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晚上泡腳的時候,盧之安忽然開口問胡氏,“二娘子在說親?”
盧之安素來不愛下人伺候,屋裏頭隻有他和胡氏兩個。因沒有丫鬟幫忙,胡氏就去了衣櫃便給他找裏衣,聞言頓時停住了動作,遲疑著轉過身來看他,皺起眉頭道:“你聽到什麽了?”
“今兒祈郡王府的外管事來衙門裏尋我幫忙——”盧之安眉頭緊鎖,語氣有些不耐煩,“嘴裏嘀嘀咕咕的說些沒譜的話,被我給攆出去了。”
胡氏抱著衣服緩步踱到他身邊,把衣服放在他手邊,蹲□子朝他小腿上澆了澆熱水,低聲回道:“弟妹最近總往鎮國公府跑,說是國公夫人中意二娘子得很,那話裏的意思,似乎是想與王府做親呢。”
盧之安“噗——”地輕笑出聲,無奈搖頭道:“她還真是敢想。那鎮國公府也是,郡王爺的婚事豈是他們說了算的,若是傳到宮裏頭,太後娘娘還不知怎麽看他們呢。你回頭讓母親跟三房說說,讓她們注意些分寸,莫要鬧出些傳言來,反得害了二娘子。”
胡氏苦笑,“你當母親不清楚麽,便是我也委婉地跟弟妹提過。她而今滿腦子都隻想著要做郡王嶽母,隻怕還以為我嫉妒她,故意和她過不去呢。前幾日大娘子和仲哥兒回門,她們不在府裏待客也就罷了,回來的時候在大門口遇上了,還對仲哥兒冷嘲熱諷。也虧得大娘子嘴巴厲害,把她的話給堵了回去,要不,仲哥兒怕是要受些委屈。”
盧之安聞言微微一挑眉,“他受委屈?”聲音裏帶著幾分揶揄的笑意,罷了又搖頭笑道:“你放心,這個侄女婿厲害得緊,就憑三弟妹那點道行,半點皮毛都傷不到他。”
“老太太卻是心疼得緊呢。”胡氏伸手幫著他捏了捏腳,笑著道:“仲哥兒是個聰明的,知道府裏頭誰的話最頂用。”這一年多來,邵仲沒少尋著借口往府裏跑,每回總要帶些東西上門,不論貴賤,卻總也少不得她和兩個孩子的份,故胡氏提起他來,總是忍不住眉目帶笑,語氣也柔和許多。
盧之安涼涼地看了她一眼,笑。胡氏捂嘴道:“你也別這麽瞅我,這府裏頭上上下下誰不說仲哥兒的好,便是有心經營的,那也要有本事。整整一年半的工夫,誰像他這般有耐心。若是日後哪家府裏的哥兒也對我們家嫣兒這般用心,不論他出身如何,我都敢應了這門親。”
“這都是多久的事兒。”盧之安一想到自家那甜滋滋的小姑娘將來總有一天要嫁出門去的,心裏頭頓時有些不痛快,揮揮手把話題岔過了。
…………
太子府裏,到了用午飯的時候,邵仲依舊端坐在桌前處理文書,半點沒有要起身的意思。一旁的同僚忍不住提醒道:“邵大人還不去吃飯,晚了連口熱湯都撈不著。”
邵仲努力地讓臉上表情顯得沒那麽得意,淡淡笑道:“一會兒家裏頭會送過來。”說著話,嘴角終是忍不住翹了翹,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那同僚頓時樂了,笑著恭維道:“夫人真是賢惠,邵大人好福氣。”說罷了正要走,就常安端著一大摞食盒進了屋,一邊走還一邊“嗷嗷——”直叫,嘴裏喚道:“哎喲哎喲真燙手,手指頭都快起泡了。”
同僚的眼睛定在正騰騰地冒著熱氣的食盒上,兩隻腳像釘在了地上似的,不動了。
“怎麽還這麽燙?”邵仲趕緊上前幫著把食盒端過來,一個個打開,裏頭赫然裝了四菜一湯,一籠子米飯正騰騰地冒著熱氣。屋裏頓時菜香四溢,那同僚的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嗬嗬”笑了兩聲,探頭探腦地過來看,“都送了些什麽好東——哎喲,鹿尾湯!”
他嗓門高,這一聲竟把隔壁的兩個老司階引了過來,二人一邊抽著鼻子一邊兩眼放光地問:“今兒廚房竟有鹿尾湯喝?”
邵仲同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釋道:“是邵長吏家裏頭送來的吃食,熱情騰騰的,當真饞人。”說話時,眼睛又朝那食盒裏瞟了幾眼,十分不舍。
攏共才這麽一點子吃食,分了這個分不了那個,邵仲也不好留了誰跟他一道兒用午飯,隻讓常安把籠裏的小碗拿了出來,各倒了一碗鹿尾湯遞給這幾位,笑著道:“這鹿是去年自家莊子裏送過來的,一直養著,前幾日才宰殺了,甚是新鮮。幾位大人也來嚐一嚐,順便暖暖胃。”
那老司階也不客氣,高高興興地接了,端起來就喝,一口下肚,頓時燙得嗷嗷直叫。一旁的常安哭笑不得地解釋道:“陳把式趕著馬車送過來的,一路到了宮門口還用爐子煨著,燙得很,老大人可得當心些。”
“邵大人真是好福氣!”
“可不是,這大冬天的能喝到一碗熱湯可真真的不容易。”
“邵大人是今年才剛剛成的親吧,聽說娶的是平陽侯府的大娘子?”
