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伯雨師
風伯、雨師,星也。風伯者,箕星也。雨師者,畢星也。鄭玄謂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雨師一曰屏翳,一曰屏號,一曰玄冥。
【譯文】
風伯、雨師,都是星宿。風伯,是箕宿。雨師,是畢宿。鄭玄說:司中、司命分別是文昌第五星和第四星。雨師又叫屏翳,又叫屏號,又叫玄冥。
張寬說女宿
蜀郡張寬,字叔文。漢武帝時為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於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者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女人1見。”
【注釋】
1女人:即女宿,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星之第三宿。
【譯文】
蜀郡的張寬,字叔文,漢武帝的時候曾在皇宮裏做待中。他跟隨漢武帝到甘泉祭祀,經過渭橋,看見有一個婦女在渭水中洗澡,她的乳房有七尺長。武帝感到奇怪,就派人去問她,這位婦女說:“皇帝後麵第七輛車中的人,知道我是從什麽地方來。”當時張寬坐在第七輛車中,他回答說:“這是天上掌管祭祀的星宿。祭祀時齋戒不潔,那麽這女宿就出現了。”
灌壇令太公望
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一婦人,甚麗,當道而哭。問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為西海婦,欲歸,今為灌壇令當道有德,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疾雨,大風疾雨,是毀其德也。”文王覺,召太公問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1。
【注釋】
1大司馬:官名。
【譯文】
周文王任命太公望做灌壇縣令,一年來,風調雨順。文王夢中見一個女人,長得很美麗,在道路中間啼哭,問她為什麽哭。她說:“我是泰山神的女兒,嫁給西海神做妻子。現在要出嫁了,但是因為灌壇令當政而又有德行,使我不能過去;我走過必定有狂風暴雨,狂風暴雨必定會損壞他的德政。”文王夢醒,召太公望詢問這件事。這一天果然有狂風暴雨從太公望的灌壇城外經過。文王於是拜太公為大司馬。
胡母班傳書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忽於樹間逢一絳衣騶1,呼班雲:“泰山府君召。”班驚愕,逡巡2未答。複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十步,騶請班暫瞑3。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食,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班問:“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班曰:“輒當奉書,不知緣何得達?”答曰:“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班乃辭出。昔騶複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仆出,取書而沒。少頃,複出,雲:“河伯欲暫見君。”婢亦請瞑目。遂拜謁河伯。河伯乃大設酒食,詞旨殷勤。臨去,謂班曰:“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於是命左右:“取吾青絲履來!”以貽班。班出,瞑然忽得還舟。
遂於長安經年而還。至泰山側,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從長安還,欲啟消息。須臾,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因致書焉。府君請曰:“當別再報。”班語訖,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百人。班進拜流涕問:“大人何因及此?”父雲:“吾死不幸,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班苦請,方許之。於是辭出,還家。
歲餘,兒子死亡略盡。班惶懼,複詣泰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語君‘死生異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須臾至庭中,問之:“昔求還裏社,當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答雲:“久別鄉裏,自忻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之。”於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還。後有兒皆無恙。
