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裏的人很是重視這一次的聚會,將整個酒樓都包了下來,酒樓的麵積很大,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用屏風隔開的,一個一個的單獨的大小不一的隔間,下層則是一個開放式的擺滿了桌椅的大堂。
為了能更好的舉辦這次聚會,酒樓特別的更改了一下樓內的擺設,將底層的桌椅全部都搬走,把大堂空出來,讓來客們可以有寬敞的自由走動,方便他們與人討論一些問題。而二樓則把屏風全部卸掉,這樣單間就變成大堂了,客人們落座也就方便了。
酒樓的人手很是麻利,不一會就把酒菜都上齊了,縣老爺見狀宣布開席之後,便領頭走上了二樓,其餘的人見狀,也紛紛的跟在他的身後。
來到二樓之後,縣太爺在主桌上落座,縣衙裏有官階品級的人跟著他來到主桌,都很有默契的,按著自己的品級一一坐在了他的右手邊的座位上。
二樓的座位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客人在登上二樓後,就有機靈的小廝,按著客人的身份將他們引領到各自的區域裏去。
總得來說,大致就是讀書的人和在縣衙裏有官職的人被安排在左邊的桌位上,而商人和其餘的人被安排在右邊的桌位上。
這樣安排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大雍朝曆來以左為尊的,也由此可見現下的讀書人在朝廷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張雲與何小姑夫是上來的比較晚的人,等到到他們上來的時候,樓上的人已經差不多都要坐滿了,小廝引著他到主桌的時候,十二人一桌的圓桌上,已經圍上了十人,就隻剩下兩張空的坐位了。
張雲快速的掃了主桌一眼,見在縣太爺的身邊,依次的坐著理縣縣丞劉大人,主簿曹大人,三位縣衙裏有品級的主管錄事,九品捕頭孫茂,還有那三位在縣裏有錢有勢的蔣員外、李員外以及程員外。
見張雲過來,縣太爺趙大人笑著說到:“張親衛,快來,快來,可是就等你一個了。”邊說邊拉開椅子,將自己左側的位置讓出來,請張雲過來坐下。
何小姑夫本是和張雲一起上樓來的,如今見狀便打算自己尋個位置坐好。
正在他四處的尋找著熟悉的人影的時候,就聽得坐在主位上的趙大人開口說到:“這不是老何嗎?難怪剛剛我們沒有看到你,是跟著張親衛一起上來的吧,來趕快落座吧。”
何小姑夫聞言看了看坐在主桌上的客人,在顛了顛自己的身份,沒敢冒失的坐下,而是又看了看說話的趙大人。
縣太爺見他看著自己邊說到:“別愣著呀,快坐下呀。”
何小姑夫聞言,這才敢在張雲的身邊坐下,坐在他對麵的劉縣丞看著他拘謹的樣子說到:“我剛到這裏上任的時候,稱你父親為老何,叫你小何,現下我稱你父親為何老,到要叫你一聲老何了,這時間過的可真快呀,一轉眼的十年就快要過去了。”
其他人聞言十分的讚同,主簿曹大人還向著何小姑夫問到:“前幾日聽聞你父親染病在床,你過來替他請了幾日的病假,如今怎麽樣了?你父親最近可好一些了?”
