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若是按照正常情況,愛德華派人去羅馬教廷申訴,未必會有好的結果。為何?因為教廷也不願意輕易得罪英格蘭王國這樣的大國啊。
不管怎麽說,英國也差不多有300萬人口,也就是300萬教徒。要是教廷輕易得罪了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亨利七世沒準會和教廷翻臉,做出對教會不利的事情。
原本曆史上,教廷和英國,在亨利八世時期,就因為亨利八世要和西班牙凱薩琳公主離婚的事情,直接鬧翻了。
亨利八世執意要和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而教皇攝於西班牙的影響,堅決不同意。於是,這激怒了亨利八世。
原本,宗教改革並未波及到英格蘭。但是,亨利八世因為敵視不允許他離婚的教皇,於是幹脆宣布英國也搞宗教改革。而且,奇葩的是,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宣布英國國王同時為英國教會的首腦。
而且,英國的新教——“聖公會”並不承認自己是新教,而是認為自己也是天主教。唯一的區別就是,不再承認羅馬教皇為歐洲宗教首領,而是稱呼羅馬教皇為“羅馬主教”,和英國大主教地位相等……
這種因為國王任性而弄出的新教派(安立甘宗),使得亨利八世成功離婚了。為啥?他自己都當上英國教會首領了,批準自己離婚還不是一句話?
而且,在讓自己成為英國教宗後,亨利八世的好處是巨大的。好處在哪裏?他都是英國的教宗了,英國天主教會龐大的財產,不就是他自己來決定了嗎?怎麽決定?自然大部分收歸王室所有。然後,英國王室發了,開始有錢造大船了,也有錢搞火炮了。英國的英式蓋倫船和紅夷大炮,基本都是在亨利八世時代出現的。不然,英國哪有錢組織海盜,挑戰西班牙帝國啊?
說實在的,馬林對於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要點個讚的。這種宗教改革,把握在自己手裏,撈了很多好處,才是貴族們宗教改革的樣板。如果不是希望借助天主教的名頭吞並德意誌北部,馬林都想學一學亨利八世的這種猥瑣的宗教改革呢。
……
現在,亨利七世的統治看上去很穩固。如果是一般情況下,教廷肯定會偏向於亨利七世,不會幫愛德華。除非,愛德華奪取了英國王位。否則,教廷肯定不會願意宣布現任的英國國王是弑君者和不合法的。因為,這不符合教廷的利益。
但是,現在有馬林的插手,卻是另一回事。為何?因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是馬林的嶽父啊。尤利烏斯二世是知道馬林的大概計劃的,而且,這次馬林還特地來信,希望教皇嶽父幫愛德華說話。
隻要教廷認可了愛德華的合法地位,馬林再出兵幫愛德華,就是正大光明的了,屬於合理合法。否則,就是協助叛亂,屬於被全歐洲貴族敵視的行為。
英國孤懸海外,自然不怕歐洲大陸上的“旱鴨子”們幹涉英國內政,所以隨便胡搞。而馬林不行,他的領土處於全歐洲最容易出現群毆的德意誌地區,若是做出不合規矩的行為,很容易遭到群毆。所以,馬林雖然想出兵,卻必須找到合法的借口。
若是教廷認定亨利七世是弑君者,那麽,愛德華就成了合法正義的君主。馬林派兵幫他,就是匡扶正義。那麽,沒人好指責他,也不可能以此為借口群毆他。
而打贏了亨利七世的話,不說通過聯姻,馬林的兒子小凱撒能夠通過聯合統治,成為英王這樣美好的遠景,就是眼下,馬林也可以獲得紐卡斯爾的煤礦,以及諾森伯蘭郡高達幾千平方公裏麵積的土地。
