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色這是很正常的,對於美色,男人的免疫力一向不強,尤其是沒有經濟壓力,那自然是多多益善,想到一個女王弄回宮裏,李世民心裏還是很火熱的。</p>
長孫無忌理解的笑了笑道:“要管理一個國家,即便是一個小國,對於女人來說,壓力也是很大的,陛下能伸出援手,那是她的幸運。”</p>
“傳旨李績,不用急著進攻,一切以穩妥為上。”李世民吩咐道。</p>
找到這處鐵礦,他已經完全把滅高句麗的事情,拋在腦後,有這處鐵礦,加上國內迅猛的發展,以後滅高句麗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想想以後士卒全部穿著鐵甲的場麵,他就覺得帶勁。</p>
當然!也有傷亡不小的緣故,雖然拿下安市城,大唐自身還是傷亡近兩萬,再加上新城,遼東兩處的傷亡,李世民還是有些肉疼,有幾次他都在想,要是聽房杜等人的勸說,過幾年再來,會不會更好一些。</p>
好在目前戰事進展順利,如果拿下江北之地,也算達到目的,畢竟這是高句麗一半的地盤。</p>
李世民回到城中,立即開始下令,先是讓水師進入鴨綠江,準備截斷江南江北的交通;隨後又調張亮,前去建安布防,薛萬徹守安市,他要穩固這條線的防禦。</p>
“輔機,遼東這塊地方,怎麽才能長治久安?如今關中的百姓不能動,河北幽州的百姓本來又不多,該哪裏去找人呢?”回城之後,李世民揉揉額頭問道。</p>
強幹弱枝的布局,這一點絕對不能改變,從秦漢開始,曆代帝王,就會把富商和百姓,盡量遷移到京畿地區,就是為了讓京畿地區,隨時能組建超越地方的兵力。</p>
因為世家對外擴張,關中的百姓工匠有不少遷移了出去,嚴打的時候又清理了一些,加上府兵征戰,鎮守地方,所以實在是不能再搬遷了。</p>
至於距離遼東最近的遼西,幽州,河北等地,因為戰亂的原因,人口本來就不多,也不能動,不然很容易引起地方不穩。</p>
長孫無忌咂咂嘴,他也覺得為難,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曆隋末之亂,中原人口銳減七成,雖然如今略有恢複,也隻是剛出生的孩子而已。</p>
大唐立國二十年不到,真正穩定,還是最近三四年,所以人口的增加,並不多,反而是抓的俘虜,投誠的部落多一些。</p>
“陛下不如把這些出征的府兵,留在遼東。”長孫無忌眼睛一亮,認真的提議道。</p>
“出征的府兵!這可都是精銳啊!”李世民嚇了一跳,坐直身體說道。</p>
這次出兵,水師除外,屬於大唐府兵,隻有十五萬,胡兵五萬,可以說大唐最精銳的士卒,有一大半都帶出來了。所以長孫無忌的話,讓他很是吃驚。</p>
“當然不是全部留下,十二衛直屬是要帶回關中,其他卻可以留下,畢竟遼東還是需要兵馬鎮守。”</p>
“也行!留他們在這軍屯,也可以減少糧草的消耗。”李世民眉頭一動,隨後點點頭。</p>
“臣的意思是直接分土地給他們,每一個府兵,分幾十畝地,再免他們幾年稅收,這樣一來,這些府兵,就在遼東安下家了。”長孫無忌微微搖頭說道。</p>
“嗯,免稅到無妨,正好抵消他們的功勳,朝廷可以減少開支,但是這樣一來,這府兵數量,可就減少太多了,萬一有戰事?”李世民思索著說道。</p>
“遼東一定,朝廷的敵人,就隻有西方,短時間也不會有大的戰事,所以府兵多寡,影響不大,再過十數年,這些府兵也都上了年齡,到時候也該征召新的府兵。</p>
</p>
有幾萬府兵在遼東,他們的子女,日後也是很好的府兵來源,這也符合陛下長治久安的目的。”長孫無忌解說道。</p>
“輔機言之有理,短時間之內,戰事都在遼東,就留他們也可以,戰後統計一下,沒有成家的,從那些俘虜之中,挑選婦女成家。”李世民頜首說道。</p>
一回生二回熟,如今李世民也能把賞賜人口,說得理直氣壯,絲毫不擔心有禦史說這種事情,不仁慈,不合禮儀之類的話,關鍵還是那些傷員,能夠對負傷的士卒,做出妥善安排,李世民心中也是很在意的。</p>
