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不僅僅是假酒會摻入甘油和乙酸乙酯這樣幹的添加劑,就算正常的酒,也是會添加這些玩意的。無他,就為了口感更好和香味更濃。
後世的人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像這個年代的人喝酸敗的劣質啤酒這樣的事情,在後世是不可能發生的。味道稍微不好,就可能被投訴。出一點問題,就會被捅到網上去。
因此,後世的生產商們,為了討好顧客,也是絞盡了腦汁。對於口感提升的問題,也是專門花費金錢和時間來研究。甚至,茅台集團那位大名鼎鼎的候選院士,就是搞勾兌研究的。
所以,酒水行業,勾兌無處不在。隻要是在超市全麵鋪開的酒,就沒有不是勾兌過的。想要喝正宗酒?可以學一些明星,自己買個酒莊,弄正宗的桶釀酒。也可以自己在家根據網上教程,自釀葡萄酒,甚至白酒。
不過,類似甘油和乙酸乙酯之類的添加劑,也並不是洪水猛獸。要不然,這些東西也不會被定義為食品添加劑,並被允許合法添加了。比如甘油,隻要不是工業甘油,而是食品級甘油,那就沒啥問題。
除此之外,葡萄酒還可以添加碳酸氫鉀之類的可食用弱堿,來中和劣質葡萄酒裏的酸味。當然,這是低端做法。一些釀酒師,會加入乳酸菌,來把葡萄酒裏的蘋果酸,轉化成口感較溫和的乳酸……
以上這兩種辦法,這個年代的釀酒師都不會……畢竟,化學這門學期,在17世紀才出現萌芽呢。現在,是煉金師的天下。
不過,也不是這個年代的人完全不懂添加劑技術。比如,這個時代,大概在1487年左右,也就是馬林穿越來此的7年前,德皇頒布法令,下令在葡萄酒中加入硫磺,添加量大約是18.8ppm(百萬分之一),這跟今天國際標準10 ppm的標準雖然要高,但相差並不太遠。
(這個命令好像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父親,老皇帝腓特烈三世下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腓特烈三世,晚年酷愛鑽研星象學和煉金術。給葡萄酒添加硫磺,可能就是出自這位皇帝的煉金成就)
這是因為,很早就有歐洲人發現,在葡萄酒裏加入硫磺後,會抑製葡萄酒的酸敗,利於葡萄酒的保存。甚至,在發酵期加入,也可以減少酸敗物質的生成。這個原理,用後世的說法來解釋,就是硫磺抑製了細菌的生成和葡萄酒的氧化變質。
當然,在後世,人們加的是二氧化硫,比硫磺更直接。但二氧化硫是惡臭的毒氣,這個年代,馬林就算知道加二氧化硫效果更好也不會去做。因為,二氧化硫惡臭啊。若是你看到有人在釀酒時朝酒裏麵放屁,你肯喝不?
