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一跟歲數不大的寶貝徒兒,都是生平第一次踏進在江湖、朝堂俱為聲名顯赫的司天監。</p>
大寒輕車熟路駕著馬車從側門而入,跟在陳無雙身後走出車廂,師徒兩人才知道這座府宅占地規模大到了何種令人咋舌的程度。</p>
這些年也算走過南闖過北的老道士還好說,眼神中訝然神色匆匆一掠,花白長須就再也遮不住嘴角笑意,雖然道袍領口處打著補丁,倒還能在迎上來的老管家麵前,維持住一派掌教的出塵氣度,不至於露出一副沒見過大世麵的土包子神情。</p>
而確實沒怎麽見過世麵的徐稱心,則徹底被觀星樓下錯綜複雜不知各自通往何處的連廊看呆了,下意識怯怯抓住師父衣角,這可不是白獅坊橫平豎直的青石大路,要是沒有人在前麵領著,大白天都怕迷了路。</p>
罵街需要壯一壯聲勢,一大早就聚攏了幾個嗓門洪亮的年輕仆役出門去的錢興,想來不知在何處正玩的興起,倒比去會仙樓的幾人回來的更晚,陳無雙也不以為意,和聲交代老管家給徐守一師徒二人安排個住處,老管家略一沉吟,試探著問小杏苑合不合適,陳無雙這才記起來還有這麽處閑了許久的小院子。</p>
鎮國公府大宅院裏套著三四十處景致各不相同的雅靜院落,當年陳家枝繁葉茂時隨處可聞笑語聲聲,興許真是兩百年前那柄卻邪劍率先出世的原因,與大周王朝一損俱損的陳家也開始逐漸變得人丁稀薄,到了陳伯庸這一代,兄弟四人更是麵臨膝下沒有子嗣繼承祖蔭的尷尬悲涼境地,那些院子就閑了下來,偶爾有回京的二十四劍侍或是玉龍衛成員短暫小住,一年裏有三百天是空著。</p>
老管家提到的那處小杏苑,就在陳無雙住了十年之久的清音苑西側,起先叫做攬月苑,是如今貴為就藩江州寧王殿下正妃的陳佩瑜未出閣時住所,院子裏有多年前陳伯庸親手種下的幾顆杏樹,是中州不多見的奇異品種,多年來小心伺候著樹木也沒長大多少,每年結出來的杏子都僅有龍眼大小,即便熟透了也帶著一層淡淡青色,入口甘甜、汁水豐富沒有半點酸澀,不像其他杏子熟透了之後軟乎乎的口感,反而有些脆而硬柔,就是吃多了容易上火,釀酒也不合適。</p>
景禎皇帝下旨為六皇子李敬廷和陳佩瑜賜婚,陳家這一代唯一的血脈嫡親風光出嫁,陳叔愚就親筆題了“小杏苑”三個字為名,攬月苑的那塊牌匾被陳佩瑜帶走當了壓箱底的嫁妝,意在永生不忘自己是陳家人,永生不忘司天監的養育恩情。</p>
陳無雙回京之後,小滿就自覺搬到了觀星樓五層支了張竹床居住,而沒過門的少夫人墨莉,理所當然被替陳家三爺做主的裴錦繡安排進了清音苑,隻是陳無雙知道黑裙少女愛憎分明的性子最重名節,沒正式成婚住進一個院子還能說是江湖兒女不拘小節,但各自分房睡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有精靈古怪的徐稱心陪著,墨莉在鎮國公府這樣的高門深宅好歹能多個說話的。</p>
“甚好。再有個十天半月,那處院落裏的杏子就要熟透,太醫令楚前輩以前來嚐過幾次,說那杏樹應是西北昆侖山腳下不多見的品種,每日少吃個七八枚,對血虛津枯、氣機不暢有良效,稱心姑娘是個口福的,來得正巧。”</p>
陳無雙含笑點頭,讓老管家帶路引著老道士師徒去熟悉熟悉住處,徐稱心聽得眼睛一亮,見老管家轉身帶路忙不迭跟上,一雙眼睛滴溜溜轉著四處打量,好像是想盡快記清楚路,而徐守一卻故意落後兩步,等徒兒連著催促兩聲,才不急不躁答應著邁步,在即將跟少年擦腳而過時,輕聲道:“公子若是想帶周天星盤出京,老道或許有法子能讓宮裏察覺不到。”</p>
