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鳥考中一甲被點為探花的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包括他自己。
倒不是沒有信心,一路來,他做題寫文章都頗為順暢,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在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閱卷製度之下,主觀性成為主導,存在太多的變數。
像那些落榜的,真得是因為寫得太差嗎?
恐怕不盡然。
因此陳有鳥有所懷疑,事情的幕後會不會有推手在發力了。
當日赤陽生曾說過,在關鍵的時候,道門潛伏在朝廷的勢力會給予幫助,助陳有鳥一臂之力,讓他順順利利地升官發財。
殿試分甲,自然屬於“關鍵時候”。
科舉考試,層層篩選,雖然程序嚴苛,難以作弊,但正如前麵所說的,主觀性為主導,可操作的空間始終存在。
如果真是推手發力,送上青雲,陳有鳥自然坐享其成。
棋子想要掙脫棋手的掌控,首要做的便是發育壯大,而非矯情作態,自命清高。
當然,這些隻是陳有鳥的猜測而已,也可能是他寫的文章正好寫對了路子。畢竟那些觀點論據,可是超時空的降維解析,新穎而實用。
高中探花後,正所謂春風得意,各種宴席應酬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一場挨著一場,仿佛沒完沒了。
陳有鳥切身體會到“紅塵濡染”的意思了,各種獻媚、各種醃臢、各種紙醉金迷,正應了那句“亂花漸欲迷人眼”。心境不穩的話,一不小心便心態沉迷進去了。
一般修行者,著實難以抵禦得住。
陳有鳥練就元神,更有《文心雕龍》坐鎮,不為所動,顯得瀟灑沉靜。
各種禮節場麵過後,開始授職,三甲同進士,除了出身很好,有人脈背景的,其餘的人或授予某些閑職,或回家候補;二甲進士出身的待遇就好多了,他們還有機會繼續考試,考上的話,可當上“庶吉士”,入朝為官。
待遇最好的自然是第一甲前三名,直接進翰林院,清貴而前程遠大。
陳有鳥已經在想著自己留京後,該如何接畫眉進京了。
分開許久,著實掛念,留她在外麵也不甚放心。
郭遠明更是歡天喜地的開始張羅著住宅的事了,京城地價貴,寸土寸金,沒有雄厚財力根本買不起,但對於陳有鳥而言,這不是問題。也無需著急,他得先衣錦還鄉。
這日,陳有鳥突然接到傳召,要他到禮部議事。他暗覺奇怪,現階段會有什麽事?所有本屆的士子,可都放假準備回家了的。
到了禮部,接見他的正是會試主考官張元功,也是他座師了。
開場一番客套寒暄。
陳有鳥雖然疑惑,但沒有主動開口詢問,而是淡定地等著。
張元功打量他一眼,覺得此子的確不錯,外形容貌無可挑剔,年輕之餘,更難得氣質出眾,讓人心生好感。
“聽說你曾在嶗山修道?”
陳有鳥回答:“家父好仙道,所以把我送上嶗山,無奈小子資質駑鈍,學不得法,是以被放逐歸家。”
提到這一茬,不禁又想起那個當甩手掌櫃的父親陳慕道來,不知他人在何方了,一直都渺無消息。
張元功又道:“可我聽說你回家後突然開竅,從而順利考到了道籍。”
陳有鳥心一跳:果然提到這事了。
這樣的出身經過不可能瞞得過去,本就屬於政審的內容,於是道:“當其時我前途無著落,負債累累,所以去碰一碰運氣,沒想到竟考過了。”
張元功似笑非笑:“運氣嗎?”
