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即將爆發,馬林除了督促各地抓緊春耕外,還在不住地調整對英軍的戰術戰法,並更換部分武器。


    英格蘭軍隊和歐洲大陸上的軍隊非常不同,所以,馬林需要改變一些戰術。比如,火繩槍部隊,馬林打算,給前排的火繩槍手,普遍裝備胸板甲和頭盔。因為,對戰時,英格蘭數量龐大的長弓兵,肯定會“箭如雨下”。如果不穿胸板甲和頭盔,很容易被英格蘭的長弓兵射成刺蝟。因為,火繩槍手的射擊速度,遠趕不上英格蘭長弓兵的射速。


    <a id="wzsy" href="http://m.siluke.com">思路客</a>


    除了前三排火槍手和長矛手都穿胸板甲和戴鐵盔外,後排的戰士,馬林也打算發給鐵盔。這是因為,英格蘭長弓兵喜歡拋射,箭支射中頭部的幾率很大。為了防止傷亡過大,馬林從其他軍隊中調撥了大量的頭盔,給英格蘭遠征軍使用。


    另外,馬林已經開始有計劃地給火槍兵更換火槍。也就是把火槍兵使用的穆什克特大火槍這種老式的火繩槍,逐步更換為更先進的發條打火槍。


    自從達芬奇等人弄出了簡單的碳素彈簧鋼後,發條和彈簧的打造,更加容易了。彈簧鋼的彈性和韌性,更加適合打造發條。這種材料的出現,使得發條的打造,成品率提高了很多。


    而在彈簧鋼出現之前,意大利工匠們打造發條,一般是把一根生鐵棒反複加熱敲打,在加熱鍛打中,去除生鐵中的雜質,使之從生鐵向鋼過度——這是一個物理的過程(在古代華夏,這就是所謂的“把生鐵鍛打成精鐵”的過程,中間很耗力氣和材料)。要鍛打很長時間,這根鐵棒,最後被鍛打成細長的“鐵尺”。此時,這根“鐵尺”已經不能算生鐵了。因為,在加熱鍛打中,很多碳元素被消耗掉,降低了生鐵的含碳量,使得鐵尺變成了鋼尺。


    然後,工匠再把這根“鐵尺”高溫加熱。加熱後,在固定的工作台上彎曲固定,艱難地纏繞成卷狀。然後,再放入退火爐裏進行去應力退火。


    但前提是——那根“鋼尺”沒出問題。因為是純手工鍛打除碳的,所以鋼尺的含碳量控製很難。畢竟,靠熱鍛除碳,質量很難控製。所以,用生鐵棒打造發條,成品率很低,一般不到一成。其中,最難的地方,就是把生鐵棒熱鍛成含碳量合適的鋼尺。隻有質量達標的鋼尺,才適合做發條……後麵的彎曲和退火工藝,倒是不複雜。所以,如此低的成品率(這還是熟練工匠的成品率),造成發條價格居高不下。


    而且,就算你知道發條是怎麽打造出來的,沒有浸淫此道多年的工匠,也很難打造成功。因為,靠手工熱鍛控製鐵尺的含碳量,難度太高了,需要極為豐富的經驗。


    可是,在馬林弄出了普通的碳素彈簧鋼後,製造發條的最大問題——材料問題,就直接被解決掉了。


    所以,在工匠們看來極難的第一階段——鍛打鐵尺的階段,直接換成了澆鑄鐵尺。然後,簡單地鍛打一會兒(是為了讓鋼尺的結構更牢固緊湊),就可以用來卷製發條了……


    經過工匠們的反複試驗,馬林發現——在使用了彈簧鋼後,發條打造的過程變得簡單了,成品率從使用生鐵棒熱鍛的不足一成,達到了八成以上……


    如此,發條的製造成本和製造時間,都大大地降低了……


    當然,這個過程,花了很久很久,工匠們經過反複驗證,才做到的。就在馬林忙著主持春耕的時候,發條鑄造車間,才來報喜。


    馬林自然大喜過望,發條成本大大降低,就意味著成本的極大降低。如此,發條打火槍的大規模列裝,就有了條件了。


    當然,馬林也沒忘了保密。在重金獎勵了那些工匠後,那些工匠和他們的家屬,被遷入了一個專門給保密單位居住的小城裏。這有些類似後來共和國在中西部大山裏和沙漠中建立的軍工單位,保密性很好。而且,這個年代的人,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很低,隻要天天吃飽穿暖,那些工匠和他們的家屬,也就滿足了。


