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雨季,一場大雨籠罩了蜀州、瀟州、荊州三州之地。
此時荊州的江陵府境內仍舊是大雨滂沱,在太和山的山腰處,有兩道身影正在亭中避雨觀景。
其中一人是位須發烏黑的中年道人,問道:“聽說大師與王天笑交過手了?”
與中年道人相對而坐的是一名老僧,道:“算是不分勝負。”
這一僧一道身份局勢不俗,道人乃是這座太和山上的神霄宗之主,位列五大真人之一的三玄真人,而老僧則是金剛宗的方丈,更是在太玄榜上高居第七位置的悟真大師。
三玄真人沉吟了一下,又問道:“若是生死之戰呢?”
悟真道:“貧僧會被他摧破金身,當然,他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但不管怎麽說,終歸還是能活下來。”
三玄真人麵露驚訝之色:“難道以大師的境界修為,竟是連玉石俱焚也做不到?”
悟真歎息一聲:“那就要看運氣了,畢竟江湖中的生死搏殺,不僅僅是看境界高低和修為強弱,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若是貧僧能三得其二,也未嚐不能反敗為勝。”
三玄真人點了點頭,轉而問道:“大師這一路上可還遇到了其他人?”
悟真微笑道:“遇到一個大明官還不夠,還要別人,難道真人是想要貧僧坐化在此來路途之中?”
三玄真人搖頭笑道:“非也,非也。隻是根據大天師的消息,小天師他們一行人已經進入白帝城中,按照道理而言,地師那邊絕不會坐視不理才是。”
悟真道:“說到大天師,卻是還有一事,前些時日的時候,大天師專門給貧僧傳信一封,請貧僧去見那位紫府劍仙一麵,觀大天師在信中的語氣,竟是頗為鄭重。”
三玄真人的神情有些古怪,道:“這位紫府劍仙可是大劍仙的弟子,雖說被逐出了師門,但也不該轉投大天師門下才是。”
悟真道:“貧僧曾與這位紫府劍仙有過一麵之緣,並有過一番深談,的確不是會背棄師門之人,想來是有其他緣由,隻是大天師未曾明言,貧僧也不好妄自揣度。”
三玄真人道:“據我所知,大天師前段時間已經派出了一位張氏子弟前往東海拜會大劍仙,為的就是今日謀劃。”
悟真驚道:“看來大天師是要下定決心,畢其功於一役。”
三玄真人道:“是極,除了貧道之外,大天師還分別傳書於東華宗的太微真人、妙真宗的萬壽真人,再加上大天師和小天師,朝廷冊封的五位真人算是齊了,再加上大師和慈航宗的白宗主,正道十二宗已經多年沒有這麽齊全了。”
悟真雙手合十,誦了一聲佛號,道:“清微宗不來在情理之中,除了清微宗之外,玄女宗、太平宗、法相宗、靜禪宗、真言宗那邊又是如何?”
三玄真人撫須道:“玄女宗剛剛與牝女宗大戰一場,損失頗為嚴重,不但被劫走了一位被關押在玉牢中的囚犯,就連蕭宗主也受了些傷勢,此時正在養傷,再加上玉清寧還在齊州,脫身不得,所以玄女宗是有心無力。太平宗雖然沒有人來,可沈大先生是出了力的。至於法相宗,自從上任宗主死於宋政之手後,便江河日下,如今宗內沒什麽高手,顧慮重重,大天師也不好強求太多。”
說到這兒,三玄真人微微一頓,道:“大師是佛門中人,對於靜禪宗和真言宗的事情,應該比貧道知道更多才是。”
悟真歎了一聲:“是了,當年帝京一變,我正道高手盡數匯聚於皇宮之中,結果邪道中人早有埋伏,趁著我們交手的時候突然發難,靜禪宗的老方丈被地師暗算,隨後不久,靜禪宗就開始封山閉寺,相較於這些年來同樣是封山卻還有些聲音的太平宗,靜禪宗竟是沒有半點動靜,想來是老方丈已不在人世了。”
那場帝京之變早有征兆,但是具體是哪一天才圖窮匕見,卻不是能夠預料的,事發突然,並非所有正道高手都能第一時間趕到,所以三玄真人當時並未在帝京城中,其中詳情也知之不多,問道:“敢問其詳?”
悟真道:“武德十一年,先帝駕崩於帝京西苑的煙波殿中,今上當時年僅十歲,難以掌控朝局,故而先帝遺命以內閣首輔張肅卿為首的四位內閣大學士為顧命四大臣,輔佐幼主,同時為了製衡顧命四大臣,先帝又命司禮監掌印楊公公和兼掌印綬監的司禮監秉筆柳公公將天子六璽交予謝太後掌管,一應詔命聖旨,必須有玉璽加蓋,方能生效。”
三玄真人歎道:“這便是致亂之源了,若無先帝這道旨意,哪有後來牝雞司晨之事!”
