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明朝1比160的銀銅比價,連歐洲1比15的十分之一都沒有。單論材料成本,就低十倍不止。當然,這是原產地采購價。把紅銅從大明運到歐洲,也要很高的成本的。但不管怎麽說,成本肯定比采購印度銅還要便宜很多。
還有就是,銅幣的製造成本和製造速度,馬林的鑄幣廠都大大優於歐洲任何國家。比如,已經開始采用印度銅鑄造馬拉維第銅幣的西班牙,在銅幣鑄造的效率上,完全和北海國沒法比。
西班牙鑄幣,目前還是使用傳統的工匠手工捶打刻印文字和圖案的技術,效率非常低。而且,生產規模很難擴大。
比如,西班牙托萊多和薩拉戈薩的兩個皇家鑄幣廠,工匠總數隻有4000多人。倒不是西班牙兩個國王不想擴大規模,而是,鑄幣工匠不好培養。手工打造銅幣,那也是技術活,一般人幹不了。而培養學徒的話,以歐洲學徒製度,往往要培養7年才能出師。所以,這影響了西班牙鑄幣規模的擴大。
而北海國不同,北海國鑄幣廠使用螺旋式壓幣機這樣的機器生產鑄幣,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很低。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其實是做模子,隻需少量技術好的工匠就行。而壓製銅幣時,壓根不要啥技術,隻要把光禿禿的銅板趁熱丟進機器,用力旋轉軸杆,狠狠地壓製一下,一個銅幣就做好了,效率高了豈止十倍?西班牙兩個鑄幣廠4000多工匠的活兒,北海鑄幣廠兩三百人就能做。
而且,這次馬林也沒打算放過西班牙,西班牙的馬拉維第銅幣,也是馬林山寨的目標之一。甚至,西班牙的(銅幣)市場規模,要比威尼斯大多了……
對的,你沒看錯,西班牙市場規模比威尼斯大!
雖然說,威尼斯的貿易量和財政收入,都比西班牙高。然而,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威尼斯本土人口太少了!
威尼斯本土人口不足20萬,而西班牙人口卻超過800萬。人口的巨大差異,讓西班牙市場規模遠超威尼斯。
雖然威尼斯每年貿易的過程中,貨幣流通量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威尼斯搞的是國際貿易,需要用到各國都承認的貨幣。比如,杜卡特金幣,以及,含銀量高的格羅索。其他含銀量低的銀幣,以及銅幣,出了意大利根本沒人認可。
就像威尼斯銅幣,離開意大利,就不被別國承認。甚至,在意大利內部,接受的國家也不多,僅僅隻有部分臨近的邦國肯接受威尼斯發行的銅幣。因為,這些邦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經濟捆綁太深,受到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們去威尼斯采購商品也方便,才接納了威尼斯銅幣。但算算人口總數,是不如西班牙人口總數的。
所以,山寨意大利銅幣,收益還不如山寨西班牙銅幣。但問題在於,馬林不打算去西班牙招募民工。所以,馬林優先選擇山寨意大利銅幣,而不是西班牙銅幣。
另外就是,受限於銅幣隻在國內流通,不參與國際貿易,馬林就算山寨出西班牙銅幣,將之投入西班牙市場也比較困難。畢竟,馬林在西班牙雖然有完善的情報係統,但卻沒有完善的商業係統。而在意大利,因為教皇國的關係,加之馬林很早就和威尼斯關係不錯。所以,馬林早早地就在意大利建立了商業渠道,出手私鑄的銅幣也更方便些。
因此,想要鑄造西班牙銅幣去西班牙圈錢,還需要先在西班牙建立秘密的商業渠道,方便銅幣的出貨。
……
