沒關係,今年除了河北,淮南受了一點災,其它地方都豐收了,朝廷有足夠的糧草,陛下說隻要堅持到明年夏收,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李孝恭說道。</p>


    “陛下這真是看得起我啊!”王牧苦笑著說道。</p>


    “誰不知道你治理地方厲害,有百姓說你是農神,還給你立生祠。”李孝恭笑了笑,有些羨慕的說道。百姓立生祠,這種事情,可是非常少有的,皇帝隻要不是昏君,或者王牧不謀反,就不可能動他,說是有免死金牌,也不為過。</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叔在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叔在此並收藏大唐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