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下台鞠躬。


    時隔多年,齊雲成再一次從口中說了出來,也算是從一下這麽多粉絲的他回到了當初還是小學徒的時候。


    不過此刻他心中更在意的是觀眾對這一段相聲的看法。


    因為完全就是做的一點改動,外加加上自己的一點東西。


    但誰想到的是,就在演員鞠躬下台的一刹那,滿劇場的掌聲爆發了。


    掌聲如雷般的恐怖動靜。


    至於直播的觀看人數,早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萬之多。


    這對於一個小劇場直播來說,無疑是恐怖的。


    連優庫媒體的官方人員都嚇了一跳,的確有點奇葩了。


    但也間接證明了,大夥兒對這一段相聲的喜歡,還有演員整個想法和精神的支持。


    尤其是聽到一連串的曲藝時,每個人都是震撼的。


    的確有太多的好東西不為人知了。


    而這都是華夏的傳統文化。


    不過也正因為熱鬧,掌聲的不停歇。


    齊雲成和欒芸萍兩個人不得不返場多說幾段,沒辦法,真不停下來,動靜轟隆轟隆的。


    簡直快要把小劇場給掀開了。


    “再接著說一段吧。”來到側幕後,欒芸萍看著外麵的情況說一聲。


    齊雲成當然同意,於是撂著大褂,還比較快步的走上了舞台,因為不能讓他們久等。


    同時他們再露麵。


    下麵的觀眾眉開眼笑,更加歡迎。


    等掌聲漸停。


    齊雲成望著下麵的這些位開口,“感謝各位的掌聲,看得出來都挺興奮的!說了一段相聲五十年之現狀!我師父和張聞順先生曾經合作過的,但到了今天已經不能叫五十年了,還得加上個十幾年。


    而就僅僅這十幾年,時代的變化就太大了。”


    “沒錯!”欒芸萍在桌子後點點頭。


    “當然了說這段肯定是當徒弟的在師父的作品上進行了一些改變,算是踩在師父的肩膀上。這麽多年徒弟光踩著師父肩膀登高了,我就說怎麽師父越來越矮了。”


    哈哈哈哈!


    笑聲洋溢出現,所有人都高興著。


    他們高興就連觀看直播的郭得剛也是一樣,今天孩子幹嘛要說這個相聲,說白了,就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出來。


    從表演時候的情緒就瞧得出來,並且這孩子以後的確就是他的希望了。


    會有他的號召力。


    就跟當初他們創辦德芸社以及爆火那樣。


    但也沒多看,返場的相聲基本都了解,於是起身準備去向書房。


    他一去,旁邊的王蕙好奇了,“不看了?不是還沒結束嘛?”


    “讓孩子慢慢說吧,我先去書房找找東西。”


    王蕙搞不懂他,帶著郭汾陽繼續看著。


    與此同時另外一邊,於遷也把自己的眼鏡兒取了下來,他心裏挺複雜的,並且隱約感覺到什麽。


    隻能說等這一段相聲的發酵吧。


    因為他覺得說的太好了,一下子就把這個時代觀眾們對曲藝的觀念以及能做的給梳理的十分透徹。


    可不是流量也還是這個時代的一種好處,但還是希望觀眾們在追自己喜歡演員的時候,多放一點心思在曲藝上。


    並且真的希望觀眾多認真對待一下曲藝。


    現在小劇場的演出,他之前就說過,實在是落寞。


    進來買票的人壓根不是來聽相聲的,無非跟自己喜歡的演員互相逗著玩,他在上麵說一句,他們在下麵回答一句。


    那幹嘛還要捧哏的?


    同時哪怕齊雲成的粉絲當中也有這種小姑娘,所以時代變化,觀眾變化,備不住的形式。


    可他比一般孩子做的好多了。


    努力去勸導,勸導他們關注曲藝,到時候恐怕真能讓大批人去喜歡,這實屬也是一種功勞。


    “挺好,這爺們自打我認識的時候,就覺得厲害,這一刻比他開萬人專場還要令人覺得成功。”


    於遷在家裏默默點頭,因為喜歡曲藝的人的心是共通的。


    白慧敏沒說話,最後要去拿一個水果吃的時候才開口,“雲成的好,更加證明了妹妹的幸福,對曲藝和家庭都負責的不像話。”


    “是啊!估計一家子也在看這時候的演出吧。”


