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言一出,李振嗔目結舌。
開封刺史震驚抬頭,一臉茫然,似乎是不能相信,他們已經說清了道理,皇帝不但沒有平息怒火,反而還要直接斬他的頭,連流程都不走了!
在開封刺史發愣的時候,宮廷侍衛已經進門,為首大修士二話不說將他揪起,不等他向李曄求饒,便一拳轟在他的小腹,直接擊碎了他的氣海,廢了他的修為。
而後,侍衛絲毫不理會開封刺史的慘叫哭嚎,將其拖死狗一樣拖了出去。
“陛下......”李振張了張嘴,想要為開封刺史辯解、求情,但見李曄麵色陰沉如水,眼中殺機畢現,頓時醒悟李曄心頭的怒火之盛,遠不是他預計的那樣,一時間心頭大駭,再不敢說半個字。
“戶部尚書何在?”
“臣......臣在!”
“拖出去,廢除修為,剝奪官職,發配涼州,遇赦不赦!”
“陛下......陛下恕罪,陛下開恩哪!”
戶部尚書被拖出去的時候,不僅李振呆若木雞,就連崔克禮,也是目瞪口呆。戶部管理天下稅收,也有穩定物價之責,在這件上有責任。但他倆怎麽都沒想到,僅僅因為開封一地之事,李曄殺了開封刺史不夠,還要這般重懲戶部尚書。
那可是皇朝有數的重臣。
這般雷霆之怒,讓兩人都始料未及,手足無措。
處置了兩個官員,李曄沒有任何要解釋的意思,麵無表情的看向李振:“你身為禦史大夫,卻監察百官不力,該當何罪?”
“臣......臣萬死!”李振拜服於地,不知道該說什麽。
“陛下......”崔克禮張嘴欲言。
“身為宰相,統領百官,主持皇朝政事,你又該當何罪?”
“臣,萬死!”崔克禮不敢觸李曄的雷霆之怒,也隻得拜倒在地。
事到如今,他倆都已經反應過來,這件事在李曄看來,遠比在他們看來要嚴重得多。若是他倆一個應對不當,輕則宰相沒得做,重則官袍都穿不上了。
“現在回答朕,開封之事,究竟是因為什麽鬧成這般局麵,你們又有什麽解決辦法?”李曄坐在龍椅上,就像一頭將要擇人而噬的猛獸,充滿了恐怖氣息,“想清楚再回答,朕隻給你們一次機會!”
李振與崔克禮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駭。在李曄如山的威壓下,兩人此時此刻都已是心驚膽顫。另外,開封刺史的人頭,和戶部尚書的慘狀,可是就在眼前。
“回稟陛下,臣等屍位素餐,有辱職責,開封物價上漲,都是因為臣等忽視了黎民疾苦。臣等這就擬定措施,增加羊群牧場,糾察不法之徒,保證三個月內,物價回到先前水平!”
沒多久,李振就清醒過來,如是回答道。
崔克禮也連忙道:“糾察不法之徒,是為重中之重。尋常情況下,就算羊群數量供應不上,不能滿足百姓需求,價格也會循序上漲,這個月漲一成,下個月漲兩成,都是合理的,而絕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之內,就突然上漲三倍!
“這裏麵,一定有控製羊群市場之人,在從中作梗,開封刺史絕口不提這個情況,戶部尚書裝聾作啞,必然是跟對方有所勾連,可見對方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是權貴!陛下處置這兩人幹脆果斷,實在是英明!不論此番牽連多少權貴,臣定會秉公執法!”
他主持政務多年,很清楚商貨的市場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
但那有個前提:得是自由市場。
如果有壟斷力量,譬如說勢力龐大的中間渠道商團體從中作梗,壓低收購價格,嚴苛牧場開設條件,讓普通羊群牧場開不下去,減少一定產量,再抬高價格,讓百姓花更多錢才能購買,那麽出產商貨的,和購買商貨的,都要遭殃。
想到這裏,崔克禮額頭汗如雨下。
開封物價上漲的原因,他之前還頗為認可開封刺史和李振的話,現在被李曄雷霆一震,認真細想,隻覺得背後寒意直冒。
如果是有權貴從中壓榨百姓財富,那麽牛羊價格上漲,絕對不會是終點,隻是開頭。牛羊之後,就是作為替代品的雞鴨......不,不隻是替代品,在其它領域,這種情況也會被重複發生。
到時候蔬菜瓜果、糧食布匹,豈不是都得上漲?
