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老爺子這一次去張雲他們家,特意的帶上了家裏的女眷們,這麽做不僅僅是為了要聯絡一下感情,更是為了張雲拜托給他的那些事情。
他的這後三輩媳婦裏,兒媳婦就不用多說什麽了,他有三個女兒,卻隻有一個兒子,偏偏這個兒子還是一個老實敦厚的性子,怎麽教都改不了。
這樣的一副性子,丟到那吃人不吐過頭的官場上去,那就是給人添菜的份,關老太爺舍不得自己的獨子受苦,在加上他兒子也的確不是讀書做學問的那一塊料,所以老爺子便咬咬牙,決定把兒子一輩子都當兒子養了,把培養的目標轉移到孫子那一輩上去。
有了目標的關老太爺在兒子十六歲的那一年就給他娶了一門妻子,而老太爺當時挑選兒媳婦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家世清白,家教良好,族裏的兄弟要多,自己也要長得一幅好生養的宜男像。
以這樣的標準被挑出來的兒媳婦當然不可能出自大戶人家,馮氏的娘家隻是縣裏的富戶,算是一個鄉紳而已,這樣人家出來的女兒當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官家禮儀,就連她自己的禮儀都是她嫁進關家之後,關老太爺自己調、教的。
老太爺今天之所以帶她過來,是因為她是當家的太太,這麽多年的管家理事下來,總算是還有些經驗的,而這些經驗現在又正好是關璟需要的。
馮氏生了二字二女,關老太爺的長孫一出生就是帶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的,那孩子還算是爭氣的,二十四歲那一年中的舉人,三十歲中的殿試,點的二甲第三十四名。
雖然名次是低了一些,但是那也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那孩子自小的長在關老太爺的身邊,耳濡目染的把關老太爺的為人處世之道學了個七七八八,在加上他雖然心實在,但是人還算是機靈的,於是在殿考的成績下來了之後,老太爺便托關係找門路,給他補了一個實缺。
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他的長孫已經從正八品的主簿升至了正六品的州府通判,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一路安安穩穩的熬資曆升上來的,最近聽說朝廷憐惜他這些年的勞苦,打算在給他升半級算是慰勞了。
而關老太爺的小孫子,那是結結實實的隨了他爸的性子,在多年鄉試不中的情況下,突然的想通了,決定不再與科考死磕了,包袱一卷投奔到他哥哥的帳下做幕僚去了,這麽些年下來,也混出品級來了。
對於自己的長孫媳婦,關老太爺的挑選可謂是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家的根基淺,出了理縣這塊地方,自己可以說是幫不上孫子什麽忙的,所以長孫媳婦的娘家,必須得是對自己孫子未來的仕途能夠有所幫助的人家。
但是他們這樣的人家,在官場上實在是算不得什麽的,那些高門大戶看不上他們,小門小戶的關老太爺又實在是瞧不上眼,挑來挑去最後關老太爺給孫子挑了隔壁文泉縣安家的嫡出小姐。
文泉縣的安家,算是吏戶的世家,吏便是小官員的意思。
安家的人擅長鑽營,安氏娘家的長輩、兄弟還有眾多的堂兄弟皆是在衙門做事的,濟州府和與它相鄰的另外兩個州府,加起來兩百多個大小的縣市裏,差不多要有一多半的衙門裏有安家的人在做官。
雖然官階都不高,多不過是些八、九品的,最高的不過是從六品的,有些更是連品節都沒有,在衙門裏做刀筆吏的,但是這些可都是人脈呀,這些州府裏不論發生了什麽樣的事情,皆逃脫不了安氏的眼睛。
關老爺子看重的便是這一點,他的孫子雖然學到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但是他心眼太實,容易造人算計,而安家的人都很精明,有一點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有這樣的親家在,便沒人能夠輕易的算計了他的孫子。
而安家的人也很滿意關老太爺的孫子,他們家太過於鑽研,在讀書人的圈子裏沒有什麽名聲,他日這位姑爺若是可以金榜題名,借著他安家就可以踏入更高的階級了。
現在看來兩家的決定都是十分的正確的,關老太爺孫子的仕途一直安安穩穩的從沒有出現過任何的風浪,而安家也在自己姑爺的幫助下給孩子們拜了好的老師,現在已經出了兩位舉人了。
有這樣的娘家安氏能不精明嗎,而且她不僅精明還最會長袖善舞,是一個天生的外交型人才,這一點從安氏可以做好夾心餅幹的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可以看的出來。
上有當家理事的婆婆,下有出身名門的媳婦,安氏夾在中間,兩麵都不得罪,上下的關係相處的極為恰當,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來的。
關老太爺這一次把她介紹給關璟,就是希望關璟可以從她的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畢竟沒有人比她更了解怎麽與那些官家小姐和夫人們的相處之道了。
安氏給關老太爺添了三個重孫子,其中最讓他驕傲的便是他的重長孫,那孩子十足十的傳承了他的腦子,十七歲中舉,二十歲便成了進士,是他們那一屆中了進士的舉子當中年紀最小的人。
他的老師賞識他的才學,便為他做媒,把弟弟家裏待字閨中的侄女許配給了他,就是他現在的重孫媳婦吳氏。
吳氏的父親一直在禮部為官,是現任的禮部員外郎,他對家中子女的禮儀要求極為的嚴格,曾經以職務之便,挑出專門的理事官去教導家中子女的禮儀,所以要是說到有什麽人可以調、教一下關璟的禮節,那她應該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看著自己帶出來的這些人,在想想她們各自所擅長的事情,就連關老太爺這樣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的琢磨,這老天爺也未免太過於鍾愛張雲他們家了吧,他那裏缺什麽,自己這裏恰巧就有什麽,這到底算不算是心想事成那?