何小姑夫聞言回到:“多謝大人的關心,家父隻是受了些風寒,身子有些不適而已,原本他是不想請假的,但是家慈擔心他的身體,想讓他休息一下,顧才讓小的向主管錄事請了一些時日的假期,現下家父的身體已無大礙了,應是等假期肖了,便可以過來工作的。”
眾人聞言紛紛的點頭,一副即是這樣我便放心了的樣子,看的張雲暗笑不已。
但是他也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思,大雍的文官錄取分為選文和選材兩種,選材就不用說了,就是在某一領域有特殊才能的人,他的才能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便可以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他們一般都是從基層幹起,將來能爬多高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但這些人大都是不入流的官位,無品也無階,若是沒有大造化,一輩子也就是這樣了。
就比如咱們何小姑夫的父親,便是個很好例子,何老太爺在數術上頗有幾分獨到的見解,於是經人保舉到理縣的縣衙裏當了計算錢糧和稅收的刀筆吏,這些刀筆吏是沒有官職的,他們隻是為衙門工作,與朝廷無關,一應的俸祿也是由衙門裏自行支付的,朝廷會把這一部分之處算作是火耗的。
從何老太爺做了近四十年的刀筆吏,才得到了從九品錢糧錄事的官職,就可見這一條路的艱辛。
選學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科舉考試了,大雍的科考亦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要從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裏選拔出120~130位德行優秀,文采出眾的舉子,點為貢士。
貢士們隨後會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叫士子,點出狀元、榜樣、和探花、隨後的事情就與人們熟知的那些科考製度差不多了,唯一有些不同的便是,前朝是先秋闈,來年在春闈,一場科考往往要用時兩年。
而大雍朝為了節省時間和人力,都是先春闈在秋闈,這樣每過三年,就會有一些新的官員被挑選出來。一屆的狀元、榜樣和探花都是要留在翰林院裏做編修的,官職也會在七品以上,其餘的人大多數都會被派遣到各個縣裏去擔任縣丞、或是主簿這樣的副手,官職也多會在八品以上。
三年選出100多人,這樣的崗位競爭力是何其的強大,現在的考公務員跟他們一比,簡直就是弱爆了。
但是大雍的疆土也算是遼闊,每三年100多人顯然是不夠用的,於是便有了補官一說,計是有舉人功名的學子,無意在進學,又有多人保舉的前提下,即可到所在縣或是州府的衙門裏去謀得一份出路。
但是這樣的人多是去做副手的,而且品級也不會太高,都要從八、九品的往上熬,除非是有大的能力或是背景,否則升遷都不會太快的,若是沒有人提拔,大多數的人升到五、六品的也就到頭了。
就比如說咱們理縣的縣丞劉大人,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考中舉人之後自覺才行不出眾的劉大人便托人要補官,他還算是有些背景的,家裏有一位任瀘州知府的遠方姨夫,用了銀子,又活動關係,才給他補了某縣空缺的一位正九品主管錄事的職位。
他從這個位置上熬了三年,才提到從八品的主簿,又熬了五年才到理縣來任正八品的縣丞,雖說最近聽聞他好似是要升遷了,但是他以是在這個位置上熬了快十年了,才得到的機會,這麽些年熬下來,他都是已過四十歲的人了。
而如今的理縣知縣趙大人與劉大人是差不多的背景,也是差不多在一樣的歲數開始任職的,但是人家的進士出身,二十五歲任某縣的主簿,任兩年調往別縣任縣丞,三年後來到理縣任正七品知縣,前前後後總共加到一起還不到十年,就爬到了自己前輩的頭上,這就是進士和舉人的區別。
這些情況都是元帥命令張雲最近才打探到的,他不知道元帥為什麽想要知道這些,但是元帥的命令是越清楚越好,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用自己偵察兵的技術,將這些人的老底翻了個底朝天。
這場宴會一直進行到快末了太陽,席間張雲一直在收斂,不敢太過飲酒,以免失了分寸,但是他也算是一位主客了,勉不了的總是有人會過來敬酒,不管過來的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總有推脫不掉也引上幾杯的。
就這樣你一杯他一杯的,就算張雲是好酒量,現下也不免有些頭暈了。
散席的時候,張雲被縣衙裏的各位大人們送出來,在與他們寒暄了幾句告辭之後,張雲便牽著自己的戰馬與同他一起出來的何小姑夫一同,走在了縣城裏的石板路上。
兩人邊聊邊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張雲要出城得走左邊,而何小姑夫要回家得走右邊,見兩人得從這裏分開了,何小姑夫對張雲說到:“雲哥兒,你要不要到我們家裏去坐一坐?”
