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國恨。
大周京畿不僅是猶唱後那個庭花的老樣子,隨著雍州境內無數家財頗豐的豪紳湧入城中,這座在謝逸塵殺官造反之後就籠上一層灰沉沉霧靄的城池,好像又煥發出枯木逢春的蓬勃生機,糧價、肉價乃至布匹價格都一日三漲,逼得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天子腳下的平頭百姓不得已隻好變賣房產,這些騰出來的宅子極為搶手,隻是有人仗著做官的親戚故友瘋狂殺價,經辦的衙門又層層盤剝,真正落到百姓手裏的,差強人意。
流香江上一壇玉庭春已經能賣到八十兩銀子。
相比之下,會仙樓七十六兩的賣價就顯得公道了許多,這種事情沒有人出聲抱怨,一來是現在能喝得起玉庭春的人大多都心知肚明,會仙樓是皇家在幕後操持的產業,換了一茬豆蔻年華美貌女子的花船也十有六七屬於皇家,若是放在先帝景禎在位的年代,早有看不慣天家貴胄與民爭利的禦史跳出來在士林清流中搏個名聲,可紀箴執掌禦史台之後短時間內就肅清了一切雜音,所有禦史都開始夾著尾巴做人。
再者,聽說是鎮國公府的老管家一次性買走了六百壇玉庭春,偌大一個京都最先是敢怒不敢言,然後就回過味來覺著這是好事,拋家舍業從雍州逃難到京畿的豪紳們,絞盡腦汁想要花銀子攀上朝中的關係,物以稀為貴,這時候能用玉庭春招待貴客,更顯得有誠意、有本事。
權柄在握的重臣看不上他們捂在懷裏的銀子,既然有人上趕著求上門來,也樂意趁機從中挑揀些有能耐的扶植扶植,誰也說不準哪塊雲彩會下雨,盡管現在還沒有到辭官避難的最後關頭,能多留幾條順勢而為的退路自然是好事,跟農家圈養家禽是一個道理,好吃好喝伺候一陣子,到時候才能狠下心來殺雞取卵。
七月下旬,從雍州而來的北風讓京都城一十九座坊市都有了秋意。
天色將晚未晚,崇文坊各處茶樓酒肆正是一天裏最熱鬧的時候,唾沫橫飛的說書人、高談闊論的讀書人都有看頭,意氣相投的年輕士子聚在一起,爭的往往是朝堂上袞袞諸公都不敢放在明麵上談論的國事,保和殿上的一道聖旨,在這裏就是值得推敲三五天的談資。
別有渠道獲悉朝中大事的則冷眼在一旁看著,呼朋喚友交換幾句各自得來的消息,然後就飲酒作詩,這些日子裏倒也有幾篇辭藻華麗的詩文流傳開來,據說昔日國子監祭酒顏老夫子門下得意弟子李濟安所作的一首七言《秋望》奪魁,這位在京都士林中頗有名頭的讀書人,似乎自從上次被玉龍衛副統領錢興扔進茅坑一回就改了性子,行事低調,待人接物越發謙遜內斂。
泉水街是東西貫穿崇文坊的一條大路,兩側茶樓鱗次櫛比,零星混在其中的幾家酒肆也都裝修得清幽雅致,不像白獅坊的酒肆一樣指使伶俐小廝出門招徠生意,而多是請了會撫琴奏曲的清倌人臨窗而坐,所唱的曲子大都是從江南蘇州傳過來的,輕柔婉轉,填詞清麗。
麵白無須的內廷首領太監吳廷聲換了身淡青色素衣,亦步亦趨跟在白龍魚服的元璽陛下身後,兩人在泉水街上徐徐行走,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東宮伺候太子多年的吳公公,如今已然是以宦官殘缺之身兼領安北節度使、西花廳副指揮使的煊赫人物,兩腳分別踏在內廷和朝堂,炙手可熱,堪稱元璽朝首屈一指的實權新貴,可還是微微駝背,像是被德不配位的權勢壓彎了腰。
剛才經過的一間茶樓裏,有四五個讀書人湊在一起,想來是有人剛剛寫就了一首得意新作,其餘幾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語,挑出詩文中遣詞造句的優劣之處,吳廷聲是宮城數以千計的太監中,少有的能識文斷字的,早年伺候著太子殿下聽幾位大儒講課,耳濡目染,算得上胸有溝壑。
不經意間隱約聽見一句“國破山河在”,這位權勢煊赫的太監頓時皺起眉,轉頭朝茶樓裏陰冷看了一眼,見作詩的那人竟然還是個朝中做官的,工部正七品的都給事中,竟敢在這裏寫下“國破”兩個字,憑這一句,就足夠將他拿下問斬。
興許是猜到了吳廷聲的心思,李敬輝麵不改色走過茶樓,輕聲道:“總歸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天家該有天家的氣量,不必太在意這些。此人倒是個有文才的,在工部任職委屈了他,老吳啊,你記一記,正七品升個從六品,回去以後調他來做朕的起居郎。”
