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孰安能以動徐生
天下間,佛儒道三教分流,那天師府領天下道門之首,而這儒教自然也是有著一所天下儒生都是向往的地處,那便是同樣坐落在這上京城裏的嶽麓書院了!可這天下最為出色的儒生,當世儒聖卻並非是那嶽麓書院之人,而是當朝太師劉文鏡!
要說這天下最富裕之地,那自然是這上京城了,大齊都城所在,天子腳下,自然是繁華異常。這大齊在此建都三百年,自那薑氏先祖薑飛熊裂土封侯之時,這都城便是設在此地,據說那薑飛熊曾偶得一卷天書,上有兵法陣法,故傳聞此人兵法無雙,更是在上京之地設下無雙陣法,無論是外城還是王宮,其城牆所立盡依太極陰陽之理,若有強敵來犯,便是這城牆也是能困住他們。正因如此,三百年來偶有幾次妖蠻來犯,大齊便是憑此支撐到他國來援,不至於遭受亡國之禍。
上京城內,店鋪林立,往來之人更是數不勝數,每一個初來此地的人,在街道上總是將都到那街道兩旁,左觀右望,每一處都想看看,不舍得哪怕眨一下眼睛。
四年前,十六歲的徐生便是這般,不停地觀望著路兩旁的新鮮光景,一邊問著當地路人,來到了這太師府前,更是在此等了三天三夜,方才見到了這當朝太師劉文鏡,二人便是蹲坐在府前的那尊石獅子旁邊談論了許久,這位二十年不再收弟子的當世儒聖便多了一位關門弟子,拜師之日更是連當今聖上大齊皇帝薑烈也驚動了,親自來此賜下一顆南海夜明珠給予徐生。要說這幾年上京城真正的名人是誰,便是這徐生了。
在拜師的第二年,朝中便引黨爭之事引起一場禮法之爭,當朝太子薑伯約特地來府欲請劉文鏡出山,劉文鏡口頭應下,在辯法當日,卻是遲遲未到,太子一方岌岌可危,便在此時,這徐生手持太師手令進宮,便在朝堂之上,與數位當世大儒辯禮論法,須臾之間,局麵反轉,朝堂之上隻聽那徐生連發數問,數名大儒卻無一人敢答,直到良久,一大儒慨然歎道:“太師少時也不過如此,大齊又一儒聖!”正因此語,“小儒聖”之名便在這坊間流傳開來。
這徐生這幾年也是春風得意,在這上京也是過得頗為自在,倒是這徐生的來曆卻是眾說紛紜,府上幾位膽子大的下人倒也問起過,隻是都被這位小儒聖的一番調笑變得不了了之,便是這當今聖上來府時也曾問起過,這徐生卻也是守口如瓶,隻說自己是從山上來,至於是哪座山,卻是一個字也為曾透露。幾年來也未曾回過鄉,更是連一封家書也不曾寫過。
隻是今日,這位“小儒聖”卻是收到了一封家書,看信上,這信是來自江城的。也沒多會兒功夫,這消息便在坊間流傳開來,傳來傳去,這位小儒聖便來自江城了,更有幾人直言與這徐生是老鄉,有人還是看著徐生長大的。
......
上京,太師府
“小公子,您真的是來自江城的?”一名麵容姣好,心思活潑又比較大膽的婢女低垂著頭,仿佛著徐生太過耀眼一般,不敢直視。
看著所謂家書,寥寥七個字而已,上書“我下山了。知白字。”這位小儒聖麵露喜色,抬頭看著這名婢女,開口笑道:“怎麽,你想去江城?”
“不是不是,小公子,這信是誰寫的啊?”這婢女被徐生一問,更是驚慌失措,口不擇言。
“那人是一個俊秀公子,怎麽,給你介紹一番?”徐生嘴角微翹,開口調笑道。
“好了,動安就不要再調笑於她了!”就在這婢女支支吾吾,不知說什麽的時候,隻聽徐生身後傳來一道聲音,雖略顯蒼老,卻又中氣十足,再見來人約莫七十餘歲,著一身灰色長衫,滿頭白發規整的束起,一絲不苟,正是當朝太師,當世儒聖劉文鏡。
徐生聞言,急忙轉過身去,躬身作揖道:“老師!”