等到他們一行人來到張雲他們家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得到消息又住的近的人家趕過來了,張雲家的大門裏出出進進的好不熱鬧。
好在都是些離的近的人家,來的大多數都是相熟係的人,拿著禮物到他們家裏來,坐一坐,問一問,看一看也就得了,新鮮勁一過人也就走了。
但是就是這樣,也還是把留在家裏看家的關璟他們忙個夠嗆,茶水一戶一戶的沏,瓜果點心一盤一盤的端,上一撥人剛走,東西都還沒有收拾好那,下一波的人就又過來了,反反複複的搞得關璟他們腦袋瓜子都大了。
可都是左鄰右舍的鄰居,人家提著禮物上們給你道喜來了,你怎麽可能給人家甩臉子,若是真的這麽做了,那明天整個縣裏都有熱鬧可以聽了。所以關老太爺他們來到的時候,正是關璟他們最焦頭爛額的時候。
聽著馬嬸說門外又過來了三輛馬車,關璟連哭的心都有了,額的那個娘嘞,還讓不讓人活了,他已經都精疲力竭了呀。
但是有客人來了,你總不能再把人給攆跑了吧,於是關璟把屋裏正在招待的客人們留給了關大嬸,自己則打起精神出了門,打算去迎接新的客人。
關璟站在門口,看見自己的父親從馬車上下來,回手便攙著關氏的老族長下來了,隨後,後麵的兩輛馬車上的人也都下來了。
關璟見來的人雖然不太熟悉,但是還都是認識的,但是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麽要領著他們到自己家來,於是關璟小心的給關大叔打著眼色,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解釋。
但是大叔根本就沒搭理他的這個眼色,隻是在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衝他擺了擺手,意思是叫他跟上,關璟雖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還是乖乖的跟著他們進去了。
進院子的時候關老太爺特意的吩咐過了,說外麵的馬車不用挪到別的地方去,就放在門口等著便好,關璟聞言鬆了一口氣,這下總算是暫時的不必再為源源不斷的客人而操心了。
因為客人把馬車停留在主人家的門外,是在對後來人的一種告示,馬車上一般都會留有主人家標示的,那意思就是看見了嗎,我現在到這裏來了,後麵的人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夠不夠格在我和這家主人談話的時候過來插一嘴。
這麽做雖然是很不討喜的,但也是一種表示身份和避開麻煩的作法,就向今天這樣,關老爺子把馬車往張雲家的大門口一格,在想要登門的人,就要看看自己夠不夠資格了。
而且不僅後麵的人有眼色,在屋裏做客人家也都是會看人的,他們見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便知道一會應該是有什麽事情要交代的了,所以原本在屋裏做客的那些人,在與後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打過招呼之後,都極有默契的找了一些借口,各自的離開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的地雷,也感謝大夥的留言。
怎麽說那,我不是一個善於是語言來表達什麽的人,我總覺得說的再好,也不如做的好,所以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決定用一些故事和事情把各個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可能是我的文筆還不太到家,顯得文章有些囉嗦或是流水賬,我被人挑剔的最慘的那段時間,也正好是我卡文卡的最嚴重的時候,那時那股窩火的滋味我是再也不想嚐試第二回了,當時真的是憋的我受不了了,真的很想掀桌子大喊老娘不幹了(那時候脾氣不太好大夥別見怪呀),但是寫了那麽長的時間,耗費了那麽多的心血,真的真的舍不得,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從第一個留言開始,從頭到尾的把所有的留言又看了一邊,一條一條的看,一字一字的琢磨,無論是批評的還是表揚的,是送鮮花的還是拍板磚的,我誠心誠意的謝謝你們的留言,那是讓我能夠繼續下去的動力。
三年多了,張雲能夠堅持到現在,各位讀者功不可沒,是你們的不離不棄才讓我堅持了下來。
我喜歡和你們一起討論文章的感覺,因為從沒有任何一種其它的辦法可以讓我和這麽多的所不相識的人如此近距離的交心,謝謝大家這麽長時間對我的支持,謝謝。
關老爺子這一次去張雲他們家,特意的帶上了家裏的女眷們,這麽做不僅僅是為了要聯絡一下感情,更是為了張雲拜托給他的那些事情。
他的這後三輩媳婦裏,兒媳婦就不用多說什麽了,他有三個女兒,卻隻有一個兒子,偏偏這個兒子還是一個老實敦厚的性子,怎麽教都改不了。
這樣的一副性子,丟到那吃人不吐過頭的官場上去,那就是給人添菜的份,關老太爺舍不得自己的獨子受苦,在加上他兒子也的確不是讀書做學問的那一塊料,所以老爺子便咬咬牙,決定把兒子一輩子都當兒子養了,把培養的目標轉移到孫子那一輩上去。
有了目標的關老太爺在兒子十六歲的那一年就給他娶了一門妻子,而老太爺當時挑選兒媳婦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家世清白,家教良好,族裏的兄弟要多,自己也要長得一幅好生養的宜男像。