吳廷聲低頭稱是,趁機恭維道:“陛下仁慈,實乃萬民之福。”
李敬輝一笑置之。
從某種意義來講的話,登基至今沒有寵幸過任何一位嬪妃的元璽皇帝很是勵精圖治,興許是朝中多了幾位大學士的緣故,朝天殿禦案上的奏折好像怎麽也批閱不完,每日都要入了子時才肯回養心殿歇著,寅時又得起床繼續處理讓人焦頭爛額的政事。
照大周官場舊例,官至兩殿四閣之一的朝天殿大學士,才有資格被稱為次輔,私底下有不少人猜測過最終究竟會花落誰家,但直到目前仍然空懸不設,於是文華閣大學士蔣之衝就暫代了次輔大人的職責。
按規矩,各州巡撫以及六部所呈給皇帝的折子,都得經楊之清、蔣之衝兩人先過目一遍,若是事體不大,完全可以在登記造案之後代天子批閱回複,事關緊要再請聖裁,可這兩位大學士似乎達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事無大小,件件都遞到朝天殿,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把該有的權柄拱手相讓。
自古以來,帝王與朝臣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又彼此牽製,誰都想著做權臣又不讓後世留下權臣的評價,所以做官,尤其是做到正三品以上朝堂穿紫的高官,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兩位大學士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被吳廷聲在朝天殿幾次四下無人時罵做是隻會站在田裏嚇唬雀兒的草人。
幾日的朝會上,吳廷聲慫恿禮部左侍郎提議遴選秀女入宮,既然內臣已經光明正大掌了兵權,那麽外臣勸陛下納妃也不算逾越,可惜那位侍郎剛一開口,就覺察到先是頂頭上司王盛懷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後武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衛成靖朝他冷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所幸天子很快揮了揮手讓他退下,這一頁就算掀過去了。
先帝景禎的陵寢尚未修好,服喪百日內說是屍骨未寒也不為過,現在選秀納妃不合時宜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李敬輝當下根本沒有心思去琢磨這些事情,他很清楚雖然自己坐穩了龍椅,但父皇在世時對他談不上滿意,想要跟朝堂、跟天下證明自己,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走,孤注一擲大刀闊斧,就算大周氣數將盡,也要盡可能地多維持一段時間。
走到泉水街尾的一處茶樓,瞧見裏麵有兩張空桌子閑著,李敬輝施施然舉步邁了進去。
茶樓裏年過半百的說書先生穿得很幹淨,隻是一襲長衫的袖口處磨得有些發白,正在說一段儒家聖人周遊列國的故事,崇文坊的書生往日裏挺喜歡聽這一類從野史中糅合出來的傳說,但最近這些時日卻變得不太叫座,所以茶樓裏才有空著的位子。
吳廷聲一進門就迅速掃了一眼屋裏眾人,沒有察覺到修士氣息,這才放心引著微服出行的陛下在角落裏揀了張桌子坐下,從袖子裏摸出兩粒不惹眼的碎銀子,交代茶樓小廝去泡一壺濃茶,再擺幾樣五香瓜子、紅薯幹之類的小吃。
忙裏偷閑來崇文坊這一趟,李敬輝原本是想聽聽京都城裏的讀書人都在談論些什麽,有時候西花廳的密探不敢據實匯報,讓他總有些霧裏看花的感覺,既然掌控不了江湖,那麽再不濟也不能讓朝堂和士林清流又逐漸失去控製,真變成孤家寡人,想做什麽都舉步維艱了。
說書先生一拍醒木,欲聽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茶樓裏的二十餘位讀書人早聽得不耐煩,等的就是這一聲醒木,立即有個眉目之間還帶著幾分稚氣的士子揚聲道:“先生剛才所說的故事都是野史裏摘出來的,沒有新意也難以考究真偽,我等耳朵都生出繭子來了,哪個願意聽這些?會不會說鎮國公爺的段子,說得好了,重重有賞!”