要知道,現在的諾森伯蘭郡可不是後世的諾森伯蘭郡。除了後世的諾森伯蘭郡外,還包括後世紐卡斯爾所在的泰恩-威爾郡。當然,泰恩-威爾郡麵積才540平方公裏。算上後世諾森伯蘭郡的5000平方公裏,總麵積為5500多平方公裏。但不管怎麽說,超過5500平方公裏的麵積,的確算是很大的了。盡管現在開發度不高,人口也不算很多,但因為煤炭資源豐富,是個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地方。
<a id="wzsy" href="http://www.loubiqu.net">loubiqu.net</a>
至於北邊哈德良長城附近和蘇格蘭接壤,容易爆發戰爭?馬林毫不在乎。要是蘇格蘭人不來還好,來了的話,正好派軍隊長驅直入,滅了蘇格蘭……
……
羅馬這邊,在收到馬林的信後,尤利烏斯二世為了自己的定親外孫,自然是同意馬林的計劃。當然,他也不能直接宣布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是弑君者啊。真要那麽幹,英國馬上就會動國內的天主教會。說不定,靠著洗劫國內的天主教會,亨利七世還能獲得大量的財富。有了這筆財富,他沒準有錢多招募幾萬兵馬……
所以,在愛德華的使者和法國、蘇格蘭的使者抵達羅馬後,尤利烏斯二世假裝推脫幾番後,做出了這樣的批示——
“雖然英王亨利七世宣稱上一任國王理查三世弑君,殺害了愛德華五世,但是,亨利七世方麵,一直未能找到愛德華五世和約克公爵理查的屍體。所以,理查三世弑君,隻是理論上的情況。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亨利七世也有弑君的嫌疑……”
這一段話,看似說得委婉,也沒有公開說死了說亨利七世弑君。但是,這段話,很要命地給亨利七世安上了一個“弑君嫌疑人”的大帽子,非常要命……
有了“弑君嫌疑人”這個大帽子,愛德華就有發揮的空間了。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雖然隻說亨利七世是“弑君嫌疑人”,但作為死敵,愛德華完全可以把亨利七世宣傳定性為“弑君者”。反正,老百姓也沒那麽聰明,都沒文化呢,哪裏搞得清楚“弑君者”和“弑君嫌疑人”的區別?
隻要宣傳得好,亨利七世就板上釘釘是“弑君者”了。什麽,你否認?好呀,你把愛德華五世的屍體找出來給我看呀……
亨利七世自然拿不出愛德華五世的屍體,那愛德華就可以趁機認定亨利七世的弑君行為了。
當然,尤利烏斯二世也沒把話說死,隻是打算派人敦促亨利七世,盡快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骨,以洗清其“弑君嫌疑人”身上的嫌疑……
但尤利烏斯二世曾聽過馬林說過,愛德華五世和弟弟被砌在了牆裏,以亨利七世的能力,怕是沒法找到的。所以,這也是變相偏袒愛德華了。
不過,法國和蘇格蘭的使者,提出了異議——他們表示,擔心亨利七世隨便找一個少年的屍體來糊弄教廷。因此,兩國使者提出——教廷應當派遣一批教士,以及驗屍高手,來監督亨利七世找愛德華五世屍體的行為。同時,法國和蘇格蘭,也會同時派遣一批教士和驗屍高手,一起趕赴倫敦,甄別英格蘭方麵可能找到的屍體的真偽,避免亨利七世弄虛作假……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答應了兩國的要求,不過,為了表明不偏袒法國和蘇格蘭的立場,尤利烏斯二世也允許英格蘭方麵,找友好國家,同樣派遣教士和驗屍高手,一起判斷真偽,避免法國和蘇格蘭的驗屍高手否認真實的愛德華五世的屍體……
這一番做派,看上去非常公允。但尤利烏斯二世知道,亨利七世是沒有可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體的。因為,愛德華五世的屍體埋藏位置,實在太隱蔽了。若不是馬林告訴他,尤利烏斯二世本人也想不出來。除非,亨利七世有勇氣把倫敦塔拆光了,才有可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體……但是,那種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