以這樣的標準被挑出來的兒媳婦當然不可能出自大戶人家,馮氏的娘家隻是縣裏的富戶,算是一個鄉紳而已,這樣人家出來的女兒當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官家禮儀,就連她自己的禮儀都是她嫁進關家之後,關老太爺自己調、教的。
老太爺今天之所以帶她過來,是因為她是當家的太太,這麽多年的管家理事下來,總算是還有些經驗的,而這些經驗現在又正好是關璟需要的。
馮氏生了二字二女,關老太爺的長孫一出生就是帶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的,那孩子還算是爭氣的,二十四歲那一年中的舉人,三十歲中的殿試,點的二甲第三十四名。
雖然名次是低了一些,但是那也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那孩子自小的長在關老太爺的身邊,耳濡目染的把關老太爺的為人處世之道學了個七七八八,在加上他雖然心實在,但是人還算是機靈的,於是在殿考的成績下來了之後,老太爺便托關係找門路,給他補了一個實缺。
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他的長孫已經從正八品的主簿升至了正六品的州府通判,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一路安安穩穩的熬資曆升上來的,最近聽說朝廷憐惜他這些年的勞苦,打算在給他升半級算是慰勞了。
而關老太爺的小孫子,那是結結實實的隨了他爸的性子,在多年鄉試不中的情況下,突然的想通了,決定不再與科考死磕了,包袱一卷投奔到他哥哥的帳下做幕僚去了,這麽些年下來,也混出品級來了。
對於自己的長孫媳婦,關老太爺的挑選可謂是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家的根基淺,出了理縣這塊地方,自己可以說是幫不上孫子什麽忙的,所以長孫媳婦的娘家,必須得是對自己孫子未來的仕途能夠有所幫助的人家。
但是他們這樣的人家,在官場上實在是算不得什麽的,那些高門大戶看不上他們,小門小戶的關老太爺又實在是瞧不上眼,挑來挑去最後關老太爺給孫子挑了隔壁文泉縣安家的嫡出小姐。
文泉縣的安家,算是吏戶的世家,吏便是小官員的意思。
安家的人擅長鑽營,安氏娘家的長輩、兄弟還有眾多的堂兄弟皆是在衙門做事的,濟州府和與它相鄰的另外兩個州府,加起來兩百多個大小的縣市裏,差不多要有一多半的衙門裏有安家的人在做官。
雖然官階都不高,多不過是些八、九品的,最高的不過是從六品的,有些更是連品節都沒有,在衙門裏做刀筆吏的,但是這些可都是人脈呀,這些州府裏不論發生了什麽樣的事情,皆逃脫不了安氏的眼睛。
關老爺子看重的便是這一點,他的孫子雖然學到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但是他心眼太實,容易造人算計,而安家的人都很精明,有一點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有這樣的親家在,便沒人能夠輕易的算計了他的孫子。
而安家的人也很滿意關老太爺的孫子,他們家太過於鑽研,在讀書人的圈子裏沒有什麽名聲,他日這位姑爺若是可以金榜題名,借著他安家就可以踏入更高的階級了。
現在看來兩家的決定都是十分的正確的,關老太爺孫子的仕途一直安安穩穩的從沒有出現過任何的風浪,而安家也在自己姑爺的幫助下給孩子們拜了好的老師,現在已經出了兩位舉人了。
有這樣的娘家安氏能不精明嗎,而且她不僅精明還最會長袖善舞,是一個天生的外交型人才,這一點從安氏可以做好夾心餅幹的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可以看的出來。
上有當家理事的婆婆,下有出身名門的媳婦,安氏夾在中間,兩麵都不得罪,上下的關係相處的極為恰當,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來的。
關老太爺這一次把她介紹給關璟,就是希望關璟可以從她的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畢竟沒有人比她更了解怎麽與那些官家小姐和夫人們的相處之道了。
安氏給關老太爺添了三個重孫子,其中最讓他驕傲的便是他的重長孫,那孩子十足十的傳承了他的腦子,十七歲中舉,二十歲便成了進士,是他們那一屆中了進士的舉子當中年紀最小的人。
他的老師賞識他的才學,便為他做媒,把弟弟家裏待字閨中的侄女許配給了他,就是他現在的重孫媳婦吳氏。
吳氏的父親一直在禮部為官,是現任的禮部員外郎,他對家中子女的禮儀要求極為的嚴格,曾經以職務之便,挑出專門的理事官去教導家中子女的禮儀,所以要是說到有什麽人可以調、教一下關璟的禮節,那她應該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看著自己帶出來的這些人,在想想她們各自所擅長的事情,就連關老太爺這樣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的琢磨,這老天爺也未免太過於鍾愛張雲他們家了吧,他那裏缺什麽,自己這裏恰巧就有什麽,這到底算不算是心想事成那?