眾人吃人的嘴短,自然免不得一陣恭維,心裏頭氣兒也忍不住泛起陣陣酸意,自己在衙門裏吃了這麽久的冷菜冷飯,也不見家裏有個可心的人兒關心過。雖說自家比不得邵家這般財大氣粗能日日喝到鹿尾湯,便是喝個豬肝湯,自己也心滿意足了。
大夥兒喝了湯,不好意思一直盯著邵仲吃飯,拱手謝過後,趕緊去廳堂用飯。到下午的時候,邵長吏開小灶的事兒就傳得滿府皆知了,連太子殿下也得了信,好奇地過來看熱鬧。
七娘不止送了熱飯熱菜,還有一整盒綠豆糕,盒子裏還體貼地配著好幾個巴掌大的小碟子,邵仲見了人就拿一碟出來招待,太子殿下也得了一碟,美滋滋地吃了兩口,可勁兒地誇道:“夫人手藝真不錯,一點也不比宮裏的禦廚差。”
邵仲很是客氣地連聲道過獎,臉上卻是難掩得色,眾人見狀,心裏既好笑,又隱隱有些羨慕。
又過了幾日,胡氏進宮給太後請安的時候,皇後忽然說起這事兒,又笑道:“太子還笑話說,自個兒怎麽沒早生幾年,不然,這大娘子就輪不到被邵家大哥兒給搶了去了。”
太後聞言頓時哈哈大笑,抱著肚子道:“這孩子才多大,就想著要娶媳婦兒了,可真是不得了。唔,既然他都著急了,你這做母後的就得給他留意了,非得要給他尋個侯府大娘子這般溫柔又賢惠的,不然回頭他得跟你急。”
皇後故作為難狀,“這個可真是為難我了,不如,還是請太後作主吧。您識得的人多,見過的女娘子也多,誰家姑娘聰慧,誰家姑娘賢淑,定下了誰就是誰,太子曉得了,定然歡喜。”
太後卻不應,揮手道:“本宮才不領這差事,回頭若是不合他的意,他又礙著本宮的麵子不說,以後可就沒好日子過了。”
太後明著不願意摻和到立太子妃的事情裏來,倒正合了皇後的心意。畢竟,立太子妃茲事體大,關係著日後太子地位的穩固。若是太後非要來插一腳,反倒打亂了皇後的布局。
“都是侯府的千金,這大娘子知書達禮,溫婉賢淑,三娘子聰明活潑,機敏可人,怎麽那三房的二娘子卻不知進退……”太後低聲喃語,聲音雖不大,前頭的胡氏卻聽得清楚。不止是她,身畔幾位年長命婦的臉上也露出微微的訝色,悄悄朝胡氏瞅了瞅,見她麵上若無其事,遂又裝作什麽都沒聽到一般繼續陪著太後說話。
胡氏心裏猶如明鏡一般,太後這話說得如此清楚,盧玉的婚事便再無希望。不止如此,她在太後這裏落了這樣的評語,怕不是過幾日就要在京裏傳開,尋常人家也就罷了,王公貴族的府裏卻是想都不要想了。孟氏這一番心血,便就此化為烏有,反倒還得盧玉不好說親。
出了這麽大的事,胡氏自然要向老太太稟告。待聽得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說完,老太太氣得隨手把手邊的鈞窯茶壺給砸了,咬著牙恨恨道:“這個作孽的敗家媳婦,我們家是倒了八輩子黴才娶了她進門。整日裏隻曉得編排我偏心,也不瞧瞧自己是什麽身份什麽德行。和她說了多少回,讓她收斂些不要總往鎮國公府裏跑,她偏偏不聽,真以為玉丫頭能飛上枝頭當鳳凰。也不瞧瞧那丫頭被她教成什麽樣了,不說郡王府,這京城裏的世家大族誰願意娶這麽個小家子氣的閨女做媳婦……”
老太太一生氣,說話便有些刻薄。胡氏黃色,自然不好跟著附和,隻柔聲勸道:“母親莫要氣惱,左右二娘子年歲還不大,就算說親也好等到下半年。您仔細□一陣,總能教得好的。”
老太太冷笑,揮揮手道:“新芽你莫要替她們母女倆說好話,她們母女倆都中了邪了。我又不是沒跟她們提過,你倒是看看,但凡是稍稍聽勸的,便不會落到現在的地步。那玉丫頭也是一點主見和骨氣也沒有,若不是不知進退,做這春秋大夢,能由著她娘說什麽就是什麽,隻怕心裏頭還在恨我怎麽不出麵成全了她們呢。”
胡氏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麽了。說起來,孟氏和盧玉的心思倒也沒什麽了不得的大錯,但凡是女兒家,誰不想嫁得好,隻是孟氏做得有些過了火,四處鑽營顯擺,言語又無狀,難怪會引得太後不悅,竟在眾位命婦麵前出言指責。
老太太心裏恨極了孟氏,懶得聽胡氏勸慰,隻讓她趕緊把三老爺喚回府。胡氏生怕會鬧出大事,一麵讓人去請三老爺,一麵又差人去盧之安那裏報信,自個兒則匆匆地跑去尋許氏幫忙。
許氏聽罷了,卻攔著胡氏不要去湊那熱鬧。她端著茶吹了兩口,慢條斯理地道:“三弟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曉得,她若是稍稍講些道理,懂些禮數,便不會鬧到而今這地步。你若果真去勸說,不止討不得好,她怕不是還要懷疑你挑撥是非。回頭不知好歹地罵你一句,非得把你的肺都給氣炸了不可。左右母親也隻是罵她一通,三弟氣惱了,不過是禁她一段時間的足,過了這段,外頭消停些了,二娘子方才好說親呐。”
胡氏被她一說,心裏漸漸靜下來,仔細想想,卻也是這個道理。遂不去管那邊的是非,陪著許氏一起喝了一下午的茶。
不免又提起七娘給太子府送午飯的事來,胡氏笑道:“我聽皇後娘娘話裏的意思,對大娘子極是誇讚的。”
許氏低頭,端起蓋碗撥了撥茶湯上的沫,又慢慢地飲了一口,眉目安詳,“碧舸是個好孩子,不過,皇後娘娘這般誇讚,卻是看在她生母的份上。”許氏輕輕歎了口氣,把茶杯放回到茶幾上,微微抬頭朝胡氏看了一眼,柔聲道:“想來弟妹也知道,碧舸的生母是當年泰安巷彭家的嫡女,與皇後娘娘交情匪淺。”
不等胡氏回話,她又繼續問:“先前托付之安去尋彭家少爺的事不知可有了眉目?”
胡氏輕輕搖頭,“先前傳說是在北疆,之安派了人去打探,又說去了南邊。之安讓人留了信,隻是一直不曾有人回。”說罷,又柔聲勸道:“大嫂不必擔心,總能找到的。”
胡氏陪著許氏喝了一下午的茶,晚上回去的時候,就聽說了三老爺要把孟氏送去城外庵堂的消息。
“三老爺這回竟下了狠心了。”胡氏微微有些意外,以三爺的性子能下這樣的狠心,著實少見。
“老太太都說要分家了……”翠羽悄悄道:“三老爺當時就嚇得一臉慘白……”
胡氏立刻會意,遂不再追問。
第二日,三老爺果然派了人把孟氏送出了城,又鄭重地求見胡氏,請她出麵尋個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給盧玉教規矩,“……實在是被她母親教得沒了禮數,沒奈何才來尋二嫂幫忙。”罷了又說已經跟城西的田莊打過招呼了,過兩日就把盧玉送過去避避風頭。
胡氏見他心意已決,倒也不再多勸,隻應下了給盧玉尋管教嬤嬤的事。過了幾日,果然托關係尋到了一個才出宮不久的姑姑,趕緊重金請了過來,一番叮囑後送去了莊子裏。
七娘聽到這消息時已是半月之後,她平日裏窩在府裏並不常出門,自然不曉得盧玉被太後貶斥的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就連這個事兒,也是邵仲隨口帶出來的。說罷了,邵仲還趕緊捂住嘴,眨了眨眼,擺出一副無辜的表情。
見七娘隻是皺了皺眉沒說話,邵仲卻又忍不住道:“你不會打算去探望二娘子吧。”
七娘白了他一眼,道:“我腦子又沒壞,怎麽會去幹這種蠢事。”
七娘素來敏感,誰真心實意地對她好她心裏頭清楚得很,與盧玉相處了一年多,她多少也曉得盧玉的性子,看起來老實笨拙,其實心思細膩多疑,腦子裏想的事兒太多了,雖不至於有什麽壞心眼兒,但對自己也沒有多大的好感,至少,絕不像平日裏表現出來的那般親密無間。若是這會兒她過去探望,隻怕盧玉不止不會感激,心裏頭還會以為她故意去看她的笑話,反倒還生了嫌隙。
“也是——”邵仲伸了個懶腰往床上倒,翻個身把背露在外頭,膩著嗓子撒嬌道:“阿碧給我捏捏肩膀,今兒寫了好多條陳,肩膀酸死了。”
作者有話要說:中午沒有午睡,寫了一千字,所以今天更得早一些^_^
六十二
晚上泡腳的時候,盧之安忽然開口問胡氏,“二娘子在說親?”