為啥皇帝忌諱其他人收買人心呢?因為如今的人,講究有恩必報,為了報恩付出生命在所不惜的事情,大有人在。以前隻是給撫恤金,賞賜土地,雖然也盡力解決傷殘士卒的後事,但那隻是正常操作,哪有給地給媳婦來得好。</p>
不用去問,李世民都很肯定,那些賞賜了倭女的府兵,對他絕對忠心不二,這也是他放心離開長安的原因之一,有那麽大一股堅定的力量,任何問題,都能解決。</p>
“陛下!如今戰事已經基本定下,不如回長安吧,這裏有英國公他們就足夠了。”長孫無忌勸說道。</p>
要說最不想李世民親征的人是誰,長孫無忌絕對算其中之一。想要李世民死的人太多了,尤其是遼東這地方,除了高句麗,那些部落也不得不防,刀劍無眼,萬一有何差池,國內必然動蕩,而李淵還活著,這就是變數,李承乾也還小,即便順利上位,能鎮住朝中眾多功臣悍將嗎?</p>
如果李世民死在遼東,才剛剛收服的那些部落,估摸著又要生出異心,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精力,才能重新回到如今的局麵。</p>
大唐良好的局麵,不容破壞,這是不少人心中的想法,也隻有從亂世中經曆過的人,才最能體會安定生活的不易。一些文臣,武將,本身就是普通百姓出生,如今上了年齡,隻希望子孫能繼承爵位,安穩的生活。</p>
秦皇死在巡視的路上,每次外出,幾乎都經曆刺殺;小霸王孫策,也是被刺殺而亡,所以長孫無忌覺得,李世民還是呆在長安最好。</p>
李世民眉頭一皺,擺擺手說道:“才出來半年,朕就回去,豈不是虎頭蛇尾,等高句麗敗退回江南之後再說吧。”</p>
“陛下,高句麗敗局已定!隻要不繼續強攻,他們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朝中大事不少,沒你坐鎮,還是多有不便。”長孫無忌繼續勸說道。</p>
“朝中有玄齡他們,不會有問題的,而且承乾也該多磨練一下。”李世民很自信的說道。</p>
李世民很自信,如果是以前,他還真不敢離開長安太久,上次做了周密部署,離開之後,一切都很安穩,加上這次出發之前,李淵難得的沒有對他冷嘲熱諷,從眼神之中,李世民就能看出來,李淵已經放下了,放下了他殺兄殺弟這件事情。</p>
畢竟都是兒子,即便再埋怨,心裏再恨,總不能再死一個兒子吧?</p>
“二郎,答應為父,不要再殺任何一個兄弟,他們對你沒有任何威脅。”李淵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之中,帶著一絲哀求。或許是年齡老了,李淵也考慮自己的後事,近十年,他可是又造出了好幾個兒女,還有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兒子,他很是擔心,自己死後,李世民又下殺手,把那些同父異母的都弄死。</p>
“父皇你放心吧!隻要他們不生出不該有的想法,我不會拿他們怎麽樣的。”李世民嚴肅的說道。</p>
“唉!你去忙吧!”李淵擺擺手,這時候他覺得身體一下輕鬆多了,李世民一走,他回頭他就去看工匠做的那一套玉衣。</p>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把腦子裏的回憶拋開,澹澹的說道:“如果朕沒有猜錯!高句麗定然會乞降,朕把這事處理完了,再回長安。”</p>
“陛下英明,高句麗定然會乞降!”知道李世民這是想給自己親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長孫無忌也不再勸說。</p>
…………</p>
不出他們預料,就在李世民視察礦區的時候,平壤城正在商議投降的事情。</p>
打不過就投降,這是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麵對中原王朝,四周小國,已經習慣。</p>
“臣服大唐,臣沒有意見,隻是李世民會同意嗎?”剛剛趕回來的淵太柞,遲疑了一下說道。</p>