也不再多做解釋,神神叨叨的老道士沒頭沒尾扔下這麽一句話,就嗬嗬笑著跟在興高采烈的徒兒後麵悠然走遠,扶著焦骨牡丹劍柄站立的陳無雙微微一怔,良久才饒有深意地嘀咕道:“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好死不活也是一脈掌教,公子爺倒還是小看了他。”</p>
賈康年一下車就徑自尋路去觀星樓一層的藏書裏挑挑揀揀,大寒沒聽清楚陳無雙嘀咕什麽,隻覺得公子爺臉上的笑容似乎有些不懷好意,嘩一聲收起撐了一路的那把油紙傘,湊上前問道:“公子有什麽吩咐?”</p>
陳無雙擺擺手,遲疑片刻,認真囑咐道:“別小看他們一老一小,這是大半個道家西河派前來投奔,咱們眼下正是捉襟見肘求賢若渴的時候,徐老道應該也不會強求一個司天監弟子的名分,合則兩利的買賣,公子爺做生意一向最注重童叟無欺,就當千金買馬骨,別寒了人家的心,也別堵死這條路。”</p>
大寒這回倒是立刻就明白了自家公子爺的意思,莫名竟然覺得,少年身上多了幾分老公爺才有的運籌帷幄,不禁心下生出些感慨來,在京都十年之久都沒學會的東西,陳無雙出京短短一年之間就似乎無師自通,難怪先前二十四劍侍都對他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二爺卻始終都說無雙是生有宿慧的孩子,總有一遇風雲便化龍的機會。</p>
</p>
麵朝觀星樓方向吐出一口濁氣,之前硬接了蕭靜嵐一劍的內傷雖然幾近痊愈,陳無雙總覺得這幾日氣機不太通暢,還以為是朝不破不立裏的“立”字延伸出去的劍意遇上了什麽瓶頸,索性每天在水潭邊的長廊裏,聽著賈康年不絕於耳的翻書聲靜心,分出神識蘊養雨師瓷瓶以及昆侖銅鏡,除了覺得這兩件異寶反哺自身的玄妙氣運之力逐漸減弱之外,也沒有任何感觸。</p>
明明知道從雍州得到丁尋橋指點,自身七品境界就已臻圓滿,半隻腳邁過了八品的門檻,但始終就像有一種阻力擋著,抬起來的腳不上不下就是落不到門檻另一邊,今日在會仙樓下酣暢淋漓斷了二皇子當做看家本事的左手刀,才覺著戳破了那層窗戶紙,劍意沒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心裏對劍術劍氣以及劍道都多了些不少隻可意會的明悟。</p>
那隻腳終於落到了門檻對麵,離晉升八品隻差另一隻腳。</p>
“你去清音苑裏找小核桃,讓她去幫徐老道師徒量一量尺寸,置辦兩套像模像樣的衣裳,十來歲的小女娃穿著身道袍不倫不類,要不是沒得選,誰願意去個式微門派做坤道?至於老道士嘛,不能去外麵請裁縫,讓小核桃想想辦法,給他做一身絳紫道袍,都是牛鼻子,鍾小庚穿得,徐守一憑什麽穿不得?”</p>
這番歪理大寒沒覺得有什麽不妥,巴不得能跟小核桃私下裏多說笑幾句,答應一聲就匆匆往清音苑的方向而去。</p>
陳無雙在原地站了一會兒,雙手懶散背在身後,輕聲哼著小曲朝水潭邊走去,當年所有道家門派都無辜受了鷹潭山的牽連而被迫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世上沒多少人知道西河派跟道家祖庭關係是深是淺,不過徐守一當麵所施展過的手段,都跟孫澄音那般神乎其神的法門有所不同,想來雖同是供奉三清,但各個法脈之間並沒有太多能維持千年之久的厚誼。</p>
