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劉大夏為首的大明清流的倒貼支持後,馬林終於誌得意滿,打算南下大采購了。但在南下之前,馬林特地讓孔泰聯絡了京城的各地會館。
所謂會館,就是各省的士子進京趕考或者各地商人進京後,集中落腳的地方。這種地方一般由財力雄厚的商人們集體出資興建,但對同樣的讀書人開放,甚至給予食宿優惠。至於為什麽這麽做?當然是人情投資啦!前來京城趕考的士子,起碼是個舉人,本身就是預備官員了。而一旦中了進士,起步最低就是七品縣令啊。所以,修建會館(也叫試館),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情投資買賣。
當然,除了優待那些同鄉士子,做人情投資外,會館本身也是各地商人在京城的聯絡中心。
而能夠混到來北京會館做生意,肯定是生意做大了,地方容不下了,所以來京城這個“龍潭虎穴”來試試水了……
另外,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能在京城開會館的。一般而言,都是些富庶地方,或者有特產要賣到京城的地方,才會在京城開會館。而窮困地方,是沒什麽商人有資本在京城開會館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景德鎮要賣瓷器到京城,湖州要賣絲綢到京城,這兩地在京城肯定有會館。另外,江浙一些富裕州府,也會在京城開辦會館。
反正,隻要找到相應地區的會館,肯定能聯係上這個地區來京的商人,而且都是大商人……
而且,這些會館,多半聚集在前三門(正陽門、宣武門和崇文門)外,以宣武門外居多,比較好找。
馬林要南下采購物資,沒有熟人是不行的。否則,會像沒頭的蒼蠅一般亂撞,浪費時間。
所以,想要去各地采購特色商品,找個本地人合作是最好的。而到哪裏找本地人?自然是相應的會館啊……所以,孔泰被馬林派去聯絡各地駐京商人去了……
南下前,孔泰去練習的第一批商人不是馬林要去的南方的商人,而是張家口的北口商人……
為什麽找張家口的商人?因為他們手裏有馬林很需要的商品——口堿……
口堿就是食堿,也叫碳酸鈉。因為大明多半的食堿都是蒙古商人賣到張家口,再由張家口商人專賣往內地,所以又被稱為口堿。
大明的食堿很便宜,口堿隻需10文錢一斤。為啥這麽便宜?因為這些堿都是蒙古牧民從鹽湖邊上隨便撿的,不花成本……
說起來,蒙古高原上也是有不少鹽湖的,但悲劇的是,高原上的鹽湖,大部分都不是食鹽為主的鹽湖,而是不是產食堿,就是產芒硝(硫酸鈉)。所以,古代蒙古牧民也很心累啊——明明有鹽湖,就是不產食鹽……隻有少部分鹽湖產鹽,然後成為各部族你死我活地爭奪的目標……
至於產食堿的鹽湖,則被蒙古各部所嫌棄。好在,大明北方人以麵食為主,發麵需要用到食堿,需求不小。所以,蒙古牧民於是就去產堿的鹽湖邊上隨便撿,或者冬天再冰麵上刮堿霜(純堿容易結霜),然後由草原上的行商拉去張家口賣給漢人商人。要不是,陸上運輸成本高,恐怕口堿5文錢一斤都賣不到。而事實上,行商向蒙古牧民收購口堿時,價格就不到5文錢一斤……
而純堿的作用是如此多,不管是玻璃製造,還是造紙,或者製造肥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純堿。
雖然馬林現在能夠從埃及收購到產自開羅附近的堿旱穀的天然純堿,但埃及人要的價格很貴,起碼是大明價格的好幾倍。而且,馬林一直擔心埃及被土耳其人攻占。到時候,供貨肯定斷絕。所以,馬林提前想法子,打算開辟從大明進口純堿的途徑,避免被埃及人卡脖子,或者防止埃及那邊因為戰爭斷貨……
……
本來,馬林還打算大量訂購硝石的。但是,商人們卻表示——因為硝石是製造火藥的主藥原料,商品交易需要受到官服的管控。沒有官方許可,不能所以大量訂購。
無奈之下,馬林隻好去找正德和眾大臣,尋求訂購硝石。對此,大明君臣倒也沒啥意見。反正,硝石在大明真不算什麽稀罕物。而馬林現在也算自己人,賣點硝石給馬林真不是問題。
但馬林要的是數量太大了,開口就要100萬斤每年,把大明君臣給嚇住了。倒不是說大明每年硝石產量沒這麽多,而是大明本身硝石消耗也很大啊。而且,還不是因為軍隊消耗大,而是做煙花爆竹消耗太大……