中原王朝喜歡接受周邊部落國家都臣服,即便占領之後,也隻是派遣一些官員,在附近駐守一支人馬,並不幹涉部落內部的管理,即便會付出一些代價,但是來至中原朝廷的賞賜,幫助也是一件大好事。</p>
所以周邊的部落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都會主動前去朝貢,表達臣服。</p>
高建武和群臣都不由尷尬的沉默起來,雖然很多人沒有經曆過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但是也知道,打退三次中原王朝,那是他們最自豪的事情,沒有之一,但那是建立在他們詐降的情況之下,而且是多次詐降。</p>
可以說高句麗已經敗壞了名聲,所以僅有的羞恥心,讓他們不好意思開口。</p>
“咳咳!其實莫離支多慮了,當年的事情,並非大王之意,不過是前方將領,自作主張,這次以大王的名義請降,李世民應該會同意。”大敗而歸,回來請罪的高惠真幹咳兩聲說道。</p>
“王兄言之有理,為了高句麗,我親自寫信臣服大唐。”高建武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說道,那樣子好像完全在為國家,為百姓考慮。</p>
“臣擔心李世民要求大王親自前去。”淵太柞抬眼看向高建武說道。</p>
高建武身體一僵,隨後擔憂的看向群臣。</p>
群臣麵對高建武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避過。</p>
高建武心裏一寒,他這才清晰的感受到,自己這個大王,在臣子眼中,都不如他們自己重要,必要時候,可以拋棄的。</p>
高建武能夠想象出,如果李世民真要自己前去,這些臣子一定會想辦法逼迫自己去,就算回不來,他們立即會扶持自己兒子繼位,最好成為傀儡。</p>
“罷了!李世民真要本王前去,本王就去會一會他。”高建武眼神一凝,挺直腰身,擺擺手說道。</p>
淵太柞微微一愣,他敏感的察覺,高建武變了,變得堅定,氣勢也比以前強了。</p>
“哪位願意前去唐營走一趟?”高建武沉聲說道。</p>
高建武的語氣,比以前要重一些,沒有了那股陰柔的感覺,讓人心裏有了一些壓力,高惠真餘光掃視左右,見沒人主動接任務,他隻得暗自歎息一聲,走了出來。</p>
沒辦法,他是王室,又是待罪之身,這次戰敗,雖然說不能全怪他,但是損失了那麽多人馬,不做點事情出來,以後就別想立足朝堂了。</p>
“大王,臣願往!”</p>
高建武臉色逐漸變得陰沉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神色一鬆,欣慰的微微頜首,溫和的說道:“那就辛苦王兄了。”</p>
“大王不知道臣這次前去,底線是什麽?”高惠真拱手問道。</p>
“王兄看著辦吧,能答應的就答應他們。”高建武無力的擺擺手,承認自己失敗,對於男人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國家都王。</p>
“臣懂了。”</p>
…………</p>
半個月之後,李世民就見到了高惠真代表團。</p>
“高建武願意臣服朕?”李世民玩味的打量著高惠真。</p>
“是的陛下,吾王一向敬仰陛下,心向中原,願意拜大唐為宗主國,年年上供。”高惠真恭敬的說道。</p>
“嗬嗬!你說,朕如何才能相信你們呢?”李世民笑著問道。</p>
聽出李世民話語之中嘲諷之意,高惠真硬著頭皮,恭敬的施禮說道:“陛下有何要求,盡管吩咐,隻要下國能辦到的,絕不推脫。”</p>
“為了表達你們的誠意,鴨綠江以北,就獻出來吧!”李世民大袖一揮,語氣堅定的說道。</p>
“啊!”高惠真驚呼一聲,雙眼大睜,不敢置信的看向李世民。</p>
在他們心目中,雖然中原王朝會占據一些重要地方,但是怎麽也想不到,李世民大嘴一張,直接要了高句麗一半的領地。</p>