而且,天下道門流派都因為當年的事情對鷹潭山有所不滿,被前朝恩寵有加封為國師的是你們道家祖庭高高在上的掌教,咱們沒跟著沾多少光,卻也被恨屋及烏的大周太祖皇帝一並無情打壓,放在誰身上也是咽不下的一口氣,徐守一說西河派也曾風光一時,落到如今這般可憐的田地,身為掌教恐怕也對伺機而動想要東山再起的鷹潭山心有怨懟。</p>
如此正好,精擅術法的孫澄音在陳無雙眼裏就是個無處下嘴的刺蝟,用道士牽製道士,這一步妙手可不是盛譽等身的臭棋簍子陳季淳能教出來的,少年有些洋洋自得,給徐守一置辦一套跟鍾小庚一樣的絳紫道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p>
收買人心這四個字不大好聽,可這身道袍足夠能讓徐守一感受到少年對他的重視;再者,三局兩勝贏了孫澄音以後,也能讓那心高氣傲的年輕道士心裏有危機感,少年身邊已經有了道家一脈掌教佐助,那他想要未來從陳無雙手裏討個羽衣卿相的話,就得拿出更大的誠意來。</p>
慢悠悠走到水潭邊的長廊裏坐下,搖著折扇的張正言已經從賈康年嘴裏得知了今日會仙樓發生的事情,笑吟吟遞給少年一碗色如琥珀的湯水,“上次跟首輔楊公討了幾枚上好陳皮泡水,賈兄有肺虛咳喘的毛病,喝這個正好對症,公子也嚐嚐,酸滋滋的很是解暑。”</p>
接過茶碗。</p>
少年拜師陳仲平十餘年來,不靠譜的嗜酒老頭沒少帶著嫡傳弟子在水潭邊放浪形骸,從六七歲大就哄著他小口小口往嘴裏倒玉庭春,可對著一池子錦鯉喝茶確實還是破天荒的頭一次,清風徐來水波粼粼,在俗世洪流裏掙紮的陳無雙竟感覺到一種別樣的意境。</p>
命數能給人的驚喜往往就是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世事總是一成不變,活著就未免太無趣了些。</p>
陳無雙欣然低頭嚐了一口,湯水溫度不涼不熱,酸味明明很淡,其中卻有一種回味無窮的藥材香氣沁人心脾,埋骨在拜相山上的前任首輔程公也是好酒之人,曾說一壇在流香江上能賣出整整六十兩銀子的玉庭春,喝進嘴裏的第一口就值五十九兩,正合了百十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名句,人生若隻如初見。</p>
咽下去再嚐第二口,就覺得差了點意思。</p>
把茶碗隨手放在身側,陳無雙揚起下巴朝向早已習慣了京都風土人情的窮酸書生,恍惚中覺得這位從楚州河陽城來到京都還沒多久的張正言,不知何時有了些脫胎換骨的意思,興許是有司天監這麵金字招牌做倚仗的緣故,言談舉止中都比初次相識時多了沉穩和自信,似乎心裏要為天下修士立個規矩的誌向變得愈發堅定,不由輕笑一聲,問道:“說說,你怎麽看。”</p>
頭也不抬的賈康年又恢複了之前一心隻有聖賢書的專注,隻是翻書聲響好像稍微放慢。</p>
張正言俯身提起茶壺,挨著給陳無雙和賈康年的茶杯裏續滿水,又從擺在圍欄上的朱漆纏枝盤裏抓了把魚食,身子前傾灑入平靜潭水裏,很快就引來近百搖頭擺尾擠成一團的錦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公子不必多想,朝堂跟江湖其實沒有多少區別,都是求名求利,不過一者是用胸中學識,一者是用手中刀劍,兩者都是做生意的本錢,可惜···”</p>
要是放在平常,見著張正言欲言又止地賣關子,陳無雙多半會沒好氣地撩起衣擺踹他一腳,可此時心情不錯,也就有意給了他一個回應的台階,和聲問道:“可惜什麽?”</p>