劉文鏡朝徐生這點頭應下,接著便轉頭看著那婢女衝她吩咐了一聲:“你且先下去吧。”
“是。”那婢女低腰應了一聲,便轉身離去。
見那婢女離去,劉文鏡這才轉身看向徐生,撇了一眼他手中的信件,開口問道:“這是家書?”
“恩......算是吧。”徐生開口說道。
“知白?嗯,倒也是個好名字。”
“額,老師,這你也能看到?”聞言,徐生一臉佩服的看著劉文鏡說道。
“嗬嗬,還好啦,不過觀其字,知其人,這字飄逸無雙,不沾半點俗氣,這人怕也不是凡夫俗子啊,老夫早年也碰到幾個道門先輩,隻是這字與此子相差甚遠,動安,這人此番身在何處啊?老夫想見識一番。”
聞聽此言,徐生心下大驚,憑自己這幾年的經驗來說,這山下道門,修為高的便也是不過化神之境,拋卻修為不說,便是整日受那凡俗香火,又如何能不沾染到這一身俗氣。哪裏能像墨哥一般,那可是掌教的唯一弟子,據說是天生道胚,又整日在山上修身養性,自然是滿身飄逸,不沾凡俗,隻是不知此番為何要下山。
“額,信上隻是說他已下山,究竟在哪?學生也是不知,隻是想來我倆許久未見,他此番下山定會來此看望我一番,到那時,老師便見到了。”
“下山?是哪座山啊?”
徐生聞言,不禁驚奇,來此四年多,這還是劉文鏡第一次詢問他的來曆,開口說道:“老師是知道的,這事我不能說。”
“我也知曉你不會透露,但還是耐不住心中的疑惑,想知道到底是什麽地方人才如此之多。實屬我人族之福啊。”
“老師過獎了,我下山四年,更是覺得這天下臥虎藏龍,以前,當真是小瞧了這天下。”
“恩,話雖如此,不過我對你們那座山更是好奇了。說到這山上來人,我倒是記起二十年前也有一人,此人劍法高深,一人一劍敗盡天下英雄,二十年前那場北疆之亂便是因此人而起。隻願你不要與他一般,為自己而棄這天下蒼生不顧才是!”
“學生修儒,雖為自己心願,卻也想借此報恩於人,老師此語,學生不感輕易應下。”
......
微妙玄通,孰安能以動徐生!
天下間,佛儒道三教分流,那天師府領天下道門之首,而這儒教自然也是有著一所天下儒生都是向往的地處,那便是同樣坐落在這上京城裏的嶽麓書院了!可這天下最為出色的儒生,當世儒聖卻並非是那嶽麓書院之人,而是當朝太師劉文鏡!
要說這天下最富裕之地,那自然是這上京城了,大齊都城所在,天子腳下,自然是繁華異常。這大齊在此建都三百年,自那薑氏先祖薑飛熊裂土封侯之時,這都城便是設在此地,據說那薑飛熊曾偶得一卷天書,上有兵法陣法,故傳聞此人兵法無雙,更是在上京之地設下無雙陣法,無論是外城還是王宮,其城牆所立盡依太極陰陽之理,若有強敵來犯,便是這城牆也是能困住他們。正因如此,三百年來偶有幾次妖蠻來犯,大齊便是憑此支撐到他國來援,不至於遭受亡國之禍。
上京城內,店鋪林立,往來之人更是數不勝數,每一個初來此地的人,在街道上總是將都到那街道兩旁,左觀右望,每一處都想看看,不舍得哪怕眨一下眼睛。
四年前,十六歲的徐生便是這般,不停地觀望著路兩旁的新鮮光景,一邊問著當地路人,來到了這太師府前,更是在此等了三天三夜,方才見到了這當朝太師劉文鏡,二人便是蹲坐在府前的那尊石獅子旁邊談論了許久,這位二十年不再收弟子的當世儒聖便多了一位關門弟子,拜師之日更是連當今聖上大齊皇帝薑烈也驚動了,親自來此賜下一顆南海夜明珠給予徐生。要說這幾年上京城真正的名人是誰,便是這徐生了。
在拜師的第二年,朝中便引黨爭之事引起一場禮法之爭,當朝太子薑伯約特地來府欲請劉文鏡出山,劉文鏡口頭應下,在辯法當日,卻是遲遲未到,太子一方岌岌可危,便在此時,這徐生手持太師手令進宮,便在朝堂之上,與數位當世大儒辯禮論法,須臾之間,局麵反轉,朝堂之上隻聽那徐生連發數問,數名大儒卻無一人敢答,直到良久,一大儒慨然歎道:“太師少時也不過如此,大齊又一儒聖!”正因此語,“小儒聖”之名便在這坊間流傳開來。
這徐生這幾年也是春風得意,在這上京也是過得頗為自在,倒是這徐生的來曆卻是眾說紛紜,府上幾位膽子大的下人倒也問起過,隻是都被這位小儒聖的一番調笑變得不了了之,便是這當今聖上來府時也曾問起過,這徐生卻也是守口如瓶,隻說自己是從山上來,至於是哪座山,卻是一個字也為曾透露。幾年來也未曾回過鄉,更是連一封家書也不曾寫過。
隻是今日,這位“小儒聖”卻是收到了一封家書,看信上,這信是來自江城的。也沒多會兒功夫,這消息便在坊間流傳開來,傳來傳去,這位小儒聖便來自江城了,更有幾人直言與這徐生是老鄉,有人還是看著徐生長大的。
......