“身在天家,父子之間尚且多有猜忌,何況是君臣。”悟真道“先帝駕崩之後,今上繼位,改年號為天寶,尊謝氏為太後,封張肅卿為太師。在此之後,朝政大事由太師和太後兩人共同商議而定,太師掌外廷,太後掌內廷。”
三玄真人感慨道:“可惜,太後娘娘想要獨掌大權,這才有了後來之事。”
悟真道:“太後和太師因為權勢之爭而日漸離心,漸成水火之勢,於是就有了那場帝京之變。太後在事前以皇帝正統的名義,召正一、真言、金剛、慈航、玄女、法相等六宗高手隱秘入京,包括清寧在內,顏飛卿、蘇雲媗等人都曾參與此事,不過張肅卿那邊也有清微、東華、神霄、妙真四宗的高人護衛,其中就有這位紫府劍仙。”
“帝京一戰之後,顧命四大臣一派大敗虧輸,張肅卿及另外三人身死,太後得掌大權,先是以皇帝名義廢黜其太師封號,後又誅其子張白圭,其他人等抄家流放,其黨羽也作鳥獸之散。”
三玄真人道:“這些已經算不上什麽秘密。”
悟真道:“這隻是表麵,實情就連李玄都、顏飛卿這些年輕晚輩都不能盡知。帝京之變當夜,以大天師和大劍仙為首,共有七位正道高手進入皇宮,當時貧僧恰也在場,大天師這邊三人,大劍仙那邊兩人,再加上靜禪宗的老方丈和太平宗的老宗主,共是七人。當時的局勢哪容有人作壁上觀,所以靜禪宗和太平宗看似中立,實則已經被牽扯到四六之爭中,兩位宗主今夜到此,便是想要居中調停,請大天師和大劍仙不要大動幹戈,以免生靈塗炭。”
三玄真人道:“以大劍仙的性子,如何會善罷甘休?”
悟真口宣佛號,連連搖頭:“真人錯了,當時大劍仙並不反對,甚至還同意退讓一步,放棄張肅卿,全麵退出帝京城。貧僧當時隻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大劍仙這是用了一招以退為進,他早已與謝太後暗通款曲,所以帝京之戰結束之後,正一宗沒能入主帝京,反而是清微宗得以躋身廟堂中樞,以至於那場‘四六之爭’到了今日還沒有完結。”
三玄真人聞言忍不住歎息一聲:“大劍仙好深的算計。”
悟真繼續說道:“且不說後來之事,再說當時,貧僧以為一場幹戈就要化解時,太後身邊的一名年輕宦官突出手,立時傷了太平宗的老宗主和靜禪宗的老方丈。”
三玄真人道:“那人就是地師了?”
悟真點頭道:“誰也不曾想到,地師何等煊赫身份,竟然會偽裝成一個宦官,所以都沒有防備,當時地師出手,運轉玄功,法用萬物,已然到了道門南華道君所言的‘禦六氣之辯’境界,陰陽逆轉,明晦轉化,水火驟起,太平宗的老宗主先後遭遇陰火、玄冰、天風、雷殛四劫,當場身死。靜禪宗的老宗主遭了兩劫,也是重傷。”
三玄真人愈發驚奇:“當時大天師和大劍仙都在場,他們兩位若論境界修為,不遜於地師,如何會讓地師如此肆無忌憚行事?”
悟真苦笑一聲,搖頭不語。
三玄真人轉瞬已經明白,忍不住長歎一聲:“想來是兩位根本就不曾出手,隻是冷眼旁觀!”
悟真聽到三玄真人一語道破,一時默然,等同默認。
三玄真人良久歎道:“中立之人,隻會被兩邊同時忌憚。兩位宗主一片好心,竟然遭到如此下場,未免太苦。”
“真人所言極是。”悟真歎道:“地師飄然離去之後不久,大天師和大劍仙也相繼離去,然後便是張肅卿等人大敗虧輸,太後和晉王得了大勢。”
三玄真人思索片刻,忽道:“大師對貧道說了這麽多內情,不知是何用意?”
“真人明鑒。”悟真微微一笑:“貧僧隻是想要勸真人一句,此等爭鬥,凶險異常,一步踏空,便是萬劫不複,還望真人莫要走了兩位宗主的老路。”
三玄真人想到自己改換門庭的行徑,不由心中一驚,臉色肅然地行了一禮:“多謝大師提醒。”
此時荊州的江陵府境內仍舊是大雨滂沱,在太和山的山腰處,有兩道身影正在亭中避雨觀景。
其中一人是位須發烏黑的中年道人,問道:“聽說大師與王天笑交過手了?”