張雲聞言看了看天色說到:“這眼瞅著就要黑天關城門了,在晚些走就出不了城了,我今個就不去姑父家裏了,請代我向何老太爺和夫人還有姑姑問好,就說過幾日我和璟兒會登門討擾的。”
何小姑夫聞言說到:“看你這孩子說的,你們要來,我們歡迎還來不及那,哪裏來的討擾這麽的一說,今個的天色的確是晚了些,你要走我也就不強留了,早些回去也省得家裏的人擔心你。”
張雲聞言說到:“姑父說的是,小侄這便告辭了。”說完與何小姑夫道了別,牽著馬往城門外走去了。
等他到城門口的時候,城門都已經關了一半了,他是快步的從兩扇門縫裏穿過去的,這還是看在是他的麵子上才特別準許的,換了旁人連門縫都不給鑽的。
等到他出來之後,回頭看了看已經關閉的城門,心裏不住的慶幸,還好自己走的快,要是在晚幾步,等到城門關了,那就是想出去也不行了。
因為城門一旦關閉,除非是有縣令的手諭或是緊急的軍情,否則不到明日的某時是不會開啟的,所有入城的人在城門關閉之後,也是不得在離開的,違者不論是誰,守門的官差是都有權利可以直接逮捕的。
作者有話要說:一時沒收住,廢話有些太多了,我保證下一章拐回來
縣衙裏的人很是重視這一次的聚會,將整個酒樓都包了下來,酒樓的麵積很大,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用屏風隔開的,一個一個的單獨的大小不一的隔間,下層則是一個開放式的擺滿了桌椅的大堂。
為了能更好的舉辦這次聚會,酒樓特別的更改了一下樓內的擺設,將底層的桌椅全部都搬走,把大堂空出來,讓來客們可以有寬敞的自由走動,方便他們與人討論一些問題。而二樓則把屏風全部卸掉,這樣單間就變成大堂了,客人們落座也就方便了。
酒樓的人手很是麻利,不一會就把酒菜都上齊了,縣老爺見狀宣布開席之後,便領頭走上了二樓,其餘的人見狀,也紛紛的跟在他的身後。
來到二樓之後,縣太爺在主桌上落座,縣衙裏有官階品級的人跟著他來到主桌,都很有默契的,按著自己的品級一一坐在了他的右手邊的座位上。
二樓的座位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客人在登上二樓後,就有機靈的小廝,按著客人的身份將他們引領到各自的區域裏去。
總得來說,大致就是讀書的人和在縣衙裏有官職的人被安排在左邊的桌位上,而商人和其餘的人被安排在右邊的桌位上。
這樣安排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大雍朝曆來以左為尊的,也由此可見現下的讀書人在朝廷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張雲與何小姑夫是上來的比較晚的人,等到到他們上來的時候,樓上的人已經差不多都要坐滿了,小廝引著他到主桌的時候,十二人一桌的圓桌上,已經圍上了十人,就隻剩下兩張空的坐位了。
張雲快速的掃了主桌一眼,見在縣太爺的身邊,依次的坐著理縣縣丞劉大人,主簿曹大人,三位縣衙裏有品級的主管錄事,九品捕頭孫茂,還有那三位在縣裏有錢有勢的蔣員外、李員外以及程員外。
見張雲過來,縣太爺趙大人笑著說到:“張親衛,快來,快來,可是就等你一個了。”邊說邊拉開椅子,將自己左側的位置讓出來,請張雲過來坐下。
何小姑夫本是和張雲一起上樓來的,如今見狀便打算自己尋個位置坐好。
正在他四處的尋找著熟悉的人影的時候,就聽得坐在主位上的趙大人開口說到:“這不是老何嗎?難怪剛剛我們沒有看到你,是跟著張親衛一起上來的吧,來趕快落座吧。”
何小姑夫聞言看了看坐在主桌上的客人,在顛了顛自己的身份,沒敢冒失的坐下,而是又看了看說話的趙大人。
縣太爺見他看著自己邊說到:“別愣著呀,快坐下呀。”
何小姑夫聞言,這才敢在張雲的身邊坐下,坐在他對麵的劉縣丞看著他拘謹的樣子說到:“我剛到這裏上任的時候,稱你父親為老何,叫你小何,現下我稱你父親為何老,到要叫你一聲老何了,這時間過的可真快呀,一轉眼的十年就快要過去了。”
其他人聞言十分的讚同,主簿曹大人還向著何小姑夫問到:“前幾日聽聞你父親染病在床,你過來替他請了幾日的病假,如今怎麽樣了?你父親最近可好一些了?”
