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馬林打算教會莫斯科人這種炮車鐵索連環的戰術,北海國的軍務大臣,馬林的心腹之一施瓦茨表達了強烈的反對。
“陛下,這種戰術太可怕了,很難破解。即使是北海國的騎兵,也很難突破這種防守。您可是打算之後進攻莫斯科人的,若是他們掌握了這種戰術,加上買了150門炮……這……簡直難以戰勝啊!”
作為馬林麾下最高級將領,和最有能力的軍事統帥,施瓦茨也不得不佩服奧斯曼人的這種戰術,在這個年代近乎無解。
馬林笑了起來:
“哈哈,施瓦茨,你頭腦也僵化了。沒錯,這種戰陣的確很難突破。但是,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正麵攻擊啊?”
這個年代的歐洲軍人……哦不對,是大部分年代的歐洲軍人,都比較崇尚榮譽,崇尚正麵血拚。所以,一戰時,才發生了上百萬法國士兵硬衝德二帝國的馬克沁機槍陣的蠢事。
但在東方,這種事較少發生。且不說偉大的十六字遊擊戰絕技,就是鬼子,戰術也是非常靈活的。
一般而言,鬼子很喜歡在正麵硬撼的同時,派出小規模但是火力強大的部隊,從側麵突襲敵人的陣地。
當然,這種襲擊側麵的小股部隊裝備精良。為了能火力壓製對手,他們一個14人的戰鬥分隊,竟然會攜帶一兩挺歪把子輕機槍。甚至,會攜帶很輕便的擲彈筒,專業用於清除對麵的機槍陣地。
所以,鬼子用於迂回包抄的部隊,規模雖然不大,但火力很強。而擲彈筒的清楚機槍陣地甚至炮兵陣地的能力很強,還很方便轉移,不容易被對方炮兵反擊。
反觀果軍,頭腦僵化。大概是留學歐美的教官學習到了歐洲軍官的死板教條,堅持不知變通的陣地戰。然後,被鬼子的迂回包抄和火力突擊打得暈頭轉向。加上完全沒有製空權,和缺乏對付鬼子薄皮坦克的反坦克炮,自然被打得大敗。
所以,單論戰術,世界大戰時期的英軍和法軍,都比不上鬼子。在東南亞戰場,英法的殖民地軍隊也輸得幹脆利落。當然,這也和殖民地軍隊素質比本土軍隊差有一定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雙方戰術,鬼子勝出,更加靈活。
但是,這種戰術也有缺點,就是迂回包抄的軍隊,不能遇到槍林彈雨……具體點就是,最好對麵缺乏機槍或衝鋒槍……
因為,這種側麵突襲,打的就是對方的薄弱點。但要攻進去,對方必須火力要比突擊隊更差。若是隻有步槍,沒有機槍和衝鋒槍就更好了。
可惜的是,二戰時期,無論是三德子,還是美軍,或者蘇聯軍隊,火力都很強大。
三德子的MG通用機槍就不說了,人家還有MP—40衝鋒槍貼臉招呼。鬼子的一兩挺歪把子真扛不住,三八大蓋,在貼臉戰鬥中,更是沒啥用。就算鬼子想拚刺刀,也得問問人家衝鋒槍答應不答應。
美軍和蘇軍一個德行,都普遍裝備了衝鋒槍。美軍有湯姆遜和勃朗寧,蘇軍有大名鼎鼎的波波沙。突擊小隊也是人肉凡胎,不是帶鋼板的坦克,被衝鋒槍貼臉,直接秒躺。
所以,二戰中鬼子打裝備差的果軍,或者裝備差不多的東南亞英法殖民軍隊的時候,一路平推碾壓。但遇到火力不足恐懼症的老祖蘇軍,以及子彈不要錢的美軍時,頓時突襲戰術就失靈了。
而且,就算坦克突襲側翼都沒用。因為,美軍有對付薄皮坦克的巴祖卡火箭筒。蘇軍嘛,人家血厚功高(相比日軍的坦克)的T-34成千上萬,無邊無際……
但實話實說,若是在大家都缺少機槍、衝鋒槍這類犯規的武器的時候,日軍的側翼包抄突擊的戰術,真的很有效。至少,比一戰中硬衝德軍機槍陣地的英法聯軍那幫傻缺強太多了。
因為硬衝德軍機槍陣地,法國損失了一代人。為了彌補人口,結果變成了法蘭西斯坦。英國人好一點,因為有印度人代為流血。但因為軍官必須帶頭衝鋒的規定,英國沒損失一代人,但損失了一代貴族。然後,一戰後,貴族階層徹底失勢。而平民階層是不在乎殖民地的,隻在乎國內。所以,一戰後,英國慢慢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掌控。除了實力下降的原因外,平民資產階級對土地的漠視,也是重要原因。