“可惜朝堂上的人物本就比江湖上修士心機更深沉,一行一動都講究權衡利弊,尤其是接到公子帖子的,除了兵部那位從五品的職方清吏司員外郎之外,其餘都是保和殿上穿紫衣的重臣,多年以來的瞻前顧後,早就習慣成自然。公子在江湖上或許是有口皆碑的生意人,但他們即便有跟公子談買賣的心意和膽量,八成也會故意拿捏著火候待價而沽另尋機會。比起今日公子準備在會仙樓上拿出的籌碼來,六部尚書更看重太子能不能順利繼承大統,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能判斷出來北境城牆上的老公爺暫時無憂,景禎陛下之後誰來執掌大周那方盤龍玉璽,才是與他們身家安危以及日後前程息息相關的大事。”</p>
張正言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雖然意猶未盡卻覺得有些口幹舌燥,端起自己茶杯小口喝光,咂摸著嘴潤了潤嗓子,才繼續道:“當然,真正老成謀國、心係百姓蒼生的首輔楊公不在此列,他老人家不去會仙樓是有別的原因,我不好貿然揣測。說實話,我早就猜到公子今日在會仙樓的酒席會白白浪費,隻是沒想到陛下會屈尊降貴親自去一趟,看來,對公子的提防已經日漸加深,也的確沉不住氣了。這就證明,要麽陛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擔心太子登基之後鎮不住公子;要麽是覺得大周氣運衰退之勢到了難以回天的地步,一代雄主落得個有心無力的頹敗,沒了心氣。不管如何,陛下應該不會在京都對公子痛下殺手,這是好事。”</p>
陳無雙哈哈一笑,伸手指著在水潭對麵甩去身上水珠的黑虎,“同為四境,我在會仙樓下沒費太多力氣就斷了二皇子的左手刀,陛下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打算殺我的話,隻有五境高人出手才有十足把握。太醫令與我師父交厚,以他的性子絕不可能接下這道旨意,剩下的平公公跟蕭靜嵐兩人,總得留一個守在他自己身邊護衛著,不管是誰出手,有蘇昆侖的黑虎在,想殺我都不是容易事,弄不好就得陰溝裏翻船栽在我手裏。”</p>
大寒輕車熟路駕著馬車從側門而入,跟在陳無雙身後走出車廂,師徒兩人才知道這座府宅占地規模大到了何種令人咋舌的程度。</p>
這些年也算走過南闖過北的老道士還好說,眼神中訝然神色匆匆一掠,花白長須就再也遮不住嘴角笑意,雖然道袍領口處打著補丁,倒還能在迎上來的老管家麵前,維持住一派掌教的出塵氣度,不至於露出一副沒見過大世麵的土包子神情。</p>
而確實沒怎麽見過世麵的徐稱心,則徹底被觀星樓下錯綜複雜不知各自通往何處的連廊看呆了,下意識怯怯抓住師父衣角,這可不是白獅坊橫平豎直的青石大路,要是沒有人在前麵領著,大白天都怕迷了路。</p>
罵街需要壯一壯聲勢,一大早就聚攏了幾個嗓門洪亮的年輕仆役出門去的錢興,想來不知在何處正玩的興起,倒比去會仙樓的幾人回來的更晚,陳無雙也不以為意,和聲交代老管家給徐守一師徒二人安排個住處,老管家略一沉吟,試探著問小杏苑合不合適,陳無雙這才記起來還有這麽處閑了許久的小院子。</p>
鎮國公府大宅院裏套著三四十處景致各不相同的雅靜院落,當年陳家枝繁葉茂時隨處可聞笑語聲聲,興許真是兩百年前那柄卻邪劍率先出世的原因,與大周王朝一損俱損的陳家也開始逐漸變得人丁稀薄,到了陳伯庸這一代,兄弟四人更是麵臨膝下沒有子嗣繼承祖蔭的尷尬悲涼境地,那些院子就閑了下來,偶爾有回京的二十四劍侍或是玉龍衛成員短暫小住,一年裏有三百天是空著。</p>