那說書先生不急不慢端起茶碗喝了口水,笑著拱手道:“老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蹉跎半生考不中個光耀門楣的功名,就靠著口舌利落掙一碗飯養活兒女,自然是會說的。不知這位公子想聽鎮國公爺的哪一段?是三劍除妖一等風流,是身著蟒袍斬玄蟒,還是陣斬逆賊謝逸塵?”
吳廷聲不自覺微微皺眉,下意識去看元璽皇帝的臉色,卻見李敬輝麵帶微笑,似乎心情不錯。
那少年士子嗤笑一聲,答道:“那些也都聽了百八十遍,我說的都未必比你差。先生還是說些新鮮的,我等來花銀子無非就是圖個樂嗬,便是現胡編出個故事了也好。”
說書先生也不惱,笑嗬嗬道:“老朽還真有個京都城其餘說書人不會說的段子,不過鎮國公爺在這段故事裏吃了大虧,說起來不如前麵那些段子振奮人心,公子要是不介意,老朽說一段也無妨。”
李敬輝一挑眉,輕聲道:“賞。”
吳廷聲立即探手進袖子,摸到一錠十兩重的銀子,猶豫了一下,又換成一錠五兩重的,輕輕抖手一拋,落在說書先生麵前的長條桌上,“先生說得好了,還有厚賞。”
有他這一出手,那位少年士子立刻住了嘴,現在物價漲的人心惶惶,兜裏的銀子雖說揣一天就不值錢一天,但總歸留著心裏也踏實,有人願意當冤大頭請客,他們這些讀書人樂得跟著沾光。
說書先生一揮大袖,不著痕跡地將那錠銀子收起來,笑逐顏開再一拍醒木,“諸位貴人且聽,老朽這回要說的,是鎮國公爺去年出京闖蕩江湖時,與燕州駐仙山修士結下梁子的因果始末。”
這位說書人好像親眼所見一般,繪聲繪色說起當日陳無雙與司天監劍侍穀雨,在楚州拜相山下卷進一場駐仙山弟子與獨臂高人打鬥的風波,而後那獨臂高人是如何往陳無雙身上甩了一口黑鍋,駐仙山那位姓趙的女子劍修又是如何懷恨在心窮追不舍。
說到山神像前,毫無半點真氣修為的陳無雙硬接了駐仙山五品劍修孫清河一劍,身受重傷,吳廷聲瞧見陛下的笑意越發濃鬱,竟然吃茶樓的幾樣零嘴都津津有味,而茶樓中的讀書人則開始交頭接耳,那少年士子滿臉不忿地冷哼一聲,“駐仙山的人,好不講理!”
說書先生沒有管一眾客官說什麽,接著往下講,駐仙山那女子劍修不依不饒,仍然一路追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無雙公子,直到勾結黑鐵山崖的妖婦,將陳無雙等人包夾在雲州百花山莊所在的那條山穀,危急關頭,天機子仲平先生及時現身,一劍擊敗駐仙山八品修為的程姓長老,又出手廢了再次重傷徒兒的女子劍修丹田氣海。
這一聽,就是將近一個時辰。
李敬輝自斟自飲喝了兩壺濃茶,從始至終一言不發,臉色數次輕微變化,等到一聲醒木,才讓吳廷聲又賞了五兩銀子,起身走出茶樓,往北而去。
想要聽一聽讀書人怎麽談論國事,卻意外聽了陳無雙的事跡,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一路上,沒被人認出身份的元璽皇帝盡量掩飾住情緒,眼見前麵已經能遠遠看見守在宮城門外的龍吟營甲士,才頓住腳步,站在金水河邊看向被風吹皺的水麵,輕聲喚道:“老吳。”
吳廷聲就跟在他身後半步,忙低頭應道:“陛下吩咐。”
李敬輝稍作沉吟,還是問出了口,“你說,陳無雙這一次還能不能化險為夷?”