何小姑夫聞言回到:“多謝大人的關心,家父隻是受了些風寒,身子有些不適而已,原本他是不想請假的,但是家慈擔心他的身體,想讓他休息一下,顧才讓小的向主管錄事請了一些時日的假期,現下家父的身體已無大礙了,應是等假期肖了,便可以過來工作的。”
眾人聞言紛紛的點頭,一副即是這樣我便放心了的樣子,看的張雲暗笑不已。
但是他也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思,大雍的文官錄取分為選文和選材兩種,選材就不用說了,就是在某一領域有特殊才能的人,他的才能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便可以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他們一般都是從基層幹起,將來能爬多高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但這些人大都是不入流的官位,無品也無階,若是沒有大造化,一輩子也就是這樣了。
就比如咱們何小姑夫的父親,便是個很好例子,何老太爺在數術上頗有幾分獨到的見解,於是經人保舉到理縣的縣衙裏當了計算錢糧和稅收的刀筆吏,這些刀筆吏是沒有官職的,他們隻是為衙門工作,與朝廷無關,一應的俸祿也是由衙門裏自行支付的,朝廷會把這一部分之處算作是火耗的。
從何老太爺做了近四十年的刀筆吏,才得到了從九品錢糧錄事的官職,就可見這一條路的艱辛。
選學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科舉考試了,大雍的科考亦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要從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裏選拔出120~130位德行優秀,文采出眾的舉子,點為貢士。
貢士們隨後會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叫士子,點出狀元、榜樣、和探花、隨後的事情就與人們熟知的那些科考製度差不多了,唯一有些不同的便是,前朝是先秋闈,來年在春闈,一場科考往往要用時兩年。
而大雍朝為了節省時間和人力,都是先春闈在秋闈,這樣每過三年,就會有一些新的官員被挑選出來。一屆的狀元、榜樣和探花都是要留在翰林院裏做編修的,官職也會在七品以上,其餘的人大多數都會被派遣到各個縣裏去擔任縣丞、或是主簿這樣的副手,官職也多會在八品以上。
三年選出100多人,這樣的崗位競爭力是何其的強大,現在的考公務員跟他們一比,簡直就是弱爆了。
但是大雍的疆土也算是遼闊,每三年100多人顯然是不夠用的,於是便有了補官一說,計是有舉人功名的學子,無意在進學,又有多人保舉的前提下,即可到所在縣或是州府的衙門裏去謀得一份出路。
但是這樣的人多是去做副手的,而且品級也不會太高,都要從八、九品的往上熬,除非是有大的能力或是背景,否則升遷都不會太快的,若是沒有人提拔,大多數的人升到五、六品的也就到頭了。
就比如說咱們理縣的縣丞劉大人,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考中舉人之後自覺才行不出眾的劉大人便托人要補官,他還算是有些背景的,家裏有一位任瀘州知府的遠方姨夫,用了銀子,又活動關係,才給他補了某縣空缺的一位正九品主管錄事的職位。
他從這個位置上熬了三年,才提到從八品的主簿,又熬了五年才到理縣來任正八品的縣丞,雖說最近聽聞他好似是要升遷了,但是他以是在這個位置上熬了快十年了,才得到的機會,這麽些年熬下來,他都是已過四十歲的人了。
而如今的理縣知縣趙大人與劉大人是差不多的背景,也是差不多在一樣的歲數開始任職的,但是人家的進士出身,二十五歲任某縣的主簿,任兩年調往別縣任縣丞,三年後來到理縣任正七品知縣,前前後後總共加到一起還不到十年,就爬到了自己前輩的頭上,這就是進士和舉人的區別。
這些情況都是元帥命令張雲最近才打探到的,他不知道元帥為什麽想要知道這些,但是元帥的命令是越清楚越好,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用自己偵察兵的技術,將這些人的老底翻了個底朝天。
這場宴會一直進行到快末了太陽,席間張雲一直在收斂,不敢太過飲酒,以免失了分寸,但是他也算是一位主客了,勉不了的總是有人會過來敬酒,不管過來的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總有推脫不掉也引上幾杯的。
就這樣你一杯他一杯的,就算張雲是好酒量,現下也不免有些頭暈了。
散席的時候,張雲被縣衙裏的各位大人們送出來,在與他們寒暄了幾句告辭之後,張雲便牽著自己的戰馬與同他一起出來的何小姑夫一同,走在了縣城裏的石板路上。
兩人邊聊邊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張雲要出城得走左邊,而何小姑夫要回家得走右邊,見兩人得從這裏分開了,何小姑夫對張雲說到:“雲哥兒,你要不要到我們家裏去坐一坐?”
