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大江東流水,經過江陵城外,奔赴入海。
大江不比“暴躁易怒”的長河,多數時候還是“平易近人”,所以更為繁華熱鬧一些,既能行駛三層之高的樓船,也能行駛一葉扁舟,放眼望去,便是百舸爭流的景象。
大江岸邊有一座直立江上的山石,高達十餘丈,三麵臨空,形似蒼鷹振翅欲飛,故名蒼鷹磯。登臨磯頭,看滾滾大江,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西麵有鐵鎖橫江,如長虹橫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當空,江麵波光粼粼,江帆點點。
磯頂存有禦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麵刻有“蒼鷹磯”三個大字,為前朝高宗皇帝親自題寫。
每逢八月十八大潮,蒼鷹磯是一線潮最佳觀景點,來自天南地北的觀潮遊客齊聚於此,有負笈遊學的書生士子,也有帶劍闖蕩的遊俠,在太平年景的時候,還會有水師檢閱,荊楚總督親自坐鎮此地。江南的名士巨賈與達官顯貴都拖家帶口前來觀潮,可謂盛事。
此時不過剛剛進入八月,距離觀潮時節還有些許日子,所以蒼鷹磯上頗為冷清,隻有一名紫衣道人立於崖畔,俯視腳下,驚濤拍岸,波濤如怒。再抬起頭來舉目遠望,江天一色,風帆片片,風景如畫。
道人忽然掐指默算,臉上流露出憂慮之色,他又是閉目凝神片刻之後,睜開雙眼後,望向江陵方向,怔怔出神,默然無語。
片刻後,他從腰間懸掛的錦囊中取出一艘小舟,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道人將小舟拋向江水之中,小舟迎風而漲,落水之時,已經與尋常舟船無異,濺起無數水花,好似卷起千層白雪。
然後道人從蒼鷹磯上一躍而下,大袖飄搖,落於船頭之上。
船上無有舟子,卻自行而動,順江而下。
江上行船有人看到此情此景,剛想要上前近觀,小舟已經是披風破浪,消失無蹤。江陵號稱“七州通衢”之地,江上往來船隻不計其數,這一日,無數人看到仙人乘舟而行,於大江之上一掠而過。
小舟激射如箭,道人立於船頭之上,任憑被激起的水霧撲麵,卻不能沾濕他的道袍分毫,隻見得紫衣大袖飄搖,在碧綠江水之中,平添一抹紫色。
青蓮劍仙曾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雖然略有誇大之嫌,但也可見從大江順流而下的迅捷。
轉眼之間,江陵城已經遙遙在望。
不斷以“紫微鬥數”推算天機的道人心緒複雜,微微歎息一聲。
他抬起腳,雲履輕輕踏在船頭之上。
方圓百丈之內的江麵在這一瞬間光滑如鏡,不起半分波瀾,繼而下壓三尺,好似一個凹進去的水碗,與之同時,小舟船下升起一個浪頭,如一朵靜止不動的祥雲,將小舟整個托舉起來,使得小舟停在浪頭之巔。
在凡夫俗子之眼中,這可不就是實實在在的仙人神通。
哪怕許多登堂入室三境的江湖人,也要瞠目結舌。
道人不再掐指推算,兩隻大袖輕輕一抖,從站立轉為盤膝坐於船頭之上。
小舟頭部微微上翹,就像是一片樹葉,輕飄飄地飛起,然後整條小舟就這樣離開了浪頭,也離開了大江,向高空飄蕩而去。
小舟越來越高,從十丈之高到數十丈之高,再到百丈之高,腳下大江已經變成一條粗壯的青色長線,整座江陵城也不過是一個方盒一般。
小舟淩空禦風,往江陵城中“駛”去。
江陵城的城頭上有守城士兵無意中見此奇景,尤其是看到那艘小舟上的道人,消息頓時傳遍,整個城頭立時轟動,無數士都湧上城頭製高點,拚命瞪大了眼睛,果真瞧見一名豐神如玉的道人乘舟禦空而行,當小舟從城頭的上方高空駛過之時,這些習慣了大嗓門呼喝的糙漢們,竟是無一人敢發聲,隻是癡癡抬頭養望仙人風姿,不敢有半分不敬言語。正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江陵城乃是東南重鎮,繁華鼎盛,城內不乏三層之高的酒樓,尤其是第三樓,多為名人雅士或權貴世家的專用,每每在此召開酒會詩會,酒酣胸膽開張,詩興豪情大發,憑欄而望,頗有些一覽眾山小的意味。
每三年的秋日,在各州的州城舉行一次鄉試,因為在秋天舉行,故名“秋試”、“秋闈”。凡考中之人,便可由秀才變為舉人,得以參加來年春日的會試,又叫做“春闈”,“春試”、“禮部試”。考中者稱“貢士”,取得參加殿試的資格。殿試之後,一甲三元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大魏官場上素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不成文規矩,故而周聽潮才會說自己隻是一個同進士出身,從未奢求能夠位列台閣。
今年剛好是秋闈之年,江陵城又是州城,秋闈剛剛結束,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
放榜後,按照慣例由巡撫在一座三層酒樓上主持鹿鳴宴,一群新晉舉子在此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人生四大喜事: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此時得中桂榜,就算日後考不中進士,那也有了舉人的士紳身份,士子們自是難掩歡喜之情,酒興與詩性俱是勃發,就像並蒂之蓮雙雙開花。
有名年輕士子不勝酒力,昏昏沉沉地來到廊外吹風,猛然瞪大了雙眼。
隻見仙人乘飛舟自東向西而行。
原本還昏昏沉沉的士子頓時酒醒,大聲呼喚朋友。
樓內士子猛地聽說聞仙人之說,都來到外廊觀看,全都麵麵相覷,不敢置信。
這位乘著飛舟而來的道人,難道是傳說中的神仙?。
拾遺記中曾有記載,祖龍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名曰“淪波舟”。又有彩雲之民,乘飛舟而至,舟形無甚異處,可飛行九天,如飛鳥白雲,名曰“飛羽舟”。
難道這世上真有飛羽舟?