這位摸不透天子用意的內廷首領太監不敢妄加猜測,隻道:“西花廳的探子早就到了雍州境內,先前傳回消息說,鎮國公爺的車駕在奉威城停留一夜就匆匆離去,繼續往北去,後來的消息還沒能傳回來,不出意外的話,五日一報,明日酉時之前會有新的消息。”
李敬輝嗯了一聲,欲言又止。
吳廷聲見陛下沒有要舉步進宮的意思,思忖片刻,又斟酌著語氣道:“鎮國公爺本身就是四境八品的不俗修為,隨行的有蕭靜嵐提到過的那位西河派掌教,有出身於肅州陰風穀的一位八品高手,有已然踏足七品境界的孤舟島劍修墨莉,還有能跟第五秀大人平分秋色的那頭黑虎,隻要不遇上妖族大軍圍殺,至少現在看來,全身而退不是難事。”
頓了一頓,添上一句:“明妍公主殿下,也進了雍州地麵,有十餘名西花廳的探子暗中護衛,陛下不必過多擔憂。”
元璽皇帝歎了口氣,沒有多說。
其實他想問的,是陳無雙能不能讓大周北境化險為夷,至於他本身的安危,天家更願意見著他死在苦寒雍州,至於明妍啊,讓她吃些苦頭也好,不摔倒一回,哪裏知道磕著碰著會疼會腫會流血?
大周如果都保不住了,還要司天監有什麽用處?
大周京畿不僅是猶唱後那個庭花的老樣子,隨著雍州境內無數家財頗豐的豪紳湧入城中,這座在謝逸塵殺官造反之後就籠上一層灰沉沉霧靄的城池,好像又煥發出枯木逢春的蓬勃生機,糧價、肉價乃至布匹價格都一日三漲,逼得祖祖輩輩都居住在天子腳下的平頭百姓不得已隻好變賣房產,這些騰出來的宅子極為搶手,隻是有人仗著做官的親戚故友瘋狂殺價,經辦的衙門又層層盤剝,真正落到百姓手裏的,差強人意。
流香江上一壇玉庭春已經能賣到八十兩銀子。
相比之下,會仙樓七十六兩的賣價就顯得公道了許多,這種事情沒有人出聲抱怨,一來是現在能喝得起玉庭春的人大多都心知肚明,會仙樓是皇家在幕後操持的產業,換了一茬豆蔻年華美貌女子的花船也十有六七屬於皇家,若是放在先帝景禎在位的年代,早有看不慣天家貴胄與民爭利的禦史跳出來在士林清流中搏個名聲,可紀箴執掌禦史台之後短時間內就肅清了一切雜音,所有禦史都開始夾著尾巴做人。
再者,聽說是鎮國公府的老管家一次性買走了六百壇玉庭春,偌大一個京都最先是敢怒不敢言,然後就回過味來覺著這是好事,拋家舍業從雍州逃難到京畿的豪紳們,絞盡腦汁想要花銀子攀上朝中的關係,物以稀為貴,這時候能用玉庭春招待貴客,更顯得有誠意、有本事。
權柄在握的重臣看不上他們捂在懷裏的銀子,既然有人上趕著求上門來,也樂意趁機從中挑揀些有能耐的扶植扶植,誰也說不準哪塊雲彩會下雨,盡管現在還沒有到辭官避難的最後關頭,能多留幾條順勢而為的退路自然是好事,跟農家圈養家禽是一個道理,好吃好喝伺候一陣子,到時候才能狠下心來殺雞取卵。
七月下旬,從雍州而來的北風讓京都城一十九座坊市都有了秋意。
天色將晚未晚,崇文坊各處茶樓酒肆正是一天裏最熱鬧的時候,唾沫橫飛的說書人、高談闊論的讀書人都有看頭,意氣相投的年輕士子聚在一起,爭的往往是朝堂上袞袞諸公都不敢放在明麵上談論的國事,保和殿上的一道聖旨,在這裏就是值得推敲三五天的談資。