所以,馬林就算知道,也不會讓人往酒裏麵添加二氧化硫。直接放硫磺多省事啊?而且成本也低。
而且,放硫磺還有個好處——它並不抑製乳酸菌的作用跟發揮。隻要添加量小,硫磺的存在並不影響乳酸菌發揮作用,但卻能抑製別的有害細菌的滋生。
乳酸菌把口感差的蘋果酸轉化成類似後世乳酸菌飲料的口感的乳酸,是能夠讓給葡萄酒口感更好的。
但讓馬林奇怪的是,這個年代貌似隻有德意誌地區因為官方的命令,在葡萄酒裏添加硫磺。而法國地區,不在葡萄酒裏添加硫磺。
所以,這個時代德意誌地區的葡萄酒,酸味比較低。而法國的葡萄酒,特別是劣質葡萄酒,又酸又苦澀,難怪價格賣不過德意誌地區的葡萄酒。
馬林進口了法國劣質葡萄酒後,酒發現很酸澀。但他利用後世的一些技術後,先添加乳酸……什麽,你說乳酸難搞?這個很容易搞的,天然的酸奶(不是後世假的酸奶)裏,就有大量乳酸……
然後,再添加碳酸氫鉀,中和酸味。當然,控製好量,別把酸味都弄沒了。乳酸的味道,還是很好的。而碳酸氫鉀,獲取也很容易,就是草木灰泡水後提取。草木灰裏含鉀,也有碳酸根和碳酸氫根。提取出來,就是碳酸鉀和碳酸氫鉀。這倆其實差別不大,中和酸的效果差不多。隻是碳酸氫鉀更易分解,產生氣泡。
然後就是,加入甘油去除甘寧。同時,添加硫磺,抑製氧化和細菌繁殖。有了硫磺的添加,都不用對葡萄酒進行巴氏消毒。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
經過這種添加乳酸菌、碳酸氫鉀、甘油和硫磺的一係列操作後,科勒等人驚奇地發現——原本酸澀的劣質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口感竟然變得好了很多。雖然還有些酸味,但卻是故意保留的部分口感很好的乳酸。加上甘油的甜味,導致這酒口感大為提升,有了頂級葡萄酒的感覺。
需要說明的是,也幸虧加了硫磺。不然,葡萄酒保質期會很短。因為,馬林用甘油分解了單寧。但是,單寧雖然會帶來苦澀味,卻能夠殺菌和抑製氧化。甘油把單寧分解了,細菌就會失控,葡萄酒本身也更容易氧化。
所以,如果隻加甘油,把單寧解決了,就會導致葡萄酒很容易變質,大大降低了保質期。
也就是說,劣質葡萄酒加甘油可以,但也一定要搭配硫磺。這樣,既能去除苦澀味,又能保證葡萄酒不容易變質……
……
馬林搖了搖頭,他感覺,搜索這些前世的記憶碎片真頭疼。這些日子,他都快成為釀酒大師了。
但說實在的,他的加甘油、加乳酸菌、加碳酸氫鉀和加硫磺的一係列操作,確實讓葡萄酒質量大大提高。至少,大家都很愛喝。
但有個問題——北海國沒有葡萄產地,這些優質葡萄酒哪裏來的?
如果是轉手賣劣質葡萄酒,沒人會追索產地。畢竟,劣質葡萄酒,能喝就行。而優質葡萄酒,總會引起別人的興趣的。特別是矯情的貴族,會很在意葡萄酒的產地。
這和歐洲人的傳統習慣有關,比如火槍,工匠都會在上麵刻上名字的銘文。除了可以用來追責,也有品牌的意思。葡萄酒行業也是如此,那種劣質葡萄酒就算了,生產者估計自己也不好意思在酒桶上刻上銘文。但是,中檔和高檔葡萄酒,生產者很自豪,也肯定會刻上名字,宣傳自家酒莊。
所以,馬林雖然勾兌出了不錯的葡萄酒。但是,卻讓怎麽刻銘文弄得有點頭疼。