老管家提到的那處小杏苑,就在陳無雙住了十年之久的清音苑西側,起先叫做攬月苑,是如今貴為就藩江州寧王殿下正妃的陳佩瑜未出閣時住所,院子裏有多年前陳伯庸親手種下的幾顆杏樹,是中州不多見的奇異品種,多年來小心伺候著樹木也沒長大多少,每年結出來的杏子都僅有龍眼大小,即便熟透了也帶著一層淡淡青色,入口甘甜、汁水豐富沒有半點酸澀,不像其他杏子熟透了之後軟乎乎的口感,反而有些脆而硬柔,就是吃多了容易上火,釀酒也不合適。</p>
景禎皇帝下旨為六皇子李敬廷和陳佩瑜賜婚,陳家這一代唯一的血脈嫡親風光出嫁,陳叔愚就親筆題了“小杏苑”三個字為名,攬月苑的那塊牌匾被陳佩瑜帶走當了壓箱底的嫁妝,意在永生不忘自己是陳家人,永生不忘司天監的養育恩情。</p>
陳無雙回京之後,小滿就自覺搬到了觀星樓五層支了張竹床居住,而沒過門的少夫人墨莉,理所當然被替陳家三爺做主的裴錦繡安排進了清音苑,隻是陳無雙知道黑裙少女愛憎分明的性子最重名節,沒正式成婚住進一個院子還能說是江湖兒女不拘小節,但各自分房睡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有精靈古怪的徐稱心陪著,墨莉在鎮國公府這樣的高門深宅好歹能多個說話的。</p>
“甚好。再有個十天半月,那處院落裏的杏子就要熟透,太醫令楚前輩以前來嚐過幾次,說那杏樹應是西北昆侖山腳下不多見的品種,每日少吃個七八枚,對血虛津枯、氣機不暢有良效,稱心姑娘是個口福的,來得正巧。”</p>
陳無雙含笑點頭,讓老管家帶路引著老道士師徒去熟悉熟悉住處,徐稱心聽得眼睛一亮,見老管家轉身帶路忙不迭跟上,一雙眼睛滴溜溜轉著四處打量,好像是想盡快記清楚路,而徐守一卻故意落後兩步,等徒兒連著催促兩聲,才不急不躁答應著邁步,在即將跟少年擦腳而過時,輕聲道:“公子若是想帶周天星盤出京,老道或許有法子能讓宮裏察覺不到。”</p>
也不再多做解釋,神神叨叨的老道士沒頭沒尾扔下這麽一句話,就嗬嗬笑著跟在興高采烈的徒兒後麵悠然走遠,扶著焦骨牡丹劍柄站立的陳無雙微微一怔,良久才饒有深意地嘀咕道:“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好死不活也是一脈掌教,公子爺倒還是小看了他。”</p>
賈康年一下車就徑自尋路去觀星樓一層的藏書裏挑挑揀揀,大寒沒聽清楚陳無雙嘀咕什麽,隻覺得公子爺臉上的笑容似乎有些不懷好意,嘩一聲收起撐了一路的那把油紙傘,湊上前問道:“公子有什麽吩咐?”</p>
陳無雙擺擺手,遲疑片刻,認真囑咐道:“別小看他們一老一小,這是大半個道家西河派前來投奔,咱們眼下正是捉襟見肘求賢若渴的時候,徐老道應該也不會強求一個司天監弟子的名分,合則兩利的買賣,公子爺做生意一向最注重童叟無欺,就當千金買馬骨,別寒了人家的心,也別堵死這條路。”</p>
大寒這回倒是立刻就明白了自家公子爺的意思,莫名竟然覺得,少年身上多了幾分老公爺才有的運籌帷幄,不禁心下生出些感慨來,在京都十年之久都沒學會的東西,陳無雙出京短短一年之間就似乎無師自通,難怪先前二十四劍侍都對他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二爺卻始終都說無雙是生有宿慧的孩子,總有一遇風雲便化龍的機會。</p>
</p>
麵朝觀星樓方向吐出一口濁氣,之前硬接了蕭靜嵐一劍的內傷雖然幾近痊愈,陳無雙總覺得這幾日氣機不太通暢,還以為是朝不破不立裏的“立”字延伸出去的劍意遇上了什麽瓶頸,索性每天在水潭邊的長廊裏,聽著賈康年不絕於耳的翻書聲靜心,分出神識蘊養雨師瓷瓶以及昆侖銅鏡,除了覺得這兩件異寶反哺自身的玄妙氣運之力逐漸減弱之外,也沒有任何感觸。</p>