風雷派大宅中,蘇姓道人猛然停下手中動作,轉頭望向東方,眼神中掠過一絲不安。
片刻之後,在天際盡頭湧現出一抹濃鬱紫意,自東方而來。
府內的其餘人等也隨著蘇姓道人的視線望去。
一瞬之間,所有人都有了片刻的恍惚,不知是短短一瞬,還是經年曆月,隻覺得寂寥,天地間為之一空,隻剩下一片空空蕩蕩。
下一刻,天空雲海之上有一葉扁舟“順流而下”。
人未至前聲已到:“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南國無雙地,吳州第一家。天師峰上歲月長,真人府中履劫霜。”
話音落下之時,天空中雲霧彌漫,紫氣升騰,飛舟開始緩緩下落。
蘇姓道人臉色鐵青,竭力壓製這番氣勢駭人的元氣紊亂。
李玄都抬頭望向立在船頭的那抹紫色身影。
隻看到來人周身光華流轉,麵容朦朦朧朧看不真切,一襲紫色道袍無風而動,此時獨立船頭,更顯飄飄乎羽化登仙之意。
李玄都忍不住無奈苦笑。
何謂仙家氣度?這便是仙家氣度。
縱觀江湖,天高水闊,前赴後繼的年輕人更是不計其數,卻無人比他更為仙風道骨。
佰度搜索噺八壹中文網m.無廣告詞
大江不比“暴躁易怒”的長河,多數時候還是“平易近人”,所以更為繁華熱鬧一些,既能行駛三層之高的樓船,也能行駛一葉扁舟,放眼望去,便是百舸爭流的景象。
大江岸邊有一座直立江上的山石,高達十餘丈,三麵臨空,形似蒼鷹振翅欲飛,故名蒼鷹磯。登臨磯頭,看滾滾大江,浩浩蕩蕩,一瀉千裏,蔚為壯觀。西麵有鐵鎖橫江,如長虹橫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當空,江麵波光粼粼,江帆點點。
磯頂存有禦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麵刻有“蒼鷹磯”三個大字,為前朝高宗皇帝親自題寫。
每逢八月十八大潮,蒼鷹磯是一線潮最佳觀景點,來自天南地北的觀潮遊客齊聚於此,有負笈遊學的書生士子,也有帶劍闖蕩的遊俠,在太平年景的時候,還會有水師檢閱,荊楚總督親自坐鎮此地。江南的名士巨賈與達官顯貴都拖家帶口前來觀潮,可謂盛事。
此時不過剛剛進入八月,距離觀潮時節還有些許日子,所以蒼鷹磯上頗為冷清,隻有一名紫衣道人立於崖畔,俯視腳下,驚濤拍岸,波濤如怒。再抬起頭來舉目遠望,江天一色,風帆片片,風景如畫。
道人忽然掐指默算,臉上流露出憂慮之色,他又是閉目凝神片刻之後,睜開雙眼後,望向江陵方向,怔怔出神,默然無語。
片刻後,他從腰間懸掛的錦囊中取出一艘小舟,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道人將小舟拋向江水之中,小舟迎風而漲,落水之時,已經與尋常舟船無異,濺起無數水花,好似卷起千層白雪。
然後道人從蒼鷹磯上一躍而下,大袖飄搖,落於船頭之上。
船上無有舟子,卻自行而動,順江而下。
江上行船有人看到此情此景,剛想要上前近觀,小舟已經是披風破浪,消失無蹤。江陵號稱“七州通衢”之地,江上往來船隻不計其數,這一日,無數人看到仙人乘舟而行,於大江之上一掠而過。
小舟激射如箭,道人立於船頭之上,任憑被激起的水霧撲麵,卻不能沾濕他的道袍分毫,隻見得紫衣大袖飄搖,在碧綠江水之中,平添一抹紫色。
青蓮劍仙曾言:“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雖然略有誇大之嫌,但也可見從大江順流而下的迅捷。
轉眼之間,江陵城已經遙遙在望。
不斷以“紫微鬥數”推算天機的道人心緒複雜,微微歎息一聲。
他抬起腳,雲履輕輕踏在船頭之上。
方圓百丈之內的江麵在這一瞬間光滑如鏡,不起半分波瀾,繼而下壓三尺,好似一個凹進去的水碗,與之同時,小舟船下升起一個浪頭,如一朵靜止不動的祥雲,將小舟整個托舉起來,使得小舟停在浪頭之巔。
在凡夫俗子之眼中,這可不就是實實在在的仙人神通。
哪怕許多登堂入室三境的江湖人,也要瞠目結舌。
道人不再掐指推算,兩隻大袖輕輕一抖,從站立轉為盤膝坐於船頭之上。
小舟頭部微微上翹,就像是一片樹葉,輕飄飄地飛起,然後整條小舟就這樣離開了浪頭,也離開了大江,向高空飄蕩而去。