最後,他也不管了,直接讓人在酒桶上刻上“勃艮第優質葡萄酒”這個以地區為名的銘文。至於是勃艮第哪個酒莊產的?你猜……
不過,和之前那個“漢斯大師”製作的火繩槍不同。“漢斯大師”火繩槍用的是劣質鋼鐵,容易炸膛。可是,“勃艮第優質葡萄酒”真不是吹牛,的確很優質,口感好,酸酸甜甜的,沒啥苦澀味,像是後世的飲料。
因此,後來,“漢斯大師”火繩槍和“勃艮第優質葡萄酒”成了兩個著名的品牌,前一個“漢斯大師”品牌名聲臭大街,而後一個“勃艮第優質葡萄酒”卻得到了全歐洲的一致認可……同樣都是貼的假牌子,但命運卻截然不同……
不過,扯淡的是,後來正宗的勃艮第地區的酒莊,看到假冒的“勃艮第優質葡萄酒”大火,也特麽學會了這一招,在自家產的葡萄酒桶上刻上“勃艮第優質葡萄酒”的字樣。李逵來蹭李鬼熱度,也算是個奇葩事了……
後世的人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像這個年代的人喝酸敗的劣質啤酒這樣的事情,在後世是不可能發生的。味道稍微不好,就可能被投訴。出一點問題,就會被捅到網上去。
因此,後世的生產商們,為了討好顧客,也是絞盡了腦汁。對於口感提升的問題,也是專門花費金錢和時間來研究。甚至,茅台集團那位大名鼎鼎的候選院士,就是搞勾兌研究的。
所以,酒水行業,勾兌無處不在。隻要是在超市全麵鋪開的酒,就沒有不是勾兌過的。想要喝正宗酒?可以學一些明星,自己買個酒莊,弄正宗的桶釀酒。也可以自己在家根據網上教程,自釀葡萄酒,甚至白酒。
不過,類似甘油和乙酸乙酯之類的添加劑,也並不是洪水猛獸。要不然,這些東西也不會被定義為食品添加劑,並被允許合法添加了。比如甘油,隻要不是工業甘油,而是食品級甘油,那就沒啥問題。
除此之外,葡萄酒還可以添加碳酸氫鉀之類的可食用弱堿,來中和劣質葡萄酒裏的酸味。當然,這是低端做法。一些釀酒師,會加入乳酸菌,來把葡萄酒裏的蘋果酸,轉化成口感較溫和的乳酸……
以上這兩種辦法,這個年代的釀酒師都不會……畢竟,化學這門學期,在17世紀才出現萌芽呢。現在,是煉金師的天下。
不過,也不是這個年代的人完全不懂添加劑技術。比如,這個時代,大概在1487年左右,也就是馬林穿越來此的7年前,德皇頒布法令,下令在葡萄酒中加入硫磺,添加量大約是18.8ppm(百萬分之一),這跟今天國際標準10 ppm的標準雖然要高,但相差並不太遠。
(這個命令好像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父親,老皇帝腓特烈三世下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腓特烈三世,晚年酷愛鑽研星象學和煉金術。給葡萄酒添加硫磺,可能就是出自這位皇帝的煉金成就)
這是因為,很早就有歐洲人發現,在葡萄酒裏加入硫磺後,會抑製葡萄酒的酸敗,利於葡萄酒的保存。甚至,在發酵期加入,也可以減少酸敗物質的生成。這個原理,用後世的說法來解釋,就是硫磺抑製了細菌的生成和葡萄酒的氧化變質。
當然,在後世,人們加的是二氧化硫,比硫磺更直接。但二氧化硫是惡臭的毒氣,這個年代,馬林就算知道加二氧化硫效果更好也不會去做。因為,二氧化硫惡臭啊。若是你看到有人在釀酒時朝酒裏麵放屁,你肯喝不?