    而齊雲成的一家子可不在看他的演出,但他們就不知道什麽曲藝不曲藝,勸導不勸導,隻是覺得看著開心。


    因為他們是一家人。


    家人看著互相好,就已經很欣慰。


    順便宋軼一邊看演出,一邊還得照顧孩子。


    尤其曦曦一下想吃那個,一下想吃這個,隻能一邊給他剝一邊看演出。


    但是經常剝著剝著忘了,就自己吃了。


    不過此時此刻,齊雲成的演出還在繼續,既然來了一次小劇場,還弄了一次直播,自然要多演。


    於是返場也和欒芸萍演了一個大的相聲段子。


    演完了之後時間已然不早,來到了五點半,這個時間是他們當初德芸社怎麽也要演到的時間。


    為的給一個量大,好吸引觀眾。


    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這一段相聲引起的魅力,的確是龐大的。


    很快在第二天就成功登上了熱搜,讓更多人看見這一段相聲。


    並且每個網站的這段視頻播放量,都在一兩天超過了百萬。


    現時代的人流量一起來,絕對有他的作用。


    甚至這個作用,人心牽動著人心,主動且第一次讓那麽多隻喜歡齊雲成的觀眾們去關注到其他曲藝。


    ……


    “二爺爺!又要錄製了!您準備準備,不要拖拖拉拉了,我好不容易回來。”


    幾天之後一個偏遠地區的小鎮,一個大學女生在家裏擺弄自己的手機還有手機支架。


    每次放小長假回家,她都要錄製一段東西。


    並且把錄製的東西,發到幾個網站上,相當於up主。


    而錄製的正是她二爺爺和她一起表演的蘇州評彈。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主要采用以蘇州話為代表的吳語徒口講說來表演的傳統曲藝。


    這門曲藝曆史同樣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不過到了現代,已經難覓蹤跡,但國家也在扶持這方麵,所以當地地區的學校也有招生。


    可惜,哪有德芸火,更不會三天兩頭的上熱搜,輕而易舉的被大眾知曉。


    當然也有人喜歡,有自己的圈子。


    而且金陵十三釵當中便有蘇州評彈的蹤影。


    至於今天錄製的表演,將會是她二爺爺彈小三弦,她則彈琵琶。


    “二爺爺,準備好了沒有?”


    一老人拿著自己的家夥來到丫頭布置的東西麵前坐下,習慣了,再且丫頭說的東西,他肯定配合。


    不過剛坐下不久,女生拿著手機看自己賬號的時候,卻意外楞住了。


    他的賬號粉絲不多。


    一個多月了才八九千,但最近回來的一兩天是怎麽回事?


    昨天一晚上竟然漲了一萬左右的粉絲,再用手指滑動自己曾經錄製的視頻,播放量都在逐漸增多。


    “二爺爺!二爺爺!”女生驚訝一聲。


    老人坐在凳子上都不安生,“怎麽了你!”


    “我覺得我們要火了啊,昨天一晚上漲了一萬的粉絲。”


    老人不知道一晚上漲一萬粉絲是什麽概念,但對經營者賬號的人來說,真的感覺恐怖。


    一兩天能抵得上她一個多月的經營,怎麽能不叫人興奮。


    尤其本來隻有幾千播放量的視頻,竟然達到了幾萬、甚至十幾萬的程度。


    這屬於單個視頻小火,才給她增長這麽快的粉絲。


    但即便這樣她還是納悶,不知道怎麽弄的。


    明明這段視頻,半個月前就上傳了,播放量一天才長百來個。


    立刻從手機架子上取下來手機,拿到爺爺麵前給他看評論。


    老人家七十多了,想要看手機裏麵的東西需要戴眼鏡,立刻起身去拿了一副。


    “怎麽了嘛?”


    “您看,全是誇咱們唱的好的。”


    “是嗎?我看看。”


    ……


    “喜歡老先生的聲韻,好聽,好有味道~”


    “這就是蘇州評彈的吸引力所在,伴隨著弦索叮咚,吳儂軟語,把數不盡的江南風光和說不盡的江南往事與你一一細說!”


    “唱的真是絕了,不過不知道為什麽老先生總是看向左邊,是不是女生唱錯了?”


    ……


    一片接著一片的評論,老先生戴著眼鏡兒露出笑容,平時他也會時不時花功夫去當地的評彈館唱。


    所以是專業的,觀眾們能看出好並不假。


    不過當看到什麽的時候,立刻看向孩子。


    “看吧,連觀眾都看出來了你的問題。這幾個字都是唱入聲字,應該逢入必斷,你都給唱平了!”