上京,太師府
“小公子,您真的是來自江城的?”一名麵容姣好,心思活潑又比較大膽的婢女低垂著頭,仿佛著徐生太過耀眼一般,不敢直視。
看著所謂家書,寥寥七個字而已,上書“我下山了。知白字。”這位小儒聖麵露喜色,抬頭看著這名婢女,開口笑道:“怎麽,你想去江城?”
“不是不是,小公子,這信是誰寫的啊?”這婢女被徐生一問,更是驚慌失措,口不擇言。
“那人是一個俊秀公子,怎麽,給你介紹一番?”徐生嘴角微翹,開口調笑道。
“好了,動安就不要再調笑於她了!”就在這婢女支支吾吾,不知說什麽的時候,隻聽徐生身後傳來一道聲音,雖略顯蒼老,卻又中氣十足,再見來人約莫七十餘歲,著一身灰色長衫,滿頭白發規整的束起,一絲不苟,正是當朝太師,當世儒聖劉文鏡。
徐生聞言,急忙轉過身去,躬身作揖道:“老師!”
劉文鏡朝徐生這點頭應下,接著便轉頭看著那婢女衝她吩咐了一聲:“你且先下去吧。”
“是。”那婢女低腰應了一聲,便轉身離去。
見那婢女離去,劉文鏡這才轉身看向徐生,撇了一眼他手中的信件,開口問道:“這是家書?”
“恩......算是吧。”徐生開口說道。
“知白?嗯,倒也是個好名字。”
“額,老師,這你也能看到?”聞言,徐生一臉佩服的看著劉文鏡說道。
“嗬嗬,還好啦,不過觀其字,知其人,這字飄逸無雙,不沾半點俗氣,這人怕也不是凡夫俗子啊,老夫早年也碰到幾個道門先輩,隻是這字與此子相差甚遠,動安,這人此番身在何處啊?老夫想見識一番。”
聞聽此言,徐生心下大驚,憑自己這幾年的經驗來說,這山下道門,修為高的便也是不過化神之境,拋卻修為不說,便是整日受那凡俗香火,又如何能不沾染到這一身俗氣。哪裏能像墨哥一般,那可是掌教的唯一弟子,據說是天生道胚,又整日在山上修身養性,自然是滿身飄逸,不沾凡俗,隻是不知此番為何要下山。
“額,信上隻是說他已下山,究竟在哪?學生也是不知,隻是想來我倆許久未見,他此番下山定會來此看望我一番,到那時,老師便見到了。”
“下山?是哪座山啊?”
徐生聞言,不禁驚奇,來此四年多,這還是劉文鏡第一次詢問他的來曆,開口說道:“老師是知道的,這事我不能說。”
“我也知曉你不會透露,但還是耐不住心中的疑惑,想知道到底是什麽地方人才如此之多。實屬我人族之福啊。”
“老師過獎了,我下山四年,更是覺得這天下臥虎藏龍,以前,當真是小瞧了這天下。”
“恩,話雖如此,不過我對你們那座山更是好奇了。說到這山上來人,我倒是記起二十年前也有一人,此人劍法高深,一人一劍敗盡天下英雄,二十年前那場北疆之亂便是因此人而起。隻願你不要與他一般,為自己而棄這天下蒼生不顧才是!”
“學生修儒,雖為自己心願,卻也想借此報恩於人,老師此語,學生不感輕易應下。”
......
微妙玄通,孰安能以動徐生!