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王大鵬如此激進,一時間我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可軍哥卻對我們是說不是不想打,也不是打不過,隻是現在跟他們打起來沒有什麽意義。最後在軍哥勸導下,王大鵬最終放棄了對史密斯張定乾一夥人的伏擊想法。


    按照軍哥的話說:眼下盡快趕到宮殿才是關鍵,何況他們要順著我們剛才下到穀底的路線走也要一個鍾頭,待到那時我們早已進入宮殿之中。所以占盡先機的我們沒有必要做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等到最後我們滿載而歸之時,他們在不開眼當我們的路,那時再拚也不晚。


    於是我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剛忙朝著宮殿所在的方向走去。


    隨著我們越來越接近宮殿,那繚繞在眼前的雲霧也悄然散去,在距離宮殿前大約五十米開外,原本道路兩旁的民居建築也就沒有延伸至此,可以說眼前五十米見方的區域成為了宮殿外門的一處廣場。


    “小飛哥,你看那!黑乎乎的是什麽?”王小鹿眼尖看到了廣場靠近宮殿門口處有幾個黑乎乎的東西。


    也不知道是王小鹿的視力好,還是我們的視力差,結果在王小鹿再三指向下,我們才看到那幾個王小鹿口中黑乎乎的東西。


    等我們走上近前一看,赫然發現這幾個東西竟然是一尊尊的鼎!數了數不多不少剛好九尊!


    “這裏怎麽會有鼎?而且還有九尊?”王大鵬一臉不可思議的望著這些重器。


    我們看著眼前出現的這九尊大鼎,每尊都有成人般高。觸摸著手上傳來冰冷的感覺。


    看著看著,王大鵬竟然自言自語的說了起來:古有記載禹王鑄九鼎,以威震九州。這九鼎就是皇帝的象征,國家之重器。《左傳》魯宣公三年記載,夏朝初年,令九州州牧貢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往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其實,透過神話因素,就不難看出它的政治價值。夏以九州之銅鑄成九鼎,再以九鼎象征九州,無非是要表明自己乃九州之主,實現了天下一統。此後,九鼎便成了三代傳國之寶。傳說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之後,鼎遷於周,表明天命之所歸。


    春秋時期,隨著王室力量的衰落,強大的諸侯對九鼎便產生了覬覦之心,而由楚國首先發難。《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八年,楚莊王帶兵攻打陸渾之戎,路經洛邑,特意擺開陣勢,顯示武力。周定王連忙派大夫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莊王咄咄逼人,劈頭就問九鼎大小輕重如何。王孫滿冷冷地說:“在德不在鼎!”接著又不緊下慢地回顧了九鼎轉手的曆史,並說如果本質美好光明,鼎雖小而猶重,反之,雖大猶輕。他進而指出:“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碰了一鼻子灰,隻好作罷。這也就是成語“問鼎中原”的來曆。


    “後來秦武王嬴蕩,當年在周王畿舉鼎氣絕身亡,後來他的弟弟嬴稷也就是昭襄王,從周王畿取走,並把其中一個鼎扔到了泗水河中,其餘八個都帶會了鹹陽。可至今下落不明!當然還有另外幾種說法,就是被秦始皇嬴政帶入到墳墓中了。又或是項羽破阿房宮時一把大火燒沒了。當然這也都是一些猜測而已,畢竟真正的九鼎已經失傳,就算是僅有的文字記載,也都是片麵之詞,沒有任何佐證。”王大鵬觸摸著這幾尊鼎同時像是一部曆史全書一樣給我們說著故事。


    “大鵬,沒看出來啊!你小子懂得還真不少!能把史書融會貫通,的確是下功夫了!”軍哥聽著王大鵬滔滔不絕的一番言論,不由得衷心誇讚道。


    王大鵬在的到軍哥的誇讚,自己感覺尾巴都翹上天了,並且側身而立,擺出一副‘天下舍我其誰’的欠打模樣。


    “臭鳥,你的意思是,眼前的這九尊鼎,就是當年周王畿的那九尊?”此時我也心感震驚的問道。


    王大鵬聞言道:“是否真的是當年遺留下來的九鼎,這一點我也不能確定,戰國時期的鑄造水準跟禹王所鑄造的技術工藝,現在還不能考證。所以說我也沒法確定。”


    的確,眼前的著九鼎無論真假與否,那都是和夏商周不遠的戰國時期東西,同樣具備了價值。真也罷,家也罷,此刻對我們來說這真假的問題已經不重要了。反而重要的是誰把這九鼎放在這裏?是誰想要王霸天下?這一切的一切隻有我們進入宮殿中才能一探究竟!


    “行了,咱們這下也算是長見識了,既然這東西留在這裏,那就讓它繼續留下了吧!”軍哥感慨了一番後轉身朝著宮殿大門的方向走去。


    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這國之重器後,我們三人也朝著宮殿的方向出發。


    “可惜了,這東西要是在外麵現世了,還不知道要掀起多大的浪來!”王大鵬也搖頭言語之間露出惋惜之情。


    說是宮殿大門,實質上就是兩個箭樓矗立在兩邊,箭樓中間又一條寬闊的直道直通宮殿下的樓梯。


    此刻我們來到樓梯之下,一眼望去竟然有九個大階梯,每個大階梯又分為九個小階梯。


    “古人就是這樣,‘九’又通‘久’之意,意為長長久久,也就是常聽到的諸如萬歲萬歲之類的,寓意著國家和君主都長久。可這世間誰又能真真正正的活那麽些年不死,曆史上朝代的更替都不是一個願望就能實現的。”走在前麵的軍哥看著眼前的台階由衷的發出感慨。


    是呀,曆史的車輪在不停地轉動,每個人每個朝代都是曆史車輪上的一麵,而我們這是著一麵上的一個點,若這個點有力量那麽他也隻限於這一個麵之上,絕不會放大到整個曆史的車輪之上。換而言之:曆史的車輪不是任何點或者麵可以左右並且改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引路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曉儒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曉儒冬並收藏引路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