張雲聞言看了看天色說到:“這眼瞅著就要黑天關城門了,在晚些走就出不了城了,我今個就不去姑父家裏了,請代我向何老太爺和夫人還有姑姑問好,就說過幾日我和璟兒會登門討擾的。”
何小姑夫聞言說到:“看你這孩子說的,你們要來,我們歡迎還來不及那,哪裏來的討擾這麽的一說,今個的天色的確是晚了些,你要走我也就不強留了,早些回去也省得家裏的人擔心你。”
張雲聞言說到:“姑父說的是,小侄這便告辭了。”說完與何小姑夫道了別,牽著馬往城門外走去了。
等他到城門口的時候,城門都已經關了一半了,他是快步的從兩扇門縫裏穿過去的,這還是看在是他的麵子上才特別準許的,換了旁人連門縫都不給鑽的。
等到他出來之後,回頭看了看已經關閉的城門,心裏不住的慶幸,還好自己走的快,要是在晚幾步,等到城門關了,那就是想出去也不行了。
因為城門一旦關閉,除非是有縣令的手諭或是緊急的軍情,否則不到明日的某時是不會開啟的,所有入城的人在城門關閉之後,也是不得在離開的,違者不論是誰,守門的官差是都有權利可以直接逮捕的。
作者有話要說:一時沒收住,廢話有些太多了,我保證下一章拐回來
為了能更好的舉辦這次聚會,酒樓特別的更改了一下樓內的擺設,將底層的桌椅全部都搬走,把大堂空出來,讓來客們可以有寬敞的自由走動,方便他們與人討論一些問題。而二樓則把屏風全部卸掉,這樣單間就變成大堂了,客人們落座也就方便了。
酒樓的人手很是麻利,不一會就把酒菜都上齊了,縣老爺見狀宣布開席之後,便領頭走上了二樓,其餘的人見狀,也紛紛的跟在他的身後。
來到二樓之後,縣太爺在主桌上落座,縣衙裏有官階品級的人跟著他來到主桌,都很有默契的,按著自己的品級一一坐在了他的右手邊的座位上。
二樓的座位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客人在登上二樓後,就有機靈的小廝,按著客人的身份將他們引領到各自的區域裏去。
總得來說,大致就是讀書的人和在縣衙裏有官職的人被安排在左邊的桌位上,而商人和其餘的人被安排在右邊的桌位上。
這樣安排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大雍朝曆來以左為尊的,也由此可見現下的讀書人在朝廷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張雲與何小姑夫是上來的比較晚的人,等到到他們上來的時候,樓上的人已經差不多都要坐滿了,小廝引著他到主桌的時候,十二人一桌的圓桌上,已經圍上了十人,就隻剩下兩張空的坐位了。
張雲快速的掃了主桌一眼,見在縣太爺的身邊,依次的坐著理縣縣丞劉大人,主簿曹大人,三位縣衙裏有品級的主管錄事,九品捕頭孫茂,還有那三位在縣裏有錢有勢的蔣員外、李員外以及程員外。
見張雲過來,縣太爺趙大人笑著說到:“張親衛,快來,快來,可是就等你一個了。”邊說邊拉開椅子,將自己左側的位置讓出來,請張雲過來坐下。
何小姑夫本是和張雲一起上樓來的,如今見狀便打算自己尋個位置坐好。
正在他四處的尋找著熟悉的人影的時候,就聽得坐在主位上的趙大人開口說到:“這不是老何嗎?難怪剛剛我們沒有看到你,是跟著張親衛一起上來的吧,來趕快落座吧。”
何小姑夫聞言看了看坐在主桌上的客人,在顛了顛自己的身份,沒敢冒失的坐下,而是又看了看說話的趙大人。
縣太爺見他看著自己邊說到:“別愣著呀,快坐下呀。”
何小姑夫聞言,這才敢在張雲的身邊坐下,坐在他對麵的劉縣丞看著他拘謹的樣子說到:“我剛到這裏上任的時候,稱你父親為老何,叫你小何,現下我稱你父親為何老,到要叫你一聲老何了,這時間過的可真快呀,一轉眼的十年就快要過去了。”
其他人聞言十分的讚同,主簿曹大人還向著何小姑夫問到:“前幾日聽聞你父親染病在床,你過來替他請了幾日的病假,如今怎麽樣了?你父親最近可好一些了?”
何小姑夫聞言回到:“多謝大人的關心,家父隻是受了些風寒,身子有些不適而已,原本他是不想請假的,但是家慈擔心他的身體,想讓他休息一下,顧才讓小的向主管錄事請了一些時日的假期,現下家父的身體已無大礙了,應是等假期肖了,便可以過來工作的。”
眾人聞言紛紛的點頭,一副即是這樣我便放心了的樣子,看的張雲暗笑不已。
但是他也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思,大雍的文官錄取分為選文和選材兩種,選材就不用說了,就是在某一領域有特殊才能的人,他的才能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便可以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他們一般都是從基層幹起,將來能爬多高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但這些人大都是不入流的官位,無品也無階,若是沒有大造化,一輩子也就是這樣了。