陳有鳥麵不改色:“確實僥幸,否則的話,我也不用被驅逐下山。”
張元功沒有在這個事上多做糾纏,繼續發問:“既然你考了道籍,為何突然又跑來讀書了?我聽聞過有人讀書不成跑去修道,可不曾聽說過修道者轉行來讀書考功名的。”
陳有鳥早有應對:“回稟大宗師,我自知考取道籍屬於運氣,本身修行馬虎,也看不到前景,故而趁著年輕,尚有機會,所以拜孟夫子為師。多蒙夫子賞識,悉心指教,又舉了秀才,這才能踏上科舉之途。”
張元功忽道:“我與孟北流通過書信,在信中,他對你大為讚賞,還說你詩詞寫得很好,有大家風範。孟兄此人一向清高,我還沒有見過他如此推崇哪位後輩。”
陳有鳥沒想到他們之間有這種聯係,忙道:“夫子謬讚了。”
“嗬嗬,孟兄說你天賦極高,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故而能在短短時日寫出優秀的官文來。”
“天賦之事,小子也不好解釋。”
張元功哈哈一笑:“我看了你的應試文章,確實不俗,你能一路考中,可沒有半點運氣成分。”
“多謝大宗師誇獎。”
“不過……”
張元功語氣一轉:“你以修道之身轉來讀書考功名,此事值得商榷。”
陳有鳥心一凜:“在報考之前,我也曾問過相關官員,查詢了法製,看到沒有衝突,這才來考的。”
張元功淡然道:“那是法製的紕漏,從今年開始,道釋等出家者,就不能再來考取功名了。”
陳有鳥:“……”
自己算不算是改變了一項法則規定?
張元功又道:“你的情況的確很特殊,你被舉秀才的時候,好像還沒有獲得道籍,至於下山還俗,轉而讀書的事倒無可厚非。誠如聖上所言:國家取才,不拘一格嘛。”
陳有鳥鬆了口氣,看來自己的出身問題不會造成多少困擾:“大宗師,考過會試後,我已經準備放棄道籍了。”
張元功拍手讚道:“不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身兼道籍與功名會為人詬病,從而影響前仕途前程。”
在道籍和功名之間,陳有鳥選擇了後者,也就意味著要投向朝廷了。
但陳有鳥心知肚明,不可能憑著三言兩語就能獲得朝廷信任。站在朝廷的立場上,陳有鳥很值得懷疑:誰知道你是不是和道門串通好,故意被放逐下山的?
誰知道你是不是在嶗山時便秘密受訓,不學道,專學官文詩詞了?
很多事情,都得經過審核考驗,才見真章。
問過話後,張元功目灼灼地看著他:“你可知道,這次叫你來是為了何事?”
陳有鳥搖頭:“請大宗師明言。”
張元功霍然起身,朗聲道:“翰林編修陳有鳥接旨!”
倒不是沒有信心,一路來,他做題寫文章都頗為順暢,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在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閱卷製度之下,主觀性成為主導,存在太多的變數。
像那些落榜的,真得是因為寫得太差嗎?
恐怕不盡然。
因此陳有鳥有所懷疑,事情的幕後會不會有推手在發力了。
當日赤陽生曾說過,在關鍵的時候,道門潛伏在朝廷的勢力會給予幫助,助陳有鳥一臂之力,讓他順順利利地升官發財。
殿試分甲,自然屬於“關鍵時候”。
科舉考試,層層篩選,雖然程序嚴苛,難以作弊,但正如前麵所說的,主觀性為主導,可操作的空間始終存在。
如果真是推手發力,送上青雲,陳有鳥自然坐享其成。
棋子想要掙脫棋手的掌控,首要做的便是發育壯大,而非矯情作態,自命清高。
當然,這些隻是陳有鳥的猜測而已,也可能是他寫的文章正好寫對了路子。畢竟那些觀點論據,可是超時空的降維解析,新穎而實用。
高中探花後,正所謂春風得意,各種宴席應酬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一場挨著一場,仿佛沒完沒了。
陳有鳥切身體會到“紅塵濡染”的意思了,各種獻媚、各種醃臢、各種紙醉金迷,正應了那句“亂花漸欲迷人眼”。心境不穩的話,一不小心便心態沉迷進去了。
一般修行者,著實難以抵禦得住。
陳有鳥練就元神,更有《文心雕龍》坐鎮,不為所動,顯得瀟灑沉靜。
各種禮節場麵過後,開始授職,三甲同進士,除了出身很好,有人脈背景的,其餘的人或授予某些閑職,或回家候補;二甲進士出身的待遇就好多了,他們還有機會繼續考試,考上的話,可當上“庶吉士”,入朝為官。
待遇最好的自然是第一甲前三名,直接進翰林院,清貴而前程遠大。
陳有鳥已經在想著自己留京後,該如何接畫眉進京了。
分開許久,著實掛念,留她在外麵也不甚放心。
郭遠明更是歡天喜地的開始張羅著住宅的事了,京城地價貴,寸土寸金,沒有雄厚財力根本買不起,但對於陳有鳥而言,這不是問題。也無需著急,他得先衣錦還鄉。
這日,陳有鳥突然接到傳召,要他到禮部議事。他暗覺奇怪,現階段會有什麽事?所有本屆的士子,可都放假準備回家了的。
到了禮部,接見他的正是會試主考官張元功,也是他座師了。
開場一番客套寒暄。
陳有鳥雖然疑惑,但沒有主動開口詢問,而是淡定地等著。
張元功打量他一眼,覺得此子的確不錯,外形容貌無可挑剔,年輕之餘,更難得氣質出眾,讓人心生好感。
“聽說你曾在嶗山修道?”