別有渠道獲悉朝中大事的則冷眼在一旁看著,呼朋喚友交換幾句各自得來的消息,然後就飲酒作詩,這些日子裏倒也有幾篇辭藻華麗的詩文流傳開來,據說昔日國子監祭酒顏老夫子門下得意弟子李濟安所作的一首七言《秋望》奪魁,這位在京都士林中頗有名頭的讀書人,似乎自從上次被玉龍衛副統領錢興扔進茅坑一回就改了性子,行事低調,待人接物越發謙遜內斂。
泉水街是東西貫穿崇文坊的一條大路,兩側茶樓鱗次櫛比,零星混在其中的幾家酒肆也都裝修得清幽雅致,不像白獅坊的酒肆一樣指使伶俐小廝出門招徠生意,而多是請了會撫琴奏曲的清倌人臨窗而坐,所唱的曲子大都是從江南蘇州傳過來的,輕柔婉轉,填詞清麗。
麵白無須的內廷首領太監吳廷聲換了身淡青色素衣,亦步亦趨跟在白龍魚服的元璽陛下身後,兩人在泉水街上徐徐行走,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東宮伺候太子多年的吳公公,如今已然是以宦官殘缺之身兼領安北節度使、西花廳副指揮使的煊赫人物,兩腳分別踏在內廷和朝堂,炙手可熱,堪稱元璽朝首屈一指的實權新貴,可還是微微駝背,像是被德不配位的權勢壓彎了腰。
剛才經過的一間茶樓裏,有四五個讀書人湊在一起,想來是有人剛剛寫就了一首得意新作,其餘幾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語,挑出詩文中遣詞造句的優劣之處,吳廷聲是宮城數以千計的太監中,少有的能識文斷字的,早年伺候著太子殿下聽幾位大儒講課,耳濡目染,算得上胸有溝壑。
不經意間隱約聽見一句“國破山河在”,這位權勢煊赫的太監頓時皺起眉,轉頭朝茶樓裏陰冷看了一眼,見作詩的那人竟然還是個朝中做官的,工部正七品的都給事中,竟敢在這裏寫下“國破”兩個字,憑這一句,就足夠將他拿下問斬。
興許是猜到了吳廷聲的心思,李敬輝麵不改色走過茶樓,輕聲道:“總歸是國家不幸詩家幸,天家該有天家的氣量,不必太在意這些。此人倒是個有文才的,在工部任職委屈了他,老吳啊,你記一記,正七品升個從六品,回去以後調他來做朕的起居郎。”
吳廷聲低頭稱是,趁機恭維道:“陛下仁慈,實乃萬民之福。”
李敬輝一笑置之。
從某種意義來講的話,登基至今沒有寵幸過任何一位嬪妃的元璽皇帝很是勵精圖治,興許是朝中多了幾位大學士的緣故,朝天殿禦案上的奏折好像怎麽也批閱不完,每日都要入了子時才肯回養心殿歇著,寅時又得起床繼續處理讓人焦頭爛額的政事。
照大周官場舊例,官至兩殿四閣之一的朝天殿大學士,才有資格被稱為次輔,私底下有不少人猜測過最終究竟會花落誰家,但直到目前仍然空懸不設,於是文華閣大學士蔣之衝就暫代了次輔大人的職責。
按規矩,各州巡撫以及六部所呈給皇帝的折子,都得經楊之清、蔣之衝兩人先過目一遍,若是事體不大,完全可以在登記造案之後代天子批閱回複,事關緊要再請聖裁,可這兩位大學士似乎達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事無大小,件件都遞到朝天殿,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把該有的權柄拱手相讓。