【注釋】
1騶(zou):古代貴族騎馬駕車時的侍從。
2逡巡:猶豫、遲疑。
3瞑:閉眼。
【譯文】
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人。他曾經在泰山邊上,忽然在樹林裏遇見一個穿深紅色衣服的騎士,招呼他說:“泰山府君召見你。”胡母班感到驚奇不已,遲疑著沒有回答。又有一個騎士出來召喚他。他就跟著他們走了幾十步路,騎士請胡母班暫時閉上眼睛,一會兒,睜開眼就看見一座宮殿,儀仗威嚴。胡母班於是進宮拜見主人,主人為他擺上宴席,對他說:“想見你,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讓你給我女婿捎封信罷了。”胡母班問:“你女兒在哪裏?”泰山府君說:“我女兒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說:“我馬上就去送信,不知怎樣才能送到?”泰山府君說:“今天你乘船到黃河的中央,敲船喊‘青衣’,自然會有人來取信。”胡母班於是告辭出來。先前的騎士叫他重又閉上眼睛,一會兒他就回到了原路上。
於是胡母班往西走,按照泰山神的話乘船到黃河的中央喊“青衣”。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女仆從水中出來,取了信就沒入水中。過了一會兒,她又出來說:“河伯想見一見你。”女仆也請胡母班閉上眼睛。胡母班就去拜見了河伯。河伯於是大設酒席款待他,說話十分熱情周到。臨別時,河伯對胡母班說:“感謝你遠道來給我送信,沒有什麽東西送給你。”於是命令左右的人:“取我的青絲鞋來。”把鞋送給了胡母班。胡母班出來,閉上眼睛,忽然就回到了船上。
胡母班於是到長安一年後才回家。他來到泰山邊上,不敢悄悄地經過,於是就敲著樹幹,自報姓名說:“我從長安回來,想通報消息。”不一會兒,先前那個騎士出來,按原先的方法引著胡母班進宮殿。胡母班敘述了送信的經過。泰山府君道謝說:“我會另外再報答你。”胡母班說完話,去上廁所,突然看見他的父親戴著刑具正在服勞役,這樣的人有幾百個。胡母班上前拜見父親,流淚問:“您老人家怎麽到這裏來了?”他父親說:“我不幸死亡,被罰罪三年,現在已經過了兩年了,這裏困苦得實在難以忍受。知道你和泰山府君結識,可以替我向他陳情,免掉這個勞役。並且我想回鄉裏做當地的土地神。”胡母班就依照父親說的,向泰山府君叩頭陳述請求。府君說:“生死不同路,不能互相接近,我不能可憐他。”胡母班苦苦哀求,府君這才答應了。胡母班於是告辭出來回家。
一年多後,胡母班的兒子一個一個都死光了。胡母班驚慌害怕,又一次來到泰山敲樹求見。原先的騎士於是就迎接他去見泰山府君。胡母班說:“過去我言辭太粗疏失當,回家以後兒子都死了,我擔心災禍還沒有結束,就前來稟報,希望得到您的憐憫和拯救。”府君拍手大笑說:“這就是先前我告訴你‘生死不同路,不能互相接近’的原因。”他立即傳令讓人召來胡母班的父親。不一會兒,胡母班的父親來到庭院。府君問他:“過去你請求回鄉裏,就應當為家裏造福,但是你的兒孫都死光了,這是什麽原因?”胡母班的父親回答說:“久別故鄉,我很高興能夠回去,又遇到酒食充足,實在想念孫子們,就把他們都召來了。”於是泰山府君派人替代了他。胡母班的父親哭著走了。胡母班於是回家了。後來他又有了兒孫,都平安無事。
馮夷為河伯
宋時弘農馮夷,華陰潼鄉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1為河伯。又《五行書》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遠行,溺沒不返。”
【注釋】
1署:任命。
【譯文】
宋朝時,弘農郡的馮夷,是華陰縣潼鄉河河堤邊上的人。八月上旬的庚日他在渡河的時候淹死了。天帝任命他為河伯。另外,《五行書》上說:“河伯在庚辰日的時候死。這一天不可以開船到遠處去,如果去,就會溺亡回不來。”
河伯招婿
吳餘杭縣南有上湖,湖中央作塘。有一人乘馬看戲,將三四人,至岑村飲酒,小醉,暮還。時炎熱,因下馬入水中,枕石眠。馬斷走歸,從人悉追馬,至暮不返。眠覺,日已向晡,不見人馬。見一婦來,年可十六七,雲:“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間大可畏,君作何計?”因問:“女郎何姓?那得忽相聞?”複有一少年,年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車,車後二十人。至,呼上車,雲:“大人暫欲相見。”因回車而去。道中繹絡把火,見城郭邑居。既入城,進廳事,上有信幡,題雲:“河伯信。”俄見一人,年三十許,顏色如畫,侍衛繁多。相對欣然,敕行酒,笑雲:“仆有小女,頗聰明,欲以給君箕帚1。”此人知神,不敢拒逆。便敕備辦,會就郎中婚。承白已辦。遂以絲布單衣及紗袷、絹裙、紗衫褌、履屐,皆精好。又給十小吏,青衣數十人。婦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經大會客,拜閣。四日,雲:“禮既有限,發遣去。”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又與錢十萬,藥方三卷,雲:“可以施功布德。”複雲:“十年當相迎。”此人歸家,遂不肯別婚,辭親出家作道人。所得三卷方:一卷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療,皆致神驗。後母老,兄喪,因還婚宦。