所以,馬林就算知道,也不會讓人往酒裏麵添加二氧化硫。直接放硫磺多省事啊?而且成本也低。
而且,放硫磺還有個好處——它並不抑製乳酸菌的作用跟發揮。隻要添加量小,硫磺的存在並不影響乳酸菌發揮作用,但卻能抑製別的有害細菌的滋生。
乳酸菌把口感差的蘋果酸轉化成類似後世乳酸菌飲料的口感的乳酸,是能夠讓給葡萄酒口感更好的。
但讓馬林奇怪的是,這個年代貌似隻有德意誌地區因為官方的命令,在葡萄酒裏添加硫磺。而法國地區,不在葡萄酒裏添加硫磺。
所以,這個時代德意誌地區的葡萄酒,酸味比較低。而法國的葡萄酒,特別是劣質葡萄酒,又酸又苦澀,難怪價格賣不過德意誌地區的葡萄酒。
馬林進口了法國劣質葡萄酒後,酒發現很酸澀。但他利用後世的一些技術後,先添加乳酸……什麽,你說乳酸難搞?這個很容易搞的,天然的酸奶(不是後世假的酸奶)裏,就有大量乳酸……
然後,再添加碳酸氫鉀,中和酸味。當然,控製好量,別把酸味都弄沒了。乳酸的味道,還是很好的。而碳酸氫鉀,獲取也很容易,就是草木灰泡水後提取。草木灰裏含鉀,也有碳酸根和碳酸氫根。提取出來,就是碳酸鉀和碳酸氫鉀。這倆其實差別不大,中和酸的效果差不多。隻是碳酸氫鉀更易分解,產生氣泡。
然後就是,加入甘油去除甘寧。同時,添加硫磺,抑製氧化和細菌繁殖。有了硫磺的添加,都不用對葡萄酒進行巴氏消毒。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
經過這種添加乳酸菌、碳酸氫鉀、甘油和硫磺的一係列操作後,科勒等人驚奇地發現——原本酸澀的劣質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口感竟然變得好了很多。雖然還有些酸味,但卻是故意保留的部分口感很好的乳酸。加上甘油的甜味,導致這酒口感大為提升,有了頂級葡萄酒的感覺。
需要說明的是,也幸虧加了硫磺。不然,葡萄酒保質期會很短。因為,馬林用甘油分解了單寧。但是,單寧雖然會帶來苦澀味,卻能夠殺菌和抑製氧化。甘油把單寧分解了,細菌就會失控,葡萄酒本身也更容易氧化。
所以,如果隻加甘油,把單寧解決了,就會導致葡萄酒很容易變質,大大降低了保質期。
也就是說,劣質葡萄酒加甘油可以,但也一定要搭配硫磺。這樣,既能去除苦澀味,又能保證葡萄酒不容易變質……
……
馬林搖了搖頭,他感覺,搜索這些前世的記憶碎片真頭疼。這些日子,他都快成為釀酒大師了。
但說實在的,他的加甘油、加乳酸菌、加碳酸氫鉀和加硫磺的一係列操作,確實讓葡萄酒質量大大提高。至少,大家都很愛喝。
但有個問題——北海國沒有葡萄產地,這些優質葡萄酒哪裏來的?
如果是轉手賣劣質葡萄酒,沒人會追索產地。畢竟,劣質葡萄酒,能喝就行。而優質葡萄酒,總會引起別人的興趣的。特別是矯情的貴族,會很在意葡萄酒的產地。
這和歐洲人的傳統習慣有關,比如火槍,工匠都會在上麵刻上名字的銘文。除了可以用來追責,也有品牌的意思。葡萄酒行業也是如此,那種劣質葡萄酒就算了,生產者估計自己也不好意思在酒桶上刻上銘文。但是,中檔和高檔葡萄酒,生產者很自豪,也肯定會刻上名字,宣傳自家酒莊。
所以,馬林雖然勾兌出了不錯的葡萄酒。但是,卻讓怎麽刻銘文弄得有點頭疼。
最後,他也不管了,直接讓人在酒桶上刻上“勃艮第優質葡萄酒”這個以地區為名的銘文。至於是勃艮第哪個酒莊產的?你猜……
不過,和之前那個“漢斯大師”製作的火繩槍不同。“漢斯大師”火繩槍用的是劣質鋼鐵,容易炸膛。可是,“勃艮第優質葡萄酒”真不是吹牛,的確很優質,口感好,酸酸甜甜的,沒啥苦澀味,像是後世的飲料。
因此,後來,“漢斯大師”火繩槍和“勃艮第優質葡萄酒”成了兩個著名的品牌,前一個“漢斯大師”品牌名聲臭大街,而後一個“勃艮第優質葡萄酒”卻得到了全歐洲的一致認可……同樣都是貼的假牌子,但命運卻截然不同……
不過,扯淡的是,後來正宗的勃艮第地區的酒莊,看到假冒的“勃艮第優質葡萄酒”大火,也特麽學會了這一招,在自家產的葡萄酒桶上刻上“勃艮第優質葡萄酒”的字樣。李逵來蹭李鬼熱度,也算是個奇葩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