明明知道從雍州得到丁尋橋指點,自身七品境界就已臻圓滿,半隻腳邁過了八品的門檻,但始終就像有一種阻力擋著,抬起來的腳不上不下就是落不到門檻另一邊,今日在會仙樓下酣暢淋漓斷了二皇子當做看家本事的左手刀,才覺著戳破了那層窗戶紙,劍意沒有太明顯的變化,但心裏對劍術劍氣以及劍道都多了些不少隻可意會的明悟。</p>
那隻腳終於落到了門檻對麵,離晉升八品隻差另一隻腳。</p>
“你去清音苑裏找小核桃,讓她去幫徐老道師徒量一量尺寸,置辦兩套像模像樣的衣裳,十來歲的小女娃穿著身道袍不倫不類,要不是沒得選,誰願意去個式微門派做坤道?至於老道士嘛,不能去外麵請裁縫,讓小核桃想想辦法,給他做一身絳紫道袍,都是牛鼻子,鍾小庚穿得,徐守一憑什麽穿不得?”</p>
這番歪理大寒沒覺得有什麽不妥,巴不得能跟小核桃私下裏多說笑幾句,答應一聲就匆匆往清音苑的方向而去。</p>
陳無雙在原地站了一會兒,雙手懶散背在身後,輕聲哼著小曲朝水潭邊走去,當年所有道家門派都無辜受了鷹潭山的牽連而被迫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世上沒多少人知道西河派跟道家祖庭關係是深是淺,不過徐守一當麵所施展過的手段,都跟孫澄音那般神乎其神的法門有所不同,想來雖同是供奉三清,但各個法脈之間並沒有太多能維持千年之久的厚誼。</p>
而且,天下道門流派都因為當年的事情對鷹潭山有所不滿,被前朝恩寵有加封為國師的是你們道家祖庭高高在上的掌教,咱們沒跟著沾多少光,卻也被恨屋及烏的大周太祖皇帝一並無情打壓,放在誰身上也是咽不下的一口氣,徐守一說西河派也曾風光一時,落到如今這般可憐的田地,身為掌教恐怕也對伺機而動想要東山再起的鷹潭山心有怨懟。</p>
如此正好,精擅術法的孫澄音在陳無雙眼裏就是個無處下嘴的刺蝟,用道士牽製道士,這一步妙手可不是盛譽等身的臭棋簍子陳季淳能教出來的,少年有些洋洋自得,給徐守一置辦一套跟鍾小庚一樣的絳紫道袍,是一舉兩得的事情。</p>
收買人心這四個字不大好聽,可這身道袍足夠能讓徐守一感受到少年對他的重視;再者,三局兩勝贏了孫澄音以後,也能讓那心高氣傲的年輕道士心裏有危機感,少年身邊已經有了道家一脈掌教佐助,那他想要未來從陳無雙手裏討個羽衣卿相的話,就得拿出更大的誠意來。</p>
慢悠悠走到水潭邊的長廊裏坐下,搖著折扇的張正言已經從賈康年嘴裏得知了今日會仙樓發生的事情,笑吟吟遞給少年一碗色如琥珀的湯水,“上次跟首輔楊公討了幾枚上好陳皮泡水,賈兄有肺虛咳喘的毛病,喝這個正好對症,公子也嚐嚐,酸滋滋的很是解暑。”</p>
接過茶碗。</p>
少年拜師陳仲平十餘年來,不靠譜的嗜酒老頭沒少帶著嫡傳弟子在水潭邊放浪形骸,從六七歲大就哄著他小口小口往嘴裏倒玉庭春,可對著一池子錦鯉喝茶確實還是破天荒的頭一次,清風徐來水波粼粼,在俗世洪流裏掙紮的陳無雙竟感覺到一種別樣的意境。</p>
命數能給人的驚喜往往就是突如其來的變化,如果世事總是一成不變,活著就未免太無趣了些。</p>
陳無雙欣然低頭嚐了一口,湯水溫度不涼不熱,酸味明明很淡,其中卻有一種回味無窮的藥材香氣沁人心脾,埋骨在拜相山上的前任首輔程公也是好酒之人,曾說一壇在流香江上能賣出整整六十兩銀子的玉庭春,喝進嘴裏的第一口就值五十九兩,正合了百十年前一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名句,人生若隻如初見。</p>