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生存需求,一方麵不可或缺,一方麵密不可分。一個方麵漲了,沒能及時扼製、解決問題,其它方麵就會跟著上漲,而那偏偏又是百姓離不開的東西,漲了也得買。
如此下去,百姓還有什麽活路可言?
這些權貴,要從百姓身上壓榨多少財富,吸取多少血液才肯知足、罷休?
答案很明顯:他們永遠不會知足、罷休!
開封物價亂象,若不及時解決,便會很快蔓延,直至變成全國範圍的混亂!
自古以來,以土地兼並為代表的,權貴富人對普通百姓的財富壓榨和侵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也從來沒有被真正解決過!
開元盛世,之所以一夜崩塌,說到底,不是安史之亂,而是以均田製崩壞、土地兼並為核心的,民間財富被權貴大肆掠奪,導致無數百姓失去家園、財產,成為流民。
流民再被藩鎮招募,成了藩鎮兵馬,他們失去家園,對朝廷心懷怨忿,自然再無忠君報國之念,上了戰場,也是出工不出力......長此以往,便是黃巢之亂再現!
念及於此,崔克禮怎能不汗出如漿?皇帝果斷斬殺開封刺史,降罪戶部尚書,實在是必須為之!崔克禮甚至都覺得,這兩人被治罪得輕了,如此禍國殃民之輩,應該誅他們九族才對!
這些人和跟他們勾結的權貴不除,大唐皇朝現在再是鼎盛,如日中天,也注定了不過是曇花一現!
“李振!”
崔克禮忽然直起上身,滿麵通紅的指著李振,嚴厲指責:“你剛剛為開封刺史開脫,還想為戶部尚書說情,是不是已經跟他們勾結在一起?
“好啊,若不是有你在朝廷中樞撐腰,給他們天大的膽子,敢這麽攪亂市場物價?!他們是真不怕朝廷,不怕死不成?!”
李振神色一怔,一臉茫然:“崔公這是何意?”
崔克禮冷哼一聲,向李曄拱拱手,然後又指著李振,破口大罵:“你這混賬,事到如今還不知罪!剛剛陛下雷霆斬殺開封刺史、查辦戶部尚書,就是在敲山震虎,想要你主動謝罪!
“這已經是給你留足了顏麵,你竟然還不知省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真要陛下查明案情,人證物證確鑿,再將你斬了,你才知道事情嚴重?!”
一刹那,李振麵色慘白如紙。
他抬頭看向禦案後的李曄,隻見對方眼神冷漠,看他就像是看石頭,再無先前那般深厚的君臣之誼。
“陛,陛下!”李振渾身一抖,再也支撐不住,麵朝李曄拜倒,“臣罪該萬死!臣有負陛下信任,臣無顏麵對陛下,陛下......”
話到最後,他已經是痛哭流涕,泣不成聲,趴在地板上的身軀顫個不停。
顯然,崔克禮的斥責都是事實。
“請陛下恕李振之罪,他也是一時迷失心智,如今幡然醒悟,還請陛下念在他一路追隨陛下,多年辛勞,頗有功勳的份上,給他將功折罪的機會。”崔克禮也拜伏在地,語調悲愴的懇求。
他剛才見李振不及時認罪,就知道李振完了,為了避免李曄因此而怒火不可製,這才出言提醒李振。其言辭之所以嚴厲,也是為了幫李曄出氣,希望李曄能稍緩怒火,如此李振方有一線生機。
同僚之誼,崔克禮也隻能做到這種地步了。
至於他為什麽篤信李振跟戶部尚書、開封刺史勾結,原因再簡單不過。
他自己沒有跟那些人來往。
而攪亂開封市場,進而提升全國物價,必然可以牟取到難以想象的財富,這份利益太大了,沒有兩位宰相中的一個跟他們同流合汙,那些權貴根本不敢這麽做!