所以,這看似公允的裁決,實際上就是在袒護愛德華了。更嚴格來說,是袒護外孫小凱撒的未來媳婦的爹……
不管怎麽說,英國也差不多有300萬人口,也就是300萬教徒。要是教廷輕易得罪了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亨利七世沒準會和教廷翻臉,做出對教會不利的事情。
原本曆史上,教廷和英國,在亨利八世時期,就因為亨利八世要和西班牙凱薩琳公主離婚的事情,直接鬧翻了。
亨利八世執意要和阿拉貢的凱瑟琳離婚,而教皇攝於西班牙的影響,堅決不同意。於是,這激怒了亨利八世。
原本,宗教改革並未波及到英格蘭。但是,亨利八世因為敵視不允許他離婚的教皇,於是幹脆宣布英國也搞宗教改革。而且,奇葩的是,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宣布英國國王同時為英國教會的首腦。
而且,英國的新教——“聖公會”並不承認自己是新教,而是認為自己也是天主教。唯一的區別就是,不再承認羅馬教皇為歐洲宗教首領,而是稱呼羅馬教皇為“羅馬主教”,和英國大主教地位相等……
這種因為國王任性而弄出的新教派(安立甘宗),使得亨利八世成功離婚了。為啥?他自己都當上英國教會首領了,批準自己離婚還不是一句話?
而且,在讓自己成為英國教宗後,亨利八世的好處是巨大的。好處在哪裏?他都是英國的教宗了,英國天主教會龐大的財產,不就是他自己來決定了嗎?怎麽決定?自然大部分收歸王室所有。然後,英國王室發了,開始有錢造大船了,也有錢搞火炮了。英國的英式蓋倫船和紅夷大炮,基本都是在亨利八世時代出現的。不然,英國哪有錢組織海盜,挑戰西班牙帝國啊?
說實在的,馬林對於英王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要點個讚的。這種宗教改革,把握在自己手裏,撈了很多好處,才是貴族們宗教改革的樣板。如果不是希望借助天主教的名頭吞並德意誌北部,馬林都想學一學亨利八世的這種猥瑣的宗教改革呢。
……
現在,亨利七世的統治看上去很穩固。如果是一般情況下,教廷肯定會偏向於亨利七世,不會幫愛德華。除非,愛德華奪取了英國王位。否則,教廷肯定不會願意宣布現任的英國國王是弑君者和不合法的。因為,這不符合教廷的利益。
但是,現在有馬林的插手,卻是另一回事。為何?因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是馬林的嶽父啊。尤利烏斯二世是知道馬林的大概計劃的,而且,這次馬林還特地來信,希望教皇嶽父幫愛德華說話。
隻要教廷認可了愛德華的合法地位,馬林再出兵幫愛德華,就是正大光明的了,屬於合理合法。否則,就是協助叛亂,屬於被全歐洲貴族敵視的行為。
英國孤懸海外,自然不怕歐洲大陸上的“旱鴨子”們幹涉英國內政,所以隨便胡搞。而馬林不行,他的領土處於全歐洲最容易出現群毆的德意誌地區,若是做出不合規矩的行為,很容易遭到群毆。所以,馬林雖然想出兵,卻必須找到合法的借口。
若是教廷認定亨利七世是弑君者,那麽,愛德華就成了合法正義的君主。馬林派兵幫他,就是匡扶正義。那麽,沒人好指責他,也不可能以此為借口群毆他。
而打贏了亨利七世的話,不說通過聯姻,馬林的兒子小凱撒能夠通過聯合統治,成為英王這樣美好的遠景,就是眼下,馬林也可以獲得紐卡斯爾的煤礦,以及諾森伯蘭郡高達幾千平方公裏麵積的土地。
要知道,現在的諾森伯蘭郡可不是後世的諾森伯蘭郡。除了後世的諾森伯蘭郡外,還包括後世紐卡斯爾所在的泰恩-威爾郡。當然,泰恩-威爾郡麵積才540平方公裏。算上後世諾森伯蘭郡的5000平方公裏,總麵積為5500多平方公裏。但不管怎麽說,超過5500平方公裏的麵積,的確算是很大的了。盡管現在開發度不高,人口也不算很多,但因為煤炭資源豐富,是個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地方。