“怎麽?有問題?”李世民眉頭一皺,不滿的問道。</p>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高句麗地小民寡,江北之地,就占據了大半領地,如果沒了這些地方,以後可抵擋不住敵人啊!”高惠真苦著臉,躬著身子悲傷的說道。</p>
長孫無忌理解的笑了笑道:“要管理一個國家,即便是一個小國,對於女人來說,壓力也是很大的,陛下能伸出援手,那是她的幸運。”</p>
“傳旨李績,不用急著進攻,一切以穩妥為上。”李世民吩咐道。</p>
找到這處鐵礦,他已經完全把滅高句麗的事情,拋在腦後,有這處鐵礦,加上國內迅猛的發展,以後滅高句麗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想想以後士卒全部穿著鐵甲的場麵,他就覺得帶勁。</p>
當然!也有傷亡不小的緣故,雖然拿下安市城,大唐自身還是傷亡近兩萬,再加上新城,遼東兩處的傷亡,李世民還是有些肉疼,有幾次他都在想,要是聽房杜等人的勸說,過幾年再來,會不會更好一些。</p>
好在目前戰事進展順利,如果拿下江北之地,也算達到目的,畢竟這是高句麗一半的地盤。</p>
李世民回到城中,立即開始下令,先是讓水師進入鴨綠江,準備截斷江南江北的交通;隨後又調張亮,前去建安布防,薛萬徹守安市,他要穩固這條線的防禦。</p>
“輔機,遼東這塊地方,怎麽才能長治久安?如今關中的百姓不能動,河北幽州的百姓本來又不多,該哪裏去找人呢?”回城之後,李世民揉揉額頭問道。</p>
強幹弱枝的布局,這一點絕對不能改變,從秦漢開始,曆代帝王,就會把富商和百姓,盡量遷移到京畿地區,就是為了讓京畿地區,隨時能組建超越地方的兵力。</p>
因為世家對外擴張,關中的百姓工匠有不少遷移了出去,嚴打的時候又清理了一些,加上府兵征戰,鎮守地方,所以實在是不能再搬遷了。</p>
至於距離遼東最近的遼西,幽州,河北等地,因為戰亂的原因,人口本來就不多,也不能動,不然很容易引起地方不穩。</p>
長孫無忌咂咂嘴,他也覺得為難,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經曆隋末之亂,中原人口銳減七成,雖然如今略有恢複,也隻是剛出生的孩子而已。</p>
大唐立國二十年不到,真正穩定,還是最近三四年,所以人口的增加,並不多,反而是抓的俘虜,投誠的部落多一些。</p>
“陛下不如把這些出征的府兵,留在遼東。”長孫無忌眼睛一亮,認真的提議道。</p>
“出征的府兵!這可都是精銳啊!”李世民嚇了一跳,坐直身體說道。</p>
這次出兵,水師除外,屬於大唐府兵,隻有十五萬,胡兵五萬,可以說大唐最精銳的士卒,有一大半都帶出來了。所以長孫無忌的話,讓他很是吃驚。</p>
“當然不是全部留下,十二衛直屬是要帶回關中,其他卻可以留下,畢竟遼東還是需要兵馬鎮守。”</p>
“也行!留他們在這軍屯,也可以減少糧草的消耗。”李世民眉頭一動,隨後點點頭。</p>
“臣的意思是直接分土地給他們,每一個府兵,分幾十畝地,再免他們幾年稅收,這樣一來,這些府兵,就在遼東安下家了。”長孫無忌微微搖頭說道。</p>
“嗯,免稅到無妨,正好抵消他們的功勳,朝廷可以減少開支,但是這樣一來,這府兵數量,可就減少太多了,萬一有戰事?”李世民思索著說道。</p>
“遼東一定,朝廷的敵人,就隻有西方,短時間也不會有大的戰事,所以府兵多寡,影響不大,再過十數年,這些府兵也都上了年齡,到時候也該征召新的府兵。</p>
</p>
有幾萬府兵在遼東,他們的子女,日後也是很好的府兵來源,這也符合陛下長治久安的目的。”長孫無忌解說道。</p>
“輔機言之有理,短時間之內,戰事都在遼東,就留他們也可以,戰後統計一下,沒有成家的,從那些俘虜之中,挑選婦女成家。”李世民頜首說道。</p>
一回生二回熟,如今李世民也能把賞賜人口,說得理直氣壯,絲毫不擔心有禦史說這種事情,不仁慈,不合禮儀之類的話,關鍵還是那些傷員,能夠對負傷的士卒,做出妥善安排,李世民心中也是很在意的。</p>