盧之安素來不愛下人伺候,屋裏頭隻有他和胡氏兩個。因沒有丫鬟幫忙,胡氏就去了衣櫃便給他找裏衣,聞言頓時停住了動作,遲疑著轉過身來看他,皺起眉頭道:“你聽到什麽了?”
“今兒祈郡王府的外管事來衙門裏尋我幫忙——”盧之安眉頭緊鎖,語氣有些不耐煩,“嘴裏嘀嘀咕咕的說些沒譜的話,被我給攆出去了。”
胡氏抱著衣服緩步踱到他身邊,把衣服放在他手邊,蹲□子朝他小腿上澆了澆熱水,低聲回道:“弟妹最近總往鎮國公府跑,說是國公夫人中意二娘子得很,那話裏的意思,似乎是想與王府做親呢。”
盧之安“噗——”地輕笑出聲,無奈搖頭道:“她還真是敢想。那鎮國公府也是,郡王爺的婚事豈是他們說了算的,若是傳到宮裏頭,太後娘娘還不知怎麽看他們呢。你回頭讓母親跟三房說說,讓她們注意些分寸,莫要鬧出些傳言來,反得害了二娘子。”
胡氏苦笑,“你當母親不清楚麽,便是我也委婉地跟弟妹提過。她而今滿腦子都隻想著要做郡王嶽母,隻怕還以為我嫉妒她,故意和她過不去呢。前幾日大娘子和仲哥兒回門,她們不在府裏待客也就罷了,回來的時候在大門口遇上了,還對仲哥兒冷嘲熱諷。也虧得大娘子嘴巴厲害,把她的話給堵了回去,要不,仲哥兒怕是要受些委屈。”
盧之安聞言微微一挑眉,“他受委屈?”聲音裏帶著幾分揶揄的笑意,罷了又搖頭笑道:“你放心,這個侄女婿厲害得緊,就憑三弟妹那點道行,半點皮毛都傷不到他。”
“老太太卻是心疼得緊呢。”胡氏伸手幫著他捏了捏腳,笑著道:“仲哥兒是個聰明的,知道府裏頭誰的話最頂用。”這一年多來,邵仲沒少尋著借口往府裏跑,每回總要帶些東西上門,不論貴賤,卻總也少不得她和兩個孩子的份,故胡氏提起他來,總是忍不住眉目帶笑,語氣也柔和許多。
盧之安涼涼地看了她一眼,笑。胡氏捂嘴道:“你也別這麽瞅我,這府裏頭上上下下誰不說仲哥兒的好,便是有心經營的,那也要有本事。整整一年半的工夫,誰像他這般有耐心。若是日後哪家府裏的哥兒也對我們家嫣兒這般用心,不論他出身如何,我都敢應了這門親。”
“這都是多久的事兒。”盧之安一想到自家那甜滋滋的小姑娘將來總有一天要嫁出門去的,心裏頭頓時有些不痛快,揮揮手把話題岔過了。
…………
太子府裏,到了用午飯的時候,邵仲依舊端坐在桌前處理文書,半點沒有要起身的意思。一旁的同僚忍不住提醒道:“邵大人還不去吃飯,晚了連口熱湯都撈不著。”
邵仲努力地讓臉上表情顯得沒那麽得意,淡淡笑道:“一會兒家裏頭會送過來。”說著話,嘴角終是忍不住翹了翹,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那同僚頓時樂了,笑著恭維道:“夫人真是賢惠,邵大人好福氣。”說罷了正要走,就常安端著一大摞食盒進了屋,一邊走還一邊“嗷嗷——”直叫,嘴裏喚道:“哎喲哎喲真燙手,手指頭都快起泡了。”
同僚的眼睛定在正騰騰地冒著熱氣的食盒上,兩隻腳像釘在了地上似的,不動了。
“怎麽還這麽燙?”邵仲趕緊上前幫著把食盒端過來,一個個打開,裏頭赫然裝了四菜一湯,一籠子米飯正騰騰地冒著熱氣。屋裏頓時菜香四溢,那同僚的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嗬嗬”笑了兩聲,探頭探腦地過來看,“都送了些什麽好東——哎喲,鹿尾湯!”
他嗓門高,這一聲竟把隔壁的兩個老司階引了過來,二人一邊抽著鼻子一邊兩眼放光地問:“今兒廚房竟有鹿尾湯喝?”
邵仲同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釋道:“是邵長吏家裏頭送來的吃食,熱情騰騰的,當真饞人。”說話時,眼睛又朝那食盒裏瞟了幾眼,十分不舍。
攏共才這麽一點子吃食,分了這個分不了那個,邵仲也不好留了誰跟他一道兒用午飯,隻讓常安把籠裏的小碗拿了出來,各倒了一碗鹿尾湯遞給這幾位,笑著道:“這鹿是去年自家莊子裏送過來的,一直養著,前幾日才宰殺了,甚是新鮮。幾位大人也來嚐一嚐,順便暖暖胃。”
那老司階也不客氣,高高興興地接了,端起來就喝,一口下肚,頓時燙得嗷嗷直叫。一旁的常安哭笑不得地解釋道:“陳把式趕著馬車送過來的,一路到了宮門口還用爐子煨著,燙得很,老大人可得當心些。”
“邵大人真是好福氣!”
“可不是,這大冬天的能喝到一碗熱湯可真真的不容易。”
“邵大人是今年才剛剛成的親吧,聽說娶的是平陽侯府的大娘子?”