【注釋】
1箕帚:借指妻妾。
【譯文】
吳地餘杭縣的南邊有一個上湖,湖中間築有堤岸。有一個人騎馬去看戲,領著三四個人去岑村喝酒,有點醉了,傍晚才回去。當時天氣炎熱,於是他下馬進到水中,枕著一塊石頭睡覺。馬韁繩斷了,馬跑回家,跟隨的人都去追馬,到天黑也沒有回來。這個人睡醒來,天已經晚了,不見隨從和馬。他看見走來一個女子,年紀約十六七歲,女子說:“小女子再次向你施禮。天色已晚了,這裏很可怕,你有什麽打算?”這個人就問:“你姓什麽?我們怎麽會突然相遇?”又來了一個少年,年紀大約十三四歲,非常聰明伶俐,坐著新車,車後跟著二十個人。來到後,就叫這個人上車,說:“我父親想和你見一麵。”於是轉車往回走。途中一個接一個的火把,照見城市裏的房屋。進城以後,來到官府辦公的地方,那裏掛著一麵旗幟,上麵寫著“河伯信”。不久,看見一個人,年紀有三十多歲,臉色像畫上的一樣,侍衛眾多。見麵很高興,下令擺上酒肉款待,他說:“我有一個女兒,很聰明,想要給你做妻子。”這個人知道他是河神,不敢拒絕他。河伯就命令準備各種東西,馬上舉行婚禮。於是就拿絲布單衣和紗夾衣、絹裙、紗衫褲、鞋子給這個人,都是些精美絕倫的東西。又撥給他十個仆人、幾十個婢女。他的妻子年約十八九歲,相貌十分漂亮,他們就成了婚。婚後三天,設宴大會賓客回門。第四天,河伯說:“婚禮既然有規定,就打發他回家去。”告別的時候,妻子拿金盆、麝香囊給丈夫,哭著分別。又給丈夫銅錢十萬、藥方三卷,說:“你可以用這些東西施功布德。”又說:“我十年後會去接你。”這個人於是回了家,不肯再結婚,告別家人,出家做了道人。他得到的三卷藥方是: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一卷。他到處給人治病,藥方都很靈驗。後來他的母親年老,哥哥又死了,於是他就還俗婚娶。
華山使者
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鄭容從關東來,將入函關。西至華陰,望見素車1白馬,從華山上下。疑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問鄭容曰:“安之?”答曰:“之鹹陽。”車上人曰:“吾華山使也。願托一牘書,致鎬池君所。子之鹹陽,道過鎬池,見一大梓,下有文石,取款梓,當有應者。即以書與之。”容如其言,以石款梓樹,果有人來取書。明年,祖龍死。
【注釋】
1素車:白車。
風伯、雨師,星也。風伯者,箕星也。雨師者,畢星也。鄭玄謂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雨師一曰屏翳,一曰屏號,一曰玄冥。
【譯文】
風伯、雨師,都是星宿。風伯,是箕宿。雨師,是畢宿。鄭玄說:司中、司命分別是文昌第五星和第四星。雨師又叫屏翳,又叫屏號,又叫玄冥。
張寬說女宿
蜀郡張寬,字叔文。漢武帝時為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於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者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女人1見。”
【注釋】
1女人:即女宿,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星之第三宿。
【譯文】
蜀郡的張寬,字叔文,漢武帝的時候曾在皇宮裏做待中。他跟隨漢武帝到甘泉祭祀,經過渭橋,看見有一個婦女在渭水中洗澡,她的乳房有七尺長。武帝感到奇怪,就派人去問她,這位婦女說:“皇帝後麵第七輛車中的人,知道我是從什麽地方來。”當時張寬坐在第七輛車中,他回答說:“這是天上掌管祭祀的星宿。祭祀時齋戒不潔,那麽這女宿就出現了。”
灌壇令太公望
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一婦人,甚麗,當道而哭。問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為西海婦,欲歸,今為灌壇令當道有德,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疾雨,大風疾雨,是毀其德也。”文王覺,召太公問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1。
【注釋】
1大司馬:官名。
【譯文】
周文王任命太公望做灌壇縣令,一年來,風調雨順。文王夢中見一個女人,長得很美麗,在道路中間啼哭,問她為什麽哭。她說:“我是泰山神的女兒,嫁給西海神做妻子。現在要出嫁了,但是因為灌壇令當政而又有德行,使我不能過去;我走過必定有狂風暴雨,狂風暴雨必定會損壞他的德政。”文王夢醒,召太公望詢問這件事。這一天果然有狂風暴雨從太公望的灌壇城外經過。文王於是拜太公為大司馬。