自古以來,帝王與朝臣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又彼此牽製,誰都想著做權臣又不讓後世留下權臣的評價,所以做官,尤其是做到正三品以上朝堂穿紫的高官,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兩位大學士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被吳廷聲在朝天殿幾次四下無人時罵做是隻會站在田裏嚇唬雀兒的草人。
幾日的朝會上,吳廷聲慫恿禮部左侍郎提議遴選秀女入宮,既然內臣已經光明正大掌了兵權,那麽外臣勸陛下納妃也不算逾越,可惜那位侍郎剛一開口,就覺察到先是頂頭上司王盛懷狠狠瞪了他一眼,然後武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衛成靖朝他冷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所幸天子很快揮了揮手讓他退下,這一頁就算掀過去了。
先帝景禎的陵寢尚未修好,服喪百日內說是屍骨未寒也不為過,現在選秀納妃不合時宜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李敬輝當下根本沒有心思去琢磨這些事情,他很清楚雖然自己坐穩了龍椅,但父皇在世時對他談不上滿意,想要跟朝堂、跟天下證明自己,為今之計隻有一條路可走,孤注一擲大刀闊斧,就算大周氣數將盡,也要盡可能地多維持一段時間。
走到泉水街尾的一處茶樓,瞧見裏麵有兩張空桌子閑著,李敬輝施施然舉步邁了進去。
茶樓裏年過半百的說書先生穿得很幹淨,隻是一襲長衫的袖口處磨得有些發白,正在說一段儒家聖人周遊列國的故事,崇文坊的書生往日裏挺喜歡聽這一類從野史中糅合出來的傳說,但最近這些時日卻變得不太叫座,所以茶樓裏才有空著的位子。
吳廷聲一進門就迅速掃了一眼屋裏眾人,沒有察覺到修士氣息,這才放心引著微服出行的陛下在角落裏揀了張桌子坐下,從袖子裏摸出兩粒不惹眼的碎銀子,交代茶樓小廝去泡一壺濃茶,再擺幾樣五香瓜子、紅薯幹之類的小吃。
忙裏偷閑來崇文坊這一趟,李敬輝原本是想聽聽京都城裏的讀書人都在談論些什麽,有時候西花廳的密探不敢據實匯報,讓他總有些霧裏看花的感覺,既然掌控不了江湖,那麽再不濟也不能讓朝堂和士林清流又逐漸失去控製,真變成孤家寡人,想做什麽都舉步維艱了。
說書先生一拍醒木,欲聽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茶樓裏的二十餘位讀書人早聽得不耐煩,等的就是這一聲醒木,立即有個眉目之間還帶著幾分稚氣的士子揚聲道:“先生剛才所說的故事都是野史裏摘出來的,沒有新意也難以考究真偽,我等耳朵都生出繭子來了,哪個願意聽這些?會不會說鎮國公爺的段子,說得好了,重重有賞!”
那說書先生不急不慢端起茶碗喝了口水,笑著拱手道:“老朽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蹉跎半生考不中個光耀門楣的功名,就靠著口舌利落掙一碗飯養活兒女,自然是會說的。不知這位公子想聽鎮國公爺的哪一段?是三劍除妖一等風流,是身著蟒袍斬玄蟒,還是陣斬逆賊謝逸塵?”