眾人吃人的嘴短,自然免不得一陣恭維,心裏頭氣兒也忍不住泛起陣陣酸意,自己在衙門裏吃了這麽久的冷菜冷飯,也不見家裏有個可心的人兒關心過。雖說自家比不得邵家這般財大氣粗能日日喝到鹿尾湯,便是喝個豬肝湯,自己也心滿意足了。
大夥兒喝了湯,不好意思一直盯著邵仲吃飯,拱手謝過後,趕緊去廳堂用飯。到下午的時候,邵長吏開小灶的事兒就傳得滿府皆知了,連太子殿下也得了信,好奇地過來看熱鬧。
七娘不止送了熱飯熱菜,還有一整盒綠豆糕,盒子裏還體貼地配著好幾個巴掌大的小碟子,邵仲見了人就拿一碟出來招待,太子殿下也得了一碟,美滋滋地吃了兩口,可勁兒地誇道:“夫人手藝真不錯,一點也不比宮裏的禦廚差。”
邵仲很是客氣地連聲道過獎,臉上卻是難掩得色,眾人見狀,心裏既好笑,又隱隱有些羨慕。
又過了幾日,胡氏進宮給太後請安的時候,皇後忽然說起這事兒,又笑道:“太子還笑話說,自個兒怎麽沒早生幾年,不然,這大娘子就輪不到被邵家大哥兒給搶了去了。”
太後聞言頓時哈哈大笑,抱著肚子道:“這孩子才多大,就想著要娶媳婦兒了,可真是不得了。唔,既然他都著急了,你這做母後的就得給他留意了,非得要給他尋個侯府大娘子這般溫柔又賢惠的,不然回頭他得跟你急。”
皇後故作為難狀,“這個可真是為難我了,不如,還是請太後作主吧。您識得的人多,見過的女娘子也多,誰家姑娘聰慧,誰家姑娘賢淑,定下了誰就是誰,太子曉得了,定然歡喜。”
太後卻不應,揮手道:“本宮才不領這差事,回頭若是不合他的意,他又礙著本宮的麵子不說,以後可就沒好日子過了。”
太後明著不願意摻和到立太子妃的事情裏來,倒正合了皇後的心意。畢竟,立太子妃茲事體大,關係著日後太子地位的穩固。若是太後非要來插一腳,反倒打亂了皇後的布局。
“都是侯府的千金,這大娘子知書達禮,溫婉賢淑,三娘子聰明活潑,機敏可人,怎麽那三房的二娘子卻不知進退……”太後低聲喃語,聲音雖不大,前頭的胡氏卻聽得清楚。不止是她,身畔幾位年長命婦的臉上也露出微微的訝色,悄悄朝胡氏瞅了瞅,見她麵上若無其事,遂又裝作什麽都沒聽到一般繼續陪著太後說話。
胡氏心裏猶如明鏡一般,太後這話說得如此清楚,盧玉的婚事便再無希望。不止如此,她在太後這裏落了這樣的評語,怕不是過幾日就要在京裏傳開,尋常人家也就罷了,王公貴族的府裏卻是想都不要想了。孟氏這一番心血,便就此化為烏有,反倒還得盧玉不好說親。
出了這麽大的事,胡氏自然要向老太太稟告。待聽得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說完,老太太氣得隨手把手邊的鈞窯茶壺給砸了,咬著牙恨恨道:“這個作孽的敗家媳婦,我們家是倒了八輩子黴才娶了她進門。整日裏隻曉得編排我偏心,也不瞧瞧自己是什麽身份什麽德行。和她說了多少回,讓她收斂些不要總往鎮國公府裏跑,她偏偏不聽,真以為玉丫頭能飛上枝頭當鳳凰。也不瞧瞧那丫頭被她教成什麽樣了,不說郡王府,這京城裏的世家大族誰願意娶這麽個小家子氣的閨女做媳婦……”
老太太一生氣,說話便有些刻薄。胡氏黃色,自然不好跟著附和,隻柔聲勸道:“母親莫要氣惱,左右二娘子年歲還不大,就算說親也好等到下半年。您仔細□一陣,總能教得好的。”
老太太冷笑,揮揮手道:“新芽你莫要替她們母女倆說好話,她們母女倆都中了邪了。我又不是沒跟她們提過,你倒是看看,但凡是稍稍聽勸的,便不會落到現在的地步。那玉丫頭也是一點主見和骨氣也沒有,若不是不知進退,做這春秋大夢,能由著她娘說什麽就是什麽,隻怕心裏頭還在恨我怎麽不出麵成全了她們呢。”
胡氏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麽了。說起來,孟氏和盧玉的心思倒也沒什麽了不得的大錯,但凡是女兒家,誰不想嫁得好,隻是孟氏做得有些過了火,四處鑽營顯擺,言語又無狀,難怪會引得太後不悅,竟在眾位命婦麵前出言指責。
老太太心裏恨極了孟氏,懶得聽胡氏勸慰,隻讓她趕緊把三老爺喚回府。胡氏生怕會鬧出大事,一麵讓人去請三老爺,一麵又差人去盧之安那裏報信,自個兒則匆匆地跑去尋許氏幫忙。
許氏聽罷了,卻攔著胡氏不要去湊那熱鬧。她端著茶吹了兩口,慢條斯理地道:“三弟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曉得,她若是稍稍講些道理,懂些禮數,便不會鬧到而今這地步。你若果真去勸說,不止討不得好,她怕不是還要懷疑你挑撥是非。回頭不知好歹地罵你一句,非得把你的肺都給氣炸了不可。左右母親也隻是罵她一通,三弟氣惱了,不過是禁她一段時間的足,過了這段,外頭消停些了,二娘子方才好說親呐。”
胡氏被她一說,心裏漸漸靜下來,仔細想想,卻也是這個道理。遂不去管那邊的是非,陪著許氏一起喝了一下午的茶。
不免又提起七娘給太子府送午飯的事來,胡氏笑道:“我聽皇後娘娘話裏的意思,對大娘子極是誇讚的。”
許氏低頭,端起蓋碗撥了撥茶湯上的沫,又慢慢地飲了一口,眉目安詳,“碧舸是個好孩子,不過,皇後娘娘這般誇讚,卻是看在她生母的份上。”許氏輕輕歎了口氣,把茶杯放回到茶幾上,微微抬頭朝胡氏看了一眼,柔聲道:“想來弟妹也知道,碧舸的生母是當年泰安巷彭家的嫡女,與皇後娘娘交情匪淺。”
不等胡氏回話,她又繼續問:“先前托付之安去尋彭家少爺的事不知可有了眉目?”
胡氏輕輕搖頭,“先前傳說是在北疆,之安派了人去打探,又說去了南邊。之安讓人留了信,隻是一直不曾有人回。”說罷,又柔聲勸道:“大嫂不必擔心,總能找到的。”
胡氏陪著許氏喝了一下午的茶,晚上回去的時候,就聽說了三老爺要把孟氏送去城外庵堂的消息。
“三老爺這回竟下了狠心了。”胡氏微微有些意外,以三爺的性子能下這樣的狠心,著實少見。
“老太太都說要分家了……”翠羽悄悄道:“三老爺當時就嚇得一臉慘白……”
胡氏立刻會意,遂不再追問。
第二日,三老爺果然派了人把孟氏送出了城,又鄭重地求見胡氏,請她出麵尋個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給盧玉教規矩,“……實在是被她母親教得沒了禮數,沒奈何才來尋二嫂幫忙。”罷了又說已經跟城西的田莊打過招呼了,過兩日就把盧玉送過去避避風頭。
胡氏見他心意已決,倒也不再多勸,隻應下了給盧玉尋管教嬤嬤的事。過了幾日,果然托關係尋到了一個才出宮不久的姑姑,趕緊重金請了過來,一番叮囑後送去了莊子裏。
七娘聽到這消息時已是半月之後,她平日裏窩在府裏並不常出門,自然不曉得盧玉被太後貶斥的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就連這個事兒,也是邵仲隨口帶出來的。說罷了,邵仲還趕緊捂住嘴,眨了眨眼,擺出一副無辜的表情。
見七娘隻是皺了皺眉沒說話,邵仲卻又忍不住道:“你不會打算去探望二娘子吧。”
七娘白了他一眼,道:“我腦子又沒壞,怎麽會去幹這種蠢事。”
七娘素來敏感,誰真心實意地對她好她心裏頭清楚得很,與盧玉相處了一年多,她多少也曉得盧玉的性子,看起來老實笨拙,其實心思細膩多疑,腦子裏想的事兒太多了,雖不至於有什麽壞心眼兒,但對自己也沒有多大的好感,至少,絕不像平日裏表現出來的那般親密無間。若是這會兒她過去探望,隻怕盧玉不止不會感激,心裏頭還會以為她故意去看她的笑話,反倒還生了嫌隙。
“也是——”邵仲伸了個懶腰往床上倒,翻個身把背露在外頭,膩著嗓子撒嬌道:“阿碧給我捏捏肩膀,今兒寫了好多條陳,肩膀酸死了。”
作者有話要說:中午沒有午睡,寫了一千字,所以今天更得早一些^_^
晚上泡腳的時候,盧之安忽然開口問胡氏,“二娘子在說親?”