就比如咱們何小姑夫的父親,便是個很好例子,何老太爺在數術上頗有幾分獨到的見解,於是經人保舉到理縣的縣衙裏當了計算錢糧和稅收的刀筆吏,這些刀筆吏是沒有官職的,他們隻是為衙門工作,與朝廷無關,一應的俸祿也是由衙門裏自行支付的,朝廷會把這一部分之處算作是火耗的。
從何老太爺做了近四十年的刀筆吏,才得到了從九品錢糧錄事的官職,就可見這一條路的艱辛。
選學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科舉考試了,大雍的科考亦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要從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裏選拔出120~130位德行優秀,文采出眾的舉子,點為貢士。
貢士們隨後會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叫士子,點出狀元、榜樣、和探花、隨後的事情就與人們熟知的那些科考製度差不多了,唯一有些不同的便是,前朝是先秋闈,來年在春闈,一場科考往往要用時兩年。
而大雍朝為了節省時間和人力,都是先春闈在秋闈,這樣每過三年,就會有一些新的官員被挑選出來。一屆的狀元、榜樣和探花都是要留在翰林院裏做編修的,官職也會在七品以上,其餘的人大多數都會被派遣到各個縣裏去擔任縣丞、或是主簿這樣的副手,官職也多會在八品以上。
三年選出100多人,這樣的崗位競爭力是何其的強大,現在的考公務員跟他們一比,簡直就是弱爆了。
但是大雍的疆土也算是遼闊,每三年100多人顯然是不夠用的,於是便有了補官一說,計是有舉人功名的學子,無意在進學,又有多人保舉的前提下,即可到所在縣或是州府的衙門裏去謀得一份出路。
但是這樣的人多是去做副手的,而且品級也不會太高,都要從八、九品的往上熬,除非是有大的能力或是背景,否則升遷都不會太快的,若是沒有人提拔,大多數的人升到五、六品的也就到頭了。
就比如說咱們理縣的縣丞劉大人,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考中舉人之後自覺才行不出眾的劉大人便托人要補官,他還算是有些背景的,家裏有一位任瀘州知府的遠方姨夫,用了銀子,又活動關係,才給他補了某縣空缺的一位正九品主管錄事的職位。
他從這個位置上熬了三年,才提到從八品的主簿,又熬了五年才到理縣來任正八品的縣丞,雖說最近聽聞他好似是要升遷了,但是他以是在這個位置上熬了快十年了,才得到的機會,這麽些年熬下來,他都是已過四十歲的人了。
而如今的理縣知縣趙大人與劉大人是差不多的背景,也是差不多在一樣的歲數開始任職的,但是人家的進士出身,二十五歲任某縣的主簿,任兩年調往別縣任縣丞,三年後來到理縣任正七品知縣,前前後後總共加到一起還不到十年,就爬到了自己前輩的頭上,這就是進士和舉人的區別。
這些情況都是元帥命令張雲最近才打探到的,他不知道元帥為什麽想要知道這些,但是元帥的命令是越清楚越好,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用自己偵察兵的技術,將這些人的老底翻了個底朝天。
這場宴會一直進行到快末了太陽,席間張雲一直在收斂,不敢太過飲酒,以免失了分寸,但是他也算是一位主客了,勉不了的總是有人會過來敬酒,不管過來的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總有推脫不掉也引上幾杯的。
就這樣你一杯他一杯的,就算張雲是好酒量,現下也不免有些頭暈了。
散席的時候,張雲被縣衙裏的各位大人們送出來,在與他們寒暄了幾句告辭之後,張雲便牽著自己的戰馬與同他一起出來的何小姑夫一同,走在了縣城裏的石板路上。
兩人邊聊邊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張雲要出城得走左邊,而何小姑夫要回家得走右邊,見兩人得從這裏分開了,何小姑夫對張雲說到:“雲哥兒,你要不要到我們家裏去坐一坐?”
張雲聞言看了看天色說到:“這眼瞅著就要黑天關城門了,在晚些走就出不了城了,我今個就不去姑父家裏了,請代我向何老太爺和夫人還有姑姑問好,就說過幾日我和璟兒會登門討擾的。”
何小姑夫聞言說到:“看你這孩子說的,你們要來,我們歡迎還來不及那,哪裏來的討擾這麽的一說,今個的天色的確是晚了些,你要走我也就不強留了,早些回去也省得家裏的人擔心你。”
張雲聞言說到:“姑父說的是,小侄這便告辭了。”說完與何小姑夫道了別,牽著馬往城門外走去了。