與中年道人相對而坐的是一名老僧,道:“算是不分勝負。”
這一僧一道身份局勢不俗,道人乃是這座太和山上的神霄宗之主,位列五大真人之一的三玄真人,而老僧則是金剛宗的方丈,更是在太玄榜上高居第七位置的悟真大師。
三玄真人沉吟了一下,又問道:“若是生死之戰呢?”
悟真道:“貧僧會被他摧破金身,當然,他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但不管怎麽說,終歸還是能活下來。”
三玄真人麵露驚訝之色:“難道以大師的境界修為,竟是連玉石俱焚也做不到?”
悟真歎息一聲:“那就要看運氣了,畢竟江湖中的生死搏殺,不僅僅是看境界高低和修為強弱,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若是貧僧能三得其二,也未嚐不能反敗為勝。”
三玄真人點了點頭,轉而問道:“大師這一路上可還遇到了其他人?”
悟真微笑道:“遇到一個大明官還不夠,還要別人,難道真人是想要貧僧坐化在此來路途之中?”
三玄真人搖頭笑道:“非也,非也。隻是根據大天師的消息,小天師他們一行人已經進入白帝城中,按照道理而言,地師那邊絕不會坐視不理才是。”
悟真道:“說到大天師,卻是還有一事,前些時日的時候,大天師專門給貧僧傳信一封,請貧僧去見那位紫府劍仙一麵,觀大天師在信中的語氣,竟是頗為鄭重。”
三玄真人的神情有些古怪,道:“這位紫府劍仙可是大劍仙的弟子,雖說被逐出了師門,但也不該轉投大天師門下才是。”
悟真道:“貧僧曾與這位紫府劍仙有過一麵之緣,並有過一番深談,的確不是會背棄師門之人,想來是有其他緣由,隻是大天師未曾明言,貧僧也不好妄自揣度。”
三玄真人道:“據我所知,大天師前段時間已經派出了一位張氏子弟前往東海拜會大劍仙,為的就是今日謀劃。”
悟真驚道:“看來大天師是要下定決心,畢其功於一役。”
三玄真人道:“是極,除了貧道之外,大天師還分別傳書於東華宗的太微真人、妙真宗的萬壽真人,再加上大天師和小天師,朝廷冊封的五位真人算是齊了,再加上大師和慈航宗的白宗主,正道十二宗已經多年沒有這麽齊全了。”
悟真雙手合十,誦了一聲佛號,道:“清微宗不來在情理之中,除了清微宗之外,玄女宗、太平宗、法相宗、靜禪宗、真言宗那邊又是如何?”
三玄真人撫須道:“玄女宗剛剛與牝女宗大戰一場,損失頗為嚴重,不但被劫走了一位被關押在玉牢中的囚犯,就連蕭宗主也受了些傷勢,此時正在養傷,再加上玉清寧還在齊州,脫身不得,所以玄女宗是有心無力。太平宗雖然沒有人來,可沈大先生是出了力的。至於法相宗,自從上任宗主死於宋政之手後,便江河日下,如今宗內沒什麽高手,顧慮重重,大天師也不好強求太多。”
說到這兒,三玄真人微微一頓,道:“大師是佛門中人,對於靜禪宗和真言宗的事情,應該比貧道知道更多才是。”
悟真歎了一聲:“是了,當年帝京一變,我正道高手盡數匯聚於皇宮之中,結果邪道中人早有埋伏,趁著我們交手的時候突然發難,靜禪宗的老方丈被地師暗算,隨後不久,靜禪宗就開始封山閉寺,相較於這些年來同樣是封山卻還有些聲音的太平宗,靜禪宗竟是沒有半點動靜,想來是老方丈已不在人世了。”
那場帝京之變早有征兆,但是具體是哪一天才圖窮匕見,卻不是能夠預料的,事發突然,並非所有正道高手都能第一時間趕到,所以三玄真人當時並未在帝京城中,其中詳情也知之不多,問道:“敢問其詳?”
悟真道:“武德十一年,先帝駕崩於帝京西苑的煙波殿中,今上當時年僅十歲,難以掌控朝局,故而先帝遺命以內閣首輔張肅卿為首的四位內閣大學士為顧命四大臣,輔佐幼主,同時為了製衡顧命四大臣,先帝又命司禮監掌印楊公公和兼掌印綬監的司禮監秉筆柳公公將天子六璽交予謝太後掌管,一應詔命聖旨,必須有玉璽加蓋,方能生效。”
三玄真人歎道:“這便是致亂之源了,若無先帝這道旨意,哪有後來牝雞司晨之事!”