盧之安素來不愛下人伺候,屋裏頭隻有他和胡氏兩個。因沒有丫鬟幫忙,胡氏就去了衣櫃便給他找裏衣,聞言頓時停住了動作,遲疑著轉過身來看他,皺起眉頭道:“你聽到什麽了?”
“今兒祈郡王府的外管事來衙門裏尋我幫忙——”盧之安眉頭緊鎖,語氣有些不耐煩,“嘴裏嘀嘀咕咕的說些沒譜的話,被我給攆出去了。”
胡氏抱著衣服緩步踱到他身邊,把衣服放在他手邊,蹲□子朝他小腿上澆了澆熱水,低聲回道:“弟妹最近總往鎮國公府跑,說是國公夫人中意二娘子得很,那話裏的意思,似乎是想與王府做親呢。”
盧之安“噗——”地輕笑出聲,無奈搖頭道:“她還真是敢想。那鎮國公府也是,郡王爺的婚事豈是他們說了算的,若是傳到宮裏頭,太後娘娘還不知怎麽看他們呢。你回頭讓母親跟三房說說,讓她們注意些分寸,莫要鬧出些傳言來,反得害了二娘子。”
胡氏苦笑,“你當母親不清楚麽,便是我也委婉地跟弟妹提過。她而今滿腦子都隻想著要做郡王嶽母,隻怕還以為我嫉妒她,故意和她過不去呢。前幾日大娘子和仲哥兒回門,她們不在府裏待客也就罷了,回來的時候在大門口遇上了,還對仲哥兒冷嘲熱諷。也虧得大娘子嘴巴厲害,把她的話給堵了回去,要不,仲哥兒怕是要受些委屈。”
盧之安聞言微微一挑眉,“他受委屈?”聲音裏帶著幾分揶揄的笑意,罷了又搖頭笑道:“你放心,這個侄女婿厲害得緊,就憑三弟妹那點道行,半點皮毛都傷不到他。”
“老太太卻是心疼得緊呢。”胡氏伸手幫著他捏了捏腳,笑著道:“仲哥兒是個聰明的,知道府裏頭誰的話最頂用。”這一年多來,邵仲沒少尋著借口往府裏跑,每回總要帶些東西上門,不論貴賤,卻總也少不得她和兩個孩子的份,故胡氏提起他來,總是忍不住眉目帶笑,語氣也柔和許多。
盧之安涼涼地看了她一眼,笑。胡氏捂嘴道:“你也別這麽瞅我,這府裏頭上上下下誰不說仲哥兒的好,便是有心經營的,那也要有本事。整整一年半的工夫,誰像他這般有耐心。若是日後哪家府裏的哥兒也對我們家嫣兒這般用心,不論他出身如何,我都敢應了這門親。”
“這都是多久的事兒。”盧之安一想到自家那甜滋滋的小姑娘將來總有一天要嫁出門去的,心裏頭頓時有些不痛快,揮揮手把話題岔過了。
…………
太子府裏,到了用午飯的時候,邵仲依舊端坐在桌前處理文書,半點沒有要起身的意思。一旁的同僚忍不住提醒道:“邵大人還不去吃飯,晚了連口熱湯都撈不著。”
邵仲努力地讓臉上表情顯得沒那麽得意,淡淡笑道:“一會兒家裏頭會送過來。”說著話,嘴角終是忍不住翹了翹,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那同僚頓時樂了,笑著恭維道:“夫人真是賢惠,邵大人好福氣。”說罷了正要走,就常安端著一大摞食盒進了屋,一邊走還一邊“嗷嗷——”直叫,嘴裏喚道:“哎喲哎喲真燙手,手指頭都快起泡了。”
同僚的眼睛定在正騰騰地冒著熱氣的食盒上,兩隻腳像釘在了地上似的,不動了。
“怎麽還這麽燙?”邵仲趕緊上前幫著把食盒端過來,一個個打開,裏頭赫然裝了四菜一湯,一籠子米飯正騰騰地冒著熱氣。屋裏頓時菜香四溢,那同僚的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嗬嗬”笑了兩聲,探頭探腦地過來看,“都送了些什麽好東——哎喲,鹿尾湯!”
他嗓門高,這一聲竟把隔壁的兩個老司階引了過來,二人一邊抽著鼻子一邊兩眼放光地問:“今兒廚房竟有鹿尾湯喝?”
邵仲同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釋道:“是邵長吏家裏頭送來的吃食,熱情騰騰的,當真饞人。”說話時,眼睛又朝那食盒裏瞟了幾眼,十分不舍。
攏共才這麽一點子吃食,分了這個分不了那個,邵仲也不好留了誰跟他一道兒用午飯,隻讓常安把籠裏的小碗拿了出來,各倒了一碗鹿尾湯遞給這幾位,笑著道:“這鹿是去年自家莊子裏送過來的,一直養著,前幾日才宰殺了,甚是新鮮。幾位大人也來嚐一嚐,順便暖暖胃。”
那老司階也不客氣,高高興興地接了,端起來就喝,一口下肚,頓時燙得嗷嗷直叫。一旁的常安哭笑不得地解釋道:“陳把式趕著馬車送過來的,一路到了宮門口還用爐子煨著,燙得很,老大人可得當心些。”
“邵大人真是好福氣!”
“可不是,這大冬天的能喝到一碗熱湯可真真的不容易。”
“邵大人是今年才剛剛成的親吧,聽說娶的是平陽侯府的大娘子?”
