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本草綱目中的養生智慧 作者:羅語 王耀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篇本草養生心法:養生之道在一補一瀉之間
第四章李時珍:辨證施養才精到
第1節 從“辨證施治”到“辨證施養”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原則。醫生要根據症狀和病人自身具體的情況,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再確定治療的方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自然也是沿襲這個原則。
傳說,曾經有兩個病人同時來找李時珍看病,都說頭痛、發燒、咳嗽、鼻塞。經過詢問,原來二人都淋了一場大雨。李時珍給他們切了脈,確診為感冒,並給他們各開了劑量相同的麻黃湯,發汗解熱。
結果第二天,一個病人服了藥以後,出了一身大汗,但頭痛比昨天更厲害了。另一個病人服了藥後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李時珍仔細回憶昨天診治時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給第一個病人切脈時,病人手腕上有汗,脈也較弱,而第二個病人手腕上卻無汗,他在診斷時忽略了這些差異。病人本來就有汗,體質很虛,再服發汗的藥,不就更加虛弱了嗎?這樣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於是他立即改變治療方法,給病人重新開方抓藥,結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轉了。
相同的症狀因為病因不同和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要用不同的藥,而不同的病也可能要用同樣的藥,關鍵是要對症。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現在有些人的用藥陋習,很多人都在家裏自備一些發燒、感冒、止痛之類的藥,一碰到頭疼腦熱就自行服藥,也不去醫院。但有的時候,不考慮自己的具體情況,隻從症狀上用藥,就很容易出現副作用。
另外,還有些人認為吃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所以當身體稍微有點不適,他們就自行服藥,而且多種藥物一起服用,用藥不科學引起的疾病早已屢見不鮮。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藥物在緩解身體不適症狀的同時,所產生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視。而且,身體自身有非常強大的自愈力,如一般的感冒5~7天是一個周期,即使不吃藥也會痊愈。如果我們一有頭疼腦熱就吃藥,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被擱置,久而久之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衰退、喪失。所以我們在遇到小痛小病時能不吃藥就不吃,如果非到不得不吃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自己不可憑著“經驗”隨意用藥。
治病要辨證,養生其實也需要辨證。這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同一套養生方法可能對這些人有用,對另一些人就沒用甚至還有害,原因也就在這裏。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具體情況,該用補法的時候用補法,而該用瀉法的時候用瀉法。這樣辨證施養,養生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用。
第四章李時珍:辨證施養才精到
第1節 從“辨證施治”到“辨證施養”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中醫治病的一個重要原則。醫生要根據症狀和病人自身具體的情況,尋找疾病的根本原因,再確定治療的方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自然也是沿襲這個原則。
傳說,曾經有兩個病人同時來找李時珍看病,都說頭痛、發燒、咳嗽、鼻塞。經過詢問,原來二人都淋了一場大雨。李時珍給他們切了脈,確診為感冒,並給他們各開了劑量相同的麻黃湯,發汗解熱。
結果第二天,一個病人服了藥以後,出了一身大汗,但頭痛比昨天更厲害了。另一個病人服了藥後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李時珍仔細回憶昨天診治時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給第一個病人切脈時,病人手腕上有汗,脈也較弱,而第二個病人手腕上卻無汗,他在診斷時忽略了這些差異。病人本來就有汗,體質很虛,再服發汗的藥,不就更加虛弱了嗎?這樣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於是他立即改變治療方法,給病人重新開方抓藥,結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轉了。
相同的症狀因為病因不同和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要用不同的藥,而不同的病也可能要用同樣的藥,關鍵是要對症。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現在有些人的用藥陋習,很多人都在家裏自備一些發燒、感冒、止痛之類的藥,一碰到頭疼腦熱就自行服藥,也不去醫院。但有的時候,不考慮自己的具體情況,隻從症狀上用藥,就很容易出現副作用。
另外,還有些人認為吃藥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所以當身體稍微有點不適,他們就自行服藥,而且多種藥物一起服用,用藥不科學引起的疾病早已屢見不鮮。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藥物在緩解身體不適症狀的同時,所產生的毒副作用也不可忽視。而且,身體自身有非常強大的自愈力,如一般的感冒5~7天是一個周期,即使不吃藥也會痊愈。如果我們一有頭疼腦熱就吃藥,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被擱置,久而久之人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衰退、喪失。所以我們在遇到小痛小病時能不吃藥就不吃,如果非到不得不吃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自己不可憑著“經驗”隨意用藥。
治病要辨證,養生其實也需要辨證。這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同一套養生方法可能對這些人有用,對另一些人就沒用甚至還有害,原因也就在這裏。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具體情況,該用補法的時候用補法,而該用瀉法的時候用瀉法。這樣辨證施養,養生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