等到他們一行人來到張雲他們家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得到消息又住的近的人家趕過來了,張雲家的大門裏出出進進的好不熱鬧。
好在都是些離的近的人家,來的大多數都是相熟係的人,拿著禮物到他們家裏來,坐一坐,問一問,看一看也就得了,新鮮勁一過人也就走了。
但是就是這樣,也還是把留在家裏看家的關璟他們忙個夠嗆,茶水一戶一戶的沏,瓜果點心一盤一盤的端,上一撥人剛走,東西都還沒有收拾好那,下一波的人就又過來了,反反複複的搞得關璟他們腦袋瓜子都大了。
可都是左鄰右舍的鄰居,人家提著禮物上們給你道喜來了,你怎麽可能給人家甩臉子,若是真的這麽做了,那明天整個縣裏都有熱鬧可以聽了。所以關老太爺他們來到的時候,正是關璟他們最焦頭爛額的時候。
聽著馬嬸說門外又過來了三輛馬車,關璟連哭的心都有了,額的那個娘嘞,還讓不讓人活了,他已經都精疲力竭了呀。
但是有客人來了,你總不能再把人給攆跑了吧,於是關璟把屋裏正在招待的客人們留給了關大嬸,自己則打起精神出了門,打算去迎接新的客人。
關璟站在門口,看見自己的父親從馬車上下來,回手便攙著關氏的老族長下來了,隨後,後麵的兩輛馬車上的人也都下來了。
關璟見來的人雖然不太熟悉,但是還都是認識的,但是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麽要領著他們到自己家來,於是關璟小心的給關大叔打著眼色,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解釋。
但是大叔根本就沒搭理他的這個眼色,隻是在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衝他擺了擺手,意思是叫他跟上,關璟雖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還是乖乖的跟著他們進去了。
進院子的時候關老太爺特意的吩咐過了,說外麵的馬車不用挪到別的地方去,就放在門口等著便好,關璟聞言鬆了一口氣,這下總算是暫時的不必再為源源不斷的客人而操心了。
因為客人把馬車停留在主人家的門外,是在對後來人的一種告示,馬車上一般都會留有主人家標示的,那意思就是看見了嗎,我現在到這裏來了,後麵的人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夠不夠格在我和這家主人談話的時候過來插一嘴。
這麽做雖然是很不討喜的,但也是一種表示身份和避開麻煩的作法,就向今天這樣,關老爺子把馬車往張雲家的大門口一格,在想要登門的人,就要看看自己夠不夠資格了。
而且不僅後麵的人有眼色,在屋裏做客人家也都是會看人的,他們見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便知道一會應該是有什麽事情要交代的了,所以原本在屋裏做客的那些人,在與後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打過招呼之後,都極有默契的找了一些借口,各自的離開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的地雷,也感謝大夥的留言。
怎麽說那,我不是一個善於是語言來表達什麽的人,我總覺得說的再好,也不如做的好,所以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決定用一些故事和事情把各個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可能是我的文筆還不太到家,顯得文章有些囉嗦或是流水賬,我被人挑剔的最慘的那段時間,也正好是我卡文卡的最嚴重的時候,那時那股窩火的滋味我是再也不想嚐試第二回了,當時真的是憋的我受不了了,真的很想掀桌子大喊老娘不幹了(那時候脾氣不太好大夥別見怪呀),但是寫了那麽長的時間,耗費了那麽多的心血,真的真的舍不得,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從第一個留言開始,從頭到尾的把所有的留言又看了一邊,一條一條的看,一字一字的琢磨,無論是批評的還是表揚的,是送鮮花的還是拍板磚的,我誠心誠意的謝謝你們的留言,那是讓我能夠繼續下去的動力。
三年多了,張雲能夠堅持到現在,各位讀者功不可沒,是你們的不離不棄才讓我堅持了下來。
我喜歡和你們一起討論文章的感覺,因為從沒有任何一種其它的辦法可以讓我和這麽多的所不相識的人如此近距離的交心,謝謝大家這麽長時間對我的支持,謝謝。
他的這後三輩媳婦裏,兒媳婦就不用多說什麽了,他有三個女兒,卻隻有一個兒子,偏偏這個兒子還是一個老實敦厚的性子,怎麽教都改不了。
這樣的一副性子,丟到那吃人不吐過頭的官場上去,那就是給人添菜的份,關老太爺舍不得自己的獨子受苦,在加上他兒子也的確不是讀書做學問的那一塊料,所以老爺子便咬咬牙,決定把兒子一輩子都當兒子養了,把培養的目標轉移到孫子那一輩上去。
有了目標的關老太爺在兒子十六歲的那一年就給他娶了一門妻子,而老太爺當時挑選兒媳婦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家世清白,家教良好,族裏的兄弟要多,自己也要長得一幅好生養的宜男像。