……
當然,那是後來的事。若是換成這個年代別的歐洲貴族來指揮戰鬥,奧斯曼這種炮車鐵索連環的戰術真的很難破解。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可對於看多了戰爭劇的馬林而言,卻是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奧斯曼帝國的炮車,和後世的可移動炮架是兩個概念。可移動炮架,可以快速地移動火炮,轉換方向,甚至轉移陣地。
可是,這個年代的所謂炮車,其實就是把光禿禿的炮管放在大車上麵。因為需要運輸方便,加上怕後坐力太大震散了大車,所以,炮車上的火炮,一般都是兩三磅級別的小炮。
而結陣的時候,大車的車輪下麵,還要釘下木樁,固定住大車。不然,要是因為後坐力後退,車陣就會瞬間散了。一旦陣型散了,對麵騎兵分分鍾衝進來屠殺。
所以,這種車陣,非常死板不靈活。若是正麵衝擊,那是正中其下懷。可要是繞到後麵或邊上,結陣的人立馬傻眼……
且不說大車有多笨重,就是拔掉卡住車輪的木樁,解開拴一起的鐵鏈,就要耗費很長時間。等你重新布置好,也許對手又繞到別的地方去了……
因此,隻要不是腦子有坑正麵衝擊炮陣,絕對不會被擊潰。
當然,換成馬林來布置,這炮陣也可以布置得更完美。具體就是,用工兵鍬在兩側挖兩道壕溝,壕溝裏放尖樁和鐵蒺藜……來來來,歡迎來衝擊側翼,二道坑歡迎您……
至於繞到後麵?對不起,北海國軍隊有預備隊在後麵等著你……
北海國的預備隊可不是這個年代歐洲軍隊慣例把新兵藏在後麵,而是真正的生力軍。也就是說,北海國的預備隊,戰鬥力也許不如最前排的精銳老兵,但絕對比新兵強多了,可以用來正麵衝擊敵人。
因此,北海國軍隊很難被包抄。實在是,其防禦布置得跟刺蝟似的,難以下手。
除了壕溝外,馬林的軍隊一般會隨軍攜帶大量可以在車頭插長矛的俞大猷獨輪戰車。哪怕是運動戰,你想衝過來,北海君前麵、側麵甚至後麵的士兵,隨時可以把獨輪戰車的兩個腳爪摁入泥土內。這時候,獨輪戰車極為牢固。就算重騎兵撞上來,也非死即傷,人仰馬翻。
而且,車後麵還有一群火槍手等著呢。還沒衝到近前,火槍手就把敵人給放倒了……
……
當然,以上是防禦方式。至於進攻,也是花樣百出。黑衫騎士這種無恥的風箏流騎兵,早就出現了。而且,還是和半身甲的翼騎兵搭配使用的。
黑衫騎士去放風箏的時候,不怕對方板甲騎士來追。隻要敢出來,鐵定被耍到死。至於輕騎兵,倒是黑衫騎士的克星。但問題是,黑衫騎士有翼騎兵保護。對麵的輕騎兵衝上來,和半身板甲的翼騎兵對上,也絕對不是對手。
所以,打莫斯科大公國,馬林肯定會帶上黑衫騎士和翼騎兵這種“狼狽”組合,絕對能把對方氣吐血。莫斯科大公國地處東歐,對馬林的手段還不是很熟悉,更加利於馬林戰術的發揮。
而且,馬林最近還搞出了極為變態的改良版“一窩蜂”。這玩意輕便易攜帶,殺傷力還很恐怖。並且,其發射場麵宏大,很有震撼力。在帶來殺傷的同時,也能震懾對手,打擊對方的士氣。
等到開戰的時候,馬林打算讓“無恥軍團”(黑衫騎士的外號)帶上幾十上百筒改良的“一窩蜂”,在側麵給莫斯科軍隊來幾發,打擊對方的士氣。
為此,馬林還特地讓人設計了便於攜帶,可臨時發射一窩蜂用的鐵支架。畢竟,這玩意不能在馬背上發射,一窩蜂的尾焰,容易把馬毛燒掉,且動靜太大,容易驚馬。但他們可以把一窩蜂放在支架上,然後坐在馬背上,用綁著火繩的長杆點著引信後,立即驅馬跑開……
聽到馬林這麽猥瑣的戰術,施瓦茨不得不由衷讚歎。論腦洞,他不得不服馬林。當然,有句話施瓦茨沒敢講出來,隻敢在心裏說: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陛下,這種戰術太可怕了,很難破解。即使是北海國的騎兵,也很難突破這種防守。您可是打算之後進攻莫斯科人的,若是他們掌握了這種戰術,加上買了150門炮……這……簡直難以戰勝啊!”