等他到城門口的時候,城門都已經關了一半了,他是快步的從兩扇門縫裏穿過去的,這還是看在是他的麵子上才特別準許的,換了旁人連門縫都不給鑽的。
等到他出來之後,回頭看了看已經關閉的城門,心裏不住的慶幸,還好自己走的快,要是在晚幾步,等到城門關了,那就是想出去也不行了。
因為城門一旦關閉,除非是有縣令的手諭或是緊急的軍情,否則不到明日的某時是不會開啟的,所有入城的人在城門關閉之後,也是不得在離開的,違者不論是誰,守門的官差是都有權利可以直接逮捕的。
作者有話要說:一時沒收住,廢話有些太多了,我保證下一章拐回來
縣衙裏的人很是重視這一次的聚會,將整個酒樓都包了下來,酒樓的麵積很大,分上下兩層,上層是用屏風隔開的,一個一個的單獨的大小不一的隔間,下層則是一個開放式的擺滿了桌椅的大堂。
為了能更好的舉辦這次聚會,酒樓特別的更改了一下樓內的擺設,將底層的桌椅全部都搬走,把大堂空出來,讓來客們可以有寬敞的自由走動,方便他們與人討論一些問題。而二樓則把屏風全部卸掉,這樣單間就變成大堂了,客人們落座也就方便了。
酒樓的人手很是麻利,不一會就把酒菜都上齊了,縣老爺見狀宣布開席之後,便領頭走上了二樓,其餘的人見狀,也紛紛的跟在他的身後。
來到二樓之後,縣太爺在主桌上落座,縣衙裏有官階品級的人跟著他來到主桌,都很有默契的,按著自己的品級一一坐在了他的右手邊的座位上。
二樓的座位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客人在登上二樓後,就有機靈的小廝,按著客人的身份將他們引領到各自的區域裏去。
總得來說,大致就是讀書的人和在縣衙裏有官職的人被安排在左邊的桌位上,而商人和其餘的人被安排在右邊的桌位上。
這樣安排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大雍朝曆來以左為尊的,也由此可見現下的讀書人在朝廷和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張雲與何小姑夫是上來的比較晚的人,等到到他們上來的時候,樓上的人已經差不多都要坐滿了,小廝引著他到主桌的時候,十二人一桌的圓桌上,已經圍上了十人,就隻剩下兩張空的坐位了。
張雲快速的掃了主桌一眼,見在縣太爺的身邊,依次的坐著理縣縣丞劉大人,主簿曹大人,三位縣衙裏有品級的主管錄事,九品捕頭孫茂,還有那三位在縣裏有錢有勢的蔣員外、李員外以及程員外。
見張雲過來,縣太爺趙大人笑著說到:“張親衛,快來,快來,可是就等你一個了。”邊說邊拉開椅子,將自己左側的位置讓出來,請張雲過來坐下。
何小姑夫本是和張雲一起上樓來的,如今見狀便打算自己尋個位置坐好。
正在他四處的尋找著熟悉的人影的時候,就聽得坐在主位上的趙大人開口說到:“這不是老何嗎?難怪剛剛我們沒有看到你,是跟著張親衛一起上來的吧,來趕快落座吧。”
何小姑夫聞言看了看坐在主桌上的客人,在顛了顛自己的身份,沒敢冒失的坐下,而是又看了看說話的趙大人。
縣太爺見他看著自己邊說到:“別愣著呀,快坐下呀。”
何小姑夫聞言,這才敢在張雲的身邊坐下,坐在他對麵的劉縣丞看著他拘謹的樣子說到:“我剛到這裏上任的時候,稱你父親為老何,叫你小何,現下我稱你父親為何老,到要叫你一聲老何了,這時間過的可真快呀,一轉眼的十年就快要過去了。”
其他人聞言十分的讚同,主簿曹大人還向著何小姑夫問到:“前幾日聽聞你父親染病在床,你過來替他請了幾日的病假,如今怎麽樣了?你父親最近可好一些了?”
何小姑夫聞言回到:“多謝大人的關心,家父隻是受了些風寒,身子有些不適而已,原本他是不想請假的,但是家慈擔心他的身體,想讓他休息一下,顧才讓小的向主管錄事請了一些時日的假期,現下家父的身體已無大礙了,應是等假期肖了,便可以過來工作的。”
眾人聞言紛紛的點頭,一副即是這樣我便放心了的樣子,看的張雲暗笑不已。
但是他也能理解這些人的心思,大雍的文官錄取分為選文和選材兩種,選材就不用說了,就是在某一領域有特殊才能的人,他的才能在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後,便可以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他們一般都是從基層幹起,將來能爬多高就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了,但這些人大都是不入流的官位,無品也無階,若是沒有大造化,一輩子也就是這樣了。
就比如咱們何小姑夫的父親,便是個很好例子,何老太爺在數術上頗有幾分獨到的見解,於是經人保舉到理縣的縣衙裏當了計算錢糧和稅收的刀筆吏,這些刀筆吏是沒有官職的,他們隻是為衙門工作,與朝廷無關,一應的俸祿也是由衙門裏自行支付的,朝廷會把這一部分之處算作是火耗的。