因此,大明內閣在和兵部商議後,同意每年賣給馬林40萬斤,也就是200噸,單價25文一斤。雖然和馬林的預期有些差距,但是,也夠馬林用了。而且,未來馬林會開發智利硝石,倒也不一定需要從大明購買太多硝石。
而且,從大明大規模購買硝石,除了價格便宜,也有為智利硝石的開發打掩護的意思在內。當歐洲各國看到北海國從大明大量進口硝石的事情後,就很難注意到智利那邊大量出產硝石的問題了……
……
談好了硝石和口堿兩種大宗貨物的供應後,馬林就安心南下了。
而此時,孔泰也和前三門外的各地會館裏的各地商人商量好了,表示願意出大價錢大量收購各地的稀罕貨物和藥材……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除了北方的一些特產草藥外,其他草藥,馬林要求各地會館的商人回鄉準備大量貨物,集中送到華夏最中央的武昌。
之所以選擇武昌作為收購草藥的中心點,除了武昌的確位於華夏中間核心地區外,方便的水運交通條件,也是馬林首選此處的重要原因。
這次收購,馬林需要大量收購的黃連,主要就產自蜀中、湖廣(明代沒有福南、福北之分,到了康熙年間,湖廣省才被分為南北兩個省的)、黔省和陝南。
而從蜀中收購的黃連,則完全可以裝船,順江而下,抵達武昌。陝南收購的黃連也是,可以順漢江而下,運抵武昌。福南也有湘江便利的水運條件,運抵武昌很便利。
在這個年代,路上運輸主要靠馬車,運貨量小,成本還高。而水運則運貨量很大,成本也低,很符合馬林的要求。
此外,重一慶的酉陽青蒿收購後,也很方便通過水路運抵武昌。而福南的安化黑茶,也比較容易通過資江,水運進入洞庭湖,然後入長江,順水而下抵達武昌……
所以,馬林把草藥收貨地點放在武昌,實在是很正確的選擇。
隻不過,貌似產自滇南的三七,也就是滇南白藥的主藥,這玩意水運很不方便。而且,在滇南采購三七,貌似需要和當地的土霸王沐家打招呼先。
馬林想了想,決定暫緩三七等滇南特產藥材的收購,先雇傭掮客去滇南跟沐家打個招呼,然後和當地有實力的藥材商合作,收購三七。然後,通過珠江支流南盤江,水運過珠江,運抵廣州。然後,再由孔泰從基隆派出商船來廣州收購……
而馬林自己,則準備直接去武昌坐鎮,坐等各地藥材商人把他需要的藥材和藥材種子送上門。反正他給的價錢夠高,不愁那些逐利的商人不肯賣給他……
所謂會館,就是各省的士子進京趕考或者各地商人進京後,集中落腳的地方。這種地方一般由財力雄厚的商人們集體出資興建,但對同樣的讀書人開放,甚至給予食宿優惠。至於為什麽這麽做?當然是人情投資啦!前來京城趕考的士子,起碼是個舉人,本身就是預備官員了。而一旦中了進士,起步最低就是七品縣令啊。所以,修建會館(也叫試館),是一個很不錯的人情投資買賣。
當然,除了優待那些同鄉士子,做人情投資外,會館本身也是各地商人在京城的聯絡中心。
而能夠混到來北京會館做生意,肯定是生意做大了,地方容不下了,所以來京城這個“龍潭虎穴”來試試水了……
另外,不是每個地方的人都能在京城開會館的。一般而言,都是些富庶地方,或者有特產要賣到京城的地方,才會在京城開會館。而窮困地方,是沒什麽商人有資本在京城開會館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景德鎮要賣瓷器到京城,湖州要賣絲綢到京城,這兩地在京城肯定有會館。另外,江浙一些富裕州府,也會在京城開辦會館。
反正,隻要找到相應地區的會館,肯定能聯係上這個地區來京的商人,而且都是大商人……
而且,這些會館,多半聚集在前三門(正陽門、宣武門和崇文門)外,以宣武門外居多,比較好找。
馬林要南下采購物資,沒有熟人是不行的。否則,會像沒頭的蒼蠅一般亂撞,浪費時間。
所以,想要去各地采購特色商品,找個本地人合作是最好的。而到哪裏找本地人?自然是相應的會館啊……所以,孔泰被馬林派去聯絡各地駐京商人去了……
南下前,孔泰去練習的第一批商人不是馬林要去的南方的商人,而是張家口的北口商人……
為什麽找張家口的商人?因為他們手裏有馬林很需要的商品——口堿……
口堿就是食堿,也叫碳酸鈉。因為大明多半的食堿都是蒙古商人賣到張家口,再由張家口商人專賣往內地,所以又被稱為口堿。
大明的食堿很便宜,口堿隻需10文錢一斤。為啥這麽便宜?因為這些堿都是蒙古牧民從鹽湖邊上隨便撿的,不花成本……