眾人吃人的嘴短,自然免不得一陣恭維,心裏頭氣兒也忍不住泛起陣陣酸意,自己在衙門裏吃了這麽久的冷菜冷飯,也不見家裏有個可心的人兒關心過。雖說自家比不得邵家這般財大氣粗能日日喝到鹿尾湯,便是喝個豬肝湯,自己也心滿意足了。
大夥兒喝了湯,不好意思一直盯著邵仲吃飯,拱手謝過後,趕緊去廳堂用飯。到下午的時候,邵長吏開小灶的事兒就傳得滿府皆知了,連太子殿下也得了信,好奇地過來看熱鬧。
七娘不止送了熱飯熱菜,還有一整盒綠豆糕,盒子裏還體貼地配著好幾個巴掌大的小碟子,邵仲見了人就拿一碟出來招待,太子殿下也得了一碟,美滋滋地吃了兩口,可勁兒地誇道:“夫人手藝真不錯,一點也不比宮裏的禦廚差。”
邵仲很是客氣地連聲道過獎,臉上卻是難掩得色,眾人見狀,心裏既好笑,又隱隱有些羨慕。
又過了幾日,胡氏進宮給太後請安的時候,皇後忽然說起這事兒,又笑道:“太子還笑話說,自個兒怎麽沒早生幾年,不然,這大娘子就輪不到被邵家大哥兒給搶了去了。”
太後聞言頓時哈哈大笑,抱著肚子道:“這孩子才多大,就想著要娶媳婦兒了,可真是不得了。唔,既然他都著急了,你這做母後的就得給他留意了,非得要給他尋個侯府大娘子這般溫柔又賢惠的,不然回頭他得跟你急。”
皇後故作為難狀,“這個可真是為難我了,不如,還是請太後作主吧。您識得的人多,見過的女娘子也多,誰家姑娘聰慧,誰家姑娘賢淑,定下了誰就是誰,太子曉得了,定然歡喜。”
太後卻不應,揮手道:“本宮才不領這差事,回頭若是不合他的意,他又礙著本宮的麵子不說,以後可就沒好日子過了。”
太後明著不願意摻和到立太子妃的事情裏來,倒正合了皇後的心意。畢竟,立太子妃茲事體大,關係著日後太子地位的穩固。若是太後非要來插一腳,反倒打亂了皇後的布局。
“都是侯府的千金,這大娘子知書達禮,溫婉賢淑,三娘子聰明活潑,機敏可人,怎麽那三房的二娘子卻不知進退……”太後低聲喃語,聲音雖不大,前頭的胡氏卻聽得清楚。不止是她,身畔幾位年長命婦的臉上也露出微微的訝色,悄悄朝胡氏瞅了瞅,見她麵上若無其事,遂又裝作什麽都沒聽到一般繼續陪著太後說話。
胡氏心裏猶如明鏡一般,太後這話說得如此清楚,盧玉的婚事便再無希望。不止如此,她在太後這裏落了這樣的評語,怕不是過幾日就要在京裏傳開,尋常人家也就罷了,王公貴族的府裏卻是想都不要想了。孟氏這一番心血,便就此化為烏有,反倒還得盧玉不好說親。
出了這麽大的事,胡氏自然要向老太太稟告。待聽得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說完,老太太氣得隨手把手邊的鈞窯茶壺給砸了,咬著牙恨恨道:“這個作孽的敗家媳婦,我們家是倒了八輩子黴才娶了她進門。整日裏隻曉得編排我偏心,也不瞧瞧自己是什麽身份什麽德行。和她說了多少回,讓她收斂些不要總往鎮國公府裏跑,她偏偏不聽,真以為玉丫頭能飛上枝頭當鳳凰。也不瞧瞧那丫頭被她教成什麽樣了,不說郡王府,這京城裏的世家大族誰願意娶這麽個小家子氣的閨女做媳婦……”
老太太一生氣,說話便有些刻薄。胡氏黃色,自然不好跟著附和,隻柔聲勸道:“母親莫要氣惱,左右二娘子年歲還不大,就算說親也好等到下半年。您仔細□一陣,總能教得好的。”
老太太冷笑,揮揮手道:“新芽你莫要替她們母女倆說好話,她們母女倆都中了邪了。我又不是沒跟她們提過,你倒是看看,但凡是稍稍聽勸的,便不會落到現在的地步。那玉丫頭也是一點主見和骨氣也沒有,若不是不知進退,做這春秋大夢,能由著她娘說什麽就是什麽,隻怕心裏頭還在恨我怎麽不出麵成全了她們呢。”
胡氏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麽了。說起來,孟氏和盧玉的心思倒也沒什麽了不得的大錯,但凡是女兒家,誰不想嫁得好,隻是孟氏做得有些過了火,四處鑽營顯擺,言語又無狀,難怪會引得太後不悅,竟在眾位命婦麵前出言指責。
老太太心裏恨極了孟氏,懶得聽胡氏勸慰,隻讓她趕緊把三老爺喚回府。胡氏生怕會鬧出大事,一麵讓人去請三老爺,一麵又差人去盧之安那裏報信,自個兒則匆匆地跑去尋許氏幫忙。
許氏聽罷了,卻攔著胡氏不要去湊那熱鬧。她端著茶吹了兩口,慢條斯理地道:“三弟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曉得,她若是稍稍講些道理,懂些禮數,便不會鬧到而今這地步。你若果真去勸說,不止討不得好,她怕不是還要懷疑你挑撥是非。回頭不知好歹地罵你一句,非得把你的肺都給氣炸了不可。左右母親也隻是罵她一通,三弟氣惱了,不過是禁她一段時間的足,過了這段,外頭消停些了,二娘子方才好說親呐。”
胡氏被她一說,心裏漸漸靜下來,仔細想想,卻也是這個道理。遂不去管那邊的是非,陪著許氏一起喝了一下午的茶。
不免又提起七娘給太子府送午飯的事來,胡氏笑道:“我聽皇後娘娘話裏的意思,對大娘子極是誇讚的。”
許氏低頭,端起蓋碗撥了撥茶湯上的沫,又慢慢地飲了一口,眉目安詳,“碧舸是個好孩子,不過,皇後娘娘這般誇讚,卻是看在她生母的份上。”許氏輕輕歎了口氣,把茶杯放回到茶幾上,微微抬頭朝胡氏看了一眼,柔聲道:“想來弟妹也知道,碧舸的生母是當年泰安巷彭家的嫡女,與皇後娘娘交情匪淺。”
不等胡氏回話,她又繼續問:“先前托付之安去尋彭家少爺的事不知可有了眉目?”
胡氏輕輕搖頭,“先前傳說是在北疆,之安派了人去打探,又說去了南邊。之安讓人留了信,隻是一直不曾有人回。”說罷,又柔聲勸道:“大嫂不必擔心,總能找到的。”
胡氏陪著許氏喝了一下午的茶,晚上回去的時候,就聽說了三老爺要把孟氏送去城外庵堂的消息。
“三老爺這回竟下了狠心了。”胡氏微微有些意外,以三爺的性子能下這樣的狠心,著實少見。
“老太太都說要分家了……”翠羽悄悄道:“三老爺當時就嚇得一臉慘白……”
胡氏立刻會意,遂不再追問。
第二日,三老爺果然派了人把孟氏送出了城,又鄭重地求見胡氏,請她出麵尋個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給盧玉教規矩,“……實在是被她母親教得沒了禮數,沒奈何才來尋二嫂幫忙。”罷了又說已經跟城西的田莊打過招呼了,過兩日就把盧玉送過去避避風頭。
胡氏見他心意已決,倒也不再多勸,隻應下了給盧玉尋管教嬤嬤的事。過了幾日,果然托關係尋到了一個才出宮不久的姑姑,趕緊重金請了過來,一番叮囑後送去了莊子裏。
七娘聽到這消息時已是半月之後,她平日裏窩在府裏並不常出門,自然不曉得盧玉被太後貶斥的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就連這個事兒,也是邵仲隨口帶出來的。說罷了,邵仲還趕緊捂住嘴,眨了眨眼,擺出一副無辜的表情。
見七娘隻是皺了皺眉沒說話,邵仲卻又忍不住道:“你不會打算去探望二娘子吧。”
七娘白了他一眼,道:“我腦子又沒壞,怎麽會去幹這種蠢事。”
七娘素來敏感,誰真心實意地對她好她心裏頭清楚得很,與盧玉相處了一年多,她多少也曉得盧玉的性子,看起來老實笨拙,其實心思細膩多疑,腦子裏想的事兒太多了,雖不至於有什麽壞心眼兒,但對自己也沒有多大的好感,至少,絕不像平日裏表現出來的那般親密無間。若是這會兒她過去探望,隻怕盧玉不止不會感激,心裏頭還會以為她故意去看她的笑話,反倒還生了嫌隙。
“也是——”邵仲伸了個懶腰往床上倒,翻個身把背露在外頭,膩著嗓子撒嬌道:“阿碧給我捏捏肩膀,今兒寫了好多條陳,肩膀酸死了。”
作者有話要說:中午沒有午睡,寫了一千字,所以今天更得早一些^_^
六十二
晚上泡腳的時候,盧之安忽然開口問胡氏,“二娘子在說親?”