    女生向著老人家撇了撇嘴,十分委屈,“我不正在學嘛!好啦,我們開始吧,準備的曲子我可是好好的練了一陣子。


    看您還說我。”


    “哎!我都不知道你一天天在幹些什麽,好不容易考到清華那邊,好好學習。”


    “別說了,準備吧二爺爺。”


    稍微準備準備,兩個人正式錄製一段。


    而像這種現象,並非出現在她一個身上。


    在網絡上就仿佛莫名出現了一股風潮,不止蘇州評彈,其他的曲藝也漸漸的多了一點流量,多了一點粉絲和關注。


    甚至再伴隨幾天的流逝,這一股風潮肉眼可見的變大了。


    一些各地區的曲藝,竟然也能意外的上一點熱度。


    甚至在熱搜第四十多名,還出現了一個河南墜子演出的熱搜。


    這一刻,真因為一個相聲發生了不少的改變。


    不應該說是一個相聲,應該說一個演員,一下帶動了一股風向。


    這是很振奮人心的,因為這麽多年,好像也沒有發生類似的事情,再且把人們拉回到去關注其他曲藝。


    太難太難了。


    人家犯不著那麽麻煩。


    就算喜歡你這個演員,聽你的話去勉強聽聽,也不一定能聽懂,好多曲藝都是這樣落寞。


    可因為齊雲成的影響,好像做到了。


    並且此時此刻他的微薄粉絲漲到了三千萬之多。


    成為了德芸社當中粉絲第二多的演員,就連大爺於遷都沒有達到這種數量。


    三千萬對比全國的人數來說,似乎也還好,可換一個角度說明又十分恐怖。


    嶽芸鵬經常參加節目、綜藝、真人秀,他的粉絲肯定增加的極快。


    但齊雲成除了幾個陪媳婦兒一起的電視劇外,並沒參加什麽。


    這種小銀幕活躍程度跟高老師應該差不多,但如此還收獲了三千萬的粉絲。


    可想而知,含金量高到令人發指。


    不過也似乎因為他又增長了一波流量,網絡上對他不好的言論又開始出現了。


    沒別的,認為他不配,認為隻是觀眾捧、滿足觀眾需求、保持曝光、增加熱度,維持演員和德芸社的高流量罷了。


    對於這種言論,齊雲成並沒有在意,還是在處理自己的事情,因為的確最近多了很多人問曲藝。


    他肯定給人解釋,哪怕微薄私信的曲藝問題也是如此。


    並且通過微薄,也舉例了一些自己在段子當中說過的一些小眾曲藝,甚至還有幾分介紹。


    正因為這樣,當媳婦兒的經常在家裏看見他拿著手機。


    不過他不在意,有的是人在意。


    而在意的人還不是德芸社裏麵的人。


    就在鬥笑社節目播出,說完改行,流量又多了幾分的時候。


    忽然網絡上秧視網一片文章吸引了各種看點。


    【三千七百萬的粉絲!他值得!一代年輕人帶起曲藝風潮!】


    文章爆炸性的出來。


    徹底為相聲演員齊雲成撐腰,任何人都沒法反駁。


    另外還有一個風潮來了。


    之前也有年輕人在曲藝當中表現很好,可沒熱度,現在不一樣,能大量的投放出來。


    華夏日報網:【讓曲藝與青年相向而行】


    觀察網:【年輕一代為傳統曲藝注入活力】


    華夏藝術報:【新時代新曲藝要引領新風尚】


    仁民網:【讓更多年輕人領略傳統藝術之美】


    ……


    望著一係列的熱度和年輕人演出完時被網站媒體備受好評的報道。


    齊雲成覺得很高興。


    網上一些人怎麽說隨他們說,至少他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問心無愧。


    更沒有造成什麽壞的影響。


    可越這樣熱鬧,他越要麵對一些媒體,在馬上要拍鬥笑社第二期前幾天。


    齊雲成周轉各個報紙和媒體網站。


    甚至大量科普一些傳統曲藝,並告訴他們,它們是怎麽發展到現在和現在怎麽去欣賞。


    這一刻,學藝十幾年,兢兢業業的齊雲成徹底成為了傳統非遺曲藝的宣傳大使。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相聲:台上無大小,台下立新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星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星貓並收藏相聲:台上無大小,台下立新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