這也是為何開封物價,已經上漲了半年,卻沒有在朝廷引發什麽大風波的原因。若非現如今大唐民智已開,不再畏懼官府如虎,開封百姓又在修士帶領下,到刺史府衙討說法,最終釀成百十人傷亡的局麵,這件事或許還不會東窗事發。
而一旦物價上漲蔓延到全國範圍,就算是李曄,想要解決這件事,也沒有那麽容易了。到了那時,麵對舉國權貴,李曄這個皇帝,也不敢對他們輕易動手,否則自己的統治就會不穩。
就像古往今來,皇帝無法真正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隻能通過一些法令改善情況一樣。不是皇帝宰相不知道症結在那裏,而是根本無法撼動那個龐大的利益群體。
皇朝終結,是因為百姓活不下去而造反,而百姓之所以活不下去,是因為被權貴富人過多盤剝。否則,勤勤懇懇的漢人,怎會在皇朝末世的時候一遇到災年,就會沒有活路,隻能造反?
皇朝伊始,難道就沒有災年嗎?
說到底,亂天下者,終結皇朝者,就是這群權貴富人。
所以此時崔克禮雖然勉力為李振求情,也沒有多少把握,李曄會真的顧念舊情,放李振一馬。李曄的修為太高了,實力過於強橫,他有言出法隨的能力,不需要顧忌任何勢力,尤其是在事態還沒失控之時。
果然,須臾後,崔克禮聽到禦案後,傳來李曄沒有絲毫波瀾的聲音,“崔卿,開封之事,你親自去一趟吧,朕會讓青衣衙門協助你。”
“臣,領命,必不負陛下所托!”崔克禮領下這份旨意的時候,就知道李振是徹底沒救了,陛下最終還是沒給李振戴罪立功的機會。
連李振都能果斷舍棄,由此可見,陛下扼製權貴富人團體、為黎民百姓做主的決心,是有多麽強烈。
(本章完)
此言一出,李振嗔目結舌。
開封刺史震驚抬頭,一臉茫然,似乎是不能相信,他們已經說清了道理,皇帝不但沒有平息怒火,反而還要直接斬他的頭,連流程都不走了!
在開封刺史發愣的時候,宮廷侍衛已經進門,為首大修士二話不說將他揪起,不等他向李曄求饒,便一拳轟在他的小腹,直接擊碎了他的氣海,廢了他的修為。
而後,侍衛絲毫不理會開封刺史的慘叫哭嚎,將其拖死狗一樣拖了出去。
“陛下......”李振張了張嘴,想要為開封刺史辯解、求情,但見李曄麵色陰沉如水,眼中殺機畢現,頓時醒悟李曄心頭的怒火之盛,遠不是他預計的那樣,一時間心頭大駭,再不敢說半個字。
“戶部尚書何在?”
“臣......臣在!”
“拖出去,廢除修為,剝奪官職,發配涼州,遇赦不赦!”
“陛下......陛下恕罪,陛下開恩哪!”
戶部尚書被拖出去的時候,不僅李振呆若木雞,就連崔克禮,也是目瞪口呆。戶部管理天下稅收,也有穩定物價之責,在這件上有責任。但他倆怎麽都沒想到,僅僅因為開封一地之事,李曄殺了開封刺史不夠,還要這般重懲戶部尚書。
那可是皇朝有數的重臣。
這般雷霆之怒,讓兩人都始料未及,手足無措。
處置了兩個官員,李曄沒有任何要解釋的意思,麵無表情的看向李振:“你身為禦史大夫,卻監察百官不力,該當何罪?”
“臣......臣萬死!”李振拜服於地,不知道該說什麽。
“陛下......”崔克禮張嘴欲言。
“身為宰相,統領百官,主持皇朝政事,你又該當何罪?”