盧之安素來不愛下人伺候,屋裏頭隻有他和胡氏兩個。因沒有丫鬟幫忙,胡氏就去了衣櫃便給他找裏衣,聞言頓時停住了動作,遲疑著轉過身來看他,皺起眉頭道:“你聽到什麽了?”
“今兒祈郡王府的外管事來衙門裏尋我幫忙——”盧之安眉頭緊鎖,語氣有些不耐煩,“嘴裏嘀嘀咕咕的說些沒譜的話,被我給攆出去了。”
胡氏抱著衣服緩步踱到他身邊,把衣服放在他手邊,蹲□子朝他小腿上澆了澆熱水,低聲回道:“弟妹最近總往鎮國公府跑,說是國公夫人中意二娘子得很,那話裏的意思,似乎是想與王府做親呢。”
盧之安“噗——”地輕笑出聲,無奈搖頭道:“她還真是敢想。那鎮國公府也是,郡王爺的婚事豈是他們說了算的,若是傳到宮裏頭,太後娘娘還不知怎麽看他們呢。你回頭讓母親跟三房說說,讓她們注意些分寸,莫要鬧出些傳言來,反得害了二娘子。”
胡氏苦笑,“你當母親不清楚麽,便是我也委婉地跟弟妹提過。她而今滿腦子都隻想著要做郡王嶽母,隻怕還以為我嫉妒她,故意和她過不去呢。前幾日大娘子和仲哥兒回門,她們不在府裏待客也就罷了,回來的時候在大門口遇上了,還對仲哥兒冷嘲熱諷。也虧得大娘子嘴巴厲害,把她的話給堵了回去,要不,仲哥兒怕是要受些委屈。”
盧之安聞言微微一挑眉,“他受委屈?”聲音裏帶著幾分揶揄的笑意,罷了又搖頭笑道:“你放心,這個侄女婿厲害得緊,就憑三弟妹那點道行,半點皮毛都傷不到他。”
“老太太卻是心疼得緊呢。”胡氏伸手幫著他捏了捏腳,笑著道:“仲哥兒是個聰明的,知道府裏頭誰的話最頂用。”這一年多來,邵仲沒少尋著借口往府裏跑,每回總要帶些東西上門,不論貴賤,卻總也少不得她和兩個孩子的份,故胡氏提起他來,總是忍不住眉目帶笑,語氣也柔和許多。
盧之安涼涼地看了她一眼,笑。胡氏捂嘴道:“你也別這麽瞅我,這府裏頭上上下下誰不說仲哥兒的好,便是有心經營的,那也要有本事。整整一年半的工夫,誰像他這般有耐心。若是日後哪家府裏的哥兒也對我們家嫣兒這般用心,不論他出身如何,我都敢應了這門親。”
“這都是多久的事兒。”盧之安一想到自家那甜滋滋的小姑娘將來總有一天要嫁出門去的,心裏頭頓時有些不痛快,揮揮手把話題岔過了。
…………
太子府裏,到了用午飯的時候,邵仲依舊端坐在桌前處理文書,半點沒有要起身的意思。一旁的同僚忍不住提醒道:“邵大人還不去吃飯,晚了連口熱湯都撈不著。”
邵仲努力地讓臉上表情顯得沒那麽得意,淡淡笑道:“一會兒家裏頭會送過來。”說著話,嘴角終是忍不住翹了翹,得意之情溢於言表。
那同僚頓時樂了,笑著恭維道:“夫人真是賢惠,邵大人好福氣。”說罷了正要走,就常安端著一大摞食盒進了屋,一邊走還一邊“嗷嗷——”直叫,嘴裏喚道:“哎喲哎喲真燙手,手指頭都快起泡了。”
同僚的眼睛定在正騰騰地冒著熱氣的食盒上,兩隻腳像釘在了地上似的,不動了。
“怎麽還這麽燙?”邵仲趕緊上前幫著把食盒端過來,一個個打開,裏頭赫然裝了四菜一湯,一籠子米飯正騰騰地冒著熱氣。屋裏頓時菜香四溢,那同僚的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嗬嗬”笑了兩聲,探頭探腦地過來看,“都送了些什麽好東——哎喲,鹿尾湯!”
他嗓門高,這一聲竟把隔壁的兩個老司階引了過來,二人一邊抽著鼻子一邊兩眼放光地問:“今兒廚房竟有鹿尾湯喝?”
邵仲同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解釋道:“是邵長吏家裏頭送來的吃食,熱情騰騰的,當真饞人。”說話時,眼睛又朝那食盒裏瞟了幾眼,十分不舍。
攏共才這麽一點子吃食,分了這個分不了那個,邵仲也不好留了誰跟他一道兒用午飯,隻讓常安把籠裏的小碗拿了出來,各倒了一碗鹿尾湯遞給這幾位,笑著道:“這鹿是去年自家莊子裏送過來的,一直養著,前幾日才宰殺了,甚是新鮮。幾位大人也來嚐一嚐,順便暖暖胃。”
那老司階也不客氣,高高興興地接了,端起來就喝,一口下肚,頓時燙得嗷嗷直叫。一旁的常安哭笑不得地解釋道:“陳把式趕著馬車送過來的,一路到了宮門口還用爐子煨著,燙得很,老大人可得當心些。”
“邵大人真是好福氣!”
“可不是,這大冬天的能喝到一碗熱湯可真真的不容易。”
“邵大人是今年才剛剛成的親吧,聽說娶的是平陽侯府的大娘子?”