為啥皇帝忌諱其他人收買人心呢?因為如今的人,講究有恩必報,為了報恩付出生命在所不惜的事情,大有人在。以前隻是給撫恤金,賞賜土地,雖然也盡力解決傷殘士卒的後事,但那隻是正常操作,哪有給地給媳婦來得好。</p>
不用去問,李世民都很肯定,那些賞賜了倭女的府兵,對他絕對忠心不二,這也是他放心離開長安的原因之一,有那麽大一股堅定的力量,任何問題,都能解決。</p>
“陛下!如今戰事已經基本定下,不如回長安吧,這裏有英國公他們就足夠了。”長孫無忌勸說道。</p>
要說最不想李世民親征的人是誰,長孫無忌絕對算其中之一。想要李世民死的人太多了,尤其是遼東這地方,除了高句麗,那些部落也不得不防,刀劍無眼,萬一有何差池,國內必然動蕩,而李淵還活著,這就是變數,李承乾也還小,即便順利上位,能鎮住朝中眾多功臣悍將嗎?</p>
如果李世民死在遼東,才剛剛收服的那些部落,估摸著又要生出異心,不知道需要花費多少精力,才能重新回到如今的局麵。</p>
大唐良好的局麵,不容破壞,這是不少人心中的想法,也隻有從亂世中經曆過的人,才最能體會安定生活的不易。一些文臣,武將,本身就是普通百姓出生,如今上了年齡,隻希望子孫能繼承爵位,安穩的生活。</p>
秦皇死在巡視的路上,每次外出,幾乎都經曆刺殺;小霸王孫策,也是被刺殺而亡,所以長孫無忌覺得,李世民還是呆在長安最好。</p>
李世民眉頭一皺,擺擺手說道:“才出來半年,朕就回去,豈不是虎頭蛇尾,等高句麗敗退回江南之後再說吧。”</p>
“陛下,高句麗敗局已定!隻要不繼續強攻,他們就沒有翻身的機會,朝中大事不少,沒你坐鎮,還是多有不便。”長孫無忌繼續勸說道。</p>
“朝中有玄齡他們,不會有問題的,而且承乾也該多磨練一下。”李世民很自信的說道。</p>
李世民很自信,如果是以前,他還真不敢離開長安太久,上次做了周密部署,離開之後,一切都很安穩,加上這次出發之前,李淵難得的沒有對他冷嘲熱諷,從眼神之中,李世民就能看出來,李淵已經放下了,放下了他殺兄殺弟這件事情。</p>
畢竟都是兒子,即便再埋怨,心裏再恨,總不能再死一個兒子吧?</p>
“二郎,答應為父,不要再殺任何一個兄弟,他們對你沒有任何威脅。”李淵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之中,帶著一絲哀求。或許是年齡老了,李淵也考慮自己的後事,近十年,他可是又造出了好幾個兒女,還有一些年齡大一點的兒子,他很是擔心,自己死後,李世民又下殺手,把那些同父異母的都弄死。</p>
“父皇你放心吧!隻要他們不生出不該有的想法,我不會拿他們怎麽樣的。”李世民嚴肅的說道。</p>
“唉!你去忙吧!”李淵擺擺手,這時候他覺得身體一下輕鬆多了,李世民一走,他回頭他就去看工匠做的那一套玉衣。</p>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把腦子裏的回憶拋開,澹澹的說道:“如果朕沒有猜錯!高句麗定然會乞降,朕把這事處理完了,再回長安。”</p>
“陛下英明,高句麗定然會乞降!”知道李世民這是想給自己親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長孫無忌也不再勸說。</p>
…………</p>
不出他們預料,就在李世民視察礦區的時候,平壤城正在商議投降的事情。</p>
打不過就投降,這是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麵對中原王朝,四周小國,已經習慣。</p>
“臣服大唐,臣沒有意見,隻是李世民會同意嗎?”剛剛趕回來的淵太柞,遲疑了一下說道。</p>
中原王朝喜歡接受周邊部落國家都臣服,即便占領之後,也隻是派遣一些官員,在附近駐守一支人馬,並不幹涉部落內部的管理,即便會付出一些代價,但是來至中原朝廷的賞賜,幫助也是一件大好事。</p>
