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關蔭剛修改好文章。


    皇後電話打了過來。


    寫完了?


    關蔭驚奇道:“你們怎麽知道的?”


    問過你家娘娘啊。


    “據說今晚有洋芋餄烙?我們過來啊。”皇後扔下電話立即準備過去吃飯。


    這事兒,皇帝出的主意。


    他很奇怪惹事精這次回來一不寫文章批評,二不找各部討伐。


    他就安靜蹲家裏看電影去了?


    不能。


    皇帝找太子哥:“你的報告寫好了沒有?”


    沒呢。


    “很難寫,我兩天來才寫了五百多個字,還隻寫了一件事。”太子很為難,“要不給我一周時間再說吧。”


    那你說首先看到的是什麽?


    “分化,網上和現實分化。我聽帶頭大哥說,他現在也有點飄,疏忽了線下的一大群。”太子哥分析,“我看懂的意思簡單啊,就是網上的想法,你們的確掌握的,但你們忘了調查才是發言權的唯一來處,把網上的那些網友當調查的唯一來源,而和他們一樣,忘記了一大批還無法上網,或者不依靠網絡的老百姓,他們的想法吧,其實跟網上有很大的區別。”


    舉例子。


    “很簡單,我分兩種說。第一種,網絡現在很發達了吧?可很多有點社會資源,在當地很有勢力的那種,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把網絡信息不當一回事兒看,這才有了許多知縣甚至知府竟把網絡反應當一句話就能消除的現象,出了事,網上沸反盈天,他們依舊當一句話就能抹殺的東西。這是極其愚昧而且拒絕,不,他們仇視網絡信息發達,就這麽可笑。第二種,網上現在對文化的反思,尤其對國際文化的反思,對文化自信的認可,一眼望全是可惜可惜的場麵,但實際上還有一大批頑固的,根深蒂固的文人,他們依舊恐懼著好萊塢,也信任著好萊塢,認為失去了好萊塢人類文化現象就失去了舞台。”小公主語言組織能力好過來說。


    皇帝若有所悟,又問具體的例子。


    “有一個文人,在當地極其有勢力,可以說,知府要在文化上做點啥,就必須找人家,這麽一個人,在我們麵前還冷笑著說這麽一句話:‘你把好萊塢趕走,你們那些垃圾獎能起一點作用?’他從根本上否定了玉璽獎,金鳳凰獎,白玉蘭玉璽獎。他認為:‘這些獎,帝國的土鱉演員自娛自樂就可以,永遠成不了氣候。’所以,他在座談會上的建議是,敞開讓好萊塢進來吧,建立了基地,掌握了資源,帝國文化界的人全都聽好萊塢,人家怎麽說,我們怎麽做,‘否則就是斷絕人類文明、徹底消除人類文化。’”小公主告狀,“還有個同知,也認為如果拒絕好萊塢帝國的文化界就沒有了最好的舞台,她舉例,以前我們的名人還有一個追逐在好萊塢的舞台上正名自己的機會,現在帝國文化界一團亂麻就是因為我們把好萊塢拒絕了,這種說法讚同者甚至超過三位數。”


    皇帝不寒而栗了,要知道參加關蔭組織的地方文化座談會的人才兩百多。


    “最可悲,最可氣的是這些人對網上的意見的鄙夷,有好幾個老人,甚至說出了‘那些小年輕懂個屁,網絡上的說法不值一提’這種話。”太子道,“我原本很生氣,後來感覺到恐懼了。這些人對網絡世界的鄙夷,不正是網上的人對沒有上網的那些人的鄙夷嗎?發達的網絡世界分割開了兩個世界。”


    鐵頭娃的意見呢?


    “還是發展不平衡的原因,過快發展的經濟,超速發展的技術,讓一批人跟上了時代,又讓一批人龜縮在原來的世界裏,雙方都在坐井觀天,都以為自己就是世界,在網上,沒上網的人被定義成陳默的大多數,而在現實世界裏,哪怕也用網絡,卻不依賴網絡的人,又認為網上有話語權的是該殺的一群人。這種遲鈍的尖銳的對立,才是我們要注意的現狀。”太子哥就說這是關侍郎的原話。


    網上的聲音不能代表現實中全部。


    現實中的問題也不能遮蓋網絡上的全部。


    割裂是天然的,也是不可徹底消除的。


    但這種割裂是可以縮小的。但也是稍不注意又會再擴大的。


    這是關蔭要必須拿出一篇提綱挈領的文章,定一個不要再討論的現階段的規矩根本的所在。


    “何況就算在網絡上分歧不也如同鴻溝嗎。”皇帝認為必須過去一趟了。


    那家夥很懶。他有可能寫完文章直接發微博。


    當然,敦促各地把文章傳達下去也是有的。


    但既然寫的深刻那就應該也照顧到另外一群人才行。


    皇帝認為他們也需要這樣的文章呢。


    方先生很忙,李擴情出訪,皇帝隻好拉上景副院先過去。


    剛進門,十多個前來打聽消息的人有點怕。


    “回去,這幾天各渠道都會通知你們,不要給誰打聽消息了,這裏發出去的文章不是給你們討價還價用的。”皇帝把那幫人趕走了先。


    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打聽一下要針對誰。


    針對?


    那是針對現象的直破本質啊。


    你覺著針對你了,那你就是本質裏的因素。


    那麽文章寫出來了?


    關蔭把文章遞過去,題目先引起皇帝的好奇。


    《泰坦尼克號》與《龍種》的啟示錄?


    這是什麽題目?


    前者相信大多數都聽過。


    可後者是什麽東西?


    關蔭在文末備注了一下。


    《龍種》是好萊塢在西元1944年拍攝的一部中國素材的電影。


    皇帝都沒聽說過,於是對這篇文章有了格外的興趣。


    這是鞭屍呢?還是在縱論古今呢?


    都不是。


    關蔭隻是通過兩部比較有代表性的電影,梳理好萊塢的發展軌跡和思想內核。


    而且,這隻是開篇的小證據。


    “……從《龍種》到《泰坦尼克號》,特效在變而內核不變,最大的變化,在於曾經的《龍種》給了大隊長一點鼓勵,給一批新老跪族一點安慰,他們說,看,人類工業之花好萊塢都給我們寫正麵形象了。也正是這些人的顱內高嘲,反而襯托出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內核,也就是,他們隻需要他們認為的,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這一點,在世紀之交前後的《泰坦尼克號》裏,隱喻和居高臨下的嘲諷,幾乎在無知者們集體狂歡於‘特效’、‘感動’以及本不存在於泰坦尼克號上的人性之下,簡直達到了一個巔峰。這種巔峰感,目前看來是錯的,但當時沒有人以為不對的,因為這是他們的整體實力,在那階段證明他們的確強大,而又以人類最終形態的文明體自居的電影工業文明的體現,這是工業文明的實力對比之下產生的,而不是一部影片真正具有的能力。”皇帝特別留意了一下這段。


    相同的話他們都講過。


    但這裏講的比他們講的要更專業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奶爸戲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不如饅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不如饅頭並收藏奶爸戲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