眾人吃人的嘴短,自然免不得一陣恭維,心裏頭氣兒也忍不住泛起陣陣酸意,自己在衙門裏吃了這麽久的冷菜冷飯,也不見家裏有個可心的人兒關心過。雖說自家比不得邵家這般財大氣粗能日日喝到鹿尾湯,便是喝個豬肝湯,自己也心滿意足了。
大夥兒喝了湯,不好意思一直盯著邵仲吃飯,拱手謝過後,趕緊去廳堂用飯。到下午的時候,邵長吏開小灶的事兒就傳得滿府皆知了,連太子殿下也得了信,好奇地過來看熱鬧。
七娘不止送了熱飯熱菜,還有一整盒綠豆糕,盒子裏還體貼地配著好幾個巴掌大的小碟子,邵仲見了人就拿一碟出來招待,太子殿下也得了一碟,美滋滋地吃了兩口,可勁兒地誇道:“夫人手藝真不錯,一點也不比宮裏的禦廚差。”
邵仲很是客氣地連聲道過獎,臉上卻是難掩得色,眾人見狀,心裏既好笑,又隱隱有些羨慕。
又過了幾日,胡氏進宮給太後請安的時候,皇後忽然說起這事兒,又笑道:“太子還笑話說,自個兒怎麽沒早生幾年,不然,這大娘子就輪不到被邵家大哥兒給搶了去了。”
太後聞言頓時哈哈大笑,抱著肚子道:“這孩子才多大,就想著要娶媳婦兒了,可真是不得了。唔,既然他都著急了,你這做母後的就得給他留意了,非得要給他尋個侯府大娘子這般溫柔又賢惠的,不然回頭他得跟你急。”
皇後故作為難狀,“這個可真是為難我了,不如,還是請太後作主吧。您識得的人多,見過的女娘子也多,誰家姑娘聰慧,誰家姑娘賢淑,定下了誰就是誰,太子曉得了,定然歡喜。”
太後卻不應,揮手道:“本宮才不領這差事,回頭若是不合他的意,他又礙著本宮的麵子不說,以後可就沒好日子過了。”
太後明著不願意摻和到立太子妃的事情裏來,倒正合了皇後的心意。畢竟,立太子妃茲事體大,關係著日後太子地位的穩固。若是太後非要來插一腳,反倒打亂了皇後的布局。
“都是侯府的千金,這大娘子知書達禮,溫婉賢淑,三娘子聰明活潑,機敏可人,怎麽那三房的二娘子卻不知進退……”太後低聲喃語,聲音雖不大,前頭的胡氏卻聽得清楚。不止是她,身畔幾位年長命婦的臉上也露出微微的訝色,悄悄朝胡氏瞅了瞅,見她麵上若無其事,遂又裝作什麽都沒聽到一般繼續陪著太後說話。
胡氏心裏猶如明鏡一般,太後這話說得如此清楚,盧玉的婚事便再無希望。不止如此,她在太後這裏落了這樣的評語,怕不是過幾日就要在京裏傳開,尋常人家也就罷了,王公貴族的府裏卻是想都不要想了。孟氏這一番心血,便就此化為烏有,反倒還得盧玉不好說親。
出了這麽大的事,胡氏自然要向老太太稟告。待聽得她一五一十地把事情說完,老太太氣得隨手把手邊的鈞窯茶壺給砸了,咬著牙恨恨道:“這個作孽的敗家媳婦,我們家是倒了八輩子黴才娶了她進門。整日裏隻曉得編排我偏心,也不瞧瞧自己是什麽身份什麽德行。和她說了多少回,讓她收斂些不要總往鎮國公府裏跑,她偏偏不聽,真以為玉丫頭能飛上枝頭當鳳凰。也不瞧瞧那丫頭被她教成什麽樣了,不說郡王府,這京城裏的世家大族誰願意娶這麽個小家子氣的閨女做媳婦……”
老太太一生氣,說話便有些刻薄。胡氏黃色,自然不好跟著附和,隻柔聲勸道:“母親莫要氣惱,左右二娘子年歲還不大,就算說親也好等到下半年。您仔細□一陣,總能教得好的。”
老太太冷笑,揮揮手道:“新芽你莫要替她們母女倆說好話,她們母女倆都中了邪了。我又不是沒跟她們提過,你倒是看看,但凡是稍稍聽勸的,便不會落到現在的地步。那玉丫頭也是一點主見和骨氣也沒有,若不是不知進退,做這春秋大夢,能由著她娘說什麽就是什麽,隻怕心裏頭還在恨我怎麽不出麵成全了她們呢。”
胡氏聞言,也不好再說什麽了。說起來,孟氏和盧玉的心思倒也沒什麽了不得的大錯,但凡是女兒家,誰不想嫁得好,隻是孟氏做得有些過了火,四處鑽營顯擺,言語又無狀,難怪會引得太後不悅,竟在眾位命婦麵前出言指責。
老太太心裏恨極了孟氏,懶得聽胡氏勸慰,隻讓她趕緊把三老爺喚回府。胡氏生怕會鬧出大事,一麵讓人去請三老爺,一麵又差人去盧之安那裏報信,自個兒則匆匆地跑去尋許氏幫忙。
許氏聽罷了,卻攔著胡氏不要去湊那熱鬧。她端著茶吹了兩口,慢條斯理地道:“三弟妹的性子你又不是不曉得,她若是稍稍講些道理,懂些禮數,便不會鬧到而今這地步。你若果真去勸說,不止討不得好,她怕不是還要懷疑你挑撥是非。回頭不知好歹地罵你一句,非得把你的肺都給氣炸了不可。左右母親也隻是罵她一通,三弟氣惱了,不過是禁她一段時間的足,過了這段,外頭消停些了,二娘子方才好說親呐。”
胡氏被她一說,心裏漸漸靜下來,仔細想想,卻也是這個道理。遂不去管那邊的是非,陪著許氏一起喝了一下午的茶。
不免又提起七娘給太子府送午飯的事來,胡氏笑道:“我聽皇後娘娘話裏的意思,對大娘子極是誇讚的。”
許氏低頭,端起蓋碗撥了撥茶湯上的沫,又慢慢地飲了一口,眉目安詳,“碧舸是個好孩子,不過,皇後娘娘這般誇讚,卻是看在她生母的份上。”許氏輕輕歎了口氣,把茶杯放回到茶幾上,微微抬頭朝胡氏看了一眼,柔聲道:“想來弟妹也知道,碧舸的生母是當年泰安巷彭家的嫡女,與皇後娘娘交情匪淺。”
不等胡氏回話,她又繼續問:“先前托付之安去尋彭家少爺的事不知可有了眉目?”
胡氏輕輕搖頭,“先前傳說是在北疆,之安派了人去打探,又說去了南邊。之安讓人留了信,隻是一直不曾有人回。”說罷,又柔聲勸道:“大嫂不必擔心,總能找到的。”
胡氏陪著許氏喝了一下午的茶,晚上回去的時候,就聽說了三老爺要把孟氏送去城外庵堂的消息。
“三老爺這回竟下了狠心了。”胡氏微微有些意外,以三爺的性子能下這樣的狠心,著實少見。
“老太太都說要分家了……”翠羽悄悄道:“三老爺當時就嚇得一臉慘白……”
胡氏立刻會意,遂不再追問。
第二日,三老爺果然派了人把孟氏送出了城,又鄭重地求見胡氏,請她出麵尋個宮裏出來的教養嬤嬤給盧玉教規矩,“……實在是被她母親教得沒了禮數,沒奈何才來尋二嫂幫忙。”罷了又說已經跟城西的田莊打過招呼了,過兩日就把盧玉送過去避避風頭。
胡氏見他心意已決,倒也不再多勸,隻應下了給盧玉尋管教嬤嬤的事。過了幾日,果然托關係尋到了一個才出宮不久的姑姑,趕緊重金請了過來,一番叮囑後送去了莊子裏。
七娘聽到這消息時已是半月之後,她平日裏窩在府裏並不常出門,自然不曉得盧玉被太後貶斥的消息已經傳得沸沸揚揚,就連這個事兒,也是邵仲隨口帶出來的。說罷了,邵仲還趕緊捂住嘴,眨了眨眼,擺出一副無辜的表情。
見七娘隻是皺了皺眉沒說話,邵仲卻又忍不住道:“你不會打算去探望二娘子吧。”
七娘白了他一眼,道:“我腦子又沒壞,怎麽會去幹這種蠢事。”
七娘素來敏感,誰真心實意地對她好她心裏頭清楚得很,與盧玉相處了一年多,她多少也曉得盧玉的性子,看起來老實笨拙,其實心思細膩多疑,腦子裏想的事兒太多了,雖不至於有什麽壞心眼兒,但對自己也沒有多大的好感,至少,絕不像平日裏表現出來的那般親密無間。若是這會兒她過去探望,隻怕盧玉不止不會感激,心裏頭還會以為她故意去看她的笑話,反倒還生了嫌隙。
“也是——”邵仲伸了個懶腰往床上倒,翻個身把背露在外頭,膩著嗓子撒嬌道:“阿碧給我捏捏肩膀,今兒寫了好多條陳,肩膀酸死了。”
作者有話要說:中午沒有午睡,寫了一千字,所以今天更得早一些^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