雖然375個馬拉維第銅幣才抵得上一個杜卡特金幣,但是,積少成多,隻要鑄造夠多,利潤也是可觀的。最重要的是,進口大明的紅銅成本低啊。多鑄造點,利潤相當可觀。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比如,我鑄造375萬個馬拉維第銅幣,就價值1萬杜卡特金幣了。但是呢,鑄造375萬個馬拉維第銅幣,需要的紅銅僅僅隻要750萬克,也就是1.5萬斤。而明朝1斤紅銅才0.1兩白銀。所以,材料費成本才1500兩銀子,隻折合1300多個金幣。
若是隻按材料費算,這利潤足足7.6倍多!即使刨除長途運費和鑄造人工費用,四五倍的利潤總是有的。隻要有秘密的出貨渠道,西班牙人也沒轍。畢竟,他們又沒有專業的特工組織來調查。
正好,西班牙人目前從津巴布韋那邊帶回來很多黃金。馬林打算,用自家偷偷鑄造的馬拉維第銅幣,去西班牙兌換金幣回來,然後用於國際貿易。
這些年,依靠著馬林當初無奈讓給西班牙的香料貿易,西班牙其實積累了大量的金銀貨幣,來自歐洲各國。畢竟,香料是這個年代的歐洲能變現成金銀的硬通貨。每年西班牙王室和一些加入進來分潤好處的西班牙大貴族,一共能賺到一百幾十萬金幣的暴利。而這些錢幣,多半來自歐洲其他國家。
如今的西班牙,錢滿為患。除了需要拿來去印度用來香料采購的部分金銀外,其餘大部分金銀,都流入了西班牙國內市場,又推高了西班牙本就很高的物價。
馬林打算,利用廉價銅幣,進入西班牙市場,淘換出大批的金銀出來。然後,用於各種戰略物資的采購。西班牙這個國家吧,因為山地多,糧食固然很缺,物價也高,可是,也有優勢產品的。
比如橄欖油,就是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南歐國家的特產。這玩意,在歐洲一般都是貴族和富商吃飯才用得上,窮人家,根本吃不起油。像是後世著名的貝蒂斯橄欖油,就產自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地區。
另外,西班牙的美利奴羊毛,也是冠絕歐洲的優質細羊毛,買來可以紡織高檔呢絨。
但以上兩者,都不及馬林對西班牙汞礦的重視。西班牙是歐洲著名的水銀生產大國,從公元前7世紀就開始開采汞礦。而目前,西班牙是歐洲第一大水銀產國。其阿爾馬登汞礦,和斯洛文尼亞地區的伊德利亞汞礦,是目前歐洲最大和最主要的兩個水銀礦和水銀產地。甚至,19世紀中期的美國加州淘金熱,都大量用到了西班牙阿爾馬登汞礦出產的水銀。這個汞礦,一直開采到2003年才關停。可見,阿爾馬登汞礦的儲量多驚人!
水銀有啥用?這個年代的黃金和白銀的提煉,處理金銀礦石時的混汞法,需要大量的水銀。如果沒有足夠的水銀,金銀礦的開發都成問題。西班牙為啥能夠將美洲的金銀礦那麽大程度地開發?還不是仗著它有豐富的汞資源?換成法國去,都沒足夠的水銀去提煉金銀礦呢。
所以,用私鑄的西班牙銅幣,在西班牙大量采購水銀,是非常劃算,也很重要的。畢竟,馬林肯定要去美洲開采金銀礦山的。
除此之外,西班牙製造的卡拉克帆船,以及軟木,也是馬林很需要的東西,用廉價銅私鑄成銅幣去交換,成本低廉,非常劃算。
……
同樣的道理,和西班牙緊挨著的葡萄牙,也開始大量使用銅幣了。馬林也把目光投向了葡萄牙,他打算同樣私鑄葡萄牙銅幣,然後,去葡萄牙采購軟木。這樣,購買成本都能降低好幾倍。
和在西班牙隻有情報部門,缺乏商業渠道不同,馬林已經開始暗中聯係費雷拉男爵等若昂二世的舊臣。
所以,盡管馬林之前也沒在葡萄牙設立商業渠道,但有若昂二世舊臣這些本土的貴族配合,銅幣的流入反而更容易。
反正,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牙”都是馬林大航海的競爭對手。能給他們製造點麻煩,馬林是非常樂意的。
