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梅氏的祖先出於秦時長沙郡守梅茂,梅茂之子梅鋗歸漢為汝南侯,宗族遂在汝南生根。四百年繁衍下來,雖少官宦,但宗族支脈不少。
梅乾到灊山以前,隻是縣中主記室,算不上宗族裏的大人物,所以他在擴張勢力的時候,陸續招攬了一批孤兒、乞兒,一律改姓為梅,對外說是自家侄兒,以壯聲勢。梅成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特受親信,常常代表梅乾號令汝南豪傑的一人。
當然,如今梅成已經執掌了梅氏在荊南的這一支,局麵再怎麽窘迫,他也是族長,沒人會提起他與汝南梅氏實無血緣。就這麽慢慢經營下去,等到梅成五六十歲老死,大概就可以開辟出武陵梅氏的基業吧。當年兵荒馬亂的時候,被梅乾從屍堆裏救出來的恩德,這也就算還了。
但,這樣就結束了?
數年前,梅成曾單騎往來於江淮各地,所到之處與各路軍將、賊寇、宗帥、強豪稱兄道弟,但有號令,應者雲集。那時候的生活雖然危險,卻很舒心痛快。與之相比,在武陵這邊的幾十頃田地,就算反複耕作幾十年,究竟能賺來什麽?
那些汝南的小門小戶自然不覺得,無論到哪裏,隻有有田耕作,就能落腳。可梅氏能像他們一樣?有時候梅成在路上走著,遇見那些汝南來的同鄉,他們看著梅成的眼光,仿佛有憐憫,還有幸災樂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梅成已經嚐盡了。
便如此刻,為什麽要在院中的樹下接待使者?不是因為梅成風雅,是因為廳堂破舊,沒臉見人!這種地方,又有什麽值得留戀的呢?
他將雷遠的書信卷起,仔細地攏在懷裏。
“當年若非雷將軍力敵曹軍,我們這些淮南人還不知道有幾人能活著抵達荊州。說起來,這條命本來就是雷將軍所賜,將軍但有吩咐,我無不從命。隻是……武陵北部都尉那邊?”
“這是左將軍、大司馬親自布置的重要公務,雷將軍會有書信去解釋。習都尉乃是雷氏的女婿,是自家人。”
“那好。”梅成下定了決心。他向信使深深俯首下去:“還請足下稍待片刻,容我叫齊族中可用之人,今日就出發。”
短短數日內,昔日淮南豪右聯盟中的不少人,都接到了雷遠的書信。
這是雷遠早與諸葛亮談妥的。廬江雷氏在江淮間極具號召力不假,但這種號召力,不同於清流人物如三君八俊之類對士子的號召力。廬江雷氏的力量,依靠大批同樣紮根江淮的宗族為羽翼,依靠底層百姓和小豪族苦苦報團掙紮所形成的互信,所以要去往江淮,非帶上一批助手不可。
淮南豪右已經與雷氏拆分安置,其中有一些,已經成了零陵當地的大豪,還有人為零陵北部都尉習珍效力,形如左膀右臂。雷遠當然識相,並不大規模地召喚舊屬,更不能試圖撬動根基。否則就算習珍與雷遠熟悉,也斷不能容。
雷遠去信延請的,或者是在灊山威風,入荊州後卻不算得意的人;或者是素來野心勃勃,想立大功、辦大事的人。這些人一但離去,習珍反而更放心也亦未可知。
但隻有這些人還不夠。
這些人是雷氏的羽翼,可用來煽動、佐證,卻不能代表廬江雷氏對外。雷遠本人固然有資格,但他在淮南的時候,長期隔離在宗族事務以外,他不熟悉地方上的人物,地方上的人物也不熟悉他。
所以,辛彬和王延兩人領了雷遠的命令,即日出行。
辛彬是雷緒任宗主時的大管事,近來職權漸漸收縮。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年那個除了軍務之外無所不管的大管事,再也不會回來了。
但雷遠是個厚道人,雖有城府,卻不會刻薄待人。從前年冬天起,辛彬就掛著宜都郡文學掾的清貴職位,負責雷遠在宜都所設的學校,另外因為在雷氏宗族中的資曆極深,時常出麵斡旋各方,沒少受人奉承。
辛彬的義女又嫁給了雷遠麾下極得力的部將任暉,下一代也有支撐。故而職權雖少,地位依舊很高。
與辛彬不同,王延與雷遠的關係則親密得多。