胡母班傳書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忽於樹間逢一絳衣騶1,呼班雲:“泰山府君召。”班驚愕,逡巡2未答。複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十步,騶請班暫瞑3。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食,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班問:“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班曰:“輒當奉書,不知緣何得達?”答曰:“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班乃辭出。昔騶複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
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仆出,取書而沒。少頃,複出,雲:“河伯欲暫見君。”婢亦請瞑目。遂拜謁河伯。河伯乃大設酒食,詞旨殷勤。臨去,謂班曰:“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於是命左右:“取吾青絲履來!”以貽班。班出,瞑然忽得還舟。
遂於長安經年而還。至泰山側,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從長安還,欲啟消息。須臾,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因致書焉。府君請曰:“當別再報。”班語訖,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百人。班進拜流涕問:“大人何因及此?”父雲:“吾死不幸,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班苦請,方許之。於是辭出,還家。
歲餘,兒子死亡略盡。班惶懼,複詣泰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語君‘死生異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須臾至庭中,問之:“昔求還裏社,當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答雲:“久別鄉裏,自忻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之。”於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還。後有兒皆無恙。
【注釋】
1騶(zou):古代貴族騎馬駕車時的侍從。
2逡巡:猶豫、遲疑。
3瞑:閉眼。
【譯文】
胡母班,字季友,是泰山人。他曾經在泰山邊上,忽然在樹林裏遇見一個穿深紅色衣服的騎士,招呼他說:“泰山府君召見你。”胡母班感到驚奇不已,遲疑著沒有回答。又有一個騎士出來召喚他。他就跟著他們走了幾十步路,騎士請胡母班暫時閉上眼睛,一會兒,睜開眼就看見一座宮殿,儀仗威嚴。胡母班於是進宮拜見主人,主人為他擺上宴席,對他說:“想見你,沒有別的意思,隻是想讓你給我女婿捎封信罷了。”胡母班問:“你女兒在哪裏?”泰山府君說:“我女兒是河伯的妻子。”胡母班說:“我馬上就去送信,不知怎樣才能送到?”泰山府君說:“今天你乘船到黃河的中央,敲船喊‘青衣’,自然會有人來取信。”胡母班於是告辭出來。先前的騎士叫他重又閉上眼睛,一會兒他就回到了原路上。
於是胡母班往西走,按照泰山神的話乘船到黃河的中央喊“青衣”。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女仆從水中出來,取了信就沒入水中。過了一會兒,她又出來說:“河伯想見一見你。”女仆也請胡母班閉上眼睛。胡母班就去拜見了河伯。河伯於是大設酒席款待他,說話十分熱情周到。臨別時,河伯對胡母班說:“感謝你遠道來給我送信,沒有什麽東西送給你。”於是命令左右的人:“取我的青絲鞋來。”把鞋送給了胡母班。胡母班出來,閉上眼睛,忽然就回到了船上。
胡母班於是到長安一年後才回家。他來到泰山邊上,不敢悄悄地經過,於是就敲著樹幹,自報姓名說:“我從長安回來,想通報消息。”不一會兒,先前那個騎士出來,按原先的方法引著胡母班進宮殿。胡母班敘述了送信的經過。泰山府君道謝說:“我會另外再報答你。”胡母班說完話,去上廁所,突然看見他的父親戴著刑具正在服勞役,這樣的人有幾百個。胡母班上前拜見父親,流淚問:“您老人家怎麽到這裏來了?”他父親說:“我不幸死亡,被罰罪三年,現在已經過了兩年了,這裏困苦得實在難以忍受。知道你和泰山府君結識,可以替我向他陳情,免掉這個勞役。並且我想回鄉裏做當地的土地神。”胡母班就依照父親說的,向泰山府君叩頭陳述請求。府君說:“生死不同路,不能互相接近,我不能可憐他。”胡母班苦苦哀求,府君這才答應了。胡母班於是告辭出來回家。