當然,馬林到現在都沒明白,他私鑄兩國銅幣的行為,其實豐富了兩國的市場經濟,反倒刺激了兩國的經濟發展。當然,其中豐厚的鑄幣利潤,兩國的官方是享受不到的了。倒是兩國民間,因為小額的銅幣的大量增加,貿易活動變得更活躍了。
還有就是,銅幣的製造成本和製造速度,馬林的鑄幣廠都大大優於歐洲任何國家。比如,已經開始采用印度銅鑄造馬拉維第銅幣的西班牙,在銅幣鑄造的效率上,完全和北海國沒法比。
西班牙鑄幣,目前還是使用傳統的工匠手工捶打刻印文字和圖案的技術,效率非常低。而且,生產規模很難擴大。
比如,西班牙托萊多和薩拉戈薩的兩個皇家鑄幣廠,工匠總數隻有4000多人。倒不是西班牙兩個國王不想擴大規模,而是,鑄幣工匠不好培養。手工打造銅幣,那也是技術活,一般人幹不了。而培養學徒的話,以歐洲學徒製度,往往要培養7年才能出師。所以,這影響了西班牙鑄幣規模的擴大。
而北海國不同,北海國鑄幣廠使用螺旋式壓幣機這樣的機器生產鑄幣,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很低。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其實是做模子,隻需少量技術好的工匠就行。而壓製銅幣時,壓根不要啥技術,隻要把光禿禿的銅板趁熱丟進機器,用力旋轉軸杆,狠狠地壓製一下,一個銅幣就做好了,效率高了豈止十倍?西班牙兩個鑄幣廠4000多工匠的活兒,北海鑄幣廠兩三百人就能做。
而且,這次馬林也沒打算放過西班牙,西班牙的馬拉維第銅幣,也是馬林山寨的目標之一。甚至,西班牙的(銅幣)市場規模,要比威尼斯大多了……
對的,你沒看錯,西班牙市場規模比威尼斯大!
雖然說,威尼斯的貿易量和財政收入,都比西班牙高。然而,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威尼斯本土人口太少了!
威尼斯本土人口不足20萬,而西班牙人口卻超過800萬。人口的巨大差異,讓西班牙市場規模遠超威尼斯。
雖然威尼斯每年貿易的過程中,貨幣流通量很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威尼斯搞的是國際貿易,需要用到各國都承認的貨幣。比如,杜卡特金幣,以及,含銀量高的格羅索。其他含銀量低的銀幣,以及銅幣,出了意大利根本沒人認可。
就像威尼斯銅幣,離開意大利,就不被別國承認。甚至,在意大利內部,接受的國家也不多,僅僅隻有部分臨近的邦國肯接受威尼斯發行的銅幣。因為,這些邦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經濟捆綁太深,受到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們去威尼斯采購商品也方便,才接納了威尼斯銅幣。但算算人口總數,是不如西班牙人口總數的。
所以,山寨意大利銅幣,收益還不如山寨西班牙銅幣。但問題在於,馬林不打算去西班牙招募民工。所以,馬林優先選擇山寨意大利銅幣,而不是西班牙銅幣。
另外就是,受限於銅幣隻在國內流通,不參與國際貿易,馬林就算山寨出西班牙銅幣,將之投入西班牙市場也比較困難。畢竟,馬林在西班牙雖然有完善的情報係統,但卻沒有完善的商業係統。而在意大利,因為教皇國的關係,加之馬林很早就和威尼斯關係不錯。所以,馬林早早地就在意大利建立了商業渠道,出手私鑄的銅幣也更方便些。
因此,想要鑄造西班牙銅幣去西班牙圈錢,還需要先在西班牙建立秘密的商業渠道,方便銅幣的出貨。
……