以這樣的標準被挑出來的兒媳婦當然不可能出自大戶人家,馮氏的娘家隻是縣裏的富戶,算是一個鄉紳而已,這樣人家出來的女兒當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官家禮儀,就連她自己的禮儀都是她嫁進關家之後,關老太爺自己調、教的。
老太爺今天之所以帶她過來,是因為她是當家的太太,這麽多年的管家理事下來,總算是還有些經驗的,而這些經驗現在又正好是關璟需要的。
馮氏生了二字二女,關老太爺的長孫一出生就是帶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的,那孩子還算是爭氣的,二十四歲那一年中的舉人,三十歲中的殿試,點的二甲第三十四名。
雖然名次是低了一些,但是那也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那孩子自小的長在關老太爺的身邊,耳濡目染的把關老太爺的為人處世之道學了個七七八八,在加上他雖然心實在,但是人還算是機靈的,於是在殿考的成績下來了之後,老太爺便托關係找門路,給他補了一個實缺。
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他的長孫已經從正八品的主簿升至了正六品的州府通判,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一路安安穩穩的熬資曆升上來的,最近聽說朝廷憐惜他這些年的勞苦,打算在給他升半級算是慰勞了。
而關老太爺的小孫子,那是結結實實的隨了他爸的性子,在多年鄉試不中的情況下,突然的想通了,決定不再與科考死磕了,包袱一卷投奔到他哥哥的帳下做幕僚去了,這麽些年下來,也混出品級來了。
對於自己的長孫媳婦,關老太爺的挑選可謂是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家的根基淺,出了理縣這塊地方,自己可以說是幫不上孫子什麽忙的,所以長孫媳婦的娘家,必須得是對自己孫子未來的仕途能夠有所幫助的人家。
但是他們這樣的人家,在官場上實在是算不得什麽的,那些高門大戶看不上他們,小門小戶的關老太爺又實在是瞧不上眼,挑來挑去最後關老太爺給孫子挑了隔壁文泉縣安家的嫡出小姐。
文泉縣的安家,算是吏戶的世家,吏便是小官員的意思。
安家的人擅長鑽營,安氏娘家的長輩、兄弟還有眾多的堂兄弟皆是在衙門做事的,濟州府和與它相鄰的另外兩個州府,加起來兩百多個大小的縣市裏,差不多要有一多半的衙門裏有安家的人在做官。
雖然官階都不高,多不過是些八、九品的,最高的不過是從六品的,有些更是連品節都沒有,在衙門裏做刀筆吏的,但是這些可都是人脈呀,這些州府裏不論發生了什麽樣的事情,皆逃脫不了安氏的眼睛。
關老爺子看重的便是這一點,他的孫子雖然學到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但是他心眼太實,容易造人算計,而安家的人都很精明,有一點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有這樣的親家在,便沒人能夠輕易的算計了他的孫子。
而安家的人也很滿意關老太爺的孫子,他們家太過於鑽研,在讀書人的圈子裏沒有什麽名聲,他日這位姑爺若是可以金榜題名,借著他安家就可以踏入更高的階級了。
現在看來兩家的決定都是十分的正確的,關老太爺孫子的仕途一直安安穩穩的從沒有出現過任何的風浪,而安家也在自己姑爺的幫助下給孩子們拜了好的老師,現在已經出了兩位舉人了。
有這樣的娘家安氏能不精明嗎,而且她不僅精明還最會長袖善舞,是一個天生的外交型人才,這一點從安氏可以做好夾心餅幹的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可以看的出來。
上有當家理事的婆婆,下有出身名門的媳婦,安氏夾在中間,兩麵都不得罪,上下的關係相處的極為恰當,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來的。
關老太爺這一次把她介紹給關璟,就是希望關璟可以從她的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畢竟沒有人比她更了解怎麽與那些官家小姐和夫人們的相處之道了。
安氏給關老太爺添了三個重孫子,其中最讓他驕傲的便是他的重長孫,那孩子十足十的傳承了他的腦子,十七歲中舉,二十歲便成了進士,是他們那一屆中了進士的舉子當中年紀最小的人。
他的老師賞識他的才學,便為他做媒,把弟弟家裏待字閨中的侄女許配給了他,就是他現在的重孫媳婦吳氏。
吳氏的父親一直在禮部為官,是現任的禮部員外郎,他對家中子女的禮儀要求極為的嚴格,曾經以職務之便,挑出專門的理事官去教導家中子女的禮儀,所以要是說到有什麽人可以調、教一下關璟的禮節,那她應該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看著自己帶出來的這些人,在想想她們各自所擅長的事情,就連關老太爺這樣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的琢磨,這老天爺也未免太過於鍾愛張雲他們家了吧,他那裏缺什麽,自己這裏恰巧就有什麽,這到底算不算是心想事成那?