他是雷遠最初的二十餘名扈從之一,追隨雷遠多次出生入死。雷遠到荊州後,第一批任命的營司馬裏有他,第一批任命的校尉裏還有他。
因為漸漸年高的關係,王延如今退出了負責征戰的前敵,領著沈真和韓縱兩位老將,一同負責軍隊保障後勤和地方守備治安。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但誰也不會認為雷遠疏遠他。雷遠每次見他,仍然稱他為“延叔”,往來宅邸不避家人。就在去年,雷遠入蜀之前還專門牽線,為他娶了宜都良家之女,又厚賜莊園、金帛。
如今王延連兒子都抱上了,常常說,自家香火能有傳承,全賴雷遠的照顧。
這兩個廬江雷氏的老資格一起行動,在宜都郡裏實不常見。他們身後還跟著騎隊、扈從,聲勢不小。兩人沿途經過鄉亭,都有人在路邊觀看。祭社的百姓也注意到了他們一行,彼此交頭接耳,猜測此行的目的。
辛彬和王延也不耽擱,一路輕騎快馬,沿著江畔官道直奔,不久就離開了夷道,進入樂鄉縣境內,往距離官道不遠的一處田莊去。
這田莊不大,統共占地不過十餘畝的樣子,但莊外有高牆環繞,四角設有望樓,望樓上有衛兵。奇怪的是,兩人乘著馬遠眺高牆望樓以內,卻看不到什麽屋宇樓閣,似乎這莊園的全部建設工夫,全花在外圍一圈了。
王延歎了口氣道:“當日這些人試圖乘著老宗主病重,架空宗主的權力,結果許多人一並被宗主禁錮在此,說是要勞動改造。也不知兩年過去了,他們究竟改造好了沒,究竟想沒想明白今後該怎麽辦?”
辛彬冷笑:“當日彼輩可是先奪了你我二人之權,然後再圖謀宗主。若非老宗主精明,你我二人便是百死莫贖!
他壓低些聲音說道:“今日咱們再去見他們,這是宗主不計前嫌,再給他們機會,也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須得多做點準備!”
“什麽準備?”
“這幫人被看押在莊園裏整整兩年。其中有些人想明白了,宗主遂給他們一個機會。但說不定也有人還糊塗著,也有人明明糊塗著,裝成明白。永明以為,對他們該怎麽辦?”
“明明糊塗著,裝成明白?”
“此番宗主要領人去江淮,萬一有人居心叵測,乘此機會作下有礙宗主的事……”
王延抽了口冷氣:“要真有這等人,宗主豈不危險?”
“所以……”
梅乾到灊山以前,隻是縣中主記室,算不上宗族裏的大人物,所以他在擴張勢力的時候,陸續招攬了一批孤兒、乞兒,一律改姓為梅,對外說是自家侄兒,以壯聲勢。梅成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特受親信,常常代表梅乾號令汝南豪傑的一人。
當然,如今梅成已經執掌了梅氏在荊南的這一支,局麵再怎麽窘迫,他也是族長,沒人會提起他與汝南梅氏實無血緣。就這麽慢慢經營下去,等到梅成五六十歲老死,大概就可以開辟出武陵梅氏的基業吧。當年兵荒馬亂的時候,被梅乾從屍堆裏救出來的恩德,這也就算還了。
但,這樣就結束了?
數年前,梅成曾單騎往來於江淮各地,所到之處與各路軍將、賊寇、宗帥、強豪稱兄道弟,但有號令,應者雲集。那時候的生活雖然危險,卻很舒心痛快。與之相比,在武陵這邊的幾十頃田地,就算反複耕作幾十年,究竟能賺來什麽?
那些汝南的小門小戶自然不覺得,無論到哪裏,隻有有田耕作,就能落腳。可梅氏能像他們一樣?有時候梅成在路上走著,遇見那些汝南來的同鄉,他們看著梅成的眼光,仿佛有憐憫,還有幸災樂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梅成已經嚐盡了。
便如此刻,為什麽要在院中的樹下接待使者?不是因為梅成風雅,是因為廳堂破舊,沒臉見人!這種地方,又有什麽值得留戀的呢?
他將雷遠的書信卷起,仔細地攏在懷裏。
“當年若非雷將軍力敵曹軍,我們這些淮南人還不知道有幾人能活著抵達荊州。說起來,這條命本來就是雷將軍所賜,將軍但有吩咐,我無不從命。隻是……武陵北部都尉那邊?”