一年多後,胡母班的兒子一個一個都死光了。胡母班驚慌害怕,又一次來到泰山敲樹求見。原先的騎士於是就迎接他去見泰山府君。胡母班說:“過去我言辭太粗疏失當,回家以後兒子都死了,我擔心災禍還沒有結束,就前來稟報,希望得到您的憐憫和拯救。”府君拍手大笑說:“這就是先前我告訴你‘生死不同路,不能互相接近’的原因。”他立即傳令讓人召來胡母班的父親。不一會兒,胡母班的父親來到庭院。府君問他:“過去你請求回鄉裏,就應當為家裏造福,但是你的兒孫都死光了,這是什麽原因?”胡母班的父親回答說:“久別故鄉,我很高興能夠回去,又遇到酒食充足,實在想念孫子們,就把他們都召來了。”於是泰山府君派人替代了他。胡母班的父親哭著走了。胡母班於是回家了。後來他又有了兒孫,都平安無事。
馮夷為河伯
宋時弘農馮夷,華陰潼鄉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1為河伯。又《五行書》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遠行,溺沒不返。”
【注釋】
1署:任命。
【譯文】
宋朝時,弘農郡的馮夷,是華陰縣潼鄉河河堤邊上的人。八月上旬的庚日他在渡河的時候淹死了。天帝任命他為河伯。另外,《五行書》上說:“河伯在庚辰日的時候死。這一天不可以開船到遠處去,如果去,就會溺亡回不來。”
河伯招婿
吳餘杭縣南有上湖,湖中央作塘。有一人乘馬看戲,將三四人,至岑村飲酒,小醉,暮還。時炎熱,因下馬入水中,枕石眠。馬斷走歸,從人悉追馬,至暮不返。眠覺,日已向晡,不見人馬。見一婦來,年可十六七,雲:“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間大可畏,君作何計?”因問:“女郎何姓?那得忽相聞?”複有一少年,年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車,車後二十人。至,呼上車,雲:“大人暫欲相見。”因回車而去。道中繹絡把火,見城郭邑居。既入城,進廳事,上有信幡,題雲:“河伯信。”俄見一人,年三十許,顏色如畫,侍衛繁多。相對欣然,敕行酒,笑雲:“仆有小女,頗聰明,欲以給君箕帚1。”此人知神,不敢拒逆。便敕備辦,會就郎中婚。承白已辦。遂以絲布單衣及紗袷、絹裙、紗衫褌、履屐,皆精好。又給十小吏,青衣數十人。婦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經大會客,拜閣。四日,雲:“禮既有限,發遣去。”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又與錢十萬,藥方三卷,雲:“可以施功布德。”複雲:“十年當相迎。”此人歸家,遂不肯別婚,辭親出家作道人。所得三卷方:一卷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療,皆致神驗。後母老,兄喪,因還婚宦。
【注釋】
1箕帚:借指妻妾。
【譯文】
吳地餘杭縣的南邊有一個上湖,湖中間築有堤岸。有一個人騎馬去看戲,領著三四個人去岑村喝酒,有點醉了,傍晚才回去。當時天氣炎熱,於是他下馬進到水中,枕著一塊石頭睡覺。馬韁繩斷了,馬跑回家,跟隨的人都去追馬,到天黑也沒有回來。這個人睡醒來,天已經晚了,不見隨從和馬。他看見走來一個女子,年紀約十六七歲,女子說:“小女子再次向你施禮。天色已晚了,這裏很可怕,你有什麽打算?”這個人就問:“你姓什麽?我們怎麽會突然相遇?”又來了一個少年,年紀大約十三四歲,非常聰明伶俐,坐著新車,車後跟著二十個人。來到後,就叫這個人上車,說:“我父親想和你見一麵。”於是轉車往回走。途中一個接一個的火把,照見城市裏的房屋。進城以後,來到官府辦公的地方,那裏掛著一麵旗幟,上麵寫著“河伯信”。不久,看見一個人,年紀有三十多歲,臉色像畫上的一樣,侍衛眾多。見麵很高興,下令擺上酒肉款待,他說:“我有一個女兒,很聰明,想要給你做妻子。”這個人知道他是河神,不敢拒絕他。河伯就命令準備各種東西,馬上舉行婚禮。於是就拿絲布單衣和紗夾衣、絹裙、紗衫褲、鞋子給這個人,都是些精美絕倫的東西。又撥給他十個仆人、幾十個婢女。他的妻子年約十八九歲,相貌十分漂亮,他們就成了婚。婚後三天,設宴大會賓客回門。第四天,河伯說:“婚禮既然有規定,就打發他回家去。”告別的時候,妻子拿金盆、麝香囊給丈夫,哭著分別。又給丈夫銅錢十萬、藥方三卷,說:“你可以用這些東西施功布德。”又說:“我十年後會去接你。”這個人於是回了家,不肯再結婚,告別家人,出家做了道人。他得到的三卷藥方是: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一卷。他到處給人治病,藥方都很靈驗。後來他的母親年老,哥哥又死了,於是他就還俗婚娶。
華山使者
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鄭容從關東來,將入函關。西至華陰,望見素車1白馬,從華山上下。疑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問鄭容曰:“安之?”答曰:“之鹹陽。”車上人曰:“吾華山使也。願托一牘書,致鎬池君所。子之鹹陽,道過鎬池,見一大梓,下有文石,取款梓,當有應者。即以書與之。”容如其言,以石款梓樹,果有人來取書。明年,祖龍死。
【注釋】
1素車: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