等到他們一行人來到張雲他們家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得到消息又住的近的人家趕過來了,張雲家的大門裏出出進進的好不熱鬧。
好在都是些離的近的人家,來的大多數都是相熟係的人,拿著禮物到他們家裏來,坐一坐,問一問,看一看也就得了,新鮮勁一過人也就走了。
但是就是這樣,也還是把留在家裏看家的關璟他們忙個夠嗆,茶水一戶一戶的沏,瓜果點心一盤一盤的端,上一撥人剛走,東西都還沒有收拾好那,下一波的人就又過來了,反反複複的搞得關璟他們腦袋瓜子都大了。
可都是左鄰右舍的鄰居,人家提著禮物上們給你道喜來了,你怎麽可能給人家甩臉子,若是真的這麽做了,那明天整個縣裏都有熱鬧可以聽了。所以關老太爺他們來到的時候,正是關璟他們最焦頭爛額的時候。
聽著馬嬸說門外又過來了三輛馬車,關璟連哭的心都有了,額的那個娘嘞,還讓不讓人活了,他已經都精疲力竭了呀。
但是有客人來了,你總不能再把人給攆跑了吧,於是關璟把屋裏正在招待的客人們留給了關大嬸,自己則打起精神出了門,打算去迎接新的客人。
關璟站在門口,看見自己的父親從馬車上下來,回手便攙著關氏的老族長下來了,隨後,後麵的兩輛馬車上的人也都下來了。
關璟見來的人雖然不太熟悉,但是還都是認識的,但是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麽要領著他們到自己家來,於是關璟小心的給關大叔打著眼色,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解釋。
但是大叔根本就沒搭理他的這個眼色,隻是在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衝他擺了擺手,意思是叫他跟上,關璟雖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還是乖乖的跟著他們進去了。
進院子的時候關老太爺特意的吩咐過了,說外麵的馬車不用挪到別的地方去,就放在門口等著便好,關璟聞言鬆了一口氣,這下總算是暫時的不必再為源源不斷的客人而操心了。
因為客人把馬車停留在主人家的門外,是在對後來人的一種告示,馬車上一般都會留有主人家標示的,那意思就是看見了嗎,我現在到這裏來了,後麵的人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夠不夠格在我和這家主人談話的時候過來插一嘴。
這麽做雖然是很不討喜的,但也是一種表示身份和避開麻煩的作法,就向今天這樣,關老爺子把馬車往張雲家的大門口一格,在想要登門的人,就要看看自己夠不夠資格了。
而且不僅後麵的人有眼色,在屋裏做客人家也都是會看人的,他們見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便知道一會應該是有什麽事情要交代的了,所以原本在屋裏做客的那些人,在與後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打過招呼之後,都極有默契的找了一些借口,各自的離開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的地雷,也感謝大夥的留言。
怎麽說那,我不是一個善於是語言來表達什麽的人,我總覺得說的再好,也不如做的好,所以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決定用一些故事和事情把各個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可能是我的文筆還不太到家,顯得文章有些囉嗦或是流水賬,我被人挑剔的最慘的那段時間,也正好是我卡文卡的最嚴重的時候,那時那股窩火的滋味我是再也不想嚐試第二回了,當時真的是憋的我受不了了,真的很想掀桌子大喊老娘不幹了(那時候脾氣不太好大夥別見怪呀),但是寫了那麽長的時間,耗費了那麽多的心血,真的真的舍不得,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從第一個留言開始,從頭到尾的把所有的留言又看了一邊,一條一條的看,一字一字的琢磨,無論是批評的還是表揚的,是送鮮花的還是拍板磚的,我誠心誠意的謝謝你們的留言,那是讓我能夠繼續下去的動力。
三年多了,張雲能夠堅持到現在,各位讀者功不可沒,是你們的不離不棄才讓我堅持了下來。
我喜歡和你們一起討論文章的感覺,因為從沒有任何一種其它的辦法可以讓我和這麽多的所不相識的人如此近距離的交心,謝謝大家這麽長時間對我的支持,謝謝。
關老爺子這一次去張雲他們家,特意的帶上了家裏的女眷們,這麽做不僅僅是為了要聯絡一下感情,更是為了張雲拜托給他的那些事情。
他的這後三輩媳婦裏,兒媳婦就不用多說什麽了,他有三個女兒,卻隻有一個兒子,偏偏這個兒子還是一個老實敦厚的性子,怎麽教都改不了。