“臣,萬死!”崔克禮不敢觸李曄的雷霆之怒,也隻得拜倒在地。
事到如今,他倆都已經反應過來,這件事在李曄看來,遠比在他們看來要嚴重得多。若是他倆一個應對不當,輕則宰相沒得做,重則官袍都穿不上了。
“現在回答朕,開封之事,究竟是因為什麽鬧成這般局麵,你們又有什麽解決辦法?”李曄坐在龍椅上,就像一頭將要擇人而噬的猛獸,充滿了恐怖氣息,“想清楚再回答,朕隻給你們一次機會!”
李振與崔克禮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駭。在李曄如山的威壓下,兩人此時此刻都已是心驚膽顫。另外,開封刺史的人頭,和戶部尚書的慘狀,可是就在眼前。
“回稟陛下,臣等屍位素餐,有辱職責,開封物價上漲,都是因為臣等忽視了黎民疾苦。臣等這就擬定措施,增加羊群牧場,糾察不法之徒,保證三個月內,物價回到先前水平!”
沒多久,李振就清醒過來,如是回答道。
崔克禮也連忙道:“糾察不法之徒,是為重中之重。尋常情況下,就算羊群數量供應不上,不能滿足百姓需求,價格也會循序上漲,這個月漲一成,下個月漲兩成,都是合理的,而絕不可能在短短半年之內,就突然上漲三倍!
“這裏麵,一定有控製羊群市場之人,在從中作梗,開封刺史絕口不提這個情況,戶部尚書裝聾作啞,必然是跟對方有所勾連,可見對方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是權貴!陛下處置這兩人幹脆果斷,實在是英明!不論此番牽連多少權貴,臣定會秉公執法!”
他主持政務多年,很清楚商貨的市場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
但那有個前提:得是自由市場。
如果有壟斷力量,譬如說勢力龐大的中間渠道商團體從中作梗,壓低收購價格,嚴苛牧場開設條件,讓普通羊群牧場開不下去,減少一定產量,再抬高價格,讓百姓花更多錢才能購買,那麽出產商貨的,和購買商貨的,都要遭殃。
想到這裏,崔克禮額頭汗如雨下。
開封物價上漲的原因,他之前還頗為認可開封刺史和李振的話,現在被李曄雷霆一震,認真細想,隻覺得背後寒意直冒。
如果是有權貴從中壓榨百姓財富,那麽牛羊價格上漲,絕對不會是終點,隻是開頭。牛羊之後,就是作為替代品的雞鴨......不,不隻是替代品,在其它領域,這種情況也會被重複發生。
到時候蔬菜瓜果、糧食布匹,豈不是都得上漲?
百姓的衣食住行,是基本生存需求,一方麵不可或缺,一方麵密不可分。一個方麵漲了,沒能及時扼製、解決問題,其它方麵就會跟著上漲,而那偏偏又是百姓離不開的東西,漲了也得買。
如此下去,百姓還有什麽活路可言?
這些權貴,要從百姓身上壓榨多少財富,吸取多少血液才肯知足、罷休?
答案很明顯:他們永遠不會知足、罷休!
開封物價亂象,若不及時解決,便會很快蔓延,直至變成全國範圍的混亂!
自古以來,以土地兼並為代表的,權貴富人對普通百姓的財富壓榨和侵奪,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也從來沒有被真正解決過!
開元盛世,之所以一夜崩塌,說到底,不是安史之亂,而是以均田製崩壞、土地兼並為核心的,民間財富被權貴大肆掠奪,導致無數百姓失去家園、財產,成為流民。
流民再被藩鎮招募,成了藩鎮兵馬,他們失去家園,對朝廷心懷怨忿,自然再無忠君報國之念,上了戰場,也是出工不出力......長此以往,便是黃巢之亂再現!
念及於此,崔克禮怎能不汗出如漿?皇帝果斷斬殺開封刺史,降罪戶部尚書,實在是必須為之!崔克禮甚至都覺得,這兩人被治罪得輕了,如此禍國殃民之輩,應該誅他們九族才對!
這些人和跟他們勾結的權貴不除,大唐皇朝現在再是鼎盛,如日中天,也注定了不過是曇花一現!
“李振!”
崔克禮忽然直起上身,滿麵通紅的指著李振,嚴厲指責:“你剛剛為開封刺史開脫,還想為戶部尚書說情,是不是已經跟他們勾結在一起?