“身在天家,父子之間尚且多有猜忌,何況是君臣。”悟真道“先帝駕崩之後,今上繼位,改年號為天寶,尊謝氏為太後,封張肅卿為太師。在此之後,朝政大事由太師和太後兩人共同商議而定,太師掌外廷,太後掌內廷。”
三玄真人感慨道:“可惜,太後娘娘想要獨掌大權,這才有了後來之事。”
悟真道:“太後和太師因為權勢之爭而日漸離心,漸成水火之勢,於是就有了那場帝京之變。太後在事前以皇帝正統的名義,召正一、真言、金剛、慈航、玄女、法相等六宗高手隱秘入京,包括清寧在內,顏飛卿、蘇雲媗等人都曾參與此事,不過張肅卿那邊也有清微、東華、神霄、妙真四宗的高人護衛,其中就有這位紫府劍仙。”
“帝京一戰之後,顧命四大臣一派大敗虧輸,張肅卿及另外三人身死,太後得掌大權,先是以皇帝名義廢黜其太師封號,後又誅其子張白圭,其他人等抄家流放,其黨羽也作鳥獸之散。”
三玄真人道:“這些已經算不上什麽秘密。”
悟真道:“這隻是表麵,實情就連李玄都、顏飛卿這些年輕晚輩都不能盡知。帝京之變當夜,以大天師和大劍仙為首,共有七位正道高手進入皇宮,當時貧僧恰也在場,大天師這邊三人,大劍仙那邊兩人,再加上靜禪宗的老方丈和太平宗的老宗主,共是七人。當時的局勢哪容有人作壁上觀,所以靜禪宗和太平宗看似中立,實則已經被牽扯到四六之爭中,兩位宗主今夜到此,便是想要居中調停,請大天師和大劍仙不要大動幹戈,以免生靈塗炭。”
三玄真人道:“以大劍仙的性子,如何會善罷甘休?”
悟真口宣佛號,連連搖頭:“真人錯了,當時大劍仙並不反對,甚至還同意退讓一步,放棄張肅卿,全麵退出帝京城。貧僧當時隻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大劍仙這是用了一招以退為進,他早已與謝太後暗通款曲,所以帝京之戰結束之後,正一宗沒能入主帝京,反而是清微宗得以躋身廟堂中樞,以至於那場‘四六之爭’到了今日還沒有完結。”
三玄真人聞言忍不住歎息一聲:“大劍仙好深的算計。”
悟真繼續說道:“且不說後來之事,再說當時,貧僧以為一場幹戈就要化解時,太後身邊的一名年輕宦官突出手,立時傷了太平宗的老宗主和靜禪宗的老方丈。”
三玄真人道:“那人就是地師了?”
悟真點頭道:“誰也不曾想到,地師何等煊赫身份,竟然會偽裝成一個宦官,所以都沒有防備,當時地師出手,運轉玄功,法用萬物,已然到了道門南華道君所言的‘禦六氣之辯’境界,陰陽逆轉,明晦轉化,水火驟起,太平宗的老宗主先後遭遇陰火、玄冰、天風、雷殛四劫,當場身死。靜禪宗的老宗主遭了兩劫,也是重傷。”
三玄真人愈發驚奇:“當時大天師和大劍仙都在場,他們兩位若論境界修為,不遜於地師,如何會讓地師如此肆無忌憚行事?”
悟真苦笑一聲,搖頭不語。
三玄真人轉瞬已經明白,忍不住長歎一聲:“想來是兩位根本就不曾出手,隻是冷眼旁觀!”
悟真聽到三玄真人一語道破,一時默然,等同默認。
三玄真人良久歎道:“中立之人,隻會被兩邊同時忌憚。兩位宗主一片好心,竟然遭到如此下場,未免太苦。”
“真人所言極是。”悟真歎道:“地師飄然離去之後不久,大天師和大劍仙也相繼離去,然後便是張肅卿等人大敗虧輸,太後和晉王得了大勢。”
三玄真人思索片刻,忽道:“大師對貧道說了這麽多內情,不知是何用意?”
“真人明鑒。”悟真微微一笑:“貧僧隻是想要勸真人一句,此等爭鬥,凶險異常,一步踏空,便是萬劫不複,還望真人莫要走了兩位宗主的老路。”
三玄真人想到自己改換門庭的行徑,不由心中一驚,臉色肅然地行了一禮:“多謝大師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