吳廷聲不自覺微微皺眉,下意識去看元璽皇帝的臉色,卻見李敬輝麵帶微笑,似乎心情不錯。
那少年士子嗤笑一聲,答道:“那些也都聽了百八十遍,我說的都未必比你差。先生還是說些新鮮的,我等來花銀子無非就是圖個樂嗬,便是現胡編出個故事了也好。”
說書先生也不惱,笑嗬嗬道:“老朽還真有個京都城其餘說書人不會說的段子,不過鎮國公爺在這段故事裏吃了大虧,說起來不如前麵那些段子振奮人心,公子要是不介意,老朽說一段也無妨。”
李敬輝一挑眉,輕聲道:“賞。”
吳廷聲立即探手進袖子,摸到一錠十兩重的銀子,猶豫了一下,又換成一錠五兩重的,輕輕抖手一拋,落在說書先生麵前的長條桌上,“先生說得好了,還有厚賞。”
有他這一出手,那位少年士子立刻住了嘴,現在物價漲的人心惶惶,兜裏的銀子雖說揣一天就不值錢一天,但總歸留著心裏也踏實,有人願意當冤大頭請客,他們這些讀書人樂得跟著沾光。
說書先生一揮大袖,不著痕跡地將那錠銀子收起來,笑逐顏開再一拍醒木,“諸位貴人且聽,老朽這回要說的,是鎮國公爺去年出京闖蕩江湖時,與燕州駐仙山修士結下梁子的因果始末。”
這位說書人好像親眼所見一般,繪聲繪色說起當日陳無雙與司天監劍侍穀雨,在楚州拜相山下卷進一場駐仙山弟子與獨臂高人打鬥的風波,而後那獨臂高人是如何往陳無雙身上甩了一口黑鍋,駐仙山那位姓趙的女子劍修又是如何懷恨在心窮追不舍。
說到山神像前,毫無半點真氣修為的陳無雙硬接了駐仙山五品劍修孫清河一劍,身受重傷,吳廷聲瞧見陛下的笑意越發濃鬱,竟然吃茶樓的幾樣零嘴都津津有味,而茶樓中的讀書人則開始交頭接耳,那少年士子滿臉不忿地冷哼一聲,“駐仙山的人,好不講理!”
說書先生沒有管一眾客官說什麽,接著往下講,駐仙山那女子劍修不依不饒,仍然一路追殺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無雙公子,直到勾結黑鐵山崖的妖婦,將陳無雙等人包夾在雲州百花山莊所在的那條山穀,危急關頭,天機子仲平先生及時現身,一劍擊敗駐仙山八品修為的程姓長老,又出手廢了再次重傷徒兒的女子劍修丹田氣海。
這一聽,就是將近一個時辰。
李敬輝自斟自飲喝了兩壺濃茶,從始至終一言不發,臉色數次輕微變化,等到一聲醒木,才讓吳廷聲又賞了五兩銀子,起身走出茶樓,往北而去。
想要聽一聽讀書人怎麽談論國事,卻意外聽了陳無雙的事跡,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一路上,沒被人認出身份的元璽皇帝盡量掩飾住情緒,眼見前麵已經能遠遠看見守在宮城門外的龍吟營甲士,才頓住腳步,站在金水河邊看向被風吹皺的水麵,輕聲喚道:“老吳。”
吳廷聲就跟在他身後半步,忙低頭應道:“陛下吩咐。”
李敬輝稍作沉吟,還是問出了口,“你說,陳無雙這一次還能不能化險為夷?”
這位摸不透天子用意的內廷首領太監不敢妄加猜測,隻道:“西花廳的探子早就到了雍州境內,先前傳回消息說,鎮國公爺的車駕在奉威城停留一夜就匆匆離去,繼續往北去,後來的消息還沒能傳回來,不出意外的話,五日一報,明日酉時之前會有新的消息。”
李敬輝嗯了一聲,欲言又止。
吳廷聲見陛下沒有要舉步進宮的意思,思忖片刻,又斟酌著語氣道:“鎮國公爺本身就是四境八品的不俗修為,隨行的有蕭靜嵐提到過的那位西河派掌教,有出身於肅州陰風穀的一位八品高手,有已然踏足七品境界的孤舟島劍修墨莉,還有能跟第五秀大人平分秋色的那頭黑虎,隻要不遇上妖族大軍圍殺,至少現在看來,全身而退不是難事。”
頓了一頓,添上一句:“明妍公主殿下,也進了雍州地麵,有十餘名西花廳的探子暗中護衛,陛下不必過多擔憂。”
元璽皇帝歎了口氣,沒有多說。
其實他想問的,是陳無雙能不能讓大周北境化險為夷,至於他本身的安危,天家更願意見著他死在苦寒雍州,至於明妍啊,讓她吃些苦頭也好,不摔倒一回,哪裏知道磕著碰著會疼會腫會流血?
大周如果都保不住了,還要司天監有什麽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