“好啊,若不是有你在朝廷中樞撐腰,給他們天大的膽子,敢這麽攪亂市場物價?!他們是真不怕朝廷,不怕死不成?!”
李振神色一怔,一臉茫然:“崔公這是何意?”
崔克禮冷哼一聲,向李曄拱拱手,然後又指著李振,破口大罵:“你這混賬,事到如今還不知罪!剛剛陛下雷霆斬殺開封刺史、查辦戶部尚書,就是在敲山震虎,想要你主動謝罪!
“這已經是給你留足了顏麵,你竟然還不知省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真要陛下查明案情,人證物證確鑿,再將你斬了,你才知道事情嚴重?!”
一刹那,李振麵色慘白如紙。
他抬頭看向禦案後的李曄,隻見對方眼神冷漠,看他就像是看石頭,再無先前那般深厚的君臣之誼。
“陛,陛下!”李振渾身一抖,再也支撐不住,麵朝李曄拜倒,“臣罪該萬死!臣有負陛下信任,臣無顏麵對陛下,陛下......”
話到最後,他已經是痛哭流涕,泣不成聲,趴在地板上的身軀顫個不停。
顯然,崔克禮的斥責都是事實。
“請陛下恕李振之罪,他也是一時迷失心智,如今幡然醒悟,還請陛下念在他一路追隨陛下,多年辛勞,頗有功勳的份上,給他將功折罪的機會。”崔克禮也拜伏在地,語調悲愴的懇求。
他剛才見李振不及時認罪,就知道李振完了,為了避免李曄因此而怒火不可製,這才出言提醒李振。其言辭之所以嚴厲,也是為了幫李曄出氣,希望李曄能稍緩怒火,如此李振方有一線生機。
同僚之誼,崔克禮也隻能做到這種地步了。
至於他為什麽篤信李振跟戶部尚書、開封刺史勾結,原因再簡單不過。
他自己沒有跟那些人來往。
而攪亂開封市場,進而提升全國物價,必然可以牟取到難以想象的財富,這份利益太大了,沒有兩位宰相中的一個跟他們同流合汙,那些權貴根本不敢這麽做!
這也是為何開封物價,已經上漲了半年,卻沒有在朝廷引發什麽大風波的原因。若非現如今大唐民智已開,不再畏懼官府如虎,開封百姓又在修士帶領下,到刺史府衙討說法,最終釀成百十人傷亡的局麵,這件事或許還不會東窗事發。
而一旦物價上漲蔓延到全國範圍,就算是李曄,想要解決這件事,也沒有那麽容易了。到了那時,麵對舉國權貴,李曄這個皇帝,也不敢對他們輕易動手,否則自己的統治就會不穩。
就像古往今來,皇帝無法真正解決土地兼並的問題,隻能通過一些法令改善情況一樣。不是皇帝宰相不知道症結在那裏,而是根本無法撼動那個龐大的利益群體。
皇朝終結,是因為百姓活不下去而造反,而百姓之所以活不下去,是因為被權貴富人過多盤剝。否則,勤勤懇懇的漢人,怎會在皇朝末世的時候一遇到災年,就會沒有活路,隻能造反?
皇朝伊始,難道就沒有災年嗎?
說到底,亂天下者,終結皇朝者,就是這群權貴富人。
所以此時崔克禮雖然勉力為李振求情,也沒有多少把握,李曄會真的顧念舊情,放李振一馬。李曄的修為太高了,實力過於強橫,他有言出法隨的能力,不需要顧忌任何勢力,尤其是在事態還沒失控之時。
果然,須臾後,崔克禮聽到禦案後,傳來李曄沒有絲毫波瀾的聲音,“崔卿,開封之事,你親自去一趟吧,朕會讓青衣衙門協助你。”
“臣,領命,必不負陛下所托!”崔克禮領下這份旨意的時候,就知道李振是徹底沒救了,陛下最終還是沒給李振戴罪立功的機會。
連李振都能果斷舍棄,由此可見,陛下扼製權貴富人團體、為黎民百姓做主的決心,是有多麽強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