雖然375個馬拉維第銅幣才抵得上一個杜卡特金幣,但是,積少成多,隻要鑄造夠多,利潤也是可觀的。最重要的是,進口大明的紅銅成本低啊。多鑄造點,利潤相當可觀。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比如,我鑄造375萬個馬拉維第銅幣,就價值1萬杜卡特金幣了。但是呢,鑄造375萬個馬拉維第銅幣,需要的紅銅僅僅隻要750萬克,也就是1.5萬斤。而明朝1斤紅銅才0.1兩白銀。所以,材料費成本才1500兩銀子,隻折合1300多個金幣。
若是隻按材料費算,這利潤足足7.6倍多!即使刨除長途運費和鑄造人工費用,四五倍的利潤總是有的。隻要有秘密的出貨渠道,西班牙人也沒轍。畢竟,他們又沒有專業的特工組織來調查。
正好,西班牙人目前從津巴布韋那邊帶回來很多黃金。馬林打算,用自家偷偷鑄造的馬拉維第銅幣,去西班牙兌換金幣回來,然後用於國際貿易。
這些年,依靠著馬林當初無奈讓給西班牙的香料貿易,西班牙其實積累了大量的金銀貨幣,來自歐洲各國。畢竟,香料是這個年代的歐洲能變現成金銀的硬通貨。每年西班牙王室和一些加入進來分潤好處的西班牙大貴族,一共能賺到一百幾十萬金幣的暴利。而這些錢幣,多半來自歐洲其他國家。
如今的西班牙,錢滿為患。除了需要拿來去印度用來香料采購的部分金銀外,其餘大部分金銀,都流入了西班牙國內市場,又推高了西班牙本就很高的物價。
馬林打算,利用廉價銅幣,進入西班牙市場,淘換出大批的金銀出來。然後,用於各種戰略物資的采購。西班牙這個國家吧,因為山地多,糧食固然很缺,物價也高,可是,也有優勢產品的。
比如橄欖油,就是西班牙以及意大利等南歐國家的特產。這玩意,在歐洲一般都是貴族和富商吃飯才用得上,窮人家,根本吃不起油。像是後世著名的貝蒂斯橄欖油,就產自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地區。
另外,西班牙的美利奴羊毛,也是冠絕歐洲的優質細羊毛,買來可以紡織高檔呢絨。
但以上兩者,都不及馬林對西班牙汞礦的重視。西班牙是歐洲著名的水銀生產大國,從公元前7世紀就開始開采汞礦。而目前,西班牙是歐洲第一大水銀產國。其阿爾馬登汞礦,和斯洛文尼亞地區的伊德利亞汞礦,是目前歐洲最大和最主要的兩個水銀礦和水銀產地。甚至,19世紀中期的美國加州淘金熱,都大量用到了西班牙阿爾馬登汞礦出產的水銀。這個汞礦,一直開采到2003年才關停。可見,阿爾馬登汞礦的儲量多驚人!
水銀有啥用?這個年代的黃金和白銀的提煉,處理金銀礦石時的混汞法,需要大量的水銀。如果沒有足夠的水銀,金銀礦的開發都成問題。西班牙為啥能夠將美洲的金銀礦那麽大程度地開發?還不是仗著它有豐富的汞資源?換成法國去,都沒足夠的水銀去提煉金銀礦呢。
所以,用私鑄的西班牙銅幣,在西班牙大量采購水銀,是非常劃算,也很重要的。畢竟,馬林肯定要去美洲開采金銀礦山的。
除此之外,西班牙製造的卡拉克帆船,以及軟木,也是馬林很需要的東西,用廉價銅私鑄成銅幣去交換,成本低廉,非常劃算。
……
同樣的道理,和西班牙緊挨著的葡萄牙,也開始大量使用銅幣了。馬林也把目光投向了葡萄牙,他打算同樣私鑄葡萄牙銅幣,然後,去葡萄牙采購軟木。這樣,購買成本都能降低好幾倍。
和在西班牙隻有情報部門,缺乏商業渠道不同,馬林已經開始暗中聯係費雷拉男爵等若昂二世的舊臣。
所以,盡管馬林之前也沒在葡萄牙設立商業渠道,但有若昂二世舊臣這些本土的貴族配合,銅幣的流入反而更容易。
反正,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牙”都是馬林大航海的競爭對手。能給他們製造點麻煩,馬林是非常樂意的。
當然,馬林到現在都沒明白,他私鑄兩國銅幣的行為,其實豐富了兩國的市場經濟,反倒刺激了兩國的經濟發展。當然,其中豐厚的鑄幣利潤,兩國的官方是享受不到的了。倒是兩國民間,因為小額的銅幣的大量增加,貿易活動變得更活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