作為馬林麾下最高級將領,和最有能力的軍事統帥,施瓦茨也不得不佩服奧斯曼人的這種戰術,在這個年代近乎無解。
馬林笑了起來:
“哈哈,施瓦茨,你頭腦也僵化了。沒錯,這種戰陣的確很難突破。但是,我們為什麽一定要正麵攻擊啊?”
這個年代的歐洲軍人……哦不對,是大部分年代的歐洲軍人,都比較崇尚榮譽,崇尚正麵血拚。所以,一戰時,才發生了上百萬法國士兵硬衝德二帝國的馬克沁機槍陣的蠢事。
但在東方,這種事較少發生。且不說偉大的十六字遊擊戰絕技,就是鬼子,戰術也是非常靈活的。
一般而言,鬼子很喜歡在正麵硬撼的同時,派出小規模但是火力強大的部隊,從側麵突襲敵人的陣地。
當然,這種襲擊側麵的小股部隊裝備精良。為了能火力壓製對手,他們一個14人的戰鬥分隊,竟然會攜帶一兩挺歪把子輕機槍。甚至,會攜帶很輕便的擲彈筒,專業用於清除對麵的機槍陣地。
所以,鬼子用於迂回包抄的部隊,規模雖然不大,但火力很強。而擲彈筒的清楚機槍陣地甚至炮兵陣地的能力很強,還很方便轉移,不容易被對方炮兵反擊。
反觀果軍,頭腦僵化。大概是留學歐美的教官學習到了歐洲軍官的死板教條,堅持不知變通的陣地戰。然後,被鬼子的迂回包抄和火力突擊打得暈頭轉向。加上完全沒有製空權,和缺乏對付鬼子薄皮坦克的反坦克炮,自然被打得大敗。
所以,單論戰術,世界大戰時期的英軍和法軍,都比不上鬼子。在東南亞戰場,英法的殖民地軍隊也輸得幹脆利落。當然,這也和殖民地軍隊素質比本土軍隊差有一定的關係。但不可否認的是,雙方戰術,鬼子勝出,更加靈活。
但是,這種戰術也有缺點,就是迂回包抄的軍隊,不能遇到槍林彈雨……具體點就是,最好對麵缺乏機槍或衝鋒槍……
因為,這種側麵突襲,打的就是對方的薄弱點。但要攻進去,對方必須火力要比突擊隊更差。若是隻有步槍,沒有機槍和衝鋒槍就更好了。
可惜的是,二戰時期,無論是三德子,還是美軍,或者蘇聯軍隊,火力都很強大。
三德子的MG通用機槍就不說了,人家還有MP—40衝鋒槍貼臉招呼。鬼子的一兩挺歪把子真扛不住,三八大蓋,在貼臉戰鬥中,更是沒啥用。就算鬼子想拚刺刀,也得問問人家衝鋒槍答應不答應。
美軍和蘇軍一個德行,都普遍裝備了衝鋒槍。美軍有湯姆遜和勃朗寧,蘇軍有大名鼎鼎的波波沙。突擊小隊也是人肉凡胎,不是帶鋼板的坦克,被衝鋒槍貼臉,直接秒躺。
所以,二戰中鬼子打裝備差的果軍,或者裝備差不多的東南亞英法殖民軍隊的時候,一路平推碾壓。但遇到火力不足恐懼症的老祖蘇軍,以及子彈不要錢的美軍時,頓時突襲戰術就失靈了。
而且,就算坦克突襲側翼都沒用。因為,美軍有對付薄皮坦克的巴祖卡火箭筒。蘇軍嘛,人家血厚功高(相比日軍的坦克)的T-34成千上萬,無邊無際……
但實話實說,若是在大家都缺少機槍、衝鋒槍這類犯規的武器的時候,日軍的側翼包抄突擊的戰術,真的很有效。至少,比一戰中硬衝德軍機槍陣地的英法聯軍那幫傻缺強太多了。
因為硬衝德軍機槍陣地,法國損失了一代人。為了彌補人口,結果變成了法蘭西斯坦。英國人好一點,因為有印度人代為流血。但因為軍官必須帶頭衝鋒的規定,英國沒損失一代人,但損失了一代貴族。然後,一戰後,貴族階層徹底失勢。而平民階層是不在乎殖民地的,隻在乎國內。所以,一戰後,英國慢慢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掌控。除了實力下降的原因外,平民資產階級對土地的漠視,也是重要原因。
……