說起來,蒙古高原上也是有不少鹽湖的,但悲劇的是,高原上的鹽湖,大部分都不是食鹽為主的鹽湖,而是不是產食堿,就是產芒硝(硫酸鈉)。所以,古代蒙古牧民也很心累啊——明明有鹽湖,就是不產食鹽……隻有少部分鹽湖產鹽,然後成為各部族你死我活地爭奪的目標……
至於產食堿的鹽湖,則被蒙古各部所嫌棄。好在,大明北方人以麵食為主,發麵需要用到食堿,需求不小。所以,蒙古牧民於是就去產堿的鹽湖邊上隨便撿,或者冬天再冰麵上刮堿霜(純堿容易結霜),然後由草原上的行商拉去張家口賣給漢人商人。要不是,陸上運輸成本高,恐怕口堿5文錢一斤都賣不到。而事實上,行商向蒙古牧民收購口堿時,價格就不到5文錢一斤……
而純堿的作用是如此多,不管是玻璃製造,還是造紙,或者製造肥皂,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純堿。
雖然馬林現在能夠從埃及收購到產自開羅附近的堿旱穀的天然純堿,但埃及人要的價格很貴,起碼是大明價格的好幾倍。而且,馬林一直擔心埃及被土耳其人攻占。到時候,供貨肯定斷絕。所以,馬林提前想法子,打算開辟從大明進口純堿的途徑,避免被埃及人卡脖子,或者防止埃及那邊因為戰爭斷貨……
……
本來,馬林還打算大量訂購硝石的。但是,商人們卻表示——因為硝石是製造火藥的主藥原料,商品交易需要受到官服的管控。沒有官方許可,不能所以大量訂購。
無奈之下,馬林隻好去找正德和眾大臣,尋求訂購硝石。對此,大明君臣倒也沒啥意見。反正,硝石在大明真不算什麽稀罕物。而馬林現在也算自己人,賣點硝石給馬林真不是問題。
但馬林要的是數量太大了,開口就要100萬斤每年,把大明君臣給嚇住了。倒不是說大明每年硝石產量沒這麽多,而是大明本身硝石消耗也很大啊。而且,還不是因為軍隊消耗大,而是做煙花爆竹消耗太大……
因此,大明內閣在和兵部商議後,同意每年賣給馬林40萬斤,也就是200噸,單價25文一斤。雖然和馬林的預期有些差距,但是,也夠馬林用了。而且,未來馬林會開發智利硝石,倒也不一定需要從大明購買太多硝石。
而且,從大明大規模購買硝石,除了價格便宜,也有為智利硝石的開發打掩護的意思在內。當歐洲各國看到北海國從大明大量進口硝石的事情後,就很難注意到智利那邊大量出產硝石的問題了……
……
談好了硝石和口堿兩種大宗貨物的供應後,馬林就安心南下了。
而此時,孔泰也和前三門外的各地會館裏的各地商人商量好了,表示願意出大價錢大量收購各地的稀罕貨物和藥材……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除了北方的一些特產草藥外,其他草藥,馬林要求各地會館的商人回鄉準備大量貨物,集中送到華夏最中央的武昌。
之所以選擇武昌作為收購草藥的中心點,除了武昌的確位於華夏中間核心地區外,方便的水運交通條件,也是馬林首選此處的重要原因。
這次收購,馬林需要大量收購的黃連,主要就產自蜀中、湖廣(明代沒有福南、福北之分,到了康熙年間,湖廣省才被分為南北兩個省的)、黔省和陝南。
而從蜀中收購的黃連,則完全可以裝船,順江而下,抵達武昌。陝南收購的黃連也是,可以順漢江而下,運抵武昌。福南也有湘江便利的水運條件,運抵武昌很便利。
在這個年代,路上運輸主要靠馬車,運貨量小,成本還高。而水運則運貨量很大,成本也低,很符合馬林的要求。
此外,重一慶的酉陽青蒿收購後,也很方便通過水路運抵武昌。而福南的安化黑茶,也比較容易通過資江,水運進入洞庭湖,然後入長江,順水而下抵達武昌……
所以,馬林把草藥收貨地點放在武昌,實在是很正確的選擇。
隻不過,貌似產自滇南的三七,也就是滇南白藥的主藥,這玩意水運很不方便。而且,在滇南采購三七,貌似需要和當地的土霸王沐家打招呼先。
馬林想了想,決定暫緩三七等滇南特產藥材的收購,先雇傭掮客去滇南跟沐家打個招呼,然後和當地有實力的藥材商合作,收購三七。然後,通過珠江支流南盤江,水運過珠江,運抵廣州。然後,再由孔泰從基隆派出商船來廣州收購……
而馬林自己,則準備直接去武昌坐鎮,坐等各地藥材商人把他需要的藥材和藥材種子送上門。反正他給的價錢夠高,不愁那些逐利的商人不肯賣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