    經過計算,應用了彈簧鋼和新的發條生產技術後,發條的成本,大約降低了7倍。雖然發條打火槍的成本依然高於火繩槍不少,可是,意義卻非常重大。


    為何?因為火繩槍的火繩,使得槍支的使用很不方便。為了防止火繩上的火星點燃身邊戰友的火藥,在西班牙方陣中,火繩槍手相互之間的距離,必須達到1米。否則,就會產生重大的安全隱患。


    每個火槍手之間相互間距一米,的確增強了安全性。可是,也降低了射擊密度。畢竟,中間那間隔的1米,都快能多塞一個火槍手進去了。


    所以,燧發槍取代火繩槍後,因為都是滑膛槍,射程雖然沒變,可火槍手的射擊密度,卻大大增加了。


    甚至,使用燧發槍的火槍手,可以做到“後排站立,中間彎腰,前排蹲下”這種高密度的三排齊射的打法。就算滑膛槍命中率很低,在三排火槍手僅僅挨在一起齊射的情況下,命中率也是很高的了。


    發條打火槍和燧發槍一樣,不用火繩,也就無所謂保持1米的相互間距了。所以,大規模使用發條打火槍的話,也可以做到燧發槍那種高密度排隊射擊的。如此一來,火槍手的殺傷力將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還有一點就是——發條打火槍不怕風雨天氣。隻要在裝彈時注意遮擋住讓火藥別淋雨,射擊的時候,完全可以讓火槍暴露在風雨中……


    曆史上,黒衫騎士正是靠著發條打火槍不怕風雨的特點,把法國騎士打得狼狽而逃。


    馬林之所以要給火槍手們換上發條打火槍,就是為了提高射擊密度,以及防備雨水天氣。


    英格蘭天氣和德意誌不同,因為直麵大西洋暖流,英格蘭本土的氣候比較濕潤,經常下雨。而一旦下雨,火繩槍將會徹底報廢,成為燒火棍。(事實上愛爾蘭才是真正直麵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愛爾蘭島上西部地區非常濕潤,雨水多到不適合農業,隻能放牧。隻有東部雨水“陰影區”,也就是都柏林附近,才適合農業。英格蘭島因為有愛爾蘭島阻擋住了大西洋的水汽,才適合搞農業的。但即使如此,英格蘭的雨水也比德意誌多,氣候更濕潤。)


    要是守城戰,馬林還能在城牆上弄出射擊雨棚來,幫火繩槍擋風遮雨。可現在馬林是進攻的一方,大軍需要經常移動,根本沒條件弄射擊雨棚,也不方便攜帶。所以,像發條打火槍這種不懼風雨而且還能提高開火密度的火槍,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之前因為製造成本高昂,馬林隻裝備了黒衫騎士部隊,並沒有給步兵火槍手裝備。而現在解決了成本和快速量產的技術問題,馬林決定爆產能,大量生產發條打火槍,全麵替換火繩槍。


    隻是,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畢竟打造發條也需要時間。所以,這次進攻英格蘭的2萬大軍裏,隻有第一軍團(也就是馬林的老主力軍團)的火槍手,開始換裝發條打火槍。至於薩卡拉的英格蘭軍團,本來火槍裝備率就不高,還存在了不少弓箭手。所以,暫時不許還換裝發條打火槍。再說了,因為時間緊急,馬林也拿不出足夠的發條來給英格蘭軍團換裝發條打火槍啊……


    有了足夠的足以抵擋弓箭的胸板甲和鐵盔,以及足夠的不懼風雨、還能提高射擊密度的發條打火槍,馬林覺得,正麵剛那七千英格蘭長弓兵,應該沒多大問題了,即使是在英格蘭的雨霧天氣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歐皇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上老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上老牛並收藏歐皇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