當然,那是後來的事。若是換成這個年代別的歐洲貴族來指揮戰鬥,奧斯曼這種炮車鐵索連環的戰術真的很難破解。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可對於看多了戰爭劇的馬林而言,卻是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奧斯曼帝國的炮車,和後世的可移動炮架是兩個概念。可移動炮架,可以快速地移動火炮,轉換方向,甚至轉移陣地。
可是,這個年代的所謂炮車,其實就是把光禿禿的炮管放在大車上麵。因為需要運輸方便,加上怕後坐力太大震散了大車,所以,炮車上的火炮,一般都是兩三磅級別的小炮。
而結陣的時候,大車的車輪下麵,還要釘下木樁,固定住大車。不然,要是因為後坐力後退,車陣就會瞬間散了。一旦陣型散了,對麵騎兵分分鍾衝進來屠殺。
所以,這種車陣,非常死板不靈活。若是正麵衝擊,那是正中其下懷。可要是繞到後麵或邊上,結陣的人立馬傻眼……
且不說大車有多笨重,就是拔掉卡住車輪的木樁,解開拴一起的鐵鏈,就要耗費很長時間。等你重新布置好,也許對手又繞到別的地方去了……
因此,隻要不是腦子有坑正麵衝擊炮陣,絕對不會被擊潰。
當然,換成馬林來布置,這炮陣也可以布置得更完美。具體就是,用工兵鍬在兩側挖兩道壕溝,壕溝裏放尖樁和鐵蒺藜……來來來,歡迎來衝擊側翼,二道坑歡迎您……
至於繞到後麵?對不起,北海國軍隊有預備隊在後麵等著你……
北海國的預備隊可不是這個年代歐洲軍隊慣例把新兵藏在後麵,而是真正的生力軍。也就是說,北海國的預備隊,戰鬥力也許不如最前排的精銳老兵,但絕對比新兵強多了,可以用來正麵衝擊敵人。
因此,北海國軍隊很難被包抄。實在是,其防禦布置得跟刺蝟似的,難以下手。
除了壕溝外,馬林的軍隊一般會隨軍攜帶大量可以在車頭插長矛的俞大猷獨輪戰車。哪怕是運動戰,你想衝過來,北海君前麵、側麵甚至後麵的士兵,隨時可以把獨輪戰車的兩個腳爪摁入泥土內。這時候,獨輪戰車極為牢固。就算重騎兵撞上來,也非死即傷,人仰馬翻。
而且,車後麵還有一群火槍手等著呢。還沒衝到近前,火槍手就把敵人給放倒了……
……
當然,以上是防禦方式。至於進攻,也是花樣百出。黑衫騎士這種無恥的風箏流騎兵,早就出現了。而且,還是和半身甲的翼騎兵搭配使用的。
黑衫騎士去放風箏的時候,不怕對方板甲騎士來追。隻要敢出來,鐵定被耍到死。至於輕騎兵,倒是黑衫騎士的克星。但問題是,黑衫騎士有翼騎兵保護。對麵的輕騎兵衝上來,和半身板甲的翼騎兵對上,也絕對不是對手。
所以,打莫斯科大公國,馬林肯定會帶上黑衫騎士和翼騎兵這種“狼狽”組合,絕對能把對方氣吐血。莫斯科大公國地處東歐,對馬林的手段還不是很熟悉,更加利於馬林戰術的發揮。
而且,馬林最近還搞出了極為變態的改良版“一窩蜂”。這玩意輕便易攜帶,殺傷力還很恐怖。並且,其發射場麵宏大,很有震撼力。在帶來殺傷的同時,也能震懾對手,打擊對方的士氣。
等到開戰的時候,馬林打算讓“無恥軍團”(黑衫騎士的外號)帶上幾十上百筒改良的“一窩蜂”,在側麵給莫斯科軍隊來幾發,打擊對方的士氣。
為此,馬林還特地讓人設計了便於攜帶,可臨時發射一窩蜂用的鐵支架。畢竟,這玩意不能在馬背上發射,一窩蜂的尾焰,容易把馬毛燒掉,且動靜太大,容易驚馬。但他們可以把一窩蜂放在支架上,然後坐在馬背上,用綁著火繩的長杆點著引信後,立即驅馬跑開……
聽到馬林這麽猥瑣的戰術,施瓦茨不得不由衷讚歎。論腦洞,他不得不服馬林。當然,有句話施瓦茨沒敢講出來,隻敢在心裏說: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