<a id="wzsy" href="http://www.loubiqu.net">loubiqu.net</a>
至於北邊哈德良長城附近和蘇格蘭接壤,容易爆發戰爭?馬林毫不在乎。要是蘇格蘭人不來還好,來了的話,正好派軍隊長驅直入,滅了蘇格蘭……
……
羅馬這邊,在收到馬林的信後,尤利烏斯二世為了自己的定親外孫,自然是同意馬林的計劃。當然,他也不能直接宣布英國國王亨利七世是弑君者啊。真要那麽幹,英國馬上就會動國內的天主教會。說不定,靠著洗劫國內的天主教會,亨利七世還能獲得大量的財富。有了這筆財富,他沒準有錢多招募幾萬兵馬……
所以,在愛德華的使者和法國、蘇格蘭的使者抵達羅馬後,尤利烏斯二世假裝推脫幾番後,做出了這樣的批示——
“雖然英王亨利七世宣稱上一任國王理查三世弑君,殺害了愛德華五世,但是,亨利七世方麵,一直未能找到愛德華五世和約克公爵理查的屍體。所以,理查三世弑君,隻是理論上的情況。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亨利七世也有弑君的嫌疑……”
這一段話,看似說得委婉,也沒有公開說死了說亨利七世弑君。但是,這段話,很要命地給亨利七世安上了一個“弑君嫌疑人”的大帽子,非常要命……
有了“弑君嫌疑人”這個大帽子,愛德華就有發揮的空間了。教皇尤利烏斯二世雖然隻說亨利七世是“弑君嫌疑人”,但作為死敵,愛德華完全可以把亨利七世宣傳定性為“弑君者”。反正,老百姓也沒那麽聰明,都沒文化呢,哪裏搞得清楚“弑君者”和“弑君嫌疑人”的區別?
隻要宣傳得好,亨利七世就板上釘釘是“弑君者”了。什麽,你否認?好呀,你把愛德華五世的屍體找出來給我看呀……
亨利七世自然拿不出愛德華五世的屍體,那愛德華就可以趁機認定亨利七世的弑君行為了。
當然,尤利烏斯二世也沒把話說死,隻是打算派人敦促亨利七世,盡快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骨,以洗清其“弑君嫌疑人”身上的嫌疑……
但尤利烏斯二世曾聽過馬林說過,愛德華五世和弟弟被砌在了牆裏,以亨利七世的能力,怕是沒法找到的。所以,這也是變相偏袒愛德華了。
不過,法國和蘇格蘭的使者,提出了異議——他們表示,擔心亨利七世隨便找一個少年的屍體來糊弄教廷。因此,兩國使者提出——教廷應當派遣一批教士,以及驗屍高手,來監督亨利七世找愛德華五世屍體的行為。同時,法國和蘇格蘭,也會同時派遣一批教士和驗屍高手,一起趕赴倫敦,甄別英格蘭方麵可能找到的屍體的真偽,避免亨利七世弄虛作假……
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答應了兩國的要求,不過,為了表明不偏袒法國和蘇格蘭的立場,尤利烏斯二世也允許英格蘭方麵,找友好國家,同樣派遣教士和驗屍高手,一起判斷真偽,避免法國和蘇格蘭的驗屍高手否認真實的愛德華五世的屍體……
這一番做派,看上去非常公允。但尤利烏斯二世知道,亨利七世是沒有可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體的。因為,愛德華五世的屍體埋藏位置,實在太隱蔽了。若不是馬林告訴他,尤利烏斯二世本人也想不出來。除非,亨利七世有勇氣把倫敦塔拆光了,才有可能找到愛德華五世的屍體……但是,那種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
所以,這看似公允的裁決,實際上就是在袒護愛德華了。更嚴格來說,是袒護外孫小凱撒的未來媳婦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