所以周邊的部落在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都會主動前去朝貢,表達臣服。</p>
高建武和群臣都不由尷尬的沉默起來,雖然很多人沒有經曆過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但是也知道,打退三次中原王朝,那是他們最自豪的事情,沒有之一,但那是建立在他們詐降的情況之下,而且是多次詐降。</p>
可以說高句麗已經敗壞了名聲,所以僅有的羞恥心,讓他們不好意思開口。</p>
“咳咳!其實莫離支多慮了,當年的事情,並非大王之意,不過是前方將領,自作主張,這次以大王的名義請降,李世民應該會同意。”大敗而歸,回來請罪的高惠真幹咳兩聲說道。</p>
“王兄言之有理,為了高句麗,我親自寫信臣服大唐。”高建武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說道,那樣子好像完全在為國家,為百姓考慮。</p>
“臣擔心李世民要求大王親自前去。”淵太柞抬眼看向高建武說道。</p>
高建武身體一僵,隨後擔憂的看向群臣。</p>
群臣麵對高建武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避過。</p>
高建武心裏一寒,他這才清晰的感受到,自己這個大王,在臣子眼中,都不如他們自己重要,必要時候,可以拋棄的。</p>
高建武能夠想象出,如果李世民真要自己前去,這些臣子一定會想辦法逼迫自己去,就算回不來,他們立即會扶持自己兒子繼位,最好成為傀儡。</p>
“罷了!李世民真要本王前去,本王就去會一會他。”高建武眼神一凝,挺直腰身,擺擺手說道。</p>
淵太柞微微一愣,他敏感的察覺,高建武變了,變得堅定,氣勢也比以前強了。</p>
“哪位願意前去唐營走一趟?”高建武沉聲說道。</p>
高建武的語氣,比以前要重一些,沒有了那股陰柔的感覺,讓人心裏有了一些壓力,高惠真餘光掃視左右,見沒人主動接任務,他隻得暗自歎息一聲,走了出來。</p>
沒辦法,他是王室,又是待罪之身,這次戰敗,雖然說不能全怪他,但是損失了那麽多人馬,不做點事情出來,以後就別想立足朝堂了。</p>
“大王,臣願往!”</p>
高建武臉色逐漸變得陰沉的時候,聽到這句話,神色一鬆,欣慰的微微頜首,溫和的說道:“那就辛苦王兄了。”</p>
“大王不知道臣這次前去,底線是什麽?”高惠真拱手問道。</p>
“王兄看著辦吧,能答應的就答應他們。”高建武無力的擺擺手,承認自己失敗,對於男人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更何況他還是一個國家都王。</p>
“臣懂了。”</p>
…………</p>
半個月之後,李世民就見到了高惠真代表團。</p>
“高建武願意臣服朕?”李世民玩味的打量著高惠真。</p>
“是的陛下,吾王一向敬仰陛下,心向中原,願意拜大唐為宗主國,年年上供。”高惠真恭敬的說道。</p>
“嗬嗬!你說,朕如何才能相信你們呢?”李世民笑著問道。</p>
聽出李世民話語之中嘲諷之意,高惠真硬著頭皮,恭敬的施禮說道:“陛下有何要求,盡管吩咐,隻要下國能辦到的,絕不推脫。”</p>
“為了表達你們的誠意,鴨綠江以北,就獻出來吧!”李世民大袖一揮,語氣堅定的說道。</p>
“啊!”高惠真驚呼一聲,雙眼大睜,不敢置信的看向李世民。</p>
在他們心目中,雖然中原王朝會占據一些重要地方,但是怎麽也想不到,李世民大嘴一張,直接要了高句麗一半的領地。</p>
“怎麽?有問題?”李世民眉頭一皺,不滿的問道。</p>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高句麗地小民寡,江北之地,就占據了大半領地,如果沒了這些地方,以後可抵擋不住敵人啊!”高惠真苦著臉,躬著身子悲傷的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