這樣的一副性子,丟到那吃人不吐過頭的官場上去,那就是給人添菜的份,關老太爺舍不得自己的獨子受苦,在加上他兒子也的確不是讀書做學問的那一塊料,所以老爺子便咬咬牙,決定把兒子一輩子都當兒子養了,把培養的目標轉移到孫子那一輩上去。
有了目標的關老太爺在兒子十六歲的那一年就給他娶了一門妻子,而老太爺當時挑選兒媳婦的標準也很簡單,就是家世清白,家教良好,族裏的兄弟要多,自己也要長得一幅好生養的宜男像。
以這樣的標準被挑出來的兒媳婦當然不可能出自大戶人家,馮氏的娘家隻是縣裏的富戶,算是一個鄉紳而已,這樣人家出來的女兒當然不可能知道太多的官家禮儀,就連她自己的禮儀都是她嫁進關家之後,關老太爺自己調、教的。
老太爺今天之所以帶她過來,是因為她是當家的太太,這麽多年的管家理事下來,總算是還有些經驗的,而這些經驗現在又正好是關璟需要的。
馮氏生了二字二女,關老太爺的長孫一出生就是帶在自己身邊親自教導的,那孩子還算是爭氣的,二十四歲那一年中的舉人,三十歲中的殿試,點的二甲第三十四名。
雖然名次是低了一些,但是那也是實打實的進士出身,那孩子自小的長在關老太爺的身邊,耳濡目染的把關老太爺的為人處世之道學了個七七八八,在加上他雖然心實在,但是人還算是機靈的,於是在殿考的成績下來了之後,老太爺便托關係找門路,給他補了一個實缺。
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他的長孫已經從正八品的主簿升至了正六品的州府通判,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一路安安穩穩的熬資曆升上來的,最近聽說朝廷憐惜他這些年的勞苦,打算在給他升半級算是慰勞了。
而關老太爺的小孫子,那是結結實實的隨了他爸的性子,在多年鄉試不中的情況下,突然的想通了,決定不再與科考死磕了,包袱一卷投奔到他哥哥的帳下做幕僚去了,這麽些年下來,也混出品級來了。
對於自己的長孫媳婦,關老太爺的挑選可謂是慎之又慎,他知道自己家的根基淺,出了理縣這塊地方,自己可以說是幫不上孫子什麽忙的,所以長孫媳婦的娘家,必須得是對自己孫子未來的仕途能夠有所幫助的人家。
但是他們這樣的人家,在官場上實在是算不得什麽的,那些高門大戶看不上他們,小門小戶的關老太爺又實在是瞧不上眼,挑來挑去最後關老太爺給孫子挑了隔壁文泉縣安家的嫡出小姐。
文泉縣的安家,算是吏戶的世家,吏便是小官員的意思。
安家的人擅長鑽營,安氏娘家的長輩、兄弟還有眾多的堂兄弟皆是在衙門做事的,濟州府和與它相鄰的另外兩個州府,加起來兩百多個大小的縣市裏,差不多要有一多半的衙門裏有安家的人在做官。
雖然官階都不高,多不過是些八、九品的,最高的不過是從六品的,有些更是連品節都沒有,在衙門裏做刀筆吏的,但是這些可都是人脈呀,這些州府裏不論發生了什麽樣的事情,皆逃脫不了安氏的眼睛。
關老爺子看重的便是這一點,他的孫子雖然學到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但是他心眼太實,容易造人算計,而安家的人都很精明,有一點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的耳目,有這樣的親家在,便沒人能夠輕易的算計了他的孫子。
而安家的人也很滿意關老太爺的孫子,他們家太過於鑽研,在讀書人的圈子裏沒有什麽名聲,他日這位姑爺若是可以金榜題名,借著他安家就可以踏入更高的階級了。
現在看來兩家的決定都是十分的正確的,關老太爺孫子的仕途一直安安穩穩的從沒有出現過任何的風浪,而安家也在自己姑爺的幫助下給孩子們拜了好的老師,現在已經出了兩位舉人了。
有這樣的娘家安氏能不精明嗎,而且她不僅精明還最會長袖善舞,是一個天生的外交型人才,這一點從安氏可以做好夾心餅幹的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可以看的出來。
上有當家理事的婆婆,下有出身名門的媳婦,安氏夾在中間,兩麵都不得罪,上下的關係相處的極為恰當,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出來的。
關老太爺這一次把她介紹給關璟,就是希望關璟可以從她的身上學到一些東西,畢竟沒有人比她更了解怎麽與那些官家小姐和夫人們的相處之道了。
安氏給關老太爺添了三個重孫子,其中最讓他驕傲的便是他的重長孫,那孩子十足十的傳承了他的腦子,十七歲中舉,二十歲便成了進士,是他們那一屆中了進士的舉子當中年紀最小的人。
他的老師賞識他的才學,便為他做媒,把弟弟家裏待字閨中的侄女許配給了他,就是他現在的重孫媳婦吳氏。
吳氏的父親一直在禮部為官,是現任的禮部員外郎,他對家中子女的禮儀要求極為的嚴格,曾經以職務之便,挑出專門的理事官去教導家中子女的禮儀,所以要是說到有什麽人可以調、教一下關璟的禮節,那她應該是當仁不讓的最佳人選。
看著自己帶出來的這些人,在想想她們各自所擅長的事情,就連關老太爺這樣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暗自的琢磨,這老天爺也未免太過於鍾愛張雲他們家了吧,他那裏缺什麽,自己這裏恰巧就有什麽,這到底算不算是心想事成那?