小舟越來越高,從十丈之高到數十丈之高,再到百丈之高,腳下大江已經變成一條粗壯的青色長線,整座江陵城也不過是一個方盒一般。
小舟淩空禦風,往江陵城中“駛”去。
江陵城的城頭上有守城士兵無意中見此奇景,尤其是看到那艘小舟上的道人,消息頓時傳遍,整個城頭立時轟動,無數士都湧上城頭製高點,拚命瞪大了眼睛,果真瞧見一名豐神如玉的道人乘舟禦空而行,當小舟從城頭的上方高空駛過之時,這些習慣了大嗓門呼喝的糙漢們,竟是無一人敢發聲,隻是癡癡抬頭養望仙人風姿,不敢有半分不敬言語。正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江陵城乃是東南重鎮,繁華鼎盛,城內不乏三層之高的酒樓,尤其是第三樓,多為名人雅士或權貴世家的專用,每每在此召開酒會詩會,酒酣胸膽開張,詩興豪情大發,憑欄而望,頗有些一覽眾山小的意味。
每三年的秋日,在各州的州城舉行一次鄉試,因為在秋天舉行,故名“秋試”、“秋闈”。凡考中之人,便可由秀才變為舉人,得以參加來年春日的會試,又叫做“春闈”,“春試”、“禮部試”。考中者稱“貢士”,取得參加殿試的資格。殿試之後,一甲三元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大魏官場上素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不成文規矩,故而周聽潮才會說自己隻是一個同進士出身,從未奢求能夠位列台閣。
今年剛好是秋闈之年,江陵城又是州城,秋闈剛剛結束,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
放榜後,按照慣例由巡撫在一座三層酒樓上主持鹿鳴宴,一群新晉舉子在此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人生四大喜事:他鄉遇故知、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此時得中桂榜,就算日後考不中進士,那也有了舉人的士紳身份,士子們自是難掩歡喜之情,酒興與詩性俱是勃發,就像並蒂之蓮雙雙開花。
有名年輕士子不勝酒力,昏昏沉沉地來到廊外吹風,猛然瞪大了雙眼。
隻見仙人乘飛舟自東向西而行。
原本還昏昏沉沉的士子頓時酒醒,大聲呼喚朋友。
樓內士子猛地聽說聞仙人之說,都來到外廊觀看,全都麵麵相覷,不敢置信。
這位乘著飛舟而來的道人,難道是傳說中的神仙?。
拾遺記中曾有記載,祖龍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名曰“淪波舟”。又有彩雲之民,乘飛舟而至,舟形無甚異處,可飛行九天,如飛鳥白雲,名曰“飛羽舟”。
難道這世上真有飛羽舟?
風雷派大宅中,蘇姓道人猛然停下手中動作,轉頭望向東方,眼神中掠過一絲不安。
片刻之後,在天際盡頭湧現出一抹濃鬱紫意,自東方而來。
府內的其餘人等也隨著蘇姓道人的視線望去。
一瞬之間,所有人都有了片刻的恍惚,不知是短短一瞬,還是經年曆月,隻覺得寂寥,天地間為之一空,隻剩下一片空空蕩蕩。
下一刻,天空雲海之上有一葉扁舟“順流而下”。
人未至前聲已到:“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南國無雙地,吳州第一家。天師峰上歲月長,真人府中履劫霜。”
話音落下之時,天空中雲霧彌漫,紫氣升騰,飛舟開始緩緩下落。
蘇姓道人臉色鐵青,竭力壓製這番氣勢駭人的元氣紊亂。
李玄都抬頭望向立在船頭的那抹紫色身影。
隻看到來人周身光華流轉,麵容朦朦朧朧看不真切,一襲紫色道袍無風而動,此時獨立船頭,更顯飄飄乎羽化登仙之意。
李玄都忍不住無奈苦笑。
何謂仙家氣度?這便是仙家氣度。
縱觀江湖,天高水闊,前赴後繼的年輕人更是不計其數,卻無人比他更為仙風道骨。
佰度搜索噺八壹中文網m.無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