從何老太爺做了近四十年的刀筆吏,才得到了從九品錢糧錄事的官職,就可見這一條路的艱辛。
選學便是大家都熟知的科舉考試了,大雍的科考亦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要從來自全國各地的舉子裏選拔出120~130位德行優秀,文采出眾的舉子,點為貢士。
貢士們隨後會參加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叫士子,點出狀元、榜樣、和探花、隨後的事情就與人們熟知的那些科考製度差不多了,唯一有些不同的便是,前朝是先秋闈,來年在春闈,一場科考往往要用時兩年。
而大雍朝為了節省時間和人力,都是先春闈在秋闈,這樣每過三年,就會有一些新的官員被挑選出來。一屆的狀元、榜樣和探花都是要留在翰林院裏做編修的,官職也會在七品以上,其餘的人大多數都會被派遣到各個縣裏去擔任縣丞、或是主簿這樣的副手,官職也多會在八品以上。
三年選出100多人,這樣的崗位競爭力是何其的強大,現在的考公務員跟他們一比,簡直就是弱爆了。
但是大雍的疆土也算是遼闊,每三年100多人顯然是不夠用的,於是便有了補官一說,計是有舉人功名的學子,無意在進學,又有多人保舉的前提下,即可到所在縣或是州府的衙門裏去謀得一份出路。
但是這樣的人多是去做副手的,而且品級也不會太高,都要從八、九品的往上熬,除非是有大的能力或是背景,否則升遷都不會太快的,若是沒有人提拔,大多數的人升到五、六品的也就到頭了。
就比如說咱們理縣的縣丞劉大人,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考中舉人之後自覺才行不出眾的劉大人便托人要補官,他還算是有些背景的,家裏有一位任瀘州知府的遠方姨夫,用了銀子,又活動關係,才給他補了某縣空缺的一位正九品主管錄事的職位。
他從這個位置上熬了三年,才提到從八品的主簿,又熬了五年才到理縣來任正八品的縣丞,雖說最近聽聞他好似是要升遷了,但是他以是在這個位置上熬了快十年了,才得到的機會,這麽些年熬下來,他都是已過四十歲的人了。
而如今的理縣知縣趙大人與劉大人是差不多的背景,也是差不多在一樣的歲數開始任職的,但是人家的進士出身,二十五歲任某縣的主簿,任兩年調往別縣任縣丞,三年後來到理縣任正七品知縣,前前後後總共加到一起還不到十年,就爬到了自己前輩的頭上,這就是進士和舉人的區別。
這些情況都是元帥命令張雲最近才打探到的,他不知道元帥為什麽想要知道這些,但是元帥的命令是越清楚越好,所以他毫不猶豫的用自己偵察兵的技術,將這些人的老底翻了個底朝天。
這場宴會一直進行到快末了太陽,席間張雲一直在收斂,不敢太過飲酒,以免失了分寸,但是他也算是一位主客了,勉不了的總是有人會過來敬酒,不管過來的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總有推脫不掉也引上幾杯的。
就這樣你一杯他一杯的,就算張雲是好酒量,現下也不免有些頭暈了。
散席的時候,張雲被縣衙裏的各位大人們送出來,在與他們寒暄了幾句告辭之後,張雲便牽著自己的戰馬與同他一起出來的何小姑夫一同,走在了縣城裏的石板路上。
兩人邊聊邊走了一段路之後,遇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張雲要出城得走左邊,而何小姑夫要回家得走右邊,見兩人得從這裏分開了,何小姑夫對張雲說到:“雲哥兒,你要不要到我們家裏去坐一坐?”
張雲聞言看了看天色說到:“這眼瞅著就要黑天關城門了,在晚些走就出不了城了,我今個就不去姑父家裏了,請代我向何老太爺和夫人還有姑姑問好,就說過幾日我和璟兒會登門討擾的。”
何小姑夫聞言說到:“看你這孩子說的,你們要來,我們歡迎還來不及那,哪裏來的討擾這麽的一說,今個的天色的確是晚了些,你要走我也就不強留了,早些回去也省得家裏的人擔心你。”
張雲聞言說到:“姑父說的是,小侄這便告辭了。”說完與何小姑夫道了別,牽著馬往城門外走去了。
等他到城門口的時候,城門都已經關了一半了,他是快步的從兩扇門縫裏穿過去的,這還是看在是他的麵子上才特別準許的,換了旁人連門縫都不給鑽的。
等到他出來之後,回頭看了看已經關閉的城門,心裏不住的慶幸,還好自己走的快,要是在晚幾步,等到城門關了,那就是想出去也不行了。
因為城門一旦關閉,除非是有縣令的手諭或是緊急的軍情,否則不到明日的某時是不會開啟的,所有入城的人在城門關閉之後,也是不得在離開的,違者不論是誰,守門的官差是都有權利可以直接逮捕的。
作者有話要說:一時沒收住,廢話有些太多了,我保證下一章拐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