等到他們一行人來到張雲他們家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得到消息又住的近的人家趕過來了,張雲家的大門裏出出進進的好不熱鬧。
好在都是些離的近的人家,來的大多數都是相熟係的人,拿著禮物到他們家裏來,坐一坐,問一問,看一看也就得了,新鮮勁一過人也就走了。
但是就是這樣,也還是把留在家裏看家的關璟他們忙個夠嗆,茶水一戶一戶的沏,瓜果點心一盤一盤的端,上一撥人剛走,東西都還沒有收拾好那,下一波的人就又過來了,反反複複的搞得關璟他們腦袋瓜子都大了。
可都是左鄰右舍的鄰居,人家提著禮物上們給你道喜來了,你怎麽可能給人家甩臉子,若是真的這麽做了,那明天整個縣裏都有熱鬧可以聽了。所以關老太爺他們來到的時候,正是關璟他們最焦頭爛額的時候。
聽著馬嬸說門外又過來了三輛馬車,關璟連哭的心都有了,額的那個娘嘞,還讓不讓人活了,他已經都精疲力竭了呀。
但是有客人來了,你總不能再把人給攆跑了吧,於是關璟把屋裏正在招待的客人們留給了關大嬸,自己則打起精神出了門,打算去迎接新的客人。
關璟站在門口,看見自己的父親從馬車上下來,回手便攙著關氏的老族長下來了,隨後,後麵的兩輛馬車上的人也都下來了。
關璟見來的人雖然不太熟悉,但是還都是認識的,但是他不明白父親為什麽要領著他們到自己家來,於是關璟小心的給關大叔打著眼色,希望他能給自己一個解釋。
但是大叔根本就沒搭理他的這個眼色,隻是在經過他身邊的時候衝他擺了擺手,意思是叫他跟上,關璟雖然不理解他的想法,但還是乖乖的跟著他們進去了。
進院子的時候關老太爺特意的吩咐過了,說外麵的馬車不用挪到別的地方去,就放在門口等著便好,關璟聞言鬆了一口氣,這下總算是暫時的不必再為源源不斷的客人而操心了。
因為客人把馬車停留在主人家的門外,是在對後來人的一種告示,馬車上一般都會留有主人家標示的,那意思就是看見了嗎,我現在到這裏來了,後麵的人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身份,夠不夠格在我和這家主人談話的時候過來插一嘴。
這麽做雖然是很不討喜的,但也是一種表示身份和避開麻煩的作法,就向今天這樣,關老爺子把馬車往張雲家的大門口一格,在想要登門的人,就要看看自己夠不夠資格了。
而且不僅後麵的人有眼色,在屋裏做客人家也都是會看人的,他們見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便知道一會應該是有什麽事情要交代的了,所以原本在屋裏做客的那些人,在與後進來的關氏的族長一家打過招呼之後,都極有默契的找了一些借口,各自的離開了。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大家的地雷,也感謝大夥的留言。
怎麽說那,我不是一個善於是語言來表達什麽的人,我總覺得說的再好,也不如做的好,所以在寫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就決定用一些故事和事情把各個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可能是我的文筆還不太到家,顯得文章有些囉嗦或是流水賬,我被人挑剔的最慘的那段時間,也正好是我卡文卡的最嚴重的時候,那時那股窩火的滋味我是再也不想嚐試第二回了,當時真的是憋的我受不了了,真的很想掀桌子大喊老娘不幹了(那時候脾氣不太好大夥別見怪呀),但是寫了那麽長的時間,耗費了那麽多的心血,真的真的舍不得,為了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從第一個留言開始,從頭到尾的把所有的留言又看了一邊,一條一條的看,一字一字的琢磨,無論是批評的還是表揚的,是送鮮花的還是拍板磚的,我誠心誠意的謝謝你們的留言,那是讓我能夠繼續下去的動力。
三年多了,張雲能夠堅持到現在,各位讀者功不可沒,是你們的不離不棄才讓我堅持了下來。
我喜歡和你們一起討論文章的感覺,因為從沒有任何一種其它的辦法可以讓我和這麽多的所不相識的人如此近距離的交心,謝謝大家這麽長時間對我的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