陳有鳥回答:“家父好仙道,所以把我送上嶗山,無奈小子資質駑鈍,學不得法,是以被放逐歸家。”
提到這一茬,不禁又想起那個當甩手掌櫃的父親陳慕道來,不知他人在何方了,一直都渺無消息。
張元功又道:“可我聽說你回家後突然開竅,從而順利考到了道籍。”
陳有鳥心一跳:果然提到這事了。
這樣的出身經過不可能瞞得過去,本就屬於政審的內容,於是道:“當其時我前途無著落,負債累累,所以去碰一碰運氣,沒想到竟考過了。”
張元功似笑非笑:“運氣嗎?”
陳有鳥麵不改色:“確實僥幸,否則的話,我也不用被驅逐下山。”
張元功沒有在這個事上多做糾纏,繼續發問:“既然你考了道籍,為何突然又跑來讀書了?我聽聞過有人讀書不成跑去修道,可不曾聽說過修道者轉行來讀書考功名的。”
陳有鳥早有應對:“回稟大宗師,我自知考取道籍屬於運氣,本身修行馬虎,也看不到前景,故而趁著年輕,尚有機會,所以拜孟夫子為師。多蒙夫子賞識,悉心指教,又舉了秀才,這才能踏上科舉之途。”
張元功忽道:“我與孟北流通過書信,在信中,他對你大為讚賞,還說你詩詞寫得很好,有大家風範。孟兄此人一向清高,我還沒有見過他如此推崇哪位後輩。”
陳有鳥沒想到他們之間有這種聯係,忙道:“夫子謬讚了。”
“嗬嗬,孟兄說你天賦極高,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故而能在短短時日寫出優秀的官文來。”
“天賦之事,小子也不好解釋。”
張元功哈哈一笑:“我看了你的應試文章,確實不俗,你能一路考中,可沒有半點運氣成分。”
“多謝大宗師誇獎。”
“不過……”
張元功語氣一轉:“你以修道之身轉來讀書考功名,此事值得商榷。”
陳有鳥心一凜:“在報考之前,我也曾問過相關官員,查詢了法製,看到沒有衝突,這才來考的。”
張元功淡然道:“那是法製的紕漏,從今年開始,道釋等出家者,就不能再來考取功名了。”
陳有鳥:“……”
自己算不算是改變了一項法則規定?
張元功又道:“你的情況的確很特殊,你被舉秀才的時候,好像還沒有獲得道籍,至於下山還俗,轉而讀書的事倒無可厚非。誠如聖上所言:國家取才,不拘一格嘛。”
陳有鳥鬆了口氣,看來自己的出身問題不會造成多少困擾:“大宗師,考過會試後,我已經準備放棄道籍了。”
張元功拍手讚道:“不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你身兼道籍與功名會為人詬病,從而影響前仕途前程。”
在道籍和功名之間,陳有鳥選擇了後者,也就意味著要投向朝廷了。
但陳有鳥心知肚明,不可能憑著三言兩語就能獲得朝廷信任。站在朝廷的立場上,陳有鳥很值得懷疑:誰知道你是不是和道門串通好,故意被放逐下山的?
誰知道你是不是在嶗山時便秘密受訓,不學道,專學官文詩詞了?
很多事情,都得經過審核考驗,才見真章。
問過話後,張元功目灼灼地看著他:“你可知道,這次叫你來是為了何事?”
陳有鳥搖頭:“請大宗師明言。”
張元功霍然起身,朗聲道:“翰林編修陳有鳥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