咽下去再嚐第二口,就覺得差了點意思。</p>
把茶碗隨手放在身側,陳無雙揚起下巴朝向早已習慣了京都風土人情的窮酸書生,恍惚中覺得這位從楚州河陽城來到京都還沒多久的張正言,不知何時有了些脫胎換骨的意思,興許是有司天監這麵金字招牌做倚仗的緣故,言談舉止中都比初次相識時多了沉穩和自信,似乎心裏要為天下修士立個規矩的誌向變得愈發堅定,不由輕笑一聲,問道:“說說,你怎麽看。”</p>
頭也不抬的賈康年又恢複了之前一心隻有聖賢書的專注,隻是翻書聲響好像稍微放慢。</p>
張正言俯身提起茶壺,挨著給陳無雙和賈康年的茶杯裏續滿水,又從擺在圍欄上的朱漆纏枝盤裏抓了把魚食,身子前傾灑入平靜潭水裏,很快就引來近百搖頭擺尾擠成一團的錦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公子不必多想,朝堂跟江湖其實沒有多少區別,都是求名求利,不過一者是用胸中學識,一者是用手中刀劍,兩者都是做生意的本錢,可惜···”</p>
要是放在平常,見著張正言欲言又止地賣關子,陳無雙多半會沒好氣地撩起衣擺踹他一腳,可此時心情不錯,也就有意給了他一個回應的台階,和聲問道:“可惜什麽?”</p>
“可惜朝堂上的人物本就比江湖上修士心機更深沉,一行一動都講究權衡利弊,尤其是接到公子帖子的,除了兵部那位從五品的職方清吏司員外郎之外,其餘都是保和殿上穿紫衣的重臣,多年以來的瞻前顧後,早就習慣成自然。公子在江湖上或許是有口皆碑的生意人,但他們即便有跟公子談買賣的心意和膽量,八成也會故意拿捏著火候待價而沽另尋機會。比起今日公子準備在會仙樓上拿出的籌碼來,六部尚書更看重太子能不能順利繼承大統,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能判斷出來北境城牆上的老公爺暫時無憂,景禎陛下之後誰來執掌大周那方盤龍玉璽,才是與他們身家安危以及日後前程息息相關的大事。”</p>
張正言一口氣說了這麽多,雖然意猶未盡卻覺得有些口幹舌燥,端起自己茶杯小口喝光,咂摸著嘴潤了潤嗓子,才繼續道:“當然,真正老成謀國、心係百姓蒼生的首輔楊公不在此列,他老人家不去會仙樓是有別的原因,我不好貿然揣測。說實話,我早就猜到公子今日在會仙樓的酒席會白白浪費,隻是沒想到陛下會屈尊降貴親自去一趟,看來,對公子的提防已經日漸加深,也的確沉不住氣了。這就證明,要麽陛下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擔心太子登基之後鎮不住公子;要麽是覺得大周氣運衰退之勢到了難以回天的地步,一代雄主落得個有心無力的頹敗,沒了心氣。不管如何,陛下應該不會在京都對公子痛下殺手,這是好事。”</p>
陳無雙哈哈一笑,伸手指著在水潭對麵甩去身上水珠的黑虎,“同為四境,我在會仙樓下沒費太多力氣就斷了二皇子的左手刀,陛下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打算殺我的話,隻有五境高人出手才有十足把握。太醫令與我師父交厚,以他的性子絕不可能接下這道旨意,剩下的平公公跟蕭靜嵐兩人,總得留一個守在他自己身邊護衛著,不管是誰出手,有蘇昆侖的黑虎在,想殺我都不是容易事,弄不好就得陰溝裏翻船栽在我手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