“這是左將軍、大司馬親自布置的重要公務,雷將軍會有書信去解釋。習都尉乃是雷氏的女婿,是自家人。”
“那好。”梅成下定了決心。他向信使深深俯首下去:“還請足下稍待片刻,容我叫齊族中可用之人,今日就出發。”
短短數日內,昔日淮南豪右聯盟中的不少人,都接到了雷遠的書信。
這是雷遠早與諸葛亮談妥的。廬江雷氏在江淮間極具號召力不假,但這種號召力,不同於清流人物如三君八俊之類對士子的號召力。廬江雷氏的力量,依靠大批同樣紮根江淮的宗族為羽翼,依靠底層百姓和小豪族苦苦報團掙紮所形成的互信,所以要去往江淮,非帶上一批助手不可。
淮南豪右已經與雷氏拆分安置,其中有一些,已經成了零陵當地的大豪,還有人為零陵北部都尉習珍效力,形如左膀右臂。雷遠當然識相,並不大規模地召喚舊屬,更不能試圖撬動根基。否則就算習珍與雷遠熟悉,也斷不能容。
雷遠去信延請的,或者是在灊山威風,入荊州後卻不算得意的人;或者是素來野心勃勃,想立大功、辦大事的人。這些人一但離去,習珍反而更放心也亦未可知。
但隻有這些人還不夠。
這些人是雷氏的羽翼,可用來煽動、佐證,卻不能代表廬江雷氏對外。雷遠本人固然有資格,但他在淮南的時候,長期隔離在宗族事務以外,他不熟悉地方上的人物,地方上的人物也不熟悉他。
所以,辛彬和王延兩人領了雷遠的命令,即日出行。
辛彬是雷緒任宗主時的大管事,近來職權漸漸收縮。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當年那個除了軍務之外無所不管的大管事,再也不會回來了。
但雷遠是個厚道人,雖有城府,卻不會刻薄待人。從前年冬天起,辛彬就掛著宜都郡文學掾的清貴職位,負責雷遠在宜都所設的學校,另外因為在雷氏宗族中的資曆極深,時常出麵斡旋各方,沒少受人奉承。
辛彬的義女又嫁給了雷遠麾下極得力的部將任暉,下一代也有支撐。故而職權雖少,地位依舊很高。
與辛彬不同,王延與雷遠的關係則親密得多。
他是雷遠最初的二十餘名扈從之一,追隨雷遠多次出生入死。雷遠到荊州後,第一批任命的營司馬裏有他,第一批任命的校尉裏還有他。
因為漸漸年高的關係,王延如今退出了負責征戰的前敵,領著沈真和韓縱兩位老將,一同負責軍隊保障後勤和地方守備治安。
<a href="http://m.cxzww.com" id="wzsy">cxzww.com</a>
但誰也不會認為雷遠疏遠他。雷遠每次見他,仍然稱他為“延叔”,往來宅邸不避家人。就在去年,雷遠入蜀之前還專門牽線,為他娶了宜都良家之女,又厚賜莊園、金帛。
如今王延連兒子都抱上了,常常說,自家香火能有傳承,全賴雷遠的照顧。
這兩個廬江雷氏的老資格一起行動,在宜都郡裏實不常見。他們身後還跟著騎隊、扈從,聲勢不小。兩人沿途經過鄉亭,都有人在路邊觀看。祭社的百姓也注意到了他們一行,彼此交頭接耳,猜測此行的目的。
辛彬和王延也不耽擱,一路輕騎快馬,沿著江畔官道直奔,不久就離開了夷道,進入樂鄉縣境內,往距離官道不遠的一處田莊去。
這田莊不大,統共占地不過十餘畝的樣子,但莊外有高牆環繞,四角設有望樓,望樓上有衛兵。奇怪的是,兩人乘著馬遠眺高牆望樓以內,卻看不到什麽屋宇樓閣,似乎這莊園的全部建設工夫,全花在外圍一圈了。
王延歎了口氣道:“當日這些人試圖乘著老宗主病重,架空宗主的權力,結果許多人一並被宗主禁錮在此,說是要勞動改造。也不知兩年過去了,他們究竟改造好了沒,究竟想沒想明白今後該怎麽辦?”
辛彬冷笑:“當日彼輩可是先奪了你我二人之權,然後再圖謀宗主。若非老宗主精明,你我二人便是百死莫贖!
他壓低些聲音說道:“今日咱們再去見他們,這是宗主不計前嫌,再給他們機會,也是對我們的考驗……我們須得多做點準備!”
“什麽準備?”
“這幫人被看押在莊園裏整整兩年。其中有些人想明白了,宗主遂給他們一個機會。但說不定也有人還糊塗著,也有人明明糊塗著,裝成明白。永明以為,對他們該怎麽辦?”
“明明糊塗著,裝成明白?”
“此番宗主要領人去江淮,萬一有人居心叵測,乘此機會作下有礙宗主的事……”
王延抽了口冷氣:“要真有這等人,宗主豈不危險?”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